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管理的廉洁风险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 监督
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身份是举足轻重的,它们支撑着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寻求战略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调节国民经济总目标的重担,要时刻以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己任。
近些年,不少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威胁国有资产安全,影响颇坏。从近几年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地震来看,财经纪律问题成为国企腐败的高发地带。纵观问题根源,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缺失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是治理国企财务的突破口。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财务基础工作不严谨
近些年的审计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质量低下,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票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忽视对在岗人员培训,致使财务工作缺乏责任心支撑。财务基础工作本应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可靠反映,然而基础工作漏洞百出无疑成为区域性、系统性的财经纪律问题高发的重要因素。
(二)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虽然目前国有企业大都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但是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优势并未完全发掘。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健全,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部门预算编制粗放,预算管理模式停留在生搬硬套的阶段。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不能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合理安排预算,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也为一部分企业留下了资金挪用和铺张浪费的隐患。
(三)国有资产管理松软
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头戏,然而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资产管理混乱不清、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与需求部门的充分沟通,资产采购工作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盈余、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管理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必要的制约和监督
内控机制缺乏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短板,人浮于事、分工不清,不相容岗位没有适当的分离、权责模糊不清,人人抱有事不关己、惧不担责的心态去工作,造成财务管理松散无力。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不能独立依法依规运行,受控于企业管理层,为国有资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总之,内控措施不力,为等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打开了缺口。
二、当前形势下应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严抓基础工作管理,强化顶层设计
国有企业应定期进行财经纪律培训,通过实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设立岗位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保障财务基础工作有条不紊。要严抓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为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转垫好基、铺好路。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和控制功能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能优化资金链条、提升国有资本运作效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地编制部门预算,能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统筹兼顾,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设置科学的绩效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安排预算。再者,预算执行过程是各种财务风险的高发阶段,预算执行的每个环节都要通过建章立制形成刚性约束,用制度保障资金规范运作,保证依法合规执行预算。最后,不断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严格绩效评价监督是强化国有企业资金安全的重要屏障。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建立绩效报告机制和反馈整改机制,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做好新时期的预算管理工作。
(三)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购置资产,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采购,完善采购各环节的监督,注重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资金效益。
强化国有资产使用管理,规范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自用、投资及出租出借资产进行账实核查,从源头上杜绝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流程,对于闲置、报废资产必须经过合理评估以及严格的审批,才能进入处置手续。在资产的处置这一步把好最后一道关,也能有效倒逼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提升。
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审批程序,建立清晰的资产管理账目,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建设是财务工作依法合规运行的“铜墙铁壁”,应该着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结合财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做到分事分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
建立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不相容职责要互相分离,明确具体岗位职责,通过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
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权责清晰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合规合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推进巡视审计成为常态,用好内部监督利刃
将巡视审计常态化无疑是给财务工作上了一个“紧箍咒”,成立审计工作小组不定期对国有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审查,针对重点事项如奖金发放、票据管理、资金运作、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用好审计这把利刃,将一切滋生违法违规的温床摧毁。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它甚至牵动着我国政府机关的党政廉洁。因此,填补财务管理漏洞,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给国有企业开辟一个规范高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重任。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有现实迫切性。科学化精细化所要突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预算编制管理、收费资金统管、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助推和内部协同整合来提升财政管理的效能与效率。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紧扣当前财政管理的脉搏,深刻精辟地揭示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财新方略,抓住了公共财政管理的灵魂和财政工作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贯注到、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全程运行之中,使之发挥出强劲而持久的重大作用。
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现实迫切性
首先是政府转型需要财政管理“转轨”。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履行离不开公共财政的高效精确运作来体现与实现。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紧迫要求,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有权利、有意愿知晓其来龙去脉和效益如何。其次是应对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的根本对策。县乡基层财政持续困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迫使财政部门必须精打细算,分厘必较。即通过各项财政管理制度的细化完善,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其三是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和消除资金管理风险的必然路径。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反复披露出一个“顽症”: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并存现象较为突出,且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人、车、话、会、接待费等行政成本快速膨胀,这种粗放型管理被讽喻为“官油壮捻子,头比身子大”。加之资金运行过程中风险失控的隐患继续积累,骗套财政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现象日益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严密清晰、刚性系统的管理约束机制。其四是建设廉洁型财政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财政部门在管理分配资金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利益诱惑,关键环节和核心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工作透明度不高,导致自由裁量权失范,索贿受贿现象时有发生,《财苑警示录》中的违纪违法案例启示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缩短权力半径,强化监督制衡,从业务操作层面上有效化解和预防各种不廉洁行为。
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突破,点难点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热点和社会公众不满的管理弱点为重点;以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为主线,敢于抓主要矛盾、抓源头控制、抓权力分解、抓程序制衡、抓机制透明,防止避重就轻,重表轻里,只说不做。
(一)尽快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的级次顺序,增加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的精确程度。二是建立健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标准。构建部门机构编制、业务计划与经费预算衔接对应机制。三是预算编制终端必须数据化和具体化,提高预算的预测性、前瞻性和控制力,尽量减少“以基数定预算”的惯性方法。当前有必要实行“开门预算”,加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专门审核与监督,引入公众质询参与机制,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公信力,以真正解决预算报告“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根本缺陷。四是要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围绕重大资金项目、民生项目、行政成本项目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二)细化收费资金统管
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为契机,彻底清理预算外资金账户,严格规范各单位财务管理,建立“零户”统管机制,取消各单位收入过渡户,实行票款分离,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把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非税收人纳人预算管理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使各类收费资金在科学化精细化机制引导约束下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由于缺乏系统严密的管理方法,相当一部分资金被挤占挪用充做公用经费,有些甚至被截留贪污。因此要从源头上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置,严格控制新增项目,规范现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一要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透明度。其设立要做到有合理明确的分配依据与标准,有操作程序,真正体现公开、公正、透明、效率原则,及时公布各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减少随意性。二要加强监督考核和问责力度,使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一个明显提高。
(四)要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切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全面衔接和有机结合,制定操作性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更新报废标准和相关配套制度,依法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切实加强新增资产配置专项审核和资产收费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安全,保值增值。
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助推和内部协同整合
一、当前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购方式传统,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及降本增效的要求。传统的采购方式主要有招标、比价、建立长期合作方式等。但传统招标存在操作周期长,效率较低,动作成本高的缺点。
2.采购方式与综合成本存在矛盾。目前煤炭企业主要采用招标、比价两种方式进行采购,应该说这两种采购方式有着它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但这两种采购方式却都存在着过多关注短期收益的问题,即单笔价格看似较低,却使后期使用综合成本较高。
3.采购腐败现象难以杜绝。以我国某大型矿业集团为例,过去两年查处的48起经济案件中,仅物资采购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就达17起,占整个经济案件的35%。如收受供货商“回扣”一直是令企业头疼却又难以解决的采购腐败问题,其余采购腐败现象还有:故意泄露商业机密、倾向性采购、虚列采购、押金抵物(采购人员与财会人员勾结,向客户收回保证金抵作材料采购入账,最终将钱具为己有)、有单无货、涂改发票等,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4.采购计划编制不周详、不准确。一是基层单位对采购的物资未作具体说明,致使采购部门无法操作,影响采购质量,这类问题在电气设备、机电设备、专用工具等方面的采购尤为明显;二是未对采购项目及物资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致使采购预算偏离市场导向;三是临时安排采购的多,部分基层单位有意无意地推迟采购计划的上报,留给采购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少,有的甚至以生产受到影响相要挟要求自行采购,致使零星采购多,小额采购多,重复采购多。
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学习台塑管理经验,推广电子商务采购。通过互联网中采购信息平台的建立,把企业采购的各项制度、物资需求信息、询报价信息、审批信息、合同信息都固化并保存在系统中,每个供应商只要进入这个平台,都可以看到当前企业的招标公告。如果要招投标,只要下载询价单和申购规范等数据,填上报价,通过网络上传,采购单位收到报价后,便会在截止日期统一开标、比价,这一切都是电脑自动完成的,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电脑会自动报警。而采购单位各级经过授权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阅、查询、分析,并实现采购数据的永久追溯。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避免招标过程中人为的因素作用,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采购效率,减少用人,也可以促进各项采购成本明显降低。
2.加快采购规范化建设,推行“阳光采购”。 一是积极完善和创新采购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采购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仓库管理制度》等办法和细则;建立和完善供应、财务、监察、审计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和“采购、验收、付款”三权分离的制约机制、加大对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和采购人员实行轮岗制度;加快推行招标文件规范文本和合同示范文本等。二是加大公开力度,推行“阳光采购”。做到采购立项公开、招标程序公开、验收付款公开、监督部门职责监督电话公开等“四公开”,从程序上保证采购内容、采购环节、采购结果等采购全程公开透明的阳光机制。三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采购计划制订开始,到采购物资的使用结束,包括计划、市场调查、询价、招标、验收、付款和发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确保采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实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抓好动态考核管理。在抓好开展风险排查与评估、确定流程图及防控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运用廉洁风险防范管理PDCA[计划(Plan)、执行(Do)、考核(Check)、修正(Action)]的良性循环,促进物资采购考核管理水理提升。一是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查找风险点和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二是执行阶段,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风险,依托风险防范体系,实施计划阶段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三是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廉洁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以基层单位自查、重点单位抽查的方式,对风险防范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四是修正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工作目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启动下一个循环。
一、形成闲置资产的原因分析
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几年、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了大量的存量资产。作为铁路企业,形成资产闲置的原因主要有:
1、生产力布局调整。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分局的撤销,基层站段撤并整合也较多,造成不少土地、厂房、材料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如,原先两个机务段合并为一个,其中被兼并的段由段的建制整合为一个或几个车间,形成办公楼房、厂房的闲置;或者由于各段使用的材料配件标准不一致,两段合并后,有些材料配件达不到现行要求形成闲置;或者大量机器设备,如机床、铣床等因数量较多,形成富裕闲置。
2、运输装备现代化的运用,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由于大量先进的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铁路各系统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如工务、电务等系统实施检修分开、集中修、“天窗”修等,使原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设备,由于设备本身安全系数低或磨耗较大,无法正常使用而形成闲置。又如,过去许多单位使用的锅炉,由于使用成本高、能耗污染大,与当前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不相符,已基本被淘汰或利用率低下,形成闲置。
3、专用设备,再利用难度大。近几年,铁路共实现了六次大提速,目前全国上下又正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新线不断开通,这必然使相关设备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进而使部分设备未过使用年限就淘汰。由于铁路设备专业性太强,很难再运用到其他行业或其他领域,无法继续使用形成闲置。
4、决策失误,库存积压。如,单位采购、使用、管理等部门相互联系协调不够,导致采购某些设备时,只注重投资计划的完成,而对市场的调研不够,所采购的设备存在功能性的缺漏和不足,不能正常使用,造成闲置。又如,在采购一些物资配件时,采购申请计划与生产实际脱节,超计划采购,或虽按计划采购,但因产品结构的调整,导致采购的配件难于投入生产使用,长期积压形成闲置。
5、净残值损失承担问题。如,许多单位的信息技术设备虽未到报废年限,但因配置标准低,加之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快,无法满足生产办公需要,但因预计的处置收入偏低,处置后难以冲抵资产净值,单位无力承担报废净值损失,因此即使设备不能正常使用,也不办理报废手续,造成设备闲置。
这些闲置资产虽然存在于企业中,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中以“资产”项目列示,但它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相反,这些闲置资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另一方面这些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计提的折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加大了无形损耗,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因此,如何管好用好企业闲置资产,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减少损失浪费,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闲置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增强资产管理理念,建立资产考核机制。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要树立良好的资产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这一理念;要像抓生产、抓安全、抓效益一样,重视资产管理;要提高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在资产管理和运用过程中将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真正明白管好用好资产,减少损失浪费,就是为企业创造了利润,使企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在企业内部要明确在资产购建、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的权责,避免“谁都在管,谁都不管”的情况出现。要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把资产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要把资产管理业绩与管理者的考核挂钩,引导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管好用好资产,达到盘活闲置资产、减少不良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2、设立闲置资产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闲置资产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要统一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仓库保管部门、技术、财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定期核对,查明使用状态和技术等级,做好资产的增减变动记录和核算,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建立健全闲置资产管理制度,明确闲置资产的界定标准、管理原则和处置权限,合理调配、整合、处置资产。闲置资产处置坚持修旧利废、内部调剂、外部串换、对外租赁和处置的原则。能修旧利废的资产要充分利用,减少成本支出;对可调剂使用的闲置资产充分调剂,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率,减少新购物资、设备的成本支出;可以对外租赁的设备,要与承租方签订租赁合同,明确设备的维修保养、保险,以及监管责任等;对已办理报废手续可以进行处置,但尚未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及时进行处置。要专门制定账销案存的追踪管理措施,逐项逐笔建立已核销资产的管理台账,从而最大限度地挽回和减少资产损失。
3、落实清产核资制度,摸清企业家底。清产核资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企业各类资产进行全面、完整的清查、核实,真正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要全面掌握资产的价值、数量、质量、去向等信息,现有资产重新按使用状况和技术状况进行分类,划分为在用资产和闲置资产,为下一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做好准备,使资产能够发挥最大使用效率。如,清查固定资产、编制清查记录时,除填写每项资产的始用时间、原值、净值、预计净残值外,还应说明成新率、利用率,以及明确是否闲置,如属于闲置资产,还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并会同财务、技术、资产管理、使用部门进行核对,确认清查结果。清查存货,编制清查记录时,除应对存货的购置时间、规格型号、数量、单价记录清楚外,重点还要由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相应的技术鉴定,写明技术质量状况、技术等级等,明确是否闲置,如属于闲置的存货,还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并会同物资供应部门、仓库管理部门、财务进行核对,确认清查结果。另外,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管理系统中,应设置闲置资产(存货)科目,将闲置资产从正常使用的资产中划分出来,并将闲置资产(存货)分为在用和未使用两类,使经营管理者一目了然,随时都能监控闲置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提高资产的利用效果。
4、制定物资定额储备管理办法,建立资产总量控制制度。首先,要实行企业和车间两级负责管理制度,科学制定物资仓储、消耗、备品等定额标准,制定合理的进货计划。其次,由车间、班组的材料计划编制者根据年度生产计划编制年度用料计划,做到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不造成材料积压。材料供应部门要严格按照审核批准后的计划供应材料,车间、班组实行定额领料、用料,按定额确定材料费用,做到材料消耗有定额,核算有依据。另外,车间、班组有超定额用料和临时性、应急性用料时,均要单独提报申请,并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发料。
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可在车间、班组备用适量的备品备件,材料供应和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明确储备数量、备用型号和存放地点,定期进行检查,保证使用状态良好,并及时对物资消耗定额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物资消耗变化的规律。
在资产管理方面,铁路局可参照下属企业的工作量、工作性质以及在用资产三个指标来确定各企业的资产总量,此后每年依据各企业的资产增值率情况,再综合考虑整个路局资产增值率来确定各企业资产的增幅比例。计划部门在投资立项上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各企业的实际需要、重点工作下达计划,这样可调动各站段发挥经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压缩闲置资产的目的。
5、建立资产信息质量审计监督制度。资产信息质量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工作的评价,各单位对信息质量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其信息质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建立资产信息质量审计监督制度,由铁路内部的审计部门定期对资产报表信息进行审计,并重点对闲置资产状况进行审计,并提出管理建议;或者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同时,将资产信息质量一并进行审计,形成专题报告,做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209-02
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等院校的财务活动呈现新的特点,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财政拨款的筹资模式,面对的经济活动多样化,经费矛盾更加突出。
一、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财观念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观念上,重视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重视教学、科研等计划任务的完成,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也比较突出。在资产配置中,学校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资产使用的管理和考核,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的约束机制。由于学校资产有偿使用考核制度不完善,重投入,轻考核,不计或少计学校投入资产的折旧费或占用费,使得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率低,学校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和回报,更谈不上收回的资金进行二次投资、扩大规模。资产管理观念淡薄基础工作不规范,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产权不清、资产利用率低、处置随意性大、使用和监管脱节,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2.财务管理模式和制度有待创新
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会计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财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表现在:一是财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二是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很多人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不甚了解,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也是低层次的。
3.财务风险突出
一是过度贷款的风险。由于高等教育发展过快,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校收取的学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向银行贷款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高等教育投资回收期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贷款发展的财务风险。二是投资收益的风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在不同程度上仍体现出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一些高校领导的风险意识不强,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论证,从而造成盲目投资或错误投资,甚至重复投资,给高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三是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由于缺乏一个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统一的“一支笔”审核制度,从而造成没有事实基础的虚假会计凭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虚列支出和收入。会计资料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资产,造成资产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四是蔓延的风险。
4.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的高校将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安排在财务领导岗位,财务专业人员却只能做记账员、出纳员、外行领导内行。同时,高校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职业判断、沟通能力差都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一些高校领导对财务人员再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无法适应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责任心不强,没有当好参谋的角色。认为钱花多花少都是学校的事,从而使一些经办人员有机可乘。
二、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财观
首先,要树立效益观念。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采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成本效益比较”原理进行成本效益管理。应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正确考核培养一名学生实际所耗费的资金量,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提高体育院校教育投资的效益,力求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其次,要树立风险观念。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少,高职院校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高职院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市场的影响越大,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也越大。一方面是收入来源风险,有的高职院校自筹资金的部分已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而这种收入的取得受国家政策、学校声誉、地位等局限,各校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学校历史各阶段的水平也不同。另一方面,是融资风险,随着“银校合作”的发展,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负债运行,如果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和机制
1.重视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一是以学校的中长期工作目标为起点,保证学校日常开支和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实现。编制预算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下,对预算指标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评价。二是积极探索预算的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坚持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合理科学地配置有限的资金,对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两个过程相结合,需要全校上下的密切配合,使编制预算的过程,变成上下联合决策的过程,促进高校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融合,推动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最优配置学校资源,使预算管理真正成为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地有效手段。
2.强化财务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高校领导必须带好头,以身作则,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做到人人、事事都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其次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责权明确,管理科学,让内部控制制度化。二是用好“一支笔”和管好“一支笔”。高校应完善“一支笔”财务控制制度,它有助于对高校财务支出的控制,因此高校应努力用好“一支笔”制度。同时必须管好“一支笔”,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三是充分发挥监督检查机制的功能。高校财务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学校所投放资金的使用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予以纠正。
(三)增强财务强抗风险能力
一是加强筹资管理。高校已从单一的国家拨款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面对这种新的形势,除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外,更重要的是积极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资金成本及资金风险也不同,有的需要付出特殊劳动,有的需要到期偿还本息。为减少偿债风险,负债必须适度。举债规模究竟以多大为宜,不能一概而论,要以各院校的具体收入财力的情况而定,要通过偿债能力分析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举债规模。二是加强投资管理。高等院校为了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可根据国家的规定,将其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师资力量等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可以开辟新的资金来源途径、完善办学内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在确定投资前必须通过投资收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的科学预算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三是改革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及其系统。由于会计系统具有整合性、实时性、模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容易突破传统方式的局限。在网络信息的财务环境下,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财务数据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方法的运用更加简单,计算更加准确,从而使各种量化方法得到更多的运用和发展。财务管理系统应符合国际惯例,应增加现行管理系统中不具备或不完备的投资管理、监控、理财等功能。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高校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或控制,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及人的努力程度。要理解人、尊重人、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其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更注重培养以下三方面能力。一是职业判断能力。加入WTO后会计制度、准则通用性较强,对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常有多种会计政策、会计原则可供选择,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来作出选择。二是沟通协调能力。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化。对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采用不同技巧来沟通协调。三是开拓创新能力。财务人员必须钻研业务,更新观念,努力学习,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熟练的工作技能,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高等院校实际以新的思路考虑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应付会计实务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三,加强思想建设。政治思想素质是财会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努力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财会人员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修养,树立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的工作态度和不计个人得失、为事业献身的崇高境界。
第四,健全用人机制。制定财会人员的用人制度,善于发现引进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充实财会队伍,提高学校的财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考评标准,定期对财会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把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奖励优秀人才,对不符合任职资格的给予转岗或下岗。建立提拔用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有计划地组织岗位轮换,使财会人员熟悉多岗位、多类别的财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Z].1997.
[2]梁晓娟.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十七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廉政建设与腐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将源头治理视为反腐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日益激烈,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使得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大,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严重危及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廉政建设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到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其关键是加强源头治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从而可以减少诱发腐败的因素,推动与落实财务廉政建设。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内涵
所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将现代管理学方法,尤其是质量管理、风险控制、量化指标等方面应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从而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机制,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换为腐败行为,减少诱发腐败行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系统,即风险防范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效责处置系统等,三个系统将实现对廉政风险进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及后期处置等目标,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监督与管理。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企业对财务支配权利不断增大,腐败风险也不断加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腐败的产生,才能保证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行秩序。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质上就是运用转变权力运行与预防腐败的思路,将预防腐败关口前移,打破仅靠组织层面被动监督的传统模式,逐渐向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此外,全过程排查制度建设、岗位职责、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实现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是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保护干部的客观需要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多数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和权力,时刻面临着诸多诱惑和考验,受腐蚀的风险较大。因此,需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岗位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使领导干部明确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部门及环节,以便采取外部监督和自律防范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腐败行为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爱护干部,促进事业持续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创新工程。面对日益增大的腐败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应加强各级岗位人员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各部门、各环节排查廉政风险因素,强调廉政防控风险的全局性,提高全体管理人员思想认识,避免因认识不足诱发腐败风险,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重点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认识,如财务部、采购部等部门,由于其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力相对其他部门人员较大,因此廉政风险相对于其他岗位较大。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到位的人员负责这些岗位管理工作,尽可能减低诱发腐败的风险。此外,各部门人员必须将查找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逐步转变为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二)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职位,明确各岗位和部门工作权限、职责范围,科学界定各项审批程序与相关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廉政排查制度,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找出各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对廉政风险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分析单位容易产生腐败的部门。
第二,对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容产生腐败的事项。
第三,对事项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
第四,对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
第五,对风险点的岗位制订防范措施。
以某省直单位的领导决策审批和固定资产采购为例介绍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
XX单位重要岗位职责和业务事项目录
[序号\&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名称\&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内容\&责任者\&1\&领导决策、审批\&领导班子或对口分管领导
对合同、款项支付等重大事
项进行决策、审批\&领导班子
及其成员\&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车辆、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
采购和日常维护管理\&办公室\&]
1、领导决策、审批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1)
(责任者: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2)
(责任者:办公室)
(三)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平台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经营和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而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是减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舞弊和损失,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多源于内部控制风险。在具体实践中,内部控制已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内部控制风险与廉政风险紧密相关,为排查识别廉政风险提供路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内部控制中经过风险评估所查找到的主要控制点必然是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利用内部控制设置的业务流程为路径对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上述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也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基础之上,能否顺利实施,需要内部控制保驾护航。例如:
在固定资产采购内部控制中,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事前审批、事中执行、事后监督、盘点、报废都做出具体规,在执行中审批、采购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采购具体流程:使用人提出申请-管理员审核-领导按权限审批-采购-验收交付使用-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发票交财务部门入账,同时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定期与台账核对金额。通过分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点可以找到廉政风险点:固定资产采购过程是风险点,接受供应商的商业贿赂,提供不客观的商业信息,采购商品质量低。经过分析,在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中提出防控措施:一定数额以上采购要通过招标途径、建立询价机制、广泛准确了解供货信息,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一)预算执行审计以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审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加强对公共财政资金筹集和分配管理情况的审计,更加关注财政风险,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通过对区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地方金库等预算收支相关单位2013年度有关收支情况审计,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揭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公共财政“绩效预算”管理机制的健全。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规范。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交办,开展对区民政局、散装水泥办、经信委、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园林绿化中心、姜灶中学、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动迁办、农机局、招投标管理中心等10个部门2013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重点检查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决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突出项目资金和部门管理的政府性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审计。
(三)组织开展镇级财政审计。结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组织部委托及单位自定,安排镇级财政审计。继续组织各镇开展百村(居)财务收支管理审计调查,揭示违法违规问题,化解和防范镇村财务风险,促进规范管理。
二、专项资金审计与审计调查
(一)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跟踪审计,揭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
(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根据省统一安排,开展2010年至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了解和评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及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审计调查。根据省统一安排,对2012年至2013年全区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和整治项目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关注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绩效情况。
(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审计。通过对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掌握基本药物制度执行的覆盖面,揭示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科学规范运作。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继续开展财政投入的标底审计,深化竣工决(结)算审计,将审计监督服务职能贯穿项目全过程。对重点建设项目做到及时跟进、全程监督,防止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和其它违规行为,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开展为民工程审计,促进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拨付给事业单位的资产和事业单位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持正常运转并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强力保障。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长期存在与预算脱节、使用效率低等各种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管理办法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2016年,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推动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单位运行和持续发展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必然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公共财政体制长远发展。在此形势下,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并实现其信息化尤为重要。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脱节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途径较多,预算管理不能将全部收支考虑在内,部分资产购置预算忽视存量资产,缺乏可行性分析,盲目扩大财政预算,编制质量低,或预算执行过程出现偏差,无法合理分配资金,造成严重资金浪费。此外,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多限于部门预决算的公开,但对于资产的详细情况及资产配置过程缺乏公开监督。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脱节,不但给预算管理增加难度,同时也会影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事业单位通常存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不顺畅,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如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划分不清晰,将会影响资产盘点、清查、对账等各项工作,限制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如不能协同发展,将会增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对资产自预算到处置等各个环节造成影响。
(二)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都存在重资金和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远远达不到要求,部分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缺乏科学评估与规划,部分资产重复配置,甚至将国有资产使用权等同于所有权,致使需求与实际脱节,且资产配置不考虑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懈怠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于表象,无法涵盖业绩考核、招投标、财务核算、信息化等各方面,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资产使用过程中责任人划分不清,追踪问责机制落实不到位,处罚手段缺乏制度保障,无法保障内部控制正常运行,财务监督作为一种内控方式,在资产管理方面作用有限。
(三)资产信息化管理薄弱
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多用于登记查询管理功能,尚未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动态管理,资产调剂、收益上缴等环节也无法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有效体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尚需进一步发展。
(四)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
由于资产配置不当、追求设备技术性能前端性、缺乏监督和奖惩约束机制等原因,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大量闲置设备,现有资产仍能使用情况下就购置新设备,追求高配置,弃原设备不用,部门和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与调剂难以实现。同时,资产使用人员的不合理行为,致使资产不当使用、破坏性使用、缺乏保养维护,影响资产使用寿命甚或流失,影响了资产的利用率。
除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等问题外,部分事业单位房屋闲置或出租,缺乏调剂。此外,流动资产管理不善,也会造成应收款项逾期未收。长此以往,种种问题必然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严重的资金浪费。
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结合
财政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配置和形成国有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预算管理直接决定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事业单位应基于单位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结合资产存量和使用现况合理安排预算。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可根据明确的资产增量依据,对资产配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另行编制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尤其是大型设备与大批资产,需经层层审批方可纳入预算。
应制定全面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资产购置制度,健全资产总账和各类明细账,把资产自预算、购置到处置评价等一系列相关过程融入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财务预算执行力,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应通过资产清查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加强财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对国有资产的来源、使用等信息进行登记并公开相关信息。
(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有效管控
由于缺乏规范决策机制、管理不善、处置不当等各种原因,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会发生在购置、使用、处置等各种环节。2015年,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对国有资产和企业一律从严监管”。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控制,以此完善单位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控。
事业单位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并健全国有资产在资金预算、配置使用、收益处置和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并制定合法合规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手册,使管理有章可循。对于单位的专用设备,因经济价值一般都比较大,应明确专人集中管理,进行登记、核实、统计、清查和维护等工作,提高专用设备使用率。
事业单位应建立内控激励机制,并与监督考核相结合。应不定时检查资产使用情况,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资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应将单位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和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相结合,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漏洞及时补救,确保资产安全性,扎实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
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绩效评价制度,通过绩效分析管理和绩效考评责任追究,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单位内部资产的使用和损坏情况进行核对盘查,并做好相应记录,确保账实相符。将资产的完好率与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确保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应进行岗位不定期交流,防止出现舞弊等不确定因素,节约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事I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快速便捷的数据录入和查询服务,提升资产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使单位全面了解资产存量、使用情况和价值等各种信息,促进单位和部门之间国有资产的相互流通使用,实现资产管理公开透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分类登记各项资产的数量、价值、保管使用情况和增减情况,便于查询和管理国有资产各类存量数据,实现全部资产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和调度利用的快速运转,分析和评价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同时,应注重资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其同时掌握财务知识和信息化技术,促进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节约意识,降低运行成本,促进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明确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加强单位全体职工的节约意识,有效整合现有资产和资源,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在保证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应增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进行廉洁意识、爱国意识教育,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使用效益,物尽其用,合理有效使用资产,推动国有资产的相互调剂和共用,避免资产闲置,有效降低单位运行成本,推动单位各项工作有效顺利开展,节约社会资源,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强化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
[2]李杨.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6(07).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分为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计划即预先决定行为的时间、方式和具体内容,计划又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短期计划又是为长期服务的,是完成长期的基础;财务控制是与财务预算密切联系的,控制是预算的手段,而预算是控制的主要依据,两者组成了财务管理的循环。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两者是一致的。做好企业,要保证正常的运转企业的资金,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那么就要求加强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任何企业都需要财务管理,企业的基本活动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投资于生产性经营资产,并运用这些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利润后用于增加权益资本或者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企业的基本活动就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运行于更加开放、灵活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这个大环境中充满着高度的风险,当然高风险高收益,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自主理财,随时关注市场的信息,这即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新理念。一是要加强积极搜索信息、利用信息的观念。现代市场中,经济信息是商品,我们知道商品有各种形式的价值,要知道会计信息也是商品,相应的其也有价值。首先,财务人员做出企业筹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对一些会计信息的搜集、整合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如企业筹资,要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采用什么形式筹集资金,分析市场上可能得到的资金来源渠道,决定筹资对象等,都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有价值就是体现在可以使企业分散风险,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其次,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提供参考,提出整改方案,做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促进企业管理战略的实现,客观上增加企业价值。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观念,积极主动搜索信息,分析信息,关注一切可能影响企业的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并做出决策。二是强化长远发展的观念。企业必须明确具体时段内具体部门的发展战略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有些行业生命周期短,从事这些行业的企业的某个部门可能就是为了短期内收割而获得较高的报酬,充裕的资金,而对大多数来说,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才是几乎所有企业所追求的,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到理财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生命影响。如果是在有损长期发展的基础上的,那么就是不可取的。资金运动中必须克服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倾向性,致力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发展,合理安排财务结构和决策。
(二)加强企业风险评估,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的理财活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应该主动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筹资过程中可能的政治风险、利率风险,经营过程中的商品价格风险,投资中的立项风险等。首先,要加强企业风险意识,企业应定期举办风险培训班,对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普及风险管理知识,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促进的重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财务部门必须建立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风险预警,通过企业会计报表和行业内可获得的经营信息的分析,利用最新的财务数据,及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原因,针对关键控制点,完善各内部会计控制环节来降低风险,积极与董事会和利益相关者沟通,减少损失。再次,不同风险应对措施辅助风险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报酬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对待不同的风险,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保留等不同的措施,如购买保险等来进行风险管理,在风险与报酬间有一个正确的度量。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正在进行并贯穿整个企业的过程。财务管理要做好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的角色,此外,应对特殊的风险,企业还可以借助外部咨询机构,聘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企业获利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采用最优和最合适的财务手段来优化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增加现金净流量,利润更加持续稳定。
1、保证企业资金的流通、安全及效益。企业要铭记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倒闭的教训,大厦涉及12亿的资金来源不科学,其没有向银行贷款,全不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卖楼花,而占用如此多的企业内部资金,严重影响了巨人的生。工程和电脑软件资金流动和安全,最后导致了集团的破产。
众所周知,现金为王,企业的几乎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建立在货币资金这一物资基础上的,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命脉。保持货币资金流通,即保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在适当比例,防止出现资金入不敷出的问题,导致到期的银行借款和企业往来款项不能按时归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影响以后得到借款的难易程度和优惠的借款条件,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严重的会负债过多而导致企业破产。目前,一些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的管理,甚至有流动资金被挪用、挤占等现象。保证企业货币资金安全与流通,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企业价值,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要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外,还细到月和每天,严格按预算执行,对于大额资本性支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和实行联签制度,降低失误和舞弊的风险。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对资金的控制。财务管理部门实时监控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状况,特别是对大额资金的持续监察。
第三,合理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财务部门应积极提出统筹及灵活运用资金的方案,提高企业竞争力。分析在资金投放和使用上,本着安全、有效、合理、合法和保值增值的原则,从而保证资金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企业筹资时,综合考虑本企业特点和市场经济信息,如利率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资金筹集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内的闲置资金,使其价值创造最大化。
2、应收款项的管理。我们知道三鹿问题奶粉导致三鹿集团破产,这一集团的破产不仅仅影响到了其员工,还有供应商和经销商,一些供应商被拖欠750多万的货款之多,导致其公司运营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以至于这些供应商无法按时开出信用证造成违约,无法执行已签合同,损失严重。因此,企业有必要采用科学的信用政策和风险分散政策,防止企业呆坏账损失。同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评级,减少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和占用的资本成本。实时追踪、监控销售过程的现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存货成本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采购部门提供的关于原材料的信息,对经济订货量和保险量进行估算,从而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节约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DELL公司的有名的零库存理念就是在成本上战胜了其他竞争者,获得了价格优势。
4、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耗资较大的资本性支出,企业应当在对本企业固定资产做出是更新还是改造的决策前,要以长远的眼光,估算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权衡两项决策利弊。同时选择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更改资金的来源。
(四)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增强企业每个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管理层起到带头作用,做到客观、公正和廉洁。财务管理部门应监控资金的取得、使用等全过程,防止资金非法占用、非法挪用,重大投资决策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层层审批;资产报废清算处理要有据可查。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主动承担监督的角色,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同时不畏惧上级的权利,对上级非法的授意指示要敢于拒绝,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情况。也要保护报告情况的财务人员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寿安.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4).
2、祁锋.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J].会计之友,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