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医疗废物管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管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废物管理计划

第1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73―02

PDCA循环法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即通过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1〕。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我院手术科室自2013年1月以来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中,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 计划阶段

1.1.1 成立手术室医疗废物质控小组 手术室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成员组成:院感科负责人、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室质控员、麻醉科主任。质控小组成员督促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按标准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考核。

1.1.2 收集资料 收集2012年7-12月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现状。发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针筒与针头未分离直接放在针筒合内、口罩与帽子扔在黑色袋子内、玻璃安瓿扔在纱布桶内、特异性感染手术的废弃物只用单层黄色废物袋收集。锐器盒使用时未加盖。医用无菌物品外包装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1.1.3 分析原因 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知识没有掌握,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法规没有引起重视;对医疗废物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尤其是麻醉科医务人员与手术医生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医疗废物相关制度与分类细则未落实到位。

1.1.4 制定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措施 按照《医疗废物目录》把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5类。手术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病理性医疗废物(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三大类。感染性医疗废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病理性医疗废物及特异性感染性医疗废物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医疗废物应放入耐刺不渗漏利器盒内。

1.2 执行阶段

1.2.1 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知识的培训 由医务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与清洁工进行培训,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目录》、《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流程。手术室在科会议上及晨会上不定期抽问有关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做到知晓率100%

1.2.2 执行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注射器、针头、缝针、刀片、敷料、一次性物品等)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分别置于有明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医疗废物包装容器内。在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及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及其他缺陷。手术室工人每日及时回收各手术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在包装袋扎紧,放在固定的废物存放处。传染病人、特殊感染病人、急症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巡回护士及时通知手术室工人,使用双层包装袋,尽量缩短其在手术室内的存放时间,在回收过程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并与医院废物回收人员中做好交接。科室对内部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医疗废物注意在手术室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医院清洁人员每天运送废物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1.2.3 执行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手术室医疗废物操作人员分类收集分类分色置入专用包装袋或容器(黄色袋装医疗垃圾、黑色袋装生活垃圾、利器放入专用利器盒)医疗废物暂存地每天定时与收集人员做好交接并做好废物交接记录。

1.3 检查阶段

1.3.1检查考核 手术室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成员定期进行相应检查,

每周定期检查一次;手术室护士长和麻醉科主任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科会议上组织讨论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抽查一次,将抽查的结果及时反馈,并与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绩效考核挂钩。

1.3.2 处理阶段 医疗废物质控小组每月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情况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将已经解决的问题纳入质控标准和规范中,使PDCA循环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转。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改进措施,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2 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半年后,全科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从75%上升至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合格率从70%上升至96%。

3 讨论

3.1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认知 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与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流程不够熟悉,对医疗废物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直接影响了医疗废物的管理质量。通过对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规及分类管理知识的二级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造成社会危害性的认知,掌握了《医疗废物目录》、《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流程,使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3.2提高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强化了每个环节的管理,人人参与管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每个环节均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消灭了管理盲区〔3〕。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提高了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合格率,还减少了医疗废物的产量,有效防止了医疗废物因分类不当而流入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从而保护了环境,保障了人体健康。杜绝了因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二次感染。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国秀.采用PDCA循环法规范门诊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52-753.

第2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47-02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2004年1月我院手术室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指南,严格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了科学分类、专人管理。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锐器伤明显减少,传染病感染率为零,有效预防了院内感染,取得了成效,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及相关奖惩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手术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清洁卫生员的工作要求等。

2 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反复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提高防护意识,让手术室全体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和收集医疗废物的知识、自觉依法行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班,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3 保洁人员的培训,注重加大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力度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致各类垃圾的混放,垃圾袋、箱密封不严、垃圾袋重复使用、垃圾桶不及时保洁等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为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定期组织保洁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指派专人对保洁的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对手术室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每月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考试,并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并举,使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奖罚分明。

4 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专人负责,由一名主管护士作为院感质控员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格分类放置,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专人发放、专人按数回收、集中消毒毁形、送院感进行焚烧,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社会公害。

5 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与正确处理

5.1 锐利废物的处理:每一手术间放置一个锐器盒,该盒必须具有不损漏,能防刺穿,不会出现破裂,易于焚烧等性能。主要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手术刀片、缝针、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封口,送至污物存放间指定容器,最后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2 非锐利废物的处理:将非锐利废物分类放置,即未被血液,体液污染(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如办公室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更衣室、污物间、手术间分别设置大小合适的垃圾桶,根据要求,桶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当装满3/4时立即封口扎紧送至污物存放间,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3 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

5.3.1 一次性注射器、吸引器皮管、吸引器头、吸引器瓶及气管插管等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取下针头,针头放入利器盒内,针管充满消毒液,浸泡在5%的84消毒液,作用时间30分钟,如为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性病等病人的用物,浸泡浓度1,作用时间为30分钟,消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而一次性引吸器皮管、头、瓶等使用后毁形,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吸引瓶内盛装血液用1∶1 84消毒液倒入瓶内,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专门指定下水道。

5.3.2 一次性尿管、尿袋、手套等塑料废弃物处理:使用后,引流液倒在指定下水道,废弃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回收处理,如有传染病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5.3.3 感染手术敷料的处理:我们通常用一次性敷料,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并注明感染手术敷料,由院感科回收统一送处理场焚烧。血纱布,盐水垫用0.584液浸泡后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送处理场焚烧。

5.4 死婴、残肢等废弃的手术标本处理:我们在标本存放间里设置盛装特制纸箱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种类、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日期、巡回及洗手护士的姓名,手术切下来的残肢或死婴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如为感染标本则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封死,然后按要求置于特制纸箱内,保洁员及时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交付给专管人员,并双方签名,注明科类、数量,交接时间。

6 体会

6.1 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术室各级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医护人员都严格按要求进行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和处理,使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标准。

6.2 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将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及医疗感染知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使各级护理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手术室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关键。

6.3 提高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使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手术室各级人员都熟练掌握并经常检查督促,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手术室废物。

6.4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医用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我们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锐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年来未发生因锐器刺伤传染乙肝、丙肝、梅毒等。降低了无菌手术感染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期刊论文,中国护理管理,2004(1)

[2] 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3)

第3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R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86-01

1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我院成立了由院长负总责,行政副院长具体负责,后勤科管理,控感科监督,各科建立控感小组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交接、消毒、安全防护、应急预案、事故报告等制度,形成规范的收集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

2 专人专线,密闭运送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我院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每天由专人收集,分类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并与废物产生地点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材料保存三年。

3 规范暂存,严格管理

我院在后院空旷地带建立了暂时储存处,袋装的医疗废物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集装箱内,严禁露天存放。储存室封闭,有工人专人管理,不准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并定期投放防鼠药、防蚊蝇、防蟑螂。室内集装箱防渗漏和防雨水冲刷。室外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严格管理。

4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每年制定计划,对医护人员、实习、新上岗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教育医护人员提高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使受训人员充分认识到按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处置和操作是最好的防范,要求全体人员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对医疗废物回收专人上岗前进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护知识的强化培训,确实保护好自己,预防医院感染。

5 加强监督 做好安全防护

定期进行终末消毒,防止病原菌的扩散。暂时储存处及区域每日用 0.1-0.2 %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一次。及时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规定各科室不许私自出售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发现加倍处罚。每月感染管理科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汇报,对执行不好的科室及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处罚。

6 制定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救治,进行体格检查,防治传染疾病。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感染管理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尽快对泄漏扩散现场进行处理,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迅速收集、清理和消毒,无害化处理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

7 管理到位,成效显著

第4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1)加强全员医疗废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捉高其管理的意识,人人参与管理,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上述废物必须分类,不得混合放置

--感染性废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泻物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废弃的被服、被隔离收治的传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感染性医疗垃圾、传染病区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存放。

--损伤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玻璃试管、安瓿等。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将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放入专用的利器盒中。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管理办法:药剂科、病区、门诊等科室如有上述药物性废物一律用黄色塑料袋存放。 医务人员、行政办公室、医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3)各科室在存放医疗废物前,仔细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损、渗漏,存放的医疗废物只能达到塑料袋的3/4后必须进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内的所有医疗废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区必须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道路运送医疗废物、垃圾至医院指定的暂存点。

(5)存放垃圾的容器、运送垃圾的车辆每日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 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6)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由专人进行回收,做好交接、数量登记,交科室当班人员签名。

(7)医院医疗废物一律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医疗废物暂存区域禁止吸烟、饮食,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定期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8)各科室不得私自处理上述任何污染废物,如发现有违规者,由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2、后勤保障制度(通讯、车辆、设备、药品、物资保障制度)

(1)、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物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制定,沟通与属地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联系渠道,保证医疗应急救援一线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医疗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防护物资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供求状况,多渠道组织资源。

(3)、对部分采购困难的药品,制定采购预案,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药品的供应。

(4)、对紧急需求的物资、药品、设备提出调配的方案,并负责落实。

第5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第四条本市危险废物的管理,实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本市及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对本区域内的危险废物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卫生、安全监管、城管、交通、价格、工商等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协同做好危险废物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宣传教育,普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

第七条本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特种)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集中处置规划批准范围内的危险废物。

第八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提前15日向原申报备案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具备处置条件和能力的,必须委托本市危险(特种)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委托本市危险(特种)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危险废物的,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安全性预处理,使之符合处置单位的接收要求。

第十条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有批准权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对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在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时不得混合进行。

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报经原批准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十二条收集、运输、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危险废物特性选择安全的包装材料进行分类包装,并按国家统一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三条转移危险废物,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各县(市、区)区域内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至本市危险(特种)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的,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领取并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在危险废物转移前3日报告市环境保护部门。

本市区域内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出市外处置的,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经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报市环境保护部门,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商接受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本市区域外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到本市处置的,应当持有移出地环境保护部门商本市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按规定出具的批准文件。否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本市区域内转移危险废物,本市区域内的单位或个人亦不得接收危险废物。

第十四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每转移一车、船(次)同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一份联单。每一车、船(次)有多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每一类危险废物填写一份联单。

接收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危险废物核实验收,发现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与联单填写内容不符的,应当及时向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通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

第十五条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十六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容器、包装物或者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

第十七条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设施及焚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应当达到国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焚烧产生的残渣、烟气处理产生的飞灰,应当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第十八条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和场所必须严格管理和维护,未按规定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止运行。

第十九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及时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活动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样品;检查部门和人员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二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由环境保护部门或其他法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机关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6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省级生态县建设”战略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委的各项工作任务,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委创建省级生态县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按时完成县交办的生态县创建各项任务。

(二)4月底前完成危险废物处置资料:县医疗废物委托处置情况汇总表;处置单位接收和处置全县医疗废物量汇总表;县医疗废物委托处置协议书复印件汇编;县医疗废物转移连单(存各医疗机构)。

(三)4月底前完成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汇总、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计划、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我县近三年未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证明、村镇饮用水水质检测报告等文件准备。

(四)4月底前完成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概述;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统计表;全县改厕工作总结;农村常住户数统计;使用卫生厕所农户数统计表;全县改厕投资明细表;全县改厕工作取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件;有关农村改厕工程验收资料;政府及部门下发的有关农村改厕,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方面的政策文件准备。

(五)4月底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末梢水水质达标率汇总,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汇总等资料。

(六)6月底前完成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点规范化建设,完成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水规范化处理设施建设,并规范运行。

(七)6月底前完成打造卫生改厕观摩点(每个乡镇2各以上),确保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1.县疾控中心根据《省农村应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实施方案》,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农村饮用水监测的覆盖率。

2.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信息收集,做好全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部分分散式供水点供水方式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详细掌握全县农村供水有关数据资料。

3.结合生态县创建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对创建生态乡镇、村供水工程水质的日常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水样监测不合格的供水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确保2016年安排创建生态乡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大于95%。

(二)农村卫生厕所整治工作

1.县爱卫办要在认真总结多年来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央项目督导组专家的意见,重点把好中央项目村的落实、项目村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改厕健康教育三个关,进一步提高项目技术指导能力,确保中央项目质量。

2.普及全县农村的公厕、户厕无害化改造工作,积极扶持中心村的改厕工作,在中心村全面清除简易厕所、露天粪缸,按人口比例规划建造无害化公共厕所,确保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在95%以上。

3.完成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概述。

(三)医疗废物、废水管理工作

1.认真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

2.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全面开展考核,同时督促各医疗单位将医疗废物按规定统一收集,并交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处理。乡镇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等偏远地区必须达到《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县环保局和卫计委同意后方可就地进行处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

3.卫生监督所要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强化对全县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检查,要将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全县各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4.督导乡镇医院医疗废水规范化处置,村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生态县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县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和内在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行动统一到位,宣传服务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明确责任,强化督查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保高标准完成卫计系统创建生态县的各项工作目标。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委统一时间要求完成各自任务,疾控中心负责对全县饮用水水质的检测及相关材料的收集。爱卫办要高标准完成农村改厕工作,并做好数据资料的统计与收集。卫生监督所要进一步做好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督查工作。各医疗机构加强对本单位的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的自查工作,确保两废处置规范有序,相关登记汇总资料齐全。卫计委创建办将不定期开展检查,并对创建工作不落实的单位予以通报,相关责任人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第7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 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 由于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 无论从认识程度上, 还是从管理组织上都较为薄弱。况且,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而细, 连贯性较强等诸多因素, 仅靠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只有结合组织管理,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环环相扣, 才能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山东省章丘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以来, 通过不断学习、借鉴、摸索, 探讨等, 利用随机与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法抓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的落实, 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顾总结如下。

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组织

首先成立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 业务主管部门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及重点科室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其次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及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形成了横向联合、纵向共管的立体式管理模式。该机构在院内垂直于院领导直接指挥之下, 涉及全院各科室、各级各类医务人员, 上下左右连接起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管理系统工程, 产生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可及时协调沟通、可直接监控的良好状态, 为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方法

2. 1 制定标准, 措施到位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 制定本院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首先, 制定工作计划, 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 严格督导与考核。每月随机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每季汇总一次, 反馈在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随时调整院感管理小组成员, 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成员, 科室内指定一名院感兼职人员, 对本科室的院感管理、措施的落实以及本科室人员学习情况进行督察与记录, 确保本科室的院感管理质量, 做到了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 健全院感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上级有关院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 制定了院感管理的核心制度, 涉及消毒隔离制度, 院内感染检测制度,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做到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使院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 针对本院专科特色, 确定了首先抓基础环节质量, 抓示范科室建设, 抓重要指标的达标率等工作思路。分区域在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终末消毒、消毒设备及药械运行完好、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消毒效果的监测达标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确保医护工作质量。每年评选一次示范科室, 召开现场会, 实地参观, 以此带动全院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

2. 2 抓住重点, 有序管理

2. 2. 1 重点科室 手术室、分娩室、消毒供应室、母婴同室、新生儿室、NICU室、检验科、门诊手术室等为重点区域,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非工作人员、探视人员的准入;病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 定时紫外线照射;床单每日采取湿式清扫, 一床一套一消毒, 床头柜一桌一布一消毒, 门、窗、桌、椅、床头、婴儿床、操作台等物体表面每日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 地面用0.2%有效氯消毒液拖擦;各室设置了专用拖布, 标记明确, 分开清洗, 悬挂晾干, 定期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制度;新生儿所用的毛巾、浴巾、包被一人一用一消毒, 尿布一次性使用, 用后统一处理;对出院患者的房间及时进行终末处理;对乙肝患者所用的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 并双消毒处置。

2. 2. 2 重点物品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 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医院购进的消毒器械要审核卫生许可证、卫生部卫生许可证批件、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 杜绝临床使用不合格产品。

2. 2. 3 重点人群 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知识教育, 树立危机意识, 对全体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 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另一方面, 督促医务人员养成及时清洗双手的好习惯, 并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培养[2]。对其他不规范行为进行指正。通过实地的问、看、测等手段, 纠正了不良行为, 避免了交叉感染, 强化巩固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

2. 2. 4 重点工作 根据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相关规定, 建立医院独有的医疗废物管理处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并对其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操作技术、安全防护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 使本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 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保证医疗废物得到合理的处置, 防止造成污染, 保证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

3 讨论

总之, 医院感染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对于医院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要想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必须通过不断的监督、检查、指导, 逐渐形成一个以个体管理为主, 做到层层负责, 逐级把关,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2]。才能使院感管理工作得以同步、协调发展。利用科学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改善医疗服务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长期为之努力的一项重要的、系统的工程。

参考文献

第8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一)进一步深化、完善对产废单位的监督管理,拓宽管理范围,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1、针对20__年开展的固废、危废申报工作,深入企业进一步核实固废、危废的产生数量、种类及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措施:实行动态申报制度,对产废大户实行变更申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企业主动申报与监督管理相统一。

2、对产废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

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网上申请联单制度,从日常监督和转移联单入手,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要求各产废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对重点产危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产废单位提出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计划。

3、在继续确保医疗废物100处置率的前提下,采用医疗废物专用联单收集运输危险废物。以实验室废液、感光材料废物为重点,在全市大专院校、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全力推进感光材料废物综合利用、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化集中处置工作。

措施:加强对产废和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协议的监督工作,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置,严格转移联单制度。

4、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

措施:帮助企业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建立固废综合利用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二)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置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处置行为,对小型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包括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措施: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落实,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的现场监督,实行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处置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处置企业数量,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处置企业合理竞争,长远发展。同时,在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建成后,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小型企业实行园区化统一集中管理。对收集、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

2、贯彻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加大查处力度。

措施:对存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实行限期处置和强制处置相结合,对本市能够处置的就地处置,无法处置的转移到外地处置。

(三)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初审、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进口废物初审工。

措施:对办理许可证、进口废物的单位实行现场踏查,深入企业了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四)加快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1、在06年初,积极引资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的建成,积极引入固体废物利用新技术。

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措施: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放射性管理工作培训,组织落实培训内容。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保证条例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对新增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新增放射源的建档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放射源编码和数据库,实行放射源身份管理工作。

(三)、加强在用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用源单位每季度报一次安全管理现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用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相关单位按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并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

(四)、加强废弃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严格执行废弃放射源安全贮存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废弃放射源施行强制收贮。

(五)、加强电磁辐射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电磁辐射污染源实行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三、提高固废、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污染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高标准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工作

认真听取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完成答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举报的办理工作;

第9篇:医疗废物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危险废物 管理 环境监理

中图分类号:X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196-01

1 引言

近些年,为了规范我国危险废物的存储和转移,使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要求,加大了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从各个方面对危险废物坚强监管。尽管这样,突发的危险废物污染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的接连发生,对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面对这种现状,在危险废物管理中引入环境监理机制,通过第三方对危险废物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2 危险废物的概述

对危险废物的定义如下: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对人的身体和环境产生巨大威胁的废物成为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两点:(1)危险废物的危险性特征十分明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环境带来威胁,常见的如医疗的废弃物、废弃的化学药品、重金属废弃物。(2)腐蚀性强、容发生化学反应、易燃和易爆。根定义能可知,危险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极易产生危害,对于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废弃物排放到大气、水源和土壤中,如果被人体直接吸或者接触就会对人身产生伤害。由于危险废物的特性不同,所以危险的程度也不同,分为短期急性和长期慢性两类。

3 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处置技术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技术水平的地下,现阶段我国在危险废物的处理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地位。现阶段,全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危险废物处置场仅有几个,而在这几个处置场中,因设计水平偏低和管理运行经验的缺乏,致使处理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于危险废物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处置和处理,远远不能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方中小型乡镇企业当中,生活废物同危险废物混合处理的现象往往普遍存在,某些企业甚至将危险废物混合在生活垃圾中倒掉,亦或是排入河沟当中或直接堆置在路旁。这种做法不仅对土壤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还会对周边的地下水系及地表水造成污染。因此,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更新和处理技术的提高,已经是重中之重。

3.2 危险废物底数不详

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多、涉及各行各业。虽然我国环保部对危险废物多次组织专项调查,但是对危险废物的分布、流向、污染状况、历史堆存等情况仍为彻底摸清。一些专业学者认为我国危险废物底数不详的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污染物申报登记以及环境统计抽查样本是以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为依据确定的,对危险废物是否具有代表性不能明确的判断,而且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延滞性和隐蔽性,很难发现企业的瞒报、漏报、错报行为,基层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的管理能力和鉴别技术有限,难以判断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4 尚未建成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机制

按照我国环境管理的要求,对无法排除属于危险废物的废物,应委托相关的资质机构进行鉴定,但是对必须要鉴定的情形、申请鉴定的主体、鉴定的程序、鉴定结论的认定形式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认定结论的有效性也没有明确的阐述、产生争议后的以何种方式解决也未给出明确方案。所以,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和危险废物的认定尚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撑。我国危险废物鉴别能力很弱,除我国环保部和甘肃省等少数地区公布了鉴别机构名的单,公示了危险废物鉴别程序外,危险废物鉴别和认定工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开展。

4 环境监理的意义

基于环保部门缺乏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对众多的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全社会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和安全处置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废企业对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程序没有做到足够的了解。因此,对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最易出现意外事故的废物针对其临时存放、收集、运输等环节,对其收集、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委托技术咨询单位进行危险废物的处置全过程进行监理是非常必要的。危险废物的处置全过程监理范围包括危险废物产生源、危险废物的包装与暂存、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贮存和利用、危险废物的处置等一系列的全过程。

5 危险废物管理环境监理的建议

5.1 明确危险废物处置的监理内容

环保部门应当对环境监理的职能和内容进行明确,使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委托监理机构能够全面监理危险废物的处置过程,使得环境监理具有合理性、有效性、规范性。环境监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1)完备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的措施,降低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完善危险废物的收集、利用、贮存、处置等环节;(2)查看产废企业贮存、处置、利用危险废物的设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标准;(3)检查危险废物的包装物、容器、收集场所、处置设施有无识别标志;(4)分配专业人员全程监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5)审查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是有经营许可,开展的各项业务在规定范围内;(6)了解产废企业是否向环保部门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种类、特性、危害、处置、流向等相关信息;(7)检查产废企业有无编制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时候可行,是否合法。

5.2 科学环境技术监管体系的建立

目前来说我国环境管理的职能依然处于行政管理阶段,未能达到技术管理层面,主要原因是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我国应将环境监理机构尽快的引入,使得健全科学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尽快地建立起来,使得环境监管中融入技术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环境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对于管理技术而言,其应当主要为环境管理服务,并以技术指南和规范的形式,而技术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则应由环境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环境监理机构具体负责落实实施。危险废物控制管理技术规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技术规范的鉴别;(2)处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3)指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6 结语

将环境监理的概念引入危险废物管理,是一项大的尝试,管理过程中初期采取试点的方式,之后推广全面铺开。为全面规范产废企业的废物处理和转运标准,防止危险废物由于处理不当流入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文中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引入环境监理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

[2] 李杰文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引入环境监理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3.01.

[3] 申华杰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