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管理学管理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管理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管理的定义

第1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中学;管理制度;合理性

学校中管理和教育不能分离,同样重要,一所学校的兴衰一方面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办学方向、理念和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管理的制度必须符合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和教育的客观规律,从实施对师生管理教育的过程,主要在于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及学习习惯等规范化,要求同步学校规划的长远发展,构建完善发展目标;时常提醒,时常引导,让其学会从原来的做什么转变到怎么做的学习态度,丰富其知识,培养其品行,更好的为成人成才做好坚实的基础。因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各类的差异,从而学校的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主要要体现公众意识,更加的合理化,才能把学校的管理制度真正转化为师生们自己的主动行为,同时允许师生参与讨论与之有关的管理制度,更好的反映师生的意见,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符合现实。学校全程管理和落实都是管理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在对教学环节和学习管理的每一级阶段都要有效落实,及时反思纠正,避免成为一纸空文或墙上摆设的形式。集体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使得精神文化淋漓尽致,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制度才能日臻完善,一所学校才可能经久不衰。

一、从个体出发,完善根本

每一所学校都具有基本的管理制度,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正常运行是绝对少不了制度的约束和监督。比如常规的制度虽很平常,比如上课、环境卫生、安全、就寝、公物保护、文明礼貌、集会等制度,绝对不能小视。中学生正处于知识和心理变化比较大的时期,而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各种能力有限,需要指导和管理的地方很多,

此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只有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为这个社会奉献,若不加以

监督管理就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惯,那怕是很小的一个不良习惯,这都将会影响到学生,学校的教育也就会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完善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了。

在内容上必须要适合学校校教育和教学,以及便于后勤的管理工作,要符合本校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而不是为以“约束”为目的,应具有引领、指导的功能。要符合师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常规道德规范要求,通过民主讨论并得到认同,不急于求成,避免唱高调等;在对于有关学生处理校纪校规及奖惩等些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教育性,要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趋势,并要利于人智力的发展,要利于师生人格提高。教师批改或备课等教学基本方面要求要有相应标准,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方面的要求有细节,规定绝对不允许带有“罚”字和歧视“后进生”等现象发生,学校应多教育学生之间多关爱互助,并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学生基本的指导等,深度发展管理育人的功效作用,为普天的学者创造一片美好的天空。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要具备现代教育文化特征,并要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并给予教师创造的空间,也就利于定性与定量的更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便于教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把握教育主体性的可持续性发展,构建起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完整管理制度体系,需要长期坚持以人为本,求真求实,讲究科学性,才利于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积极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发挥。

二、从整体考虑,落实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大多数还很笼统粗放,难免出现管理的随意性。各项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应对各项工作发挥效应,并在一定时期保证它的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同时避免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应当争取多个相关部门和师生的意见,可通过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方法开展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保持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理念,各项管理制度也要与办学理念和学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相适合。各个相关部门都要服从发展的整体目标,不仅有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还要有后勤管理服务等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足够完善,不能只凭条条目目文字的多少来评价,要根据学校的性质、规模等从实际而定。不仅要有明文规定的制度,还必须要有检查落实制度的制度,若没有实施和落实方面的相关制度,也就缺乏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再好的明文规定都是一纸空文。学校管理制度的各项制度既有特定的管理作用,又是大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互关联影响,例如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以及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之间都具有一定内在联系,不能分离或冲突,其重点应集中建立在重大事务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事项上,以及建立健全的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和师生申诉制度,以创建法治精神育人的校园氛围。学校管理制度不仅筋要具有约束力,而且可作为评判的尺度,考查审核的标准,展现出一定的学校管理文化色彩。

现代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发生变化,管理制度就得不断加以修改更正,才能展会出新的生命活力,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更优越的措施保证。实行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这需要从学校管理制度变革入手,制度创新是基本要求。深思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其中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感觉已经丢失了那种生命力,甚至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成了教育创新的羁绊,只有经过深入研究和验证充分,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项目,经批准后列入计划制度中,发现某些地方有疑问时要及时修正。

学校管理制度建立要具备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在思想内容、精神实质等方面要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一致性。相关聘任、考核、奖罚、人事管理等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基于在《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范围内。学校的管理制度要能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精神文化,体现国家法律意志。

学校管理是一门大学科,要建立起适合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教育管理思想,使学校管理制度真真正正发挥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更需要有挑战的勇气,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并发挥各自的引导作用,发挥制度文化作用,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先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报,2010,9

[2]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7

[3]孟繁华,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8,12

第2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每个组织都是由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斯・彼得在研究了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的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员浪费、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是抹杀了他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 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而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有几个特殊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传染,把其他的苹果也变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正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则能很快使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是比建设更容易。一个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用一秒钟就能将它弄碎。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 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木桶定律和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4. 马太效应

《新约・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1锭银子,吩咐他们拿去做生意。国王回来后,第一个仆人用1锭银子赚回了10锭,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用1锭银子赚回了5锭,国王奖励给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却因怕丢失,一直将那1锭银子包在手帕里,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5. 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20世纪,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都具备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并且遵守游戏规则。

6. 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人与人的合作,并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其中还掺杂了许多微妙与复杂的成分。在这种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却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目前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7.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了。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8. 不值得定律

此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成就感。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比如:让成功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让依附性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协同工作中;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管理职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9. 蘑菇管理

这是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地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有这样的经历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历程,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迅速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10. 奥卡姆剃刀定律

第3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学生管理;钉钉软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6-0100-03

21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它已经逐步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样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随着微信、钉钉等网络通信工具的大量普及,信息技术对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因此,建立信息化条件下适合高校运用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创新学生管理途径,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1.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机遇

(1)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更为高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校园网站、学校微信群成为学校宣传、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各类数字化平台的运用,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从传统的书面材料形式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延伸。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学校的网站首页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校园校貌、学校最新动态和校园自然风光,学校主页已然成为宣传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此外,学院还引进了协同办公平台、保修绿色通道、就业一站式服务、招生专题、校园地图等多个应用平台,将繁重、琐碎的办公程序用数字的方式呈现在网络上,使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办公事务,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查询相关信息,有效提升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

(2)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更为便捷

90后学生是目前高校学生的主体,数字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和更广泛的交流途径。手机、网络已成为90后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大多对网络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网络时间长、频率高,习惯于通过网络查询信息、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和辅助学习。高校学生通过广泛使用网络,能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取信息,并可以通过发微博、朋友圈、帖子等简单、迅速的方式反馈获取的信息。高校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使管理者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社交情况,并及时处理突况。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将学生管理与新技术手段充分结合,使新技术成为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有效能源,是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契机。

2.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挑战

在传统观念中,教育者的地位高于被教育者,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大多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主性、民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也提倡人们要勇于挑战权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更勇于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提出质疑和挑战。而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普及和迅速传播,一方面容易使大学生形成较为偏激的心理状态,对教师的教导不理解、不服从;另一方面容易使大学生对管理者的说教和行为约束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因为教师不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顺应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强化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引用,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学生管理措施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虽然完善,但大多理念陈旧

高等学校从19世纪6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有详尽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干部行为准则,学生行为准则,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管理条例等;有细致的上课及校园活动考勤制度、公寓建设管理制度,以及对严重违纪现象的界定和处理办法。上述管理制度翔实、清晰,明确地界定了师生的各类行为,对师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上述规章制度大多理念陈旧,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没有进行归纳和解释,这就给高校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单一,效果不佳

长期以来,学校大多采用交谈、说理、开会等传统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达各种规章制度和要求,让学生能够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然而,在强大的网络和海量的信息影响下,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和不满情绪,如果管理者一味用传统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势必产生相反的作用。

3.高校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亟待转变

虽然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导致网络技术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在高校管理者群体中仍有一部分管理者对网络的作用不认可,没有发现网络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基层管理队伍,往往职责宽泛,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这样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工作状态,产生工作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的弊端。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提高网络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比重,将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质的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实例研究――基于“钉钉”的新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在对微信、QQ、钉钉等新兴的沟通交流工具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团队结合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开展了细致的探讨和实验,最终形成了以“钉钉”软件为主要工具的新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1.制定详细的签到考勤制度

详细到位的管理制度是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确保基于“钉钉”软件的签到考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学院的管理团队在现有考勤制度的基础上,突出“钉钉”软件便捷、及时、高效的特点,将传统的考勤手段与现代化的考勤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考勤制度,为新型学生签到考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建立班级组织架构

清晰明了的组织架构是“钉钉”软件的特色功能之一。因此,为了确保“钉钉”软件的顺利应用,学院组织2013级―2016级的学生进行信息注册和上传,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班级进行分类,最终形成现有班级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形成,能使教师更便捷地查学生信息,更清楚地了解到每位学生的联系方式及最近的考勤情况等基本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

3.签到考勤工作常态化

传统的考勤方式大多以课前点名、学生答到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占用正常上课时间,而且存在学生代替答到的情况。而“钉钉”软件则提供了更高效的考勤方式,具体表现在:①上传所有年级课程表并将其与所有学生的账号关联。②限定签到范围,要求学生必须在以教学楼为中心的400米范围内签到,超出范围则不能算作正常签到。③限定签到方式和时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10分钟内,以拍照的方式进行签到,超出时间或者拍照背景不是教室,则算作考勤失败。④将请假情况自动关联到学生上课考勤状态,已通过审批的请假学生不需要进行上课考勤。⑤自动生成考勤智能报表。“钉钉”软件能够自动生成人员出勤情况统计表数据,并形成每日、月度、年度统计数据,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人数、旷课人数都一目了然,这能帮助管理团队有效减少统计数据的工作量,使其轻松了解学生的上课考勤情况。

第4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教育经费

一、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陈旧

中小学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政府采购是主要的购置途径。虽然说最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监管下,大多学校对政府采购流程予以了重视,做法也比较规范和严谨。但仍疏于对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不重视资产的安全及有效使用,如:缺乏对固定资产保管、发放、调配、维修、清查、报废等环节的管理。所以,往往存在固定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管理职责落实不清,资产流失严重;管理混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各学校虽然一般都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范,但往往都是复制上级部门下发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没有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出更为详细、更适合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的制度。在对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无章可循,所谓的制度没有实际的规范意义。相关人员在对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往往只按惯例、图方便,也没能按制度和规范行事,制度和规范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另外,学校对资产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多认为资产管理工作是比较轻松或无关紧要的工作,对人员安排随意,没有能者上岗的考核机制,也没专门组织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研读和学习,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三)固定资产确认不准确

财务部门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记录资产价值、数量、使用部门等。资产价值计量的标准及范畴不明确,如:随固定资产一同配套购入的零星附件的价值是否计入固定资产。若打包计入一同计入固定资产,势必会使实物与其价值不相符;若规定不计入固定资产,若与商家沟通不及时,有些固定资产购置发票的金额包含了地址附件的价值,这样使用方很难准确确认固定资产真实价值。

学校财务部门在收到购买固定资产的发票、合同时进行付款,资产管理员根据发票、合同开具固定资产入库单,而并没有实地验货,财务部门收到入库单或者验收单后确认固定资产新增。此时,有可能是先付款后提货,如:在商场自行购买电脑,这样资产管理员验票不验货,就造成账实不符。或者验收不及时,有时固定资产购入了很久才验收,造成账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

另外,对调入、捐赠募集、已投入使用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对价值确认拿不准就干脆不确认,认为只要没有学校的资金流出,就可以不做确认,这样就形成了账外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四)固定资产购置把关不严,资产积压闲置,利用率低

部分学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公家办公设备的使用不爱惜,特别是电器化设备,如打印机、电脑等。当出现故障时,部门首先想到的是更新换代,便向总务处提出采购申请。总务处也没能实地去了解需要被换掉的资产,是否确切达到报废标准。另外,也没有过多的去思考是否属于资产采购预算的范畴,而是随意报批、随意采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占用了其他教育经费,并且使资产积压闲置。这样就没有使教育经费效用最大化,资产效用最大化。

(五)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包括:资产领用、盘点、维护、转移、处置等。部分学校部门领用资产,没有严格履行领用、出库环节签字报批程序,而是将新购资产直接搬入相关部门。特别是当使用人员变更,更加不能对保管、使用资产的责任落实清楚。某些部门积压的资产,没有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的登记和核实同意,随意转移到其他部门。另外,资产管理员也没能够定期开展盘点,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对报废资产处置也不及时,将废弃的资产长时间堆砌在角落,或者未经过报废就处置资产。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固定资产是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强化管理意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学校领导及管理部门要率先转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陈旧思想。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要着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有责任心、素质高、业务水平过硬的资产管理人员。全体师生作为具体使用者,要引领师生们树立主人翁意识,正确合理地使用,自觉地维护。另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充分地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促进资产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更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健全固定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学校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包括: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对固定资产实行三级管理,资产管理室为一级管理部门,各使用部门为二级管理部门,具体使用人为三级管理员。同时,进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职责。切实按制度落实责任,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杜绝相关风险和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如:被随意出租、出借或变卖等,避免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

(三)准确计量固定资产

按照规范,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一般设备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资产确认要及时,资产管理员应该到现场据实对实物验收,然后开具固定资产入库验收单,增加固定资产卡片,然后会计依据发票、合同和入库验收单等对固定资产确认计量。此外,财务和资产管理员确认固定资产的价值要一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价值确认有争议的需要协商,或者提交办公会研讨决议,避免账卡不符。对调入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有关凭据或者市价确认价值入账。投入使用未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应该按相关规定暂估入账,防止账外资产,账实不符。

(四)固定资产购置科学、合理

首先,学校必须遵循“按计划购置、合理利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添置的必要性和效益性。固定资产采购纳入预算管理,学校各部门应该编写资产采购计划,经学校行政会讨论通过后,纳入学校年初预算,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能随意采购。其次,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定期进行盘点清理,检查是否有积压的资产,对积压资产规格性能进行登记,对其定期维护,在有相关积存资产的情况下,不得新购类似资产。对部门内积压的资产实行部门间转移管理,转移要经过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并做好相关登记。再次,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公开透明,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做好购前市场询价等调研工作,防止资金浪费。

(五)严格管理,规范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首先,学校要重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出库管理,资产管理员要填写出库单,给设备加贴标签,落实责任到个人。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人、不同的部门之间转移,须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并存档。学校成立资产清查小组,每学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账实相核对,若有资产盘亏、资产盘盈或资产损失,搜集整理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向主管部门报告,财务上按要求做相关财务处理,以使账实相符。另外,学校要组织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故障排查和维护,并检查哪些资产已达使用期限,哪些资产因技术落后需要被淘汰,及时归纳分类,申请报损、报废。财务根据报废的批复及时做销账处理,资产管理员也要做固定资产下账处理,保证账实、账账相符。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但是任道而重远,必须引起领导、师生全员的重视,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制度到实处。我相信通过制度的改善和落实,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必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关于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2]张燕芬.对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商情,2012.

第5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1、对私收费、跑处方、走穴捞外块等不良行为勇于举报者,经落实情况属实,奖励举报人10000元人民币。

2、私收费、漏收费无论金额大小,经查证落实,处罚人民币10000元,另加罚私收费或漏收费数额的10倍,并离岗3个月,停发工资和奖金。如本院职工介绍病人并知情私收费或漏收费者受到的处罚和当事人相同。

3、熟人介绍做各种检查和治疗,优惠该检查费和治疗费的30(由总值班签字生效)。

4、对走穴、跑处方者,处10000元罚金,另加罚走穴所得金额或处方金额的10倍,并离岗3个月,停发工资和奖金。

本规定自制订之日起执行

20__年10月19日

郸城县公疗医院

公疗医院值班制度补充规定

为加强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差错、纠纷,提高门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社会效益,特制订值班制度补充规定。

一、公疗医院各级各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离岗15分钟以上者按规定处理。

二、凡在集体值班室休息的科室人员,应加强集体荣誉感,男、女值班室的卫生及其它管理工作按分工负责。其它各科值班室,只能作为休息用,不能作为会客、搞娱乐等活动场所,否则,罚款1000元。

三、工作情况允许休息的科室,冬天(公历11月1日—3月31日)必须晚上10:30后去值班室,夏天(公历4月1日—10月31日)必须晚上11:00后去值班室,否则,罚款1000元。

四、凡中午值班者,均不能午休,违者罚款1000元。

五、院总值班人员和临床科室一样值班,值班地点在综合楼大厅。

六、工作性质不允许休息的值夜班人员,享受夜班费高于其它科室(即10元人民币),但值夜班绝对不能休息,违者罚款1000元。

附:1、值夜班不允许休息者:

内、外科病房护士

门诊收费室

门诊药房值班者

门诊护士

门诊急诊医生

监护病房护士

病房内住有危重病人时、病房值班医生、住院药房、住院收费

室值班者,由总值班人员通知住院收费室、住院药房。

2、值夜班允许休息者:

检验科

心电图室

妇产科医生

内外科病房医生

放射科

急救中心

B超室

手术室护士

第6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美国临床工程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engineering,acce)为临床医学工程师下的定义:临床医学工程师是指将工程学与管理技能应用于临床医疗保健行业,来保障、帮助和促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的人。医学工程师不但要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 还肩负着设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使命[1]。医学工程人员与医生、护士协作共同维持着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如果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甚至生存。

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点和着力点[2]。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主要定位于设备引进的全程管理;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等方面。

1 设备引进的科学论证管理

1.1 依法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应遵循:(1)社会方面,采购计划以“施惠于民”为社会目的;(2)医院方面,采购计划以“物有所值”为衡量基准;(3)使用科室方面,采购计划以“本文由收集整理物尽其能”为临床目的;(4)器械管理角度上,符合“性价兼顾”为采购原则。采购计划书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医疗设备招投标法规和医疗设备合同法的法律、法规。

1.2 严控医疗设备的安装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履行相应的合同,确保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医疗设备的验证必须由医院审计、纪检、医学工程、设备使用部门及供方代表共同现场开箱验收,须验收《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及相关的所有中文标识[3]。必须建立资质质控、验收质控、储存质控、使用质控、质量跟踪、原始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入库须有检验报告单、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检查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须达到设计要求。

1.3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须正确填写设备商务档案:申请购置单;购置论证单;参数资料;购买谈判纪要;招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营业执照、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认证证书、计量许可证、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等;购置合同及配置清单;设备到货后的装箱单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档案:设备的中、英文使用说明书及演示光盘;维修手册及光盘;设备的应用软件;设备重要维修或保养的工作单。

1.4 医疗设备报废档案管理。应依据法规,由档案室人员和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报废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购置金额、购置时间、报废时间和档案销毁时间,然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档案销毁。如已经的报废设备的资料尚有留存价值,须在留存档案首页及文档中注明“设备已报废”和“档案继续留存”

2 设备使用的质控和人员的质控管理:

医学工程师应掌握设备的应用原理,保障设备本身的良好运行状态,设备参数的合理和优化设置是保证优质结果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工程师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医生和技术员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设备的软硬件功能得到具有良好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图像。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学工程师的重要职责。

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和“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对患者检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有必要的了解。医疗设备是用于患者检查和治疗的一种特殊设备,如出现错误操作或维修不当,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医疗设备维修准入制度。维修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保证维修后设备的安全性和精确性。例如,普通放射线检查中出现伪影和ct设备准直器的偏差,可导致误诊;放疗设备放射线束的尺寸,可导致放射治疗野超过应照射或低于应照射病变野的范围,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医疗设备故障必须由经过医疗技术工程专业学习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否则会导致错误诊断和医疗纠纷、乃至医疗事故。

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医疗设备的电工学、设备构造、放射物理学、辐射剂量学等理科学科。虽然厂商提供设备使用说明、故障分析、故障代码、设备保养和维修,但因设备故障所耽误的最佳救治时间是无法挽回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应基本掌握内科学、解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诊断学等临床医学知识,及时与临床医师探讨医疗新项目、新技术,真正做到工程技术人员“人尽其才”和设备“物尽其用”。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管理

医疗设备作为医务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精确性是设备的灵魂。设备不仅需要使用技师科学使用,更需要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及时保养和维修。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制度。应“勤养少修”,确保设备有效运行。做到常规设备季检,急救设备月检,为每一台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和设立管理员,及时做好记录并负责各设备的使用登记及日常保养。设备使用人员要进行日常和定期的保养,完成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等保养维护。进行定期预防性修理保养.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正常运行。严格交接班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化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应急维修作为一线维修,要求随叫随到,马上解决。临床医学工程师须密切关注医疗设备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清洁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医疗设备的维修制度》等[5]。明确指出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事故责任细则、维修经费保障等详细内容。

第7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 教育管理 问题 建议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校内实践课之后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活动获得职业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之路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即在三年制高职学生中至少第六学期要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探索"2+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原本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提前到第五学期进行,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了实习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一、顶岗实习期学生面临的环境、心理转变

1.身份的转变。我院在2010年试点探索了部分专业"2+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1级学生中全面实行了"2+1"模式的改革。在"2+1"模式下,学生两年在学校学校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并进行校内实训,最后一年到合作企业、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的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2.外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转变。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面临一系列外在环境的变化,学习、生活的空间从教室、寝室转移到企业车间、职工宿舍,作息时间从学校的"课表作息制"到企业的"8小时工作制",人际关系由原先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主转变为与企业指导老师的师徒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为主。

二、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分散带来的管理困难。在我院,顶岗实习实行的是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就业意向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机械工程系2011级的691名顶岗实习学生共分散到37家企业当中,其中569人选择了学校联系的合作企业,还有110人是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在全省以及东部沿海一带发达省份加大了学校管理、指导的难度。

2.沟通缺乏带来的信息不畅。这其中包括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的沟通、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学校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的缺乏造成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了解的不够,甚至有的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甚至不知道向学校相关部分或学校指导老师反映,从而导致利益受损。

3.顶岗实习前的准备不足。目前部分高校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仅仅停留在对实习企业情况的介绍和对即将走上顶岗实习岗位的学生的动员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对学生实习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培训,导致了学生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权,不能适应艰苦的工作而频繁跳槽的现象。

4.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与学校育人目标和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对接。企业和高校追求的目标和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存在差异的,企业是要通过使用人才来达到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是经济效应,而高校是要通过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追求的是社会效应。

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1.通过企业文化和管理前置,将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特别是校内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目标责任制,将班级的目标和事务层层分解、承包,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体责任感。再比如笔者所在的机械工程系创新性地将企业6S管理理念应用于学生宿舍管理中,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严明的纪律、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能更快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减少岗位磨合期的不适应现象。

2.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除了学校领导和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到顶岗实习企业看望学生之外,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还需要顶岗实习老师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网络交流平台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并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明确顶岗实习老师在这方面的职责。笔者所在的机械工程系就明确规定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必须每周与两名指导的顶岗实习学生联系交流,定期上交填写有交流时间、学生姓名、工作单位、指导方式、指导内容的顶岗实习指导记录表,并保存QQ等交流记录。

3.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建设和过程式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将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实习的环节、过程、机制进行全方位的计划管理,对顶岗实习要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内容、进程、考核方式都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顶岗实习基地,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企业参与到学院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比如一些高职院校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办学,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应当采取过程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不能只重视对顶岗实习报告或实习设计等的考核,还应当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纪律遵守情况、实习项目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安全意识等方面。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是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规律、提升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教育、管理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完善制度等多种手段平衡、协调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面的利益,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学生对顶岗实习阶段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军雄,曾良骥,黄玲青.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

第8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动态模型为例

丁琰鋆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经济仿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研究方法。目前运用经济仿真实验来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已经具备了可行性。在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教学时,要做好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知识背景准备、实验模块制作准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引入问题——演示实验模块——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和讨论——进行强化练习等步骤来实施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适应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对教学新要求的需要,符合授课对象的认知规律,也适应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关键词 :经济仿真实验;初级宏观经济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30

经济仿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研究方法,它是指以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人行为的特点为原型,将经济系统抽象成为程序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运算,模拟现实经济运行的方法。仿真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是仿真技术发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相关的仿真教学软件和实验室。但是,目前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仿真实验的还不多,主要局限于证券市场、议价行为、拍卖行为、公共产品、演化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特别是对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仿真实验的研究还非常缺乏。笔者认为,经济仿真这一崭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1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含义和可行性

1.1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含义

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就是一种根据初级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建立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进行基础性模拟分析,以此来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有两点需要明确:

第一,运用经济仿真辅助经济学教学与经济实验辅助经济学教学有显著区别。经济仿真与经济实验都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经济实验所要做的主要是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假设)来改变实验的环境或规则,并观察实验对象的行为,分析实验的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提供政策决策的依据。经济实验的特点是以真实的人作为实验对象,因而在实验中可以涵盖人的一切特性,只要实验规则设计得当,在实验中可以基本复制真实经济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因此,它比较适于组织一些与人类智能与偏好相关的微观经济实验。相比之下,经济仿真理论的重点是如何在计算机中模拟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与人脑相比,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高存储容量两大特点,所以在经济仿真模型中可以实现一些多主体多周期的大型实验,尤其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和假设较为严格的理论模型方面,更显优势。这就决定了运用两者辅助经济学教学也存在显著的区别:经济实验更适合用于在微观经济领域,利用实验室模拟经济环境,让学生充当经济中的参与人,从而亲身体验经济学教材中所分析的各种现象,此时学生会对所教授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而经济仿真实验则更适合用于在宏观经济领域,利用仿真软件,对采集的现实经济运行的数据或模拟设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模型并加以分析,从而深化对宏观经济理论(模型)条件、结构及结论的认识。

第二,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与运用仿真实验辅助应用经济学教学有显著区别。运用仿真实验辅助应用经济学教学属于让学生了解实际中的实务流程性质的“模拟系统”等类型的实验教学,此类实验教学是在计算机上装有各种实际中使用的系统,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实际中的实务操作流程,例如,外贸仿真教学、会计仿真教学等。而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模拟实务操作流程,而在于将经济数学模型转化为经济实验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深化学生对模型的认识。

1.2经济仿真实验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经济仿真实验来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已经具备了可行性:第一,宏观经济模型可以用经济仿真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得到实现。宏观经济模型是否能够用经济仿真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得到实现是经济仿真实验能否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的前提条件。第二,随着经济管理学科也需要实验的理念得到认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经历了较快的发展,这为开展经济仿真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第三,师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英语水平快速提高,这使得高校师生只需要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完全可以熟练地使用简单的经济仿真软件,这也为将经济仿真实验引入教学提供了可能。第四,软件资源丰富且开发和操作简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仿真软件不断的升级更新,更加智能化、真实化的软件不断涌现。目前可供使用的的经济仿真软件也十分丰富,较为流行的有Swarm、Repast、Ascape、LSD等。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的模型大多比较简单,一般而言,实验模块的制作可以由任课教师独立完成。某些相对复杂的实验模块的制作可以由任课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合作来实现的。而且,这些软件大多操作简单,在教师制作好经济仿真模块后,学生对仿真模块进行参数设置的实验程序也十分易于掌握。

2运用经济仿真实验辅助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步骤

本文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动态模型和乘数—加速数经济周期模型为例,说明怎样在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经济仿真软件LSD5.9进行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

2.1.1教学目标分析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首先对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整个教学设计,并确定经济仿真实验在学习当前“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学生应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法、均衡条件以及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理解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以及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条件。

2.1.2教学知识背景准备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这一章内容较多,大约需要9个课时才能完成,而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经济仿真实验应该控制在连续的3个课时之内,因此,在进行经济仿真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花6个课时的时间对基本理论进行简单讲解,为学生开展仿真实验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①均衡产出的概念;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主要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概念及其关系;③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与产量水平的决定;④总需求变动与乘数效应;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与产量水平的决定;⑥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与产量水平的决定。在学生完成了上述理论准备后,再将其带入实验室进行经济仿真实验。

2.1.3实验实施的软硬件准备

实验实施的软硬件环境要求不高,在普通机房、电脑安装windows98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安装有LSD5.9版本即可。

2.1.4实验模块制作

教师首先要通过初步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转化为经济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经济仿真软件将经济数学模型转化为便于操作的经济实验模块。以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动态模型为例,其基本方程为:

yt=ct+itct=α+βyt-1

其中,α为自发性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0<β<1。国民总产出yt取决于消费ct和投资it两项支出之和,其中,消费ct取决于上期的收入yt-1。在该模型中,设定边际消费倾向β的不同取值将会得到不同的经济运行表现。

利用LSD5.9创建一个新模型。根据基本方程,编写模型程序(见图1)。在编写好模型程序后,进入lSDBrowser界面,建立对象“economy”,并对模型中的基本元素分别进行设定(见图2)。其中,变量有y(滞后一期,因为在模型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上一期的产出)和c,参数有i(投资在本模型中是外生变量,可以视为参数处理)、alpha(自发性消费),beta(边际消费倾向)。

然后,在LSDBrowser界面中,定义变量和参数的初始值,并设置模型运行的期数。此时,教师可以设定i=1,alpha=1,beta=0.5(见图3),运行期数为25(见图4)。

最后,运行该实验模块,数据记录和总产出时间序列图像截图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看到,除了可以保留计算过程中所有变量在每一时期的数据以供分析之外,LSD软件还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变量时间序列图。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分析该模型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运行的特点。

2.2实验教学环节设计

2.2.1引入问题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能有足够的求知欲望和成功的渴望支持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轻易放弃。同时,教师将学生按照座位相近随机分成4~5个小组,以便在仿真实验过程中进行协作和讨论。

2.2.2演示实验模块

教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实验模块进行解释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2.2.3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已经获知怎样设定模型初始条件并观察运行结果。此后可以让学生对模型进行自由探索。通过亲自尝试来获得对该模型展示出来的经济运行情况的感性认识。

2.2.4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和讨论

在学生能够熟练控制实验模块之后,教师应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第一,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的动态调整,国民收入最终在何处达到均衡?第二,在边际消费倾向β取不同值的时候,国民收入的大小和演变趋势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布置一个beta的不同取值(例如,设定beta=0.2、0.4、0.6、0.8),让学生通过修改模型参数值,获得新的模型运行结果,观察在新的参数条件下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教师所演示的初始模型结果有何共性,有何差异,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师布置的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终教师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讲解。

图7~图10分别展示了4组不同参数值所得到的运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应该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总需求变动会引发的国民收入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最终将达到国民收入的均衡值,这一均衡值满足:

,而且,边际消费倾向beta越小,国民收入趋向均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而边际消费倾向beta越大,国民收入趋向均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第二,边际消费倾向beta的不同取值将对均衡国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beta值越大,乘数就越大,均衡国民收入就越大,beta值越小,乘数就越小,均衡国民收入就越小。

2.2.5进行强化练习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第一,在税收外生的情况下,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动态模型的基本方程是怎样的?利用LSD5.9进行仿真实验,观察运行结果,并进行解释。第二,在税收内生的情况下,三部门和四部门中国民收入动态模型的方程是怎样的?利用LSD5.9进行仿真实验,观察运行结果与税收外生时的差异,并进行解释。学生通过修改模型结构和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经济运行结果,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比较这些结果的差异,并引导其进行解释,以此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深化理解模型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适应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对教学新要求的需要,符合授课对象的认知规律,也适应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第9篇:管理学管理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管理学;课堂教学;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7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管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而且还强调实践的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合理有序的课堂组织与管理。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入研究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课程定义及教学目的

(一)《管理学》的课程定义

《管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学科之一。《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周裕全等,2005;王华强等,2007)。管理是对客观规律进行总结,但管理又具有很强实践性(于云波,2006)。《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启蒙、奠基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霍彬,2008)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管理学》课程就是以管理理论为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综合学科。

(二)《管理学》的教学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培养学术性人才转变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应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将来进入职场以后的竞争力 。

二、民办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管理现状

为了真实地了解民办高校《管理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法,对本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展开了随机访谈,主要围绕“不听课的同学给你的学习造成的影响”、“你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总印象”、 “你的《管理学》老师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段管理课堂的”三个问题来征集学生的意见。在访谈中发现,本校的《管理学》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管理学》课程内容较枯燥,大部分学生易受到外界影响

由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初高中时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以后难以静心投入学习。在访谈的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很想听课,但是总会被不听课的同学‘带走’”或者“不听课的同学常常在课堂中起哄,让我们不能很好投入学习之中”。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不听课的同学”对想要认真学习的同学依然存在较大的影响。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侧重点存在较大争议

在本校学生被问及“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总印象”时,很多同学认为其“该管的不管”,即对课堂管理的方向以及侧重点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当某大学生被问及“对《管理学》课堂管理的总印象”时,他认为“我们学校管理很严格,但是我们觉得大多数还是停留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清洁等,其实我们不听课主要是这门课理论太多,我们容易发呆。”可见,课堂教学管理的侧重点不仅要体现行为规范,更要考虑到学生内心的需要。

(三)教师管理手段传统,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

在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说“‘安静’,不要再讲话了”、“最后几排的同学不要玩手机,把头抬起来”、“谁再不好好听课,就扣平时分”等。这其实说明了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手段传统,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的管理存在“威胁”的意味,不乐于接受,导致管理效果较差。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下放课堂管理的权力,设置“九宫格”责任区

《管理学》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由主管人转变成“导演”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缩小管理的范围,将管理课堂的权力下放给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影响力以及凝聚力“的学生,让学生作为权力的代表,辅助教师管理课堂;其次,教师可以将这些核心人物置于“九宫格”(即9个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方式就座)的中心,成员之间互相监督遵守课堂纪律。

(二)强化情感教育,推动学生精神上的自律

课堂教学管理应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者与教学的立场进行,而要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入手,以促进大学生自律性的养成作为管理的目标。因此,大学生课堂管理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行为给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行为如何持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该注意:第一,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是怎样的;第二,引导学生感悟行为规范背后的意义;第三,在学生认同这些行为的基础上,促使其内化成自身的习惯,让它成为学习的动力。

(三)贴近学生实际,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除了过往传统的“强硬式”管理之外,教师也该适当选用“怀柔”策略。最主要的是,教师在实行课堂教学管理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与学生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创新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应该促使师生双方达到一个“合悟”(即“一起领悟”) 的境界,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时,更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文举,任浩.《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文献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陈冰冰,陈平.民办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3]李霞.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4(10).

[4]芦慧.浅析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多重角色[J].中国电力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