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第1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学生 心理特点 学习习惯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habit of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ir mental character

Lu Xiufang

【Abstract】The writer has talked about some personal ways and experience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habit of learning like guidi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advance gradually in due order, being strict with students and making them practice more and more, persevering and them forming the habit, setting herself an example to students, offering examples and teaching the way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guiding correctly and cultivating the self-knowledge.

【Keywords】Student Mental character Habit of learning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把学当做一种享受和乐趣,感到轻松,没有压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取得优良成绩,也有利于今后独立学习和工作。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切不可忽视,要把它抓好。

我认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许多方面,现仅就自己的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1.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要求不一,我根据儿童学习及年龄、性格特点,从培养主要的学习习惯入手,指导方法,逐步提高,巩固发展。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刚入学的小学生时间观念不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坐姿、写字姿势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就着手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 培养时间观念是使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一般来说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对起床、到校、上课等还未形成习惯。加上有些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小,迟到、早退没啥要紧,因而造成有些学生纪律涣散、组织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帮助他们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每当新生入学一周左右,我就向他们宣读时间表并把时间表放大一倍贴在教室的正面墙上,旁边挂个纸板制作的“时间老人”的画像,帮助学生识别起床、上学、上课、放学等时间。小学生对这个时间老人很感兴趣,亲切地称它“时间爷爷”。

要使小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我首先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我每天提前到校,先整理好教室,然后站在门口等待学生,从不迟到、早退。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著名科学家、模范人物遵守纪律、刻苦钻研的故事,教学生背诵惜时的名句,使学生从小就树起严格的时间观念。

1.2 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由于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左顾右盼,说闲话,做小动作,老师提出问题时个别学生不是吞吞吐吐,便是一声不响。针对这些问题,我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我每写一个字、做一道题、画一幅画等都力求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要充分发挥提示棍这一教具的作用,同时语言要形象,说话要有趣味。在讲《做事要有责任》一课时,我看到黑板前尘土飞扬,黑板上字迹斑斑,擦迹道道,于是指着黑板借题发挥:“同学们,你们瞧,一场大扫荡已飞过鼓息,这小小的战场却是硝烟未尽,创伤累累。我们的勇士已经凯旋,却留下了这未打扫干净的战场。”话音未落,同学们一阵窃笑,同时把目光投向值日生李丹。只见她脸颊绯红,重返“战场”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我把握时机说:“做值日生应怎样对待自己担负的责任呢?”从而导入了新课。此时,我并没有按原教案导入却实现了巧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欲求答案的愿望强烈,集中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如,培养学生掌握解题步骤、书写格式等习惯。我严格要求学生不能马虎,通过一般规划,有意识地训练其自动化程度,使之形成定势,并要求学生经过多次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形成习惯。我在讲看图说话课时,总是按照由整体――部分――整体去观察;单幅图要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去观察,弄清画面上的时间、地点、谁在做什么等细节,最后能够用一段话连贯地说出来。“耐心是最好的老师”,终于同学们掌握了看图说话作文的方法(一幅画面由看――想――说组成)。这样就形成了定势,并且巩固下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3.以身作则,提供范例,指导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老师就是神灵的化身,没有一点缺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的。所以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清晰的同时,注意自身榜样的影响。如写“高”字我是这样教的: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同时又直观形象地把这个字记住了。久而久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了习惯。我班学生写字普遍都工整清晰,没有写字丢“胳膊少腿”的现象,并且写字的风格特别像我。有的老师看了我班学生写的作业本,笑着说:“真是见其字,便知其师呀!”

第2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 关键词 】 云计算; ERP;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库存管理订购点的不足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经过三个阶段的演变发展成为了今天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ERP)。从目前来看,由于ERP系统建立成本高,并且需要各种资源条件的配合,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还比较低,建立并能成功使用的百分比只有30%。云计算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所谓云计算即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l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ERP系统再也不用为资源系统发愁,不但提高了ERP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ERP系统的使用率。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ERP系统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了大型企业,也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由此使ERP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考虑到ERP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先进的技术特点,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应用是必然选择。从目前来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企业信息的使用率

对于企业来讲,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利用原有的ERP管理系统,只能实现一般数据的处理,并且处理速度处理效果都不理想。也没有实现对企业信息数据的充分利用。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企业原有的ERP管理系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但增加了ERP管理系统的功能,还提高了企业信息的使用率。

(2)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ERP系统的发展和运用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后,直接提高了ERP管理系统的使用频率,实现了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使企业的信息管理档次得到提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诸多优点,十分适合处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的应用促进了ERP系统的发展和运用。

(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ERP系统的使用效果

考虑到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在企业中应用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必然。由于此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管理数据的综合运用和处理,因此直接促进了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从目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实际来看,直接提升了ERP系统的使用效果。

3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原有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云计算技术进行了有益的结合,综合了二者的优点,在云计算的模式下提高了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经过对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解后发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了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应用了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主要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云计算没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2)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ERP系统的充分利用

从目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本质是一个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管理思想被系统化和形象化,可以为员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ERP系统除了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之外,其本身作为一个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资源和信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ERP系统的现实应用来看,ERP系统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企业资源信息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高。由此可见,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ERP系统的充分利用。

(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云计算技术和ERP系统的优点

对于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了云计算技术和ERP技术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计算机技术的最主要的发展成果,对信息系统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还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功能,使信息处理系统的实用性更强。而ERP技术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功能上难以实现突破,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基于这种考虑,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优点和ERP企业管理信息的优点,将二者融为一体,创造出了适合企业的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4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企业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信息处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企业信息数据管理的实效性和工作效率。目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在企业得到了重要应用。

(1)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财务系统得到重要应用

在企业的财务系统中,涉及到的基础数据非常多,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记账手段很难达到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了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信息准确率目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为了必然。从目前企业中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该系统对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优化财务信息处理流程,增加财务信息处理手段有很大的帮助。该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销售系统得到了重要应用

在企业的销售系统中,各项销售数据和指标对企业营销政策的制定和营销行为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这些数据和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销售状况,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销售系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应用情况来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销售业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效率,使企业的销售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直接提高了企业销售数据的有效性,为企业销售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得到重要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库存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库存管理不但关系到能否实现产品的有效管理,还关系到能否为销售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的参数和依据。基于这种现实需要,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库存管理中取得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保证了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并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使企业的库存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从目前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看,ERP系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受到其自身限制,ERP系统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应用了云计算技术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企业的管理行为,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相信未来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樨,汤伟,王孟效.ERP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年03期.

[2] 王利红,陈金鹰,杨俊.云计算模式ERP企业管理系统[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年01期.

[3] 刘异,呙维,江万寿,龚健雅.一种基于云计算模型的遥感处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9期.

[4] 徐玲.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宁夏机械,2009年04期.

[5] 步春媛,徐大华.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8期.

[6] 王德文,宋亚奇,朱永利.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2期.

[7] 宁家骏.云计算时代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8] 季一木,康家邦,潘俏羽等.一种云计算安全模型与架构设计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6.

[9] 胡春辉.云计算安全风险与保护技术框架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7.

第3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大纲、培育目标、教材等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

1.教学重点和培育目标落后于时展

通过对国内近10所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发现教学重点几乎都是放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方面,试图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在这个培养框架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建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而现实的情况是,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与维护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对企业来讲,独立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投资巨大,而且风险不可预测。相反,选购、实施一套成熟的信息系统不仅经济上合算,而且通过和系统开发和实施部门通力合作,将项目风险大大降低。近年来以用友、金蝶等为代表的国内I:RI’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企业自主开发系统时代已经结束。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个重要的时代变化,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2.教材内容缺乏对工商管理学科特点的把握

以国内比较著名的面向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为例,如清华大学版(薛华成,第3版)和高等教育版(黄梯云,第2版),教学重点均放在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组成、建设、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维护等方面。根据本项目组的了解,有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得过于简单,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等,有些内容又过于复杂,属于比较专业的理论,如,数据库设计一中的范式、E-R图等,即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也非常吃力。在教学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一方面,学生对于简单的内容因为没有新意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复杂的内容因为难于掌握不易产生兴趣。加之,这些开发信息系统的知识仅在软件开发行业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且需要长期实践积累才能较好的掌握和使。用。因此,我们认为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此课程的真实意图,改革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体系非常必要。

二、教学大纲及内容改革的建议和思考

1.教学大纲和培育目标的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大纲必须清晰地区分两类不同的培养对象。

(1)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培养方向是未来的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可沿着现有的思路继续发展,偏重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设计技术等。

(2)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培养的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应用信息管理企业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让学生明白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流动、如何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在其中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而不是总要跟踪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掌握系统开发技术的陷阱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笔者通过对国内近10家企业进行调查,企业普遍反映选择、实施、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工作非常之复杂,急需既熟悉业务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考察了国内外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后,深感国内教材内容的相对落后以及国外引进教材的“水土不符”,它们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面向工商管理学科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已经成为我国培养跨世纪工商管理人才的当务之急的工作,必须尽快编写出来,为广大的师生服务。

我们认为,面向我国当前工商管理学科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使用对象定位清晰,即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等。新教材应当克服传统教材由于对象不够清晰导致的重点不突出以及知一识老化的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需要一套为工商管理学科“定制”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

(2)内容符合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教材应当凸显当代工商管理学科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体系,内容选择上不应当追求知识量大、新、高,而是恰当的覆盖相关的知识点,能够使学生对企业如何选择、实施、应用、维护好信息系统打下一个基础。克服目前国内的教材中过分强调面广、点深的要求,导致这门课程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库、通信、网络等高技术知识,而没有反映出现代管理究竟如何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即教材将更多的关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3)体现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即应当体现出恰当的与时俱进。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维护、升级等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内容中将增加系统外包、项目管理等更符合企业应用现实需要的内容,而不是把将宝贵教学资源去教导学生“如何开发、设计信息系统”等。

第4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1-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MIS的研究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运而生。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应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MIS在应用领域持续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IS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主机中心模式,而广泛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MIS更加强调了对组织的决策和竞争服务,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给出了一个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 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CBIS),它通过收集、处理、储存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边缘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同时,MIS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案例示范的作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MIS除了综合性强这样一个特点之外,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实践环节很重要,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案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关系极大。所以培养学生采用“基本知识 + 案例教学 + 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枢纽中的重要位置,实践反思是培养和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学生培养,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陷。教学中应采用以案例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对 MIS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专家系统知识点时,我们选用了一个简易的交通信号灯专家系统案例,以此案例为主线,贯穿专家系统的组成部件、知识表示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增强了学生对MIS领域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理论知识点。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方面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地相关,内容要新;另一方面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还要同当前一致。目前MIS领域的典型案例非常少,有的案例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的,不仅过时、陈旧,而且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在国内不容易被接受;有的案例偏向于 MIS的综合开发设计,难以被理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本土化案例库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设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合理选取及合理地组织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案例是根据某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析讲解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不足,学习起来就会比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困难,反之亦然。同时,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实现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物流网站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更需要扎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础。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的实现技术都进行分析和讲解,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案例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工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商务网站系统》、《物流网站系统》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的案例。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选取与专业对口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并设计了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既有大型企业的案例,也有中小企业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案例,也有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系统实施的案例。例如通过“格力”海外发展战略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国新东方总公司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假定你作为总经理如何采取对策。通过“中国服装外贸公司信息化的 ERP 系统选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分析和选择供应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案例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例如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地《中小型企业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帐务管理系统》、《中小型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等课题;针对学校提出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然后写出文档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然后通过布置一些大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文档。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可以学用结合。通过实践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怡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2] 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 殷凯,谢光前.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

[4] 韩钰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第5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从系统的角度,管理科学为基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遵从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运行稳定、质量可靠、互动性好的MIS软件系统,配置合适的硬件环境,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网络技术。

项目管理包括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规划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涉及技术经济学方面的指示,如投资分析。分析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和通信网络技术;实施阶段涉及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配置管理、测试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三)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四)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文献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如梁妍和王知强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的特点,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已有较多研究,如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自主实验法等。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以纯理论和纯技术的观点描述信息系统,而应将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介绍信息系统。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际系统调查等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结合上述教学内容提出一种专题讨论和案例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法。

(一)并非课程全部内容均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从上述四部分内容中选取一些作为案例讨论的专题。如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果等。

(二)建议对学生分组,如每组4-5人,小组式任务安排可使任务量合理化,学生间团结协作。

(三)针对专题内容,选择有针对性。本土化的新颖案例可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小组自行确定。

(四)为保障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如,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成败原因分析这一专题时,安排学生准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分小组准备资料和课后在课堂讨论互动,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成功案例总结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通过失败案例分析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如何分析和选择软件供应商等,最终由教师总结归纳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结论

如果对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很多人会将案例教学当做是教师讲述理论概念后的故事举例,进而总结结论,再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案例的心得,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学习和讨论的焦点,选择贴近现实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挖掘隐含在案例之内的知识点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希望以上的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三鸿,许鑫,王昊,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0-125.

[2]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11.

第6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 组件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架构

论文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普及,导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企业流程再造常态化,而构建能适应这一变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用组件方法构建企业流程再造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期从方法和系统架构上满足现代企业流程再造的需要。

企业流程再造对管理信息系统需求

(一) 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反映与要求

企业流程再造中,流程再造设计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目标,信息技术是流程再造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流程再造设计与信息技术要相互交融,不考虑企业的绩效和流程再造设计要求,只追求信息技术的高性能,企业就会落入“信息技术陷阱”之中。流程再造设计不能充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流程再造设计就会缺乏支撑而丧失意义。目前企业基本都应用了信息技术,有的企业甚至采用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但都不能适应企业以流程再造设计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的需要。

流程再造设计中的流程是一组活动,从信息角度,需要用信息和信息与人的交互来表达和反映,信息流从动态角度来描述信息及信息与人的交互。信息系统则全面、完整地实现信息流的表达和处理。企业流程再造分为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就是企业流程不需根本性的再造,对企业流程不是全面的推翻,而仅对企业流程的局部进行改进。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就是企业流程根本性的再造,全部推翻企业现有所有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企业流程再造从信息的角度来反映,就是信息流的改变和信息系统的改变。信息流的改变包括:信息流的增删改变、信息流的导向改变、信息流的来源改变、信息流的加工改变、信息流的结构改变、信息流的存储改变等。信息系统的改变包括:信息系统改进和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信息流的改变最终都要在信息系统的改变中体现和实现。信息流的改变往往反映的是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对应信息系统改进,只有当信息流的改变不再是一种局部的,而是全局的、根本性的改变,才反映的是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对应信息系统重新设计。

(二) 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需求

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要使企业避免落入“信息技术陷阱”,适应企业流程再造的需要,须要构建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以下对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的分析,均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如何构建企业流程再造驱动应用软件则是关键。企业流程再造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点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的常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不再是存在问题时的缺陷纠正,而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常态需求。而以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常态化改变,基本上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缺陷的纠错,因企业业务变动而导致的管理信息系统非缺陷改变是稀疏的,可能几年才会发生。

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它不仅是倡导者还是主要实现者。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的常态管理,要求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不再局限于仅是提出需求,还要自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依赖下,自我参与且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由于企业对自身需求理解上的深刻,自我参与且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改变能准确、高效地实现和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改变需要是高效且低成本。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需要的是高效且低成本,高效、降低成本能促使企业更主动和积极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并获取竞争优势和高收益。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除了管理信息系统自身具备了为企业流程再造所需的良好架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成熟度,也提供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新增业务上、改进和进化现有系统上、集成多个系统上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

组件方法及组件应用系统

(一) 组件技术

组件是一个独立、可替换的功能部分,可以通过它的接口实现服务。软件组件是仅由契约式的指定接口和上下文依赖关系所构成的单元。软件组件可以独立部署,并且它可以由第三方进行合成。

组件具有四个特点。服务性 :组件提供契约式的接口服务 组件用契约式的规格说明描述其服务,使用者通过其接口得到服务,而无需直接调用组件的内部方法。组件的用户不用了解和实现组件的服务过程和细节。组件的契约式的接口服务使组件具有可替换性,这种可替换性既存在于设计阶段,也存在于运行阶段。组件可以通过市场向第三方购买,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增业务与升级的速度。可部署性 : 组件不仅是一种执行实体,且更是一种可以独立部署的单元,它的部署不需要改变(或重新安装)受其它组件的制约。合成性:组件的最终目的是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应用系统,尽管组件也可以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组件。上下文依赖性 :组件作为一种软件实体,需要一种环境支撑,它与该环境依赖性决定了组件的服务性、可部署性、合成性。这四种性质是组件的基本性质,它决定了组件与其它软件实体:应用程序、对象、函数等的区别。

构建单个组件若要能够快速、经济、可靠实现,在技术上除了要求简单,还要求支持该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现在有三种被组件构建者所熟知和接受的技术模型,即CORBA组件模型、EJB组件模型、微软的COM+组件模型,正不断发展和成熟。目前,已出现支持从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部署的组件开发包。这使组件构建者在构建个组件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复杂的组件内部技术以及支撑该技术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理解和掌握,将主要的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在用一组建模工具去定义组件的接口和服务的规格说明,而代码实现和测试要素生成,则由组件开发包完成。现代组件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插入和自动替换。组件构建者还可以向企业用户提供能简单地加入到系统中的组件,使组件企业用户角度可以在不依赖组件构建者和专家的情况下直接把这种组件加入到系统中。企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利用快速、经济、可靠构建的组件,以积木方式和部件拔插方式,完成一些企业流程的局部性再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重定义和新业务流程的定义。

(二) 组件方法

随着软件开发的需求,组件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软件开发中的末端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和生产方法即组件方法,组件方法提出了涉及整个软件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组件及组件层次概念 。组件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组件为中心,并贯穿于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所有阶段和所有问题,包括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测试、部署、测试、项目管理和支持技术基础设施。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组件的形式不变,仅是粒度的不同。因此,组件在开发生命周期内都是可跟踪的,组件技术方法具有在不同阶段的离散型迭代,使组件技术方法能不断重用。组件开发方法不论组件是己准备好的,还是将组件作为开发项目的一部分都是基于组件。组件开发方法是高度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开发方法,体系结构为中心是主流开发方法及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开发的核心和基础,尤其是基于互联网上系统。体系结构的观点分为四个关注点:技术体系结构关注点、应用体系结构关注点、项目管理结构关注点、功能体系结构关注点。从目前组件方法的成熟度概括,组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高效地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组件系统构建者能够高效地构造单个组件,是高效地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之一。构建者在开发期间的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等阶段教能够使用重用以前组件、软件工件、组件方法。构建者还可以直接使用采购的第三方组件。构建新领域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业组件框架,再根据个别企业需求构建具体的解决方案,行业组件框架除了有文档形式的组件,还有大量的可执行的行业通用组件、组件库、组件模板,都具有很高的重用性。针对个别企业的新领域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实例化的过程。针对新问题高效地修改现有解决方案的能力。个别企业现有的解决方案中,出现了新问题,就是在完整的行业组件框架基础上的实例化、具体化。有效地进化已部署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求企业具有管理单个组件库和这些组件之间的简单依赖关系的能力,在开发企业或组件专家的支持下,最终独立地完成现有系统的进化。另外,由于组件系统的部件化,开发企业或组件专家也可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系统的进化。有效地集成和进化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把一个应用系统看作一个组件,多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就可以视为多个组件协同。简化了对多个应用系统的集成。这些方面的企业流程不管是局部性再造还是全局性再造都是高效的。例如:企业要增加简单的电子商务业务,根据需求系统要增加电子商务业务组件,并对配送业务等几个业务组件进行修改,这就属于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若企业要将现所有业务改造成基于电子商务业务,企业除了增加电子商务业务组件,还要涉及到所有组件,这就属于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

(二) 能够高效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组件应用系统

组件应用系统具有部件化的特点。组件应用系统在设计期间所有组件不管粒度大小,只要符合接口规范都支持即插即用。组件应用系统在运行期间组件能通过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多数组件的即插即用和替换。组件应用系统的部件化为企业流程再造提供了良好的架构。

组件应用系统都是基于行业组件框架结构。组件应用系统都是在预先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业组件框架结构下,根据企业需求具体化、实例化、去合成性的结果。因此,对企业流程的全局性再造是以行业组件框架为基础,企业流程的全局性再造在时间上和投入上都会达到量级的减少。基于行业组件框架结构的组件应用系统,为企业流程再造尤其是全局性再造提供了良好的架构和平台。

综上所述,目前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前沿新方法之一,用组件方法构造被企业流程再造驱动的应用软件系统, 是一个较佳选择,这是由组件方法自身特点所决定。但对一个具体的用组件方法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否能较好地满足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还要取决于开发者对组件及组件方法把握程度,以及企业对自身需求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姚家奕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美]Alan W.Brown著.大规模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M].赵文耘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美]Peter Herzum,Oliver Sims.基于组件的企业级开发[M].韩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杨正武.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组件化信息资源分析与设计[J].商业时代,2009(23)

5.[德]Colin Atkinson.基于构件的产品线工程UML方法[M].顾剑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三)应用系统

用组件方法开发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首先是关注行业业务,然后关注构建行业组件框架, 行业组件框架是处于一个由通用性、抽象性、合成性三维空间中,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在行业组件框架基础上,实例化、具体化、去合成性,来实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

面向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组件应用软件系统

企业流程再造是一种活动、一种过程,而反映这些活动或过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只能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和构建方法去适应和满足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流程再造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求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和构建方法符合和满足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和构建方法的前提基础与驱动力,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和构建方法的构建目标。以组件方法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组件体系架构的特点。

(一) 能够高效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组件方法

第7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电气管理;SCADA

1. 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可以把信息解释为是经过分析处理后能对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信息必须及时传递。在管理中只有及时灵敏地传递和使用信息,才能不失时机地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反应和对策。反之,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延误了时机,企业就抓不住机会,就可能造成损失,这时即使十分重要的信息,也会变得毫无价值。

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获得、使用、管理各种信息。信息化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管理高效、调度科学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对瞬息万变的客观环境做出实施的、有效的反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

在构筑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考虑到使其具备四项基本职能;

首先,确定信息的需求,即按照管理工作的要求,来正确确定需要的信息类型和类别,以及需要的时间和数量;其次,按照信息的需求,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等处理;再次,向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最后,对信息进行系统管理。这四项基本职能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彼此间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即后一个职能的发挥必须以前一个职能工作的完成为基础。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类

(1)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一个总称,包括国家各综合统计部门(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等)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在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下,纵向联系各省市、各地区、各县直至重点企业的经济信息系统,从横向,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联系诸如外贸、能源、交通等各级信息系统。各级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纵横交叉的独立的信息系统,起主要功能是处理经济信息,包括收集、存储、加工、传送、转换等等,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提供统计、预测等信息,同时也为各级经济部门以至个体经营者提供经济信息。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管理信息,一般面向工厂、企业,如制造业、商业企业、建筑企业等。通常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代表描述管理信息系统,因为这是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具备对企业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3)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以事业单位为主,起主要对象是处理日常事务,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事务不同,这些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不尽相同,但基本处理对象是事务信息。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实时性强[2],而数学模型的使用较少。

(4)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办公管理的自动化对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改进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的特点是办公自动化(OA),其特点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大不同。在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中,往往和微机的应用,局域网的应用,计算机终端、打印机等诸多办公技术联系在基层部队航空修理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起。

(5)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物价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等。这类信息系统专业性很强,信息相对专一,主要功能是收集、存储、加工、预测等,技术相对简单,规模相对较大,建成后易见效益。另一种专业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邮电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民航信息系统等,这类信息系统的特点是综合性强[3],不仅包含机关事务型信息系统,还包括企业型管理信息系统及经济信息系统等,因此称“综合型”信息系统。

3. SCADA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中,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 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具有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成为电力运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值班员的负担,实现电气运行管理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电气系统运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分步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即智能数据采集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位机;另一个是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即上位机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系统。下位机一般意义上通常指硬件层上的,即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如各种RTU(远方终端单元)、 FTU(馈线终端单元)、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等等。这些智能采集设备与生产过程和事务管理的设备或仪表相结合,实时感知设备的各种参数和状态,并将这些参数和状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特定的数字通信网络传递到HMI系统中[4]。必要的时候,这些智能系统也可以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上位机HMI系统在接受这些信息后,以适当的形式如声音、图形、图象等方式显示给用户,以达到监视的目的;同时,数据经过处理后,可告知用户设备各种参数的状态(报警、正常或报警恢复),这些处理后的数据可能会保存到数据库中,也可能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监控平台上,还可能与别的系统(如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系统;HMI还可以接受操作人员的指示,将控制信号发送到下位机中,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SCADA 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中又称远动系统。SCADA 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SCADA 系统在电气远动系统的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上也有迅猛的发展。这些系统性能可靠、功能强大,在保证电气运行系统的供电安全,提高供电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CADA 系统主要由监控主站、通信系统和远方终端装置(RTU)三部分构成。控制主站包括:主机、备用主机(可选)、人机接口、通信接口等;通信系统包括:MODEM、传输介质、局域网、广域网等;RTU 由通信接口、数字 I/O 模块、模拟 I/O 模块、计算机、PLC、当地控制台、自诊断测试、数据库维护等构成[5]。

基于PC机和Windows平台的SCADA 上位机系统是目前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基于 Windows95/98/NT 平台的 SCADA 系统。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基于以上两种平台,应用比较广泛的 SCADA 上位机系统有;WonderWare 公司的 InTouch、西门子公司的 WinCC、澳大利亚的 CiTech、美国 Interlution 公司的 Fix、意大利 LogoSystem 的 LogView 等,这些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 SCADA 上位机系统主要功能方面的缺陷。

4. 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促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现代化管理理念则是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金朝崇,李宗耀,高福成等编. 现代信息系统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

[2] 董杰,王海晨,徐帆,田力. 综合利用RCM建立新一代电厂设备维护管理体制. 国际电力,2004.2.

[3] 赵振宁,赵振宙. 点检制与RCM在发电厂的应用. 华北电力技术,2004.3.

[4](美)Stephen P.Robbins. 管理学(第四版). 北京:黄卫伟,孙建敏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第8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企业经营模拟 沙盘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其内容庞杂,概念抽象,具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高、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这几年兴起的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以下简称ERP沙盘或沙盘)训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引进ERP沙盘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改革的设想。

一、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培训

ERP沙盘培训的基础背景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参加培训的学员分成4组~12组,每组4人~10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虚拟公司。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他们从前任管理团队手中接管企业,在面对来自其他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使企业发展壮大。学员们必须做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设施的改造、新市场中销售潜能的开发等众多决策。

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排程、市场与销售、财务、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受训者将领悟出很多经营真谛。

二、与ERP沙盘紧密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具体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可分为六个阶段,ERP沙盘培训可以与之紧密结合,贯穿于始终。

第一阶段,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和理论阶段。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对企业运营过程一无所知,从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不甚了了。提问则照本宣科,考试则死记硬背。为改变这种情况,可先让同学们做一遍企业模拟沙盘训练,使同学们头脑里形成一个企业运营的整体框架,实际感受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企业内部的流动和交互作用,看到信息的产生、加工、传递和使用。在角色上增设首席信息官(CIO),使同学们对信息系统在企业的重要作用和CIO的职责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同时也使同学们获取、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实例阶段,介绍当前流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人给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ERP导入系统。熟悉了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操作后,再讲解主生产计划和物料清单等就变得轻而易举。另外,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揭示了ERP的精髓――计算精准,整体最优。

在这个阶段,可让学生们进行一次电子沙盘大战。电子沙盘是实物沙盘的延伸,它有如下特点:

1.省时。实物沙盘模拟六年的经营需要一天半时间,电子沙盘只用半天即可完成。

2.体现业务数据电算化的特点。在实物沙盘培训中,每到年末经常看到同学们无数遍核对但数据报表还是不平的尴尬局面,电子沙盘中的资产负债表等年末报表随时可由计算机产生,从而可以把精力转移到经营决策上来。

通过电子沙盘大战,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基于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加工快捷、及时和准确。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不言自明。

第三阶段,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阶段。主要讲述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以及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和网络。在此基础上,可突出强调让同学们准备好某一项具体的数据库语言如VF或SQL,为以后同学们自己编制沙盘软件做好铺垫。

第四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与设计阶段。首先对ERP沙盘进行功能分析,然后将所有功能分成若干部分,将同学也分成同样数量的组,每组同学分到一部分功能,画出这部分功能管理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和编制数据字典;进行代码设计、系统流程图设计和界面设计等,最后写出系统设计报告。通过实际操作消化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讲解和设计。

第五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阶段。让同学们将分到的本部分内容进行编程。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计算机语言接触较少,可用EXCEL或VF做出程序,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可用更专业的计算机语言如VC、JAVA等进行编程。

第六阶段,上机阶段。上机调试程序,条件允许可将学生们做的程序进行整合,做成一个网络电子沙盘,形成一个实战系统。

对无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同学,可让其调试教师给的关于ERP沙盘某一部分和程序或操作已编制好的电子沙盘软件,从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三、授课过程中需注意的的问题

1.不要喧宾夺主。摆正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和ERP沙盘培训的关系,始终以管理信息系统内容为主线。

2.教师要求较高,必须成为多面高手。这样才能居高临下,对学生加以指导。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二者是十分重要的,往往胜过知识的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引进ERP沙盘对课程进行改革可以通过活生生的模拟来诠释和演绎抽象的理论和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懂得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一顿丰盛的信息化大餐。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贡献于未来。

参考文献:

第9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应用型本科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31-02

一、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文简称信管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兴起。我国信管专业成立于1998年,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的学科,包含计算机、网络、管理、自动化,经济和财务会计等多种专业知识,具有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知识面广,学科背景复杂等特点。[1]

软件工程通常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基本原理、概念与技术方法,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研发理念和良好的研发习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2]为了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信管专业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

由于信管专业学科跨度大,师资背景和生源结构复杂,教学思想差异较大的影响,软件工程在信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存在异议,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亦有诸多不足。文章结合信管专业和软件工程的特点,本着“理性用户培养”[3]的目标,从课程定位、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分析软件工程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二、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在信管专业中,软件工程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维护,侧重系统的研发和维护的原理和方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则是让学生全面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但内容浅显。两者在系统开发和维护部分的内容上存在交集,部分院校因此未将软件工程加入专业培养计划。另外一些院校为强化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将“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同时开设,出现课程重复的现象。这些都是软件工程定位不清晰的结果。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信管专业中的软件工程与诸多信管专业基础课程联系密切,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目前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将软件工程与管理学、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显然不合适,教学安排缺乏层次性。

3.师资力量存短板

信管专业教授软件工程的教师几乎都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不仅缺乏管理学相关知识且在教学思想上沿袭了理工科的风格,偏重程序研发流程,忽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导致学生把管理信息系统等同于一般的计算机软件,使得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认识不足,甚至产生误解。此外,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际参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缺乏实际的研发经验,故难以全面、深入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过程和特点。

4.适用教材缺乏

一方面现有信管专业软件工程的教材大都沿用自计算机专业,着重从理论方面介绍各种经典分析和设计方法,所选案例也缺乏与管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且很少结合最新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进行介绍。这种教材选择方式难以和信管专业内的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自身形成知识孤岛,无法体现信管专业管理为主、计算机为辅,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反映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本质区别。

5.教学方法古板,实践不足

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多为以往研发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点多以各种概念、原则、规则和要点等形式出现,缺乏完整案例,内容抽象晦涩,教师多采用单向注入和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不利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此外,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庞杂,无法为软件工程分配足够的实践课时。其他系统开发相关课程,或因项目过小而无需使用软件工程思想,或因课时限制而侧重系统的实现和测试方面。这些问题导致软件工程思想难以完全付诸实践,使学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训练。

6.学生评价机制不合理

成绩评定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指标。本校统一采用“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考核机制,比例为3:7。其中,平时表现包含期中考试成绩、日常考勤、课后作业和实验成绩等。这种成绩评定机制存在诸多问题:(1)期末考试比例过大,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表现。(2)闭卷理论笔试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难以考查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3)笔试为主的考核机制容易诱使学生产生应试教育的倾向。

三、《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若干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问题,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1.明晰教学定位

信管专业的定位是计算机和管理的交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信管专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在信管专业中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设计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鉴于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并非所有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因此,软件工程在信管专业中的定位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方向而异。系统开发方向的学生应把软件工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而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则作为专业选修课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