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展示设计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Flash广告设计;课程创新;多元化考核
《电脑动画广告设计》以AdobeFlashCS5软件的基本使用,包括基本图形绘制、基本动画制作、ActionScript3.0脚本的基本语法和动画编程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Flas的基本制作技术。但是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软件操作基础及课程学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较低、课堂参与性较差、能力掌握不好。
1.绪论
1.1课程性质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广告起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传播速度,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宣传手段,其中利用Flas设计而成的Flash广告在现代广告推广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2][3]。鉴于Flash广告的广泛应用华北科技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电脑动画广告设计》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脑平面广告设计》,后续课程为《网页制作》、《现代广告学》,旨在通过系列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广告的基本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
1.2存在问题
华北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Flash广告设计课程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相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的学时较少,致使理论课授课速度快、上机实验课学生练习时间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集中进行上机的时间不够,技能掌握不扎实。学生制作基本动画尚可,但完成的Flash广告缺少创新和生动的动画效果,并且作品缺少交互性。总结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学时少,学生基础弱,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不便,课后学生自己练习时不能及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打破了学习的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办法与创新方式
鉴于《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课程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环节、课程考核以及课外教辅环节都进行了创新,主要分为课堂内教学创新和课堂外辅助创新两个方面。
2.1课堂内教学
2.1.1优秀作品展示———-树立信心。在课堂上对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网络上常见的Flash广告进行展示,同时结合展示简要介绍Flash广告的概念和使用特性。通过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结束后应掌握的技能以及能够达到的水平。特别是往届优秀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课程学习的兴趣。2.1.2项目驱动教学———-明确目标。课程的上机实验环节中,以模拟Flash广告项目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参考优秀作品自己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Flash广告,同时撰写相应的设计文档,包括广告主题立意、广告的目的、广告受众、LOGO设计以及动画元素和动画场景设计等。通过Flash广告项目的实施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会更加明确,对最终完成的Flash广告项目也会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增强,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较好[1]。2.1.3创新考核方式———-积极参与。期末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的课程成绩都是由任课教师通过试卷考核等方式独立给出的,这种考核方式比较适用于客观性较强的课程,对于《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这种设计类课程而言则有些局限。创新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中,期末成绩以学生完成的Flash广告项目为考核内容。在课堂中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自己完成的Flash广告作品进行展示并做讲解,期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其它学生也可以提问并打分,由指定同学对打分情况进行记录,计算出学生打分的平均值,并与教师的打分求平均值作为该作品的考核成绩,对于课程成绩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给出。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考核环节,由被考核人转变为考核人,角色发生改变参与性更强,且实现了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能够更客观、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情况。
2.2课堂外辅助
鉴于《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利用教学微视频和课程教学网站进行课堂外的教学辅助。2.2.1教学微视频:将教学中的难点录制成教学微视频,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微视频时长为3—5分钟,知识点尽量细化,方便学生课后参考学习或在课间播放。如录制利用ActionScript3.0语句生成元件实例并设置属性的微视频,并在视频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如利用new方法生成新的元件实例[4][5],以及addChild()函数、Math.Random()函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问题等。2.2.2课程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网站,该网站的主要设置版块为:课程简介、课件下载、作品展示、交流论坛、课程视频、资源下载等。通过课程网站的搭建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其中的交流论坛方便了师生间的讨论,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图1为课程教学网站首页截图。教学微视频和课程教学网站作为课堂外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电脑动画广告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3.创新总结和不足
3.1经验总结
本次课程创新改革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出发,利用优秀作品展示、项目驱动实验、学生参与考核、课程微视频以及课程教学网站多个角度进行完善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时效,学生课堂参与性提高、学习内容掌握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图2是教学创新改革前后两个学年课程成绩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之后成绩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完成Flash广告的创新性和互动性有了很大的改进。
3.2存在的不足
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电脑动画广告设计》还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学时较短,不能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讲授;课程缺少与市场营销专业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实践,虽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但是在课程实践以及实习过程中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严重脱离。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增加课程的教学学时;积极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雅岚.Flas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35-137
[2]林薇.论Flas在网络广告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4,(6):91-92
[3]韩仕梅.网络广告宣传中的Flas设计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107
[4]汪卫平,袁芳.基于Actionscript3.0的Flas设计与制作[J].软件,2014,(11):121-125
国外展示设计教育除了强调空间设计的训练外,根据展示的发展趋势与科技创新,将展示设计重点从物质转向非物质,从现实转向虚拟,从平面转向空间,从有限转向无限。在我国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往往开设展示设计课程,虽然两个专业之间有一定相通性,但由于展示设计的涵盖面更广,如果任课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此专业,仅以空间设计的概念去讲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理念和重点的偏差。所以,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细致深入的了解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深入了解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只有全面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创新
保持课程内容体系的先进性是展示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根据展示设计发展趋势在理论知识上做到推陈出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兼顾授课计划与进度在教学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1.展示设计的材料、技术、设备应用都具有快速的更替性,随着社会发展,每年都有推陈出新的内容可供学习,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此,课程的体系大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
2.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的交叉性学科,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还有多个专项设计内容包含在内,结合展示设计时下的新观念,将基础内容扩展到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点中,行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
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和方法是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核心,先进教学技术的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实验、辅导方式。
1.提升设备
在传统的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基础上,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音频、网络通信,还可以通过体验新型技术(3D互动、AR现实增强、VR虚拟现实)了解未来教学手段发展的趋势,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2.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课程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解剖,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掌握展示设计的原理和流程,了解件实际作品是如何从方案开始经过图纸和施工,落地成为一个实体空间。在体会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见解。
(2)“情景教学”:设置某个情境来带动学生,比如模拟设计师与甲方沟通方案,通过现场模拟估测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3)“现场教学”:脱离课堂,寻找适合学生的实践基地,现场指导学生认知材料性能、道具制作、设备搭建,充分利用施工现场资源,避免教学沦为“纸上谈兵”。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展示设计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空间设计和交叉学科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快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现代展示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要求。
(1)重视市场调研。调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市场调研是最直观、有效的调研手段,能使学生全面获取最新鲜主流的信息资料,确保自己的设计方向不偏离市场需求。
(2)掌握自学技能。在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学习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专业知识,用于进行跨界综合思考。
(3)广泛拓展和寻找适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为提供学校课堂以外的学习场所,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获得更多社会经验。
4.考核方法
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课程考核时,尽量避免以单的作业文本为衡量标准,应转变为分阶段、多元化的综合考量方式,注重过程的评分比重而不光依赖结果。一个全面的考核体系应包括学生对于自己作业的现场展示评价(包含方案设计阶段、整体过程记录、最终作品呈现),任课教师的点评和实践导师的评价。
教学实施方案的具体应用
采用分层次进阶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1.选择合适的理论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的知识重点要选择展示设计的核心教学内容。展示空问的平面布置、流线设计、空间效果、陈设道具、灯光色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要点。这些知识点内容作为课程讲解重点需要明确的理论解释和案例参考,甚至在课程阶段作业中进行练习操作。由于展示设计的综合性特质,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也十分丰富,例如广告宣传、多媒体动画、材料性能、施工制作等,虽然不做独立知识点授课,但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全面的内容信息,以期扩展专业知识面。
2.鼓励细致的社会调研探索
社会调研的课时比重在整体课程中较小,因此往往被学生忽略,逐渐变相为网络调研。但有效的社会市场调研分析是锻炼学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维的最佳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好相应课时安排,明确调研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提倡手绘图纸和文字图表分析,减少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调独立的方案设计能力
鼓励通过网络和图书馆寻找学习优秀案例作为参考资料,但必须把控学生思维,防止后期形成全篇照抄,要培养学生自身的设计思考能力。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能力,让学生勇于提出新颖的设计想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和对话。在此之后,教师需要对所有的问题、想法进行客观公正的总结,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通过这样的流程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扩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探索多样的内容呈现效果
作业形式以往都是一本设计文本,这样的作业往往形成学生在课程前期就借鉴已有作品,进行简单临摹复制,缺乏思维过程和设计方法的锻炼。为了避免出现过度借鉴的现象,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要纪录自己的思维过程、设计草图和知识点记录,形成设计笔记,并作为最终作业一并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在空间设计后期加入手工模型制作,了解和感受空间尺度。最后的作业也不仅限于文本,可以是结合多媒体视频的完整课程记录和设计文本,其中包含设计笔记和空间模型。
5.扩展实际的项目实践能力
在普通的课程训练中,学生往往注重课程作业的完成效果,以作业分数为衡量标准。但课程作业与实践项目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一个能提交完整作业的学生未必在实践项目中会有优秀的表现。因此,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利用丰富社会资源,将学生带到设计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直接与项目负责人对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市场的有效结合。
教学改革的总结
1.教学模式开放性
教学改革整个过程的实施坚持开放性的原则,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局限于课堂,而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网络、图书馆、人流、城市环境等,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项目化
注重实际项目操作流程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引入相应的实践项目和设计竞赛项目,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邀请企业中的资深设计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与产业无缝链接,带动课程实践化的改革。
3.教学成果丰富性
根据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教学成果可分为学生的课程纪录、设计文本、工作模型、实践案例、参赛经验等多个形式呈现,构建出创新性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结合的丰富成果。
结论
环境设计专业中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除了理论模型、教学设备、实践练习、课程考核的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改革外,一名优秀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设计师。教师应立足实践项目,与企业交流对接,成为双向兼职的专业人才,在课堂是教师,在市场是专家,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经验支持。与此同时,由于现代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国内外展示设计教学差异,在课程教学中总结经验,拓展学科视界,加深学科认识,使课程设计适应时展,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展示设计应用型人才。
1 引言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卫生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普通文化课之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软件技术的操作,而且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完善与改进,演练结合式的课堂学习逐渐过渡为任务、项目、问题等活动方式。
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各种新鲜媒体或驱动问题本身兴趣较高,缺乏对活动任务本身的兴趣,伴随学习进度,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动机难以维持,导致偏离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重点考虑项目、问题等活动的主题,力求主题新颖、紧密结合社会、与学生相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缺少一定的策略设计。
本文将学习动力设计模型作为思考工具,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将学习动机因素与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相结合,增强学习动力设计的操作性,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从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
2 学习动机设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福克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美国M.Keller教授提出“ARCS动机设计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部分:注意、相关性、自信和满意。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杨开城教授在综合心理学有关动机研究成果、学习观、教学观基础上构造了CASPER-POP-CRC学习动力设计模型,该模型包含12个要素,作为设计学习动力系统的思考工具。该模型英文名称中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动力设计的要素,一共12个,构成学习动力设计的充分条件。这12个要素分别是自信、注意、满意、好伙伴、尊重、相关、利益、结果、权力、代价、职责和认可。
3 学习动机设计要素
CASPER-POP-CRC学习动力设计要素包括活动任务/交互过程、成果形式、活动规则、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知识传递等五类。在活动任务的动力设计中需要有效设计自信、注意、满意、好伙伴、尊重、相关、利益和代价;成果形式需要设计代价、满意、自信、结果;活动规则需要考虑利益、满意、尊重、权力、职责;信息资源的设计需要考虑代价;知识传递则需考虑注意和权力。
针对卫生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与学习现状,在日常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将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每一类设计要素中选择部分要素设计相关策略,如自信、权力、职责和代价、认可和满意等相关要素。
4 “学习动力设计模型”在信息
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以CASPER-POP-CRC学习动力设计模型及相关设计要素的理论为指导,下面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五节进行详细的策略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践。
4.1 学生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3+2护理09-2班全体学生,本次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和相关操作,能够创建个人文件夹目录,能够利用字处理软件创建文件,并处理文字的相关格式,能够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基本搜索。学生没有参与过网络主题探究活动,在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上需要进行体会与实践,本次实践特开展问题式教学活动。
4.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4.3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一阶段: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中央新闻台的一期新闻直播间节目,展示目前社会老龄化现象,阐明对家居护理员的需要。提出问题:你作为已经毕业的一名护理专业学生,对家居护理了解哪些情况?居家护理的职责包括哪些?你对学弟学妹们能提出哪些从事该行业的学习建议?
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文件,形成对主题的初步认识,交流并阐述个人见解;浏览相关资源网站,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策略设计】在学习活动的初始阶段,重点设计注意要素。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特别利用了多媒体文件进行感官刺激,传递的文件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相符,同时根据媒体新闻创设了现实问题与任务情境,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问题界定
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浏览主题网站资料,并展示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
学生浏览主题网站,在学习目标指引下,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相关问题:居家护理包括哪些具体工作?居家护理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如何向学弟学妹们介绍居家护理员?名片等卡片的制作标准是什么?相关图片、文字如何进行插入与编辑?
【策略设计】在问题式学习的过程中,界定个性化的问题是开展学习的关键,会指引学生进行目的性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为了避免某些学生迷失在所提供的资源中,仍首先需要设计注意要素,其次是针对高职学生重点设计权力和代价等要素。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注意;赋予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内容的权力,所提供的资料内容丰富,获取难度要适中;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料指引下,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加工,形成挑战性的问题,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第三阶段:探究活动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协助学生分组,并进行任务分配。一名学生搜集居家护理相关介绍,包括文字与图片;一名学生搜集卡片制作相关要求与模板;一名组长统一管理小组活动,汇总素材,组织交流,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创设假设,罗列事实。教师作为小组一员参与交流,并对交流提出评价与建议,引导学生不偏离问题的分析与方案假设。学生以清单的形式列出表格,展示知道的、需要知道的、需要做的相关内容。针对学生需要知道的知识与操作,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讲授作品布局注意事项,提供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对象的基本操作。
教师针对各小组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帮助。学生登录资源网站,下载相关素材,讨论并整理素材,制定解决方案后分工制作作品,一名学生为家居护理员制作名片,一名学生制作家居护理员的介绍材料,组长汇集小组观点,制作学习建议与方案。
【策略设计】在探究活动中,要避免部分学生偏离学习目标,需要通过变换学习方式,例如师生学习、生生学习等,同时变换教师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利用鼓励性言语激励学生展示想法;在活动中关注权力与伙伴要素,赋予学生选择协作伙伴的权力,有助于平等交流,互助合作;并在小组中将任务分解为不同类别,由学生商定自主选择角色,增强学生的信心;赋予每一个角色相应的职责,提升学生的责任心。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根据班级的人数,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品,请小组成员在班级内展示。一名成员发言讲解对此次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介绍小组分工合作情况;一名成员展示小组作品,总结优缺点;组长总结活动,提出学习方向。教师要明确提出相关建议与个人意见。
【策略设计】在成果展示阶段,利用高职学生的成就感需要,重点设计注意和自信要素。利用组间竞争或自我推荐等方式推选作品案例,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需要;允许学生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和提交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阶段: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活动的收获,展示学习目标与知识点,重点突出;共享各小组作品,展示作品评价标准;提出下一轮的学习问题。学生欣赏各小组作品,根据作品标准与学习目标开展组间互评,发现不足,提出完善性意见和建议。
【策略设计】在活动的结束阶段,通过各小组作品的共享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学习目标与小组作品的对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及目标的认知;开展组间和组内评价,利用多方面评价,使学生以多种形式获得认可,同时活动中的评价操作引导学生获得满意感,消除失败感。
5 实践反思
利用CASPER-POP-CRC学习动力设计模型思考与设计学习动力系统时,教师应按照教学环节分别设计动机因素。在本案例中采用问题式学习,按照情境创设、问题界定、探究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总结5个环节设计相关动机策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策略:
1)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当设计相关注意策略,例如多媒体、情境创设、变换学习方式、变换身份等;
2)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关注赋予职业院校学生的权力、代价、职责、尊重与自信等策略,例如资料搜集、伙伴选择、角色与职责认定等;
3)学习活动结束阶段,利用多方面评价使学生获得认可,并产生对活动及作品的满意度。
另外,本文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班级的容量、不同教学方法、小组交流的支持技术等均会对学习动机的策略设计产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刘梅,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8-81.
[3]陈立春.美国“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3):79-80.
[4]陈秀琼.基于ARCS理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构建[J].三明学院学报,2006,23(2):221-224.
[5]王芳.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2011.
>>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动画专业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在《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数控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商贸人才培养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路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与改进 战略管理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或index.asp,路径保存在站点根目录下,图片保存在根目录下images文件夹中。
3)上交材料包括:课程实训报告(电子稿,其格式为:日期+年级专业+学号+姓名)、网站源文件;
4)技术方面:HTML、表格、模板,框架、层、时间轴、超联接、样式、表单、行为、库、导航条、下拉菜单、图像查看器等
5)内容方面: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符号等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
6)其它:特效(时间、状态、鼠标、页面过渡等);
7)注意事项:
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健康向上,布局合理、结构清晰、规范;
色彩搭配合理、美观,设计新颖,有创意;页面布局尽可能平衡,色彩应用注意谐调,文本注意格式化技术运用全面,技术含量高;链接测试正确,跳转流畅;
2.4 展示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应对自己开发的网站项目进行展示。
展示的方法是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学生在机房的服务器上用IIS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站的讲解,包括界面的设计和功能的展示,重点阐述方案设计、色彩搭配、技术手段、实现方法、软件选择、素材准备、网站的整体效果等。展示完毕后,再由评委提出问题,由设计者进行回答。并且评委们还要根据IIS给定的地址对网站自行浏览网站,测试超链接等,最后给出准确公正的分数。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对该项目进行各自的评价和评分。最终的评分由2部组成:
小组互评:根据各组完成情况,各组间分别对彼此的网站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评分。
教师评价:教师对整个网站项目进行简要综合评价。找出亮点和不足的地方分别进行总结评价。并评分。
以上两种评分以比例组合成为每组最后的得分。
2.5 教师总结
2.6 项目的总结和应用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笔者看到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做出的网站精美实用:个人网站展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内涵;班级网站展示了班长的用心和为大局着想;家乡旅游网站,展示着浓浓乡情的同时也投射出同学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而且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在项目上都很有兴趣,不但主动完成了学习任务,在遇到问题时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项目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比如班级网站可以上传到网上,作为全班同学交流、学习的网上家园;优秀的个人网站可以作为学生将来应聘工作时的成果展示给用人单位。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加一些网站的功能,以增强其实用性。同时将优秀素材纳入教学资源库,预留学生可设计、发挥的空间,教学资源师生共享。
2.7 效果与总结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项目。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合理设计、实施,能使学生贯通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得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构件化WEB开发》课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方法。这种改变使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该门课程,而是主动学习并真正掌握了这一门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
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将《构件化WEB开发》课程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项目教学法是针对每个个体,以学生能力为基础,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是灵活多样的,同时要求管理要严格、科学,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教师根据每个个体的实际表现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项目教学法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合理的选择教材,如何在设计项目时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更好的融合进来,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普法伊费尔.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王万红.项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6.
[4] 项目教学法简介[EB/OL].http:///view/2062970.
关键词:醇的理化性质;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化学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课程定位是: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教学构思过程
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活动探究与讨论,重点学习醇的化学性质,了解医学上常用的醇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醇的性质,了解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醇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探讨醇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实验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过程
1.提问复习(2分钟)
教师活动:PPT展示题目,提问醇类的结构、分类、命名,请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回忆知识,进入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内容。
2.新课引入(1分钟)
教师活动:PPT展示图片,白酒中含有酒精,酒精的化学名称叫乙醇,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提出驱动性问题:(1)如何鉴别酒后驾车?(2)人体内的乙醇如何代谢?想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学习醇类的主要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兴趣被激发,进入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
3.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请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总结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学总结,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故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的烃高。(2)醇分子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如低级醇能溶于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学习醇的物理性质,请学生说说醇类的官能团是什么。
学生活动:集体回答醇的官能团为醇羟基。
教师总结:结构决定性质,那么醇的结构决定了醇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教师演示实验乙醇、水与钠的反应,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上述现象的异同。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分发自行设计的表格,请学生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填写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填写表格内容,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醇与钠的反应比水和钠的反应慢。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并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师总结:PPT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活动:醇除了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外,还可以发生其他的化学反应;板书脱水反应:(1)分子内脱水,(2)分子间脱水;教师通过PPT展示脱水反应发生装置。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分析键的断裂的差异。
设计意图:FLASH动画展示反应装置和断裂方式的不同,容易让学生理解。
教师活动:醇的脱水反应有两种方式,氧化反应有两种途径,包括加氧氧化和脱氢氧化,但最后主要产物相同;PPT展示氧化反应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分小组按照实验规范要求做实验。
教师活动:巡回各小组,检查实验情况并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1和2号试管颜色变化了?生成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讨,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醇分子中a-C上的氢原子(a-H),由于受羟基的影响而比较活泼,易被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结论:伯醇氧化生成醛,仲醇氧化生成酮,叔醇一般不被氧化。
设计意图: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联系生活(6分钟)
教师活动:解决驱动性问题(1),交警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方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接触强氧化剂重铬酸钾,通过重铬酸钾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酒后驾车。)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师活动:解决驱动性问题(2),人体内的乙醇如何代谢?(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喝酒以及醉酒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小结与练习(5分钟)
教师活动:分别请两个学生总结醇的理化性质。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题目。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1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了解饮酒对健康的影响,并写出结论。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拓展所学内容,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六、课后记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整体教学设计 项目
一、课程基本信息
《高职英语》本门课程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公共必修课。前导课程为中学英语,要求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后续课程则为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该课程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发展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在职场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特别是职场情景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2.能力目标。
(1)能够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能够听懂求职应聘、客户接待和业务洽谈等专业相关的话题。
(2)能够就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日常话题进行交流。表达清楚,语音、语调正确。
3.知识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语音音调,并能在英语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2)掌握500个关于专业有英语单词,涉及求职应聘、客户接待和业务能力,并能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4.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2)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交流和团队协助的精神。
5.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信、合作与坚韧。
三、课程内容设计
1.涉外交际 50学时
2.跨文化交际与职场礼仪 42学时
3.应用文写作 36学时
合计:128学时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1.应聘**公司职员 子项目编号、名称:
1-1 求职信及推荐信
能力目标:能模拟套写求职信、推荐信
知识目标:掌握求职信、推荐信的基本格式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范文仿写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标准:学生书写的求职信及推荐信
1-2 制作求职简历
能力目标:制作英文简历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学生收集英语简历的写法,教师进行总结,给出模板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标准:学生分组写的简历
1-3 模拟公司面试
能力目标:能够在模拟的招聘会现场进行招聘和面试
知识目标:掌握找工作及面试的技巧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角色扮演:全班分成小组,每组5-6人,小组成员扮演面试官和面试者,学生带着简历去参加面试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标准:招聘视频
2-1 接待――问候、打招呼
能力目标:能够用英文和外宾打招呼、问候交流
知识目标:了解日常接待的基本用语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外宾和接待员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标准:学生视频录像
2-2 行程安排
能力目标:①能制定英文行程表②能制定英语旅游路线③能用英语打电话④能用英文写邀请函并进行回复
知识目标:①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②了解秘书的相关工作及秘书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③掌握电话礼仪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①学生收集秘书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应有的职业素质②教师设置情景,要求秘书用英文制定一份行程安排,并且打电话帮助外宾预约酒店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的标准:学生制定的英文行程安排
2-3 招待用餐
能力目标:①能够掌握常用的西式食物饮品名称②能够用英语在用餐过程中招待外宾③能够了解西方用餐礼仪、刀叉的使用方法④能够正确理解西餐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
知识目标:①了解西方常用食品名称②点餐的相关句型表达③招呼客人用餐及结账的相关句型表达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①刀叉的使用②角色扮演:学生分小组分别扮演服务生和顾客点餐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的标准:点餐视频
3-1 公司介绍
能力目标:能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公司
知识目标:①掌握见面及介绍的基本句型②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两个公司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公司
可展示的结果及验收标准:两个公司见面的视频
3-2 公司产品介绍及促销
能力目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功能
知识目标:①了解公司产品的特点②掌握推销产品的技巧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公司工作人员向顾客介绍及推销产品,全程使用英文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标准:介绍及推销产品的照片及视频
3-3 客户满意度调查
能力目标:①能够正确填写有关产品满意度的调查表②能就调查表进行分析和总结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①学生先收集一份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模仿着表样填写②根据调查表做出一份总结
可展示的结果和验收标准:调查表和总结
五、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40%)+课外项目完成度考核(30%)+期末考试(30%):过程考核包含出勤(10%),课堂表现(10%),吸收新信息能力(10%),职业素质(10%);课外项目完成度考核包含小组合作程度(10%),项目完成进度(10%),项目完成质量(10%);期末考试指学生卷面成绩(30%)。其中,出勤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两次扣3分、三次此项为0,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两次为0分。课堂表现包括上课积极参与,分小组练习、回答问题等。
六、教学材料
郑淑媛 杨亚军.《英语》.北京出版社
郑淑媛 杨亚军.《英语》.教师用书.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实例操作;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63-02
可视化程序设计是学习可视化程序设计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计算机、信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际上存在相当多的可视化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Visual Basic、Delphi等等。这些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了解现代程序设计理论中的面向对象编程和可视化程序设计等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程序设计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该课程性质与定位分析,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强化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实例操作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定位与分析
教学方法是由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紧紧围绕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展开。在探讨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之前有必要对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1.课程性质与目标
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中应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集编程理论与操作实践于一身,然而课程本身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使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并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会编写和调试程序,从而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视化程序设计类课程由于实践性很强,所以其性质应该定位在实践性课程、操作性课程。也就是说,课程归根结底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做,让学生愿动手、能动手、会动手来实际操作,强调实践性,培养动手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
2.实例教学
针对可视化程序设计的课程性质与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毫无疑问实例教学是一个理想选择。实例教学法已经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丰富的教学实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易懂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在实例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实例为基本素材,展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可视化程序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例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用为本,将语法、命令、控件等具体使用融于实例开发过程中。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等阶段进行教学。
3.实例与编程思想
可视化程序设计实例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学生模仿,也就是依葫芦画瓢,照葫芦画样。毋庸置疑,编程思想对于程序开发人员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和训练良好的编程思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量的实例编程基础之上,才能构建和形成编程思想,否则,没有较多的实际操作体验,编程思想的训练只是空谈。实例的模仿、学习与演练也有利于学生熟悉编程步骤、形成编程规范,然而编程步骤与规范并不等同于编程思想的僵化。实例教学能使学生从课堂和课后实例的反复练习中总结一般的算法,进而从算法升华为编程思想。
此外,编程思想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纵向维度来看,它贯穿于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所在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的前置课程如C/C++程序设计侧重程序设计基础与语法,同时涉及算法与编程思想,后置或关联课程如算法设计与分析等更是着重解决编程思想的问题,因而没必要将编程思想的形成和训练毕其功于一役,完全集中在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中,尽管这一点在该课程中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因为学生有了编程思想以后就可以遵循编程规范来指导自己的编程过程,能独立完成编程任务了。
二、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不足
教学过程是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可视化编程语言教学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机制,它继承了顺序程序设计的思想,重点讲述类、对象、控件的方法、事件与属性,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体现可视化程序设计对控件等对象操作的特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借助多媒体实施可视化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方法一:课堂借助多媒体投影主要讲授可视化编程理论知识,较少加入实例项目到课堂中。可视化程序设计实践性非常强,并且可视化程序设计理论知识抽象性和复杂性强,缺少实例将很难保证课堂讲授效果。
方法二:课下在课件中编写实例代码,课上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代码。教师课前将代码放在幻灯片上,在课堂上将含有代码的幻灯片打开,直接展示给学生,甚至教师还针对代码做一些必要的讲解。该方法无法直接运行程序,缺乏程序结果的可见性,并且学生也看不到项目或解决方案的详细建立过程。
方法三:课下利用开发环境建立好实例,课上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实例并演示。该方法相对方法二来讲,可以直接运行出程序结果,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缺点仍然在于学生看不到项目或解决方案是如何建立的。
以上的这些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自己琢磨详细操作过程,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因为实例操作步骤不清晰而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成功编程完成实例。多次这样的经历就使得这些学生对可视化程序设计失去了信心,自然也就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这样的现象在课程开始之初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教学实施分析
试想,倘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学习一项之前从不会的技能或学做一件之前从不会做的事情,比如说学习汽车驾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指导?毫无疑问,绝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有人能手把手地教他这项技能或教他做这件事情。同样,经过调查,对于程序设计,尤其是可视化程序设计,几乎所有学生希望得到的也是有教师能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操作。由教师一对一实实在在手把手来教所有学生,在课堂教学甚至实验教学中实际实施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事实上,手把手的教学过程可以由展示实例详细操作过程来近似替代。于是,实例的详细操作过程的展示就成为基于实例的教学方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1.展示实例操作过程
如何展示实例的详细操作过程?现场开发实例是一个直观的选择,这其中包括两种做法。第一,现场利用开发环境建立实例及编写代码,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1]该方法将完整建立过程展示给学生,但现场编写代码费时,讲授课堂内容效率较低。第二,课下编写实例代码,现场利用开发环境建立实例,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该方法将完整建立过程展示给学生,并且期间直接粘贴课下已编写好的代码,相比第一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两种现场建立实例项目的方法在项目简单、代码量少的情况固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毕竟即使是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现场开发实例也可能遇到意料之外的程序错误,甚至数次调试都无法成功解决。其直接结果就是一直卡在出错处,课程无法继续进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失去信心。事实上,任何编程者都无法保证在遇到每个程序问题时都能迅速解决。
实例的详细操作过程的动画录制与展示看似是对现场开发实例的一种互补,但它是相比现场开发实例更为可取的一种做法。教师课前进行实例操作过程的动画录制,准备课堂实例的动画演示课件,演示课件主要包含实例的详细操作全过程录像,也可以加上必要的文字甚至语音解说。实例操作过程的录制通常可以借助屏幕录像类的软件,比如屏幕录像专家、RoboDemo等来完成。学生可以下载这些演示课件并对实例进行模仿操练,这样就使得教师实际编程的过程可以回放,课堂的实例教学得以延续。
2.实例的准备
实施实例教学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实例教学的成败与准备充分与否关系紧密,要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而且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要对学生的己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分析,也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内容的讲解和实例的选择演示方面有所把握。
实例的选取是实例教学的关键环节,由于实例教学是以实例展开的,实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所以要精心选编实例。实例选择时要注意:[2]第一,实例要精。实例选取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紧扣教学重点、难点、编程理论进行选编,这种实例的教学有助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二,实例要实。实例选取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既要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也要反映实际生活的需求,更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的选取除了选择教材上的典型实例外,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制一些源自于实际项目的更为实际的例子。
3.课后及时操练
实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后操练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理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主战场。学生观看了实例的详细操作过程后,只有反复模仿、操练,才能理解、总结,并进行实例的拓展,获得能力的提高。操练的实例一方面来源于课堂上讲解的实例或教师录制好的实例,另一方面来源于接近但超越这些实例的作业,这些题材包含了对实例的分层次拓展与完善。此外,教师有必要设计良好的类游戏规则激发学生对于实例操练的兴趣,自觉地去实施这一过程,这些规则比如有积分动态排行榜等。教师也可以借助自己创建的教学论坛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论坛上开展关于可视化编程学习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氛围。
四、总结
实例操作驱动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强调实例教学,并且着重展示实例的详细操作构建过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么做,让学生愿动手、能动手、会动手来实际操作。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获知编程任务如何下手,也能成功地完成编程实例,给其可视化编程奠定良好的起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本着实而精的原则准备好实例,包括花功夫精心选取、编制实例,认真细致地进行实例详细操作过程的动画录制,给学生模仿操练、拓展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学生课后针对实例和作业及时操练、巩固所学,也就不仅能掌握可视化编程理论知识,还能扎实地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可视化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例操作驱动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基于实例操作的详细展示,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融教、学和做为一体,提高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应用
Dreamweaver是一款目前最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是各类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门课的教学“好上”,但要“上好”却不容易,而且这门课的教材五花八门,编排顺序较为零乱,整体性不强。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搬教材,简单地按章节顺序讲解菜单操作和零散的知识点,则学生学完后并不能独立设计完成网站的综合开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使这些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一、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实用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容易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使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以往教师问、教师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题、合作学习与交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通过展示一些往届学生制作的作品,并一一介绍其特点,让学生找到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做得更好,然后再选定几个有特色的典型网站,让学生观摩其特色,并产生亲切感,使他们感到网页的制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所学的网页制作中的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网页中的哪个部分最合理、最美观。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
2.采用项目教学不但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自学,还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设计与制作》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协助的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会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主动与外界联系,承接小型网站的建设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这样又促进了项目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1.项目的确定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同时,结合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将选用的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选用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另一种是选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选定具有较高难度的项目,并且最好选择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2.制定项目计划
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对于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可由教师充当企业客户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可由学生直接面对企业或客户,与企业客户沟通,做出需求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此外,在对已验收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
3.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
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实训项目。
在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项目展示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应对网站项目的建设效果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网站项目评分表,形成学生和教师对该项目各自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结合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程度、服务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在对承接的企业或客户的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时,除上述评价角度外,还应结合企业或客户的需求,即除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外,还要有企业或客户的评价,并以企业或客户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5.项目的总结和应用
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体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完成了多个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其信息与机电工程系的网站、学院各行政部门的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项目完成后应总结思路、技巧并进行经验交流。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技巧总结着重总结解决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把握并吸收整个项目开发的精髓;经验交流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知识应用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
三、结语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改变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是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
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能,从而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7).
[2] 万良,黄锦祝.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22-0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中级工阶段进行。一直以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因地制宜地对《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我校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先完成的主要是核心课程建立与改革,而作为基础课程,还未被系统地完成课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尝试以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各相关知识点,结合中级工阶段其他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梳理设计,尝试开展课程改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也结合个别小实验课程,知识的习得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这样的单方向的传递为主,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看不到,摸不着,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去见了周公。虽然偶尔有实验,但或因为趣味性差,或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不知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使得实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实施当中。整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理清课程横向与纵向知识脉络
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时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横向知识脉络,明确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七章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及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还要了解本课程知识点对应在本专业的纵向要求。即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这样项目设计才能有针对性。
对于七章课程内容,出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外,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归类,以表格的形式,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做准备。举例如下:
三、广泛调研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这一课程任务的设计也许依赖于广泛的调研与研讨。由于是中级工一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的难度不高,因此,该调研应以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目标开展。设计的任务能够把学生引入电子技术知识之门,打开他们的兴趣之窗为后续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以此为目的,设计调研表,开展系列访谈。(1)开展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工作中体会到的在技校初级学习阶段的需求。(2)开展中级工二年级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兴趣点,知识难点。(3)开展高级工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哪些中级工阶段知识的对高级工阶段的学习最重要,哪些是难点。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作为任务设计时的重点。
四、依托大赛,以赛促学
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其中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每年都有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电子技术大赛,劳动部也会开展相关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了解大赛的竞赛内容,将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电子技能大赛中寻轨器的焊接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设计开发,融入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参加大赛成为学生有一个短期的努力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任务设计举例
以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如下:
具体课堂实施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1:认识二极管。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二极管的结构;(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型号和分类。知识目标:(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和学材。学习步骤: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完成任务书。可展示的结果书面成果:任务书。
学习活动2:拼插二极管电路。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拼插电路;能通过分析得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两个极的判别区分。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电子百拼世界。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制定计划,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2)制定计划;(3)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4)连接百拼电路,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5)检查发现问题。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电路。
学习活动3:制作个性闪光标志。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能保证电路安全。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参数;掌握用万用表完成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好坏的判别。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二极管、导电胶带、电池盒、电池等。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参数;(2)制定计划;(3)设计标志,计算出要用到的二极管数目,电池的电动势要求;(4)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好坏;(5)连接电路;(6)检查电路,通电;(7)总结。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标志电路。
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能力目标:能总结任务过程,语言通顺、突出重点;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总结展示。学习步骤:(1)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标志,是否发光;(2)总结评价;(3)教师点评。
六、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新一级机电类专业班级中进行该课程改革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显著提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探究相关知识,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的笑容,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学之中的满足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能够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