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1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 移动环境 武警山岳救援技术 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微课程是近几年教育受“微时代”发展所驱动和催化的直接产物,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认识微课程

1.1国内常见的微课定义

微课程简称“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媒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2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可利用电脑、手机、Pad 等多媒体学习。微课程学习是一种泛在学习范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场所,学习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消化新的概念和方法;还可以回放视频,及时捕捉那些丢失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课程进度,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常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是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最大优势。

1.3微课程的不足

微课程也有其局限性。微课程所处的移动环境,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学生不具有约束性以及师生即时互动性弱等缺点。

2“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设计

学员对于视频的感知共鸣和有用性最为看重,如何把理论推导过程形象演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类比,决定了一个微课程视频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否抓住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与山岳救援案例联系起来,将救援技术简单清晰的描述出来,则能够大大降低学员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教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化的视频情景易于将自己的领会和感悟传递给学员。同时,在讲述知识点之后,如果能够将其与现地相融合,结合现地不同情况讲解救援技术,则能引起学员深入的思索。

互动性也是微课程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微课程的主要资源之一的微视频为例,尽管教员可以在教学录像中通过以往经验有意识地分析讲解学员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但视频教学的录制与观看的分离决定了微课程的即时互动性弱于传统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甚至可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进行互动,微课程的教与学事实上是被移动终端所隔离。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微课程时,预先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有障碍之处,从而在讲解时尽可能多的进行分析解答,让学员观看视频时达到思维上的默会效果;学员学习后也可借助移动终端在教学网站上进行反馈,包括课程的易理解性、可接受性、评价和建议等,从而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微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视频观看,这事实上也产生了约束性弱和依赖学员主动性问题。除了从学员感知体验出发,增强视频共鸣性与有用性之外,下述方法,如在视频中提及课程网站资源、布置思考题目也是一种间接的增强约束性的手段。

3“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开发

3.1微课程的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一定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示范性、完整性,要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教学规律,教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来进行开发。

3.2微课程的设计

对《山岳救援技术》的微课程设计,其中的“微”具有时间段的含义,因此在微课程设计中应以短小的时间设计为主, 以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范围为参考时间长度,一般设置在8-20分钟内,并在微课程中关注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3.3微视频的制作

目前“微课程”的类型主要分为PPT 课程模式、讲课式微课程以及情景剧式微课程。其中,后两种模式的教学时间稍长,而PPT 课程模式的教学时间则控制在5 分钟左右。本项目采用PPT 结合讲课式模式,教师制作PPT 文件用以衔接各种素材。PPT 设计力求简洁,色彩不要太复杂,否则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文字不宜过多,字号应不小于24 号。然后使用CamtasiaStudio 8 软件对PPT 文件、信息化资源进行录屏。之后可以用Camtasia Studio 8 软件进行视频编辑和配音、字幕等,也可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生成结果推荐MP4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640?80。微课程学习的终端通常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常见的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P4 格式文件。

3.4微课程的管理

微视频制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网站的要求输出相应的视频格式,然后到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也可以到其他公众视频网站。时要注意视频的标题、简介、关键词的填写,以便宜于学生搜索。

参考文献

[1] 郑义,张宇飞,华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微课程设计[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1):26-28.

[2] 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2.

第2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培训与开发,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

1、引言。我专业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应对的工作岗位是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专员以及员工关系专员等工作岗位。《培训与开发》课程肩负着学生掌握培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单位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路,对《培训与开发》课程教什么、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教、怎么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重新构建了《培训与开发》的课程内容。

2、课程性质和作用

2.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培训与开发》是基于就业岗位要求所设置,在课程授课时培养培训与开发应用能力的课程。

2.2培养专业能力。通过《培训与开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培训开发工作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培训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方法;熟悉培训开发工作的程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培训问题,了解如何通过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各项能力,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有关培训开发方面问题的方法;学生毕业后具备组织和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开发工作职能的能力。

3、课程设计

3.1设计理念与思路

(1)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策划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互相学习的方式,完成具体的项目,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通过项目实施,给予学生创造思维发挥的空间;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逐步深入进行项目实施,课程教学中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通过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项目设计,校外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项目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4)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根据行业企业对于培训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上与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开发,课程中所涉及的案例和工作项目均由其提供,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指导。

在课程设计上以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组织,以工作效果的形成评价学习成果。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强调专业核心能力。

3.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本课程在内容的取舍上,重点考虑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培训开发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需要。在培训工作项目模块中,将对行业企业调查和分析所形成的培训开发工作共有主要的工作过程,遵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进行进一步整合。以培训开发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按企业工作标准设定具体的学习模块。

3.3教学内容

根据各个模块设置具体项目。并在项目中根据具体的工作过程设置工作任务,保证能够培养学生在培训工作岗位上的培训计划与组织能力。

同时针对本专业的岗位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打破课程之间的限制,将各门专业课《岗位研究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各种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并设置课程综合一体化项目,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工作岗位职责确立、绩效考核、不合格员工培训、员工招聘与录用、劳动关系管理的工作过程,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及实施方案。

4教学实施

4.1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同的项目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岗位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启发诱导、管理游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情景模拟法能够让学员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培训师往往要面对很多学员,应对很多突发状况,采用角色法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作为培训师的一些必要能力与素质。

4.2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考核来检验。考核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课程项目考核。其二是综合一体化项目考核。

5教学资源。

鉴于课程的地位和性质,授课教师需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和岗位配备情况。同时由兼职教师负责担任课程的实践指导教师并定期为学生开设专业讲座。

第3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职场情境 IT英语 实训课程 考核体系

IT行业与英语密切相关。一个IT专业毕业生如果看不懂英文代码注释,不能用英文来介绍一个项目,那就不能体现出他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作为从事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高其自身IT英语水平刻不容缓,否则将成为职场发展中的绊脚石。

许多人学了多年英语却不能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英语的应用环境。高职英语课程要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建适合英语教学的职场情境。作为IT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必定会从事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立项研究,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相关工作流程或者与IT行业密切相关的商务接待,商务会议,合同洽谈,商务出行,商务会餐等工作情境,因此创建与此相关的职场情境,并在此情境下进行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效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到企业就业的适应期。 所以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IT英语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瓶颈对接。

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应该基于学生毕业后所将要面临的职场环境;其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设计的实训课程要适合课堂展示,以便于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能根据评价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英语技能;最后为使实训课程成为提高学生英语职场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还要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考核体系。

一、IT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基于职场情境

IT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所要面临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IT英语实训环节设计应基于相关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和行业英语三大模块,提高高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实训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技能,本着培养“听、说、读、写”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的前提下,以职场情境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又提高IT行业背景下的职场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工合作,展示自我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校中经过相关的职场实训课程后,能够顺利地实现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对接,缩短瓶颈期,并有效地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职场当中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实际的操练活动中获取的,而学生是操练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与职场技能。实训的主要过程为“给出任务―任务指导―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此过程的核心便是任务实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起辅助作用,给出工作任务,并对相关的任务实施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最后做出总结评价,而主要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则由学生独立完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操作能力,体会真实的职场情境。

三、实训课程应该适合课堂展示,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评价

由于实训环境,实训条件,实训时间以及师资等限制,很难将设计的职场环境真正地带到企业现场的工作情境当中去实施,而实训室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人数或使用时间的限制,所以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最好能适合在课堂上来模拟,利用现有教室里的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来模拟职场工作环境,将实训直接搬到课堂上来进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整个工作流程,教师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亲临课堂对学生工作流程的展示做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意见,以便于能使实训课程的设计更加符合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职场技能。

实训课程的设计适合课堂展示可以让实训过程的实施更加便捷。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IT英语知识以后,可以随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工作情境,并对任务做出相关的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如何去准备实施此任务,如何利用教室里的条件去模拟职场环境,而教室就是实训室,就成了一个模拟的职场工作环境。教室可以演变成接待室、机场等候厅、会议室、餐厅等真实的工作环境。课堂的多维化教学得以实现,也使实训课程的实施更加便捷和有效。学生在准备任务时因为有现场环境作为参考,使任务的准备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准备任务的效率。

在课堂上展示实训过程,可以邀请IT行业的工作人员来到课堂观摩学生的展示过程,并对实训过程的实施作出评价与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包括实训环境的模拟,以及学生展示的职场技能与真实的职场技能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学生可以现场根据专家的要求作出相关改进,重新现场演示。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职场化,课堂就是职场,职场就是课堂。

四、在设计实训课程时,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保证实训课程的有效实施

整个考核体系分为小组自评,各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四部分组成。其中小组自评为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工作任务的参与情况进行的评价,比例为30%;各小组之间的评价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做出评价,比例为30%;教师的评价是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做出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职场英语能力,工作任务的系统合理性等,比例为20%;企业工作人员的评价是企业工作人员根据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否符合企业中的职场情境做出的评价,比例为20%。最后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出分数。

整个考核体系既考虑到了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又充分强调了整个小组的整体性。小组自评考虑到了个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工作人员评价则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也必须学会展示自我,学会在团队中如何分工如何合作,而在课堂实训的过程中,这些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

第4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一、高职院校物业服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服务的属性。礼仪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排头兵。然而,目前高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一些学生礼仪素质令人担忧,盲目追求社会潮流,缺少从善的平和心态,导致难以融入集体,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到了工作单位,得到单位的反馈是有些学生过于傲气和散漫,不懂如何管理自己的职业形象,不懂如何与领导及同事相处和沟通。礼仪素养的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业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业服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放在教学任务的第一位,把像物业服务礼仪这样的课程放在基础和辅助教学的位置上。其次,教学资源的匮乏。

2、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物业服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较多,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讲授型为主,缺少实践性教学互动环节。[1]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业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措施

1、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基础。只有了解了物业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才能使所讲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挂钩,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因此,要去相关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他们所从事的相关行业的工作情况。

(2)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在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详细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物业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物业服务礼仪技能。只有确定了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为进一步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奠定基础。

(3)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另外,学习情境是以项目化、案例化的知识模块为单位,它把本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完全揉合在一起。

(4)确定学习领域内容: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也可以是指在行业领域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教学所确立的教学内容。从行业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基本参照点,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这样课程内容遵循了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体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针对性更强。[2]

具体教学设计以“物业管理日常交往礼仪”这一项目为例:

项目:

物业

管理

日常

交往

礼仪

知识

目标

1、 了解有关物业管理中的日常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训练方法;

2、 掌握交往时需要注意的各种礼仪规范,熟悉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拜访礼仪和出行礼仪

职业技

能目标

1、 加强物业管理中的日常交往的训练;

2、 学会运用日常交往礼仪,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典型工

作任务

工作任务实训与训练

1称谓礼仪给定业主和同事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学生作为物业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26岁,进行称呼训练。

2介绍礼仪1、介绍与被介绍者姿势的训练;

2、给定商务会面场景,全班同学分组,每组选择2――3人进行课堂自我介绍训练;

3、现场模拟物业公司总经理带队对所管辖小区的物业管理处进行常规检查,学生扮演该场景各角色,并设计一份为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而进行的书面介绍。

3握手礼仪1、根据动作要领,反复训练握手姿势;

2、设计某物业公司年底召开表彰大会场景,学生分组模拟该场景,重点演示颁奖握手、领取奖杯等环节。

4名片礼仪1、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一张合乎礼仪规范的名片;

2、选择几组学生,每两人一组分别进行接递名片的训练。

5接待礼仪1、观看教学片,初步了解接待中的重要步骤和礼仪要求;

2、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对接待礼仪中的文明用语及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3、模拟客户投诉场景,要求在处理过程中不发生争吵,编排完成后请同学们分组上台表演。

6拜访礼仪模拟小区物业维修场景,学生拟定预约拜访方案,为第二天的上门拜访奠定良好基础

7出行礼仪1、4人一组,其中两人扮演客人(1人为房管局的科长,1人为街道办事处的主任),2人扮演物业公司服务人员(1名为经理,1名为秘书),表演4人单行行走与4人并排行走。

2、2人一组,1位男同学,1位女同学,分别表演男女上下小轿车的仪态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以物业服务礼仪活动的过程为主线,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等。[3]

3、完善、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第5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礼仪;课程设置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与快速发展,“以人为中心” 整体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形成,礼仪式的护理服务逐渐成为重要的服务内容。在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学中,如何对护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礼仪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以及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开发并设计以临床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思想教育为前提,贯穿学生为本位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高职高专《护理礼仪》课程,应应用于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创新课程设计原则和理念

1.1 课程设计原则和理念

“教给学生的应是将来最需要的”,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以学生礼仪意识唤醒为前提基础,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临床实训基地合作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重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法;通过校院深度融合,实施工学结合,以学生实训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护理礼仪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根本性和实用性。

2 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职业入门限修课,以学生礼仪意识唤醒为前提,通过典型护理岗位工作过

程分析,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形成“1+1”和“4+4”10大教学模块及10个典型任务训练。将职业素质养成(礼仪意识、形象气质)和职业能力(一般社交能力、护理服务礼仪应对能力、常规护理工作规范服务及典型岗位礼仪应用能力等)培养做为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思路。

意识唤醒是通过各种生动的教学,让护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从而为更好的学习礼仪奠定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具体做法体现在十大教学模块中的 “1+1”思想教育模块:

2.1“1+1”思想教育模块

2.1.1一个理念导入,即“礼仪导入,意识唤醒”

重在唤醒同学们的礼仪意识,从新生入学教育就开始介入,进行礼仪讲座,逐步渗透礼仪意识。在教学中多以生活中、工作中的负面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辅以正面成功的案例进行鼓励和激发学习热情,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社会上的礼仪通病,不规范的礼仪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发学生学习礼仪、重视礼仪的意识。

2.1.2一个思想渗透,即将儒家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贯穿教学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传承礼文化,汲取儒家思想的文明精髓,感受礼仪的内涵所在,从根本上学习礼仪内涵。在每一节课上可将论语、弟子规等美文、经典语句、励志小故事等通过点滴渗透于教学内容中,适时与现代成功案例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开阔学生的心智,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2.2“4+4“教学模块

2.2.1 四大理论教学模块做指导

将部分的礼仪知识点进行理论授课,掌握一些大体上全局上的基本礼仪要求,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的应对。如化妆礼仪的禁忌、眼神礼仪注意事项、护士着装的礼仪要求、言谈礼仪注意事项、一般涉外护理交际中的常用的礼貌表达、称谓和行为习惯等。

2.2.2 四大实践教学模块做保障 开设四大实训途径:随堂实训(课上模拟训练)、校内实训(形体训练室、过敏病医院)、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礼仪校园活动、微笑天使的评选活动,学校教师的礼仪培训)、顶岗实习(大庆油田总医院相关科室),为学生学习礼仪、实践礼仪提供有力保障。

2.3 十大护理礼仪典型任务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实践训练,重在职业能力培养和典型岗位接待礼仪规范的掌握和运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护患之间的服务意识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依据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工作内容选取。十大教学模块和十大典型任务训练紧紧围绕着“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的目标进行组织和安排。创建多元实践途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营造了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和做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破除以考卷成绩为评价的考核方法,一是注重考核的过程化,分为随堂考核、实训考核和理论考核三部分。二是注重多元化考核内容。内容包括教材内,教材外的实际应用的礼仪知识,结合出勤、作业、情景模拟训练、个人修养评价四个方面内容。

4 启示及思考

《护理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总结丰富的教学经验,单纯的理论联系实践不是最好效果,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为教学基础,将儒家经典文化与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融合,增加学生重视礼仪课程学习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实践礼仪的自觉性和应用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手段等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根本性和实用性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秀率成绩增加,满意率高,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Moodle平台;网络课程;多媒体技术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1]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澳大利亚教师马丁设计开发的远程课程管理系统,[2]是一个源代码开放的免费软件,它为老师在网上建立网络课程管理网络课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Moo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知识。Moodle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遵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该理论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也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分支,它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3]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的提出者是皮亚杰(Piaget),在其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了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技术支持。Moodle平台操作方便,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使用。它的界面比较简单,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Moodle平台还具有较强兼容性和易用性,几乎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安装过程也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数据库即可。

(2) Moodle平台环境搭建流程。在线安装Moodle平台,首先要安装XAMPP软件,为Moodle平台的安装搭建环境;然后,将Moodle软件复制到XAMPP软件中的htdocs文件夹中,运行XAMPP软件并启动Aphche和MySQL选项;接着,输入地址http://localhost/moodle开始安装Moodle软件,按照提示逐步完成Moodle平台设置;最后,设置完成后根据账号密码登录,便可进入Moodle平台的操作界面。

(3)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Moodle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个用于教育的社会建构主义框架。在Moodle平台中,可以很方便地添加资源和活动,为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情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下面以“数字图像处理”网络课程为论述网络课程的制作过程。

首先,打开编辑功能,在Moodle平台的课程中建立课程;然后,课程建立后,根据课程内容添加章节;接着,各项功能添加后,再对每项功能进行编辑,添加该课程学习所需要的内容;最后,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可以极大地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弥补当前教学的不足和漏洞,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其他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教学案例。

3.总结

Moodle平台本身采用模块化设计,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根据自己的课程需要,动态地选择使用各个模块,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直观。

将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和Moodle平台结合起来,建构了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流程,利用我们的多媒体课件,为学习者提供这样一个网络学习与互动的平台。设计与开发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可以为其他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指导,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教学,2005(01):5―11.

第7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意义以及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以高职玩具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开发的标准、目标、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以此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玩具设计课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53-02

目前,玩具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需要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而这种培养模式下的目标要以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那么就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建立适合这种模式的课程开发系统。

1 校企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的意义

课程是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够定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以有影响“教”与“学”的核心因素。无论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及教学观念,都必须借助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

1.1 玩具设计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推动校企合作教育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解决长期以来高职课程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科系列化课程模式、学生综合能力难以直接胜任职业要求的现状问题。力求以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需要导向课程的开发,使玩具设计的学生以其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诸方面的综合培养,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1.2 玩具设计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提高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校企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提高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频率,存在着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未把工厂、企业等这种校外资源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而校企课程开发就是要使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进入企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玩具设计课程开发机制完善,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式课程有利于促进玩具设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并进行课程开发,是把教育与职业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社会和企业联系在一起,企业可以快捷地获得所需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服务,学校教学资源可以得到补充,生源得到持续开发。但它的实现,在办学中要有机制的保障,在教学中要有课程开发方法的保障,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开发方法可以使产学结合在课程开发中得以落实,形成校企合作式课程的新形式。

1.4 推动行业、学校、企业、学生四大教育因素的其识和互动

针对企业需求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并引入到培养玩具设计师的要素体系中,形成企业共同参与和学生互动的格局。由学校、企业、行业得以共同探索玩具产业界的教育需求,以新的职业能力和内涵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结果不仅使企业获益,而且也使学生受益,同时学校也是更大的受益方。

2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模式

2.1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理论基础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基本内容。对于课程的基础学科或领域,一些课程理论专家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泰勒认为课程的基础领域为:学生、社会、学科三个方面;美国学者塞勒认为课程的基础是:社会、学生和知识;澳大利亚学者史密斯明确指出课程的基础学科为: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台湾学者黄炳煌认为课程的理论基础应为: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知识结构,同时他也认为可以把知识结构并入哲学。由此看来,把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作为课程的三大基础是比较公认的理论基础。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理应将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

2.2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模式――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课程模式

集群式模式块课程是借鉴了国际上MES.CBE、“双元制”等课程开发的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研究开发出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活模块课程模式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体的某一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第二个阶段称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好技能方面的准备。

3 校企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

我院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模式上主要采用“项目+主题”的课程模式,采用实践一评估一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解决问题的政策。在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3.1 对长三角玩具企业、行业进行玩具设计师需求分析,确定职业标准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首先了解签约企业的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长三角玩具企业、行业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订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企业需要什么就计划和讲什么,使教学与企业人才需要的目标实现最大程度结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玩具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由此确定课程和方案,这种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从职业能力的结构看,职业能力可分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从行业分析入手,进行能力与职业分析,开发专业与课程,可以有效避免以往以单一职业岗位技能开发课程的片面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适应性。

3.2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依据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开发课程

校企课程开发是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的,是依据职业的标准和能力要求的。校企课程开始方法是面向整个职业的,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从业所需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既重视培养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由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转化的课程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孤立的、缺乏联系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从业是校企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针,课程必须与职业建立紧密的关系,否则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从业的需要:每一种职业都有自身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而校企课程要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严格按照玩具设计师的专业标准制订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

3.3 依据职业能力和需求,引进典型的玩具设计项目,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制约着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对课程设计、课程确定、教材编写、方法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玩具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企业对劳动力的选择将不再凭一纸文凭。高职教育要求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目标依据职业的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这两种能力的训练,还考虑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在行业分析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把玩具设计师职业的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依此开发玩具设计专业课程。

3.3 校企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设计中一个非常务实的环节,它直接关系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研究,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以及课程的学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也关系到能否将“计划的课程”有效地转化为“实施的课程”,充分实现课程应有的价值。课程体系坚持就业导向原则,遵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在玩具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研究中占较大比例,以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完整性设计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引入玩具设计师职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教育。课程内容注重更新,及时吸收玩具设计的最新工艺和潮流,课程形式多样。教学过程围绕玩具设计项目的流程进行设计课程。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玩具设计实践教学的技术装备都放置在教室内,学生可以随时使用,带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玩具设计的流程和工艺实践操作,课程中遇到问题还请工厂的技术人员到班级指导。

3.4 教学方法“以学为主”,以项目贯穿课程

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原则现代化教学手段己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和教学模式的重要方面。灵活组建双师队伍,教学时间、空间实行弹性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学习,教学可以以自学加辅导为主的学习方式;建立网络教学体系,允许学生在校园外自学;学院实行课堂“搬家”,教师到企业进行面授。真正做到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的是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的作用。

3.4 校企合作开发玩具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体系是有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来评估学生的设计过程,评估体系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媒介、考核、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等;课程大纲应经过由玩具行业、企业相应职业类的专家、学校的专家教授和教育管理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审核,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实施教学。课程评估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策略,以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通过信息反馈的过程,不断督促课程的各项实施活动和学习目标。是课程的开发系统中重要的调控手段,评估不仅是对教与学成果的测定,也是对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的检查,有助于改进课程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 课程开发 环艺专业 景观设计 工作导向

一、引言

景观设计课程作为支撑环境设计专业的“双翼”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系统性、操作性,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占比重和具体教学内容尚未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等问题。德国不来梅大学的费利克斯・劳耐尔教授上世纪80年代首创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构建,将一项工作的完整流程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使学习与专业实践直接对接,学生学习过程更符合或接近企业的工作过程。本文借鉴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与方法,对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为完善环境设计学科体系和教育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方案

1.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通过到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对不同规模的景观设计公司进行整体、全面的景观设计职业分析,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景观的概念和涵义,以培养学生基本景观设计能力为目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能力培养:设计思维能力、场地空间意识和设计表达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景观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方法和操作流程,能够绘制设计方案图纸,编写设计方案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小尺度景观项目的设计任务。

2.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1]。现代景观设计涵盖了从中小尺度的庭院、广场、公园与休闲景观设计到大尺度的旅游风景区规划、生态恢复建设等海量内容。学生在景观设计课程开始前通过一系列室内空间的学习和相应的设计实践,已形成比较强烈的室内空间感和微观细致的思维方式,并养成了利用透视图直观表达设计思想的习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上,应根据学生能力、课程性质、社会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选题首先要偏重于新颖、趣味性、可变性较高的设计任务,力图培养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拓展思维,体会内涵;其次,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锻炼学生对空间氛围和尺度的把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结合前述因素并确保在有限时间内接触综合性设计内容,最终确定居住小区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为典型工作任务。

3.转换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1]。景观设计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接受任务、方案设计、扩充设计、施工图设计与概预算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序化的方法,将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任务书解读、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方案展示、总结评价等若干主题教学单元。

4.创设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常重视教学中对类似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根据工作分析和能力要求构建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活动内容,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学习,切实掌握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表1)。

表1 居住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学习情境设计

5.建立评价体系

成绩评定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成果的同时看成对课程教学的间接反馈。以往设计类课程大多是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作业进行考核,评分标准以设计的图面效果为主导,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和随意性。景观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考核项目进行了细化,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或调研报告、设计理念、设计创意、设计说明、设计方案草稿、CAD设计图表达、模型、效果图表达、整体效果等多个内容,实现对过程和结果的兼顾。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设计作业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设计作业成绩占60%。这样在最终成绩判定中,不仅考虑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对学生其他一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反映。

三、教学成果小结

1.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有别于景观学科的专业课程。在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专业范畴及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以微观意义上的、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内容为教学实践对象,如庭院、广场、街道、居住小区、城市公园等,以人的平视和步行为度量标准,以人的感官体验特别是视觉感官体验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即“视觉景观设计”[3]。通过强调设计中的创造性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既发挥了环境设计学生的优势,又与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在课程案例设计阶段,将综合性大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各小课题之间保持相互关联,考虑系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由浅入深、举一反三。根据课程整体课时安排和内容结构,控制每一个任务的尺度和难度,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分解为中心绿地(含集散广场)、宅间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等三个阶段性的设计任务。对每个任务安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专题,例如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任务包括场地认知、空间结构与分析、景观要素分析三个专题;集散广场景观设计任务包括基地环境认知、空间结构、场所精神和细部营造等四个小专题。虽然各个任务包含的小专题比较接近,但具体内容和深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景观设计内容和程序,锻炼构思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2.突出实践、开放持续的教学过程

景观设计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保持“系统化、过程性、 开放式”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激活学生创新能力[4]。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尝试:首先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对设计过程的关注和引导,而淡化设计结果。如在学生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采用现场勘测、调查问卷和类比研究等多种方式展开调查,培养学生调查和分析能力;其次是利用多媒体定期在课堂上汇报和展示阶段性设计成果,师生共同针对设计课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汇报者针对教师和同学的疑问与点评及时做出解答和回应。通过设置“居住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这样一个较大的课题为课程考核作业,在讲课之初就制订好详细的任务书和工作计划,并明确各阶段可供考察的设计成果要求,既对设计过程进行考察、展示和评价,又锻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讲解的能力。

3.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

传统“讲、练、评结合”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在动手实践之前先讲解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题设计的目的,更好地开展设计。但就艺术类学生而言,纯理论学习既难以理解又不会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设计案例中,通过案例讲解和评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大有裨益[3]。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设计分析图和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过程的细致描述,引导学生从功能、结构和艺术形态等方面深入、理性地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设计究竟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有遗憾之处,如何理解、学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培养学生研究设计意识。

讨论式教学法在加强教学互动上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发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启发、引导、串联的作用。学生不再被动等待老师来改图,而是主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注意与学生适时换位,引导学生问教师答,督促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通过多种讨论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此外,还可以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网络系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包括校园网、FTP站点等)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将课件、图片、视频、评述等融为一体,并链接专业网站、论坛、设计大师的博客等,使课内教学向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课外学习延伸,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强化教学互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61-64.

[2]葛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7):108-110.

[3]宋立民,谢明洋,王锋.视觉尺度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9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范文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校企合作;岗位

1.调研目的

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从理论发展、行业应用、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掌握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情况,各种新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掌握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的变化。

掌握最新的行业职业标准。

掌握新技术应用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的新要求。

掌握行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

了解行业内企业的基层组织形式、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2.调研对象

从两方面选择调研对象:一方面是北京地区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岗位的成功企业;另一方面对58同城、赶集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四家招聘网站上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岗位进行网上调研。

3.调研方法

我们走访了北京地区做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同时我到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半年,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望京网——都市生活新媒体社区服务网站,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优秀的社区网站,实习期间调研了该企业所需的岗位,及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环节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标准。

具体调研工作步骤如下:

1)与企业高管交流。了解行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以及未来的走势。

2)与部门经理交流。了解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了解所调研企业的部门和岗位设置、工作内容、技能和能力要求,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客观地分析、对比和评价,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与人力资源的主管沟通。了解从企业招聘的角度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问题,企业兼职教师的聘请等方面的事宜。

4)与专业人员沟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了解做好自己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

5)与毕业生交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行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

6)相关行业网站。从相关行业网站上搜集信息和资料,以便掌握最新行业动态和标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等。

通过58同城、赶集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四家招聘网站对北京地区的人才招聘信息收集两万多份,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进行合并,从中筛选出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200个,对这200个岗位进行分析。

4.调研结果

(1)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岗位

无论是走访企业,还是网上调查得出了一致的岗位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网站管理、网页编辑。

(2)岗位分布分析(见表1)

(3)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见表2)

(4)相关职业岗位使用软件的要求(见表3)

5.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实施《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我们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没有能真正体现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的项目进行教学,所以需要对教学项目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