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医疗学术推广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学术推广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学术推广方案

第1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处方药营销中的一些非正常手段,比如回扣、重视客情关系等问题成为这种不信任的推手,病人很自然地认为,高费用治疗是医生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很多时候,医药营销人员也认为,医生对治疗方案和用药的选择更多考虑经济利益和情感因素。在医生的处方驱动力模型中,医生的认同与3个方面有关系,分别是情感、利益和专业推广。在笔者询问销售人员这3点哪一点更重要时,很多人的回答是“利益”。其实不然,横看成岭侧成峰,很多事情在乎我们自己怎么看待问题。

处方药营销的推广模式还是应该走专业化学术推广的道路,从“八毛门”事件,我们可以体会到医生内心的真正诉求,即以最合理的诊疗方案解决病人的疾苦。未来,处方药营销的赢家必定属于那些专业的、学术化推广的企业,因为这才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不敢也不会

处方药市场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的消费市场,人命关天,因此,也决定了其推广模式的专业化。特别是国家法律逐渐对医药行业推广行为的规范,学术推广在处方药推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最早进行学术推广的企业为杨森,其引进了医药代表推广制度,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欢迎,医药代表及学术会议也成了其推广的亮剑。随后,其他企业竞相模仿,将原来以推广产品为主的学术会议演变成了促进医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与推广产品双赢的活动。

近几年,很多国内制药企业向外资制药企业学习,组建了自己的销售推广队伍,通过大量聘用一些外资企业人员,甚至通过专业学术推广机构的学术外包,做了很多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活动,包括独立组织召开大型的学术推广会议,参与专业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组织学术论文的发表与评比等等,甚至很多学术活动的组织、策划比外资企业还好。但奇怪的是,虽然国内制药企业做了很多学术化的活动,但若我们问医生:“您觉得外资企业学术,还是国企、民企学术?”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是外企学术啊!国企还是不学术,顶多是伪学术!”

这种现象值得反思。笔者作为某国内制药企业的南中国区销售经理,最近协访了区域内的很多医药代表(有来自中心城市,也有来自地级和县级城市),发现一些共同问题。虽然企业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市场推广计划,要求代表如何专业化地给医生讲解产品,如何正确地传递产品的关键推广信息,并且制作了相应的用法用量卡交给代表使用,但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代表敢和客户讲这些信息,或是有技巧地谈这些内容。换言之,代表面访客户的能力不足,有时候是不敢讲,更多时候是不会讲。

以下场景很常见,代表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我们的产品可以治疗什么疾病,如何好,您应该如何使用,请您多多支持等等。再如,代表一见到医生,立刻出示用法用量卡,要求医生按照卡片上写的那样使用。这些做法让医生特别反感,这样的面访能让医生觉得我们很学术吗?

勤能补拙

一些省区经理在和笔者沟通时总是说时间不够用,特别是辅导代表的时间不够用。很多代表很想做好,很勤奋,可就是不会跟客户说,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根本没有机会恰当地表达我们的学术观念。笔者认为,这是很多医院达不到理想销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公司是不是在走学术推广的路线,绝不仅仅在于它有没有召开几场大型的学术会议、参加过多少学会的活动、发表过多少学术论文,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它的医药代表是不是在进行专业化的学术拜访,有时候这一点更重要。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下几项工作必须长抓不懈:

1.制作产品推广的专业化话术模板。设定常规拜访遇到的场景,给出标准化的拜访模板,做成医生、代表一问一答的形式,方便代表记忆、背诵和演练。使用这种模板也有流程,最好的方式是:先设定背景,让大家先做角色演练,一个背景至少做3组,然后统一点评,告诉大家此背景的专业话术模板。最后请两名同事分别扮演医生和代表,按照标准模板进行演练,谈自己的体会。

2.销售协访后的角色演练。对刚协访过的情景重新演练,讨论如何讲得更专业、更学术。

3.周例会、月例会一定要进行面对面销售技巧的演练,反复演练,即使只做一组或者两组的演练也没关系。

第2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马明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7岁(1988年7月19日)

居住地:上海

电话:153******(手机)

E-mail:[email protected]

最近工作[1年]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内科医生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校:上海中医药大学

自我评价

医学专业背景,丰富的临床医学、医疗管理工作经验。了解肝炎、妇科、眼科、肿瘤临床科室及病理、检验外诊科室等相关药品、器械及技术领域。多年的管理经验,接受能力强,能迅速领悟接受新的理论与技能。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内科医生

工作经验

2013/2—2014/2: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心电图室内科医生

1.从事临床的HOLTER、心电图、活动平板及心脏电生理的诊断分析工作;

2.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进修深造;

3.负责相关手术的跟台;

4.与临床密切接触,并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

5.对入院病人的日常管理,及对疾病的诊断处理。

2012/8—2013/2:XX有限公司[6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设备/器械

临床部临床部负责人

1.负责心血管电生理医疗器械、心外科医疗器械、肾动脉消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文件准备、计划制定、实施及质控;

2.负责产品培训材料的准备及培训工作;

3.负责相关医学的学术推广工作;

4.负责产品临床信息收集、反馈,并负责将反馈信息反馈给公司研发、质量等部门。

教育经历

2008/9—2012/6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本科

证书

2009/12大学英语四级

第3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我从事医药代表已经12年了,一直在外资企业做.前段时间看了两份报道《学术营销正逢时》,《要专业也要技巧》,受益非浅,但是困惑也不少.前篇文章说关系营销,广告营销会逐渐退出医药营销行列,专业话学术推广之路正逢时.他举例说A企业现在把政府,民间的医学团体,药学团体/组织/学会成了他们的攻克对象,企业出人财物,这些学会挂名组织各种研讨会,研讨会中邀请的专家要涉及A企业的药品,他认为这就是学术营销.其实在我们中国,这样的研讨会还没有纳入政府管理或司法管理,这就是我国医药混乱的关键所在.我个人认为那位作者是不负责的说法,因为开研讨会不一定就是学术营销,他们会对民间团体行贿,他们可以借研讨发送贵重礼物,他们可以借研讨名义较长时间地灌输产品知识,俗称"药品洗脑".第二篇文章,认为医生分级管理,进行学术交流,把医生对企业的贡献划为某一类会员,对所谓VIP医生就给予出国.规模较大的产品学术交流会放在四星级以上宾馆召开等.为医生提供继续教育学分也是学术推广.我个人认为第二个作者的观点也是有所偏激.我认为由企业把医生划类,提供异地学术会议与继续教育学分等不是学术营销.

医药的学术营销就是以处方药产品特性与临床价值为核心,提炼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特点,通过多渠道与目标受众沟通(以医生为主),实现客户价值的增值(提高处方质量,优化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与产品品牌忠诚度的营销模式。学术营销不是几个会议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销售员工在日常的拜访中就要用科学营销的态度与专业学术语言跟医生进行对谈与沟通。为什么会议营销江河日下?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关键点:1,会议营销需要结合概念营销,2,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理管理会议营销。为什么概念营销(观念营销)风光不在?很多企业的观念营销技术较差,不懂科学营销;观念营销的态度不严谨,追求时髦与销量第一,不是患者的利益第一。差异化的概念虽然是营销传播中制胜点,但是概念的提炼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有科学依据,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它分为专业媒体营销,学术会议营销,专业人员营销与科研营销四种形式。目前专业媒体营销与科研营销有国家管理,但是学术会议营销与专业人员营销却没有相关部门来管理。

我个人认为举办医学专题/论坛,通过民间团体或政府团体邀请专家,专家主讲医学/药学专题,而不要涉及产品,如果4小时会议,半小时给予企业自己主讲产品的药理药学特性与临床研究,是真正的学术会议.而且期望国家有关部门立项规定会议用餐标准,礼品标准,讲课标准,时间标准等,并由政府继续教育部门进行管理/监督.否则任何形式的学术营销都会走偏.赞助科学研究也要不仅在企业管理,也要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对于科室会议,政府/行业也要规定标准,各大医院的继续教育部门也要管理起来.这样的自律管理会保证学术营销不走样.

因此我呼吁我们国家的政府要立法立规矩管理好学术营销的四种形式,让学术营销本着科学与生命的态度为我们广大医疗工作者,为我们的广大患者服务,也让企业向品牌企业与服务社会的企业发展。虽然任重道远,但是为了生命的可贵,我们必须去探索管理学术营销的办法。作为药企的我们,要弘扬道德伦理的人道主义精神,本着科学与严谨的态度教育好员工,让他们成为造福百姓的受人尊重的良医伙伴。本着为患者利益服务的态度把那些侵犯患者利益的违法份子清除医药代表这个伟大的职业!只有这样做,药企与医生及患者才会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第4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乙方:

为了加强医院之间的技术协作,充分利用双方医疗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巩固和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利、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本着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医院医疗技术协作关系,特签订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甲方利用自身医疗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帮助乙方提高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水平。

2、结合乙方实际需要,甲方接受乙方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观摩学习、学术交流。

3、通过预约的方式,甲方派出副高以上专家对乙方中等以上难度手术及疑难病例进行手术示教和示教查房,提高乙方开展高难度手术的能力与解决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重点带动乙方一批业务骨干的快速成长。

4、甲方应乙方请求派专职人员到乙方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现场指导、业务咨询,并协助乙方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乙方条件允许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可使用甲方设计的表格参加相关监测项目,定期将监测资料交给甲方分析,双方共享监测与控制信息。

5、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接收乙方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业务咨询、研究生培养及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对乙方进修培训人员每年给予一定名额免费的优惠的政策。由甲方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乙方一定名额免交会务费。

6、根据需要和可能,甲方优先与乙方开展科研合作,推广适宜医疗技术。

7、甲方对乙方转诊来的病人或来就诊的乙方员工,优先安排住院。

8、甲方严格按照有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方案与转诊制度,对乙方转诊的医保患者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9、对乙方可以开展后续治疗或康复的患者,甲方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转诊到乙方,并提供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跟踪服务。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乙方凡遇危、急、难、重症病人,应优先请甲方会诊或转送到甲方诊治。

2、乙方需转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应按相关规定办理转诊手续后,优先转诊到甲方进一步诊疗。

3、乙方限于功能定位和医疗条件而不能开展的诊疗、检查项目,应优先介绍患者来甲方诊疗。

4、乙方在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及完善管理等方面,应优先选择甲方。

5、乙方职工到甲方继续教育、学术交流或就医时,须出示有效证件。

6、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含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毕业生)到医院工作。

7、乙方有义务将甲方对其所实行的优惠政策向其全体职工传达。

8、针对甲方各项工作,乙方及时提出合理建议。

9、乙方在大门悬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技术协作医院”牌匾。

三、其他

1、本协议由双方负责人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本协议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再行协商续订协议书。

4、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法人代表签名:乙方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第5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评估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设备

“健康权”应该包括使用某些医疗设备的权利,这一认识,比针对基本药物的类似认识迟来了三十多年。造成这种延迟的一个原因就是常见概念里的医疗设备往往是昂贵的高工程化产品,通常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一描述并不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所需要的健康相关技术。世界卫生组织将医疗设备定义为“不同于药物、疫苗或临床操作”的,但是应用于诊断、预防或治疗的健康技术。低资源环境中所需要的技术类型,与富裕国家所使用的PET扫描、植入物等等完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类似于低成本婴儿保温箱、终端净水器、便携式呼吸机、寄生虫检测系统、低技术含量的儿童安全座椅、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吸痰器等设备是低资源环境所需要并值得研究的技术。

创造出低资源环境所需要的适宜产品,不仅需要对健康技术的概念进行重新认识,还需要多学科的创新,以及对每个国家的特殊需求的深入了解。进行属地特异化的需求评估不仅有助于确保研发出更适宜的设备,也将有助于对新设备、流程及信息技术进行部署,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此外,这种需求评估也能有效的防止不适宜的昂贵技术从其他重要的医疗健康领域转移资源。

不充分了解一个国家的需求所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发展中国家,约有70%的复杂医疗设备无法投入使用,而很多最基本的设备在数量上却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成本肯定会影响医疗设备的普及,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造成了以上差距,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缺乏能力。能力的问题,包括必需的备件和消耗品(如心电图导联附件)缺乏和基础设施,分销渠道,经过培训的人员,以及缺乏有效利用设备所需的工程系统。当然,设备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医疗问题――例如,在许多情况下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接种疫苗或进行健康教育,但是只有对需求和内在能力的限制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医疗技术研发创新需了解市场需求

设备研发的局限并非是无法逾越的。正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通讯技术上利用手机跨越了传统有线固定电话的发展,医疗技术领域也可以有类似的创新。例如,“芯片实验室”技术,利用每张成本不足一分钱的纸芯片,可以替代很多昂贵的诊断试验,并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同样,利用手机平台和远程医疗进行远程监控和诊断,也可以帮助各国避免建设传统的农村卫生系统以节约高昂的成本。某些技术,如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控和结核的即时检测试验,可以用于疾病的快速筛选和检测。这些技术将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偏远地区有效的识别疾病,并优化干预力度。

不能正确识别和理解最迫切需求,往往是医疗创新失败的根源。有关疾病费用的信息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某些可以用技术解决的健康需求。例如,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概有两百万儿童死于肺炎。尽管预防研究非常重要的,但对被感染儿童进行更好的分流和检测也是非常必需的。一种基于移动电话的血氧饱和度测量程序和低成本传感器正在乌干达进行实地测试,这种设备可以用于监测呼吸和心率,以便向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另一个导致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是交通事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中低收入国家大约占了90%。在这些国家,将伤员运往遥远的医院而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印度的一个多学科学生小组正在研究防止转运途中造成进一步伤害并减少疼痛的措施。他们已经制作了一个多功能的低成本的射线可穿透的肢体固定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帮助病人更加安全的抵达医疗机构。一旦这种设备通过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在内的审议,将会显著改善千百万人的健康状况。

为发展中国家创造出反映他们需求和价值体系的解决方案,需要综合的需求研究,同时也需要金融、设计建模和业务实施计划。世界各地的几所大学,正在研究医疗设备创新方案。这些机构已经认识到成功的创新很少能够独立发生,为了开发出扩展性的高效益设备,培养和促进与工程师、医护专业人员、商业和设计战略家,以及社会科学家的合作非常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创新的氛围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研发出“中断”或跨越较昂贵的常规方法的技术是比较适宜的,而有时候,提高现有医疗设备利用价值的增量创新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相比之下,从现有解决方案出发的相对昂贵的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学术和商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可能适用于中国、印度等国家,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讲则是不现实的。

合作还应该延伸到工业、学术中心、社会组织和政府等机构。在发展中世界,很多医疗技术公司生产医疗设备,但产品不能被当地居民所使用。印度生产的大多数医疗设备都用于出口,而该国使用的75%的设备则依赖于进口。虽然这种不平衡可能在经济上有其适当的理由,但是当地居民无法获取他们自己制造的出口产品这一分配正义问题,在创业和创新的过程之初就必须有所考虑。

第6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中医诊疗技术;示范单位;建设模式

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筛选出临床安全、有效、规范的诊疗技术加以推广,以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以此为基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处联合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交流中心”)深入各地区了解了中医诊疗技术的推广现状,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示范单位的共建模式。通过引进、应用、消化中医药科技成果,结合不同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总结出该项目适合推广的途径和模式,进而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降低国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行业效益。

1 建设流程

1.1 筛选

本着“医疗机构在自主、自愿前提下依照项目类别选择项目”的基本原则,对示范单位建设的审核条件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示范单位积极引进项目,指定专人负责,安排专门人员接受技术培训;积极参加项目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进行项目涉及的专科建设;承担项目在医疗机构所在地区的推广工作,带动区域辐射;接受项目推广管理部门的管理、检查、监督和指导;将引进项目切实服务于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另外,还确立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下示范单位的建设范围应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即纵向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医疗机构;横向包括专科医院、妇幼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

1.2 签订责任书

为加强共建力度,定期总结经验,交流中心制定了《共建责任书》及《中医诊疗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涉及操作人员、临床诊疗管理、病历资料文献管理、疗效评定、学术建设与交流、中医诊疗技术培训标准等6个方面,明确了示范应用单位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建设目标。同时,从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中最终确定了广东省中医医院、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等20余所单位为中医诊疗技术示范单位,就管理、宣传、政策、科室建设、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进行全面共建,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本课题组进而以标准内容为依据,就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单位的认证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认证内容、认证流程、认证管理和认证审核结果的公示制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医诊疗技术单位认证体系和管理方法。

2 共建方案

根据推广项目具体情况和项目引进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已经开展项目应用的重点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医疗机构对引进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医疗人员掌握技术的程度和普及率,以及在本地区开展区域辐射推广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推广计划。这就使那些影响力较大的省级机构不但可以自己使用,还能带动周边地区;而配置较低的县级机构则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医技术力量,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2.1 共建方针

本着以“诊疗技术在临床的掌握、应用为主体,向引进单位进行技术传授,帮助引进单位培养人才,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中医贡献率,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的原则,明确了示范单位建设将按照“培训-进修-专家指导-专科建设-认证”的建设阶段和过程进行,从而规范了示范单位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流程。

另外,对引进单位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服务机制,按照“项目技术培训指导-专家上门临床指导-引进单位主要人员深化技术培训”的流程,在技术方面做好工作;按照“引进初期市场策划-引进中期培育孵化-引进成熟期配合宣传”的流程,在市场方面协助引进单位做好市场工作;按照“引进初期充分沟通-引进中期专人负责-引进成熟期专人联络”的流程,在服务方面加强保障措施。

2.2 专科建设

根据各示范单位的实际情况,整合相关诊疗技术,成立专科,进行专项服务。诊疗技术持有单位给与大力配合,提供与成果应用相关的技术资料、培训相关的技术和人员、保证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后续支持。经过不断努力,现在已有一批确有特色的专科成立,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如广东省中医院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传统疗法中心”,拥有针灸治疗室5间,灸疗室2间,针灸治疗床50张,按摩床6张,以开展特色门诊,并开展了以本医院为中心的区域辐射推广工作,制定了专门的推广计划,得到了省卫生厅和中药局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而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具体实施了示范单位和专科建设,在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本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的种类,医院引进了“平衡针灸”、“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雷火灸”技术,设立了疼痛诊疗中心,填补了当地医疗的空白。

2.3 监督

为了保障技术项目的有效推广,专门成立技术推广办公室,对引进推广项目的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保证推广项目的质量和技术指标,对不符合标准的,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核准后取消其推广项目的资格并公告。与此同时,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出台管理制度,对项目遴选与评审过程的资料进行登记整理与保管,对推广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文件、合同、纪要及推广项目的汇报和总结等资料进行管理。正是这些完善、详实的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技术推广办公室可以随时与项目持有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掌握项目推广的质量和程度,切实做到对推广项目行之有效的监督。

2.4 长效保障措施

①引入市场机制,同时与推广项目持有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实现推广技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②给各地中医医院送去科学研究方法和科技成果,以及政策支持,提高了医院的技术内涵,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③会同有关部门对示范单位有可能晋升为国家课题(如国家科技部或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有关国家课题)的推广项目进行继续申报,争取使该项目在税收、医保、广告宣传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④与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对某些推广项目提供整体营销、品牌策划、学术研讨会、推广会、组织培训等方面的服务。⑤会同有关专业与大众媒体,对推广项目、示范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⑥建立中医诊疗技术推广交易管理平台,促进成果的有偿转化和有效管理。⑦建立全国中医诊疗技术推广项目协作单位网络。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诊疗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虽然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技术推广仍不理想,其原因涉及市场理念、现有条件、技术竞争力、实际需求等方面。因此,在诊疗技术筛选之初即应有市场推广人员或示范基地业务负责人在前期介入,推广示范基地确实需要的中医诊疗技术。另外,由于操作者在使用后不能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也导致部分技术不能很好地推广使用。对此,笔者建议加大中医诊疗技术示范基地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如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增强医院的经济实力,从而实现资金的良性运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包括物价、技术准入、配套资金、设备等,以及诊疗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医疗机构评价、技术人员的薪酬等挂钩。同时,建议诊疗技术应纳入在职教育学分计划,给予学分支持;对于因项目引进的学习要求,拜名老中医、专家为师,真正学有所成的人员,应给予专业技术职称或学位的政策支持;对于项目需要的名老中医、学术带头人、项目发明人等专家,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奖励及荣誉。

第7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 专病化 门诊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29-02

1 概述

1.1 专病门诊概念

专病门诊是指医院中按疾病名称命名设立,并聘请对该病诊疗具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参加的门诊。它突破传统门诊按“科室”看病的传统,改为按“疾病”看病,可以由单个科室、单位医师开展,也可以通过多科室联合开展,从而有利于医师确定专业的主攻方向,也有利于对疾病进行更系统的诊疗。

1.2 专病门诊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且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以及近年来疾病谱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加,人们希望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疾病诊疗服务。而传统医院门诊按专业划分的接诊模式局限于各自细分学科,无法突破专科间壁垒,导致综合性医院不能向患者提供真正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因此,开设基于多学科间交叉融合,以单个疾病为主攻方向的专病门诊无疑成为医院创新门诊诊疗模式的有效方法。

基于上述认识,近年来我国综合性医院开设专病门诊的热情较高,发展势头良好,诸如疼痛门诊、眩晕门诊、糖尿病足门诊、胸痛中心、肺癌综合诊治中心等一些以疾病命名的门诊越来越多地在医院中出现,专病门诊已成为医院诊疗模式创新的热点和重点。某院于2003年在全国医院中较早开始推广专病化的门诊诊疗模式,最初开展于肾脏病科,取得良好效果后在全院推广,目前已经开展了包括116个专病门诊和12个专病综合诊治中心在内的专病门诊体系,初步形成了疾病专病化诊疗的规模效应。就多年来开展的结果来看,总体情况较好,实现了医院受益和患者满意的预期效果。

2 专病门诊管理的现存问题

2.1 初诊筛选不充分,浪费专病资源

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特别体现在由高级职称医师主持的专病门诊和专病联合门诊。大部分专病专家门诊一般每周只接诊1~2个半天,每次接诊的患者数量极为有限,而并非每位患者的病情都需要专病医师的诊疗。当前大型综合性医院首诊医师通常需先开具检查单后再进一步问诊,故初诊即专病就诊意义不大。但现实中,患者来医院不论病情轻重缓急,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找专家或看专病。加之当前医院中开设的专病门诊缺乏完善的初诊制度,患者可随意挂专病号,导致大部分通常在普通门诊就可完成就医的患者盲目地选择专病门诊。这样既浪费了医院宝贵的专病医疗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就诊费用,而部分真正需要专病门诊的就诊患者却失去了就诊机会。

2.2 准入标准不严格,诊疗水平不一

医院应设置一定的专病医师准入标准,对参与专病门诊的人员提出资质上的硬性要求以保证诊疗质量。目前,各医院开设的专病门诊诊疗水平不一,有的医院要求和专家门诊一样,须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出诊;有的则同普通门诊一样,只要医院内部评审合格即可。这从根本上取决于医院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以及专病门诊的自我定位。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将专病门诊作为分流专家门诊患者的有效手段,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坐诊,以确保专病诊疗的水平。

2.3 利益分配不合理,沟通协调困难

专病门诊的开设需跨越多个科室,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不当将给专病门诊运转带来极大的障碍。专病门诊或专病诊治中心缺乏,专职学术秘书或学术秘书的沟通桥梁作用未完全体现,工作中各科室间沟通协调不够,致使专病医师对就诊患者病情预估不够,降低了诊疗效率。专病门诊参与的科室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以狭隘的眼光看待利益分配问题,加之医院缺乏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其处于惯性运行状态,从而导致部分专病门诊医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或把专病门诊当成一种政治任务,缺乏对专病不断深入研究的动力,难免影响到专病门诊的诊疗质量。

3 专病门诊管理方法探讨

3.1 专病门诊的实践模式

专病门诊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各医院尚处于探索阶段,大都会结合自身实情开展各具特色的专病服务,在开设时没有统一标准可言。综合分析,专病门诊主要有以下2种运行和管理模式。

3.1.1 专病医生领衔一体化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开展专病门诊的主要形式。专病门诊由医院中某学科资深医师或权威专家领衔,其主攻方向为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路径。专病门诊由单个专病医师独自开展,门诊也由相应专科进行管理。某院长期以来着眼于“初级职称全科化、中级职称专科化、高级职称专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得益于此,目前拥有了以院士领衔的一大批在学科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著名专病专家,对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与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模式是专家门诊的延伸和进一步细化,帮助高级职称医师找准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突出特色,充分激励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

3.1.2 单科牵头虚拟组合模式

该模式下的专病门诊又可称为联合门诊。以虚拟学科为牵引,根据某种疾病或症状的特点,由医院中此病症最常见的某个学科牵头,联合相关临床及辅助科室医师,组成1个“虚拟”的专病诊疗团队。采取多学科共同协作的方法,在使患者得到综合诊疗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医疗的优势。某院以虚拟学科建设为契机,优化配置现有医疗资源,依托优势学科,先后开设了肺癌诊治中心、疼痛诊疗中心、冠心病诊治中心等具有南京总医院特色的联合专病门诊。2011年初,某院男科打破医院间界限,牵头成立了该省首家男科会诊中心。联合专病门诊平时由专职学术秘书负责联络,并筛选符合诊治条件的患者,定时组织专病医师开展专病门诊诊疗工作。管理上按照虚拟组织的原则运行,较上述一体化管理要相对自由和松散,由牵头科室主要负责,设学术秘书专职负责协调联络工作。

3.2 专病门诊管理策略

3.2.1 提高诊疗效率,注重初诊筛查

相对于庞大的就医需求,医院的专病资源极其有限,而要想提高专病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初诊筛查制度是前提和保证。专病门诊应该集中包括根据初诊医师所下诊断结论制定诊疗方案,而包括后续诊疗过程等其他环节的管理则交由初诊医师完成,复诊再回到专病门诊。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专病门诊的作用,节约宝贵的专病医疗资源。作为专病门诊的“守门人”,初诊医师在提高专病门诊诊疗效率和促进专病资源效用最大程度发挥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2 着眼专病特点,再造就诊流程

专病门诊涉及医院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对医院协调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要求医院制定符合专病诊疗特点的管理制度,以专病特点为着眼点再造就诊流程,从整体上理顺各科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专病门诊的正常运转。为节省患者就医时间,某院在肾脏病科专病诊区内设置了肾脏病常用的血、尿、B超等检查项目,方便患者在专病诊区内完成基本的诊疗与检查。

3.2.3 确保诊疗质量,严格准入管理

专病门诊虽不是专家门诊,但应体现一家医院的最高诊疗水平。专病门诊的定位应该是解决疑难杂症与普通门诊解决不了的问题。故医院应针对专病医师准入制度设置一定标准,聘请学科内对某几种疾病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年资主治医生参加,以保证专病诊疗的质量。

3.2.4 加强沟通管理,建立协调机制

专病门诊涉及科室较多,科室间的工作协调安排复杂。目前绝大部分专病门诊并没有独立运行,而是采取虚拟组合的形式,患者得到系统且连续的治疗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沟通协调机制作保证。患者在经过门诊诊断后可及时收治入院,并可方便、顺利地复诊。通过设立专病学术秘书,充分发挥学术秘书的沟通协调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利用学术秘书专职负责联系专病医师,充当专病医生间沟通的桥梁。

3.2.5 合理利益格局,优化分配机制

对于专病门诊的长远发展应注重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权威的诊疗路径,确保不断有蛋糕做,而不是盯着某一个蛋糕怎么去分配。做一个更大一些的蛋糕比分蛋糕更重要。同时,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也不可分割。管理者在专病门诊运行之初就应综合各科室诉求,制订合理的利益分配权重系数,分配时应体现各科室专病医师的参与权重。即使不能独立核算,但专病诊疗收入应当专门管理,由学术秘书统一分配。专病门诊的建立帮助医院实现了分层次医师培养,拓展了医院门诊诊疗模式创新的方向。与传统的门诊形式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效用最大程度发挥,从而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幻,刘玉秀,杨国斌,等.医院虚拟学科创新平台构建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10):63-65.

第8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药类商品;市场营销;医药市场;销售策略;市场定位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促使全社会对精神领域的疾病更加重视,抑郁症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大幅提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抑郁症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随着治疗率的不断提高,近十年来医院抗抑郁药处方量年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国内抗抑郁药市场潜力巨大。

1.2研究意义

我国抗抑郁药市场潜力大,国内外药企在抗抑郁药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时我国医保政策的改革,政府在药品价格方面的严格管控、加强对医疗体系的监管力度等政策,反映出政府对国内外药企的要求将逐年提高。由于受到同质化的竞争以及仿制药的冲击,来士普销售增长率逐年下降,2019年来士普销售权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对来士普销售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要想确保行业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对来士普目前的销售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

2研究对象

丹麦灵北公司专注于研制、生产治疗精神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来士普,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物,2019年1月1日来士普在中国的销售权由西安杨森公司回归丹麦灵北公司。

3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3.1国民经济环境

随着国民经济以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城市化,抑郁症就医观念的改善,使医药市场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抗抑郁药市场总体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3.2社会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基数大,抑郁症患病率高达7%,但诊疗率不足20%。在患病人群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患病与性别存在相关性,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2)患病与年龄存在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递增。(3)欠发达地区相比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发病率高。

3.3技术创新环境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外资公司开始加大国内市场的投入,开始关注在特殊药品的推广和销售,抗抑郁药物在这个时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内的药企也借助国家的扶持发展壮大,有能力开展对原研药的仿制和新药物的研发工作。

3.4政治法律环境

我国医药行业具有严格的准入机制,药品上市审批流程繁琐、速度缓慢,创新药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政府医保改革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医药市场行业政策规范力度持续加强,涉及药品生产、流通、医保、政府集中采购等诸多方面。

4来士普营销现状

4.1渠道管理

丹麦灵北公司在来士普销售权回归后,商销售渠道基本保持原有的商业合作,西安杨森公司负责来士普十余年的国内销售过程,商渠道建设趋于完善。但由于丹麦灵北公司在国内市场一直以转让销售权合作营销的模式为主,销售渠道相对比较简单,销售权回归后两家公司的商需要相互磨合。

4.2产品现状

针对来士普销售权从西安杨森公司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在来士普回归前灵北公司就进行了公司组织架构的重组,成立了精神线和神经线两个产品组,资源投入的目标性加强。西安杨森公司在回归前考虑到销售业绩以及回归后更换包装的问题,使得商和医院大量备货,导致来士普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后销售数据出现明显的下滑。

4.3价格标准

我国医药市场具有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和政府议价政策,药品价格受政府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来士普通过参加政府集中招标确定相应的地区价格,目的是维持终端市场的价格,但同时招标价对于不同城市的医疗机构只是一个参考标准,由于监管和政策的局限,出现不同城市的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不同的现象,目前终端市场依然维持原有的价格体系。

4.4促销方法

目前国内外药企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术推广方式,通过向从医人员传递药品信息和最新医学信息,西安杨森公司被誉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在国内药企中以学术专业化著称,来士普在西安杨森公司十余年的专业推广下,已成为抗抑郁药领域非常成熟的产品。目前还是以学术覆盖为主,将产品特性和优势频繁传递给精神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时跟进临床药物使用的反馈,在抗抑郁药领域增加影响力。

5市场定位策略

5.1市场细分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目前具有诊断条件的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地区精神卫生中心,如县精神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该类医疗机构设置科室专业性强,主要针对精神类疾病而成立的精神专科医院,设有心理治疗与咨询科、精神科、康复科、心身疾病科等。但是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将精神卫生中心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卫生中心非常排斥。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患者往往都是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由于重症患者往往是在其他医疗机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精神卫生中心需要重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虽然精神卫生中心的体量较小,但由于抑郁症患者较为集中,以单体机构计算药物需求潜力巨大。第二类是地区的综合性医院,此类医疗机构科室设置齐全,但很少有设置治疗抑郁症的专门科室,抑郁症往往归于神经内科诊疗范围。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关注的重点在于诊断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梗、中风、癫痫等。而抑郁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短期内不会危及生命,所以在神经科不被重视,并且诊断的医生为神经科专业并不是精神科专科医生,因此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手段比较局限,患者的依从性低、复发率高。综合医院由于其自身优势,是抑郁症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治疗机构,来士普作为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患者数量大,药物的需求量明显高于精神卫生中心。

5.2目标市场营销

西安杨森公司通过十余年专业化的学术推广策略,来士普已成长为抗抑郁市场的首选药物,市场认可度高、临床疗效显著,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来士普作为成熟的产品,目前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最活跃的时期,市场潜力大、竞争激烈,年销售额持续增长,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广,抗抑郁市场对价格更加敏感。来士普在目标市场应当采取无差异化营销,争取获得更多患者的选择,保持同类药物行业领先的水平。丹麦灵北公司专业度强,专注于精神药物的研发,与全球知名的大药企相比体量较小,因此针对目标市场需要采取集中性营销,整合公司资源,深耕于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和精神卫生中心,保持在抗抑郁市场的标杆地位。

5.3市场定位

针对精神卫生中心收治患者的特点,往往是抑郁症已经发展到晚期,在其他医疗机构治疗不佳的患者,治疗目的是尽快控制病情不再恶化,同时也要关注治疗的安全性。来士普作为成熟产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的同时改善患者睡眠并且副作用小,其产品特性是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专注于脑血管类疾病,如脑梗、中风、癫痫等疾病,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过程中由于病患躯体行动不便,往往会出现典型的抑郁症状,传统的治疗专注于躯体功能的恢复,随着医疗观念的发展精神健康也逐渐被关注。但由于这类抑郁症患者合并有脑血管疾病,在用药方面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禁忌,来士普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既可以改善抑郁的症状也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在患有脑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用药。

6优化营销组合策略

6.1商业渠道优化

来士普回归丹麦灵北公司后,销售渠道并入后磨合还需要时日,目前终端市场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针对如何选择商方面,公司需要顺应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关注商的市场敏感性,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等方面。丹麦灵北公司在中国的渠道策略需要进一步规范现有的销售渠道,整合资源合理投入,规范终端的产品价格。引入商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巩固渠道体系,加强销售商的监管工作,确保终端销售工作的正常开展。

6.2产品策略优化

2018年9月丹麦灵北公司推出新型抗抑郁产品“心达悦”,用于重度、难治型抑郁症。但由于价格昂贵市场接受度不高,相对于成熟的药物来士普可以协同定位组合销售,策略如下:(1)针对高收入人群,推荐心达悦。(2)针对重度、难治型抑郁症患者群体推荐心达悦,中度抑郁的患者推荐来士普。(3)胃肠道疾病合并抑郁患者优先推荐来士普,而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优先推荐心达悦。

6.3定价策略的优化

国内医药市场的价格受政府的监督和管控,针对集中采购定价的策略:(1)认真研究政府标书细则,对相关政策分析,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2)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应对政府议价的价格权限,收集国内公示价格,针对部分地区低价给出合理解释。(3)公司商业部门要与政府保持沟通,市场部门增加专家拜访频率,及时收集各方反馈。

6.4促销策略的优化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形成了一种新的诊疗方式,通过医院端App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了解疾病信息,通过网上预约挂号、线上诊疗、远程专家会诊等,患者不但节约了诊疗成本还可以合理利用医院资源,尤其是针对抑郁症这类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病耻感强,通过线上诊疗可以消除这种心理顾虑,提高抑郁症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7结语

第9篇:医疗学术推广方案范文

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和甘肃兰州的10家公立医院,包括6所三级综合医院(上海与兰州各3所)和4所二级综合医院(上海1所,兰州3所)。通过自制的医务人员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1)医务人员对新兴医疗技术种类与性质的认知;(2)对新兴医疗技术的关注度;(3)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及对已有各类渠道的评价等。每所被调查机构内,按照10%的实际在岗医师(士)、护师(士)、医技人员随机抽样(其中医生抽样需兼顾科室与职称分布)。问卷数据采用Epi 3.1软件录入,并通过双人逻辑校对,数据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该调查共发放问卷92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37份(有效回收率90.98%。被调查者中,上海占69.06%,三级医院者占81.84%;平均36.54岁(兰州市35.19岁,上海市37.16岁),女性占57.47%(兰州市53.67%,上海市59.17%);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和管理者占分别占61.73%、 25.27% 、10.21%和2.79%;高级和中级职称者分别为22.97%和39.78%,骨干人才(包括骨干人员、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成员)占28.41%(兰州市37.60%,上海市24.28%);10年及以上工龄者占51.49%。见表1。

医务人员对新兴医疗技术的认知

新兴医疗技术需满足的条件(多选题)中,选择率最高两项均是:“相对现有技术必须有用途上的改变或创新”(分别为76.69%与81.15%)、“能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分别为74.58%与75.04%);而选择率最低的两项有所区别,甘肃兰州的被调查者为:“本国医疗市场上尚不普及的,或正在试验中的新医疗技术”(32.20%)与“国际市场上尚未广泛普及,或正在试验中的创新型医疗技术“(40.68%);上海的被调查者则是“本院尚未引进并使用的医疗技术”(31.42%)与“能降低现有疾病的负担”(32.32%)。见表2。

医务人员对新兴医疗技术相关信息的关心情况

医务人员对新兴医疗技术信息的关心程度以及信息监测频率的分析中,两地被调查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总体来看,56.01%的被调查者非常或很关心本领域新兴医疗技术的相关信息,36.62%的被调查者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而医生群体中,甘肃兰州的被调查者非常/很关心的比例,以及较不/根本不关系的比例均较上海高(前者分别为41.02%与36.46%;后者分别为5.86%与1.04%)(P

医务人员所关心的各类相关信息中,甘肃兰州的被调查者选择率最高的前3项依次为“医务人员学习与掌握该技术的可能性” (80.53%)、“对病人健康的改善效果”(80.09%)、“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要的重要性”(77.43%);上海的被调查者选择率最高的前三项依次为“对应人健康的改善效果”(77.74%)、“解决为满足的医疗需要的可能性”与“重要性”(均为74.03%)。甘肃兰州被调查者选择率最低的3项依次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使用状况”(33.63%)、“生产、供应厂商的信息”(42.04%)和“可能替代的技术”(59.73%);上海被调查者选择率最低的前两项与兰州相同,第3项则为“所需软/硬件的支持与保障”(48.98%)。而对各类信息的重要性评价中,得分最高的前3项,甘肃兰州的被调查者依次为“对病人健康的改善效果”(3.66)、“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要的重要性” (3.63)、“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要的可能性” (3.61);上海的被调查者依次为, “对病人健康的改善效果”(3.83)、“对已有诊疗模式/技术的影响”(3.66)和“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要的重要性”(3.65);得分最低的前三项,甘肃兰州的被调查者依次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使用情况”(2.64)、“生产/供应厂商的信息” (3.01)、“可替代的技术” (3.29);上海的被调查者依次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使用状况”(3.27)、“可能涉及的病人规模”(3.44)和“可能的替代技术”(3.45)。见表3。

医务人员获取新兴医疗技术相关信息的渠道

结果显示,获取新兴医疗技术相关信息的各类渠道中,选择率最高的前3项中,甘肃兰州依次为“国内学术期刊”(86.50%)、“国内学术会议”(68.35%)和“国内同行交流(非学术会议上)” (58.23%),而上海在前两项上与兰州同,第三大渠道则是“国外学术期刊”(59.49%)。在对信息渠道使用频率与重要性的评价上,兰州的被调查者同样对前3项的渠道使用频率最高,而上海的被{查者使用频率最高的3项依次为“国内学术期刊”(2.94)、“国外学术期刊”(2.92)与“国内同行交流(非学术会议上)”(2.51),但两地调查者均认为“国外学术期刊”的重要性最高。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医药公司和医疗器械生产或供应商,也是医务人员新兴医疗技术信息的重要信息来源,使用频率与重要性都不低。见表4。

国际或国外新兴医疗技术监测网站的利用上,两地被调查者的使用率均较低,均不足15%。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仅有28.08%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信息渠道完全满足或大部分满足自己的需求;按不同地区分,上海为26.87%,甘肃兰州为30.59%。见表5。

医务人员关心新兴医疗技术的阶段

结果显示,有64.16%的医务人员会在已有一定临床试验基础,但尚未获得国家审批或更早的阶段开始关注某新兴医疗技术(见表6)。且进一步分析显示,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相比二级医院,关注新兴医疗技术的时期更早,且上海医务人员相比甘肃兰州更早。

医务人员更看重其创新性与实用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两地医务人员对新兴医疗技术信息的关注状况,监测频率与阶段,以及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与评价上,大体较相似,略有差别。但对新兴医疗技术,医务人员更看重其创新性与实用价值。对于“新兴医疗技术”目前暂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很多医疗机构或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往往把本院或者某一地区内尚未开展的项目界定为新技术[5-6]。也有学者认为“新兴医疗技术”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创新或引进开展的有一定数量和临床意义的项目。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适宜性,并易于推广应用等[7-8]。WHO界定“新兴医疗技术”是指还未被广泛普及,或正在试验中的创新型医疗技术,是一种对设备、药物、疫苗、诊疗程序和系统等知识和技能的新兴运用。而新兴医疗技术国际信息协作网络(EuroScan)的官方定义,“新兴医疗技术”指正要出台,或最近出台却还没得到广泛传播,或在用途上代表了革新的,对卫生系统有重大影响的药物、设备、诊疗程序等。EuroScan特别提到新兴医疗技术不是仅仅对现有技术的补充或调整,也不是同样的技术用于新的用途。

已有的信息渠道并不满足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医务人员非常或很关心本领域新兴医疗技术的相关信息,近37%的被调查者会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医生和骨干人才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更高;研究也发现,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会在更早阶段就开始关注相关新兴医疗技术。目前,医务人员主要通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同行交流的方式获取信息,然而仅有28.1%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信息渠道能完全或大部分满足需求;同时,医务人员对于国际、发达国家兴起的新兴医疗技术水平扫描系统(如EuroScan,NHSC 英国新兴医疗技术监测中心网站等)的知晓度与利用度很低,仅有不到15%的被调查者会从欧美国家的新兴医疗技术水平扫描系统网络获取新技术信息。然而,这些系统网络,尤其是EuroScan,是发达国家向社会公众或分享新兴医疗技术的重要平台。

探索创建我国的新兴医疗技术水平扫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