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国企预算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企预算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企预算管理制度

第1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成长步伐,而现代企业成熟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对企业全面预算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为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全面预算管理中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企业全面预算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进行的预测,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预算管理是对预算系统进行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21世纪的中国经济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就应该顺应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不断进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探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误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的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通过预算方面的管理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系统进行控制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字面上的因素,很多人们将全面预算管理简单的误认为是财务管理,误认为只是对企业的收支预算进行审核等的管理,这是错误的、片面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也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当中的有效实施和改革。由于认识的片面性,有些企业甚至将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单纯交给财务部门,给财务部门的工作造成了很大负担,也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不利。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行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完善的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目的、流程、要求、注意事项、人事管理等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准则。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也不尽完善,由此造成的预算管理的工作程序混乱、成本上升、效率低、人员管理混乱等现象,这些现象也阻碍着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预算控制方面普遍存在预算监控力度不够的问题

由于没有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进行预算管理、控制时,上级只是下达命令,下级由于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导致其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命令,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员工并不能有效的去执行预算控制管理方面的相关任务。而且,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极易出现重视编制预算而忽略了实际的预算执行和管理的过程的控制,使预算管理并不能朝着编制里所希望的那样进行,管理部门也难以得到相关的、及时的、准确的反馈信息,这样就难以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项事务的事前和事中进行控制,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在事后进行解决,这样导致企业难以做出适应市场变化的适时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管理相分离

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应用的重要的两种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并不是相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企业依然存在着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忽视了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预算管理,这对企业很不利。因为,战略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应该存在的长远的奋斗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是短期的,要有长期的目标与之相配合才能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

二、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一)在企业中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单纯的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财务管理体系的认识严重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和发展,为了能够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使这种管理模式得到企业职工的支持,就要对全体职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知识的宣传,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是什么?管理的范围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提高整个企业人们的素质和企业的内在竞争力非常有效。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科学、合理、严谨的预算管理制度,这也是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目标、任务合理、有序进行的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还为企业的资源、财务、人力调配提供了依据,规定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程序,使职员能够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具体职责,激励职员做好本职工作,为职员的工作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三)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监控力度

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不能只对事项进行事后控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达到对各项事务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在事务执行之初就要检查、发现并及时纠正项目管理中的失误,使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达到编制时所期望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角度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存在的长远发展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就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目标管理相结合起来,使全体员工都能够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三、总结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是一种相对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被我国企业普遍认可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依然是不完善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人们去解决,所以为了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探索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要以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做好预算管理的控制工作,明确预算管理的内容方式意义等,在实践中探寻真理,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冬莹.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17)

第2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预算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管理 保险公司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对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作出的预计;资本预算是对企业的资本性投资方案所进行的计划和评价;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二、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概念模糊不清,决策层不够重视

虽然许多公司也都设立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对其执行的水平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不同的公司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也多有不同之处,还存在着公司决策层对该制度不够重视等问题。比如,部分保险公司用简单的公司财务工作计划就代替了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其他公司错误的认为该制度就是把决策层的指示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也有的认为财务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有的认为该制度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值得专门设立。 这些不正确的想法会阻碍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究其原因,在于决策层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该制度存在诸多错误的理解。

(二)缺少明确的战略指导

保险公司缺少明确的战略指导时,就不能及时的制定出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及时制定出来,也会因为外界的冲击而不能发挥实效。第一,保险公司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既要关注公司短线发展,也要关注公司长线发展,以便公司的短线发展符合公司的长线发展。否则,制定出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难以长久发展。第二,公司在制定财务预算时,要结合市场的需求,顺应大时代背景。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编制也应考虑到不确定情况,制定具有弹性变化的制度,从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三)缺少完备的执行监督措施

任何制度发挥良好的效果都离不开有效的执行监督措施。同样,在保险公司中,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只有同时制定有效的执行监督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从而为本公司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在保险公司的基层管理工作中,同样缺少对员工的鼓励机制,不能够激发员工的最大潜力。伴随着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重要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司设立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已经设立的制度中很多公司只是简单的财务预算管理文件,或者是做出的季度财务报表等。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设立的不及时、不科学,都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四)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较低的素质,不能有效的发挥该制度的效果。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保险公司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部门中专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公司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通常是负责公司日常的财务预算编制,跟踪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结合实际工作分析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并提出改进措施。由于,对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更需要公司对这方面加以重视,以使能力与工作相适。

三、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中问题的解决

(一)决策层更加重视

公司的决策层在公司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核心。通常来讲,公司的决策层多是公司的领导者,其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公司的发展大局。因此,只有提高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必要时予以亲力亲为,同时人财物多方面协调发展,处理好公司员工之间的工作分配与协调,从而调动所有部门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贯彻公司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

(二)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就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保险公司基于其与市场的紧密关系,其公司发展战略和各项制度的制定也必定与市场相一致。所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在公司决策层理性的分析市场做出的决策智商,并且该制度的制定必须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由此取得的资金收入和成果再做出二次科学决策。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面向未来所进行的管理,具有导向性。换言之,具有未来目光,建立在公司战略基础之上,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才会不断的成长。

(三)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

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引进具有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知识或者具有丰富财务预算管理经验的人才。该部门的设立是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更加专业。换言之,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基本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那么其财务工作是否能科学合理的开展都值得怀疑。所以,根据财政部2002年4月颁布的《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公司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四)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公司作为典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利润的分配会牵涉多个部门。为了在公司内部也尽量达到一种相互制约、合理分配的局面,可以分权制衡,将公司内部的每个事项都进行划分。其一,公司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并且分工配合、职责明确,进而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的设立、监督、执行的权力分配给不同的部门、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其二,保险公司也需要定期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不足,进行改正。其三,对基层员工定期鼓励。

(五)定期培训财务预算人员

定期培训财务预算人员,可以更新其财务预算管理知识,为其补充精神的食粮。通过定期的职业培训,不仅仅增加其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应变能力。财务预算人员的专业化才能保持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专业化。财务预算人员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才能不断提高该部门在公司的地位。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应该是实质性的,而不应该仅仅在形式上的完善。因此,公司的财务预算人员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更应该具备多种技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例如,德国作为发达打过,其国内企业普遍应用了SAP软件。具体体现在公司的每个环节都是原始信息的录入者。信息一般一次性录入,但可以重复组合提取。该项技术可以让公司的员工根据自己的预算授权登录和使用相关信息。正因为科技在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很好的提高了公司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了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

四、结束语

保险公司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决策层越来越认识到该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设置其的必要性对于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备打下了基础。随着公司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财务预算专员的培养,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公司中的建立和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设立都将为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做出巨大贡献,为保险公司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乃文.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实践探索[J].中国西部科学,2005(10):67

[2]彭玉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之我见[J].财政监督,2005(9):57

第3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基本理念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利用和管理,有利于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同时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预算管理困境的成因分析

困境?名思义,就是处于困难的境地。企业预算管理的不合理、缺乏强度以及管理制度的不严谨往往会使预算管理处于困境。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预算管理缺乏人才,制度落后

由于预算管理这一手段引入中国较晚,对于这一方面的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系统的管理机制需要具有能力的人才来制定,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者对这一管理机制认识较浅,未能形成独到的见解。管理机制相对国外较为落后,没有根据时代的进步进行创新,因此企业很难在有限的管理技术和缺乏创新的管理模式下完成成功的企业预算管理成果。

(二)企业预算管理机制合理性与科学性弱

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着预算管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充分发挥这两大特点,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失误率,减少企业投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纵观我国许多企业,他们显然没有很好的认识到预算管理合理性与科学性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盲目的进行投资,并未对资金的投入做合理的预算,一味的追求规模和产品的数量值,不考虑企业的成本与该项产品的价值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对资金做了预算计划,但却没有反复考核,进行严格的把关,以至于所制作的预算计划缺乏严谨性与合理性。

(三)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战略性、前瞻性

在中国的经济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想长远稳固的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我国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之所以陷入困境,正是由于他们缺乏远见目光。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长期、稳定、系统的战略目标,所以他们缺乏引导,有时甚至因为缺乏努力的目标而失去竞争的活力,在经济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于此同时,企业的预算缺乏前瞻性,许多企业往往看中眼前的利益只做短期的预算,这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缺乏胆识,再者加上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他们担心长远的预算投资会给企业造成巨大亏损。

(四)企业缺乏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企业预算管理机制在受到内部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因此企业对于其发展的预算变得越来越难。随着货币的膨胀,货币贬值,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上升,但是许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严峻形式,没有调整企业预算管理机制以适应经济形态的变化,盲目的实行固有的模式,是导致企业预算管理处于困境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与深化企业预算管理理念

由于预算管理引入中国较晚,许多企业没有很强的概念意识,首先要让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之间普及化,使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知识教育,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特别是从事预算管理的人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不能盲目的制定预算目标,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对企业内部进行真实全面的调查,制定符合自身持续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在中国这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律采用外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有本企业特色的预算管理制度。

(三)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普及。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现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将预算管理系统与各大网络信息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先进作用,以此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提高企业信息流通的准确度,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系统。

(四)实行监督与激励机制

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优化企业内部工作环境。良好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根据员工的绩效和创新对员工进行奖励。监督和激励企业的每个员工积极踊跃参与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企业预算管理的智能,是员工自己相互监督,同时也会相互激励。监督与激励机制的实行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第4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字:内部审计;国企;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国企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治理密切相关,所以要做好国企的预算管理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切实到位、顺利进行。国企在公司化改革进程中,同样面临一般企业会面临的委托问题,即如何对委托中经理层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预算编制主体, 组织其授权的各资产运营机构编制本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资产运营公司同时组织权属的国有独资、 控股、 参股企业编制公司全面经营预算。最终以公司全面经营预算为基础, 由下向上逐步汇总, 由由国资委完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 交财政部门审议。在这一过程中,国资委内审机构对国企预算的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企股份制、公司制改革不断得到改善,有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快速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企业而言不仅仅发挥着基本的监督职能,还同时具备预控职能、评价职能、咨询职能等综合性的企业治理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监事会组织松散,难以监视到位,导致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

二、国企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企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虽然国企预算管理体系随着管理模式的改革在不断改进,但是仍然遗留一些过去的问题,不适应现代制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国企组织机构职责不清,履职不力。国企机构上,虽然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一系列组织机构,但是机构重叠冗杂,各部门职能存在众多交叉,内审机构在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严重受到影响。此外,机构交叉也带来国企内部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问题,从而影响内审机构在人事上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加了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从而影响到国企成本及其他财产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2.内审人员个人因素影响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从而影响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许多内审人员是从财务转入审计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上的能力欠缺,往往导致工作人员得过且过,削弱工作上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有一些内审人员虽然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徇私情、不敢坚持原则等等。由此,即使在有重大经济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常常因为与审查对象的特殊关系而放弃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原则,故意不履行审计职责,帮其掩盖,严重影响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事后审计为主,缺乏预见性和预控力

当前国企的内部审计缺乏预控性,仅仅是对国企内部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无法发挥预控、计划职能,也就影响了国企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当前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弊端在于以事后审计为主,缺乏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无法对国企内部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管,更无法避免国有资产可能面临的减值情况。

三、加强内审力度,做好预算管理的措施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一个重要环节,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国有企业的真正转型,就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要提高经济修养,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让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到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为国企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保证国企决策的科学性。

2.细化资金预算,有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国企财务资源能否高效运转直接关系着国企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在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要细化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进一步强化信贷政策发展方向的预测分析,与此同时完善资金成本及收益风险评估机制,确定合理的信贷资金预算规模,将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通过预先防控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对于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资源及财务能力要充分考虑和分析,结合企业长久发展,高度统筹企业生产和投资活动的资金分配问题,严控企业资金的流向和结构组成,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资金的积极作用。

3.突出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措施

从长远利益来讲,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才是国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国企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成本预算控制,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认真分析企业运行成本的开支组成,并有针对性的压缩部分项目,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着重发展重点和关键项目,强化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力,保证预算控制能够有效落实。

4.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跟踪审计

国资委监管层面上, 各级国资委应设立预算专司机构, 监督其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对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情况。过程跟踪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国企执行的全过程,尤其是对于预算占比较重的部分要重点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资本运营中的重大问题,并进行部署和战略性调整。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一个好的制度能进行合理的制衡,减少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提高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需要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配套,实现对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内审机构除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内部审计准则,还应当根据国企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健全内审制度:确定审计人员的工作组织形式;确定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估制度和监督及责任追究制度,以做到有奖有罚,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建立审计人员培训和发展制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切实做好国企预算管理工作。

四、结论

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务必做好国企预算管理,国资委是国有资本预算编制的主体,同时也是国企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管主体,国资委内审机构要不断完善审计工作,通过委派独立审计师、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监控、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措施做好国企预算管理工作。保障国企预算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和利用率,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宋东红,朱秀霞.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85-86+165.

第5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企业发展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且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行。针对其经营成本以及资金预算,需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审核。笔者针对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成本管理问题以及资金预算问题,进行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中的此类问题提供解决参考。

一、企业成本管理

国家经济的发展由若干企业进行支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自身收益的稳定获取,对于其成本需进行一定的管理[1]。有效的成本管理,既能保障企业的稳定收益,也能够保障企业的长期运行。对于经营者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意义。

二、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经营目的为盈利。企业为了持续盈利,需对外进行交易或服务活动。在此类交易服务活动中,为了保障交易服务的顺利进行,需进行一定规模的投资。企业为了保障资金投入的安全性,针对资金的投入会进行一定的预算管理。通过对交易服务活动的整体判断,审批最终的预算资金。以此保障后期交易服务的顺利进行,并对企业交易过程中的资金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控。

三、当前企业在经营中成本管理以及资金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关于成本管理以及资金预算管理的整体发展较为稳定,此类现状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类现状,笔者分析案例,将此类问题总结如下:企业成本预算中的审计部门权利较小、成本管理意识较轻、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变化与资金预算管理的冲突、资金预算管理实践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一)企业成本预算中的审计部门权利较小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关于成本管理以及资金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统计。细化下,此类工作由审计部门执行。但在当前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审计部门的实际权利较小,导致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及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成本管理意识较轻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收益以及正常运行影响较大。当前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主要造成成本管理落实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为:成本管理意识较轻。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导致财务系统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在日常资金支取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应用较为混乱,资金管理现状也较差。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人员的稳定,以及流动资金的充足[2]。都会进行较为严格的成本管理。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有支撑成本管理实施的制度进行落实。当前部分企业在开展此类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此类现状下导致整体的工作开展效果较差,最终也难以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

(四)市场变化与资金预算管理的冲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在此现状下,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关于资金预算管理与市场的变化,也产生了较多的冲突现象。例如企业在开展某项业务时,前期资金预算为100万,整体业务周期六个月。前期交易发展都较为稳定,但在最后阶段,市场发生变化。后期交易物品价格整体上升,100万预算无法完成后续交易,需进行资金追加。但由于市场波动较大,资金继续追加投入有较大风险,最终资金预算管理与市场变化产生了较多的冲突现象。

(五)资金预算管理实践方面存在问题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关于资金预算管理,都会进行超额预算。例如计算的过程中,最终的计算结果为4570元。实际操作中会按照5000元进行预算,以此保障后期的资金正常支出。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企业管理现状等情况,资金预算因人为原因,出现了较多的超支现象,造成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失效。

四、针对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与资金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改善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与资金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明确企业审计部门职权、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培训、研究落实完善配套制度、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资金预算规则、落实审批责任制度。针对此类改善对策,笔者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一)明确企业审计部门职权

首先明确企业的成本管理为财务系统的工作范围,细化为审计部门的权利。因此为了保障成本管理的有效执行,企业应赋予审计部门应有的权利[3]。例如员工申请资金应用,必须按照正常预算进行。如无预算,审计部门有权不予支付。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培训

成本管理除去财务审计部门的职责之外,也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因此为了提升企业收益,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企业应定期召开关于成本管理的会议,号召员工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工作中应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浪费,以此从上而下提升成本管理的意识,强化整体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

(三)研究落实完善配套制度

成本管理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除去树立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执行制度,通过制度配合员工执行,落实成本管理工作。并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明确奖惩制度例如违规支取款项的行为,或部门超支行为。除去合理运营需求外,针对其余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以此达到制度落实的最佳效果。

(四)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资金预算规则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变化也逐渐复杂起来。在此背景下,为了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关于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资金支取规则的重新制定。按照范围内的市场变化规则,制定资金预算管理的浮动标准。根据标准进行资金预算管理,大额超出部分应进行风险评测,按照评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继续投资或撤资[4]。

(五)落实审批责任制度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人际关系或领导关系造成的违规操作现状。此类现状大量的存在企业中,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现象。企业应针对审批权利进行明确,并针对违规操作行为设立严格的处罚标准。落实审批责任制度,以此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资金合理利用。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企业关于成本管理及资金预算管理的发展,整体的态势较为良好。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针对此类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以盼能为我国企业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例如:明确企业审计部门职权、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培训、研究落实完善配套制度、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资金预算规则、落实审批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盛爱娟.探讨财务预算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

[2]付仰武.分析当前如何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J].财经界,2014,(27):219-219.

第6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适应国际趋势的发展,我国有大批企业纷纷走向集团化道路。然而,管理层次上的复杂性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其中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就目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该问题,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起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分散,缺乏整体性、统一性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不统一使得成员子公司便可以设立独立银行账户,单独管理资金,但是各个子公司又不可能会在一个银行设立银行账户,从而造成财务网点较多。有的子公司处于条件艰苦的边缘地带,网路不通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将信息传达给母公司,只能独立设立一套资金管理体系,因此,集团母公司不能对子公司进行统一评价,从而增加资本运营成本。同时,企业集团旗下的分子公司设立的银行账户有十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不等,每个账户都会占有一部分资金,因为资金的无法集中合理利用,有的地方资金不足,有的地方资金过于闲置,又有的地方资金大量浪费和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了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

2.财务信息滞后、准确性不高,存在信息失效和失真的现象

集团母公司获取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月度报表、年度报表取得,但是由于一些企业集团获取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些成员单位还会出于私利截留信息,甚至提供不真实的财务报表,掩盖实际的经营情况和资金的使用状况,存在财物不符、做假账的?F象,致使汇总的信息失真。由于集团总部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内部做出的决策很有可能出现巨大失误,而这一结果反过来又会加剧集团内部资金的无序运转。

3.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体系大多不够完善,有的企业集团虽设有预算管理体系,但并没有真正做到严格执行。在编制预算内容方面往往只重视短期的预算而忽视更为重要的长期的预算。有的企业集团缺乏亏损预算意识,只设置利润预算,导致企业最终的财务目标与期望的财务目标相差甚大,甚至会致使公司的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企业对现金支出和成本费用控制在很苛刻的范围内,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太多偶然事件,这些事件会致使现金的支出要远远超过原本预算的费用,从而带来成本费用超支的问题。

二、 加强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对策

1.统一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首先要统一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子公司只能按规定在同一间银行开设一个收入账户和一个支出账户,对于一些个别子公司,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确实无法与母公司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允许该子公司实行自身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但实行该制度前提是,必须得到集团总部的授权,该财务制度必须合理,方便母公司及时、准确的获得财务数据。其次,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将资金集中在一个账户上发挥巨大的资金优势,那么给企业创造的效益是巨大的。同时,资金集中管理机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控制资金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保证资金流的有效实施,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

2.建立ERP和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加强资金的监管

企业管理层之所以会做出失误决策,一方面就是由于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传达,要改变这一现状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ERP) 。ERP能够解决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困难,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得集团领导层及时得到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集团内部还要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来对资金的控制和监管,确保资金分配的安全,合理,合法。具体方式是借助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和网银综合查询系统两大管理系统对子公司每月上交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审查来了解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且对子公司的账户进行监控和控制,以免由于资金信息的失误而导致企业的损失。

3.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集团企业要有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牢固树立全面预算的思想,管理层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眼前的利益,只重视短期的预算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长期预算。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不应该只靠单一财务部门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参与与配合,提供信息,改正方案,同时还要与市场环境、企业战略、预测分析相结合,有了其他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编制预算内容上就会考虑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这样就会减少成本费用超支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集团一旦设置好预算管理制度,就要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制度内容,让预算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

第7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1.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通过财务预算进行管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财务目标控制方法,也是企业顺利完成财务目标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会制定各种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度措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对于企业控制市场、实现自身资源优化配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对外披露这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有着重要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是由企业的高层以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决策和经营的目标规划财务数据以及责任约束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模型和公式,结合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围绕着利润最大化目标制定的预算。

企业的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财务预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企业保证自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建立在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当然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企业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合理测算,以完成披露各项信息的任务。因此,一个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可以使企业有效的回避各种财务活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

2.目前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为众多企业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企业财务人员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许多企业的主管部门对财务预算到底应该如何去运作、如何安排和实施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现阶段,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在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能得到有关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十分严格的,和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性文件。而事实上,每个企业都不应该只把财务预算作为自身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企业制度上的空白,而是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步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2.2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在许多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部分企业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兼任,而部分企业甚至由计划部门来担当这个职责。由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上的保障,导致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但企业内部又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仲裁。另外,没有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是现阶段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十分简单,使财务预算这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变得有名无实,也使企业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严格规范,从而影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无法有效的运行,甚至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3很多企业不注重预算的实际效用。现在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譬如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这些不良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各种关系一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效绩评价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分配的关系等。

3.关于企业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3.1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样,一切的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建立在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都应该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没有这样一个大方向的指引,我们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就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没有长远发展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只能算是企业的短期行为,会使企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无法起到我们最初的预期效果,无法帮助企业整合现有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的指路明灯,企业的发展战略导向和战略目标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着预算的重点,也决定着预算目标应当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才能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8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目标体系 优化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整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问题,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企业集团管理的主线。作为为数不多的能够将企业管理最关键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评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管理系统之一,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引入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使得全面预算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着重研究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方案。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等方法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企业目标。系统地认识并了解企业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优化方案。

1、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

全面预算管理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管理,是基于市场经济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并在科学管理理念指导下对企业资源进行的优化配置。其目的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下,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与决策,从本质上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绝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与计算,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级与管理部门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对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使企业集团达到预期目标。

2、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最优利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更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使其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增强其抵御市场竞争风险能力,从而实现其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否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其绩效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与其他管理形式相比,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为管理的出发点,讲究联合管理、联合行动,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以市场为导向贯穿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始终,全面预算管理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市场变动的敏感性;以企业全员参与为保障;财务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管理层认识并采用这一新兴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因此常会出现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失败。我国企业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较短,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部分将对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需要企业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共同参与,其核心在于事先安排、预期并计划企业未来的行动,从而配置、调控和考核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一些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理解的过于简单,仅将其作为财务预算或其延伸,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并控制、考核。这显然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全面预算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由财务部门制定和控制的,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还需要明确企业的董事会、经营部门以及人力资源、财务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各自的角色以及职责。此外,许多企业狭隘的理解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简单的将是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这一看法显然仅仅是为了预算而实施预算,错误理解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没有实际将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落实下去。

2、全面预算编制缺乏战略导向性

企业战略是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增强企业商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基本策略,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契合实际,提出适合的战略。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也应当遵循战略导向,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预算目标是对企业战略重点与管理方针的基本描述。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预算目标,缺乏战略意识的预算将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企业战略的理解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种缺乏战略引导的情况下制定的预算往往也缺乏战略的导向性,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之间出现偏差。与此同时,战略目标的不明确还会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目标置换,即责任部门预算目标取代企业总体目标。缺乏战略导向的预算将难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与竞争能力,是缺乏灵魂的预算,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短视行为,造成短期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最终导致人力、物力以及企业资源的浪费,背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初衷。

3、预算松弛现象广泛存在

目前,预算松弛的现象在大多数企业都较为普遍。所谓预算松弛,是指下级故意低估收入或高估成本进行预算虚报,使收入或成本预算与真实的收入或成本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差异。预算松弛是全面预算管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归结到底是管理者试图通过预算松弛获得更多的个人收益。预算松弛有利于下级实现预算目标的同时,加大了对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害。预算松弛会导致企业有限资源不合理的向虚报预算部门流入,降低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导致决策失误。与此同时,预算松弛将会使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标准过于宽松,拉低预算控制标准,使控制方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因为其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导致企业无法完成预算任务,丧失预算功能。

4、全面预算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评机制,在初期的编制过程中大都有企业的相关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参与,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控制与反馈的力度明显不到位,说明在此环节企业未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重视。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缺乏严格的组织体系保障,全面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因此结果与预期之间的目标偏差也较为严重,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未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形同虚设。与此同时,由于预算考评机制的不健全,企业的生产效率未能按照预期提高甚至会有所降低,奖励机制缺乏考评则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失去全面预算应有的强大功能。

三、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效力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各项计划工作的实施与完善,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各项经营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特有内外经营情况,加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经验,我们从以下几点提出优化建议。

1、基于市场科学管理理念,树立全面的预算管理目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来制定,并且还应持续调整以防范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这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前提,直接决定着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效果。制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与指标时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预算不是盲目的“跟风”效应。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基于科学的管理理念之上,将全面预算制度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这样有助于防止频繁修改预算以及目标偏离等情况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企业采取由下而上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这可能导致预算控制较松,难以实现或者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其制定、决策与审批都应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决定,再去交由下级相关业务部门执行。

2、建立企业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将其功效发挥至最大的必经之路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长期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相融合。具体来说,为了提高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企业应当先对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拥有的各项企业资源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目标,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在全面预算实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此时,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将会切实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高其管理效率。此外,在进行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制定中,还应注意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避免盲目的战略目标将预算管理引入歧途。此外,还应注意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预算之间的连接效果,避免二者之间的脱节。

3、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从技术方面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应做到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解决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遇见的如信息不对称、过分注重本部门利益等预算松弛问题。此外,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应随便对预算方法、目标进行调整。这并不是说不考虑预算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短期经营决策变化等对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而是强调在事先制定好的程序中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

4、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与考评制度

缺乏考评的全面预算不仅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挫伤公司内部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发展。失去控制力而流于形式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加强建立关键业绩考评体系,自上而下把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分解,并具体分类设置具体关键业绩指标,定岗定职,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者,理解自身所应尽的职责与应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任凌飞: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探讨[J].时代经贸,2007(5).

第9篇:国企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一、必须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

我们都知道,全面做好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不禁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期间费用的支出,最重要的是能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因此,必须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具体而言,不断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能科学考核管理人员的业绩。由于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是为了明确有关部门和员工的费用控制责任,在明确责任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正确评价与科学考核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在此基础上落实奖罚措施,从而推动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因此,必须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

第二,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是费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促进企业上下各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费用控制系统。

第三,强化企业期间费用的预算管理可以确保目标费用的实现。通过实施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并结合对各项期间费用进行差异性分析能够有效地掌握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的最终编制,从而保证目标费用的实现。

二、必须研究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期间费用语速那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脱离实际。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应该是依靠实际但又高于实际的方案与计划。目前在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中,一些企业在预算的编制上,并没有深入市场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或者按以往的老经验、老观点办事。与企业的经济目标严重脱离。

第二,缺乏协作。企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整体,由于缺乏基层相关部业务门的协助,编制出来的期间费用预算往往难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和基层相相关业务的真实需要。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利润和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都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把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全权交给财务部门,以致形成了财务部门全权包办的工作局面。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基层业务部门的抵触与排斥,因此,编制出来的预算在企业基层难以得到支持与配合。

第三,监督不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一些企业内,预算执行部门的差旅费、接待费往往都已超出,但是,通常在领导做出特别批示后依然报账核销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即使是完美的预算也需要遵照执行。如果执行不严,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管理层不够重视,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的监督上也缺乏相应有效的措施,那么这种预算执行部门先斩后奏,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又不严格遵照预算管理办理,久必然造成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第四,缺乏规范。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编制的基础是市场和生产经营条件,正常情况下,企业期间费用预算是不作调整的。但是,由于市场和生产对于企业来说,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基础发生变化,企业期间费用预算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整个年度都不对企业期间费用预算做出调整,预算应当刚柔兼济,这样过于刚性的预算容易脱离实际而失去指导作用。

三、解决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分析研究问题旨在解决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解决企业期间费用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第一,完善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就目前企业生产状况而言,企业期间费用预算制度至少要包括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预算编制时间安排、预算编制程序和与原则、预算编制内容与执行、控制、调整、考核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规范和指导期间费用管理的规章性文件,预算管理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期间费用涉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多个方面。如果相关的预算制度难以建立和完善,没有未雨绸缪事先规划,就非常容易导致费用支出的混乱,给企业在安排和调配资金上带来麻烦。因此,必须完善期间费用管理制定。

第二,紧密联系企业实际

加强对期间费用的控制,不仅可以将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很多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违背的支出,使企业各全部门以及全体职工都围绕控制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我们知道,企业期间费包含了许多子费用项目,特别是广告费、运输费、招待费等都与企业所面临的业务市场密切联系。这些子费用项目支出的规模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的。因此,摸清预算期内市场需求状况,从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计算出各项费用,再按照“利润=收入-支出成本”的计算法则,本着刚柔相济、适度从紧的原则,力求在企业期间费用支出与经营利润之间寻找平衡,这样才能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实践告诉我们,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制定期间费用预算,是解决目前诸多问题的重要对策。

第三,充分发挥期间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