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于物联网医疗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据爱立信公司区域业务发展部经理Carla Belitardo称,爱立信已经开始在拉美地区的金融、交通和能源三个垂直市场发展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应用。
爱立信公司区域业务发展部经理Carla Belitardo目前表示,巴西的多家能源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一些基于2G技术的数字计量解决方案。同时,爱立信公司在墨西哥也已经在一些能源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发展项目。另外,垂直市场中的交通市场也是一个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潜力市场,特别是在追踪定位方面。目前,爱立信公司已经在巴西库里蒂巴市开展了一项利用3G技术连接巴士的项目。通过这一新项目,库里蒂巴市的公共巴士将可以通过移动3G宽带网络连接,并配备由爱立信公司提供的高速接入的移动宽带设备。有了这项物联网解决方案,司机们可以获得更多巴士行驶的数据,同时能够获取行驶路线、等候时间、速度、距离以及抵离日期等数据信息。而在金融市场方面,物联网解决方案也得到了应用。目前该地区已有多部自动提款机通过3G技术联网。
与此同时,尽管3G装置尚未能进驻医疗健康领域,但据Belitardo称,目前拉美地区已在配备通过3G技术发送数据的设备方面开展了多项措施。他说:“爱立信公司正在对医疗健康领域中的远程信息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都对在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深感兴趣。”
随着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增加和3G、4G技术的发展,拉美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应用量将大幅提升。预计至2020年,拉美地区无线通信设备应用率最高的国家将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哥伦比亚。当然,智利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但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不是在应用数量方面,而是在创新和无线通信性能方面。预计到2020年,爱立信公司将在拉美地区投入50亿台无线通信设备。而在全球范围内,到2020年,爱立信公司无线通信设备的投入量将达到500亿台。爱立信公司的产品包括了移动和固定网络的基础设施、电信服务、软件、多媒体解决方案以及为运营商、企业和媒体行业提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三大优势支持东软健康医疗
刘保华:东软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20年来,东软发展成为国内民族软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东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卢朝霞:关键是东软很专注。20年来,东软专注地做软件和服务业务,在行业中一直坚持持续发展,在业务涉及领域里坚持深耕原则,比如在医疗、电力等领域。东软认为创新固然重要,但专注更重要。
刘保华:东软正致力创新和转型,其中医疗信息化是很重要的部分。东软为什么选择做医疗信息化?
卢朝霞: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近几年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东软做医疗信息化的外因。从内因上看,东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东软在社保信息化特别是医保信息化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在软件方面有一定优势。
第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和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关系密切。东软本身就生产数字化医疗设备。过去,这些设备是面向医院的,现在东软希望把这些医疗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个人化。基于专业医疗领域的积累,东软要实现这个目标相对容易。
第三,东软本身是做B2B的,很多电子商务也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提供B2B解决方案的基础,是东软转向B2C的优势。此外东软还具有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涉及银行、电信和交通等多个领域,很多应用都基于东软的解决方案平台面向个人或企业提供信息或服务。
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支持,东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发展速度才能比较快。
刘保华:既然东软的优势这么明显,那么行动路线是什么?
卢朝霞:东软的路线就是建设健康城市。目前,东软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20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支持,构建起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拉动基层医疗组织能力的提升。
此外,东软还通过中国老龄委、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养老中心等机构,以及各个合作伙伴,将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对象延伸到家庭用户,进行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在东软的行动路线中,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东软积极推动健康城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与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健康城市计划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追求三方共赢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如何能让百姓、企业和政府各方从中受益?
卢朝霞:现在,我国政府正着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着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政府而言,健康城市计划能够帮助缩小城乡差距、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差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东软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正是希望能够在医疗方面提升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缩小城乡差别。
建设健康城市还可以降低整个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使居民少生病、不生病,或是病症较轻就可以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治疗,不必再到大医院花费很多钱治疗,也避免了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这就可以减少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支出。
此外,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强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体系的加强,重点在日常健康指标的监控,避免把80%的钱都用到对20%的慢性病人的治疗上,能够使医疗资源和财政投入真正用到公共卫生支撑上。
从医疗行业看,通过建设健康城市、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多级医疗网络,可以有效平衡医疗资源。大医院的资源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支持小医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我认为新医改有两个最主要的改革目标:一是使大医院不要“过度医疗”,二是使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国家的医疗资源,又提升百姓的满意指数和健康指数。
刘保华:以色列在全国推广慢性病的预防管理系统,医疗机构根据人们的身体状况预测他在60岁以后会容易患哪些病,并且提醒他们事先预防。以色列的慢性病预防管理跟东软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有很多共同点,能否在我国推广?
卢朝霞:推广慢性病预防管理体系需要时机。目前我国的多发病主要是高血压和糖尿病。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高血压病人和9000万糖尿病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进行药物治疗,三分之一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可能没有按时服药。这三种情况的病人都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东软通过健康普查、健康教育、健康数据采集和监控,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治疗,尽量避免病情加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政府部门节省医疗费用、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东软的城市健康计划目标是让百姓、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近两年,东软集公司的力量全力投入到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中,加快进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围绕新医改和健康服务,东软已经做了全面的准备并奠定很好的基础。
刘保华:健康医疗业务在东软的整个业务版图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卢朝霞:健康城市包含很多内涵,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东软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东软的医疗IT业务、政府的公共卫生、社保的医保业务、新农合等。东软将公司的品牌、技术、人力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等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推进健康医疗事业。
之所以倾全力推进健康医疗业务,是因为它是一个创新的业务,能够拉动东软的业务板块快速增长。它集合了很多业务部门的资源和创新成果,拉动了东软整体业务的创新和转型。比如,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和电信事业部原本在思考电信运营商如何通过互联网转型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健康医疗信息恰恰是人们最关注的信息,远程视频医疗是3G时代最好的应用。
此外,在企业解决方案中,健康医疗服务可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构建企业职员的健康管理体系。
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发展
刘保华:健身社交网站咕咚网推出了“终端+社交”的模式,您曾经说东软也想探索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今天也展示了东软的健康终端以及后台的运营体系,并且表示希望能做成一个网站的模式。东软在整个商业模式转型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东软的转型正在一步步落实,很快你就会看到东软建立的熙康网。熙康网将和东软面向个人的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者,分成很多频道,例如健康锻炼频道、饮食频道、高血压频道等,还将建立社区讨论区,以便人们进行交流。
目前,熙康网正在测试,点击量约为10万次,有两个应用比较受欢迎,一是中医体质,二是乐活指数。人们通过这两个应用,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东软希望将熙康网发展成一个社区类健康指导、健康服务、健康交友网站。这部分业务和东软的传统业务有所不同。根据市场需要,东软会考虑在栏目设置上体现更多的创新,目前熙康网正在筹划过程中。
刘保华:如果单纯做社区东软不一定有优势。东软的优势在于:东软有自己的产品,可以采用类似咕咚网的“终端+社交”模式,软硬结合的模式未来必然成趋势;东软还可以将健康医疗服务和社交网站整合起来。通过这两方面,东软的传统优势和新业务就能结合起来。
卢朝霞:对,这两方面东软的优势很明显。东软整合公司内部很多资源发力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业务模型,并且开始向B2C领域拓展。正因为可以整合内部各种资源,东软的投入相对较少,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东软现在的布局有两方面:第一是健康城市计划。健康城市计划属于B2B的范畴。第二,当熙康网发展起来之后,东软就将业务直接扩展到B2C领域,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网络。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东软在云架构上要有很强的实力,一定得有独到之处。在这方面东软有哪些积累?此外,要运营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一定要有数据中心布局,东软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在云计算方面,东软一直在进行超前的投入,专门设立了云计算研发中心,在云架构、云平台、云计算、云安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
2010年,东软与NEC合资成立了一个云计算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东软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商业模式,并且进行了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东软的一个分公司――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在大连、沈阳、成都、南海等东软的基地都设有数据中心。因此东软在建设云的物理平台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在云计算中心建设方面,东软还提供前端的服务,即呼叫中心业务。
从整体上看,东软已经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能力。在物理架构搭建起来之后,东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各个产品线和业务“云化”,变成真正的虚拟计算,按照虚拟化战略进行布局,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在把现在的很多应用用“云化”进行实际推广,东软在技术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在扎实积累。
刘保华:东软最近收购了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海康信),收购目的是什么?东软在并购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卢朝霞:望海康信目前是医疗信息化行业里最好的ERP提供商,它为医院、卫生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系统,即后台支撑系统。望海康信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BOS)可以精准地跟踪每个手术用了多少配件、谁是主刀大夫、手术时间,以及医院床位的周转率等各方面信息。
以往,东软ERP业务主要是面向制造业,主要功能包括物流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能力平衡系统等。但医院的ERP更为复杂,既要核算类似手术材料的物流,又要核算人的成本,在这方面望海康信的HBOS表现非常出色。
东软希望借收购望海康信补齐东软面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面解决方案,,使东软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产品线更全面,满足东软客户的需求。
接下来,东软还会加大收购业务的力度,东软的收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使东软的业务更全面,使业务得以提升,产品功能更强大;第二,弥补东软现有产品线的缺失;第三,对方拥有的客户群可以弥补东软在市场方面的空白。
刘保华:东软的收购是倾向于应用方面还是在后台架构方面?
卢朝霞:东软是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公司,在收购时考虑比较多的是从应用和围绕应用的支撑平台方面布局。
刘保华:东软未来向B2C方向发展,是否考虑收购B2C公司?
卢朝霞:虽然熙康网正在开发中,但是如果在这个领域哪家公司做得很好,能够让东软在相关领域迅速占领市场,东软不排除收购B2C公司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公司。
刘保华:我认为东软最应该收购的是基于本地化服务的网站,而不是覆盖全国的网站,比如杭州的19楼网,在当地渗透率很高。因为目前的覆盖全国的健康类网站主要是提供新闻信息,用户黏性太低,应该加入一些与社区相关的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卢朝霞:对。还有一个发展思路是与东软的健康城市计划相结合,东软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时代,东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收购或者合作形式,或许能让东软走得更快更顺利。
记者手记
传统IT厂商走到岔路口
“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信息产业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背后都有强大的技术驱动。”诚如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所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IT企业的商业模式,让产品和服务变得互联网化、应用化。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让传统IT厂商能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负载更多应用,并实现相互连通。传统IT厂商以提供技术和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打破,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站在IT历史发展的岔路口,像东软这样的传统IT厂商,产品和业务从B2B领域向外扩展,开始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利用更多新技术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上,华为推出敏捷网络3.0,将敏捷网络全面延伸到物联网领域。其中敏捷物联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快速构建一张物联网基础架构,实现生产、制造、物流等领域的智能化。
与此同时,华为全球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这一内核容量仅有10KB级的操作系统,具备零配置、自组网、跨平台的能力,使得智能硬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从而加快实现万物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正是受益于IC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路。在这样的思路下,华为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Liteos。”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表示。
显然,面对纷繁复杂的物联网世界,华为已经看清了方向、理顺了思路。当然,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华为的野心,建立一个物联网生态系统,主导物联世界的话语权。
不可否认的是,华为正在一步一步地激活1000亿联接。
敏捷网络3.0:物联世界的基础架构
华为《全球联接指数》报告指出,IoT联接数未来每5年将以300%的速度惊人增长。到2025年,物联网联接的数量将达到1000亿个,传感器将以每小时200万个或每天超过4700万个的速度部署并联接到网络。
这一拥有巨大诱惑力的市场,引得无数企业相继涌入,然而却铩羽而归。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今天基于“互联”需求的网络,已经不能满足物联网千亿联接的承载需求。
徐文伟表示:“未来,55%的IoT联接将来自于商业,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公共服务、智能物流等。多样化的设备、复杂的组网结构、庞大的数据传输平台和指数级的数据量充斥在这个物联世界里。现在的互联网网络架构,已经无法支撑物联网发展。”
这意味着,现有网络势必要在技术上有巨大的突破,特别是面向物联网的多接入方案、安全、数据采集和管理等领域,必须要进行升级。
“今天,我们把敏捷网络全面升级到3.0阶段,就是要解决千亿连接的多样化需求挑战问题,对此华为提出敏捷物联架构,这是华为敏捷网络迈向3.0的关键标志。”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第一次把SDN架构引入物联网。面对物联网时代的海量连接,如果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业务复杂度可能数百倍激增,引入SDN从架构上进行简化设计,让物联网终端和网管更易管理,实现对行业应用的统一开放。
当然,安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受到业界的关注。徐文伟说,华为从终端、网络、云三个方面打造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终端入侵防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助攻防御和分布式抵御大流量攻击,三重安全保障,使物联网和云数据中心更可靠。
“121”战略:建立物联网生态圈
有了敏捷网络3.0作为基础,华为也进一步明晰了自身的物联网战略,即“121”战略。
徐文伟表示,第一个“1”指的是华为要搭建一个物联网平台,该平台能够汇总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数据,向第三方、合作伙伴以及整个行业开放,为整个行业创造价值; “2”指的是两种连接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第二个“1”则指的是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
当前,物联网产业的一个乱象就是企业都在开发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之间无法互联互通,根本无法满足物联网庞大的1000亿联接需求。因此,建立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众所周知,PC时代和Mobile时代的繁荣,主要得益于Windows和Android操作系统构建了强大的应用生态圈。要想使得物联网能够实现,同样需要一个生态圈。”徐文伟表示。
华为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希望担当起这个重任。“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能力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所以华为在面向这样一个千万亿级的市场,更加需要合作、共赢、协同创新。华为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策略,共同打造一个千万亿级的美好的全联接的世界。”徐文伟表示。
华为建立物联网生态系统围绕的核心就是“121”战略。基于华为的物联网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快速接入物联网生态圈,而Liteos主打开源,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车联网、工业等广泛领域,合作伙伴可以基于Liteos,快速、简单地构建自己的物联网产品。
此外,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表示:“华为积极地参与物联网方面的产业联盟、标准组织,并积极组建创新研究中心、开放实验室、开发社区,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在过去三年,华为已经与全球的行业伙伴在物联网领域展开很多深度的技术合作”,刘少伟补充道,“当前已商用的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包括: 智能楼宇、智能电力抄表、智能车载、智能健身房、智能工厂、智能零售、智能路灯等。在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BDII)的行动纲领的指导下,我们正在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打造围绕敏捷网络的生态系统,一起推出惠及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
从1.0到3.0,敏捷茁壮成长
2013年,华为敏捷网络第一次亮相。两年来,敏捷网络从一个idea开始,就像一颗小种子,从破土出小芽,再到长成树木,敏捷网络茁壮地成长。华为的敏捷网络已经广泛服务于政府、金融、医疗、大企业、交通、教育、广电等各行各业。
徐文伟回忆,2013年,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华为了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定义了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1.0架构,先后推出敏捷园区和敏捷广域解决方案。这是改变未来的开始。
那一年,华为第一次把SDN架构引入园区,第一次以业务体验为中心构建网络方案,第一次让IP感知质量,第一次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真正融合,第一次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网安全协同。
经过一年的发展,2014年,华为又提出“敏捷已来”的口号,了敏捷控制器、敏捷分支和敏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完成面向敏捷园区、敏捷分支、敏捷数据中心及敏捷广域四大领域的全面覆盖。
截至今天,敏捷园区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球600多家客户,荣获行业9项大奖;敏捷分支发货17000多台,全球增长率第一;敏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署于全球1000多个数据中心,全球增长率第一;并在全球部署了300多张敏捷广域网络,其中60多张是基于SDN的应用。
已经有不少客户体验到“敏捷网络”带来的敏捷体验。
在荷兰,阿贾克斯的主场ArenA场馆部署了敏捷网络,将现场的53000多名观众同时连接到WiFi网络,为用户带来了一场高科技盛宴。
徐文伟举例说,通过将球场内的摄影机位和场馆观众全互联,球迷在任何位置都可以通过调用球场内其他位置的摄像机位视频,尤其是球门视角的机位视频,从而欣赏到进球的精彩瞬间。
而且,通过将比赛实时的数据开放,观众用智能终端就可以在比赛中动态了解每个球星的各种技术统计数据;同时WiFi网络与Facebook等社交媒体账号可以进行对接;并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此外,通过对观众的位置、应用访问行为,进行数据关联分析,可以实现对场馆内的消费进行运营分析和精准营销,并针对不同用户推荐商品。
迄今为止,华为敏捷网络已经帮助全球20多个场馆提供创新的场馆覆盖解决方案。如今,敏捷场馆也从海外来到了中国。华为刚刚和北京工体等场馆签署合作协议,将通过创新的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实现高密场馆覆盖,为客户带来新的增值业务。
所有企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石油每天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和业务需求,同时中石油业务将向物联网及大数据的价值分析与挖掘发展,数据中心成为业务发展的关键。
华为帮助中石油构建起了“两地三中心”的亚洲最大的私有云数据中心网络。通过华为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连接37000台10GE服务器,构建起了业界最大的无阻塞网络平台,是业界的3倍;同时,通过资源池化和共享,资源利用率提升4倍以上;充分满足中石油海量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所需要的网络容量和性能,支撑中石油未来10年的业务发展需求。
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年除夕最精彩的节目可能是“抢红包”。2015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QQ红包收发总量6.37亿次,抢红包人数1.54亿。殊不知,抢红包给网络带来了巨大冲击,用户数、数据吞吐量及用户业务请求数大幅增长。
联网脚环被用于跟踪非洲东部和中部濒临灭绝的黑犀牛。脚环提供每个犀牛的地理位置和移动数据并进行加密,以确保偷猎者不会获得这些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云中。如果出现偷猎者,反偷猎团队会获得警报,通过直升机、无人驾驶机和汽车狙击偷猎者。
第9名:智能马桶
智能马桶系统可以自动感应冲水次数和人流量,预知潜在维修需求,分析高峰期设备故障风险,避免乘客登机前排长队,眼巴巴看着两个空空的马桶上挂着“故障中”。
第8名:物联网售水机
售水机内置英特尔传感器进行通信,以生态友好的方式,为公众场所的水站提供经过净化的冷水,并通过网关联网,分析水质、检测泄露、空气污染等。联网售水机拥有太阳能供电的Wi-Fi热点和充电站,还可以帮助清洁你的水杯。
第7名:百事可乐Spire
餐厅老板不仅了解员工,还得熟知用户的购买习惯。百事可乐Spire拥有8个品牌的苏打水和6种额外风味,顾客随意混合。它内置连接到云的4G调制解调器,采用英特尔架构和英特尔客户管理系统,帮助百事可乐了解风味组合和供应比例,跟踪消费者的决策以调整新品研发计划。
第6名:智能健康秤
使用蓝牙连接的智能健康秤通过家庭网关通信,并将收集到的身体数据发送给相关医疗机构,把患者与医疗机构连接起来。这款健康秤里的传感器与基于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SoC)的网关相连。
第5名:物业检测Di-BOSS
Di-BOSS是一项数字建筑运营软件解决方案。纽约市的大型物业管理公司Rudin Management把英特尔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集成到几个所属物业中。在几周内,它们就开始在全面集成的控制环境内远程监测供电、供暖和供水设备。
第4名:Sprinkles纸杯蛋糕售货机
在纽约、达拉斯、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地区,Sprinkles的纸杯蛋糕ATM会及时向公司发出补货提醒以及配送通知。内置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用户还能远程管理各地的ATM机器,一天24小时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蛋糕。对于破产姐妹Max与Caroline来说,Sprinkles纸杯蛋糕售货机会是强劲的对手吗?
第3名:SteadyServ iKeg系统
基于英特尔技术的steadyserv ikeg系统,使用RFID和传感器技术收集啤酒桶数据,为酒吧主人提供有关库存状况的反馈信息,同时汇集市场数据,帮助分销商和酿酒商根据客户的口味推出量身定制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
第2名: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英特尔和Vnomics正在为交通和物流行业开发定制解决方案,用于管理和检测车队数据。依托英特尔的集成技术,Vnomics整合了传感器、智能设备和实时数据分析,以提高货车的运行效率。Sala公司是一家领先的跨地区散货拼车运输公司,通过把所有车辆连接到Vnomics网关,使车队油耗降低了6%,每年节约大约400万加仑的燃料。
4G+移动互联网
在2015MWC中,大唐电信集团将全面展示“4G+移动互联网”的精彩互联生活,以及实现这一愿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元化解决方案 打造全感知精品网络
相比网络基础覆盖这一个“前期”工程来说,国内4G网络已经到了亟待进行补热补盲、覆盖优化、容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大唐电信集团将展示从4G到5G的最新技术,全面支持运营商轻松部署全感知精品网络。
在大唐电信集团看来,全感知网络表现在用户体验上首先要达到室内、室外的“零距离、零差异”,即用户身处任何场景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实现超带宽、零等待的数据连接。大唐电信集团将展出全系列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包括旨在解决增强局部热点覆盖厚度的一体化微基站(含Relay)CuteSite解决方案、实现室内深度覆盖同时更兼顾美观与环境协调的新一代微基站PadSite解决方案、满足高AURP值的大面积高容量室分覆盖场景的分布式皮站PinSite解决方案,以及满足中小面积室内覆盖场景的一体化皮站NeoSite解决方案。
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更低的部署成本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技术首选。面对上述趋势,大唐电信集团将展出创新的融合组网方案,包括支持全场景、多模合一、形态丰富的硬件产品,以及载波聚合、负载均衡、终端双链接等,能够极致发挥双网能力、实现深度融合的技术手段。
创新网络服务模式 维护价值生态网
大唐电信集团在2015MWC上推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优服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集结构合理容量平衡、重大活动无缝保障、技术领先效能提升于一体;基于大唐电信集团多年来在网络规划优化、专项提升领域的成熟案例,进一步将流程标准化、集中化、经验化;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的辅助支撑,大唐电信集团还能够帮助运营商迅速提升网络优化效能。
除此之外,针对即将规模商用的VoLTE,大唐电信集团也提前制定了专业的端到端优化方案。通过精确规划、海量分析、自动优化、端到端优化,保证全时段的VoLTE高清语音体验。
目前,运营商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流量经营作为战略重心,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对此,大唐电信集团打造了以“智能管道”为核心的流量经营体系架构,贯穿市场分析、策略支撑以及用户认知三大领域,在用户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网络侧以及市场侧的流量经营支撑策略,为运营商4G市场营销和网络流量控制策略提供分析依据。
面向未来积极布局 力争抢占行业先机
面向未来网络演进,大唐早在2013年底就了《5G白皮书》。当前,产业链的5G预研如火如荼,大唐在白皮书中提到的“演进、融合、创新”的技术路线,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此次展会中,大唐还将展出在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介入、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低时延、高可靠、灵活频谱共享等5G重点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分享5G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出业界首个支持128数字通道大规模天线系统的5G综合验证平台。
同时,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布局和拓展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领域,目前已能够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从感知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的产品系列及解决方案。在2015MWC上,大唐电信集团将展示全球首台LTE-V车联网设备,该设备可支持车联网V2X自组织通信,能够针对V2X车联网等ITS新兴技术方向和不同应用需求推出解决方案。
芯-端-云
近年来,大唐电信集团建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业务体系,围绕“芯-端-云”进行产业布局,同步搭建产业协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场以客户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为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构建新的价值与新的发展生态。
发力集成电路设计 打造智能安全双芯旗舰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大唐旗下联芯科技、大唐微电子两家核心企业,将集中展示智能终端和信息安全两大领域的最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智能终端芯片方面,联芯科技所采用28nm工艺的智能手机芯片平台LC1860创造性地采用业界领先的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其Modem技术的领先性和创新性在全球首屈一指,搭载该款芯片的智能手机小米2A已经成功出货千万台。展会上,搭载联芯科技芯片的LTE数据终端、LTE智能手机、四核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产品纷纷亮相。
在信息安全领域,大唐微电子除在身份识别领域拥有众多核心技术优势以外,还在智能安全以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展开布局。其中,可穿戴移动支付产品、面向物联网以及生物识别等综合解决方案均采用自主开发的芯片产品,成为本次展会的亮点之一。
细分行业终端需求 提供多种客户体验
在终端设计领域,大唐电信集团显现出了其为细分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综合实力。根据各领域市场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分别推出了通用数据终端、行业终端以及个人终端等产品。产品覆盖4G随身WiFi、无线路由器、三防智能手机、对讲手机以及定位平台。
拥抱“互联网+”时代 发展“一体两翼”孵化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的重要战略,依托“芯-端-云”产业链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本次展会中,大唐电信集团首次推出面向“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资源型移动互联网孵化平台――369Cloud。平台由大唐电信集团移动互联云平台、大唐创投基金和大唐孵化基地三大服务平台组成,构成了以技术孵化为核心、以投融资服务、实体园区服务为配套的“一体两翼”孵化模式。近年来,通过大唐电信集团移动互联云平台已成功孵化了诸多项目,如“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互联网+健康医疗”――妈咪100分,“互联网+保险”――安途,“互联网+文娱”――FansPhone项目,以及刚刚落户的“互联网+社区”项目社区1号综合服务平台等。
C: 这几年机器对机器(M2M)商业解决方案在全球的新趋势有哪些?
H: M2M解决方案首先是数据的收集,然后是数据的商业化。它改变的是企业与被连接资产之间的互动和增值方式,比如物流行业的远程车队管理,零售行业对自动售货机的远程监控等。近几年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最大的趋势是“增长”。在物流、汽车、通信、医疗、零售、安保等行业都是如此。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预测M2M IT服务市场在2011年到2016年将会从36亿美元增长到9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6%。另一家调研公司ABI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M2M市场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区域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而在北美、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增长率达到28%。所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互联网时代。
C: M2M解决方案在哪个行业市场潜力最大?
H: 这很难说。现在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都是个热门话题,我们的确也看到了M2M在不同行业都体现出了增长的态势。车队、自动售货机远程管理都是M2M应用的传统领域,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现在船运和航空运输对这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医疗健康行业也是新的热门领域,比如对血动力检测设备的远程监控,可以看到机器的使用率和损耗,可以及时解决宕机问题,降低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上门服务的人力成本。
C: 是否可以举一些例子说明M2M解决方案在商业运用上的成效?
H: 其实,工业物联网促进的将是全球经济,你可以从这样一组数据中看到机对机解决方案在各个行业所能够带来的1%的价值:如果M2M解决方案每年帮助航空业降低1%的燃油,节约的价值是300亿美元;医疗健康领域的生产效率如果提高1%,产生的价值高达630亿美元;让铁路运输的效率提高1%的话,相对应的是270亿美元。你可以看到,每个行业都会从中获益。从微观来说,应用M2M解决方案之后可以帮助银行对不同地方的ATM机进行远程诊断,减少30%的上门维修次数。对企业来说,可以帮它们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这也是企业客户对M2M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多的原因。
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不断扩大LTE网络覆盖范围,加速向4G网络演进,并围绕客户体验大力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努力构建开放共赢的网络业务平台,加强与价值链各方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型。随着3G的普及,电信业务重点已由传统的语音业务转向数据业务,在4G时代到来之际,电信运营商纷纷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融合业务。
趋势一:
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业务
当前,移动互联网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一个新周期,终端设备制造、业务内容提供、互联网服务等多角色融合,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不断涌现,跨界竞争趋势日趋明显,运营商既要提供“优质管道”又要做好“智能管道”。沃达丰借助与金融系统的合作加快了移动电子商务、运营商支付等新业务的发展。日本软银、德国电信等也加大了与移动支付公司的合作,相继推出移动支付平台。Verizon和AT&T启动数据共享计划,允许用户在多个设备间共享数据流量套餐。西班牙电信与Facebook、谷歌、微软和RIM签署了全球框架协议,联合提供手机账单支付服务。日本KDDI今年也大力部署移动互联网业务,加大和硅谷明星企业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趋势二:
接连推出M2M业务应用平台
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都在寻求能够跨供应商的操作平台,这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德国电信公司推出了面向全球的M2M业务平台,供厂商和开发商提供与M2M通信相关的硬件、软件、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等,这也是全球首个针对M2M的应用市场。
在如火如荼的车联网市场,Verizon收购了车联网服务商HughesTelematics公司(以下简称HTI),通过HTI具有专利的车联网技术、服务和平台,Verizon可以接入更多的车联网数据,进而获取进入美国价值逾千亿美元的庞大汽车保险市场的机会。而AT&T将一个名为“数字化生活”的家庭安全和自动化系统,用户能通过PC、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对自己的住所进行远程控制。英国电信BT承建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三大项目,加大物联网投入。法国电信OBS与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达成合作协议,OBS将帮助Sprint在美国以外的市场提供M2M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展到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
趋势三:
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云服务
11月30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在京成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将该联盟比喻为“窄喉”,希望借助联盟这一平台促进边缘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
边缘计算来的正是时候
ECC的核心宗旨是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的开放协作,孵化行业应用最佳实践,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ECC的一项核心工作是通过定义边缘计算参考架构来推动产业共识。ECC吸引了大量产学研用的合作单位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推动参考架构的定义,推动符合产业共同利益的技术与标准的产业化。”刘少伟表示,“ECC将发挥‘窄喉’的作用,就像推动火箭升空一样,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边缘计算正处于“井喷”的前期。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超过50%的数据将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毫无疑问,边缘计算将成为实现这一巨大转变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
“边缘计算是使能器,对于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至关重要。”刘少伟表示。
华为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边缘计算概念的厂商。但是,为什么是华为举起了边缘计算推广的大旗?数字化转型与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发展,必须由边缘计算来支撑,是行业大势将边缘计算推到了前沿;随时随地访问网络,以及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是用户的迫切需求;华为拥有丰富的基于边缘计算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电梯物联网、照明物联网和电力物联网方案等,并在智慧城市、能源、交通等诸多行业中实现了广泛部署和应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边缘计算需要一股推力,而华为与ECC来的正是时候。
在云计算时代,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像过去那样仅凭单打独斗取得成功。同样,在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中,由于涉及众多不同的产品、技术和应用领域,一家公司更是独木难支,需要相互协同、合作,才能创新解决方案,扩大市场份额。具体到边缘计算的推广和应用,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系统,这也是ECC从成立之初就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原因。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指出:“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ICT与OT的融合提出了迫切需求,而边缘计算正是ICT与OT融合的支撑与使能技术,产业发展将进入重要机遇期。”
边缘计算需要齐抓共管
时至今日,边缘计算并不是纸上谈兵,或是单纯的炒作,而是已经有了落地的丰富的应用。
举例来说,华为电梯物联网在2016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正式,它加快了电梯行业数字化转型,帮助电梯企业将业务中断时间缩短90%,运维成本减低50%,同时大幅提升产品可靠性,并提高运维效率。
再比如,华为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引入边缘计算,可以帮助管理者对每一盏路灯的开关状态、照明亮度进行精准控制,真正实现按需照明,节能效率高达80%。另外,华为电力物联网解决方案使用边缘计算网关对电表数据进行实时集采并上传,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有效提高抄表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降低31%的综合线损。
于海斌从工业应用的角度诠释了边缘计算的价值:“工业自动化技术体系将从分层架构、信息孤岛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架构演进。边缘计算将是实现分布式自治控制工业自动化架构的重要支撑。ECC将重点关注体系架构的制定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并通过推动标准化来带动产业化发展,同时还将充分关注生态系统的构建。”
边缘计算的发展必须有章可循。ECC在宣布成立的同时,还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白皮书》,重点阐述了边缘计算产业趋势与关键挑战,同时介绍了边缘计算定义与内涵,还展示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顶层设计与运作模式,以及制定了边缘计算参考架构与技术框架,为联盟后续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刘少伟指出,边缘计算落地必须跨越几道重要的关口,华为将其概括为CROSS,即在敏捷联接(Connection)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业务(Real-time)、数据优化(Data Optimization)、应用智能(Smart)、安全与隐私保护(Security),为用户在网络边缘侧带来更多行业创新和价值再造机会。
联接是万物互联的基础,数据优化或称数据预处理,是指并不一定把所有数据都传送到云端,那样会产生大量长期不用的垃圾数据,在本地进行数据处理效率既高,又降低了广域网联接成本。安全无论在云计算还是边缘计算中都是第一位的,在边缘节点增加智能安全防护功能,可以有效抵御包括DDoS在内的各类攻击。
在边缘计算的产业推广过程中,华为将聚焦在边缘计算的智能联接方面,提供以SDN技术为代表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智能网关,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在电力、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入实践。
另外,作为联盟成员,华为积极履行职责,分享SDN、安全等核心智能联接技术的积累经验,发挥华为全球化部署的OpenLab平台资源,支持行业方案创新和验证测试,基于实验台构建产业和商业示范,并积极推动ECC联盟与国内外标准及产业组织广泛合作与对接,加速联盟发展与标准产出。
边缘计算的实干家
从联盟创始成员单位的类型看,有芯片厂商英特尔、ARM,有作为中坚力量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还有与应用靠近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单位,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软通动力。从这个组成可以看出,ECC联盟覆盖了产学研用各领域,称得上是边缘计算的“实干家”。
“ECC联盟包含IT厂商和OT厂商,率先实现了OT与ICT的融合。”华为企业网关领域总经理李先银指出,“各成员单位的角色划分不同,擅长的技术领域不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比如,华为擅长网络和边缘部分,其提供的SND控制器,可以实现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物联网设备的部署、管理和运维。有的厂商可以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软通动力则可以提供其上的用平台。比如,在一幢智能楼宇的建设中,华为提供网络,以及控制器模块和智能网关,而传感器、电表等终端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等则由合作伙伴提供。总之,边缘计算需要生态系统内的各厂商相互协作。”
ECC联盟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在商场上是竞争对手的厂商,在联盟中则可以成为友商,在边缘计算的各个层次,欢迎有多厂商参与进来。刘少伟表示:“ECC不是华为的联盟,也不是这6家创始单位的联盟。封闭的产业没有未来。我们希望不同领域都有顶尖的厂商加入,大家一起推动边缘计算的发展。”
挺进无线云
诺基亚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了新的电信云产品组合, 推出全新云架构网络,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无线性能和网络安全。运营商需要基于云的无线解决方案,满足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诺基亚的方案提供了自动化功能以及优化网络资源。
在传统的运营商无线接入网络中,多数时候只有20%的容量被使用,剩余80%均为闲置,高峰时段时才能派上用场。诺基亚无线云将覆盖与容量相分离,因此容量可按需在任何时间分配至任何地方,从而减少为高峰时段分配容量的需要,实现更高效的容量利用。诺基亚通信推出了高度可扩展、灵活和高效的基于云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借助诺基亚无线云的处理能力和容量,协作和容量可从网络中的几乎任何地方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多层方法采用多种前传类型,支持进行分布式和集中部署或结合两种部署方式。这更高效地利用了运营商现有的无线接入和传输资产,避免了构建全新基础设施的额外成本。
诺基亚通信借Cloud Security Director进一步扩展其电信云产品组合,并宣布正式推出诺基亚云分组核心演进和Cloud Network Director以协调EPC和VoLTE等虚拟化网络功能。
运营商可借助Nokia Cloud Security Director管理虚拟化安全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具备多厂商功能,支持运营商的安=全管理自动在云和混合网络中部署安全策略和功能。这为运营商节省了运营成本和大量工作,使其无需在这些高度动态的网络中手动实施安全性。
5G助力物联
物联网移动连接潜力无线,诺基亚通信此次向外界演示了包括在全新毫米和厘米波带上运行5G无线设备以获得最大容量,以及全新帧结构以实现几毫秒延迟。这有助于实现即时、同步的瞬间反馈,支持对从事建设和维护工作的机器人实施远程控制。此外,诺基亚还推出了专为满足传感器和机器网络的特定需求而优化的LTE。
物联网的实现,对于设备和网络两个层面上的安全功能都会提出关键性的新需求。诺基亚通信在交付高度安全的网络方面拥有业经验证的成功经验,目前正推出其扩展的Mobile Guard解决方案,旨在提供最高标准的安全控制以满足复杂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包括智慧城市、数字医疗及智能电网。
向物联网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即将生活在一个互联网连接设备比互联人类多10倍至100倍的世界中。实时物联网将需要更可靠的通信链路、更低的传送延迟和极致的吞吐量,以收发数千亿个传感器和机器所传输的数据。诺基亚通信已经在提供可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和核心网络,可满足今天对机器类型连接的需求。这些网络支持最低的延迟并具有强大的功能,可处理海量信令和交易流量,并能够高效管理机器数据。
备战超密度网络
未来网络流量将呈现1000倍增长,在5G到来之前,运营商与设备商需要通过技术的平滑演进与迭代来满足逐渐增长的流量需求,这些技术包括LTE-A、小基站、Single RAN等。
此次,诺基亚与中国移动联手在商用芯片组上进行了TD-LTE-Advanced下行链路三载波聚合演示,可提供330Mbps峰值下行链路吞吐量和最高60MHz的频谱以提高网络性能,将吞吐量提高3倍。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表示:“消费者可通过三载波聚合和60MHz TDD频谱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将峰值速率吞吐量提高3倍。中国移动现有的Band41频段基站已经具备相应的硬件能力,后续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60MHz TDD 频谱的三载波聚合。”
此外,诺基亚还现场展示了TDD-FDD载波聚合最新发展,令吞吐量翻了一倍,并实现网络均衡负载;联合韩国KT,采用Marvell商用芯片,现场进行LTE-Advanced上行2载波聚合技术演示,令上行吞吐量翻倍;全球首款面向3.5GHz频谱的8通道TD-LTE-A无线电模块,该模块将为现有LTE网络提供额外的容量,并可通过将WiMAX网络迁移至LTE-Advanced网络将速度加快4倍,同时将延迟降低一半。
个性化服务为先
诺基亚的灵动应用解决方案与Here地图结合,可以提升内容交付效率和网络性能,智能位置体验可以将用户放在个性化服务的中心。
在2014年的巴塞罗那,诺基亚通信便凭借灵动应用荣获了GTI“创新解决方案”大奖。灵动应用通过分布式计算加速内容交付,同时帮助运营商推出基于实时网络信息的全新个性化服务。
灵动应用创新的精髓在于其能够从毗邻移动用户的基站内优化内容、服务和应用。诺基亚通信灵动应用的最新增强特性包括分布式云计算功能,后者可通过利用附近实时网络数据,提供与用户环境相关的个性化和情景化体验。
而将无线网络与Here地图应用的结合应用在车联网领域,可以通过汽车传感器和实时信息获取,改善从行前规划阶段到最后一公里导航的驾驶体验。
电信业大数据崛起
以往,运营商拥有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却无从发掘其中价值。即使到今天,把来自网络、设备和服务过程中搜集到的各项复杂的客户体验数据,转变为有用的营销洞察和行为仍然十分困难。借助诺基亚预测营销,运营商可实时获取基于环境的客户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不断详细划分和投放信息。运营商还可快速创建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通过用户更偏爱的渠道进行投放,从而简化之前费时费力的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