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员工管理制度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2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
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务实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一种企业文化[1]。对于生产企业来讲,精细化管理的“精”就是指企业文化精神、技术精华、质量精髓、营销精品等;精细化管理的“细”就是指把市场和客户需要求进行细分,把企业内部职能岗位进行定位、并明确责任,把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层落实,把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成本费用进行细算等。旨在营造具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质量精品的产品体系,市场细分的营销渠道的一个精细化管理型的生产企业。
2以企业执行力规范部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生产企业精细化管理涉及每一个指令、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与市场销售业绩。因此,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进行管理上的统筹兼顾,分层实施,才会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下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强化部门精细意识,转变职员思想理念
从当前生产企业现状来看,最缺乏的便是执行。强化部门精细化意识的过程就是与粗放懒散的作风和人的意志力较量的过程,也就是增强和管理执行力的过程。以符合实际,激发员工自主性的管理理念、机制来改变人的惰性,使人深入到生产一线去指导服务,对制度严格执行,对过程严格控制,使每一环节层层落实,管理与技术方法不断改进,产品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转变职员思想理念。多数职员对精细化管理不屑一顾,目光狭隘,认识不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优势好处,缺乏对细节的关注与完美的追求。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员工树立一种执着地追去细节,并对完美永不满足。因此,生产企业应建立一种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的学习模式,使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全局性的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防止员工思想僵化,进行生产管理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并抓好每一个环节,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管理技术上不断向精细化管理推进。
2.2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管理运作机制
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是企业下达精细化管理理念并使下属部门执行的一个重要的基准[2]。多数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和思想观念都是长期产业发展而形成的,只能暂时满足企业运行与经营。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可使部门更具有执行力,使原有的办事程序、工作方法得到改善,并随着时展而不断深入细化、创新和完善,从而达到从粗到细,从细到精。同时,科学的精细化管理运作机制是有效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平台。生产企业具有生产技术复杂、工艺流程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精细化的管理运作机制能夯实在生产一线制度管理的步伐,形成坚实的管理系统基础,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一点到线、以线到面,系统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精细的工作目标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阶段地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进而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反馈整改方案,以使流程进一步改善提高。
2.3注重部门细则落实,实现精细管理层次化
部门细则落实就是指企业部门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工作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真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流程、每道工序、每次操作的工作过程中去。为此,要真正让每个职员掌握其精细管理的内涵,懂得如何管理到位,并懂得一套责任标准去衡量,去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在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准则去分层落实,真正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受益者、支持者、推动者和落实者。
2.4招贤任贤,实现精细化管理创新
创新是精细化管理的本质,这需要人才来支撑。因此企业要广招贤任贤,培养一大批技术能力强、业务能力精、人才素质高的职工去贯彻、去执行就习惯管理的重难点,并通过培训使他们把学到的东西带到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作为生产企业,除了要围绕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精细化外,还要以先进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人人创新、事事创新的精细管理模式,才能不断保持活力,持续发展。
2018年油库党支部在绵阳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支部“抓班子、带队伍、强三基、保稳定、促发展”五项任务,以夯实油库党支部基础管理工作为重点,强化基本工训练、提升员工基本素质为根本,全面推进“三基”工作,保证了油库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得到较好的完成。现将“三基”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细化制度,提高标准化管理
从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目标入手,以油库HSE管理为中心,不断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管理、狠抓责任落实,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今年,参照江西公司的作业指导书模版,再次修订油库作业指导书共计65个。为使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在制度建立过程中,总结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缺陷,以利于更好建立关键点控制的相关制度,并修订出更适合油库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体系不发生偏移。通过干部带头学习5个检查细则{《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规范管理标准》、《HSE检查实施细则》、《2010版设备检查细则》、《油库运行技术标准》、《油库管理关键点及考核标准》)4套手册(《油库数质量管理手册》、《油库财务手册》、《中国石化销售企业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手册(试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手册》}促动全面,将“学标准,用标准”做为油库近几年工作重点开展。让学习标准,执行标准通过坚持,使员工养成一种习惯。我库结合销售公司、省公司、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并对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安全行为,有针对性建立管理规定,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系统性建成。油库在年度工作总结计划,参考5个检查细则4套手册制度上,对岗位操作程序进一步优化、完善和修订,制定了即符合制度规定标准和安全管理要求,更适用于现场操作的岗位员工操作标准工作。近几年对上下门卫岗工作流程衔接、收发存作业业务制度未制定的流程组织相关岗位制定了20项补充管理规定。从管理、作业过程等多方面编制这些标准程序,让岗位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应用,使生产区域内的各类作业有了合理、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并适合现场工作实际的标准化管理,让每一位员工、每一项作业都真正做到操作有标准、流程有制度、行为有规范,为油库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规定。
20项补充管理规定目录如下:
序号
管理规定名称
适用岗位
备注
1
计量日清日结管理规定
计量员
2
警消班铅封使用管理细则
警消员
3
上门卫铅封发放规定
警消员
4
警消班上门卫操作规程
警消员
5
发油作业衔接及补充程序
发油员
6
施封免责协议
发油员
警消员
7
数质量免责协议
发油员
警消员
8
站回库流程
计量员
化验员
账务员
10
油库奖惩细则
岗位通用
11
每日人员动态汇报制度
岗位通用
12
油气浓度报警器标准语言汇报制度
岗位通用
13
铁路槽车出入库标准语言汇报制度
卸油员
14
卸油工艺复核
卸油员
15
密度测量流程
计量员
16
隔油池清理规定
岗位通用
17
管道泵卸油操作规程
岗位通用
18
95#、98#、92#、0#扫仓操作规程
岗位通用
19
潜油泵操作规程
岗位通用
20
油槽车停留车辆巡检制度
岗位通用
补充管理规定执行过程有监督。有了好的制度和规定,如果不很好的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对规范管理无任何帮助和促进,只有在生产实际操作中很好的落实和推进,才能将之有效应用于岗位操作。将班组事权物权落实到工作现场实际,结合标准规定,才能有效发挥规范管理作用。首先在收发作业环节中,重点强化对车辆进库人员安全检查、流程切换、设备运行等作业过程的监督。主要是充分发挥管理员、班组安全员的作用,管理人员把大部分工作时间放在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中,加大标准规定执行力度,深入现场抓重点,扭转老毛病,狠扫低工作标准,现场作业的每一个过程都要求班组员工理解内容、熟记于心、操作娴熟,通过强化标准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才能有效促进标准化工作在实际日常工作中的全面推进,使我库员工标准化工作执行逐步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二、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建设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人的不安全意识、不标准行为,致使标准化工作执行难度大,通过强抓管理人员标准执行力,强抓员工标准执行力,就需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工作要抓住重点、关键行为、分清岗位职责、落实工作标准、建标立规,提高标准化工作执行。班组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化工作中“七步法”、一岗双责认知掌握程度。只有明确出考核权重,才能充分提高员工工作的严肃性和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质量。
加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制分工明确,以绩效考核方法抓住员工作业时关键行为,有效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库在《集团公司十大安全禁令》、《油库安全禁令》基础上出台了《油库奖惩细则》,把岗位实际工作未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造成后果严重的、发生频率比较高的行为作为奖惩细则主要考核内容。使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工艺、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个班组、每个操作人员,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做到扎实有效。通过奖惩细则实行,使油库员工养成按规章制度办事,按标准做工作,提升全员素养,进而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强化落实全员一岗双责的工作分两步进行,一是按照《四川石油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结合油库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再次整理和修订岗位职责和岗位说明书,从安全、岗位流经的工艺流程深入细致地修订,真正做到“一岗一责”,全库修订岗位职责47个。二是做好岗位宣传贯彻,严格考核。各班组通过班组活动,加强岗位双责学习,使各岗位员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自觉遵守。实行每月必考的形式,管理小组对考试情况进行抽查,班组长纳入考核项目。
三、“11.19”事故反思及整改落实情况
组织支部党员对“11.19”混油事故进行多次专题学习讨论。为深刻吸取教训,强化安全数质量的管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将此事故的经验教训、相关文件通报全库,组织党员群众对事故原因分析进行多次学习,全体员工撰写心得体会,条线、班组、岗位对照事故原因分析措施查找并整改岗位存在的隐患,形成整改表,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结合“11.19”混油事故主要原因,深入持续性开展反“三违”活动,找出习惯性违章行为,让习惯改成习惯。将习惯性违章行为整理罗列出来公布全库,及时将习惯违章现象整改措施编订成册,印发至各班组达到人手一册,组织员工学习,纳入考核细则中,加大考核力度,加强习惯性违章日常监督管理,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处罚教育整改,让员工记于心,融入脑。对一时不能整改的违章行为制定防范措施,并告知全库,形成整改表单,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标准。树立起不彻底铲除誓不罢休的必胜信念,坚持到底直到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关键词:煤化工 安全管理 标准化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该生产过程除具有化工生产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易燃易爆物质多、高温粉尘环境多、压力设备多、生产工艺条件苛刻、生产规模大型化、自动化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煤化工企业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一些煤炭资源产地纷纷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伴随着煤化工装置的大型化,煤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由于近期国内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引起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指出,目前煤化工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危化品安全领域四大突出问题之一。危化企业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尽可能地减少、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煤化工企业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煤化工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工程,其中物料的反应大多是在高温高压、负压深冷及高速传质传热等严酷工艺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激烈,易于失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品( 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 种类繁多,这些产品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 的特性。概况起来,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复杂, 操作必须一丝不苟, 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意想不到 的事故。
二、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化工行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煤化工等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安全管理的不科学、不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现状, 煤化工企业要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相关要求及标准, 才能保证煤化工企业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真正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
三、煤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应遵循的标准化步骤
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根据省、市安监局下发的标准化相关工作实施细则和意见,现就将安全标准化的具体实施细则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下:
1.建立相关的机构及明确各项职责
首先要明确安全方针、目标,要在企业内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担任组长,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组员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并由其具体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年段安全生产目标。然后,公司总经理做出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同时,制作成公告栏向社会进行告知;公司安全员与公司各部门、分厂或车间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并完善岗位责任制,并做到制度“上墙”,同时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2.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省、市、集团的要求制定,如《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责任考核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并印发到岗位进行培训,要求管理人员及每位员工熟悉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严格执行制度,由公司安全部门、公司办公室进行监督。
3.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公司及各部门、分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教育培训档案、教育培训台账。对新进厂的员工严格实行三级(厂、工段、班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建立新员工培训档案。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由公司安全部门、施工单位、作业单位进行培训,并做记录、台账。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由公司办公室审批,公司安全部门联系安监局和质监局进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档案。
4.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要保证严格执行各项“三同时”的实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立各项安全设施台账。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工艺安全要从工艺安全信息、设备安全信息、工艺过程分析、紧急情况处理等全面考虑,对于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应加强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
5.安全与事故应急
(上海大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336)
【摘要】通过对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的现状和表现形式认知,以及关联性分析,阐述企业应该如何来建设体系文件,达到内部控制规范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现状 表现形式 建设意见
自2008 年五部委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之后,尤其是在证监会出台IPO 公司的相对规定和2011 年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试点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在中国的大地上激起了千层浪,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理解不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形式和内容也就呈现出多样化,可谓百花齐放。
一、我国目前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的误区
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的目的和理解不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在建设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和错误的作法,未能达到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的真正目的,反而本末倒置,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
(一)政出多门,制度缺乏权威性,影响业务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这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由企业各部门根据需要自行制定和下发,往往各部门对同一业务的管理方向和要求不一致,各自为政,各执行各的,员工在处理业务时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权威性不高,员工不重视。
(二)数量繁多,缺乏系统、全局、长远的发展思考
在笔者进行咨询时,发现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数量可谓众多,往往一家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累加起来能达到百份。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企业出现一些问题时,发现没有内部控制体系文件进行约束和规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成为“查缺补漏”的重要武器,临时性进行制定,这种情况往往只针对出现的个别问题,导致整体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缺乏系统性、长远、全局性的思考,整套体系之间衔接不强,往往存在自相矛盾,或者因为临时性制定,考虑不周到,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内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问题,又重新进行修改或增加,周而复始导致数量过于庞大。
(三)只为监管部门需要,重形式不重实质
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准备IPO 的公司、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存在许多企业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让某一部门或请外部中介机构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往往存在只是在形式上满足了需求,但实质内容可能存在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或者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内容与业务存在脱节,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真正目的,成为一纸空文。
(四)忽视对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培训和落实的跟踪检查,导致执行性不高
内控体系文件的制定,是为了落实和执行,达到控制的目的。首先,很多企业内控体系文件只完成下发这一任务,忽视了对体系文件的培训和宣讲,而培训则是体系文件建设的基石,是让执行者明白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和目的,以及应该如何做和怎么做,而宣讲的过程,也就是传达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认知。其次,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执行的效果需要进行跟踪检查:一是为了检验企业编制的内控体系文件是否满足管理的需求,是否存在漏洞,帮助企业管理层作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二是通过对执行结果的检查,对企业在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进行整改,规避风险的发生,达到查缺补漏、防微杜渐的目的。而众多企业往往忽视培训和跟踪检查这两项重要的任务,员工执行力不强,使内控体系文件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以企业管理制度形式表现
管理制度,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使用最广,被多数企业认可,一般在企业的章程中有明确规定制度的审批权限,通常为企业的厂规。
(二)以内部控制手册形式表现
内部控制手册,这几年通过外部中介机构的介入,以及一些海外上市公司多年的使用,目前被广泛的认知、认可、接受。相对于制度的表现形式,使用流程图、表格替代繁冗的文字,内部控制手册的设计相对便捷,对于使用者,能很快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规避了制度长篇累牍的缺点。
(三)以流程文件形式表现
流程文件纯粹就是按企业的业务内容进行分类,形成业务流程,如销售、生产、采购、融资等,用文字形式从业务的发生到业务结束,描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一个节点要做什么,相对于制度,少了一些原则的、笼统的、定义性的文字,多数用于制度尚未建立,或成立初期的企业。
(四)以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文件形式替代
ISO 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文件,在20 世纪末21 世纪初,被广泛应用,很多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加之需要进行年度检验,所以很多企业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文件还是很规范和齐全的,并被企业当作管理制度使用。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后,一些企业就以ISO 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文件当作内部控制体系文件使用。
三、企业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手册的关联
笔者在咨询公司工作期间,曾经有许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手册和企业管理制度有什么区别产生疑惑。企业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手册,是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两种表现形式,对于企业采用哪种方式,并没有明文的规定,而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也没有强制要求企业一定编制内部控制手册。
对于两种表现形式的关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从原则性、规范性的角度去规定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行为,并且因为企业管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往往不能朝令夕改;而内部控制手册,更多的是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原则性基础上,以业务流程的形式,细致地描述每一个节点的操作要求,而且可以根据业务情况的变化,在不违背企业管理制度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正。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2.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章程中都会规定管理制度的审批权限,一般为公司的董事会或总裁室等治理层面,因此也决定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管理制度往往被“束之高阁”,基层员工一般很难接触到,更别提知晓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手册,更多的是操作指引、操作细则,审批权限可以下放到管理层,可以深入到基层。
3. 企业管理制度一般都采用文字的形式,而内部控制手册的表现形式会更加灵活,使用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对于使用者更加方便。尤其对于生产型企业,许多业务操作层面的员工,并没有较高的知识,通篇的文字,对于他们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采用内部控制手册的形式,流程图的操作指引,相对清晰和明了,并且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将流程内容进行展现,操作层面的员工只需关注其业务范围那一部分就可以了。当然,目前有许多企业将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手册合一,也不失为一种解决策略。
四、企业内部控制文件和ISO 体系文件的关联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文件和ISO 体系文件两者之间的关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ISO 体系文件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建立目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两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2.ISO 体系文件,只是针对企业质量管理这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企业质量管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企业在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质量管理这一方面可以借鉴ISO 体系文件的内容,并且对于ISO 体系文件中涉及业务流程通用部分,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是可以引用的,并不代表两个体系文件,有两套业务流程说明,而且是大相径庭。
五、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的建议
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一个载体,企业是通过这个载体来传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要求。不同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有些特殊性和适应性,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外部监管需求不同,企业可以有针对性选择,方能达到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建设和实施的目的。
1. 不同类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采用方式。生产型企业,主要考虑基层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内部控制手册或流程文件更具适用性;而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文件采用何种方式相对灵活,在于管理层倾向于哪一种。
2. 不同发展阶段内部控制体系文件采用方式。企业处于创业期,业务模型还是探索期间,采用业务流程文件,相对简单、简捷,可以依据业务的发展,进行逐步的完善和修正;企业进入到成长期,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已经达到一定的雏形,规划已经清晰,可以制定管理制度,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之管理和业务行之有规则;企业到成熟期,业务规范已经壮大,涉及面广,采用内部控制手册,将各个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都更加细致地描述,便于管理层的管理和考核。
3. 外部监管要求内部控制体系文件采用方式。上市公司、国资委管理的公司,因为涉及外部监管的要求,企业管理制度的审批权限往往都在于董事会,而且上市公司的重要制度需要对外披露,因此可采用企业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手册两种方式,企业管理制度用于规定原则性、规范性要求,内部控制手册进行细节性描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加上内部控制手册的全面性,两者相辅相承,达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
对于准备IPO 的公司,我国主板、创业板、中小板都有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准备IPO 的公司,考虑准备时间的因素,此时企业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满足外部政府部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文件的建设和完善。
为确保公司进行有秩序的经营管理而制定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一般员工到总监级员工
3.0 责任
各部门主管、经理
4.0 程序内容
4.1 出勤
工作时间: - 每周工作五天, 每天8小时,正常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6点,
因工作需要执行晚班和倒班的员工,特别工作制为8:00-17:00或10:00-19:00,此项工作制需要部门经理和CEO的批准后,再到人力资源部登记后,方可实施。
午休为一个小时(11:30 - 2:00之间任选时段)。
打卡: 员工每天上班、下班,午休出入均需打卡(共计每日4次)。 员工应亲自打卡,帮助他人打卡和接受他人帮助打卡者,无论是否迟到, 均按C类迟到计算.
忘记打卡的员工, 需要其直接上级把员工漏掉打卡的时间email给*@*, 人事部会给予补签.
公出: 一个工作日内的公出需在前台登记,方便转接电话和留言。 出差、事假等需事前得到部门经理批准,并到人力资源部登记. 请假: 任何类别的假期都需部门经理事前批准,并到人力资源部登记 如有紧急情况,不能事先请假,应在两小时以内电话通知本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并在上班当日补办手续,否则以旷工计。
迟到、早退和旷工的奖惩制度: 全勤奖:每月100元,以考勤卡为准.
迟到早退线: 上班9:15以后到达,视为迟到,下班5:45以前离开,视为早退
特别条款: 在一个自然月份里,允许二次迟到(不晚于10:00),给员工应急时使用。超过10:00,扣除缺勤时间的工资。
迟到细则: 在一个自然月份里,第三次或更多的迟到处理如下:
A: 9:15- 9:30 到,即迟到 0-15分钟/次,扣款个人月工资1%
B: 9:31- 9:45 到,即迟到16-30分钟/次,扣款个人月工资2%
C: 9:46- 10:00 到,即迟到30-45分钟/次,扣款个人月工资3%
D: 10:00以后,按旷工一天计
注:若9:00-11:00间致电直接上级请假者,可补假,否则按旷工计算。
早退细则: A: 17:30- 17:45 到,即早退 0-15分钟/次,扣款个人月工资1%
B: 17:15- 17:30 到,即早退16-30分钟/次,扣款个人月工资2%
C: 17:00- 17:15 到,即早退30-45分钟/次,扣款个人月工资3%
D: 17:00以前,按旷工一天计算。
4.2 旷工
连续三个工作日无故缺勤,或未经批准休假者将被视为旷工。直接主管将亲自联络本人查明原因,并于满三天后的二天内交出"辞退处分报告"。 在30天内未经批准缺勤总计6天(48小时)者被视为旷工,并予以辞退。 4.3 考勤统计
屈指算来,到现在我已在14公司工作了五个多月了。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感触很多。五个月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我不遗余力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业绩,但我是在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并努力使14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规范、更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面貌也大有改观。从这个角度讲,我还是比较欣慰的。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完善的制度。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极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都是xx年以前制定的,一直沿用到现在。由于企业面对的客观环境以及企业发展、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过期”的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工作后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力资源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段时间以来,我修改了员工考勤制度,并相继起草了xx年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部工作流程、劳动合同管理流程、公司员工各岗位职责等多项管理制度,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纳入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的轨道。
二、清理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关键词: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61-02
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逐年递增,防控法律风险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主要表现是:面临的法律环境异常复杂,调整油田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数量大,既有国内的法律又有国际的法律,还有“走出去”必须面临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而由于油田属于高危行业,法律调整因此有更严格的要求;经营管理活动相对人异常复杂,交易活动繁多,监管部门繁多,在国外经营有时要与项目所在国政府高层直接对话,而在国内生产有时不得不面对油区普通群众,对法律理解的差异性和对法律的认同性不一致,必然造成法律风险频率增强;自身合规性控制异常复杂,油田生产经营点多、面广、线长,各种行为主体活动的类型多、变化快,管理控制工作复杂,有的专业技术性强,有的监管要求严,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构建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识别监控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是石油企业领导和法律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锁牢法律风险源头、及时化解各类法律风险,需要石油企业在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事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出
实招。
1 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应坚持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1.1 建立“三种模式”,确保履行职责有机构
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工作,认真落实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计划的要求,不断加强法律事务职能体系建设。在企业层面,要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专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统一管理企业各项法律事务工作,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专人管。在下属单位层面,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法律事务管理幅度、法律风险程度大小等实际,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兼职法律事务岗位”三种组织模式,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落到实处。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法律顾问岗位;其他规模较小的单位设立兼职法律事务岗位。通过科学设计法律顾问制度组织体系、落实法律风险管理职责,确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到位。
1.2 健全“三类制度”,确保管理行为有规范
不断深化法律事务制度建设,整合制度功能,推进制度落实。建立以《法律工作管理细则》、《法律顾问管理细则》为引领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法律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建立以《合同(信用)管理细则》、《授权委托管理细则》、《法律纠纷管理细则》、《商标管理细则》、《工商事务管理》、《法律中介机构管理细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管理细则》、《学法用法创新成果评审细则》等为支撑的法律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民事诉讼纠纷处理工作指引》、《工商事务办理指引》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流程和操作指引,明确各个具体法律业务的管理任务、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法律事务工作考评办法》等为保障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度。通过三类法律事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的全面
受控。
1.3 培育“三支队伍”,确保工作质量有保证
建立以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合同经办员为主体的三支法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法律人员的履职能力。培育法律顾问队伍,严格落实法律顾问持证上岗要求,认真组织法律人员参加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合同管理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管理员参加合同管理培训及考核,加强合同法律知识、管理制度、典型案例的学习和交流,掌握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培育合同经办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经办员培训,加强合同经办员资格管理,提升广大合同经办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稳步提升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 细化法律事务管理,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识别监控机制
加强风险源头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细化法律事务合同管理、决策管理及风险预警管理,确保重大法律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
2.1 甘当“法律卫士”,严格合同管理
紧抓合同管理关键点,努力夯实合同基础管理。严把合同法律审查关,加强重大、重要合同法律审查,严格履行合同审核程序,明确重大风险点的控制办法,落实合同全过程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杜绝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的发生;严把标准文本使用关,建设合同标准文本库,收集国家合同标准文本,通过合同标准文本“本土化”改造,开发完善企业合同标准文本,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不断降低合同文本使用风险;严把合同运行考核关,狠抓合同管理检查考核,将合同管理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兑现,并形成以合同法律专项检查为主,内控、审计、效能监察等多部门联动考核为辅的综合考核机制,确保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2 善当“法律谋士”,参与决策管理
把握经营管理与依法决策平衡点,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企业规章制度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将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查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之中,对拟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制订依据、程序、内容三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核把关,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为重大决策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通过参加日常会议、项目可行性研究、专项问题协调论证等方式发表法律意见,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真正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为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3 敢当“法律勇士”,强化风险管理
找准法律风险管理切入点,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新机制。勇于研究探索,认真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通过编制或下达《法律风险管理年度报告》、《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法律风险提示》等做好法律风险警示管理,超前指导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勇于过程控制,认真梳理涉外工程、工程建设、重大对外投资等重点项目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风险预防和化解措施,落实法律风险控制责任,严控重点项目运行中各种风险;勇于维护权益,法律纠纷发生后,法律人员主动出击,敢于担当,善于维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种法律争议、纠纷及历史遗留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涉法权益,同时建立法律纠纷总结评价制度,对案件的发生和处理全面梳理,深刻查找和剖析导致案件发生的违法、侵权等法律风险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避免类似法律风险的再次发生。
3 注重普法工作实效,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机制
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根本所在。要大力营造靠前送法、能动学法、自觉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打下了坚实思想
基础。
3.1 突出普法重点,“送法”到“前台”
围绕普法对象,创造性开展送法活动。送法到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直属单位中心组等要带头学法用法,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中应安排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做到按行权规则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送法到重点项目、基层班组、职工家庭,针对重点项目的工作需要,到现场开办专题讲座,提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通过“以案学法”和“普法小课堂”等活动,在基层班组广泛开展专题法制讲座,围绕与职工家庭相关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进行专题宣讲。
3.2 丰富宣教方式,“学法”建“平台”
围绕普法主题,建立学法三项平台。建立法制宣传平台,以“普法专题网站”、“法律事务工作信息”、法制宣传栏、黑板报等为载体,通过“举案学法”、“案例速递”、“新法速递”、“法制信息”等专栏,及时报道国家及企业普法动态,宣传新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建立讲法培训平台,以“每季一讲”、“每月一课”法制讲堂为载体,选取与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寻求更生活化更形象化的讲述方式,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建立学法测试平台,以“每季学法测试”为载体,通过开展有奖网上测试、现场竞赛、座谈讨论等形式检验学法效果,培育和提高广大员工学法兴趣。通过普法三项平台的建立,激发员工学法热情,推动学法活动深入开展,有效保证员工学法的效果。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年*月至**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完成了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年至**年*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年*月至**年**月,本着电网规划编制原则、市区概况、市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完成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
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1、**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1、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
2、应用**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
4、完成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的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
继电保护是电网静静的哨兵,肩负着保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2009年,在繁重的生产任务面前,继保班能够紧紧环绕着以“人本至上,安全工作在基层”的原则。不断优化安全流程,细化安全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着力于培育长效的安全文化,以“安全、健康、快乐”为长期目标,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现场工作和班组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感,谒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一批具有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专业人才是一线生产班组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继电保护工作具有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现场工作环境复杂、危险性大、人才培养周期长等特点。针对这一工作特点,继保班结合班员工作岗位变动频繁、新人多的实际情况,从抓培训入手,不断提高班组员工的素质,确保班组安全生产。
在变电站新建和综合自动化改造中,验收工作是严格把守工程质量的大门,是电网、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闸口,继电保护二次验收是整体工程验收中的重头戏。最近几年,同行业中已经发生多起由于没有把好验收关而导致的电网或设备事故。为严格把住验收关,继保班制定并不断完善了《继电保护规范化验收文档》;并从安全生产大局出发,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先后编制出了《继电保护公共部分验收规范》、《关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改造及新建工程设计及施工建议》等十几个工作规范、建议,确保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之,在这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