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第1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合作型学习方式 小组活动

西方大部分语言学家基本认为:“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刘润清,2002:1)显然,语言是交际工具。然而,在传统外语教学中,往往忽略学习者的外语交际,影响到学习者实际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的发展。在二语习得教学方法的众多研究中,小组活动被认为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外语交际实践机会的课堂组织方式。Long和Porter(1985)总结了小组活动对于二语习得的教学实践的五个积极意义:“小组活动能够竲加学习者外语语言实践的机会”(P208);“小组活动能够促进提高学习者外语练习的质量”(P208);“小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P210);“小组活动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互助的外语学习环境”(P211);“小组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力”(P212)。

Gibbons(2002)详细地讨论了小组活动的外语教学实践意义。Gibbons首先总结了三条McGroarty在1993年对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外语学习的讨论。第一,小组活动可以让学习者获取更多的外语输入(input),而且这些输入的形式多样,因为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表达外语的方式;第二,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其外语输出(output)也相应增多。组员之间轮流地用外语交际,完成小组任务;虽然老师不在场,但是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学习任务,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外语学习的自主与自我负责;第三,学习者交际的语言是有具体背景的(contextualized),这样的外语交际有明显的目的性,组员对交际内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P17)。Gibbons接着阐述了对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看法。根据她的解释,通常小组成员用英语交际的同时,会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组员们通过彼此互相提问,交换意见和看法,不停地重复和阐述外语信息;外语信息的重复和详解更有利于学习者明白外语交际的目的,也更加了解外语交际的内容。此外,Gibbons强调了在小组活动中,组员之间互相提问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问询的内容是检查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某些外语信息。而在小组活动中,为了了解小组成员的外语交际意图,学习者会主动提出与讨论话题相关内容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来自于其他组员的外语信息。这种问答形式达到了外语交际的一个目的:交换信息。最后,Gibbons谈到了小组活动对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帮助。相对于个体独立学习,要求学习者在全班面前练习外语,对于那些信心较弱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紧张的;然而,小组学习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会让他们更轻松,很容易地用外语来交际。值得一提的是,Gibbons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使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建议。她提出的建议包括,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划:任务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尽量要求每个学习者参与,避免有的组员逃避组内发言;在小组活动的最后,要求组员能够展示一个明确的结果;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而且小组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该考虑学习者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等。

在实证研究中,小组活动被证明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外语交际。Pica和Doughty(1985)对比了在外语课堂上,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以小组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者之间的外语交际活动。根据他们的结论,小组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面对面地参与外语交际活动;当某些组员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听不懂的时候,其他组员可以更容易、更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些组员的疑惑,并且会用外语进一步解释和阐述,以此解答组员的疑惑。更重要的是,组员在小组中讨论,他们用外语交流时的焦虑程度比起站在讲台上发言要减轻许多。相对于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学习者在小组活动中会用更多的外语进行交流。Pica和Doughty(1985)指出,虽然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可能会听到更多的外语语言,但是教师或者外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通常是产生外语的主导;而且在他们实践外语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少详细地解释,阐述某些观点。其结果是,很多情况下,他们所讲的外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理解,从而也不会对多数的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有太大的帮助。

小组活动对于外语课堂中实现学习者的合作型学习,以及实现外语交际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小组活动这种课堂组织方式应该被大力推广。教师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把学生分成小组,实现学习者的外语交际。同时,学习者也应该适应小组活动的课堂组织方式,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积极参与,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者学习,最终提高自身的外语交际能力,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Long,M.H.,& Porter,P.A.Group work,interlanguage talk,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ESOL Quarterly,1986,19(2):207-228.

第2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一、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不受重视

很多中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直接将美术课取消,让学生专心地学习专业知识。很多学校虽然设置了美术课程,但是美术老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专业的美术知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美术课堂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忽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画画,并没有讲授专业的美术知识,课堂时间被白白浪费,美术课堂的开设没有发挥实质的效用。

2.家长对美术课堂的错误观念

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会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画画能力,但是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家长要求孩子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主要课程的学习上,认为美术课堂会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整个社会对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也有错误的认识,过分地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素质的培养。这样的现状不利于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不到培养。

3.老师忽视了美术评价的重要性

老师对于课后的教学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差或是好,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优秀的地方,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没有清晰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今后的学习。有的老师比较在意学生作业,经常会给出相关的意见,指出学生的错误,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学习美术。但是在期末考核中老师还是一味地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存在片面性,学生很难实现全面发展。

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体现

1.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能否好好地学习,关键在于学生能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会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谈谈对美术学习的看法以及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这样的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接下来的美术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2.讲和练的有效结合

美术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平时的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自身的美术水平,但是学生练习技巧的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练习,这就依靠老师平时的授课。老师要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和形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要将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分类,有区别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实际的课程来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练习方面,老师要合理地安排作业,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学生自身也要重视课后练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都不尽相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够实现进步和发展。美术基础好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加强平时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辅导,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转变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发掘学生的潜能,重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美术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思考问题,探索美术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对教学活动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动态把握,灵活地变化教学方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是一门重视创新的学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得到培养,才能更好地学习美术。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授课时不选择固定的主题和固定的画画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作业。这样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整个社会必须要重视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准备有利的条件。但是在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之前,中学院校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获得最佳的效果。中学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中学时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发展,所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曹玲.浅议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2012(06).

第3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一、当前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问题

新课程改革使学校和教师开始普遍注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问题,并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价值教育”的意识,使以往单方面强调知识技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产生这种改变的基础往往并非教师们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入的认识,而是在他们保留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固有认识(把课堂教学活动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授活动)的前提下,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附加上了新的“价值教育”的任务,最终使“价值教育”为这种知识技能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同化。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典型问题恰恰反映出教师们正在其课堂教学活动中践行着这样的观念。

1.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目标流于形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教学设计中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正成为一种普遍规范。尽管大部分教师接受这种规范,在自己的教案中提出专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只在一堂课的最后,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对课堂内容的“提升”或“升华”,而在此前的大部分教学时间中缺乏“价值教育”方面的考虑,甚至有些教师虽然在教案中设计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彻底忽视这些目标。

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设计“价值教育”目标时,首先是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而对“价值教育”目标制订之后是否可行和如何有效实施的考虑较少,致使教学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常流于形式。同时,由于缺少了对“价值教育”目标如何有效达成的思考,以致教师在设计“价值教育”目标时,简单以“就高不就低”的方式把理想的道德原则直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目标[1],从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关注和考察,最终加剧了“价值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形式化。

2.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价值教育”目标的结合存在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另一个典型问题是如何较好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价值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对于语文、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寻找结合点,相对较易;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寻找结合点,相对较难。因此,部分教师放弃了这种结合的尝试,专心投入到知识技能的传授之中。

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同样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理解分不开。由于教师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授,因此把“价值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也就只能意味着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寻找结合点。通过寻找这种结合点来开展“价值教育”,这固然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但由于学科性质本身的特点,使得有些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联系不那么直接,若强行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价值教育”的目标相结合,一是给教师们提出了难题,二是学生不易接受。

3.以知识技能传授的方式开展“价值教育”

在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授的前提下开展“价值教育”,容易造成的第三个问题是以知识技能传授的方式进行“价值教育”。所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常常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之余,传授一些与当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相关的“价值观知识”或“道德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在手段上使用的是知识技能传授时常用的教学法,在目标上是要让学生知道并掌握这些有关“价值品质”的知识。这种“价值教育”对于学生是否真正认同这些“价值品质”,是否能在自己的行动中践行这些“价值品质”,缺乏必要的关心。因此,这样的“价值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4.“价值教育”的自相矛盾

由于从知识技能传授的立场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常常演变为对“价值品质”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得教师忽视了其自身的教学行为所传递的价值观。例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解释“公平”的重要性的同时,可能并没有公平地对待班里的学生;又如,另一位教师在讲台上就“尊重”的意义旁征博引的同时,可能也会当众羞辱一个没有好好听讲的学生。这些场景并不是假设,它们时常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怎能真正体会“公平”和“尊重”的意义?毕竟,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往往对学生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活动与“价值教育”目标

1.把抽象而片面的知识技能传授还原为具体而丰富的教育活动

要系统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遇到的各种问题,就要把课堂教学活动理解为丰富而完整的“价值教育”活动。

(1)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一种抽象而片面的理解

知识技能的传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但不是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把课堂教学活动直接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授,其后果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专注于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技能掌握,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抽象,教学手段变得单一。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有多方面考虑,应使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具体而丰富的教育活动

学生总是在现实的、整体的、生动的教育实践中接受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应成为一种具体而丰富的教育活动,其对学生的影响至少包括三方面:即知识技能的传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课堂教学活动应始终与价值观紧密相连

“如果我们拥有某种价值,我们相信它应该体现于生活和行为的诸多方面。[2]”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实现,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或间接体现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无论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否涉及“价值教育”的目标,“价值”总是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伴随的。如果一位教师能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并有意识让这种影响朝正面发展,那么这位教师就在对学生进行着“价值教育”。如果一位教师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价值观方面的影响,即便其在“课堂教学”中对“价值教育”目标有所关注,其所进行的“价值教育”也常常会遇到种种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价值教育”的改进建议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是拓展和加深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理解的重要契机。只有重新把课堂教学活动理解为一种具有现实性、整体性和丰富性的教育活动,才有助于教师重新看待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总结了四点改进当前课堂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的建议。

1.重新理解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目标

由于学生是在现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到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价值教育”便有了较大的施展空间,“价值教育”目标的制订就有了崭新的思路。

(1)关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价值教育”的结合点

“价值教育”的目标制订要关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价值教育”的结合点。例如,理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目标可包括科学的兴趣、理性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超越的精神[3],相对于一些非理科课程,这些“价值教育”的目标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

(2)制订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价值教育”目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价值教育”时还应关注那些渗透在一般教学行为中的价值观,从而制订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价值教育”目标。例如,关爱、公正、尊重、诚信等,可将它们作为一般课堂教学活动所共有的“价值教育”目标,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践行这些“价值教育”目标,以此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2.整体看待“价值教育”活动

由于价值观贯穿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价值教育”时有整体性的考量。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

杜威认为,作为教育内容的教材对于教育方法具有规定性[4];对于“价值教育”而言,这种规定性则更为强烈,因为“价值教育”的内容本身就体现在教学方法及其实施过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把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避免造成“价值教育”本身的自相矛盾。

(2)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与其他“价值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人的行为始终伴随着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教育”的意义也必定内在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教育”与其他“价值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所谓处理好这种关系:一是要避免或处理好不同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冲突;二是要使不同教育活动中的“价值教育”相互衔接,形成完整而合理的“价值教育”体系。

3.提高教师的“价值教育”意识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相应的“价值教育”意识,那么其对学生的影响就处于失控的状态。如此一来,学生在“价值品质”方面既可能变得更好,也可能变得更坏。基于此,提升教师的“价值教育”意识,即不仅要使其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更要令其明确把对学生的影响转变为有意识的“价值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4. “价值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由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价值观上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很好的“价值品质”修养。然而,教师既不是圣人,也不可能一直在学生面前把自己装扮成圣人,那么教师怎样避免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负面的价值影响呢?对此,笔者认为需要考虑三方面。一是教育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更好的“价值品质”修养。二是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价值品质”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彻底消除,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这既利于学生对教师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又可使学生具有坦诚、宽容等品质。三是良好的“价值教育”不仅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价值品质”,更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品质”修养。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教育”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余清臣.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目标设计的原则[J].教育科学研究,2012(7).

[2]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魏宏聚.论理科课堂中的价值教育[J].教育研究,2012(5).

第4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管理 现状 策略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组织活动。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教”,还要“管”,双管齐下,方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都应当有所变革,方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一个管理上的误区:管得太多,管得太严,从而让学生失去原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管理技巧,既要让学生听话,又不能压制学生的创造力,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如下:

1.重“教”轻“管”。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把课堂教学理解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否达到要求,自己的教学是否具有技巧性和艺术性,却忽略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严重误区。从根本上讲,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能否让学生认真听讲,不违背课堂教学纪律,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等。因此,重“教”轻“管”的教学现状,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过于管理,压制学生的天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策略缺乏艺术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对学生过多管理的教学现状。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容许学生有一点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用过于威严的手段,压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活泼活动的天性。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像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让学生“背着小手”上课,或者让学生保持某一种坐姿等。这样的管理模式,确实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如果过多管理,则会使学生失去原有的活力。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而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谅教师的难处,认识到教师的辛苦,并在教学中自觉遵守纪律,而不是靠教师的威严和制度管理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往往忽视学生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在制度的压制之下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叛逆,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而小学又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1.利用纪律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纪律是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遵守教学秩序的基础。因此,曾经有学者说过: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首先需要的是纪律管理,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方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纪律约束和管理学生,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行为,教师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惩罚,但不能过多,只要达到约束学生的目的即可。例如,对于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交头接耳、睡觉等违反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教师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如违反纪律的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者给学生讲解一个有趣的故事等,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违反课堂教学纪律,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责任意识的认识和了解不足,且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纪律和教学秩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一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懂得体谅教师,这种体谅和责任意识会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地认真听讲,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不是为教师而学,而是为了自己而学。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并配合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管理力求民主。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而言,民主管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不包办学生的一切事情,不过多压制学生,民主的管理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提高,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管理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在约束学生的同时不压制学生的活力,确保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主学习 重要性

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活动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谈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见,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要求下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学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自主学习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启发和帮助下,自主地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自我学习。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其独立分析、思考、实践的能力,能有效地自主进行课外的学习活动,进而发展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学生学习这一主体和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独立的分析、思考、实践等方式或手段来实现学习目标。其次,对教师的角色地位进行重新定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这一活动主体地位发生改变,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指导者和参与者。再次,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和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是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教师的“满堂灌”与学生的被动地接受,而自主学习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是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外学习。

二、初中英语教学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自主学习能促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而,要提倡和实践自主学习的模式。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次入手,试图论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首先,应该对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对这一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组织,使其有效地开展和实施。其次,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对此,著名教育家赞克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其中,所谈到的“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就是要积极创设一种自由自主的氛围,给其提供自主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对此曾谈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活动中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的驱使才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或者自觉性增强与提高,从而开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会提高。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与疏远,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可见,从教师这一层面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发挥其指导作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把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部激发出来。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主导力量,因此,英语教学自主学习的实施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促进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发挥学生全体的力量,培养学生主动研究与学习。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能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小组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思想、知识的碰撞与交流。学生所进行的小组交流,不仅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意识,而且还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在合作中进行学习。另外,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与探究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进行自主探究,大胆进行探讨和研究,注重自我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去怀疑,提高自我探求的意识,要主动发问,有创新精神,从而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其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自我激励和调节,主动收获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实现有效教学。

第6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语文教学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74

基础教育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结合现代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指导思想,对指导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对如何在新课改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引起重视。本文就新课改下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展开论述。

一、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以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作为知识获取者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有效的接受了知识,才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而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想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

二、注重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提升学生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也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获取,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学生对知识点的获取具有很强的被动性,当然,被动的获取知识点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同时对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新课改过程中提出要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点,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更加深刻,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虽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指导思想,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依然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学生也已经习惯于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因此,想要切实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三、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一切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尤其近年来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发挥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首先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自然学生的学习就更加主动,这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2.对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也有很大帮助。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进而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不仅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要求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教学的使命,而且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角色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需要教师做出更大的努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讲,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都能够认识到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但是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新时期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更多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进而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五、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7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要保证合作策略能够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实施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要摒弃一些陈旧的观念,充分发掘出合作策略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不注重合作,无论是师生间的合作还是学生间的合作。在课堂上,老师占据主导位置,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绝对的,学生多是听老师讲课而不亲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单向的信息交流模式中,老师把自己固定在教学框架中,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反馈,也就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准确调整,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也是收效甚微;而学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开始讨厌英语课堂教学,致使英语水平严重下降。

在另一方面,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提倡学生间的合作,认为这种合作行为是消极的,对教学过程起不到任何的有利作用。事实证明,学生间的合作关系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自身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合作策略的实施,所以,现在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合作策略的引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2合作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基于合作策略的基本指导理念,我们通常把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认定为信息互动交流的过程,其交流路线大致有四种,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参与型。单向型即课堂上知识信息仅仅由老师传递给学生;双向型即老师和学生互相传递并接受知识信息;多向型即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传递;参与型是把老师当做一个信息点,而不是信息源,在学习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同等的,共同实现信息的多边传递和接收。融入了合作策略的英语教学,以上四种信息交流模式兼而有之,共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2.1 学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策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强化,让他们感觉到彼此不仅仅是同学的关系,还具有更加深厚的友谊,可以帮助对方也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有高有低,学习英语的悟性和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将他们置于互相合作的环境下,就能使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吸取别人身上优点的同时也用自身的优点去带动别人,共同进步,在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英语学习难题时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以达到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能够收到自己独立学习时远远不能达到的巨大成效,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团队意识都大有裨益。

不过,在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时老师也要进行适当引导,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大体的合作模式以供学生借鉴参考,将合作策略的实效发挥到最大程度。首先,在进行合作之前,老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范围和目的;其次,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供他们思考,不宜过多干涉;最后,老师要对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难题进行答疑,全面保障学生正确进行合作学习。

2.2 师生之间的合作

师生之间的合作模式较从前来说应该更进一步,从过去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双向交流,老师不再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和阐述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时时刻刻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了如指掌,始终保证教学活动向着对学生有益、对教学内容有益的方向发展。而学生也从过去的聆听者变成教学主体,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学生展开,如此一来,学生感觉受到了重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这将非常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2.3 老师之间的合作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合作模式外,也不能不提老师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是合作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补充,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合作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老师们来说,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完成基本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英语专业素养的学生,是为了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职业操守。所以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彼此交换意见与观点,取长补短,为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活动提供很好的帮助。

第8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素质教育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以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掌握了应有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可以说,实施有效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思想品德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学习至关重要。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该学科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开展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往往不尽如人意。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往往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就导致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非常普遍。教师用传授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其实这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但是最后取得的学习效果却不佳,这样的教学根本算不上是有效教学,而是一个典型的低效教学模式。因此,要想实现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目标,推进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就一定要一改往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用新课改的思想武装自己,多管齐下,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加有效。

一、进行有效的备课

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总是把上课铃声响起的一刹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事实并不是如此。严格来说,课堂教学应当从教师的备课工作开始算起。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备课活动,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需要的一系列知识、教学素材、教学工具、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等做好提前的准备,这样,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有备无患,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教师所开展的备课活动恰恰缺乏有效性。很多教师所认为的备课活动仅仅是在课前把教材浏览一遍,甚至一些自认为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会直接省略备课这一环节,试想,这样缺乏有效性的备课活动又怎么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因此,要想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从备课环节就要用心准备,进行有效的备课。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这也是备课环节的基础;其次,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认真撰写教案,教案中要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详细的教学步骤、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等;最后,要注意备学生,关于这部分的工作,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部分。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其针对的对象是学生,要想保证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就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应、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看一看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哪里、学习兴趣点在哪里、希望按照什么样的习惯开展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等。教师只要充分备了学生以后,才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设计有效的导入环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把握好开头部分,那么,一节课的开头在哪里呢?当然在导入环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导入在一节课中主要承担这样几个功能,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三是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由此可见,导入功能对整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就不能忽视导入这个重要环节,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有效的导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起个好头。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导入方法的选择可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见的包括复习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名言警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在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具体确定,总而言之,只要能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新课讲授做铺垫等功能,就算是有效的导入。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时,就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舞蹈《千手观音》,当舞蹈的音乐一响起,原先还有些嘈杂的课堂立刻安静了下来,学生的眼球纷纷被美妙的舞蹈吸引了过来。仔细看下来,这段舞蹈中并没有什么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之所以产生这样具有震撼性的舞蹈画面,主要是因为舞蹈演员之间默契的配合,有了合作,才诞生了这样一场美轮美奂、整齐划一的舞蹈表演。从这个舞蹈中,学生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看到了合作所爆发出的能量。这样,有了前面的舞蹈来开场,不但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为接下来相关内容的讲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一体化的活动,教与学相统一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忽略教学活动这一最为重要的本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割裂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的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都是只强调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试想一下,这种忽视本质的教学活动又怎么可能实现有效性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的知识双向流动,进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从黄河断流这样一个事例入手来说明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并通过事例引导学生的探讨活动: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誉为我国母亲河的黄河发生了多次断流情况,并且这种断流现象呈现着愈演愈烈的态势,近年来,虽然通过一定的治理,断流现象得到了缓解,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原本绵延不绝的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呢?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样,在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交给学生了。紧接着,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开始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断流的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有的则说是人们不注意节省用水,还有的则说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关……就这样,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教师这时候要做些什么呢?一是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二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就这样,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之下,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学生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单调的知识,还有学习知识的能力。事实上,相较于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反而更加宝贵。由此可见,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四、布置有效的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作业,不但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实现二次学习。因此,作业布置的有效与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否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常常拘泥于固有的形式,所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作业类型也异常单调,不是选择题,就是填空题,不是简答题,就是材料分析题。这样的作业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实效上,也不具备什么优势可言。因此,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改进布置作业的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初中阶段所开展的思想品德课程,其实质属于养成教育,它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使得学生知行能够达到统一。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大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在学完了《感悟成长》这课的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实践作业,试着在家里扮演一天的小家长,像父母对待自己的那样,给父母洗衣服、做饭,操持家务等,然后把自己当了一天小大人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交上来。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性,相较于传统的作业形式,更加受学生欢迎,可以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追求。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生德育的主阵地,它的开展有效与否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新课改这样一个发展契机下,努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理念,通过各种努力让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廖隆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3.

[2]田永堂.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1,17.

第9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研究

就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第二语言学习始终是该系统的难点与重点,同时也始终是语言教育中研究的热门话题。英语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经济逐步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过程中,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其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为后期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更好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互动式课堂开始盛行于初中英语教学中。

一、互动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推行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利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研究分析,互动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实现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学习英语,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在具备英语思维的前提下应用英语与人交流,并运用自如。语言学习的关键在实践。受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非常少。灌输式的英语教学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而互动式教学可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将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英语句法与词汇,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主要目的是学生考高分,提高升学率,忽视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以此产生哑巴英语的现象。哑巴英语教学不仅不能满足高水平英语人才的需要,还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互动式英语教学可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学生理解英语的基础上,培养其英语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

前文简单分析了互动式课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这种作用,教师就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应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教学情景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互动式课堂教学,就应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为达到这样一种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来实现。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就能够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应体现出趣味性。趣味性的情景才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力、阅读、口语以及写作。情景教学都可应用于这几部分教学中。如教师讲授“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首先利用问题的方式来创设情景,以此增强互动模式,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Who is your favorit teacer?”“Who is your favorit Scientist?”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开放式的回答。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地增强了师生、生生的互动,由此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2.丰富课堂内容,展现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整体上来说应当是动态且相适应的。不同的章节内容,所展现的教学互动形式也应当是不同的。为满足教学需要,体现出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教师就应当根据教材的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多样化的目的。互动模式的展开,教师应特别注意避免模式化。而通过教学实践就可了解到,增强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形式有辩论赛、游戏等。在角色模拟互动教学中,通过学生扮演某一场景不同的角色,并在扮演中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就可达到有效的互动效果。课堂模拟教学是教师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优势明显。

3.实现群体互动

受到年龄段的影响,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这时候教师就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如组建英语兴趣小组。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并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参加到团体活动中,寻找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加强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促使学生能够将英语学习生活化,以此可提高英语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可在特定的环境、课时内容与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英语晚会。由此可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以此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培养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