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管理学的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的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的要素

第1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45-02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学校要发展,执行力是关键。学校执行力就是将学校共同的愿景内化为每个教职员工的目标、外化为学校团队倾力而为全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就是把规划战略一步步落实到位的能力,就是把计划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学的执行力有很大欠缺,其种种表现可从“高度”“力度”和“速度”三个方面予以概括。首先是高度问题,即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降低原定的标准,到了最后甚至完全走样了;其次是力度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工作“虎头蛇尾”,执行的力度越来越小,甚至一些刚性的常规任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有名无实;再次是速度问题,即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经常被人为地延误,决策者策划的方案常常得不到及时落实,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敷衍塞责,缺乏紧迫感,严重影响了计划执行的进度。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校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应从文化、机制和人三个方面入手。

一、人――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在一个机构中,人是置于一定的组织机构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说的人,实际上就是指组织中的因素,它是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首先是校长。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校长要想把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付诸实践,就必须有强大的执行力,执行力已成为评价校长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要素。当前,有些校长把执行看做是下属的事情,作为一校之长,仅需要做全局性的决策和统筹工作、做战略方面的思考、形成学校发展的愿景并以此作为工作的目标激励自己的团队。在他们看来,团队的其他成员才是具体工作任务的执行者。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学校的首要负责人,校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有利的机遇,带领自己的团队达成工作目标,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因此,执行应该是校长及学校其他人员共同的工作内容。校长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修炼内功,提升内力。即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成为有修养、有头脑、法纪观念强的内行校长。二是领会上级精神,进行科学决策。要深刻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文件、要求、指示的精神,准确把握实质,使学校的规划、决策始终与上级政策保持一致,做到科学决策。三是增强党性,坚持有效执行。有效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增强党性,保证党和上级组织的意图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上下齐心,号令统一。四要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方式。校长要根据具体的校情(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等),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出成效,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

其次是中层干部。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等属于执行机构,这些机构的带头人,构成学校的中级管理层。学校的中层干部是学校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在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贯彻学校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他们是最重要的实践团队,是学校决策层联系具体的实施、操作层的桥梁。学校管理执行力的强与弱,与中层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因此,学校要精心配备中层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并通过系统培训和过程指导,提升他们的执行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双方有效的沟通。当然,所谓的“沟通”应是双向的,校长要指导和点拨中层干部,帮助他们尽快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双方的沟通更加畅通,提高执行效率。其次要加强中层干部的角色指导。学校的中层干部具有双重角色,对于学校的决策层而言,他们是执行者,对于实施、操作层而言,他们则是领导者。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中层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尽量避免角色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学校领导要有意识地提高中层干部执行的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快速提升他们的角色执行力;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后要协调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学校不同的中层机构具体执行的职能不同,但都是围绕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的。因此,要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协调,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注意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做到“分工不分家”,切实避免“内耗”“拆台”和“扯皮”等不良现象,以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最后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其他教职工。他们属于实施、操作层,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归根结底都要由他们来完成,因此,他们才是真正的“执行之人”。提高教师团队的执行力是提高学校整体执行力的具体内容。校长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大局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合力。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尽最大的努力,使教职工把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执行力。

第2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中学;图书管理员;素质;技能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和智力背景至关重要。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要发挥中学图书馆的作用与效能,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命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校图书管理员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而且,优秀的学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自觉地将之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二、较强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能力

现代学校的图书管理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在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

图书馆(室)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从规范入手,建立可供操作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的内容,即图书管理工作的方法、任务、内容等。其主要工作是要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丢失、损坏赔偿制度》等,并与教师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实施奖惩等挂起钩来,使这项工作运行起来有力度。二是涉及运行机制的方法。要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条理化,形成管理规章,出台管理规定,使管理工作具有权威性;第二是业务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依据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图书馆(室)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学校依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学校图书管理方案,使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强化自我管理、现代管理意识。

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及组织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看好书的兴趣,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促进图书效益的发挥,学校图书馆(室)要秉承“以读者为本,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一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中小学读书竞赛活动,以赛促读,教书育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中,可通过树立典型、建立示范区、示范学校等形式,把图书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在普遍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基础上发现、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作联系点,通过经常指导活动,发现、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二是建立评估验收和奖励制度,通过督导评估活动,争取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真正解决房子、票子、位子问题,实现馆舍建设、书刊配置、图书管理上档次,同时大张旗鼓地推广典型,使学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通过组织读书征文评比和管理经验交流,推动图书管理工作良性循环。

四、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素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正迅速进入图书管理工作,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都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3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科学管理;营林技术;要素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60-01

1.目前我国营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营林生产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营林生产与发展的全新局面,进一步使营林生产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现阶段,由于传统的营林生产与管理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以至于林业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律化的生产方式进行营林管理,只有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才能使营林生产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实现我国营林生产与管理的健康与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种子园的建设类型过于单一,母树林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替;造林管理水平不高,林木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状况;苗木的成本过高,现阶段我国的营林生产过程中,苗木的成本投入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过高;营林生产管理人员对利用优良天然苗木和健康苗木的选育、引种以及推广上认识不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对营林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多数企业还没有转变传统的营林管理模式,依旧采用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而不是集约型的经营模式,严重降低了管理效率;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不能保证营林的质量,都是需要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的营林生产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只要在结合我国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就一定会促进我国营林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 科学管理营林技术的方法

2.1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在雨雪冰冻灾害中容易受灾害的影响。其中人工林受灾最为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不同地域、不同树种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我们不能在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考虑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如果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就会使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些客观因素,我们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治。在营林自然资源建设中,科学合理的分配土地种植生产,主动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利用现有科技,参考周边生态环境发展,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科学的发展人工林,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预防森林火灾,对林区病虫害进行监控,保护土壤,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文和水资源,促进林木生长。

2.2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营林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方法的工效低费工、局限性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也可以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方法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 加强科学管理营林技术水平

3.1 加强营林质量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造林质量逐步在提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始终树立好质量第一与效益优先的基本理念,将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效益与质量上面,各大林场要做到积极转变思想,重新定位好造林工作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地位,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确立好前提。重点加强后背资源的培育工作,森林抚育方面的工作质量与成效等也会得到稳步提升。林业主管部门要重视从调查设计审批环节入手,加强对森林抚育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出现不合格的设计需要进行返工,不合格的地段在退回之后,不能再进行上报,要始终坚持全年作业,设计好一块就审批好一块的基本原则,为林业局在审批抚育方面的设计与抚育工作的全面执行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总之,要在以前的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严密的管理系统,善于通过在体制上的保障与制度上、管理上的加强,确保造林的质量大幅度提升,为培育整个林区后备资源做出积极的贡献。

3.2 提高科学管理技术水平

相比国外林业,我国林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也存在许多劣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需要高度重视营林建设,尤其是要加强新时期营林管理技术与模式的分析与研究,不断提高营林管理人员的认识,使他们学会整地、造林的科学方法,从而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发展步伐。需要结合先进的科技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营林工作同样适用,只有结合最先进的林业、农业科研成果,才有利于提高营林工作效率。把森林监管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动态化监管营林工作,有效控制林业的整体情况。重视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把森林资源作为监测主体,增加监测内容,整合监测资源,综合评价与监测林业状况和森林资源。林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林业工作科技含量,用科学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从科学技术角度出发,加强技术管理,不断深化改革,促进林业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具体要建立林业的科技体制,注意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投入。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升营林技术水平。

3.3 加大营林的资金投入

林业投入是林业获得发展的直接动力与重要前提,强大的资金投入力量能够保证营林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对营林管理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就是提升投资标准,增大投资效益。造林成活率一直是营林工作的重心,林木存活率和生长量关系着林业经济效益,要真实统计林木生长状况,从而才能合理预测造林面积。加大资金投入可以扩大造林面积,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实际开展营林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很多树种作为参照物,整体衡量它们的生长经济效益,结合生长速度和经济价值制定对比指数,进而科学分析林木的生产量、经济指标及预计造林面积,从而合理制定管理投资额度。如果林木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结合林场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调整现有树种采伐强度与抚育规程,增加林业投资,提升投资回报率,实现资金增值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营林的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管理营林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科学管理营林的方法。相信只要经过科学的防治和有效地解决措施,一定能从源头上提高我国营林的技术水平,扩大营林面积,推动林业循环发展。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1] 白春生.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J].民营科技;2013年10期.

第4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摘 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本人负责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药品的危险情景。基于此,进行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深入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吸引广大的农村寄宿制师生的高度重视,防止出现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安全事故,营造出良好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环境。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科学管理

一、引言

在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搞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必须熟悉相关的化学实验药品的操作规定,深入地把握化学实验药品的反应规律,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事故,切实保护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广大的师生的安全。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

二、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一)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燃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易燃化学药品具体涵盖了下面的几种:第一,可燃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乙烯、乙炔及其它烃类气体等;第二,易燃液体: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醚、乙醛、丙酮、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等;第三,易燃固体:硫、红磷、黄磷(自然),镁、铝粉、萘等。为了做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燃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保证火源与药品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避免采取明火直接加热的方式;第二,不应该将盛有易燃药品的容器靠近火源;第三,对于数量较多的易燃药品必须将其存储在危险药品内,而不应该存储在实验室之中;第四,在进行易燃溶剂的量取的过程中,必须远离火源,防止接触火源;第五,对于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的装置,必须避免其发生漏气的问题,接受器支管必须和橡皮管相连,保证余气能够通往水槽或室外;第六,在使用氢气、乙炔等易燃气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室内空气的畅通,将火源隔离在易燃气体的范围之外。

(二)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定要真正掌握有毒化学药品的性质与使用方法,避免其沾污皮肤或者是被师生吸到嘴中。具体来说,应该在操作有毒化学药品的过程中戴防护眼镜及手套,对于瓶塞也应该慢慢开启,防止有毒化学药品的溢出。与此同时,对于过期失效的药品不能使用,也应该加以科学有效的处理。有毒化学药品的试剂容器必须张贴明确的标签,注意和其它化学药品的区分,对于没有标签的药品,坚决杜绝出现随意乱扔、乱倒的问题,一定要在进行化学处理之后才能够进行回收加工处理。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爆炸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爆炸化学药品发生爆炸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做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爆炸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必须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必须将氯酸钾、过氧化物、浓硝酸等强化剂和有机物药品进行分开储存;第二,采取适当的可能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在特殊设计的防爆地方来实施,在进行可能发生爆炸的化学药品的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个人防护工作,戴好面罩或防护眼镜;第三,科学有效地回收利用化学实验药品中的易爆炸残渣,而不应该随便将其扔掉;第四,将钾、钠储存到液体石蜡中,并且装入铁罐中进行密封,存储在干燥的地方。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管理

为了搞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化学实验室之中,必须严禁师生进食或吸烟,教师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坚决杜绝品尝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使用的水果等食品,坚决杜绝用手来接触化学实验药品。与此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药品的转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轻拿轻放,避免由于撞击、摇晃或者旋转化学实验药品而产生安全事故。

部分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喜欢采用多量的高浓度药品进行实验,他们觉得这样做能够保证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能够在感官上得到更强的体验,然而,实验教师必须提前告知学生这是非常危险的实验行为。实验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不符合规定的操作以及不安全的行为,一定要进行讲解和警告,避免由于学生的误操作而出现安全事故。对于部分易爆的固体药品,倘若出现结块的问题,不应该用力击碎,避免出现爆炸现象。另外,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坚决杜绝将化学实验药品作为医药品使用的现象的出现,这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化学药品尽管具备非常高的纯度,然而,却并没有经过人体试验,因此,其中所掺杂的少量的杂质也是会对于用药人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的。

四、结束语

从总体上来说,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真正防止各种各样的不安全事故的出现,为广大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师生营造出安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加宏.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学教育.2001(03).

[2]乔进广.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青年文学家.2009(08).

[3]张静.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技信息. 2007(04).

[4]罗红卫.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5]吴秀静.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4) .

[6]黄志国.初中化学实验常见的事故及预防[J].魅力中国.2009(17).

第5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论文摘要: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在对信息加工脑活动的电生理显示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读取案件相关的脑电位变化,来判别被测人是否与案件有关的心理测试方式。文章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分析此种测试方式的科学性、客观性并认为该测试方式的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和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在对信息加工脑电活动的电生理显示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读取案件相关的脑电位变化,即得到无法伪装和隐藏的脑电位的波幅、波的正负极性、潜伏期等参量变化为检测依据的结果。这些参量的变化更不易伪装的原因在于,当人的大脑辨认出重要信息的时候,比如说嫌疑人所看见的图片刺激,与存储在他大脑中的犯罪细节部分相吻合时,大脑就会产生一种异常的脑电图反应具体来说也就表现出异常的P300,只有嫌疑人参与到这个案件当中,并且知道关于犯罪案件过程的特定细节,才会异常P300波的出现。如果他没有参与到案件中,不掌握有关的信息,记忆中就不会存储案件相关信息,也就不会产生异常的P300波,所以根据被测人是否出现异常的P300波,就可以证明其是否与案件有关。但该测试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一直存在诸多的争议,其根源就在于测试的客观性一直受到质疑,所以本文拟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来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美国心理测量专家阿娜斯塔西给心理测量所下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即测验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这个定义构成了心理测量的五个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信度、效度。故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为样本分析(sample of behavior)

    (一)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行为样本一P300

    事件相关电位测试主要是通过播放图片刺激来引发被试者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多参量脑电图反应并加以记录,而记录下来的多参量脑电图即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行为样本。而在测谎过程中的多参量脑电图就是指靶与非靶刺激所引发的P300,它是一种重要的ERP成分,是指在被试者或检查对象辨认“靶刺激”时在其头皮记录到的潜伏期约为300ms的最大晚期正向波,其主要测量指标是潜伏期(ms)和波幅(LV)。P300是记录头皮振幅分布的正向波,在颅顶骨处达到最高峰,在前额骨处达到最低峰值,取顶骨的中间值。从刺激开始,它的波峰有一个典型300—1000毫秒的潜伏期,并且这个潜伏期会随着刺激加工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通常是由刺激的复杂性决定的。在给出记录位置的P300波的振幅或大小是和刺激呈现的频率呈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小概率出现的刺激越容易诱发较明显的P300,此外有意义的刺激也容易诱发明显的P300。

    (二)P300的可测性

    P300作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行为样本具有可测量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实验研究的刺激设置大都是采用的oddball刺激序列,也就是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按照一定的概率比例排列,通过对靶刺激和非靶刺激诱发的脑电波的对比分析来探测当靶刺激呈现时,被试的大脑皮层是否存在特异性反应,据此判断被试大脑中是否储存有目标信息、被试的反应是否为诚实反应。其次,在各种研究模式中,研究者将P300的波幅和波面积当作测量指标,并且认为在Pz这个头皮电位上记录到的P300是经典波形并能达到最大值。第三,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测谎仪的研制成功,使得P300的波幅和波面积测量成为可能。

    (三)P300的代表性

    1、指标的代表性

    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指标的代表性就是指P300波的波幅和波面积的数值变化能够反应被测人对所测主题的认知情况。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P300作为测谎指标的代表性,例如1987年,Rosen,feld首次报道了利用P300进行成功测谎的结果,他令受试者从装有九件物品的盒子中任意取走一件,以所取物品名和其它物品组成刺激序列,结果前者引出P300波幅高,以此判定受试者所取物品。杨文俊等通过被试者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物和环境照片为刺激,P300的波幅和波面积为指标进行测谎,获得95~98%的阳性率,初步证明P300测谎的可行性。所以说P300作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行为样本指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研究群体的代表性

    在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模拟研究时,一般在控制实验条件下,由志愿者扮演犯罪嫌疑人的角色,按照设定好的情境进行模拟犯罪,然后再对犯罪者和无辜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通过比较被测人在P300波上的差异来认定犯罪人。此种研究方式与现场研究截然不同,其结果也不十分可信。Carroll指出,模拟研究中的无辜被试与现场研究中的无辜嫌疑人,相同的问题,对其在情感上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而对实验室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无辜者的角度,可能会显着地过高估计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准确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验室模拟研究的样本群体,并不能典型地代表真正的实际犯罪群体,也就是说模拟研究中的群体样本选择并不具备代表性。

    在进行现场研究时,也就是在实际的犯罪情境审讯过程中使用心理测试技术,此种研究方法更贴近现实,更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可以直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真正的刑事犯罪侦查程序中。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由于起步晚,关于测谎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少见现场研究成果的相关报道,而笔者以犯罪嫌疑人作为样本群体进行的部分现场研究证明,以犯罪嫌疑人作为被试取得了较高的阳性率,证明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准确性,从而说明以犯罪嫌疑人作为行为样本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P300的稳定性

    任何测量指标作为心理测量行为样本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P300的稳定性使其可以成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指标。听觉oddball序列记录的P300,其潜伏期在不同时间的重复测试中保持有良好的一致性。Sklare比较了正常人听觉P300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立即重复的第2次测试P300得的潜伏期较第一次测试,平均缩短了4.7-+0.8毫秒,2~4周之后的重复测试P300的潜伏期缩短了6.3+-3.9毫秒。虽然重复测试使得P300的潜伏期缩短,但是这种变化甚小,与个体差异比较,不足以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证明P300的稳定性,美国六个实验室以相同的仪器和记录方法,以相同的听觉刺激序列分别记录了15名正常男性被试者的P300,结果发现不同实验室记录的P300在波幅、潜伏期和分布上并无明显的差异。

    所以说P300的稳定性足以用于成组的研究,并成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测量指标。

    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标准化分析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及测验结果的解释程序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并且这些程序对所有的被试都保持一致。标准化的实质是指测验中通过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使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成为影响测验分数的唯一自变量,标准化涉及到测验的全过程。

    (一)测试内容和物理形式的标准化

    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测试内容和物理形式的标准化就是指测试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包括靶刺激与非靶刺激的选择、刺激序列的安排和播放以及测后的评分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般来说在选择靶刺激时要选择能够给被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或事物,而不能选择被测人注意盲点的事物,否则将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刺激序列中,靶刺激的比例为30%,非靶刺激的比例为70%,它们随机排列并播放给被测人看。然而笔者在已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靶刺激的选择虽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在实际案例测试过程中,靶刺激的选择是很难完全符合要求的,也就是说我们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标准去选择测试内容——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结果发现许多案例并不适合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试,即使勉强进行测试,也是有些方面并不满足要求,所以说测试内容的所谓标准化也只是相对的标准化。

    (二)测试实施的标准化

    测试实施的标准化主要是指在进行测试的时候要遵从指导语的严格规定,指导语应对主、被试的行为及测试的时间、地点有统一要求。在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时候,我们要对被测人宣读测试指导语:“您好!您参与的是有关您所涉嫌案件的测试,测试员将根据您看一组照片后的脑波反应,判定您是否真正参与到本案件中。本测试对您无任何伤害,亦无痛苦,仅要求您:1、注意看由计算机控制,间歇一定时间出现在荧光屏上的照片;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放松,不要动,不要眨眼;3、每当出现您曾经见过事物的照片时,请尽快按鼠标左键,其余照片不按键。”在被测人明确以上要求后,按测试要求给被测人接上测试电极,设定有关的参数。所以说在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可以遵循,在这一点上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

第6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技能和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学校的图书馆的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字技术、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者我国学校图书馆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要想充分的全面的发回图书馆的作用,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等各项软件指标的建设和提高。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阵地和平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图书馆宣言》曾经这样指出:“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展开,这是关系到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正因为如此,学校在选择和物色管理人员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仅仅要有必要的文化素养,热爱图书管理工作、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和进取也是图书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最应该看重的基本素养。同时,我们也应该打破旧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区,图书管理工作不是无足轻重的,图书管理事业是现代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就是争取做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工作。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知识和智力背景的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是向广大师生传播文化,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毫无疑问的将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图书馆作用于效能的发挥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工作者。那么,一名具有好技能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一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有严谨治学、工作的优良作风和态度。

选择图书管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在日常琐碎的图书管理中发现教书育人、严谨细致的精神内涵。同时对图书管理工作具有一腔独特的热爱,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教书育人的一方面来进行,通过细致、认真的工作给广大师生创造出井井有序的学习环境,从而使自己也能够深入领悟图书管理工作的深刻意义和独特的作用。图书管理工作也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专业素质过硬,业务熟练,能够具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学校里面,尤其是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对图书馆藏书简单的分类、整理,而是逐步演化成一项学术性、创造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今天,专业黑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仅仅凭借一腔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做到既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定和独特性,又能够充分熟悉图书的分类依据以及检索的方法和流程,从而全面掌握图书馆图书收藏的范围与特点。

三、人际交流过程中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

在学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培养口号,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图书馆效益最大化发挥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图书的管理方面,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预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贡献力量。同时,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也是调动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对广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时代的我们正处在意识形态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艺术管理人员扮演的脚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育人的双重职责。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合而言,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给广大师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来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学生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些基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图书管理工作者在与广大师生的交流中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师生对图书馆的不同期望,从而发现自身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改进工作方式,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补充,积极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与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工作。

五、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紧跟时展的潮流。

基于以上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想充分的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就必须积极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从细节出发,从小事入手,全面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型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紧跟时展的大潮流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信息技术迅速进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资料的保护和使用技术等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应用更加普及,在日常的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能够熟练地用计算机对各种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编排,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为广大师生服务,充分的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全面提升图书馆在广大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

无论到什么时候,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人员一定是热爱图书管理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人。因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者才会拥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不图名利,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将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结语:图书馆对广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时代正处在意识形态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图书管理人员扮演的脚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育人的双重职责,在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业务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给广大学生起到一个导航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广大师生求职和向往的圣地,是学校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白才进,芦建生,杜彦峰. 基于山西转型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0(08)

第7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基本要素;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22—02

一、概述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西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1700年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在英国首创合作学习的方法。1896年,John Deway (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合作语言教学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实验学校”,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美国掀起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热潮,并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是目前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取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我国研究合作学习的王坦先生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四个层面的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之间的互动性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

“输入”并非Krashen首创。早在1972年Macnamara就已提出了一个输入假说,用来阐释儿童的语言习得。同年研究者在研究儿童习得母语的特征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应是输入(理解)在先,输出(表达)在后。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结、提炼前人的思想,拓展、升华为以“i+1”理论为核心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成为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综合诸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对语言输入理论主要从以下两点把握。

1、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新的语言知识是因为有语境、语际信息、知识背景等帮助才能够被学习者理解、领会。Krashen(1982:64)曾经把能否给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作为一个优秀外语教师的主要能力。

2、输入依赖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并因个体差异而输入结果不同

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越大,自信心越强,对语言输入剌激的过滤作用就越小,因而获得的输入就越多。反之,过滤作用越大,获得的输入就越小。学习者的情感如动机、兴趣、性格对语言习得起到重要作用,这或许正是面对同样的语言输入,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习水平有高有低的原因所在。Vygotsky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独立工作时具有的实际能力,另一个是和别人一道工作时,在有旁人协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比实际能力高一级的程度叫做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近似发展区,缩写为ZPD)。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加速“近似发展区”内高低两个层次之间的螺旋扬升。

(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该假设认为应给学习者提供新语言产出的机会,学习者需有机会修正自己创造的语言,即创造可理解的输出。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通常重输入而轻输出,这种讲授式、灌输式的单向交流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通过小组活动学习者能不断修正并创造出更为正确的语言材料,在小组活动中不断纠正各自语言中的错误。

(三)Willians和Burden的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个体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非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会强化学习效果。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仅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和互动中,除了教师,同伴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互动对象。社会建构主义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社会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了学习中的中介因素和因素,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构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协作能力的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法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法的基本要素是指各种具体的合作学习方式或方法所拥有的共同的特定品质或要素,离开了这些基本要素,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使之区别于其它的学习方法。Olsen(1992)从不同角度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相互依赖

指的是小组的成功依靠每个成员的成功,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所贡献,小组成员要意识到只有每个成员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学习任务才能完成。

(二)相互促进

为了完成集体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要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援;共享学习资源;彼此提供建设性意见。

(三)责任明确

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团体的成功做出贡献,并对自己和团体工作的最终结果负责;成员间要做到角色互补、相互配合、责任明确。

(四)人际互动

不同于封闭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重视生生互动产生的教学动力。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他人提供帮助;同时也愿意倾听他人意见;彼此支持,互相照应,互相影响。

(五)积极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定期评价活动情况,不断提高合作学习水平,及时总结小组的成功经验,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改进。

四、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

作为成人,大学生比中小学生更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为合作策略的应用和自我管理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外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无需管理。近十年来,我国研究者也就合作学习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合作学习研究回顾(丁桂凤,2005)以及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张迅,2007)等方面,研究者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存在诸多有利教学的方面,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有效性的问题不容忽视。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制约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因素如:

(一)选择和设计适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学习任务都适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特征、各种语言学习任务的特点、班额的大小等各不相同,合作学习并非在任何教学环境下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和适时转换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不好,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合作学习的不同阶段中,教师的角色应在“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和“监控者”等多种角色中适时转换,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小组成员结构的选择和组员间学习任务的分配

研究者根据学习者性别、家庭背景、能力水平等特征的异同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主要分为异质小组和同质小组;小组成员的结构性还体现在小组成员的合作意愿和合作策略等合作构成要素的配比上。(D. W. Johnson R. T. Johnson & Johnson—Holubec,E. J. ,1999)

(四)对学生合作学习基本技巧的培训

学习者起初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例如积极倾听、解决分歧、互相帮助等方面的技巧,教师在合作技巧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将有助于合作质量的提高。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起到监控的作用,但要想保证每个合作小组的每一学习过程都得到监控,仅有教师监控是不够的。适时的同伴监控会提高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六)制定和选择评价合作学习的策略

以往合作学习评价大多是终结性评价,即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如何评价每一合作成员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效率等问题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息相关。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将大学外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外语课堂活动的设计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设计、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在设计、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活动时间、任务难度等因素。设计、选择好适合的课堂活动后分配合作任务时,教师应掌握好适合学生能力和技巧的任务分量及各个任务在组员间的分配方式,以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变成不着边际的聊天。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还需考虑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方式、评价方式。

2、大学外语课堂合作组群的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简而言之就是指如何将学习者分为若干适合某一学习任务的小组。换句话说,分组方式应依学习任务不同而不同,分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合作学习中通常的分组方式有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两种分组方式的区别在于小组成员已有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交际能力等影响合作效果的因素是否相同。

3、大学外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监控策略

监控课堂合作学习是提高合作效率,合理公平评价合作效果的有效措施。大学外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监控方式可分为自我监控、同伴监控和教师监控。为此,教师可在小组活动开始前公布监控方式,并对自我监控和同伴监控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比如用表格的形式统计小组成员发言的次数和内容等。教师监控指教师在小组活动开始后要适时转变角色,成为课堂活动的监督者、协助者和资源提供者。

4、大学外语课堂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大学外语课堂合作学习评价策略可分为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为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自我评价指要求学习者完成对所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和合作效率的评价表。该评价表包括对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的总体满意度、每个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提出的改进意见等。教师的评价也可依课堂活动任务的不同分为若干评价单项。

五、结语

英语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是教师和教学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的教学研究课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定位正在发生着变化。研究者着眼于可以降低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合作、促进语言交流的英语课堂组织形式。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基本要素,结合研究者的课堂实践经验,提出了大学外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实践表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确保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性需要教师从合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和评价。

参考文献:

[1]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第8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地方所属高校 英语听力理解 语感和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42-01

一、何谓地方院校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省属高校)是隶属于各省省委直属管理的高校,以地方上管理为主,其绝大多数以由省政府投资建设为主,部分实现地方与中央共同投资。一方面,地方政府从宏观指导、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共建高校以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所属高校依靠自身特色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以从战略上最大程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地方院校如何提高服务社会能力?院校的本质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尽力。地方院校当然更应该为当地社会服务,院校有较前的科技实力,有渊博的老师,有较先进的研发设备。地方院校可以将自己的内部优势与外部的社会结合起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反映给政府或相关的部门,使社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创办一些地方上能够随,能够扶持的优势专业;立足地方,创办一些地方企业急缺的,而这方面人才数量较少的专业,这样才能创造出“政府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的生动局面。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

在英语学习中强调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听”是排在第一位,听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现在,随着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对听力教学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大学生由于受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学校教学条件、家长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还受“聋哑”英语的影响,甚至在大学里,部分教师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忽视语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环境的创造,特别是语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一重任就落在听力课程上。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听力教学受“多听就会好”的影响,在教与学上片面地、简单地听。对学生来说,就是先听,然后做题,对教师来说,其任务就是播放听力材料,然后公布正确答案,对于这种听力课,学生和教师均感到枯燥,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感到无所适从,兴趣和信心荡然无存,这又怎么能谈得上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呢?所以在教学中发现语感、创设语境、利用语感和语境,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听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影响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要素

地方院校需要培养英语后备人才,而英语后备人才的听力技能培养落在听力这样的基础课程上。诚然,随着人们教学中观念的更新,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在提出或者进行多种尝试,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两对关系:

(一)听力的环境与词汇记忆

一般说来,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较为积极的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以及所听材料的难易如何,它取决于听的环境,即所谓的语境,当然,它也是一个人英语综合知识的全面展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说白了便是词汇。词汇记忆是一切英语训练的基础,听力训练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句、篇章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汇。在听的过程中,只有掌握相当的词汇量,才能得知该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因此,从侧面上说,听力的环境和听力者本身的词汇记忆决定了听力理解的难易程度。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信息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要求学习者集中加强训练词汇记忆力。

(二)听力的语感和语境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未必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内容,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有限水平。实质上在英语环境中,听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中的情况不同,其信息情况是:音到词到句再到篇章,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 、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质上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中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感很重要,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先从辨声的基础上,运用言语认知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分析、辨别,从而运用语感、语境方面知识预先判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以听新闻为例,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听者的地理知识、基本的文化常识,如这一地区地名的熟悉程度,就这一意义上说,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语感,并丰富新的语境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

四、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一)首先必须选择听力的材料,根据地区的自身区域特征,建立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重视材料的实用性、趣味性、可理解性,听力材料体裁的广泛性、适用性和设置练习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和语感并逐步建立语境的相关知识,达到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以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的水平。

(三)语言的听是积极的认知而不是单纯的声学认知。学习者在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背景不同、结合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拓宽必要的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知识。

(四)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语感和培养语境认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提高学生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效果,而且能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致力使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地方培养合格的英语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 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85。

[2]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 商务印刷馆,1985年。

[3]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M]. 世界图书出版,2008年。

第9篇: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高校 实验教学 管理人员 素质

引言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日渐的复杂、繁琐,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当前时期,对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予以充分认识,不断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以将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要求。

1 当前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应具备实验教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今后的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应对各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内涵予以高度重视,朝着先进的技术领域范围进一步的扩展,同时,深入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涵盖实验课程体系)。只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才会得以实现,才能够提高人才专业水平。所以,要求实验教学管理者,要对相应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加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这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其中,能力主要是在相应的知识基础上不断的磨练而逐渐生成的,素质则是将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以一种内化的方式而产生较为稳定的品质。人的素质是在丰富的阅历与广博的知识基础上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实验教学管理者唯有知识与技能水平高,才能够不断的创新改革教学知识。

1.2加强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实验室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的核心地方。实验教学工作具体涵盖了实验教育者队伍建设、指导教育者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增强、设备完善、更新、维修、对有关科研工程的研究等等,其属于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所以,非常有必要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实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3树立良好的服务育人意识

高校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充分了解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所以,要求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服务育人意识,采用先进合理的管理方法,并主动热情的服务,培养学生们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比如,向学生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学生们就会时刻保持良好的实验秩序以及对公共财产的保护。另外,为了将学生的试验兴趣进一步激发,应安排组织一部分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和管理员共同参与到实验室的维护维修工作,从而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面。

1.4树立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的理念

实验室工作技术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方法、标准以及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加强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实现一专多能目的,以与现代管理需求相适应,为师生良好的服务。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创新,将学习当作工作中的一种乐趣或者人生追求。只要勤奋学习和认真思考,那么,就达到了岗位职能提出的要求,就能够与知识更新速度相一致,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在面对新情况时就会及时的想出新思路,面对新困难时才会临危不乱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水平的途径

2.1结合专业跟班听课

实验课属于理论课程的一部分,是在理论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将实验课和理论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每个学期应跟班听课,对于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全面掌握与了解教学主要目的,积极的配合教育者实验内容的安排,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以确保实验教学顺利的开展。所以实际中,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结合自身承担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自身情况,跟班听课,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保证各类实验课正常有序的开展。

2.2培养一批水平高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实验室是否具有较高水平,除了要看其拥有多少先进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的优越性之外,还要看其是否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造成制约的关键因素就是重视使用,忽视培养。所以,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水平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

2.3加强业务培训

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参与和自己业务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致力于专项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学校内部和外部进行非学历专业的学习,选择和自己职业相关的专业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还可以外出参加相关培训、进修、参观等,以将自己水平全面提高,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深入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实验室建设。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全面认识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良好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推动实验教学事业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郭凤德,彭龙生.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