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田间作业安全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形势,除了认真贯彻党对农业制定的方针、政策,努力改变过去农业水平落后的形象,还应积极实行农机管理标准化,使实现农业增产和大丰收更有保障。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主要是实现田间作业标准化,组织田间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1严格控制质量标准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实现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而且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机械作业时应积极遵守农业机械准则,保证田间机械作业的顺利实施。如果机械化与机械准则没有紧密结合,则会导致先进的生产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得不到实现,阻碍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坚持把农业机械管理的一切活动落实到田间作业质量上,严格要求田间作业标准化,使经济效益和农业收成得到保证。田间作业标准化是按照合理的机械准则要求,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按照标准的机具正确地施工。而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则是根据田间作业标准化的具体内容,实现和规范农业机械田间作业,使田间作业具有严格操作准则、统一质量标准、田间标准作业、农艺活动全过程达到标准、提高标准作业起点,落实到五个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2精心维护使用农业机械,实现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要想实现田间操作标准化,获得农业生产大丰收,必须要有高标准的农业机械去施工,精心地对所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维护是十分必要。为保持农业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必须坚持贯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方针,重视对农业机械的预防修理制度。为保证农业机械得到到位的维修,应在建立修理网点建设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农业机械修配企业进行整顿,促进其提高服务功能。为检查督促对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工作,应坚持对各农业机械进行检查验收,实行禁止质量不达标的农机参与田间作业的制度。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将农机的维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农业机械的维护上建立养护责任制,督促和检查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3提高机务队伍素质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使用先进的、不同用途的农业机械,必须要由掌握了农业机械专业技术的人员去操作、作业才能得到运用,才能适应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科学种田和提高农业产量的目标。因此,对参加作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技术培训工作应坚持采取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培训内容必须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务必使参加培训者树立牢固的标准作业观念,以便促进田间作业标准化得以实现。
二、农业机械维修
1加强对乡级基层维修服务基地的建设
根据我国现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机械维修系统。一般来说,对日常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最好能及时得到解决,可以在乡、村建立个体维修户,以便维修更为方便快捷。然而,对于农业机械维修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如对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对大中型农机的恢复性修理等,则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乡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才能完成。鼓励企业建立乡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这样不但保证农机维修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其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区县级以上的农机维修业务量也趋于减少,因此,乡级农业机械维修基地便承担起技术依托中心的作用,只要避免继续走修造结合的老路,认真理顺管理体制,全力给予资金扶持,有效提高其技术优势,就能保证乡级维修基地稳定发展。通过对乡级维修基地趋势进行分析,可总结出现如今乡级维修点维修业务量呈现进一步分散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指日常的检查维护等简单工作由较为分散的个体户修理点来承担。尽管个体修理户承担了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工作的一半以上工作量,然而这些个体修理户不具备恢复性修理大问题的条件,强制修理必然会降低修理质量,给国家及个人造成潜在的损失。然而,如果地方政府对这种分散状况给予重视和资金政策扶持,那么农机的复杂性修理就有可能向较为集中的方向发展。因此,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建设乡级农机维修基地,以保证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合理地增加修理专用设备,同时提高修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机维修的质量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农机化事业服务。
2使农民具备基本的农机使用和维修技能
农民是发展农业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人,对农业机械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因此,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最有发言权。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时,为保证不误农时,应基本掌握一定的维修技能。充分了解和实施在购买农机时,销售人员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包括农业机械的起动、停机以及基本的保养。如一般的农业机械的机体大都含有金属物质,这就需要将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机体锈蚀。另外,农民如果具备一些维修技能,也能及时地发现农业机械的异常状况,以便及时检查维修,确保安全、正常的使用。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直补的拖拉机问世与投放市场以后,农民购买拖拉机热情十分高涨,大有不推而广之势。拖拉机已成为农民生产和生活必需的重要工具,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满足农民生活需要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凤城市拖拉机保有量4044台,现已增加到6114台,其中大中型879台,小型215台,手扶4965台,联合收割机55台。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摆在农机监理部门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预防农机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管理,排查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1.机械引发事故的原因 ①无证驾驶,车辆不参加年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监理管理条例规定,对未参加年检审和无证驾驶的拖拉机禁止驾驶出行。例如2010年2月4日下午2时左右,白旗镇民主村村民马某无证驾驶自家小型拖拉机(未检验)到山上拉柴禾,其弟坐在柴禾上。由于下坡车速过快,驾驶操作不当,车辆侧翻,马某跳车摔伤,使右胳膊骨折,车辆大部分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000元。这一事实证明了无证驾驶,车辆不参加年审,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率较高,危害极大。②田间作业操作方法掌握不好。近两年,农民朋友通过国家直补政策的途径购置悬挂式联合收割机,这类收割机若驾驶技术不过关,或机械传动和危险部位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很容易发生事故。2012年5起案例,其中有3起是联合收割机发生的事故。如鸡冠山镇白菜地村安某,驾驶自家小型悬挂式联合收割机(无牌照),在给本村于某进行玉米收获过程中,作业时苞米秸秆倒在前面收割机机台上,安某用手去清理秸秆,由于机器分离不彻底,收割机运转部件将其左手食指割掉,治疗费约2万元。③驾驶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现在多数农用拖拉机驾驶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他们缺乏对拖拉机的基本原理、机械性能的掌握,有时甚至为图方便人货混装、自以为“自修得道”“无师自通”,不熟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交通法规,因而出现了超车、超载、超员、争道抢行等违章现象,习以为常,屡见不鲜。例如2011年7月31日中午,凤城市兴隆车队的张某驾驶一辆泰山350大型拖拉机和同事卢某卸完水泥准备回到车队。张某开车,卢某坐在拖拉机电瓶上,行至凤城宾馆门口时,车辆转弯,卢某没抓住,掉在连接处并被刮住,被车辆拖了约10米,掉下后又被后车轮轧死,直接经济损失14万元。
2.预防措施和建议 ①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广大农机手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条幅、杂志等宣传媒体,在农机集市、安全月及春秋季农机作业时节大力宣传无牌无证、“黑车非驾”的危害性,向驾驶员发放宣传资料,给驾驶员家属一封信,以驾驶员身边发生的农机事故来教育驾驶员,通过血的教训提醒广大农机手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努力提高法制观念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减少违法违规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的行为。②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田间管理监督。组织监理人员深入乡村道路和田间地头,深入营机户家中做督促工作,在作业区域上检查车辆,加强源头管理,严把注册登记、检验和驾驶员考证关,决不允许机车“带病”作业,决不允许驾驶员无证驾驶操作。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农机监理人员特别要在春秋两季和重点时节,到田间地头、乡村道路、农村集市等农机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努力排除事故隐患,预防农机事故发生。③加强驾驶员培训与考核,规范操作避免农机事故。要把规范的培训作为对驾驶员资格考试的前提,严格考试程序,把好考试关口,从源头上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因素实施措施
目前,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需要有可操作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支撑,用以衡量农机作业质量,解决服务方与用户的矛盾,为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供仲裁依据。作为从事标准化工作者,深感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制定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应思考的因素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的不断建立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机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的优劣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应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因此,建立科学、完整、系统可行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明确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的性质、定位和相互关系,规定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指标和阐明服务者的责任等工作,应该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考虑作业质量标准的含义与协调性
1.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提供服务者与用户双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此类标准虽然不属于强制性标准,但农业机械标准化促进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偿农业机械作业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因此,当某项作业质量经协商并达成农机服务者向用户做出的承诺,双方就必须遵照执行。
2.作业质量标准制定的对象应该是重复性的农机作业项目。“重复性”是指同一机械化作业反复多次出现,也就是说,只有当某项机械作业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具有普遍性、现实性、遵循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作为服务者与用户共同遵守的准则,也为基层农机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判定依据。
3.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产生的基础是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这些经验应该是通过广泛调研、反复试验、科学分析、真实比较、多次验证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加以规范化,在这些工作环节中一定要做到深入实际,要充分考虑到农艺要求,使制定出来的标准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4.在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过程中应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同时应遵循“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的指标程序。由于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具有适用性和特殊性,在审定标准时,不仅要有农机专家、科研部门、鉴定部门参加,也应有农艺、农机操作者、用户、基层农机管理者等代表参加,共同研讨,实现标准协调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适用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二)考虑作业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内容是标准的主体,必须在弄清作业质量标准概念的前提下,针对某项作业服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依据所规划内容框架,科学、客观、全面、现实地制定标准,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作业的条件、操作者条件、作业质量指标、作业质量指标的测量方法、作业质量的判定规则等。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到田间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作业质量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区别。
(三)考虑农机作业的条件因素
一是在制定作业质量标准时,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该项机械作业的对象在农艺方面的要求有哪些,确保制定的作业质量标准项目出师有名、客观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二是考虑机具对作业条件的要求,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是千变万化的,而农业机械的适应能力是一定的,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作业条件。
(四)考虑农机操作者条件与技能水平
当同一台农业机械在同一条件下作业时,由于操作者的技能水平不一,而不同的操作者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效果,这就说明除了机械本身具有的功能及适应性以外,人的因素在农机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考虑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标准对象是农机操作者、农户及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而产品标准是用于产品生产、质量检验、产品验收及使用维护的技术依据,是一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总之,在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过程中应弄清楚标准的目的和定向,避免由于标准定向不清、标准化对象不明确而导致作业质量标准与产品标准之间的混淆。
(六)设置合理的质量标准指标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指标是衡量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一项核心内容,其设置的合理性是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标准工作的难点,设立哪几项指标、量值大小的规定等关系着标准使用者的利益。
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是以农机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可持续过程。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不适应农机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2.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装备,执法能力差,农机作业队伍庞大与农机作业质量管理人员过少的矛盾比较突出;3.各地由农民分散经营自由种植与农机作业质量统一标准的问题;4.农机作业质量的高标准与农民文化素质、法律保护意识差的问题;5.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宣传培训不到位;6.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的重视力度不够。
三、实施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制、修订工作
以后,在农机化的历史上曾今制定过农机作业质量标准,随着农机技术的进步,有些技术质量指标已不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有的项目空缺,有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和修改。例如,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插秧机作业质量、测土施肥、测土耕作技术应用等标准。因此要系统地、完整地制、修订一系列作业质量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二)设立专门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在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全省农机技术推广系统成立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执法机构,负责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检查、验收和管理工作,及时调节因农机作业质量引起的纠纷,受理用户对农机作业质量问题的投诉,对农机作业质量不合格的农机经营者给予处罚,对辖区内农机作业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三)配齐装备,提高执法能力
为农机作业质量监督员配齐必要的装备,明确其工作职权,为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提供基础工作条件。
(四)实行合同制管理农机作业
农机作业是一种民事经济活动,应该采用法律手段维护有机户和用机户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应实行合同制。
(五)持证耕作
对投入作业的农业机械,必须经过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技术检验,对检查合格、技术状态完好的农机具,实行挂牌耕作作业;进行农机耕作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县级农机监理部门考核,获得《驾驶执照》后,方可从事作业。
(六)按质收费
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对持有双证的农机车主,作业质量达到要求,可以按照本地物价和农机主管部门制定的最高标准收取耕种费;对作业质量不合格的,质检员有权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七)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
对农民进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法制化的宣传及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进而推动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和法制化。
关键词:农机 安全监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的运用,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自2004年国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的强农惠农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热情,有力拉动了社会资金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以笔者所在的陕南山区山阳县为例,自2006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到2012年末统计,农机总动力由2005年末的6.75万千瓦增加到 16.9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量由14216台(件)增加到45979台(件),农业机械原值由4100万元增加到 19000万元,农机作业总收入由 2320 万元增加到 9543万元,分别增长了2.5倍 、3.2倍、4.6倍和4.1倍。农机装备结构更趋合理,作业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作为农业机械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笔者提出个人的粗浅认识,供行业同仁探讨。
1.做好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有利因素
1.1法律法规基本健全。从法律层面上讲,单个关于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专门法律还没有,但是《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修正案》等法律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3号)、《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等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体系,规范了农机安全监管、农机事故处理程序和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服务行为,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1.2监管对象大幅减少。《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前,农机监理部门依据地方法规对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辆实施管理,对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在国道、省道以外的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管和事故处理。2004年以前由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辆4000余辆,县道以下地方道路安全监管总里程1700余公里,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农用运输车辆依法移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农机监理部门仅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依法进行登记(实行牌证管理)和田间场院的作业安全监管及田间作业事故进行处理,加之原先主要从事道路运输作业的拖拉机因设计性能的限制而逐步退出运输市场。截止2012年底全县的拖拉机保有量已由1000余台减少到180余台,安全监管的工作量大幅减少。
1.3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群众安全意识的增强极大地消除了农机安全隐患。以前由于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差、边远山区不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群众出行主要以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为代步工具,为农用运输车辆违法载客客观上提供了市场需求,安全隐患无法从根源上消除,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机监理部门疲于应对,焦头烂额,顾此失彼。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建设,客运车辆基本达到村村通达,加之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汽车下乡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家庭拥有小汽车成为现实,摩托车遍及农户家庭,群众出行条件彻底改善。另外群众安全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彻底消除了乘坐农用车、拖拉机的现象,农机载客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彻底根除,极大地降低了农机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
1.4管理角色的转换使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已不再尖锐。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拓宽,农机安全监理已由过去的收费管理变为挂牌、办证、检验、培训的全免费服务,使监管与被监管变为全方位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温和,矛盾不再尖锐,客观上有利于依法管理。
2.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不利因素
2.1拖拉机有效利用率低,导致“三率”下降。过去拖拉机在农忙季节从事农田作业,大量的农闲时间则从事运输作业。在道路条件改善后,拖拉机的运输性能远不及货运汽车和农用运输车,已彻底退出运输市场,现有的180余台拖拉机60%配套农具不全,失去了利用价值,长期处于闲置状态。40%左右的拖拉机仅在农忙时节从事耕、播农田作业,年有效作业时间只有10%左右,90%以上时间也处于闲置状态,由于经营效益差,大多数机主不愿参加换发牌证、年检等工作,导致拖拉机的“挂牌率”、 年检率” 、持证率”逐年下降。另外由于山区地理条件的限制,土地不平整、实行土地承包制后经营分散、地块小,不利于大中型拖拉机田间作业,加之近几年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微型耕整机因价格低廉、机动灵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小,农民购买热情很高,微耕机因暂未纳入牌证管理,不需登记挂牌、使用简便而部分取代了拖拉机作业。
2.2作业场所分布广,增加了监管难度。以往的安全监理手段主要以道路安全检查为主、辅以作业场所安全检查,现阶段农机监理部门没有道路检查权限,加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也很少上道行驶,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要靠走村入户、到农田作业场所才能实现,大多数机主、驾驶操作人农闲时节多外出务工,很难见到人,监管工作难度加大,很难保证“三率”的实现。
2.3监理人员因配备少、装备不足,形成监管到位难、服务质量差。在新一轮农口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农机部门变为技术推广中心,农机监理站作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的内设机构,已不再具有法人资格,乡镇一级不再保留机构。监理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已经弱化,整体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加之经费短缺,车辆、检测设备、事故处理、驾驶员考试设施等必要的装备设施无钱配备,从而导致服务水平不高,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3.做好现阶段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强化安全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切入点,以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典型农机事故案例作为宣传主要内容,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安全讲座、图片展示、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结合“平安农机”、“平安畅通县”等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提高驾驶操作人员及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民重视农机安全的氛围。
3.2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面对变化了形势,农机监理部门要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变等人上门办理业务为主动上门开展服务。要本着为机手着想,方便机手,节省时间。同时应设法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便民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管理,逐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监管水平。
3.3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监理执法队伍。要按照农业部《农机监理人员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专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教育,不断提高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按照农业部《农机监理机构建设规范》的要求,建立农机监理装备建设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在××县农机协会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农业机械协会”的成立,得到了县委、县府领导和市农机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经全县农机人员的共同努力,县有关部门已于2005年12月5日批准成立。这是农机战线上的大喜事。为了让全县人民都了解和关心农机协会,今天,我们举行这次隆重的揭牌仪式。在此,我代表××县农机服务中心对出席这次庆典仪式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受协会理事会的委托,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农机协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强化农机管理,狠抓社会化服务,农机化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76.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5178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95824台(套),大中型联合收获机46台,设施农业、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加工机械也都发展迅速,农机监理、培训、推广、维修等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当前,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县农机化事业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为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出台了惠农的“三补贴一减免”政策,特别是制定了购机补贴政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农民是农业机械拥有的主体,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统一协调的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矛盾,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低下,规模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服务农业能力不强,成为新形势下制约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协会正是农机部门和广大农机人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在原有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形式,是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创新,建立农机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机管理工作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新途径、新路子,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随着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对农机协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因此,我们农机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成立和发展农机协会的重要意义,增强加快发展农机协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机协会的快速发展。
二、理清思路,明确职责,促进农机协会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县农业机械协会是由××县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农机销售大户、农机生产大户、农机使用者和热心于农机化事业、愿为农机化事业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组织,具有社会团体的法人地位,并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我县农机协会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新完善农机服务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要求,科学配置农机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开拓创新,确保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原则
农机协会的发展,坚持自愿的原则,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原则。××县农机服务中心在业务上对农机协会的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发展目标
今明两年,50%以上的乡镇要建立乡级农机协会,并积极开展工作,五年内全县各乡镇都要建立起乡级农机协会。
(四)主要任务
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省有关农业、农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省、市、县的有关政策和任务;加强对会员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技术水平;积极为会员提供法律、科普、信息、技术和田间作业及生产协作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组织会员开展对外经济、技术、贸易等交流与合作活动;协助农机管理部门对会员进行管理、教育,及时反映会员的愿望、要求和建设,传达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协助农机管理部门进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田间作业燃油补贴的宣传、组织工作等。
农机协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农机协会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要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和农机协会章程,结合我县农机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行规行约,建立起会员诚信档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更好地为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三、创新协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县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县农机协会的建立,是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农机协会不断地发展壮大。要积极发挥农机协会在为农机手提供服务、组织开展机械化农机生产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合理优化配置农机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会员单位和会员同志们一定要遵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维护协会形象,进一步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协会建设成上下结合、高效运转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集区域性、专业性、行业性、服务性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成为全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和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1.1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自身意识淡薄
农业机械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工作前参加相应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掌握操作基本流程以及应急措施,并且需要通过相关机械使用的考核,通过正规渠道考取农业机械相关驾驶证明,以及操作相关许可证明。而在现实情况中,农户认为农业机械操作只是简单的农业工作,购买完农业机械设备就直接上手,在这之前没有参加相关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教育、考核和考试,也未考取专业的农业机械操作许可证明,对机械操作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不清楚,这都为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1.2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有误
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由于机械操作技术水平不高、相关专业知识匮乏、不了解农机具体性能,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一般在农业过程中,机械操作有时还需要搭配各种不同的农业机械用具,像是和大中型拖拉机相配套的旋耕机的使用,需要周围的农田作业负责人员和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共同了解相关配套农业机械设备所具有的作业性能,现实中由于机械操作人员了解不全面,错误操作旋耕机会导致最终发生严重的事故。
1.3作业农田环境比较差
农村中存在的农业机械作业安全情况还与作业农田的环境有关,农村中狭窄的机耕道路,面积过小的田地,以及田块与田块之间较大的坡度落差均不利于驾驶操作。拖拉机和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时常因为路窄、埂高、坡陡、田沟、水洼等造成翻车事故。
1.4疲劳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农机操作人员缺乏灵活的突况应变能力,未能及时处理突况会引发严重的农机事故;抢收抢种的时节,由于作业量大、人手不足,很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由于没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强度连续作业,导致疲劳驾驶操作从而引起反应迟钝、判断有误等一系列连带反应最终造成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1.5农机日常保养不到位,埋下事故隐患
想要使农机具保持正常性能更得注重保养。许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即使农机具有点小毛病,但只要机器还响、各部件还转,就可以继续使用,不必理会小毛病,农机,糊弄糊弄,现实是这种理念非常危险。小病拖成大病,其实就拖成了大隐患;一些农机驾驶员通常多拉快跑,长时间连续工作,没空保养农机设备,也没有按时检修,从而导致农业机械状态越来越差,造成最终的事故的发生。
2减少或避免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2.1多纬度进行农业机械驾驶操作安全的教育培训
要让广大农业机械驾驶员操作员形成更系统的安全机械作业意识,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的安全教育培训。第一,作为农机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需要首先清楚了解农业机械相关使用操作知识,然后下到人民群众中去,向机械操作人员、农业相关作业人员宣传机械操作,并定期展开相应的培训,组织专业有效的考核,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户人员的机械操作专业技术水平;第二,对农业机械使用人员提出严格的限制,需要其考取相对应的机械驾驶操作证明;第三,严禁身体感觉不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酒后驾驶等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以及特殊人员如孕妇、色盲、精神不正常、未满18岁的人员进行机械操作;第四,在进行农业机械作业、检查和维修过程中,严禁儿童靠近机器,避免造成伤害;第五,农业机械严禁在坡地和倾斜地面上行驶,同时注意在夜间行驶过程中,必须打开前照明灯,并且关闭其他设备指示灯;第六,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农业机械倒车和农机具挂接期间,人不能站在或靠近农业机械和农机具之间的位置;第七,当农业机械和悬挂农机具一起长距离行驶时,要使用锁紧手柄将悬挂的农机具和机械锁住,防止在行驶中出现悬挂农具意外脱落的情况;第八,设立专门的安全宣传员,定期进行全方位的农业机械安全知识法规和农业机械实际操作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的农机使用安全综合素质,让广大农户真正意识到安全农业机械作业的重要性,明白安全是机械作业的根本,是创造财富的重要前提。
2.2积极创建农机合作社
加快创建农机合作社,形成更加全面化、一体化的组织服务,创新农机服务新机制,是减少或者避免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保障。农户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整体水平从根本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正向发展,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隐患;因此从现状来看,依托农业机械合作社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有机结合,培养现代化农民,普及农机操作知识、生产安全知识,让农民真正参与专业技术培训,掌握农机具基本构造原理、故障排除、维修保养方法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根本上提高农户机械使用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有目的地总结以往的事故案例,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2.3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培训
以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为重点,培养懂农机的合格驾驶操作员队伍,是提高农机化发展先决条件;将农机推广和农机操作的相关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定期组织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培训,并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考核,以壮大精通农机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承担起普及农机技术的重任。
2.4加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的力度
农业机械监督管理人员要亲自深入乡村,走进农村田间、农机合作社、当地农机经销企业或者是农业机械停放处,对农业机械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工作,提高乡村农业机械安全排查意识,加强治理力度;严格规范并遵守检验程序,一切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还可以联合公安等当地监管部门对上道路的农机加强监察力度,对一些无证驾驶、违章载人甚至酒后驾驶等直接危及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制止和处理,从而拔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上切断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成立专门的机械作业安全检查小组,轮流在乡村道路等一些农机作业场地进行巡逻,及时纠正和处理违章现象,将事故萌芽消灭在摇篮中,从而保证农村道路畅通,促进农机安全生产整体形势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贯彻执行国家农机化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2)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核发牌证。
(3)对农业机械进行年度安全检验。
(4)负责处理农业机械事故。
(5)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6)对农业机械及驾驶人员实施安全检查,处罚违章行为。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一个面向市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向生产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中央扶持发展农业惠农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农民自主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农业机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面对新形势,农机监理机构应当重新设定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为农服务、帮民解闲,为民增效”的原则,重新构建农机监理行为准则,重新树立农机监理的地位,保证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农机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农机监理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者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四是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受客观因素制约,工作难度增大
由于湟源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没有通班车的乡村,农机驾驶员违章载人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广大机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对机车使用管理不善,加之安全意识较差,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造成农机管理难、执法难。
2.2机管与路管脱节
拖拉机、农用车分布在广袤的农村,点多、面广、线长,有些地方交通条件差,安全隐患很多。目前广大农村道路上公安交警无人力管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因没有农机执法标志,降低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很难针对农机作业的特点进行重点防范,重大农机事故隐患将再度加重。
2.3机构不健全,事业经费无保障
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无其他经济来源,监理装备差、效率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的对策
现阶段,农机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3.1加强宣传教育
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湟源县的工作实际,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市及乡(镇),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3.2增强服务意识
农机监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
3.3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1.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安全事故进入易发、多发和高发期,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确保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是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具有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权利,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纠正违章、杜绝事故,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了农机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农机监理也是直接为机手服务的窗口,农机监理人员以执法者的身份,通过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得以发展生产,在与机手相处的过程中,良好的服务又使得农机监理人员成为农机手生产的参谋、顾问,使机手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快了致富步伐,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农机手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较差,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理在认识上比较模糊,存在“农机监理只是收钱”的概念,不愿意积极配合,忽视安全检查,逃避管理,给农机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阻力。重经济利益,轻学习技术,开英雄车、疲劳车、违章载人等现象成为常态,埋下事故安全隐患。
2.2农机手忽视农机保养。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农机监理部门没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拍,致使农机手尽缴费的义务多、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权利,为得到较高的收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大部分机手不注重机车日常保养、维护和检修车辆,车辆超年限使用、超载行驶、私自改装“三无”车辆现象普遍存在,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3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监理装备是保障农机安全检查的物质基础,由于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的不重视,致使对农机监理农机监理装备设施投入不够,如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教学,检测仪、电子桩考仪、酒精测试仪等专用设备配备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农机监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作用不明显,也不利于监理工作的发展。
3.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强化服务意识,处理好监理与服务的关系。要提高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必须处理好农机安全监理与为民服务两者的关系,各级政府和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农机安全监理作为加强管理的一个突破口,实现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在服务农民中加强与农民的联系,规范农机安全生产,在规范管理中加强管理工作,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从而推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顺利开展。
3.2正确处理安全教育与违规处罚的关系。安全教育是农机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执法检查是减少农机事故隐患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机监理的宗旨是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农机监理人员进行执法检查,对违章者实施处罚,是行使行政职权的强制力表现,但监理人员在纠违处罚的过程中由于方式和方法不得当,易引起群众误解,因此,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农机监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如印制各种安全生产宣传图片资料等,使广大机手充分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宣传在先,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避免暴力执法和激化矛盾
3.3强化农机安全培训,提高农机驾驶人员整体素质。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把培训质量关,借助社会力量,加大农机教育培训力度和规模,以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基础。根据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特点和实际客观需求,协调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校,研制实用的培训计划,从学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到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驾驶技能,不断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正确引导,从源头促上进监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支撑作用
1.重新认识并定位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田间机械作业替代部分人力和畜力作业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而言,农业机械化要经历从选择性机械化,发展到基本机械化,再发展到全面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看,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逐渐扩大并呈开放之势。因此,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设计制造、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支撑作用。
2.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推广速度,但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家家购买,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农机具大部分时间在闲置,导致农业机械的的普及率难以提高;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级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范围不广,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仍不健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3.1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3.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
3.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3.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
3.5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