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物资保障,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公务的效率,降低资产的隐形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在实际资产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乏力,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权意识薄弱、职责分布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完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在国有资产处置方面重购轻管,使资金严重流失,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为了保障其能够正常的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为人民提高公共,因此国有资产属于非营利性资产,纳税人作为公共财政的贡献者,有权要求其使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当前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应该是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持有“保值增值”管理目标的错误观念,有些单位领导甚至也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保值增值”而非计划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其实这种观念只适合营利性资产,而事业单位作为纯粹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国有资产也属于消耗型非营利性资产的范畴,本身就不具有“保值”、“增值”的性质,因此要摒弃这种错误的管理观念,切实将成本最小化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控原则
(一)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因此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密不可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与财政管理分开进行,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与社会脱节,还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的质量。财政预算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国有资产的增量追加与消耗补给都来源于单位的年度财政预算,预算安排不合理必然导致资产分配不公平,甚至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国有资产的保有量是进行财政预算的重要基础,只有准确的把握单位国有资产的保有量,才能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体系,并结合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单位预算的科学核定。
要想实现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的结合,首先需要实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其次是保证财政支出预算与固定资产的有效对接。财政部门要将财政预算制定的更加细化明确,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实质审查,而非形式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可以分为资产性的支出预算和消耗性的支出预算,资产性的支出预算主要用于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消耗性的支出预算包括行政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财政预算需要分户管理,不得混为一谈,资产支出预算要与单位的固定资产挂钩,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配置。
(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只注重对实物的管理,却忽视价值管理的重要地位。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都没有记载其实际价值,因此要想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就需要对单位的所有成本进行预算,这些成本既包括实际存在的实物资产,也包括有实际价值的价值符号,因此要将价值管理与实际管理相结合,实现对单位所有成本的合理归纳。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底不清权责不明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国有资产的专门管理部门,而是由单位的财务科室进行代管,导致行政人员的权责分配不明确,对调拨、出售、置换、报废资产等行为不进行账务处理,无法实现财务的有效对接,使实际的出账入账情况与记载的账目不符。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有300万元的资产去向不明,后经盘查清点,原来是该单位更换了办公地点,却没有对报废的办公设备、材料等各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上报,导致大量固定资产流失,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单位对调入、受赠的资产不及时入账,导使实际资产与记载资产不相符,资产来源不明确。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
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给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可操作空间,盲目性也很大。有些行政人员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事前不报批、事中不监督、事后不追究的情况,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强制性的资产配置标准,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甚至是浪费流失。
(三)日常监管不到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处置缺乏明确的责任追溯制,因此行政人员只注重对资产的使用却忽视对资产的后期维护,出现了处置手续的空位,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有些单位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处置资产评估过低,导致国有资产收入流失。
四、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控管理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要以进一步贯彻执行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契机,严格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
(一)强化内部控制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要更新资产管理观念,提高觉悟认识,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行政人员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严格的核查、处罚标准,对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资产流失情况,加强对经办人员的处罚力度。各级行政事业管理单位要切实将党的“十”核心精神融入到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中,高度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控制,坚决将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作为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事物。
(二)建立健全内控监管机制
健全的内控监管机制是做好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使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循。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内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级行政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使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制约。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制定等级严明的财务制度,确保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能及时登记入账,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核实清查,保证账物相符。
(三)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评价制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做好国有资产的建档、建卡工作,对重要的资产处置实行全员决策制,严格各项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财政主管部门的责任,使其与其他主管部门相结合,共同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双重管理。明确各责任人的绩效考核指标,控制经费支出,注意奖罚分明,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进行党纪处分,将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与单位的业绩相结合,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内控管理反馈系统
建立内控管理反馈系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对资产“入口”的管理,将资产处置、使用、清查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程跟踪和动态监督,设计研发更加先进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程联网监督。各单位还要加强对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力度,推行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单位内部约束机制。
五、结语
经过上面的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管理目标,就需要将财政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注意价值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内控机制,明确各单位、责任人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牵制和制约,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延敏.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
[2]王文书.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控管理[J].商,2013(07).
[3]浙江省义乌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课题组,赵健明,冯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研究,2011(17).
[4]胡广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事业单位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16).
[5]杨颖.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14).
[6]李松森,李英伟.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3).
一、财务内控管理内容
1.健全内控组织构架内控管理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组织构架,明确运行机制,并对组织人员进行权利和责任的划分,科学合理的权责分配,避免出现岗位职能之间有交叉、空缺或权力和职责过于集中的问题,要形成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应当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合理的业务流程图、准确且全面的岗(职)位说明书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指导性文件,使每位员工熟知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了解自己在组织关系中的位置,确保在合理的授权范围内从事工作,正确履行职责。2.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内控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经制度为基础,根据企业自身经营范围、经营特点和经营模式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层为更好地管理企业而制定的基础性文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涵盖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含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资产的管理和处置、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票据的管理、筹资投资的管理、税务的筹划与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薪酬福利的管理等。如果企业缺失管理制度,很可能会导致缺失管理的部分出现漏洞、潜在经营风险,从而会严重影响管理成果,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判断。3.实施程序刚性约束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每个岗位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有制约作用。梳理出内控制度的重要岗位,对其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对关键岗位的职责与其他岗位的职责进行有效分离,分离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查,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保管与使用,执行与监督等方面。为了能更有效实施内控管理,财务人员应熟悉本岗位以及企业整体的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和落实对本岗位的职责要求,互相监督配合。对于违反财务纪律,违背管理制度,违反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坚决拒绝执行,并有责任和义务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发挥实施措施及执行程序的刚性约束作用。4.推进授权审批管理授权审批管理要求本岗位的人员熟悉自己的办事权限范围,掌握审批的流程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所有的授权权利人行使职权必须经过合法、合理的授权,只有在有效的权限内才能执行审批流程,没有授权、超越授权的审批都是无效的。单位的任何授权都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的相关制度为基础,进行书面阐述,下发通知到涉及流程的每个岗位。相关人员行使职权应当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对于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如实向上级授权部门反映。5.强化内控监督管理内控的监督管理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推进内控监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事前预判和防范,事中加强过程处置及纠正偏差的能力,事后加强免疫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同时注重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是监督管理的必要手段,可以在日常进行常规性检查,也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的专项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应从内控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岗位职责的可操作性,相关管理流程的完整和合规性,票据和附件等资料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有根据的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事后根据反馈的整改结果进行验收,以改促进、形成闭环管理。
二、内控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和预防措施,使企业少走弯路。现列举本企业内控检查出的重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1.管理制度漏洞财务、会计、利润分配及劳动用工、低值易耗品、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票据管理、招标比价管理等与企业日常核算息息相关的一些管理制度是企业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地方,企业应该重点关注。解决措施:为了预防此问题的出现,应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并完善,时刻关注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变化,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更新相关制度,保持制度的适用性与活力。2.债权资产长期挂账无法收回由于历史原因及其他原因形成的超过五年及预计无法收回的外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长期在账上挂账,造成资金流紧张。解决措施:成立清欠小组,整理债权原始形成资料,对于尚能联系到的单位组织欠款催收,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对于穷尽手段无法联系且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经公司集体决策批准后做核销处理,并登备查簿备查。3.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漏洞主要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处置、已报废或已无使用价值但是账上仍然存在,固定资产有账无实物,纸质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实物未能实现一一对应,部分固定资产存在未贴标识信息等。解决措施:扎实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对于已处理、报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清理变现,考虑固定资产减值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及时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经济责任,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失,同时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监盘工作,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财务核算准确。此外,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4.合同管理问题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主要有:合同签订在前,审批在后,合同流转程序不符合规定;未按合同收款,履约条款发生变化,未签订补充协议;合同主要条款中未注明税率、税额;有的单位销售合同是采用对方提供的格式版本,合同后附约定条款是限定供方的。解决措施:一是,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关键环节的程序和要求,未经审批的合同不得签字盖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建立合同相关归档制度,及时进行合同流转,同时财务部门应建立合同台账,定期与业务部门对账。二是,及时关注合同的到期日,强化履约条款的执行,加强合同的结算管理。三是,在签订购销合同时注意分别标明不含税金额和增值税金额,这样可以避免税负的增加。四是,按要求制定甲方销售合同,除采购方必须沿用采购制式合同的,均使用我方制定的销售合同。
三、结语
1.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人员应掌握会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多种专业知识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知识,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部门调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审计流程,综合业务素质不高,识别风险、判断正误能力较差,大都以手工查账为基础,适当运用抽样技术,根据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无法出具有效的管理建议,制约了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导致组织价值增值难以实现。
2.内部审计计划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审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方面存在问题,未能突出审计重点,未能适应评估固有风险并随之修改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未能确认与异常交易相关的高风险领域,审前缺少审计计划,未能编制出合适的内部审计计划或是墨守成规,对往年内部审计计划不作修改就加以运用。
3.内部审计结果实施不到位
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没有建立如何完善制度,导致同样问题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反复出现,甚至对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不能做到“宽严适度”,有的干脆不了了之,使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受到了影响,审计成效得不到体现。
二、国有企业以实施内部审计推进组织价值增值的具体措施
1.国有企业高层重视并保障内部审计实施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高层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大对本企业的监管力度,成熟的国有企业应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使内部审计部门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权限,使内部审计工作尽量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内审能有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制度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对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查实。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合理分工,从制定内审计划、编制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底稿、审计签证、出具审计报告到归集审计档案等实行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内部审计的高质量。
3.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识内审人员队伍,是完成内审工作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力度,实现内部审计的防弊兴利和增值的管理目标,达到“建一流内审队伍、创一流内审业绩”的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业务培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理业务的政策水平和应变能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4.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计划,严格履行内审程序
为更好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制订了《内部审计人员守则》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年初制订好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拟订内部审计方案,下发内部审计通知书,按照计划开展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工作,草拟审计报告初稿,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企业高层及时沟通,探讨解决方案,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制定管理建议书。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整改跟踪核查。
5.突出内审重点,不断显现内审工作成效
在日常内审工作中,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前需要经过调研阶段,调取与内部审计相关资料作为制订内审方案的参考依据。内部审计开始后,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分析,根据其内部审计情况,制订被审企业的审计重点,排除重复审计项目,减少了内部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内部审计工作量。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疑点化大力量应进行研究,互相帮扶和排解,使内审工作做到了“精、准、快”,例如通过突出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内部审计,着力从深层次发现其重大经营亏损,资产运营质量较差,内控管理机制不规范和内控制度、经营决策失误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可操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有抓住重点,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就会不断显现。
6.重视内部审计成果,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内控管理
一、引言
医院内控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来对医院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是评判一家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自从20世纪70年代内部控制机制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以来,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管理与控制一体化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公共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医院开始摆脱国有事业单位的属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财政部颁发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加强医院的内部会计财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二、医院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的医院领导大多数是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出身,他们大多对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比较淡漠,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许多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仅仅停留在对于医院会计账目的管理和控制层面,认为内部控制只需要通过对会计凭证的控制和资金的管理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另外,由于国家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仍然采用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主要是以国库集中管理手段为主,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领导往往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都放在财政资金的控制及会计工作的规范性等方面。随着医院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医院的经营业务越来越多样化,资金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在这种形势下,医院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及内部控制的重点已经不再适应医院经营管理的要求,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
(二)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院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多的漏洞和缺陷,导致医院面临着很大的财务失衡风险。首先,目前我国医院的资金结构比较不合理,给医院的发展来了比较大的筹资风险。在医院的资金结构中,债务资金尤其是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过大,使得医院的债务利息负担比较重,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受到削弱。资金结构的失衡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其次,医院在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医院为了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往往大量地进行药品采购,导致药品大量积压,占用了过多的流动资金,提高了药品的储存成本。一旦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源,医院的资金流很容易断裂,给医院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缺乏资产管理的内控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缺乏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资产管理的效率比较低下,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方面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漏洞。首先,很多医院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账务管理,由总务部门负责一般设备管理,设备科负责专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这种状况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并且管理的明细账也不全。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往往无法落实权责,许多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相关的记录,报废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核销,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的情况。其次,很多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导致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比较缺乏,资产的损毁及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状况都是由于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很好的激励监督机制,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激励目标、激励方法及监督机制。
(四)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制度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及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执行。然而,在我国的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制度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首先,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一些普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是由其他人员代为完成,内部审计的效果难以发挥。其次,一些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医院,由于领导的干涉及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要按照领导的指示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监督作用往往得不到发挥。另外,医院的内部审计重点往往放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审计方面,而对医院其他方面的工作,如固定资产管理、医院流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审计缺乏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强医院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内控管理的环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来,医院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的管理层一定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医院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从制度层面到具体的执行环节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医院要以内部控制建设为主线,将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融入到内部控制的框架中去,从而对于医院的资产管理、药品采购、资金控制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另外,医院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战略理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对内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占有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从而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定期对于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可能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监控和防范。一旦发现财务指标或数据出现异常、恶化等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化解和防范,确保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采用以下指标。
1.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对医院经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分析,从而确定医院在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医院应该根据行业平均的水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收益率指标。一旦没有达到预先的要求,医院一定要加强重视,采取措施,提高资产收益率。
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过高,就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偿债风险,不利于医院长久持续的发展;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会使得医院可使用的资金减少,不利于医院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收益状况及市场情况,制定最优的资产负债率指标。
另外,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债务保障率等财务指标,都可以被纳入到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来。
(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
医院一定要重视通过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的手段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医院要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等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对于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损耗、折旧、减值等进行严格的记录;要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建立年平均投资回报率、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数据库,测算固定资产的收支及损益状况,使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最大化。其次,医院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全面融入到预算管理制度中去,从而提高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的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在每年的单位预算编制时,一定要根据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预测,使预算编制能够真实反应国有资产的价值及使用状况,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有科学的管理依据。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而保证预算能够有效地执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随着医院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深入,资产管理及资金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医院一定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作用。首先,有条件的医院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引入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其次,医院一定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权力和独立性,领导不能干涉和控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监督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及时地发现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完善。另外,医院还要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要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审计,还要对于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内部审计。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推进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一定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内部审计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向炎珍.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0(58).
[2]刘亮菊.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0(01).
关键词:
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30-01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使高速公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使每一项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费用都能够发挥作用,杜绝浪费。国有资产是高速公路建设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进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就是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1 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高速公路的财务工作进行内部控制,能够加强对道路建设资金的监管和控制能力,使公路单位的各项管理运行制度更加有序,规范其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单位运行的诸多方面,包括单位的财产状况、资金状况、账目状况等细节工作。公路单位是否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制度,不仅关系到财务工作本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更是会对单位的整体运行带来重要的影响。因为财务工作会对公路单位的资金控制带来最直接的影响,而单位的各项任务方针、管理方案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对单位资金的分配与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就无法保证单位的账目真实有效。如果没有这些前提保障,单位的各项战略管理工作就会形同虚设,自身的发展就会陷入由于管理控制不足而带来的僵局之中。高速公路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2 公路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维持单位内部的正常运转外,往往还要负责一些公路项目的建设和维护。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将无法展开。当前,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预算管理的控制不足。高速公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每年的财政资金预算也是相当庞大的。这笔资金如何使用,通常需要在预算方案中体现出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超支或者浪费的现象大量存在,各种名义支出的费用,例如会议费、招待费、燃油费等,扰乱了预算方案。除此以外,高速公路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中,通常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区别,这两项支出的内容和对象是不同的。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常常会出现项目资金串流的情况,原本是项目支出的内容,最后却用来补充基本支出的空缺,经费之间互相挤占、挪用,使得资金管理工作形同虚设,也导致预算方案一直难以得到严格的贯彻与执行。
第二,资金管理控制不够严格。资金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同样重要。当前资金控制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首先,对资金账户的管理不够严格。在高速公路单位中,对资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账户的监管来进行。但是目前许多单位采用多开户的方式,将账款分散在不同的账户中,一些账户的款项还用来外借。这样就使得原本用来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的款项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分散账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账户信息的泄漏,并且会造成资金的监管缺失,导致资金去向不明。其次,来往账款监管缺失。很多公路管理单位都有来往账款挂账的现象,缺乏跟踪监管相关账簿,导致出现呆账、死账。
第三,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失。固定资产也是高速公路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管理和组织制度的日趋完善,公路单位对于资产的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重视,在大部分单位内部,为了更好地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是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当前各个事业单位的执行情况来看,对于资产管理依旧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明确下来。导致一些部门或者单位因为宽松的审批手续随意的购买各种资产,同时缺乏监管会导致资产大量的外流,这是国家财产的损失。
第四,内控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在高速公路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已经有了内部控制的意识,但是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体系,各项控制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例如在当前,会计工作岗位与人员的匹配性不高,业务工作交叉,没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利和职责,这样即使有监管制度也无法发挥实际的效果。
3 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
在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向,如何做好和完善当前高速公路的内控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内控管理的建设。公路单位推行内部控制工作,无论是这项工作的开展,还是推行这项工作的目的,都与这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只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才能让内部控制工作得以更好的进行,而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为了实现这个效果,必须使单位内部从上到下,各司其职。每一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滥用自己的权利。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做到权利之间的制衡和协调,唯有如此,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的进行。在集权的形势下,内部控制是没有发展前途可言的,开放民主、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基础。
第二,加强内部管理各项制度的建设。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工作种类和工作性质不同要求我们进行内控建设的内容也有着不同,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广泛: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应该是完整的、有效的。完整性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首先,授权审批制度。一般分为特别授权和常规授权两种形式。常规授权是指在日常工作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管理授权;特别授权是指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其次,会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公路管理单位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一套会计管理制度,并不断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再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该采用日常化管理的模式,所谓日常化,就是将整体管理工作明确具体下来,落实到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身上,让员工每天都有资产管理和保护的意识。虽然在当前,公路单位针对固定资产已经配备了相关的管理人员,但是由于没有确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控制执行制度,员工对资产的管理一直处于松散的状态,资产一年盘点一次,账面不到检查时候不清理的现象非常普遍。权责分配的日常化,要求员工将这些本职工作贯彻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或者制定科学的时间表,形成有序的资产周期性管理。
第三,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控制。首先,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超支和浪费的现象。特别应加强对公路管理单位的车辆燃油费、车辆维修费、会议费和招待费的控制,严禁超支,以维护公路管理单位的社会形象。其次,对公路管理单位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进行清楚地界定。坚决杜绝用项目支出来填补基本支出空缺的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对各项目之间的支出进行清晰地界定,严防出现经费互相挤占挪用、费用的支出不规范等问题。
第四,对资金进行控制管理,除了加强资金的来源控制以外,在单位管理中加强资金管理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首先,加强账户管理,加大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执行力度。杜绝出现多方开户、账户外借的现象,应加大对使用率较低账户的监管,不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严防单位的账户信息外泄。做到对账及时,加强中途资金的监管,避免财务内部控制的疏漏。其次,加强对来往账款的监管。逐步解决原来的存在的来往帐挂账问题,杜绝出现新的来往帐挂账现象。对来往账目必须有具体的时间记录,加强对相关账簿的跟踪监管,避免出现新的呆账、死账等。完善相关的资金支付机制,降低暗箱操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顾华洁,相洪雷.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理论界,2010,(2).
[2]华恂.加强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上海公路,2009,(2).
[3]陆伟,褚春超.浅析我国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交通财会,2008,(11).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在预算决算都采用功能分类,并实行国家集中支付制度,在这种要求下,事业单位做好内控措施,加强事前、事中控制成为关键,本文就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完善 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提到内控制度,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作为国家重要部门的事业单位就很少受到关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关系着其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足
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么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么根据单位现在的工作实际,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的预算管理不合理
预算管理越来越成为财务内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在事业单位中也自然是不例外的,但在现实的预算中,却有着诸多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将该纳入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中,游离于内控制度之外,预算决算之间脱节,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之间也存在不相符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预算管理中缺乏有效地配额机制,透明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造成的,另外就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预算编制的流程还不成熟,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及审核,再加上预算编制人员不对时间工作进行调研,而使预算与核算口径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预算的编制手段较为简单缺乏有效的论证,仅是把去年的执行数据直接拿来使用,使预算不够科学,往往会出现超预算执行或预算的执行较为缓慢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核算管理不合理造成的。
3.事业单位在收支控制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收支管理制度不建全,有些事业单位还因编制问题人员缺少,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各业务部门私自办理收入业务,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收支监管不到位,开支的标准和范围不能严格按制度执行,重点项目的专用资金也得不到专款专用,存在一些巧立名目、非法挪用、侵占资金的问题。有的单位虽然有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规章制度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贯彻,将已制定的制度挂在墙上,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内部控制的功效尚未发挥。另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起来有难度,单位的最高领导根本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带头不遵守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被进一步的弱化了,其他管理人员也漠不关心。又如,有的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低下,执行的过程中原则性不强,导致内控的进一步失控。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就是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没有严格的制度遵循,部门预算也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存在“重大事项无标准”、“重大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为单位一些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4.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及流动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但在资产管理上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经常存在着重视购置而轻视管理的情况,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如跨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的清产制度、维修保养制度、资产转移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缺乏致使资产的存量不清楚,账实之间不相符,致使固定资产丢失、数量不清晰、使用寿命短、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出现。资产管理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单位资产是单位历史积累形成,属于单位所有,单位具有处置权,忽视了单位资产国家所有性质;认为对于资产,只要没拿、没要,就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没有意识到资产损失浪费也是一种腐败;或者认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者的责任,与其他人员无关,忽视了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忽视了资产是单位事业全面发展的保障。
5.事业单位在建设项目控制方面有很多薄弱点
一些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只重视项目资金的争取,不注重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设计方案不切实际、内容粗糙,不适应项目实际建设需要。部分建设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熟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部分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改变资金用途。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有的基建项目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超过3个月后,仍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也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由于未办理验收手续,期间所发生费用都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虚列了基本建设支出。有的项目虽已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甚至交付使用,但仍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期间所发生的维修费及其他费用都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这样不仅扩大了基本建设支出,而且影响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措施的思考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过程中,乡镇担负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其所管理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职能愈显重要。本文从明确审计目标、整合审计资源以及深化审计内容几个方面入手,就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乡镇财政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常态;财政财务审计;审计目标;审计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具有四个显著特征:调增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要遵循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三大规律。乡镇审计是促进乡镇防范潜在风险、深化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强化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促进乡镇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审计过程也必须充分考虑新常态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一、以新常态特征为指引明确审计目标
新常态是一个平稳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乡镇政府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不能再以经济发展速度为唯一考核指标,在均衡发展的同时要强调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防范债务风险,审计目标的制定要以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作为基础依据。
(一)强化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提升预算的科学性。重点审核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推进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等现代管理体制在乡镇的实施,为提升乡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发挥作用。
(二)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审计,提升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核非税收入收取的合规、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提升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为乡镇财力的集中发挥作用。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提升管理的全面性。重点审核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能发挥的充分性,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为乡镇从资金管理向资产资产全面管理发挥作用。
(四)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审计,提升运行的规范性。重点审核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竣工验收等建设程序的合规性,为促进乡镇重大项目建设的良性运行发挥审计作用。
二、以发挥最佳效果为目的整合审计资源
乡镇财政财务审计作为一级政府审计,必须整合审计资源,在创新审计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注重将将乡镇财政审计与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相结合。还要把政府现金收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统一规划到审计监督之内,其中,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归政府管理的财政资金、上级拨款也要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之内,还要提高完善乡镇政府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乡镇财务预算管理、财政拨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产权使用等方面的审计审查力度增加,审计审查力度要有高效性、针对性,对国有固定资产要进行保值管理,保护资产被破坏,确保国有资产受到损失。二是在审计乡镇财务状况时要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管理职责进行审计。制定新的立项时,要积极向县委组织部进行汇报,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查与乡镇财务审查统一进行。审查审计不仅要对乡镇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常规检查,还要对全部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内决策部署权、资产管理权、履行经济职权以及内部管理制和自身的清正廉洁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审计,要根据乡镇财务的审计情况,制定出乡镇财务决预算审计于与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报告,分别执行提高效率。三是要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要重点审计农民增收开发项目、植树造林、农畜牧业养殖、土地补偿款等相关涉农资金。在审计乡镇财务涉农资金时,审计人员要深入农村进行核实调查,落实农民是否有相关项目的开发,农民是否得到乡镇资金补贴,相关资金是否被截留占用。充分发挥乡镇审计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作用。
三、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
(一)乡镇财政审计。
乡镇多存在预算编制执行不严肃、决算反映不真实、预算外资金记录不符等问题,乡镇财政审计应集中关注这些方面。乡镇财政支出预算审计重点:主要是审计预算收入进展、出库与入库、预算变化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审计预算支出的合法性与正规性。乡镇财政决算审计重点:审计本年度的税收进展情况,有没有违规的税收优惠情况,相关税务部门是否按要求进行费用提取,相关税收税款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交财政。乡镇财政预算外审计重点:审查预算外的资金收支情况,审查预算外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管理,审查预算为最近是否按照规定的收入与支出进行下帐。
(二)村级财务审计。
部分乡村会计业务水平较低,一些入账票据达不到规定要求。乡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执行不到位,出现一些不合格发票入账会引起官员的腐败问题发生,丧失了乡镇财务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主要通过对村级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内部监控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来监督村级财务。如何针对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定期审计:主要是审查财务账本、发票、相关报表,在进行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时,要有针对性的对村级财务状况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财务报表、会计行为是否按照规定来入账,是否具有真实性。
(三)乡镇政府债务审计。
财务审计人员要根据会计账目、相关发票、相关资料来进行审计审查,用事实说话,将查处的违法违纪财务问题进行上报。审计发现,乡镇普遍存在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挂账数额过大、时间过长的问题。村级内部监控制度的完整性和高效性审计:审查村级会计人员的工作安排,并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会计行为的集中审查,审查其职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违背内控管理制度,是否违规使用会计权利。
(四)涉农专项资金审计。
大多数乡镇财务专项资金都是县级以上多个相关部门拨款而组成的。通过审计发现很多没有按照规定来执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级财务部门沟通不协调,资金拨付不到位;一些乡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落实到位,存在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专项资金申请费用,造成了国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专项资金的审查的审计,主要是审查审计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的问题。一旦出现违法使用、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政府投资审计。
近年来,基层乡镇政府,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乡镇政府加大了对本辖区范围内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及民生工程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极大地提升了乡镇政府的便民服务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项目投资还存在着诸如招投标流于形式,管理督查不到位,建设程序不严格,成本核算不规范,规划不科学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劳民伤财标新立异,因此加强乡镇政府投资审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刘和涛.刍议乡镇年度决算审计.金融财会,2012(7):150.
[2]周桂君,任艳芬.浅议如何加强乡镇政府投资审计.中国集体经济,2011(下)(2):200-201.
[3]钟大生.乡镇审计审什么.审计与理财,2011(11):22.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行政单位推动自身发展与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内部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近年来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工作方面质量提升的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也从制度建设方面、体系完善方面等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控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力,各类经济案件发生频繁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重点与难点。
一、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现状分析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推行也有了一些年头,在经过不断努力与探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首先在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正确树立方面,虽然许多单位领导干部也深知财务内控对单位发展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开展具体工作,让这种意识上的重视变为行动上的重视仍然是一个难题。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具体制度建设,如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资金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方面等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建设与提升。此外在人员素质方面,不仅具体的财务内控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仍然存在一定欠缺,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财务内部控制与自己实际工作的具体联系在哪里,从而极大地削弱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力度。最后在管理手段方面,信息化建设较为欠缺,从而让会计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总之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单位自身发展,更加影响我国的全面建设与积极发展。
二、提升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工作质量的思考
针对前文我们提到了诸多现行财务内控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有的放矢地进行对策研究,要从意识树立方面、制度建设方面、队伍建设方面、管理手段等方面来切实加强工作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确保国有资产在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安全性与可靠性,全面杜绝、舞弊营私,促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
1、树立科学内控意识
具体工作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虑:第一,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地将财务内部控制重视起来,这就需要单位领导与管理人员首先以身作则,切实在工作安排上面体现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为了能够实现领导干部有效而全面的参与管理,还要加强她们在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工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与掌握,从而实现管理的统筹规划,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进行具体指导。通过单位最高领导者的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单位内部其他员工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来。第二,财务内控科学意识的树立,不仅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更加要了解财务内控其重要性日常工作及具体安排中的具象表现,这样才能够将财务内控这个理论概念转化为对实际行为的正确指导,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意识建设才能够为财务内控工作有效开展营造一个良好而积极的内部环境。
2、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财务内部工作包括了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许多方面。首先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上,要从预算编制着手,改革原有预算编制手段及方法,将以历史预算执行为基础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改变为以单位当前发展及未来发展需要为基础的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关键点环节设置,提升预算管理总体质量。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方面,首先要全面清查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种类及数额,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不符合固定资产新单价标准的资产从固定资产名录中清除出去,同时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推行招投标制度,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商之间的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无形流失。在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环节,要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申请、申请审批、使用情况跟踪调查等多个关键点的控制力度,对于闲置资产,也要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租赁融资、出售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在采购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对于日常办公需要大量消耗的普通物资,应加强市场价格调研及分析工作,货比三家,并采用各部门所需物资的统一采购,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单价,同时也能够便于财务管理部门进一步及时了解各部门物资的具体使用情况,有效控制工作成本。对于昂贵大型物资来说,应该采用面向社会的供货招投标制度,避免采购人员与供货商之间的直接接触,更加有效地实现资金有序管理。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与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安排应该采用内外结合的模式,内就是单位内部原财务管理人员,任用原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开展能够贴合单位发展的具体实际,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对单位的忠诚度,但是如果全部采用内部人员,也难免会受到单位内部其他组织、部门各种利益意识的侵扰,妨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因此单位还应该加强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内部审计,有效利用她们多年来从事同类型内部审计工作的丰富经验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开展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积极的建议,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独立性。最后,在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工作方面,要积极推行责任问责制度,与财务管理人员、审计工作人员签订工作责任承诺书,对于重点控制环节和关键点上,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推行终身问责制度,确保她们在工作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提升他们的自律性。
3、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人员队伍素质建设,首先要从聘用环节开始就严格把关,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加强对现有财会工作人员的资质审核力度,将不合格人员从财会队伍中清除出去。此外还要根据单位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的相关需要积极引进兼具企业管理知识、财务会计知识、资源管理知识、资金金融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综合人才,并且要加强对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确保她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具体工作。此外,为了让财会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本质工作,还可以推行相关职务的定期轮换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同一岗位实践过长而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错误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她们通过相关岗位定期轮换,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加强改进自己所处环节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实现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约束以及相互促进。其次,还要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积极端正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观念。再次,在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方面,我们不仅要关心具体财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素质,因为财务管理及内控工作仅凭财务管理部门一家之力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当今社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具体方面,同时也延伸到了单位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当中,只有不断提升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让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够让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时刻自律,规范言行,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从而让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真正的在单位内部全面铺展,全面提升。
4、管理手段升级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对于行政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更为复杂、多样,因此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就更加重要。管理工作信息化不仅需要加强如配置办公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水平和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单位网络建设,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互与传递速度,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项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取,此外还要根据行政单位具体工作安排及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从而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产生,最大限度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及时性,让财务管理能够真正渗透到单位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单位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结语
行政单位是履行我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关系着单位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更加关系着我国的全面建设及社会稳定,因此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力度成为当前行政单位内部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财务内部控制想要得到切实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提升、监督控制以及管理手段变革等各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虽然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不断推进建设水平,最终实现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忻世民: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新会计,2009(1).
关键词:风险点 内控体系 风险防控 高校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拨款额度也逐年递增,高校重视内涵式建设的办学理念,整体管理方式有了巨大变化。为有效规范高校教育事业的高效运行,防范各类经济风险,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财会(2016)11号文“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旨在发现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力防范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一、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用好教育经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导致具体业务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而内控规范通过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高校业务进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权力制衡机制融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挖掘倡导专业特色,可促进高校内部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设智慧服务型校园具有现实意义。
(二)强化经济风险防控,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高校的生存压力抵不上企业,其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也落后于相关企业。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其风险也遍布于学校每个院、系、行政的各个具体业务工作环节。为堵塞漏洞,消除风险隐患,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唯有建章立制、排查风险点,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才能有效防范各类经济业务风险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风险及防范
(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风险点
随着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文件,高校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许多高校沿用一些旧的内控管理制度,没能及时梳理和清理已不相适用的规章制度,这与高校快速发展规模不相匹配的,而且一些内控制度的规定也大多偏向于财务经济类。
(二)具体经济业务风险点排查
1、预决算业务风险
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决算管理制度,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失,有可能出现整体预算支出与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不对等、预算编制可行性报告不充分、编制方法不专业、对事项发展预见性和敏锐度不高等问题。
2、收支业务风险
收支业务风险是高校内控的重点经济业务。收入风险主要表现在违规擅自增收收费项目,新增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未经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导致发生收入违规风险;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核算长期挂往来,确认收入不及时不准确,会发生学校收入不完整的风险。
支出风险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报销单据支出审核不够仔细、支出分级授权审核制度不完善、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和是否未能按预算项目支出等风险。
3、资产业务风险
资产业务风险需要关注的是各类资产保管使用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关键岗位的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货币资金有没有被挪用,有没有及时入账被贪污,各种票据的保管专人保管是否严格,银行对账单是否有“双签”制度等等。
4、政府采购业务风险
政府采购业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采购需求审查不严格可能导致学校重复购置,造成闲置浪费;招标采购定的评分参数不科学导致中标标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率;采购结算业务通常是实物采购在前,审批单据在后,若相关职能部门不及时办理入账,则学校利益有可能会受损。
(三)加强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问责”办法
高校应依据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学校管理层面和业务管理层面的各类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用性原则,进行废改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有效防范制度风险,建议高校参考学习相关企业成熟的管理理念,制定内部问责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者不作为乱作为,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水平。
2、具体经济业务的风险防范
(1)建立健全各类具体经济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其工作流程图,如: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绩效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及编制工作流程图、各类收费及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管理办法、各类支出业务管理办法等。
(2)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促进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化,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业务处理过程中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3)定期进行业务风险点排查工作。具体业务职能部门应遵循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排查发现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不遗漏每个业务环节,实施自查工作。若需要实地查验的,要对排查对象进行现场盘点清查,实现风险防控前置。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为高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而保驾护航的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覆盖查找梳理,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排查风险点并完善内控制度,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与风险防控的有机融合。只有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保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Z].教财厅[2016]2号
[2]徐光英.探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对经济业务风险点的识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