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医疗废物封口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封口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废物封口方式

第1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

二0二0年制

目 录

1.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1)

2.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3)

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4)

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6)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7)

6.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0)

7.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制度………………………………(11)

8.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职责…………………………(12)

9.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职责…………………(13)

10.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工作人员职责……………………(14)

11.医疗废物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要求……………………(15)

12.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16)

13.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制度………(17)

1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19)

15.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处置流程……………………(20)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一、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马仲科

组 员:安志翔 李宁 付娟莉 何志慧 黄虎

下设办公室,付娟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院感科全面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督促全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负责每天定时集中运送、暂时储存并与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人员进行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及医疗废物暂存室的清洁、消毒工作,保存相关资料3年。

注:科室及相关岗位负责人如有调动或更换,由相应负责人员替代。

二、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国家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全院医疗废物处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对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

2、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建立分类、收集、暂存制度和相关的工作程序、配置必要的收集容器、建立安全的暂存设施,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统一检查、登记、备案。

3、医院法定代表人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全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实施统一的管理和监督。

4、院感科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技术指导、全员培训和考核、人员防护以及有关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5、组员负责各科室相关制度落实的日常监督和技术指导,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记录、运送、贮存及贮存设施日常管理等工作。

6、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两次医疗废物管理小组会议,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会议。

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1、医疗废物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

2、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医疗废物管理主要负责部门,院感科主任为医疗废物管理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组织培训、业务指导、监查考核,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3、各科主任或者护士长或者指定负责人为科室责任人,负责落实并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履行工作职责,预防、控制和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并对意外发生能作出应急反应。

4、医、护、药、技、员工等均为医疗废物管理的执行者、维护者。自觉依法执行和维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各项相关管理制度。违规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5、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职责,依法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度和实施办法,无故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将承担法律责任。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加强我院的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切断病源性的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疗废物产生地负责人为本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要经常性组织本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增强管理意识,落实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职责。

2、各科室对产生的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医疗废物要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3、盛装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有无破损、渗漏。盛装医疗垃圾达到包装袋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袋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以防在运送过程中遗撒。

4、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每天负责将医疗废物产生地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加锁防盗。

5、收集运送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护,避免与医疗废物直接接触,同时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损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泄漏。

6、医疗废物暂存室管理由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暂存室及室内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做好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

7、医疗废物暂存室管理负责人应当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8、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专用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利器盒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专用医疗废物包装袋盛装封闭。

2、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化学性废物中,批量报废的化学试剂要交专门机构处理。

4、批量报废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械要交专门机构处理。

5、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袋或者利器盒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必须首先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封闭。其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根据消毒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放入黄色专用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利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9、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利器盒的3/4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10、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11、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

(一)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可无害化再生利用的回收类的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液袋(瓶)、非抽血类及非疫苗接种类的注射器等,使用后即时毁形,置防渗漏的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并挂放警示标签“可回收医疗废物”,送交医院指定地点暂时贮存,并过称登记。

2、对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固体物品及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直接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后并挂放警示标签“感染性废物”,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过称登记。

3、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纳入感染性废物中置黄色塑料袋内封扎并注明“药物性废物”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过称登记。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并作特别说明。

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及时封扎并挂放警示标签,注明“感染性废物”及特别说明等,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过称登记。

(二)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病理蜡块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置于防渗漏的容器内或双层黄色包装袋密封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特殊处理:将其浸泡于福尔马林液中固定或冷藏。

2、定期包装打包封扎过称登记。

(三)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锐器医疗废物使用后置于防渗漏耐刺的利器盒内,即密封容器后送交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过称登记。

(四)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并标签注明“药物性废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处置,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

2、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二、医疗废物收集要求

1、以上放入包装袋或者利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2、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利器盒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医院应有统一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规定。

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录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7、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8、医院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分类收集各科室送交的医疗废物,并负责过称登记。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丢弃及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或生活垃圾,特实行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各科室(医疗废物产生地)对科室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登记,,并与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负责集中运送)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等),双方签名。

2、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人员进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转运交接,做好交接记录,双方签名。

3、暂存间工作人员发现医疗垃圾收集不合理或者包装破损、渗漏,有权拒绝接受。

4、医疗废物各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5、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制度

1、医疗废物暂存室由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管理,不准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2、袋装的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专用收集箱内,不得露天存放。

3、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天。

4、储存室要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5、暂存点内必须防渗漏和防雨水冲刷、避免阳光直射。

6、室外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7、室内要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喷雾、擦拭。

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职责

1、负责指导、检查产生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时储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2、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3、负责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做好交接。

4、收集运送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护,避免与医疗废物直接接触,同时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损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泄漏。

5、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6、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相关资料保存至少3年以上,更换管理人员时有交接手续。

7、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职责

1、医疗废物产生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不得混放。

2、在诊疗过程中处理医疗废物时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分类、收集、处置。

3、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专用包装袋封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并及时送医疗废物暂存室。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5、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6、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或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7、每天与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转运人员进行认真交接,双方签名。待交接结束后及时对科室临时医疗废物暂存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8、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一经发现依法处理。

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工作人员职责

1、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穿戴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后方可开始工作,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2、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分别收集和接收产生地点的医疗废物过秤,按科室逐类登记,并分类存放,挂放警示标志。

3、负责医疗废物收集分类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4、警示标签: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并注明产生科室或部门、收集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5、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6、禁止在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吸烟”、“饮食”等。

7、严格办理医疗废物转交手续,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8、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

9、每天做好个人卫生处置,勤洗手、勤更衣、勤洗澡、勤消毒。

10、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一经发现将依法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要求

1、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3、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4、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我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2、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

3、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每日对运送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消毒处理。7、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8、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9、医院感染管理科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医护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和自身防护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所产生的危害,进一步保障人类健康。

二、培训对象

1、医疗废物管理的专职人员

2、全院各科室医、护、药、技、工勤等全体人员

3、实习、进修、新上岗人员

三、主要培训内容

1、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国家相关法规及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3、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职责与责任;

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5、医疗废物交接及登记制度;

6、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自身防护措施;

7、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报告处理制度及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四、培训方式

1、下发有关国家法规及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供全院医护员工自学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学习。

2、分期、分批、分层次、分别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与考核。

3、结合实际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程序逻辑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演示。

发生医疗废弃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

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为了防止医疗废物在处置过程中发生流失、泄露、扩散而导致传染病播散或污染环境的事故,提高我院医疗废物专职工作人员的现场应急能力,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2、使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院院内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的应急处置。药物性、化学性医疗废物的意外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二、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由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药剂科、设备科主要负责人组成

职 责:负责对事故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成立事故现场调查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现场处理组、后勤保障组

具体分工:

1、事故现场调查组(院感科):负责勘察事故现场,组织人力对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好调查记录。

2、安全保卫组(总务科):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及时疏导事故现场围观人群,保障安全,防止事态扩大并负责应急所需后勤物资的保障。

3、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现场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4、现场处理组(院感科、护理部):对现场消毒处理工作及个人防护工作进行指导,并组织人员对泄露现场进行消毒处理。

5、后勤保障组(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负责应急处理所需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器械、药品的保障。

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程序

1、医院任何工作人员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立即上报院感科,节假日及夜间时间报告总值班。

2、院感科或总值班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同时对污染现场进行封锁。

3、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现场调查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现场处理组、后勤保障组组长进行通报,同时启动本预案。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医院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市卫生局及环保局报告。

(1) 一般情况下应在48小时内报告;

(2)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

(3) 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

四、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

1、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废物的管理,当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立即上报。

2、事故现场调查组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如有人员伤亡,医疗救护组立即对伤员进行急救。

4、现场处理组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污染扩大。

5、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7、若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事件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的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总结与奖惩

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同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卫生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

2、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类型、数量,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

3、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第2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2004年1月我院手术室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指南,严格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了科学分类、专人管理。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锐器伤明显减少,传染病感染率为零,有效预防了院内感染,取得了成效,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建立健全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及相关奖惩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手术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清洁卫生员的工作要求等。

2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反复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提高防护意识,让手术室全体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和收集医疗废物的知识、自觉依法行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班,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3保洁人员的培训,注重加大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力度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致各类垃圾的混放,垃圾袋、箱密封不严、垃圾袋重复使用、垃圾桶不及时保洁等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为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定期组织保洁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指派专人对保洁的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对手术室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每月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考试,并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并举,使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奖罚分明。

4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专人负责,由一名主管护士作为院感质控员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格分类放置,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专人发放、专人按数回收、集中消毒毁形、送院感进行焚烧,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社会公害。

5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与正确处理

5.1锐利废物的处理:每一手术间放置一个锐器盒,该盒必须具有不损漏,能防刺穿,不会出现破裂,易于焚烧等性能。

主要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手术刀片、缝针、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封口,送至污物存放间指定容器,最后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2非锐利废物的处理:将非锐利废物分类放置,即未被血液,体液污染(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如办公室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更衣室、污物间、手术间分别设置大小合适的垃圾桶,根据要求,桶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当装满3/4时立即封口扎紧送至污物存放间,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3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

5.3.1一次性注射器、吸引器皮管、吸引器头、吸引器瓶及气管插管等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取下针头,针头放入利器盒内,针管充满消毒液,浸泡在5%的84消毒液,作用时间30分钟,如为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性病等病人的用物,浸泡浓度1﹪,作用时间为30分钟,消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而一次性引吸器皮管、头、瓶等使用后毁形,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吸引瓶内盛装血液用1∶1 84消毒液倒入瓶内,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专门指定下水道。

5.3.2一次性尿管、尿袋、手套等塑料废弃物处理:使用后,引流液倒在指定下水道,废弃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回收处理,如有传染病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5.3.3感染手术敷料的处理:我们通常用一次性敷料,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并注明感染手术敷料,由院感科回收统一送处理场焚烧。血纱布,盐水垫用0.5﹪84液浸泡后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送处理场焚烧。

5.4死婴、残肢等废弃的手术标本处理:我们在标本存放间里设置盛装特制纸箱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种类、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日期、巡回及洗手护士的姓名,手术切下来的残肢或死婴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如为感染标本则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封死,然后按要求置于特制纸箱内,保洁员及时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交付给专管人员,并双方签名,注明科类、数量,交接时间。

6体会

6.1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术室各级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医护人员都严格按要求进行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和处理,使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标准。

6.2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将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及医疗感染知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使各级护理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手术室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关键。

提高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使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手术室各级人员都熟练掌握并经常检查督促,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手术室废物。

6.4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医用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我们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锐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年来未发生因锐器刺伤传染乙肝、丙肝、梅毒等。降低了无菌手术感染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期刊论文,中国护理管理,2004(1)

[2]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3)

第3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二章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三)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

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

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六)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汇总逐级上报至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6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6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

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

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

门机构处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

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

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

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十三条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第十四条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第十五条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第十六条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七条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八条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第十九条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

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二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二条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

条件。

第二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第二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五条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第二十六条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

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章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条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

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

和操作程序;

(三)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

安全防护等知识;

(四)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

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三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三十四条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

状况;

(三)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四)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

处理情况;

(六)进行现场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

疗卫生机构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

发生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七条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

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未对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五)未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的;

(六)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定期对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十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使用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不符合要求的。

第四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丢弃医疗废物和在非贮存地点倾倒、

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三)未按照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四)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的,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处罚。

第四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4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部)管理;质量安全;控制

手术室(部)是由若干手术间及为手术服务的辅助区域组成,是手术患者获得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面临以下危险因素,自身基础疾病、手术麻醉插管、留置导尿、皮肤和组织完整性被破坏、失血、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皮肤消毒不符合要求等,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必须加强手术室(部)的管理。

1手术室(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1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和落实相应制度、职责。由专人负责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定期对手术室(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对本科室的感染环节进行监测,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1.2布局合理手术室(部)严格按照洁污分开的原则,明确分区,设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标识明显,避免交叉污染。

1.3环境卫生管理要求每日手术前用清水湿拭擦拭各种设施、物体表面及地面。术毕对物体表面、地面先用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擦拭,保持干燥;如局部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清除污染物后再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后清水擦拭;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设立每周卫生日,对天花板、墙面、地面、物体表面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通风系统(空调)的出风口、进风口;不同区域清洁、消毒的抹布、拖布应分开使用。

1.4手术室(部)工作人员管理限制进入手术室人员的数量,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教学和观摩手术人员也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并服从手术室(部)管理人员的安排,在手术室(部)内不得串手术间。进入手术室后按规定着装,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及拖鞋,戴好帽子、口罩,头发和口鼻不能外露,参与手术者应按规定进行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1.5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手术器械属于高度危险品,必须灭菌处理。灭菌前务必清洗干净,手术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此整个洗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洗涤程序,按照回收、分类、浸泡、洗涤、漂洗、干燥等步骤认真落实,同时在打包前认真检查器械清洗是否彻底,清洗不彻底的物品不得包装,应重新进行清洗;根据灭菌方法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包外与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可追溯记录;清洗、消毒监测资料保存期≥半年,灭菌质量的监测资料保存≥3年。

1.6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包装符合要求,有灭菌方法、批号、有效期标识,生产批号等,必须除去外包装放置于无菌区内,不能与有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

2定期检测手术室清洁消毒效果

除日常检查外,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如遇医院感染爆发,应及时进行相应指标及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3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患者可能作为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染给手术室(部)工作人员,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最重要的是经过血液传播,因此手术室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培训,还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如发生职业暴露,根据具体暴露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①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②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的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乙醇溶液或者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④进行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⑤立即向科室、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评估损害程度,以便进一步处理。

4医疗废物管理

第5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做好换药室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如遇污染及时清洗消毒。保证每日按时按量空气紫外线照射1次,人员管理: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帽子、口罩,工作衣整洁。患呼吸道感染或手部有皮肤损伤的医生应暂停为患者作换药操作。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换药室。不允许把几个需换药患者的所需换药物品一次性拿到病房逐个换药而造成无菌换药包在各病房之间巡回放置。只许按换药原则先拿一个患者的换药物品,操作完毕后及时正确回收换药后废弃物,经认真洗手后方可再拿取另一个换药患者的所需物品进行操作,杜绝在连续换药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现象。器械管理:应严格按照器械清洗流程,选用合格的消毒剂、加酶器械清洗液、除锈防锈剂、器械专用油;配备器械刷和必备的容器等。及时彻底清洁器械,不残留血渍及污垢、异物等,及时淘汰老化破损的器械。按照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换药盘包布应保证一用一洗,洁净完整。绝不允许在包布上使用别针、大头针等遗留孔隙而造成污染。视条件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尽快改变由各科自行清洗、包装器械的状态,应集中由供应室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清洗和消毒灭菌,为节约资源、减少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创造条件。废弃物管理:从临床回收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穿刺针及废弃的钢针等锐器,妥善放置在换药室的硬质利器盒中,防止工作人员被割伤。废消毒剂的包装、用于重复使用器械的去污、除锈的原包装、废麻醉药等均属化学性废弃物也应放置在有明显标识的放渗漏的“化学性废弃物”的黄色垃圾袋内。清洗器械产生的污水、废水应统一排入医院污水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换药室产生的各类医疗废弃物应做到日产日清,使用有效封口方式,每个包装袋外有警示标识,注明类别、单位、日期等。严禁与生活垃圾和其他废物混装。尽快由城市污物站集中焚烧处理。

    职业防护和手卫生管理:洗手不彻底或戴一副手套为多例患者换药,增加了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机会。我科3个病区都有换药室,都安装了流动水洗手池及肘式或感应式水龙头,每个洗手池上方张贴了“六步洗手图”,配备了具有吸附力强的吸铁悬挂肥皂装置,保持肥皂干燥。废止公用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保持清洁,按时消毒。掌握洗手指征,规范洗手或手消毒。还购进了经济实用无害的快速手消毒剂,为在连续换药中保持手卫生提供了保障[1]。换药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防止锐器伤。如被锐器刺伤后,接触到含病毒浓度的血液、体液时,只需0.004mL就足以被感染[2],因此操作时要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刺伤要及时消毒,正确用药,认真登记随访。完善监测确保安全感染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工作之一,应做到监测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估,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绝不能为检查而监测,更不能为应付检查而强拼硬凑监测资料,应让监测为临床服务、为控制感染导航。应按要求对紫外线的日常使用、强度监测、紫外线灯的消毒去尘;消毒液的更换、浓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学监测等进行认真正确的执行和记录,使各项指标合格。每月按要求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常规监测,保证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如发现某项监测不合格要及时反馈,查找原因,杜绝疏漏,纠正不足,直至合格。

第6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两个多月花26万

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用多种“独家秘方”治疗,29岁的女子病情却越来越重她将自己治病经历发到朋友圈,医院退2万元“封口”

今年29岁的女子李青(化名),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公司上班。去年4月查出患了尿毒症。

5月11日,夜幕下的李青,一个人静静站在窗前发呆,手里拿着一大叠看病的药单,那是她在百度搜索到的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祈康医院)开出的,住院治疗及出院后复查共花费约30万元,钱花了不少,病情却越来越重了。

病急乱投医

通过百度搜索查找治疗方式

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去年4月1日,李青在省人民医院查出尿毒症,需要透析,但在省人民医院排队透析的人太多,无奈之下,一家人通过百度搜索相关知识和治疗方式,排在百度第一位的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祈康医院)吸引了他们,他们宣传治疗尿毒症有新突破,不用透析不用换肾。李青全家人在看这个医院的介绍时,网页弹出一个对话窗口,在输入相关信息后,网上医生进行了简单解答,随后有一名自称是主治医生的人打来电话。

李青和家人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于去年4月6日下午6时,赶到祈康医院。当时该医院是下班时间,透析一次需600元,加班费300,其他辅材200元。从此,李青就在这家医院开始住院治疗。

今年5月11日,李青在家里拿着的一大堆药单显示,从去年4月6日开始治疗,1周3次透析,每次600元,每周1800元;每天一次医院独家秘方免疫平衡治疗法1800元,每周一万多元;医院独家秘方吸附治疗每次7000元,每月2次;医院独家秘方打造血干细胞,1个单元16000元,需要打6个单元,合计9.6万元,再加上相关的材料费共计10万元。医院告诉李青,造血干细胞,需要从北京空运过来,钱要提前汇到北京去,所以只能交现金,没给她开具任何票据。

到了去年6月1日,李青家里实在无法支付这个费用,提出出院,医院又给她开了4万元的独家秘方中药。李青住院两个多月花掉26万元,加上后来复查,李青在祈康医院共花掉约30万元。

病情加重

造血干细胞疗法几乎没起作用

李青说,去年6月1日她出院时,主治医生赵某对她说,她打了造血干细胞,半年后就不用透析了。

从此她就天天盼着半年的时间快点过去。然而,她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只好到其他医院进行检查。西安一家公立大医院的医生说,她的身体比较弱,必须每周透析两次。这位医生说,像她这么年轻,尿毒症的病情不应该这么重,而且尿毒症患者不可能脱离透析治疗,通过打造血干细胞这种方式,很难起到作用。

听到这话,李青哭了几天。随后李青找到祈康医院,质问花这么多钱为何没效果。赵医生说,治这种病在他们医院还有花50多万的,30万根本不算啥。

看到李青不愿再在祈康医院治疗,医生还专门做家属工作,说有病就要治疗,希望家人再借些钱给李青治病。

李青的哥哥说,去年6月,医生让他们配合继续住院,说白了就是要再掏钱。

魏则西事件后

医院联系患者协商退还部分费用

今年5月初,魏则西事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学生,患滑膜肉瘤。在百度搜索“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后,在该院进行了生物免疫疗法花了20多万元,但病情迅速恶化。今年3月30日,魏则西在网上记录了自己求医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4月12日22岁的魏则西去世)发生后,莆田系医院的做法,让李青想起自己的治疗经过,在李青尿毒症的病友群里,大家将自己如何治疗、如何加钱的情况进行交流后,李青把她的治病经过发到朋友圈。让她没想到的是,早已不跟她联系的主治医生赵某开始主动打来电话,先问了身体情况,并让她不要在网上发在医院治疗的事情了。赵某还主动提出:如果中药没有吃完,他可协调医院退2万元。

李青质疑,这2万元为何早不退,而是她在朋友圈把治疗经过说了后才提出退?对于质问,赵某说可以到医院谈。

5月7日,李青的哥哥到医院谈判。跟他谈判的两名医生,主要是试他的口气,也没谈出什么结果。

5月10日,赵医生再次给李青打电话称,如果还有其他要求可再提。

5月11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正在采访李青时,祈康医院一名姓宋的医生打来电话,当李青接电话时,对方却是她的主治医生赵某。记者通过手机免提听到:

李青:赵医生,怎么是你,这不是宋医生的电话吗?

赵医生:是宋医生的电话,我用我的电话给你打了几次你都不接。

李青:我出院都一年了,你从来没有给我打过电话,为什么现在就不停地打电话?

赵医生:你别激动,有事好商量,你抽空到医院里来,咱们当面聊聊,想想解决的办法。

李青:我准备将我的事情向媒体反映,向当地医政部门反映、向法院反映。

赵医生:你别这样,医院不是答应给你退2万元了,有事好商量。

李青:这2万元是什么钱,是封口费?还是补偿费?事情都过去一年了,医院为什么要给我退这部分钱?

5月16日,李青和家人去了祈康医院,李青向医院索要她在治病时打造血干细胞时花的10万元现金的票据,但对方坚决不给。同时,医院一再叮咛,此事不要向媒体反映,更不要向卫生部门反映。

当日下午,医院给李青出了一份困难援助协议,大体意思是,由于患者自费,家庭困难,医院对此十分同情,经协商将患者在肾内科住院治疗期间部分费用退还,另外出于人道安慰,一共给予经济补偿费2万元。补偿后,患者及家属不能再有任何异议,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祈康医院提出任何诉求。此协议签字后立即生效,双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出现争议。对于这份协议,院方称现在因为魏则西事件风声比较紧,口头向李青及家人讲,以后不再提起造血干细胞的事情。

第7篇:医疗废物封口方式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 医务人员; 乙肝病毒; 职业暴露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是危及医务人员生命健康最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其中HBV感染率最高,近年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对手术室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现状、防护措施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 HBV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病毒(HBV)经血液-体液传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很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1]。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疾病负担中,40%的HBV和HCV感染源于职业暴露。手术室由于环境相对封闭,是各种病原体集聚地,手术室人员由于工作紧张、节奏快,传递使用锐器频繁,并且长期接触开放性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另外,病原体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疫苗接种,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HBV的风险水平。有专家指出,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它在人群中的流行率。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大约有1.3亿人。其中,大部分合并外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室是HBV职业暴露的高危场所,与其他血源性病原体一样,HBV职业暴露的高危群是手术医生、护士、护生及其他手术室人员,其中以护士和医生为重[2-4],职业暴露率为61.05%~100%,感染率为92.7%[5-18]。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研究表明,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经污染的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的传播的危险性高[19]。工龄、职称、职业、学历在HBV职业暴露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工龄、职称及学历越低,受伤的几率越高,5年以上工龄组的手术室人员HBV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低于5年以下工龄组的发生率。

2 HBV职业暴露主要途径

2.1 锐器伤 手术室人员发生HBV感染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感染,由污染的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是主要的暴露感染方式[20]。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而这一数字仅为实际发生的1/3[21]。孙伯英等[22]对9所医院不同专业护士1291例锐器伤调查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88.16%,其他病房护士71.24%~78%。手术室人员接触锐器频繁,若操作不当可意外被含有HBV污染的锐器刺伤,多见于手术利器传递交接不当,手术缝合未借助辅工具,针头用后至丢弃之间放置保管不当,双手针头套回针帽等环节中发生的刺伤。WHO报道,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中以针刺伤发生率最高(43%),尤其是手术缝针的刺伤,其次是刀割伤(30%)、安瓿伤和其他利器的损伤(27%),特别是手术缝针的损伤为重[23]。锐器伤构成了危及手术室人员HBV职业暴露的一个重要伤害。

2.2 接触未完整的皮肤或黏膜 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性的操作时所戴的手套被穿破,是暴露于患者血液或体液的重要方式[24]。在一些大型手术中,由于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故手套破损的概率会更高,有时达50%以上[25],甚至在手术中发现手套破损的现象,也未及时更换。这些为发生HBV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表现为对乙肝的基本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标准预防措施认识不足。表现为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工作粗心大意,对HBV传播知识、防护知识、标准预防知识、操作程序、锐器伤后的处理流程及上报程序认识不足,从而导致HBV感染发生。

3.2 贯彻标准预防的措施不到位 研究表明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中戴手套的频率低(7.7%)[26],甚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手套破损现象,也未及时更换。研究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穿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后,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27]。在一些急症手术中,由于时间紧迫,手术患者血液性疾病生化检查未完善,医务人员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常常忽视自身的防护,术前、术后未进行标准防护,造成间接感染。

3.3 手术中未完全实施安全操作规程 如一些工作年限低的医务人员,在手术配合中由于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手术中医疗器械的摆放不合理,传递和使用缝针、钳、手术刀方法不正确,直接徒手传递利器;在手术缝合中直接用手来进行牵引和打结;巡回护士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安全的行为如双手回套针帽,徒手分离注射器、针头,无纱布包裹掰断安瓿等。

3.4 医院管理缺陷 手术后的物品、空气、地面的终末消毒未按照特殊感染手术处理。研究表明,术后消毒及终末消毒是防止乙肝病毒传播的关键[28]。但是调查显示,医院手术室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不高,卫生条件较差的手术室加大了医务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机会,所以医院加大对手术室内的卫生条件及消毒、通风、采光等管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职业暴露后监测机制存在不足,虽然已制订了职业防护制度,有锐利伤上报制度,锐利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等,并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全员培训,但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特别是疫苗的接种及接种后的监督管理。有调查显示,约50%医务人员未接种乙肝疫苗。

3.5 身体疲劳与心理因素 手术室内工作人员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抢救以及加班加点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从而使手术室内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4 防护措施的建议

4.1 加强教育培训 有研究证明,实施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教育是明显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最有效措施[29-31]。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已将持续的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美国所有医院,并要求管理部门给予以极大的支持。手术室人员对HBV职业感染认识不足、职业防范意识不强,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缺乏持续的、多元化的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医院应积极组织手术室人员特别是新上岗人员、轮转生、进修人员、实习生进行每年不少于一次的有关职业暴露培训和在职教育,每季度进行一次关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科室管理者利用晨会、交班、业务学习的机会积极融入一些HBV防护的知识,积极组织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的方式巩固防护知识的记忆和分享经验,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4.2 规范手术操作 规定手术器械的摆置,传递锐器时,推荐使用“hand-free”操作技术,即所有锐器物品均放置于硬质容器内(如弯盘)传递,避免手术中因锐器的传递不当导致的伤害,这也是国外广泛推广一种传递技术;传递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严谨认真,损伤后伤口规范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减少乙肝病毒的感染;手术刀片安装及拆卸必须使用持针器,手术缝合时借助辅的器械,抽血、注射时戴双层手套,禁止回套针帽,使用后锐器立即丢弃到专门的锐器盒内,这些安全的操作规程在2009年9月1我国颁布实施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已有明显的提示。

4.3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强化医院消毒隔离 在对患者进行任何操作时,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进入手术间内要穿隔离衣,戴防护目镜及双层手套,接触患者体内物质时,应穿不透水的围裙,手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肝炎患者设置单独手术间,手术间门上做好感染标记,提醒医务人员注意安全防护。手术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进行封口,并做好感染标记,送到专门地点进行焚烧处理。手术间其他物品、地面、空气严格按照感染性手术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4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国家和当地政府尽快出台有关HBV职业暴露的政策和法规,将登记和报告制度、针刺伤发生的防范、应急处理措施等列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强化医院管理,对于急症的患者,检查结果未完善时,一律按照HBsAg阳性来对待。并选择合适的手术人员参加手术,孕妇、乙肝抗体阴性、皮肤(手)破损者,尽量避免参加手术。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登记报告制度,手术室人员一旦发生针刺伤立即进行处理并尽早报告相关部门评估发生情况并及时预防用药。经研究发现,HBV暴露后采取的措施越及时,感染的几率就越低,其中乙肝疫苗被公认为防止乙肝感染最为有效的途径,有效率为96%~99%,它同时对丁肝有防护作用。

4.5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国外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安全文化氛围的医疗卫生机构所报告的锐器伤数量要低于安全文化氛围薄弱的机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塑造安全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行为具有积极的驱动与调控作用。通过在手术间醒目位置张贴安全防护的宣传资料、举办安全教育活动、互相督导、同伴教育的方式,营造安全的行为环境,充分发挥软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HB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医务人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创建HBV职业暴露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医院的监督和管理体制,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这些是减少手术室人员职业伤害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秦小平,王兰英,李爱萍.271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53-54.

[2]阮秋云,薛素兰.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临床护理杂志,2007,6(3):45.

[3]覃金爱,黄春芳,赵劲民,等.临床医生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华感染控制杂志,2008,7(3):179.

[4]陈小丽.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现况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30.

[5]宋勤鑫,艾心珍,胡克,等.手术室人员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诱因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1994,21(4):225-240.

[6]王蕾,张克,孙丽,等.手术室护理人员获得性乙型肝炎的调查[J].齐鲁医学杂志,1999,14(4):302.

[7]刘宁,朱萍.从手术室护士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谈自身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1,17(10):184.

[8]林平,倪时练.台州市某医院医务人员HBV感染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02,9(1):44.

[9]黄龙淳,林静.外科手术人员HBV感染现况调查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3,9(5):371-372.

[10]冯然.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职业预防[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9):112.

[11]李涛,王春云,赵海峰.手术室护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06,38(6):435-436.

[12]刘雪剑,秦英健,吴限.五常市手术室内外医务人员乙肝感染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2):1517-1518.

[13]姚晓红.乙肝患者手术护理中锐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4):82-83.

[14]付兴会,张娇健.手术室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173-174.

[15]朱洪艳,应彩侠.河北省迁安市妇幼保健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7):1069.

[16]蒋芝山.手术人员锐器伤后感染HBV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6):696.

[17]陈红岩,唐玉分,武春娟.40例手术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J].西部医学,2010,22(5):967-958.

[18]赵文斌.手术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83-184.

[19]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

[20]张城平,孙维维.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家庭护士,2008,6(1):160.

[21]陆连芳,孙慧娟,杨团真,等.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508.

[22]孙伯英,李明艳.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22(2B):57-58.

[2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ide-Memoire for a strategy to protect health workers from infection with blood borne viruses[J].2003.

[24]段莹.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护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3-25.

[25]张可,福艳.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及预防[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3,8(1):15-17.

[26]陈琼芳,于惠珍,廖乐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27]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6(38):423.

[28]刘琨.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在手术室的传播[J].黑龙江医学,2005,29(5):375.

[29]邢玉斌,魏华,索继江,等.医疗机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法规与体系建设初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74-675.

[30]陈宝勤,傅建国,王小燕.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282-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