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乡美食范文

家乡美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乡美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乡美食

第1篇:家乡美食范文

我的家乡是个鱼米之乡,特有的特产数不胜数,例如:八蒸糕,粉蒸肉,芡实糕、、、、、、每逢过节也是有许多特色的东西。记得过端午节外婆会合邻居婆婆一起包粽子。大家必会想,端午节吃粽子很平常,并没有什么特色啊!嘿嘿,你想错咯,我外婆包的可不是普通的粽子,而是家乡的特产一口粽,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样!

一口粽,顾名思义便是一口就能吃完的粽子。别看它这么一点点,好处还是挺多的,同样的料比做大的粽子多得多。这么小巧玲珑就特别讨小孩子喜欢。我九岁的妹妹对它可是“情有独钟”,每当外婆包好粽子忘家里送,吃的最多的一定是妹妹了,也不知道她是因为觉得这一口粽有趣,还是真的觉得好吃,总之就是特别地喜欢。当然,这么好的东西,我是一定要和妹妹“抢”的,等到那时候妈妈就会又从厨房中拿出一袋一口粽,乐呵呵地说:“好了,好了,别抢了,外婆就知道你们会不够吃,就多准备了一袋!”哈哈,我们会欢呼不已,。不知是外婆心灵手巧还是家乡物产丰富,一口粽的馅总是多种多样。一袋粽子中,绑红绳的是豆沙馅的,绑黄绳的是香芋馅的,帮黑绳的是肉馅的、、、、、、应该还有很多,但一时也说不上来。

听妈妈说,我三四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这个一口粽,那时我要吃两口才吃得完,从小就接触它的我,对一口粽似乎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情感。现在当地的镇上也有卖,一般是卖给旅客的,当然一口粽都是本地人亲手包制的,还给外观上添了点新花样,就更惹人喜爱了!

家乡美食---一口粽,我的最爱!

第2篇:家乡美食范文

保山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风味小吃异彩纷呈。在保山街头的风味小吃中,尤以其独特的风味、齐全的佐料和上乘的做工、刀法的下 村 豆 粉 最 负 盛名。

下村地处保山城北近郊。奶奶告诉我:下村这个小村庄半数以上农户为“ 豆 粉世家”,堪称老字号的“ 豆 粉专业村”。如今致富门路多了,有些“ 豆 粉户”虽撂下 豆 粉挑子另谋它业去了,但仍有上百户人家继承祖业,既农且商,担儿悠悠地定时定点出现在城街巷尾。“ 豆 粉户”们各有各的主顾和“地盘”,卖 豆 粉虽发不了大财,小日子倒也过得红火。

下村 豆 粉的美味出自其独特的制作方法。正宗的下村 豆 粉用地方老品种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浸泡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煮成糊, 最后放入一个厚约2厘米左右的木制长方形托盘中,冷却凝固后即成为 豆 粉。这种精制的 豆 粉色泽黄亮, 质细嫩而富弹性。此外,观赏打 豆 粉也是一种乐趣。卖主右手持一把形如柳叶状的细刀,左手掌内托一块火柴盒大小的 豆 粉,一刀赶一刀地划打,手腕灵活至极,恰似流星赶月,小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形白线,只看得你眼花缭乱。划出的 豆 粉条细可绕筷,长短一致,粗细均匀,互不粘连,足以见得卖主刀法的精湛。把划打好的 豆 粉条放入洁白的瓷碗里,仿佛一条条可爱的小黄鱼在游弋,煞是好看。下村 豆 粉最考究的还有佐料:鲜红的辣椒漂油、橙黄的芝麻油、麻丝丝的花椒油、翠绿的芫荽、乳白的蒜泥、乌黑的酱油、棕色的米醋等,每样佐料皆各装一瓶,临吃时才放,多少随自己喜好,作料放好后拌匀就可以吃了。当一碗五彩纷呈,香气扑鼻的 豆 粉呈现在你眼前时,保准让你垂涎欲滴。吃上一口, 豆 粉的柔韧鲜爽,酸香麻辣诸味缓缓地滋润着每个味蕾,一定会令你过口难忘。保山在外乡人常因想起家乡的 豆 粉而萌生思乡之情。下村 豆 粉爽口开胃且物美价廉,成为一方风味美食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乡的 豆 粉不仅好吃,还有好多种吃法,可直接吃、油炸吃、炒菜吃……怎么吃都行。不过我感觉直接吃最好,拿在手里颤乎乎的,就像剥了皮的熟鸡蛋,放在嘴里口感更是细嫩润口。若用嘴“吧嗒”地吮吸一番,唇齿之间便弥漫着豌豆那淡淡的清香味儿,别有风味。 豆 粉虽是小吃,还有保健美容的作用呢。豌豆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下村醋味酸中回甜,有清热除湿、滋润肌肤之功效,食后浑身清爽。高血压患者和肝火旺盛的人常吃醋,还可起到降压平肝的作用。所以,传统名吃下村 豆 粉成了家乡人们常食常鲜的爱物。

如今, 豆 粉这地道的家乡小吃已成为保山方域的特色名吃,堂而皇之且频频地被端上了当地宾馆、饭店的盛宴之上,备受四方食客称赏。喜欢的朋友,欢迎你来家乡做客,一品我家乡的风味小吃----下村 豆 粉。

第3篇:家乡美食范文

谁不夸俺家乡好!今天就夸夸家乡的美食,许昌烩面是许昌最著名、最有特色的一道美食。

烩面不仅味道好吃,形象也好看。只要一碗烩面放在你面前,扑鼻的香味立刻弥漫整个房间。瞧!米黄色的骨头汤中浸着雪白滑润的宽面条,还有一片片褐色的羊肉伴着翠绿的青菜、香菜,墨绿色的海带丝,黄色的豆腐皮,黑色的木耳和鲜红的枸杞,真是色香俱全,令人垂涎三尺,忍不住想吃。

烩面的做法可不是一般的难:首先要和好面,和面时要在面里加入盐,然后用力捶打,这样做出的面才能更加筋道。接着用清水煮羊骨头,骨头汤用来下面条。面和好饧好后,就要拉烩面,拉烩面要有手法和技巧,先把面拉开,然后向两边一边拉一边用力甩,等到甩均匀了,再从中间撕成两条,要是不拉开撕开的话,面条就会太宽太厚,煮出来像牛皮带一样,不好吃。有些火锅店拉烩面是边舞边拉,把舞蹈音乐揉合在拉面里,让顾客边欣赏边享用。面条拉好后,下到骨头汤里煮熟,然后倒入香菜、青菜、木耳、海带、豆腐皮和羊肉(再加点枸杞和鹌鹑蛋更好吃)最后放入佐料,一碗鲜美无比的羊肉烩面就做好了。

我在吃烩面时,喜欢先吃肉,肉吃完后再吃菜,最后吃面条。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次只吃一根,就着汤水一齐吸进嘴里,特别好吃。

这就是我们的许昌名吃--烩面,它色香味俱全,是我们许昌人的最爱。

第4篇:家乡美食范文

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是一碗凉皮可以解决的,胡萝卜,黄瓜,豆芽,花生……还有那美味的酱料!

凉皮的面非常有弹性陕西凉皮为汉族特色小吃之一,凉皮分为米面皮和面皮两大类,米面皮实为米皮。是一种凉拌着吃、口感绝佳的西北面食小吃。其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各异,调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主要有:麻酱凉皮、秦镇凉皮、汉中凉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等。

豆腐脑(豆腐花)

豆腐脑也叫豆腐花,分甜咸两口北方人较爱吃咸口辣口因为偏重口味的调料配上清清凉凉的豆腐刚刚好,但是在炎炎夏日怎么少不了我们广东的豆腐花呢?

我们的豆腐花配料非常的简单对比北方的豆腐脑我们南方的真的十分简朴,但是我认为简简单单最适合夏天不过了!南方的豆腐花配料仅有糖浆(最传统的吃法)夏天我们都习惯将豆腐花放进冰箱冰一会就好了!口感细腻又顺滑!

上海汤包

小汐只去过上海几次,但是对上海的汤包印象真的十分深刻,那时小汐去杭州出差也是吃了小笼包,我吃了上海汤包以后会和杭州的小笼包做对比,

上海的汤包皮薄馅大,鲜香适口,油而不腻,上海的汤包以汤多为特色,在汤包刚刚蒸好的时候拿出来的时候汤汁最为鲜美!

广东虾饺

虾饺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小吃,属粤菜系,起源于广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那些地方盛产鱼虾,茶居师傅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肉馅。当时虾饺的外皮选用粘(大)米粉,皮质较厚,但由于鲜虾味美,很快流传开来。

湖北热干面

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汉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随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汉热干面也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是诸多人喜欢的面食之一。

湖南口味虾

口味虾又叫长沙口味虾、麻辣小龙虾、香辣小龙虾等,是湖南省著名的汉族小吃,以小龙虾制成,口味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20世纪末开始传遍全国,成为人们夏夜街边啤酒摊的经典小吃。

第5篇:家乡美食范文

餐在曾被路易威登的“声音漫行之旅”推荐过的陆羽茶室开始,伴随着猪润烧麦和豆沙包,消磨掉一整个慢上午;当然也可以用湾仔金凤的一碟猪扒包、一杯丝袜奶茶快速解决。中午在州际的欣图轩就着维多利亚港的无敌海景定定心心品尝一顿八道头的精选套餐;当然也不妨去圆方内的高级餐厅Megu用最新潮的日本料理开开胃。至于晚餐,却怎么也不舍得沪江六道式的蟹宴,让阿拉上海人吃得心服口服。

再加上今年香港政府推出了豁免葡萄酒税的新措施,这次不为血拼,单奔着“香港美酒佳肴巡礼”而去,一路吃下来,也觉足够值回票价。

维港州际,好看更好吃

这两年去香港,大多落脚在尖沙咀。除了次次逛到脚软的海港城,周围的亚士厘道与棉登径、诺士佛台都是近年颇受本地白领追捧的美食和酒吧的聚集地。与尖沙咀其他几间老牌高级酒店相比,州际最值得称道的是面对维港的好地形,去年陈慧琳结婚便包下了酒店内有100多平方米大露台、能270度坐拥维港美景的大套房。但就算不入住这家设计雍容大气的知名酒店,有经验的本地老饕也一样乐意光顾酒店内多家水准一流的中、西餐厅。

2009年,《米其林指南》获准在香港出版,酒店地下底层的欣图轩就在其推介之列。吃风景,已不必多说,落地大窗外,星光大道近在咫尺,风和日丽的晌午时分,落帆片片与对岸港岛的风光相映成趣。低头,除却布置雅致的餐厅以及那6盆用于装饰的过万元的罗汉松,面前的熟碟、餐巾圈及筷子均是玉制品,而所有的奢华因为经过现代派的加工,全无颓废老旧之气,只觉妥帖舒适。

当然,最让人服气的,自然还得数此间的菜牌。行的是粤菜精做的路数。当日的八道式套餐,包括一道点心拼盘、四道正餐及一份荷叶饭盒两道甜点。只是看菜牌,并无太多惊艳之感,诸如松茸竹笙炖菜胆、鱼露松子炒斑柳、豉油皇煎虾球、蚬芥芋丝生菜鸡煲,但好厨师的功力,向来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将平凡的菜式做出能让人感动到想哭的好滋味来。比如同样是炒鱼片,注重材料的粤菜便会不惜工本地征用老鼠斑。炒得时候火头要旺,颠锅要做足,炒出来的斑柳除了完好地保持了鱼鲜不说,入口甚至还有几分弹牙。餐后,主厨刘耀辉师傅特意出来抱拳致意,他本人最为推荐那道蚬芥芋丝生菜鸡煲,还未端上桌,四溢的香气就吸引了周遭所有人。用自制酱料调制过的走地鸡幼嫩,皮滑肉鲜,配合芥菜和芋丝及港人最爱的生菜,增加了几分清新和爽口的滋味。但不能不提的是相当出彩的一头一尾。

点心拼盘,以原只鲍鱼海鲜脆芋盒、蟹肉金银蛋菠菜饺、金霞上素饺装碟,前者滋味丰富,既有食材本身之功,也在于制作工艺上的精到,让鲍鱼海鲜与外面芋盒的滋味合中有分,丝丝入扣。后面的两饺莫不晶莹剔透,尽管是素饺,却能吃出高汤的清鲜,滑而不腻。

香港人最爱芒果,我相信,欣图轩的雪花香芒冻布丁足可入全港之前三甲之列。所谓雪花,是创意性地用杏仁冻如瑞雪般覆盖,杏仁独特的清苦中和了芒果过于浓烈的香甜,细腻冰凉的布丁在唇间融化的同时,强调了两者握手言欢的喜悦。

顺应用葡萄酒配中餐的潮流,用2008年的Gewurztraminer Cono Sur搭配口味略显清淡的点心和炒斑柳,用2006年的黑皮诺迎合下半场的虾球以及口味浓烈的鸡煲,也是相得益彰的表现。

这一例套餐,声色味皆全,只能用太过满足来形容。

深藏于市井的美味之源

在我眼里,香港就像是一杯口味复杂的陈年干红,醇厚中带几分辛辣,时时刺激人的味蕾,让人口水齐出,恨不得多长出一个胃来。

高级中餐厅如欣图轩;西洋餐厅如香港机场铁路九龙站上的地铁旗舰商场Elements中一众时尚创新的食肆中,从纽约直接空运到港的,供应最新潮的日本料理的世界水准的高级餐厅Megu;除却这些风雅之地不说,那些逼仄街心的云吞老铺,富豪出没的茶餐厅,明星聚会的金牌酒楼和本地小馆,再想到有人说,每次到香港,总会巴巴地靠在爱人肩头,喃喃地说:再给我一杯丝袜奶茶吧!再给我一个烧鹅腿吧!再给我一客虾饺吧!忍不住要笑出声来,但或许这些才是香港的香味之源。

以烧鹅闻名海内外的镛记,坐落在中环的威灵顿街,每天卖200只烧鹅,不管富豪还是平头百姓,不预订就休想包整只烧鹅回家。在观完“香港美酒佳肴巡礼”的当晚,我们被送到上环皇后大道西11号的陈勤记,品尝一只与镛记烧鹅齐名的潮州卤鹅。这家有超过60年历史的潮式饭店最著名的莫过于那锅三代相传,长达60多年的陈年卤水,一年365天不断翻滚,并经由店主陈老伯每日小心伺候,不时提调转浸。一头十多斤重的平头鹅经日彻底地浸透于这老卤中,入口又怎能不甘香醇厚?

说完鹅腿,不妨再来说说蛋挞。

“泰昌”饼家,因出品 “让末代港督彭定康都无法忘怀”的蛋挞而名声大噪。他家的蛋挞是不那么常见的牛油皮,每日由熟练工人用手工揉打而成,外皮酥脆,奶味香浓,里面载着一咬即晃的内馅,超级嫩滑。还有莎翁这种在新式面包店几乎绝迹的传统包点,外表看起来像泡芙,内心绵密柔软,奶香浓郁。1954年开业的第一家店,如今依然位于中环摆花街苏豪区内。

香港人就是这样,对每一种美味孜孜以求,买菜开车到李锦记的家乡大埔;吃蛋挞到泰昌;吃牛腩到屹立香港80年,中环歌赋街上的由大排档起家的九记;吃肠粉,到九龙油麻地文汇街上的堂记肠粉专卖店,小小的店铺提供多达38款选择;至于馄饨面,可供选择的不少,但铜锣湾波斯富街上的池记每日限量供应的海虾馄饨一般在中午时分便告售完,要吃可得赶早!

吃全蟹宴

在香港,上海人的“势力”不容小觑。从前特首董建华、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到政商界要人唐英年、田北俊,还有已过世却因为遗产闹出风波的“小甜甜”等莫不都是阿拉上海人。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上海菜在香港的地位向来很不低。而到了秋风起蟹脚痒的时候,沪江的门口总会有一大批蟹迷等着大快朵颐。

主打上海本帮菜的沪江是城中最具名气的上海菜老店之一,能在香港羸得大闸蟹王的美名,是因为他们的大闸蟹套餐实在太吸引人。港币388元一套的金装皇牌蟹宴包括清蒸大闸蟹一只,蟹粉鱼翅、蟹粉水饺、上汤豆苗、蟹粉笼仔粢饭及姜茶汤圆各一份。

先说单只上桌的大闸蟹,师傅沿用上海人的煮法,不加紫苏叶,直接清蒸六两重的蟹,鲜美肥腴,保留住原汁原味,蟹黄十足。

至于三道以蟹粉煮成的菜色,蟹粉鱼翅及蟹粉水饺,都是用传统上海的做法处理。前者是将鱼翅、蟹粉与上汤一起进锅,以红烧方式煮成,鱼翅及蟹粉融为一体,入口时鱼翅与蟹粉的鲜味交相呼应、绵绵不绝。蟹粉水饺是蟹粉小笼的表亲,几乎沿用了小笼汤包的做法。若不做准备,鲁莽地一口咬下去,混有大闸蟹香味的汤汁一定会飞溅而出,叫你好看。

蟹粉笼仔粢饭是在精选的梗米上铺上了一层蟹粉,猜师傅的用意是给众多大胃王准备的。倒是一小碟碧绿生青的上汤豆苗几乎得到所有人的青睐,清口之余只等最后的主角,清水大闸蟹出场。

第6篇:家乡美食范文

我的家住在石河子市,它是一座花园城市,常被人们称为“戈壁明珠”“塞外江南”。

我认为石河子最美的地方是世纪广场和西公园。

位于开发区的世纪广场美丽极了。夏天,广场上到处都是花和草,道路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晚上,音乐喷泉伴着乐曲的起伏迭荡而翩翩起舞,最高的能喷到十米呢,非常壮观!广场的人工湖水质清澈透明的像一面大镜子,湖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假山倒映在湖水中非常气派!站在假山上面可以观看到广场上所有的美景,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第7篇:家乡美食范文

爷爷奶奶的家在大山里,那里,如同一个世外桃源,令人陶醉。爷爷奶奶的家呀,要数盛夏的夜晚最美。

明月别枝惊鹊

乡下的夏夜,最喜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阡陌小道上散步。小道两旁高大挺拔的树木投下了半荫,树梢上一轮弯弯的月牙儿挂在天边,撒下了柔和纯洁的月华。常常有那在树上歇息的喜鹊突然鸣叫起来,一边吐着优美的乐鸣,一边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

清风半夜鸣蝉

夜更深了。过了一会儿,只觉迎面吹来了一阵清风,夹杂着晒透了的泥土特有的芳香。树上,几只知了正在起劲地唱着歌。声声蝉鸣为这静谧的乡村夏夜增添了无限生趣!

七八个星天外

行走在夏夜的乡村小道上,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一个山坡上。惬意地躺在山坡的草地上,顿时,一幅星空图扑入眼帘。深蓝的天空中,点点繁星争相闪烁,它们是在开着欢乐派对吧?它们形态各异,有天狼星,大角星……当然,最闪耀的是北斗七星。闪烁的星光把夜晚的天空点缀得奇幻无比。我想,再高明的画家也不过如此吧!

两三点雨山前

忽然,只听一阵雷鸣,要下雨了。我们撤开腿,赶紧一路小跑。才不一会儿,雨噼里啪啦地下下来了。乡野笼罩在雨中,一切显得那么神秘、飘渺,犹如蓬莱仙境一般……

雨停了,乡村田野里的音乐家们都带着自己喜欢的乐器露面了――蛙叫、蝉鸣,还有那不知名的嗡嗡细语,交织成了一曲动人的乡村交响乐……

老家的盛夏夜景,犹如一幅浓墨泼洒的水墨图,如诗如画,美如仙境。我,永远怀念这美丽的乡村夜景!

第8篇:家乡美食范文

昔日,全区各村大街小巷清一色凹凸不平的土路砂石路,污水横流,里出外进有高有低的院墙,柴草随意放,脏乱差便是当时大多各村真实写照。

“一免数补”后农民物质生活提高了,不交提留、免了税费,农民腰包鼓了,而村里的公益事业难搞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已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绊脚石”。

怎样破解制约农村公益事业,让农村美起来,亮起来。时任郊区区委书记邱士林在两年前率先提出建设秀美郊区和生态文明郊区的“美丽规划”。

如何让蓝图变成现实,区领导带队兵分几路走出机关大院,走进农家小院,唠起了农家嗑,与农民面对面掏心窝子对话――

“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谁不想在干净敞亮的环境里生活?问题是这个美丽的草图老是你们自作主张给我们画,可往往有时候对俺们老百姓并不实用。”

“有时候当官的提倡什么,我们就反对什么。你们越是摁着我们的手拽着我们干,我们口服心不服,我们的事情应该由我们做主。”

“美丽乡村建设,是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事情,好事也要讲究好的方法,成熟一批建设一批,先难后易,最后就成了。如果不管生熟就往桌子上端,就可能吃夹生饭。”

农户逆耳的建言和建议,让区领导定下调门,政府转变角色唱配角,做好服务,让农民当美丽乡村建设主人。

为了让美丽乡村建设不走样,郊区组织召开建设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郊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由区级领导包扶乡镇、区级部门帮建乡村、乡镇干部驻村指导等制度。

针对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着的顾虑,调动农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率先“美丽一步”的村屯参观学习,让农民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感受燃起了农民的热情。

郊区选择了一些群众热情高、村屯基础好、村班子能力强的中心村,建设美丽乡村试点。区财政筹集的补助资金不拨付到乡镇及村屯,直接由区里统一组织集中采购沙子、水泥、边沟U型槽、道板砖等建筑材料,并按工程进度统一配送到各村。村内公益项目建设不请工程队,全部由村干部带领村民自己干、自己监督,所有环节都公开透明。区直部门和乡镇干部离开板凳直接驻村,配合两委班子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一言堂”等问题。

夏日,记者顶着烈日带着欣喜和好奇,走村入户感受美丽乡村带来的变化。

绿树环绕的西格木乡草帽村,曾是全区有名的埋汰村。如今整齐的民房排排矗立,栽种的各种树木和花卉,随风摆动,花香沁鼻。

小村一家一景,处处香的自然美让来到这里的人驻足,一幅美丽生态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就像做梦一样……”记者随意进入一户院落,丈余高的葡萄架遮荫处,主人正在采摘自家种的蔬菜,兴奋谈起村里前后变化的感受。

“那时,全村没有一朵花,没有一棵树,村里当中就一条‘水泥’路,两边是蒿草,柴草垃圾满大道。”村民戏谑的话语道出当时草帽村的环境。

“村里过去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去年5月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仅用3个月时间,村里的11条土路变成柏油路,47个小厕所全部拆掉,家家户户门前栽树种花,修建1.6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560平方米的综合娱乐室,由电影院、图书室和活动室组成,村民足不出村就可看到流行的电影大片。”村支部书记杨明太介绍说。

短短三个月,何以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杨明太有着自己的见解:“全村占地面积65垧,底子薄,建设美丽乡村面临很多困难,为了更好地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村里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土政策,对出工出劳积极性高,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主动性强的村民,村里在泥草房改造、协调贷款、机动地发包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政策一出立竿见影,农民争着干、比着干、孔鸥伞!

“光清运村里的垃圾就有6万方,用四轮子拉出有三万多车。”

62岁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太,找来36名亲戚朋友出义务工,每12人为一班,3班倒了9天,先行修出样板路面1000多延长米。感动的村民都说,“咱要再不干可就对不起老杨这份心了。”在清障拆迁和保证建设质量上,村里的党员干部及亲属全都做到带头走到前头,村村都是规划先行,统一建设标准,都有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代表组成的义务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未出现一处跑粗路段。

农民想要过上幸福生活的激情,被美丽乡村建设美好愿景点燃了,昔日脏乱差的草帽村一跃成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速度和质量最先达标的标板村。

记者在走访西格木乡平安村、望江镇东升村和平安乡荣新村、群英村、双兴村,所到之处,一条条水泥路前后通连,一个个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幢幢民居清雅别致,构成了一幅田园诗般的新农村景象。

开工第一年有25个村跻身“美丽”村,村村大街小巷全硬化,全新修U形槽边沟,全铺设道板砖,新安路灯,新建广场等公益基础设施,共完成硬化道路35.5万平方米、边沟23.6万延长米,铺设道板砖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抓好全区统一建设的基础上,部分乡镇又自筹资金,发动村民出工出劳建设了11个村屯。区财政以料、以奖约6000万元,却完成了1.2亿元的工程量。

据统计,25个美丽村共出工筹劳12.3万人次,按每日每个标准工150元折算,相当于筹集资金1838.7万元;出车12876台次,按每个车工每天300元折算,相当于筹集资金386.3万元,全区出工出车累计筹资达2225万元,同时节省工程利润和费用3030万元。

“以前我们羡慕城里人,一心往城里跑,村民出行观天气,遇着雨,只有穿上水靴才能对付得了村里的‘水泥路’”。群英村村民曹殿礼不敢相信这短短几个月的工夫群英村变了样。

“路灯安上了,道也平了,环境变美了。现在穿拖鞋都能散步了,以前从村子里走出的村民都要回来。”

“俺自家开个食杂店,年收入2万元左右,政府扶持在自家后园种了4分地红树霉,能收入三四千元,再加上自家承包地,发包给村里的种地大户,啥也不操心,日子过得提滋润的”。曹殿礼老汉感叹地说。

今年又有30个行政村进入“美丽”行列。仅仅二年时间,55个村美丽成“星”,占全区一半行政村。全都是自觉自愿出工出劳,扒障子拆围墙刨旧居无一户有怨言。

平安乡双兴村支部书记陈维中带头拆掉几家亲属占道的院墙,不因一家一户耽误全村建设而成为农民的共识。村民主动拆扒,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今天成为现实。

另外没搭上“美丽”班车的村,也都纷纷提出申请。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

同行的区委宣传部干部给记者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个月前,外地参观取经的到平安村时,一帮“烟民”急三火四下车聚拢在一起过烟瘾,吸完烟后烟蒂随手扔在道路上,村民看后逐个拾起扔到垃圾箱内,让参观者汗颜。村民说,自己建设的,都知道珍惜。

“过去,一到晚上没地方去,要么摸着酒壶不撒手,搂着麻将不下桌,抱膀缩脖东家长李家短扯闲篇。如今,一到晚上都往广场聚,跳舞做操,舒心活体。”双兴村村民孙波兴奋地对记者说。

“生活富裕了,环境美了,出门就看花草树木,去年买了台轿车闲暇时领着媳妇溜达,日子滋润着呢。”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是由外向内的蜕变。

农民的事农民办,郊区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解开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难题,将“民”字写大,把主动权交给了农民。

“三分建,七分管。”建好了美丽乡村,后续管理和维护是关键,它的资金从哪里来?郊区招招中的,从土地上要效益,反哺美丽乡村建设后的管理资金不足。经过市场前景论证,引种经济作物红树莓。区里“硬杠”要求每个乡镇的美丽乡村,村集体不低于50亩土地种植红树莓。乡乡想高着,村村想办法。平安乡率先成为首批“样板区”,在双兴村进行300亩土地流转,以夏莓为例第三年达到盛果期,亩产可达1000公斤。按每公斤8元的回收价格计算,亩产值达800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可达到6000元左右。

平安乡乡长程宇涛介绍说, “用这些收入来补贴乡里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理和维护的资金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乡里的财政支出,成为‘造血’的摇钱树。也更激发没有‘搭’上美丽乡村的农民看到后劲。”

第9篇:家乡美食范文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乡村,包括乡村景观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着应该在何种理论的指引下进行乡村价值的构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对乡村赖以生存的土壤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即是以环境美学的视野为依托,阐述“乡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环境美学;乡村;家园

乡村,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天然的共同体,在其之内所形成的乡村文化,共同规范和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乡村,并不是粗鄙和浅陋的代名词,在乡村文化中,蕴含着纯真、质朴的精神气质。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赖以依托的乡村,正在慢慢的消失。

我们一回到乡村,当颓败的房屋、颓圮的篱墙、没落的街道映入眼帘时,我们也许会不禁一阵触动,因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景观建筑。而面对着乡村中的新景观,我们在感慨物是人非的同时,是否会思考应该采取何种乡村建设的理论,是否会以一种正确的视角去欣赏?

一、看和被看的视角

卡尔松在欣赏与自然环境的视角上,提出了审美欣赏的几种模式,包括对象模式、景观模式和环境模式。就其中一项而言,斯巴尚图说过:“当人们在谈及欣赏某物时,他实际上是在以主客关系的思路去对待他。”①杨彦曾指出:“本来,任何人拿起相机,那么意味着他们掌握了一种观看的权力。同样,任何人只要面对镜头,他们就在被看。”看与被看,在这里欣赏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只要乡村旅游的产业还在发展,乡村中农家乐的图片依旧见诸于游客的相机之中和各大媒体之上,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则意味着人们将乡村当作一个简单的客体,并没有做到将自己融入其中,做到物我相融。正如阿诺德・柏林特在其著作中所说:“我们必须作为参与者来欣赏环境,而不是作为观察者。”作为参与者,需要用心去体会,光凭眼睛的感知是不够的。因此,对其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审美与评价,需要人的参与和介入。这也正如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在其著作中所记载:“我们开始可能把森林作为可以俯视的风景,但是森林是需要进入的,不是用来看的。一个人是否能够在停留路边时体验森林或者从电视上欣赏森林,是十分令人怀疑的。”②鉴于此,作为参与者去欣赏乡村的美,并不是说自己要脱离城市,回到乡村,而是说需要以一种农村人的视角去观察,去体验,将其作为醒目的前台物,去感知农村之中别样的美。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才会有不一样的乡村韵味。

二、家园感

环境美学家陈望衡教授在其著作《环境美学》中提出:环境美学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宜居、利居、乐居三种生活方式。那何谓家园?陈望衡有如下阐述:“家,是生活概念,也是哲学概念,是这两者的统一。但是,对于环境美学来说,“家”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概念。”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家园的生活性和情感性。对于环境的情感性,陈望衡强调主要是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和归属感。对人而言,人的情感力量是很大的,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超越理性而成为决定行动的首要心理因素。环境之美,美就美在它的利人、亲人、乐人。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居住,特别是乐居是环境美学的最高功能。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推而广之,在乡村建设之中,培育村民一种良好的家园感刻不容缓。

在这一层次上,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创造了一个新词:恋地情节。他曾说道:“恋地情节就是人与地域或者环境之间的情感纽带。”③这个名词,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了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衔接。在段义孚看来,我们所谓的地方是能够停顿的,含有安定和永恒的意向。地方是人文性的空间,是建立价值体系的宁静的中心。因此,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而言,乡村中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他们的乡土之情。因为,这里是家乡,是他们的归属福地。人类终究还是要踩在这坚实的大地上的。

而现实的乡村情况却让人堪忧。乡村旧建筑的衰败,古树的砍伐,甚至保存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民俗的销声匿迹,都在提醒着人们乡村中存在的危机。法国哲学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曾对此发声:“人们不能再抗议金雕灭绝的同时,听任一个人类群体的消失。”面对着这些,曾经让我们魂牵梦绕的乡村记忆能否再次回荡,当我们在进行城市化的同时,能否再拾掇起曾经发生的乡村故事呢?

三、高贵的村庄

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曾对此有良好的阐述:“我们并不要贵族,但让我们有高贵的村庄。”高贵的村庄之高贵,高贵在乡村本身所存在的价值:自然、随性、和谐。环境美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也指出过:“乡村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地方。”④在这里,乡村对人们而言,总是意味着什么,人们在乡村中,也存在着很多美好的期盼。乡村之中所孕育的乡村文化,与城市相比,并不是糟粕及精华的代言词。城市,也并不是贵族。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也许会感觉到乡村的身份开始变得显赫起来了,但是仔细一想,乡村的本真,却在慢慢的沦陷。乡村,也愈发失去了其特有的高贵了。

许志华在其诗集《乡村书》中,在抒发其对乡村的怀念之时,也倍加感慨乡村味道的消失。摘取其中两段,略微可感受出乡村的魅力。

其一、

燕子飞走了,巢还在。

麦子割了,麦茬还在。

人死了,人间世的苦还在。

其二、

乡村的蝉声不能听,

乡村的噪声是凄迷的,哀恸的。

城市的蝉声不能听,

城市的蝉声是没有方向的,迷惘的。

《乡村书》这几个章节,让我们看到了人和土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甚至人与万物之间的日常关系,达到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了。这让正处在乡村城市化的我们,在文明转型的时期,成为了无根的游子,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此,也难怪在“他乡――城市”这个二元的结构下,许多的人们产生了浓浓的乡愁,并愈演愈烈。

海德格尔说过:“人,需要诗意的栖居。”当乡村在对城市攀龙附凤之余;当静默又古老的乡村在物质上逐渐丰腴,在精神上却被人们嘲笑,变得愈加萎靡之时,现在的乡村,该走向何方?

也许,乡村,不仅应该将其建设成人们能够让人们“诗意的栖居”的居所,更应该让人们能够有一种家园的归属感。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解:

① 斯巴尚图:《勾勒大地:对环境美学一些理论问题的评说》,《美育》1972 年第六版,第13页

② 刘悦迪等译:《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