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

第1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一】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说一件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由电脑高手制作smart课件。

4、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你对校园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说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播放校园欺凌记实片)

4、看了这部记实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学意见略)

5、我们将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反欺凌?,请大家说说想法。

6、请胡悦悦同学带领大家读口号。

7、活动结束,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班会效果:

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挪威于2019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二】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

二是大声呼救。

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

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

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2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学校还是净土?

校园欺凌案例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诸如不堪入耳的谩骂侮辱、手段残忍的撕扯打斗,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频繁被曝出,并引发舆论哗然。

2016年4月,重庆彭水一初中生被同学持刀捅死的事件,就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据当地官方通报:4月28日13时许,桑柘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执。争执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赵某被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4月22日晚,有网友视频,内容为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次,其间一直没有反抗。事件一经媒体报道,便引发公众热议。4月25日,湖南永州市道县政府官网通报称:“掌掴女生事件系琐事引发。目前已对涉事的多名学生进行处理,其中,3人被处以治安拘留,另4人管教。”

上述校园欺凌事件并非偶发。近年来,校园暴力呈次数增加、结果恶化、涉事人员低龄化等趋势。有媒体统计,仅2015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以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居多。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现有案例大多数发生在学校外人烟较少的地方,在学校内的多在教室外,如操场或走廊。发生时间是课间或者放学后;绝大部分的欺凌案件均为多(欺凌者)对少(一两名受欺凌者),受欺凌者在曝光视频或文字描述中多选择沉默和忍受,不告诉老师,也不求助于家长。

校园暴力最终引起了教育部门重视。教育部统计,2016年5月至8月间,共有68起欺凌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都已处置完毕,相关责任人都作了严肃处理,欺凌事件频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为进一步遏制校园暴力事件,教育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于2016年11月出台。同时,还将对欺凌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根据相关要求,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欺凌者心态

在中学时期遭遇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其后果有时是毁灭性的。邢佳怡小学毕业后,从城区学校转到了城郊的机关子弟学校。因为成绩好,被老师选为课代表,每次会登记不交作业的同学。这样的身份,使得邢佳怡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几个学生的欺凌对象。

扯头发、扇耳光、被关进厕所里,男生打,女生骂,在寻求老师的帮助时,老师却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邢佳怡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写了一份遗书。最终,邢佳怡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欺凌。在她长高了10公分,又长胖了10斤之后,她选择了反击。在又一次被群殴之后,她举起石头,打破了其中一个人的头。当时她想:“要死也要一起死。”这之后,没有人再敢打她。但让她痛苦的是:只有和加害者一样施暴,才能保护自己。

邢佳怡说:初中被欺凌的经历,让我整个人生都被毁了。我没有办法恋爱,看见异性就恶心反胃,当与人对视时,我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遭遇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可能是一辈子的噩梦。但欺凌者又是怎样的哪?早已走出校园的杨阳称自己读初中时是“班霸”:拉帮结派,恃强凌弱,如果遇上心情不好,恰巧在路上碰到同校平时“不喜欢”的同学,上前就打。他说:“被打者通常都是好欺负的‘老实人’。第一次打人,我是被高年级的一名同学叫去‘凑人头’打群架的。后来,成天和那帮人混,耳濡目染,对施暴渐渐变得麻木,根本就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没法理解当初自己的行为。”当别人问杨阳,那时候为什么要放纵自己成为“班霸”时, 他说:“那个年纪的想法总是很幼稚,或许初中坏男生都和我当年一样,喜欢打架斗殴,以为欺负弱小就“酷”,像古惑仔一样;总觉得出手越狠就越帅,打得越凶就越有魅力,越能被同伴认可,甚至是崇拜。尽管后果是被学校处分,甚至开除。”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童小军表示:成人对校园欺凌现象很少能看到位。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成人的观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打回去”;对于施暴者,以后不许这么做了。然而,对于受欺凌者来说,很少能够“打回去”的;对于施暴者,一句“以后不许欺负人了”,也难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打破“僵局”

对校园暴力的治理,从2016年5月就已开始。5月9日,教育部网站消息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6年4月至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2016年9月至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专项治理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此次专项治理包括多方面的措施。诸如,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此外,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术预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各校要及时发现、调查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国务院印发《通知》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中学,装了108个摄像头,覆盖了校园各个角落。一旦发生欺凌或其他事件,校方就能立即发现。诸葛亮中学保卫科长刘作明表示:保卫科和派出所城管社区、联防队一起,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每周排查一次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预防校园欺凌。

浙江省平湖中学多次开展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欺凌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去理解被伤害者的内心感受,讲解校园暴力的定义和类别。为了让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懂得如何求救,教师鼓励学生开启头脑风暴模式,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自救知识比赛。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下发一份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反馈,分班级确定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班级安全队,化解可能存在或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每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此外,还定期与家长交流。

《通知》特别指出: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官方就校园欺凌出台防治“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11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重点针对群殴、辱骂、拍、持刀威胁等校园欺凌事件做出治理要求。

“从我做起”就是防范

九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并非发生在校园内,学校周边多是这类事件的频发地。在这次官方打出的“组合拳”中,强化校园周边治理的举措颇为重要。《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此外,公安机关要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置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学校排查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并及时预防处置。要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和暴力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2016年11月21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学开展了“学法知法懂法,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专题会。该校法制副校长、襄州区双沟镇派出所副所长李永新,引用实例,以事论理,以案释法,针对近年全国各地发生在学生间的校园欺凌事件所产生的诱因、性质、特点和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解剖和分析;同时,就同学间如何和谐共处,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向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互动环节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秋季开学以来,双沟镇中学协同当地派出所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纳入警校共建工作。学校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宣誓承诺、法制教育、家长会等方式加大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宣传和教育,组织人员在学生上放学路上、课间校内校外巡查同时,充分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广大学生的作用,把学生间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品行不端、行为不良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和帮扶,心理教师跟进进行心理辅导。

据甘肃省教育厅披露,近年来,临泽县紧盯校园欺凌现象,大力实施阳光教育,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营造了稳定的校园环境。组织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认真学习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全县规模以上校园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校园电视台、电子屏、宣传栏等公开校园欺凌救助和监督举报电话。依托家校联系平台,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宣传国家、市区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要求,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陕西省柞水县制定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县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幼儿园,均成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该县要求:以校为单位,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政策和治理措施;利用升旗仪式、法制教育大会等形式,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发挥心语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16年11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6团二中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宣传,并开展“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签字仪式。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事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专家观点:依法明确惩戒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不论从前期的观念培养,还是后期的惩治措施,我国对待校园欺凌事件的水平都有待提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中国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高发,与多方面教育缺失有关。针对目前的校园欺凌事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处理时,采取内部处理方式,有的甚至在涉事学生家长出面摆平的情况下不了了之,这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另外,校园暴力多发还与学校心理教育薄弱有关,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就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会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极端手段。”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表示:“首先应该要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责任。虽然法制副校长制度在各地施行已有一段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建议把社区民警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人选,并将学校工作纳入到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

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表示:“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应该赋予教育部门应有的惩戒手段。”尚华说,国家应针对校园恶性事件专门立法,细化解释鲜有法律,案发后强调施暴者父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新闻链接:美、日、韩应对原则

美国:50个州全部具有反校园霸凌立法,πT鞍粤璨扇×闳萑烫度。校园霸凌所有参与者包括围观者都要承担最严重的惩罚,即便未满18岁的青少年,也可按成人犯罪定案。

第3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关键词:校园暴力;行拘年龄;刑事责任

1 引文

2017年1月16日,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取消了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限制性规定,同时将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年龄范围从之前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修改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将行拘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网上也大多是两种意见,一种就是反对或者说这种将行政拘留的执行年龄降低至14周岁值得商榷,是侵犯人权;另一种认为降低行拘年龄又不是降低刑拘年龄,这种做法可取,可以适当约束哪些行为危险的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但是又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公安部之所以这样的举措,应该是与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有关。

2 何为“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准确来说应该叫“校园欺凌”,严重的就叫“校园霸凌”。它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3 我国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状况

早在十余年前,据有关调查,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就较20世纪90年代提前了2-3岁,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约120%,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约280%。[1]10-13岁的低龄犯罪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70%。[2]

2015年4月20日北京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5年《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一项对14-18周岁犯罪人群的调查显示,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从2001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20.11%。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18日公布了共计67起校园内发生的刑事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件所涉及的地方包括北京市、四川省、河北省以及福建省,这67起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时间分布从2007年至2014年之间。就犯罪人的年龄跨度而言,被告人平均的年龄分布是15岁到17岁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65人,经审查,批准逮捕39人;受理移送审查160人,经审查,117人。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成年人组织、教唆、胁迫、引诱、帮助中小学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犯罪案件30人,逮捕14人;受理移送审查25人,21人。

现如今,你随意在网站搜索“校园暴力”一词,便会看到满眼的新闻以及令人发指的视频。如:7女3男扒光一女生、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1人被刑拘、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事以及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等等。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孩子稚嫩的面孔,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未成年孩子做出来的事。

4 “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解决办法是否有效

我认为如果仅仅定义为“暴力”,那么就是客观行为所造成的伤害。[3]但是这类事件往往造成受害者的精神伤害更为严重。由于受害者正处于青少年期间,本身心理与精神都比较脆弱,有些所谓的暴力事件已经不在事件的的殴打,而是变成了辱骂,精神伤害,这应该叫“欺凌”。因为现在只要出现这种校园事件,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是校园暴力事件。所以才给了校方、施害人家长等监护人、施害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可以将此客观行为定性为理性不足的孩子们的嬉闹、打闹,所以大多是批评教育为主,并没有实质上的解决,最多也就是施害人及其家L的赔礼道歉和一些赔偿金的支付。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看似皆大欢喜,其中隐藏的问题却值得人深思。

首先,如果遇到哪些本来就对孩子管教不当的家庭,此类事情发生后,似乎对施害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也许事情风声结束后,他们还会继续施暴。其次,受害人会认为他受的伤害并不是所谓的赔礼道歉或者支付一些赔偿金就能弥补的,他可能会认为社会的不公,校方与施暴者的草草了事,他今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身体上的伤害可能很快痊愈,那心灵上的伤害呢?可能他本来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经历了这件事后,他一蹶不振,前途无限渺茫......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对待“坏人”的做法就是将坏人绳之以法,当然这里的坏人可以理解为“违法者”。但是对于这方面行为事件的“法”都没有,何来以法绳之?你可能会说,站在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角度说,他们还是个孩子,他们还没有较为健全判断力,他们的心智还很不健全。可是近年来持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现在这种视频也比比皆是,似乎那些施暴的“孩子们”觉得是欺凌别人并拍下来上传到网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这真的很令人寒心。再次就是一些潜在施暴者的青少年,在看到之前的施暴者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学校对其的处罚也是很轻微的,所以他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反正我还没有到法定的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甚至是在年龄处于14-16周岁的青少年认为只要自己不实施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这八种犯罪行为的,就可以逍遥法外,肆意妄为。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想法。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是带有主观恶性的想法施暴,他们就是想要欺凌这些受害者。

5 总结

纵观各国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由于德国刑法的影响,几乎整个欧陆法系国家都采纳了14周岁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但是“已满14不满16的人只为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八种犯罪承担责任”却是中国特色的规定,在德国刑法第19条、日本刑法第41条,中国台湾刑法第18条都仅规定不满14周岁者,不承担刑事责任。我认为,时代变了,我们并不是要改变刑法的基本原则,而是适时修改其中的一些法律规则。好像只要说到修改法律,很多人都认为这会使法律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会故步自封,有些法律规则是从前立法者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如今国情变化了,难道不应该改变法律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吗?从《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可看出,降低承担刑事责任年龄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参考文献

[1]李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建议[D]西南政法大学,2011.

第4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持续深入做好我校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我校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经研究,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强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员:年级组的领导、各处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办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对全校学生开展全面梳理排查,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及时查找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隐患点,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二)及时消除隐患问题。对排查发现的苗头迹象或隐患点,及时调查了解原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并举一反三,及时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举措、防控化解风险、营造良好氛围,切实防止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三)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学校进一步完善校规校纪,健全教育惩戒工作机制。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情节轻微的,学校和家长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并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予以训诫。对实施暴力、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置。对遭受欺凌的学生,学校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

(四)规范欺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学生欺凌报告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都应主动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和家长要相互通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情节严重的欺凌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对舆论高度关注、社会影响广泛的欺凌事件,要及时报送教育部业务主管部门。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时间、地点、起因、过程、涉及人员等)和已采取的措施等。报告内容要准确、客观、详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要及时续报。

(五)切实加强教育引导。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状况,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宣传解读,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密切家校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家长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依法落实监护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影视节目、网络游戏等侵蚀影响。

(六)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预防机制,制订学校或年(班)级反欺凌公约,建立师生联系、同学互助、紧急求救制度,积极探索在班级设置学生安全员,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

四、工作安排

(一)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与应急处置预案。

(二)加强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进行校园矛盾排查和问题学生集中摸排,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着重加强对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细、建档造册,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三)开展教育。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邀请法治工作者到校进行专题教育讲座。

(四)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结合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讨论反思。通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

(五)及时处理。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周密部署。各相关处室、年级把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底线要求,作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二)部门联动,强化协作。各相关处室、年级要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相互助力,积极构建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第5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保障校园安全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安心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但由于社会因素和学校管理的缺位,中小学校园中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现象屡屡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学校在管理中应该把保障校园安全放在首位,建立起政府、学校和家长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安全教育,让校园远离欺凌与暴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

校园安全 学生 欺凌与暴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其应该是一块净土。可近几年在中小学校园中不断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中带凶器的占46%,造成伤害的占32%,有许多校园暴力导致学生失去了生命。其中农村中小学的寄宿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被欺凌和遭受过暴力伤害,特别是弱势群体中的留守儿童被欺凌的最多,欺负人的学生也最多。每月遭受两次以上欺凌的学生占28%,欺负过别人的学生至少占19%。校园欺凌和暴力在伤害的地点、形式和危害性上都具有新的特点。

一、校园欺凌和暴力伤害的新特点

1.团伙性

校园侵害的团伙性是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最大特点。中小学学生会因为兴趣和爱好不同形成许多非正式群体,有的还因为居住区域而形成团伙。他们之间会因为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纷争,相互之间会对对方群体的少数成员实施欺凌甚至暴力。有一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中就有3个学生团伙。团伙之间经常发生暴力冲突,即使在团伙内部,身体强壮有力的学生也要求体力较弱的学生定期给他们零花钱,给少了会遭到辱骂,不给就会拳脚相加。

2.隐蔽性

校园暴力的隐蔽性主要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平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给老师的发现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候上午看他们在一起还好好的,可到了下午就打起来了。特别是校外不良人员的介入,平时根本没有办法预料发生暴力的时间和地点。

3.持续性

校园暴力的持续性也是校园侵害的重要特征。根据我们的了解,许多学生间的侵害并不是一次就结束,有的要持续一年甚至三年,还有的甚至到了毕业后还发生报复性的侵害。有的学生从一入学就被几个学生欺凌,尽管被欺凌的学生极力摆脱都不能有效,有的同学转学了,他们还跟随去新学校实施欺凌和暴力伤害。

4.残忍性

校外人员的参与使校园暴力呈现残忍性。校园暴力的残忍性也是最危险的一个特征。校外的不良少年在社会上养成了许多恶习,有的打仗不怕把事情闹大,他们心狠手辣,打人下手很重,由于他们实施校园暴力都是有准备、有凶器,所以常常是轻则造成伤害,重则导致死亡。

二、校园欺凌与暴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校园欺凌和暴力伤害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社会因素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管理的不到位和老师管理不当等主观因素,还有学生自身性格方面的因素等。

1.客观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是校园暴力出现的直接原因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可社会上的媒体为了吸引观众,宣扬暴力、凶杀的影片和电视节目几乎成为电视、影片的主流。就连那些所谓的抗日影片都充满凶杀和暴力的血腥场面,学生面临的都是暴力的宣传。中小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很容易因暴力宣传影响而产生暴力倾向。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为他的父亲做小生意受到城管的处罚,于是心生报复的念头,他在作文中就写道:等我长大了,就号召我们班同学专门打城管队,把他们吊在树上打,拿皮带抽,直到他们爬不起来,看他们还敢猖狂不?血腥暴力的影视宣传,是学生形成暴力心理的重要因素。

2.主观上未成年人法律观念淡漠是校园暴力出现的重要原因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缺失导致未成年人法律观念淡漠。校园暴力事件有许多时候起因是社会上不良人员的介入。而造成校园不安定因素的社会不良人员却大多数是未成年人,由于他们没有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结果事件发生后没有受到必要的惩戒,以致于他们对挑战法律有恃无恐,对法律失去了畏惧感。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光衣服殴打,并被拍上传网络……据调查,施暴者都有多次对小学生实施暴力的前科,但最终都因为是未成年而没有承担刑事责任。

3.政府没有很好地担当起校园安全管理的责任

校园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园安全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但各级政府部门很少过问校园安全,在他们看来,学校安全是小问题,校长才是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学校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就可以了,无须政府出面解决,校园侵害是个别的小事情。

4.学校管理不到位

校园侵害中的侵害主体和受害主体绝大多数是学生。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由于责任并不明确,对校园安全的防范和学生教育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也没有及时到位,对个别有暴力倾向和性格扭曲的学生缺乏必要的防范和教育。

5.少数学生的心理扭曲

学生的心理扭曲和性格极端是校园欺凌和暴力形成的主要原因。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和父母过分溺爱,形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从而造成任性、随意、放v,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拉拢、利用,参与校园暴力。留守儿童要么因为心理自卑被人欺负,要么一旦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包括通过伤害对方身体甚至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

三、校园欺凌和暴力伤害的防范

校园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学校就谈不上发展,学生就谈不上健康成长。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屡屡发生极大地破坏了校园秩序,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校园欺凌和暴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如校园安全立法的滞后、没有综合治理机制、家庭教育缺乏等都是重要原因,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综合治理。但从学校管理上来看,校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管理、对学生安全防范和教育不到位等则是关键原因。学校在校园安全建设中必须担当起主要责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保障校园安全。

1.建立政府、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校园环境的治理和校园安全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是没有办法做好的。长期以来,校园安全问题的责任一直没有厘清,一旦发生问题,公安、学校、家庭就会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建立学校参与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机制。

(1)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的三位一体防范体系,建立由政府(公安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学校安全保障小组。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形成校园安全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不是等出了问题才解决,而是研究和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为校园安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网。

(2)学校成立校园安全保卫机构。根据国家规定,学校应该设置校园安全机构,配有专门的校园安全人员。但一般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只有临时的保卫人员,只负责大门的管理,并不负责学校内部的学生安全。要防范安全事故,就要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的校园安全专职保卫人员,不能让老师既教书又当保安。

(3)完善学校的监控网络。许多学校还没有监控系统,对学校校园的安全现状和安全隐患不能及时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在事故多发地点安装监控,保证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制止事故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

(4)配合家长委员会成立互动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学校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信息,相互配合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学校在校园安全中最大的责任是教育与管理,保证学生都能有安全意识和团结意识。中小学生一般都缺乏自控力,容易冲动。同时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一旦受了委屈就会记在心里,也就容易出现欺凌和暴力冲突。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没有预兆的,只是我们没有去留心观察,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如果我们早点发现苗头就可以把暴力冲突扼杀在萌芽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早制止,及早化解,及早给予批评教育,避免小毛病变成大错误,甚至走向犯罪。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团结、友善、和谐、相互尊重的环境,防止孩子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

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要重视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问题,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加强团结,学会宽容。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在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中,围绕“拒绝校园欺凌 争做文明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生承诺:尊重同学,不辱骂、欺负同学,争做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好少年”活动。告诫学生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明法崇德、远离违法犯罪,做一名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3.加强对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心理防范

从调查访问的结果来看,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校园安全中最不安全的因素,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的管理,最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留守儿童既是被欺凌和暴力侵害的对象,也是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主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倾向,及时发现、制止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和行为,是保证校园安全的重要措施。

留守儿童尽管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在经济上也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但长期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和放任自由的性格,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成为学习困难学生。他们在心理上自卑,在性格上孤僻,在行为上放任自流而成为学校暴力的主要因素。学校要建构安全校园,就须重视弱势群体的关爱和防范,对留守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家校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那些有不良倾向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能力。

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是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校园欺凌和暴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还没有开放的花朵早早凋谢。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校园暴力伤害的是孩子,也影到了国家的未来和教育的发展。建设平安校园,让校园远离欺凌和暴力,是政府管理的大事,更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学校应该担当起保障校园安全的责任,让校园平安,让学生快乐,让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1] 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第6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种可怕的现象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因为一点小事,有的同学就对自己的同学大打出手,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反校园暴力观后感初二,供大家参考。

反校园暴力观后感初二1校园是求知者的乐园,是探索者的天地,那里充满了我们快乐的身影,洒满了我们成功的泪水,到处洋溢着我们欢乐的笑声。然而,校园暴力的出现,严重扰乱了校园的清净,危害了我们的健康,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开学伊始,学校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本周二的班会上,倡议各班开展“远离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老师讲述了一个个校园暴力事件,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万万没有想到,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勒索敲诈、威逼利诱这样的事情会在校园里发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与愤恨,并向老师保证,坚决不做这样的事,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及时告诉老师,大家齐心协力杜绝校园暴力。因为校园暴力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这次班会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安是家人和老师对我们最美好的祝愿,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因此,我发出以下倡议:远离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学生。

反校园暴力观后感初二2校园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是我们读书、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校园应该是和谐的,安宁的。在和谐、安宁的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常常可以感觉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谅解的浓厚氛围。

然而,我们也会时不时听到,或从电视、网络上看到在学校里也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校园欺凌。有的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把脏话都变成了口头禅,殊不知这些表现都显得很没有素质、很没有教养。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以大欺小,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都是一点小事,有的甚至没有直接原因,通常是无意碰撞、出言不逊等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学生个人修养差、自控能力弱;比如,有的学生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校园欺凌不仅造成同学身体的伤害,而且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伤害,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每个同学应该怎样做才能远离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呢?我们应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说话不盛气凌人,不讲脏话、粗话,不给同学取“外号”。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手脚,凡事要考虑后果。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与同学集体外出,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或贵重物品。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即将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必要时报警,去阻止事件的继续发生。

让我们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拒绝校园欺凌,共同创立一个和谐的校园。

反校园暴力观后感初二3最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一直是市政府和教育局的重视对象。虽然教育局一直在尽力维护校园不良现象的发生,可还是有学生表示经常会看到校园暴力的发生。所谓的校园暴力,轻的只是口角挑衅,严重的会发展成打架、打群架等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良现象。

虽然校园暴力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依然要进行管制。随着新闻的播报和人们的口口相传,校园暴力看起来已经非常严重了。有些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一些心智都没成熟的人,这些“正常学生”还会去做如此过分的事。新闻里播报的不单单是校园暴力多严重,还揭示了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早熟。这种早熟不是指对异性的那种早熟,是指青少年过早接触到了本不应该出现在他们绿色健康的生活里的东西。

男孩子们从小时候开始就接触了血腥暴力的“穿越火线”“生化危机”等靠杀人和打怪通关的游戏。有的男生甚至为了那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投入大把时间精力和钞票。甚至为了“传说级武器”去买所谓的“点卡”,我做过调查,在所有射击游戏中,所谓的“神器”都是论几百元的出售。更何况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一般都是学习不好,打架和体育不错的“坏孩子”,受欺负的一般是身体瘦弱,性格内向,体育不好的孩子。这种差异和从小血腥暴力的灌输也奠定了校园暴力的产生。

校园暴力的发起者如果是女生,一般也是学习不太好的,而且家里比较有钱,就会联合这几个“好姐妹”去欺负家境不好的女学生。还有一些女生纯粹是嫉妒别的女生衣服好看或太拔尖却没有抵抗能力。但是女生的校园暴力比较极端:要么是光讽刺几句,或故意孤立她。要么就直接上手扇耳光甚至会有拍等严重损坏被施暴者心理的残忍方式。那么女生又为什么会施暴呢?这是因为女生拥有表现欲。我们在一个案例里可以看到,宿舍里的五个女生对一人施暴却非要拖到阳台上去打,这是因为女生的表现欲是她们想要成为众人的焦点,想要别人知道她们多“厉害”。也就是说,女生施暴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施暴给别人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女生为什么会校园暴力”也就解开了。

为了学校的宁静和人心间的信任,我们要防治校园暴力的发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健康、向上,时刻充满正能量!

反校园暴力观后感初二4校园,本该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净土,可是因为这几年校园暴力无情的侵入,这片净土遭到了大幅破坏。抽烟、喝酒、打架这类事情已经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学生触犯法律的底线。打人者不听劝阻,被打者忍气吞声,最后事情将会越来越严重。今天呢,我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远离校园暴力的灾难。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欲远离校园暴力,应了解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又称校园欺凌,它是发生在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它多发生于中小学。

了解了校园暴力后,我们就要知道怎样与它抗衡了。鄙人浏览了一些过去的校园暴力事件后,发现了几个共同的问题点。其中一个就是被欺凌者忍气吞声,不告诉成年人——父母或老师。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因为你不告诉别人,欺凌者就会认为你好欺负,以后会“多多照顾”你。有些被欺凌者是因为欺凌者的恐吓才不敢相告的。其实,欺凌者的恐吓并不能对你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如果你向成年人说了,他们会保护好你的。所以,如果被欺凌,一定不要忍气吞声。

还有一点就是欺凌者不知错。有一些欺凌者因为低年级时被欺凌,到高年级后就认为:别人欺负我,我为什么不能欺负别人?他们就抱着这样的心态欺凌别人,殊不知到最后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校园暴力似洪水猛兽,千万不可靠近。我们不要做被欺凌的羊,也不要做欺凌别人的狼。今天我们为拒绝校园暴力尽一份责,明天我们就会获得一个和谐的校园。

反校园暴力观后感初二5校园,是求知者的乐园,是探索者的天地。校园应该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地方,更应该是最美好、最阳光的地方。然而,近年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却频频发生,群殴、羞辱等恶性举动令人瞠目结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例如: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一名女生放学途中6分多钟遭同学38次掌掴;邯郸26中女学生吴华被同校七八个女生多次暴打、折磨,被送进医院;广东开平的一位初二女生因为得罪了校园里拜把子的七姐妹,被掳到一家宾馆肆意殴打、凌辱,并将施虐过程录像,上传网络取乐等。

校园欺凌是一种校园暴力行为,这种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在网络发达,几乎每人一部手机:QQ,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发达,使同学们获取不良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加上影视片对欺凌、暴力场面的过度渲染,给部分学生的大脑种下了欺凌意识的种子。其次,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的素质问题,对孩子采取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推给学校,推卸自己的责任。再一个就是自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性格懦弱,逆来顺受,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年轻气盛,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冲动。所以现在对青少年恰当的引导和疏通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欺凌除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等等,同时还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

第7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推进会上,校长刘广同志传达学习了洮南市教育局有关扫黑除恶治乱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以及总体要求和目标,安排部署扫黑除恶治乱相关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会议结束后,我校大力营造扫黑除恶治乱的活动气氛,将扫黑除恶的活动落到实处。利用电子屏循环播放扫黑除恶的宣传标语,各班主任利用微信向家长扫黑除恶治乱宣传标语。通过班主任例会,大力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提高师生依法同黑恶势力斗争的认识和能力,激发全体师生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和勇气。我校还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等时机进行再宣传。开学第一周开展排查整治学生携带刀具进校园和拉帮结派欺凌学生的现象,确保学校良好的环境,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全校师生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继续深化打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的责任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洮南市教育局关于在学校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活动的会议精神,在刘广校长的统一部署下,黑水小学于2019年2月21日举行了“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推进会

推进会上,校长刘广同志传达学习了洮南市教育局有关扫黑除恶治乱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以及总体要求和目标,安排部署扫黑除恶治乱相关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第8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为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我校结合实际和当前疫情情况有计划有安排地完成了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宣传.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我校成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做实做细开学安全工作,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校围绕着疫情防控、预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预防校园伤害、消防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教育专题来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

1、各班主任按要求通过家长微信群认真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主题安全课。各班级结合本班实际围绕“疫情防控”、“预防校园伤害”、“交通安全”“防溺水教育”“安全在校、安全防病、防范意外、饮食注意事项”等内容开展教育。 

2、学校利用微信群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安全教育。

3、学校里用微信群和钉钉群定期播放安全知识视频,各班举行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教育,增强了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

4、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春季安全第一课视频。同学们学习了有关安全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加强了我校全体师生的安全观念。

5、出一期疫情防控和防欺凌手抄报。各班办一期有关疫情防控和预防校园欺凌的手抄报,对同学们进行传染病和校园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

三、班会活动,扎实有效.

为将行为养成教育与文明安全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好开学前的教育工作,根据学校的活动方案,我校各班班主任纷纷利用每周班会课与本班学生共同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校纪校规教育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了学生守规、守纪意识。

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使我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全体学生守规、守纪的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同学们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9篇: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范文

暴力是社会的顽疾,校园暴力更是教育的伤疤。它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其人格发展,而且也会使施暴者因为施暴而可能步入犯罪的歧途,自食恶果。

要全力预防与遏制校园暴力,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遏制与惩罚的层次上,而忽略查找问题产生的内在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校园暴力,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搭建一个高效的心理疏通渠道,二是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加强校园安保措施,推动校园立法等途径,尽快搭建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遏制和消除校园暴力。

首先,加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在长期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过于重视分数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及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观念等教育,而这些被忽视的正成为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的主因,因此,要预防校园暴力,应通过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在学生心中筑起一道隔绝校园暴力的高墙。其一,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其二,在学校中开展系统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行政教育部门的干涉下,大多数学校虽然都配备了专业心理学师资,建立心理咨询室,备有心理咨询师,但因重视程度不够高,师资力量不够强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普及。因此,学校应引进专业师资,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专门课程,让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发挥切实的作用。其三,强化学生法律观念。虽然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包含法律知识的教育,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法律观念,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与责任感。

其次,完善校园安保体系。校园安保并非在学校门口部署警察、学校聘请保安这样简单,而是应该从高处着眼,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卫体系。第一,学校在建设时,就应考虑到校园安保因素,如采取稳固的建筑结构、选用安全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布局、完善的监控体系等,应以预防校园暴力为标准来加以建设。第二,学校内部应该建立全员的责任安全体系,具体到何人、何时段、负责何区域的安全,使保安工作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行校长问责机制。第三,建立校园安保制度。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学校办学的安保制度,对校园暴力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确保校园人身伤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把事故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