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解剖学;第二课堂;实践
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解剖学教学要着重体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求实精神的培养。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达到既结合临床实际观察运用,又能进行人际沟通乃至与同仁的团结合作。我院解剖教研室在近三年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发挥课内课外两个教学系统的协调作用,尤其以开放的多样而丰富的课外教育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大提升解剖学教学系统的整体教育功能。
一、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1.解剖学专题讲座是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最主要的形式
(1)专题讲座的内容
①解剖学学习指导。针对学习解剖学的具体特点和需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点;②介绍对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名人。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③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如体表标志、肌注部位、穿刺常用的静脉、动脉的压迫止血部位等解剖学特征要点,把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2)专题讲座的方法
①由主讲教师拟定讲授计划,写好讲课稿;②安排讲座时间、地点,组织学生参加;③主讲教师在讲授完后,安排学生提问讨论;④学生填写反馈表,写出心得体会。
2.解剖标本制作兴趣小组
解剖标本制作是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最重要的形式。解剖标本制作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其聪明才智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
①解剖操作的基本方法;②经防腐固定标本骨骼(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颅骨)的制作;③骨骼肌(上肢肌、下肢肌、躯干肌和头肌)的解剖;④上、下肢血管、神经的解剖;⑤胸腔和腹腔的解剖。
(2)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
①制订实施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小组人数、入组学生条件、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分工、活动时间进度及场地、设施和物质保障等;②学生自愿报名,教师选拔;③活动时间为下午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一般每周活动1次;④活动结束后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3.解剖学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活动能在较短时间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复习、记忆、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能较快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培养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通过竞赛,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书写与口头表达能力及现场随机应变发挥和综合思维能力等。
4.开放解剖标本陈列室。解剖陈列室的标本对学生进行自学和复习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进入陈列室,自己结合标本和模型进行自学复习,同时安排一名教师进行辅导答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内容,观察标本,教师对其不懂的内容进行辅导、解答,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使他们看到课堂教学中看不清或看不到的人体解剖结构。
二、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体会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对于医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参加解剖标本制作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解剖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常用的教学标本制作技术的指导(包括皮肤切开、骨骼肌的解剖、血管和神经的分离和骨骼标本的制作等一系列解剖操作的示范),经过多次地解剖操作练习后,都能够熟练掌握解剖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制作解剖标本的技术,并且自己摸索出了正确的操作手法和技巧,解剖操作做得干净利索。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中充分注意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具体的活动中,通常结合学生的意愿和能力专长编成小组,制订具体的活动计划和目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这种目标明确、同舟共济、共克难关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升华。
3.加强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是确保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即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注重于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普遍性的问题;第二课堂侧重于能力的发展,促进个性形成,注重人才培养中的个别性、特殊性的问题。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构成了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课堂教学始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如果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脱离课堂教学,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各个教学阶段来设计,做到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相互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紧密衔接,有效解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脱节及各行其是的问题。
4.提高教师素质是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基础
实践活动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只有教师不断地全面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首先要进行相应的学习、补充、提高,加强专业基础学习及深造;其次是通过集体备课,集体听课,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增进知识;最后是通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水平。
5.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是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关键
如果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乏味,学生会感到厌倦,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反之,第二课堂活动兴趣盎然,学生会对活动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我们的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被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主动思考能力,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一课堂固然重要,但因其在授课时间、方式与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客观存在,第二课堂则能够以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发展平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金德,段艳萍,沈邦昆,等.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能力培养[J].解剖学杂志,2008,31(05):735.
[2]白玉江,金松,李晓龙,等.第二课堂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69.
笔者就任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多年,下面就如何开展物理第二课堂谈点休会.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
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比较困难.物理第二课堂可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头脑中现有的物理知识,使头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炼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地理解.
例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动量,冲量等物理问题.由此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物理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地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地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通过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
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地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或是家长,都对学生学好英语抱有很大的希望。教师在课上讲解语法知识、单词知识,学生记笔记、做练习,许多家长也为学生报了辅导班,督促他们学习英语。但是对于英语的第二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一、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
由于目前我国的基础阶段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所以普遍都重视课堂教学,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上,希望可以通过高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课堂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首先,课堂教学是比较死板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有压抑、烦躁、兴趣低下、走神等情况;其次,课堂教学学到的都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涉及知识面有限。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第二课堂”的形式。第二课堂形式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和语言信息量;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在其他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比如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优化作用。
二、高中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形式
(一)英语角
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英语角活动,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放开自己,用英语去对话、交流。以班级来讲,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片小天地,下课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英语角尽情地交流。因为是课外活动,所以形式要活泼、开放,比如说可以是说英文绕口令,唱英文歌曲,进行英语对话,组织一场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辩论赛,总之,要让这个英语角热闹起来,活跃起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效果自然会十分明显。
(二)英语墙报、黑板报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十分善于设计墙报、黑板报,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鼓励他们在课后制作墙报、黑板报,内容上选取一些英语格言、故事、笑话,以优美的英文和合理的布局呈现出来,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景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们教室后面的墙上就贴有很多英语墙报,我们每周都会选出比较优秀的墙报来展示,不但将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展示出来,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了解。
(三)英语节目表演
学校每学期都会有联欢会,虽然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紧张,但是学生依然期待能排节目,演节目,看节目。所以我们在课下可以跟学生一起准备一些英文节目,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表演。这可以是英语话剧的表演、小品的表演、英语歌曲的表演等等,每个同学都是导演,又都是演员,自己设计表演的台词、道具、服装,乐在其中。很多家长认为排节目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排斥,不理解。其实,英语节目表演考验的不仅是学生英文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交际能力,这种效果是一般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四)英语主题班会
关键词:第二课堂 韩语专业 活动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3-02
1 背景
早在1983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等就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1]。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2]。”第二课堂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狭隘、课堂形式单一等问题,还拓展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第二课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的形式,先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开始访谈,之后对全体韩语专业2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每个年级任意抽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点面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加全面。接着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的看法,从而反馈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对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访谈,询问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意见,使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 韩语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3.1 从本次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学生入手,以对韩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士的访谈内容为参考依据,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1.1宣传不到位,“无人参加”
在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与负责人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网络平台及宣传,而活动策划的传达一般都由班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这样就不能保证信息都能反馈到学生那儿去。活动策划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人员的稀少,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3.1.2 宣传到位,不想参加
为了激发韩语专业学生对学习韩语的热情,提升学习兴趣,学校也特意为韩语专业的学生创建了专门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具体过程的实施,从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通过调查结果反应,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总结一下,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活动表现形式单一。我们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比赛来完成的,例如针对韩语专业的翻译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展示比赛。现在想来,整个专业的活动只能以比赛一种形式展开,而比赛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活动需求,这就意味着不愿意以比赛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永远被排斥在第二课堂之外。
(2)对韩语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突破性的作用。在“你觉得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升自己的韩语水平起到的作用大吗”一题中,我们发现将近46%的人认为活动对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活动多数只是以韩国或韩国语为主题,参与过程中无法提高韩语能力。这就严重打击了想通过韩语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参与第二课堂的想法放弃。
3.2 虽然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韩语第二课堂的存在现状,但是校方在某方面的管理引导不足,也会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产生问题
3.2.1 管理层的不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韩语教学必将精力放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成果,而无暇顾及第二课堂的开展与深入,从而淡化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管理层在思想上对其体系建立的模糊与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
3.2.2 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在韩语的第二课堂建设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其一,很多高校对韩语第二课堂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限限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权责不分明的情况;其二,诸多高校在韩语第二课堂教学上,并未出台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其三,一些高校对开展韩语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责任人没有明确的规定,长此以往,致使开展过程中指令交错,缺乏统一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
3.2.3 活动经费短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实践证明,活动经费是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足,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不愿意将经费投入到该领域中;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确实运营困难,各项资金捉襟见肘。
4 解决对策
4.1 学生角度
4.1.1 针对宣传方面
(1)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者及相关责任负责人必须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2)建立一个官方公众网络平台。将本校所有韩语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到该平台中,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该平台的日常工作,维护持该平台体系的正常运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4.1.2 针对活动积极性方面
要摒弃以比赛为主要途径的活动开展形式,开创出更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开设韩语角,成立韩语短剧配音、韩文朗诵、韩文书法等兴趣小组,在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的同时,既丰富了韩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展现形式,又扩展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4.2 学校角度
4.2.1 重视程度方面
首先,要摆正态度,将韩语专业的发展与同校其他专业的发展放到同一地位上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4.2.2 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方面
首先,校方要把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当中,要根据韩语专业的特色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该专业的特色的第二课堂体系,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其次,可以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体系构建交由专人负责,由负责人规划出整个活动体系的活动进程和活动方案等,确保整个体系得到统筹安排,有条不紊进行,使第二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
4.2.3 活动经费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学校的投资资金中发放专款进行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在花费学校资金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获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学校也要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本领。
5 结语
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韩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韩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韩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代l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 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作者简介:王秀芹(1994-),女,江苏连云港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系朝鲜语专业学生。
1.实例激趣,导学强化,为平面设计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从学生个体的认知观和兴趣爱好出发,多运用生活例子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设计会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这时辅导老师应该对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自学,让部分同学先“富”起来。同时,对那些接受能力有点滞后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鼓励、悉心讲解,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间的“传、帮、带”作用。例如:在讲授平面作品创意设计专题课时,笔者摈弃了以往的传统模式,而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展示优秀作品,师生共赏,一起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跃跃欲试。在素材收集中从家庭逐渐普及的数码相机入手,引导学生如何获取图片、处理图片和制作创意图片,每节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学任务(如克隆动物、移花接木等),任务中包含要掌握的图片复制、粘贴、自由变换图层、滤镜等技术。
2.典例解析,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平面作品的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鉴赏和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过程,在实践中学习。该阶段随着作品创作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可采用模仿―自学―协作学习形式教学。教师事先收集作品,分析作品优缺点,使学生了解作品制作过程。接着让学生模仿作品,利用photoshop合成设计图片,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交流、讨论,逐步完成创作。例如:笔者以《倒计时》作品创作为例进行讲授,在案例教学中将图层知识点、图片复制、自由变换、文字设置、色彩应用等知识进行融合,讲解了平面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手法。该作品主要应用了夸张表现手法,它把时钟放大,把人、路、大学标志缩小,较好地烘托出主题,告诉学子们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争取考进理想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设计导学任务时,有些图片让学生自主登录到因特网中搜索选择。通过任务驱动方法,让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设计平面作品的创新意识。
3.走近生活,通过作品赏析、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平面作品创意设计能力
陶行知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新是平面设计的生命力,重在培养学生日后所需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在作品赏析课中,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一组特点鲜明、创意优秀、制作精良的设计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分析知识要点,让学生动手制作。这样,避免了学生只会使用软件功能,不会自己设计,只会模仿,不会创作的现象。
学生平面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来自课堂教学,而且来自社会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接触实际问题,在经历中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知识的博大精深,拓宽知识视野,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沙漏与房价》作品是对现实社会中房价问题的一种思考: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许多人为买房而成了房奴,储蓄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造成很多人难以承担房价之重,房产泡沫严重。
4.平面设计应注重个性的张扬
众所周知,做设计的基本是创意,创意的基本是特色,特色的基本是独特。因此平面设计的作品应该是独到、有个性的。笔者认为,设计并没有成功之说,同样没有失败之说,因为设计是活的。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通过对设计原理、内容等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个性化,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个设计,可以发挥的想象太多,亦是刻意塑造或是奇妙的巧合。例如:《我不想变成汉堡包》这件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作者用数码相机拍人头像和书堆作为素材,人头像夹在两堆书之间,像汉堡包一样,表达了作者对学业之重、压力之大的一种无奈。
5.广开言路,深入评价,提出改进方案,实现对平面设计作品再加工
关键词: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建议
一、引言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建设是预科汉语教学改革的需要。预科汉语第二课堂优化了汉语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的汉语学习和应用空间,是第一课堂的辅助和延伸,是整个预科汉语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院的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常年举办“汉语晨读”活动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汉语实践活动:汉语演讲比赛、汉语写作比赛、黑板报比赛、主持人大赛、 汉语知识比赛、学院好声音 、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学院还举办一些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如汉语口语培训、MHK强化班等。这些都是学生自愿性参加的活动,对夯实学生的汉语基本功、锻炼学生的汉语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汉语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调节学生的情感,促进预科汉语课堂教学,从而保证预科汉语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接触汉语、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的环境。开辟和建设预科汉语第二课堂使其既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内的教学。从学生对现有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第二课堂教学的感受来看,目前我院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各种活动也在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少明确的、规范的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
(一)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促进预科汉语第二课堂管理、提升活动效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帮助认定、判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开展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汉语实践能力。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及其取得的效果与评价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其是否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二是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发展。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制度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评价者利用观察、问卷等手段,搜集被评价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的分析,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分析出第二课堂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途径和措施。通过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机制的构建,可以促进第二课堂活动朝着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汉语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方向良性发展,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二)对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建议
在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热爱汉语学习,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活动;但有的同学出于各种原因,极少参与。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学院利用修订预科结业标准之际,将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列入综合素质考核中,那些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获得奖励分。这样,那些缺乏自信、学习较被动、喜欢旁观而不主动参与的学生也不得不投入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我院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汉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汉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第二课堂参与情况也没有纳入预科汉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同时,由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综合素质中所占比例有限,并没有单独纳入学分制,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往往并不寄希望于第二课堂的分数。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应兼顾科学性、合理性、广泛性,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又要预防引导失灵,避免“因为分数,所以活动”现象的滋生蔓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汉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汉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价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价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汉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模式。我们发现,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价,要么临时确定评价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价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2.强调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预科汉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价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为此,第二课堂评价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此相对应,汉语第二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技能比赛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如果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设立出缺勤情况、课堂及课外活动表现、平时作业情况、期末和MHK考试等考核项目,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那么,整个活动的方案会是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突出学生的对于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不能只注重考试这一种评价手段。而且,根据我院都是预科学生的特色,更应该突出汉语的应用性,使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真正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其主动地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学习汉语的良性循环,达到调动我院预科汉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活跃我院汉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体验和应用汉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的目的。
3.为教师评价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汉语第二课堂评价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汉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价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
从学校政策层面,应该出台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措施,如单独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制,对高层次成果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对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教师的工作量予以认可等。
三、结语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但目前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科W、稳定的评估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预科汉语第二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XJEDU2014I010)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参与;角色 ;作用
《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指出“英语课程既要传授语言知识,也要培养语言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 规定:“经过180~220 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尽快提高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下面结合我院教师实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教师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根据其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和外部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学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的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教师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还可以强化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一)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偏低
高校课堂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通常只在上课时才露面,上完课即拿书走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容易给学生造成距离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模式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转变也让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参加英语角传授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给学生讲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风土人情,和学生一起排演英语话剧等。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教师流利的口语、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和丰富的语言知识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
(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强调环境对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行为主义者B.F.Skinner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经过模仿(imitation)、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实践(practice)后养成习惯的结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视听技巧的运用和受控制环境下口语的练习(the implementation of audio-visual techniques and the practice of oral skill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社会文化学习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主张语言学习不仅是一项认知任务,更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参加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进行语言实践,增长知识的过程(Language learning is not only a cognitive task,but more of a social activity where the process is participating in a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y,a community of practice,or a communit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根据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语言学习的个体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教与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和老师都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参加者。
以上两种理论都强调了环境和实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单纯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场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很难兼顾每个学生, 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不消化”的局面。第二课堂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组织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分级教学。通过创设不同难度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情境达到最佳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同时,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能很好地避免学生自由组织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师生共同处于controlled environment之中,从事语言学习这种文化活动。
二、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角色
随着外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倡导师生互动的双向参与教学法受到普遍重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责任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化。教师从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和参谋、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挚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这些角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一)教师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
在教师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前,我院的第二课堂主要由英语爱好者协会这一学生团体发起和组织。活动主要有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和每年一次的英文演讲比赛。由于开展活动的单一性,第二课堂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参加的学生较少。教师参与后,第二课堂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定期举办的英语角和演讲比赛外,新增加了英文歌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话剧演出等多种形式。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及四六级应试技巧;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英语角;鼓励和指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办英语辅导班。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增强了其趣味性,更多的学生被吸引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师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
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在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后,教师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利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水平悬殊大的特点和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需要,我们购买了难易程度不同的英文书籍和音像资料,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增长其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和调频发射台开展分级视听教学。生动形象的图象和声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
(三)教师是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者和参谋
语言学习应遵循情境性原则。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大胆实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学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老师现身说法,传授英语学习经验和听说训练技巧,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其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优秀生的经验介绍也让一部分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
(四)教师是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的试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以及对他个性的理解和尊重,便会被激发积极的情感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了解了教师期望效应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担任英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评委评估学生的学习绩效时,应本着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原则,以鼓励为主,肯定每个同学的表现,指出其优点。同时委婉认真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避免了竞赛等活动使部分同学自暴自弃,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又可以很好地促使其进步。
(五)教师还是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亲密伙伴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应该进一步弱化。教师作为活动的参加者,与学生在人格和身份上做到真正平等,让学生摆脱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压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
三、教师参与后第二课堂开展的成效
(一)扩大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影响和规模
教师广泛参与第二课堂教学后,开展的活动有了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机会,参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前,历届英语演讲比赛参赛人数均为30~40人。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半年多后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参赛人数达到63人。英语爱好者的队伍也不断壮大。英语爱好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历年会员人数从未突破200人。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后,仅2005年一年,英协就新增会员203人,新老会员合计350多人,是学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年。问卷调查显示,从不主动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比例从教学实践前的54.47%下降至活动开展一年后的32.5%。第二课堂的影响和规模的扩大使全院形成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在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有89.17%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其中87.5%的人表示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连续两届有数十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以上结果表明,教师参与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和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改进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堂还调动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交互与反馈。
四、结语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掌握这门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证明,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教学实践满足了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连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动态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2]王雨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 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60-02
2007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自此,全国高校都开始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笔者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切实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需要在良好语言环境中加以练习才能提高的听、说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延伸,才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
为贯彻落实教育转型规划纲要,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学员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员自主学习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互相学习的平台,强调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从“课堂学习型”向“实践拓展型”的转变。为了营造更好的实践性语言教学环境,我们一方面通过建立本科生英语俱乐部来加强英语课外活动的管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分为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才艺竞赛和英语知识讲座三个主要活动。其中,英语知识竞赛可包括英语词汇竞赛、英语听力竞赛、英语阅读竞赛、英语写作竞赛等活动,英语才艺比赛可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英语辩论比赛等活动,英语知识讲座则可以包括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四六级系列讲座、英语学习方法讲座等内容。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大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形式和内容,将英语学习渗透到学员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其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其组织、协调、参与活动的能力。
1.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永远是紧张和焦虑的。学习兴趣加深、提高到一定程度,转化为比较稳定和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就能维持学习的持续进展。实际上,第二课堂活动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还会使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形式而对西方文化、社会背景产生兴趣;再如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水平组织相应的英语听力、英语词汇、英语写作等竞赛,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英语学习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员关注的是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而且学员们仅靠每周四个学时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知道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高度熟练的形成需要靠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选择上有着更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使学员能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习方法和内容也有更大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加之大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不足。开阔了学员的眼界、巩固和拓宽了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又加强了学员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使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
3.第二课堂活动为学员提供运用知识、展示能力的机会
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员创造了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增加了其用英语思考并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促使其充分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展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参与活动时,学员主动地运用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不仅能更有效地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还能使其明确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轻松的学习心态,学员们更加主动地使用英语去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进而促进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形成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那些参加活动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学员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间接地激励和鼓舞其他学员,最终形成调动全体学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学员对学习有了更大的自和发挥的空间,学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活动。因此,在参与过程中,他们积极性高、主动性强,遇到困难时,多能主动请教教员和其他学员,或通过翻查资料来自行解决。可以说,这些活动真正体现了“学员为中心,教员为主导”,学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学员通过个人参与和集体协作,更好地培养了学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英语交流中学会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学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拓展视野、展现个性,个人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5.第二课堂活动为教员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要求
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员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赛前对参赛选手有针对性的辅导对教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场赛事之后的教员讲评对参赛选手和观众都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只有适时肯定学员的成绩和努力,使其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才能激发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后续的课堂教学以及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活动。此外,成功而常态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样也会激励教员更新教学方法,扩展思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推进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重视和搞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内容,切实纳入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建立起两个课堂同步发展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大胆开发新的第二课堂活动,坚持以学员为本,以提高学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终极目标,进一步完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规则制度,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和效率,争取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求逐步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建构主义
目前,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有300 多所, 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其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原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求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个新的课题。经初步调查了解到,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众多学者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独到见解,并形成了成熟的理念和进行了实践,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学生的英语普遍基础薄弱,在英语的听说方面问题相对较多,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阻碍了教与学的发展。第二课堂以它独特的特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二课堂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学英语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更适合于学习英语,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能够被学习者灵活的使用并应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强调的是主动地学。现阶段,由于中国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去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进行第二课堂的建设。
目前国内高校所进行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方式和手段多数为开设英语演讲,英语话剧活动,英语角,收听英语电台广播,组织英语阅读写作小组等。在初步了解国内高校所开展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之后,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设计原则和第二课堂的活动方式,并最终来检测在第二课堂的辅助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掌握和运用能力。
首先,根据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为基础课,课时相对较少,从而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在短的课时内教和学会大量的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机会去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例如,新视界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爱”而且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著名的美国电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此片,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及语言的理解一定胜于简单的书面形式。
其次,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比较关心专业内容,关心知识的专业相关性。
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课较薄弱,多数都希望只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英语课堂上的干巴巴的语法,句型和单词更是让他们望而怯之。例如,学院的特色专业,旅游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安排旅游英语的学习。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开展有关专业的英语演讲比赛,词汇比赛,阅读比赛等。
再次,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当今学校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都离不开多媒体及网络。例如建立大学英语网站,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例如,学生自主的“人机对话”课程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自主学习,提高口语水平,加强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在自主的人机对话的过程中能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
最后,根据专家提出的“英语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英语选修课。
目前大学英语课作为基础课程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而到三年和四年级就不再有大学英语课程,然而即将面临毕业,择业和就业的学生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角逐时,英语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武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仍然不能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选修课能督促和帮助这些学生继续加强英语的学习,从而在大学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考试,因此,通过选修课的形势把大学英语课延伸到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使得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能够继续加强,用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重要的辅助手段,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上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手段。结合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和教学特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成为大学英语课堂的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的补充和学习,使大学生能充分灵活的掌握和运用英语,让英语学习不在枯燥乏味,让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