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下面我们将常见的话题作文,归类分析,对同学们的话题写作应该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关注自我,回顾自身成长过程,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这类话题作文大多以“生活经历”为引导,引出同学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点滴小事的回忆,激起对在成长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得到与失去”“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思考,从而体现了每位同学对人生旅途所特有的个性思考。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那么这也是这类话题作文所要起到的效果。

例题:生命一旦启动,就会随时留下一点儿痕迹。一阵使瓶花轻微震颤的哭声、一块逐渐在床单上降温的尿渍、一件沾染了食余污彩的围兜、一句不合文法却饶富诗意的儿语、一张用唇膏和色笔信手涂画的纸、一颗久经摇撼终于脱落的小小门牙、一本给订正了不少错别字的作文簿、一个悄悄刻在某棵树干上的秘密的名字……

根据材料,请以“痕迹”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这是典型的“自我成长”类的话题作文。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在属于自己的那张白纸上留下各种色彩的痕迹。也许有的痕迹你早已忘记,有的痕迹则属于浓墨重彩,使你终生难忘。对于“痕迹”的选材一定要独具慧眼,因为很多痕迹每个人都有,你只有推陈出新,别人对你所写的内容才能感到耳目一新,产生认同感。同时在写作方法上,也要能够巧设悬念,利用误会,尺水兴波,这样才能出奇制胜。

二、欣赏自然,激发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类话题作文虽然近几年出现较少,但对于自然的欣赏正是我们现今高速运转生活中所缺乏的。而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似乎对于周围的自然越来越显得麻木。因此这类话题正是要刺激同学日益麻木的神经,激发每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毕竟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的“自然”也定是不同的。

例题:那落叶飘飘然,在它离开树干的那一刹那,就表示着它将永远离家而去,就意味着它将过着流浪的生活,此刻,它的生命已经结束。可在风来的那一刹那,它娇小的身体便随风而去。它欣喜地舞动着自己的身躯――时而旋转,时而平移;时而跳跃,时而静止;时而疯狂,时而温柔。

根据材料,请以“落叶”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我们喜爱春天绿叶红花的生机盎然,而秋天的落叶也是大自然另外的一种旋律,它也同样美丽而又动人。对于“落叶”这一话题的写作,你可以单纯描写秋日飞黄叶的金色绚丽,也可以由秋叶阐发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如“死亡”“乡愁”以及“化作春泥更护花”等。文辞要优美,描写要细致,运用拟人手法让落叶倾诉自身的情感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个人思考。

这类话题作文多以当下社会热点为导火线,来引爆同学们的思想炸药。因为同学们正处在一个思维活跃的阶段,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日趋增强,能够以自身独特的思考视角来审视身边所发生的社会热点。同时在这个年纪,内心非常渴望向外界传达自己的心声,渴望自己的观点被他人所接受,因此往往在这样的话题作文中更容易表达出你们真挚的感情,这也是此类试题这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

例题:2008年“毒奶粉”事件在公众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为此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有媒体戏称中国百姓的身体早已经是百毒不侵,究竟是什么导致这样严重的食品危害事件发生?现在我们还敢吃什么?

根据材料,请以“毒奶粉事件的背后”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社会热点话题时常在吸引公众眼球的同时,引发社会思考和讨论。这个话题的重点就在于透过事件本身而观察到背后的实质。你可以从“诚信危机”“食品安全监督不利”“对他人生命漠视”“唯利是图”等角度来表达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同时你也可以结合其他社会热点话题,如山西黑砖窑事件、黑龙江假药事件,抓住它们背后的共性来阐述你独到而又全面的见解。此外,这类话题作文,笔锋要犀利,可运用黑色幽默,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

这类话题作文体现了人文性。人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构成了各种关系,自然也产生了各种情感。写作源于一种生活的感悟,源于对自身的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因而用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真情是一个人心灵的确证,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不可侵犯的权利。古人云:“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而此类话题则恰恰用一份真挚的情感滋润了我们敏感的心灵。

例题:假如你是一片绿叶,就请感激红花,是它让你同它一并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让人们懂得“红花还需绿叶扶”的道理。假如你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花,请感激黝黑肥沃的土地,是它将其精华输运给你,让你绚烂芬芳。假如你是厚实的土地,请感激晶莹剔透的雨滴,是它毫无留恋地扎进你的怀抱,湿润你干渴的肌肤。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感激――感激美好的过去,感激充实的现在,感激充满希望的未来,心存感激,我们满怀幸福。

根据材料,请以“心存感激”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人的一生需要感激的人和事物很多,所以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写滥,这就需要你能够以独特的视角抓住独特的事件,然后以一个细小的切口进入,以情动人。切记写这类文章一定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唯有“真实”,才能撩拨平常人的心弦;唯有“真实”,才能净化平常人的心灵;唯有“真实”,才能展示你们稚嫩的情怀。

五、关注社会道德,体味民间关怀。

这类话题作文反映社会主流道德意识,常以社会底层小人物感人至深的事件来打动全社会,给予同学们精神感染和鼓舞。随着“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深入人心,更多的感人事件会家喻户晓,进而体现一个社会所要求和崇尚的道德标准,同时又凸显一种人道主义的人文关怀。所以这样的话题作文近几年出现的比例会增大。

例题:2009年2月10日,央视

大楼发生火灾,红庙消防中队30岁的指导员张建勇在扑救火灾抢救被困人员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他人,而自己的口鼻却在浓烟里。呼吸器对于消防队员就意味着生命线,在毒气弥漫的火场内,消防员需要配戴空气呼吸器才能进入现场,即便这样,都不能确保安全,然而在那种情况下,他却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他人生的希望。

根据材料,以“生命的价值”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古人认为,“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然而这并非是一种单纯的道德要求,更多的是人内心本能的对于弱者的悲悯情怀。也许这样的生死抉择就在一刹那间产生,并没有过多去考虑结果,但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抓住英雄的精神,也可以想象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以及这位消防队员的心理活动,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此外,同学也应该在平时多多关注这些社会人物,如“感动中国”中让你感动的人和事。

六、寓理于事。

这类话题作文常常在一个带寓言性质的小故事中寓意一个道理,而话题则是由这个对人生、事业、道德颇有启示意义的道理中引发出来的。当然用来阐述道理的材料不一定都是小故事,也可以是一首诗歌或是一幅漫画。

例题:我有一个朋友,总喜欢跟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家庭不如意,生活压力大……挫折屡屡不断,似乎活着对他已是一种负累。一天,他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哎,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一种风平浪静的生活呢?”我笑着说,除非你死了。朋友一怔。于是我给他讲起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故事。有人问古希腊智者阿那哈斯:“你说,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

根据材料,请以“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人活在世上,就像船行于海中。遭遇风浪,饱尝奔波,乃是人生常态,谁都无法拒绝。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汇成了我们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离开了大海的船的确最安全,但是,船一旦离开了大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生活,就是要勇于迎接挑战,生活的意义在于经历,体味人生百味,此其一;其二,知足常乐也是一种活法,生活的幸与不幸多半缘于你拥有怎样的心态

想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是比较困难的,但若注意写作技巧的运用,那么,考场作文的得分往往令人惊喜。

1 有时话题会出得很大、很泛,这时就需要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要有取舍,要让你的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 语言上要做到精致,甚至让人有种陌生感,绝不用别人用俗用滥的方式进行描写,正如宋人姜夔所言:“人所常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3 要有高的立意和情趣。比如对自然的审美最终要落到美学的高度去审视它。要体会自然之美的寓意,挖掘自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并与之联系起来,进一步发挥。

第2篇: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单项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对于材料作文,不管是寓言故事型、图画场景型的材料,还是现象事例型、引述评议型材料,要读懂,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在理解材料时要“全面把握”。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或“一叶障目”,或“丢三落四”,遗漏材料的部分内容,造成审题偏差。所以,大多数材料作文考题,都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而近几年,为了减轻学生考场审题压力,防止因审题不佳造成评分过低,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要求普遍调低,由原来的“全面理解材料”调整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样学生审题空间会更大。就单项材料作文的审题,可借助以下几种方法去把握。

方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有则材料的中心就是竞争与合作,抑或是面对竞争,摆正心态。以“竞争”为话题,从“怎么样”这个角度立意。比如有同学这样命题《共存共荣,绽放和谐之花》,还有同学用花儿乐队的歌曲名命名《果汁分你一半》,既切题,又形象。而有些同学虽然围绕“竞争”这个话题,却是从“是什么”这个角度立意,空谈竞争,导致偏题。

方法二:找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对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材料中“在距离很近时,彼此争着吸收根部有限的水资源。”“本能地疯狂摄取任何一点水分”“坚强十足”“机会”“复活”等词句,都可以成为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比如《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复活》等。

方法三:因果分析法

由结果推究原因,从“为什么”这个角度去把握。印答花的折断告诉我们,许多人会因为急切而产生扭曲的心灵,这样往往会害了自己。抑或者从低调做人这方面立意。比如有同学作文题目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处不胜寒》等。还有同学逆向立意《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胜》,既紧扣材料,又新颖别致。简安花的最终开花则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打击,摆正心态,学会坚持、隐忍,最终会战胜困难,“开花结果”。比如作文题目《忍者无敌》《于沉默中爆发》《置之死地而后生》等。

方法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很多同学都能将材料与历史、现实联系起来,关注热点,有理有据,针砭时弊。而有些同学依然不厌其烦地罗列人所共知的古人事例,枯燥乏味,缺乏可读性。还有一些同学对材料作文进行续写、扩写、改写,或就材料写材料,这些都犯了材料作文的大忌。

方法五: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材料中出现两种植物――印答花和简安花,但材料中对两者的感情倾向是不一样的,这从对两者的用词就可以看出来。对印答花,材料中用“疯狂”“疯长”等词语;而对简安花,材料中则用“坚强十足”等词语,其中的褒贬非常明显,立意时不能忽略。

方法六:多角度立意法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里如果事物、人物之间无主次之分,可任选一个事物或人物作为立意的角度,每个角度至少可以提炼至少一个观点。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一)从印安花的角度

1.印答花因为水量充足而疯长,花朵硕大,枝茎嫩脆,很容易在山区巨大的晚风中折断,可联想到孩子的教育成长方面、富二代等问题,由此可立意为“溺爱是害”“成长需要磨炼”等。

2.印答花因本能地疯狂摄取任何一点水分而致花朵折断,可联想到“物极必反”“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些话。可以立意为“不可过于贪婪、自私”“凡事要适度”“竞争中要为对手留点空间”等。

(二)从简安花的角度

简安花在印答花折断后有了吸收水分的机会,渐渐复活并迅速开花结果,由此可以立意为“学会坚忍”“等待机会”“逆境成长”等。

(三)从两者关系角度

1.印安花与简答花只是在距离很近时才彼此争着吸收根部有限的水资源,从而产生恶性竞争,由此可以立意为“距离产生美”。

2.印安花因为疯狂摄取水分疯长,同时导致简安花枯黄,最后自己却在大风中折断了花朵,这是“零和博弈”中的双输,由此可以立意“竞争中双赢的智慧”“学会和谐共处”等。

第3篇: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不仅如此,“三”的智慧还折射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中国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渗透着“三”的智慧。

冰心先生著名的散文《笑》就是选取了三个不同人物(画中的安琪儿、他、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同一种神情――微笑,描绘了一种充满“爱”的人生境界。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也是选取了三个相同时间――冬天的三个不同场景下的情景,一个是冬天晚上,父亲和孩子们一起煮豆腐的温馨场景,一个是杭州的的冬天,与朋友一起夜游西湖的情景,一个是台州的冬天,自己一家四口温馨相处的情景。三个情景,渲染了一种温馨的心境,正如结尾所说:“无论怎样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借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批判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落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对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先生只是选取了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把人物放到了鲁镇的三次祝福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这样的选材避免了对人物的一生面面俱到,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薄。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作品,他的《人间喜剧》也有着“三”的智慧的渗透。

选入高中教材的《葛朗台》节选部分,通过“抢梳妆匣”“修改遗嘱”“抢金十字架”三个典型的动作来刻画“见到金子,就占有金子”这样一位嗜金如命而终因“金子”而丧命的吝啬鬼形象。

近年来有不少高考满分作文也有意或无意地实践着这种“三”字选材的智慧。

2007年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就是通过“我”这只老鼠在寻死的过程中,面对三个不同层次的代表人物(小姐、老太太、警察)对这一行为的态度,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赢得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

这些成功的文章,在记叙文的选材上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三个特定的动作、三个代表人物、三个特殊地点、三个夜晚(或早晨)、三段对话、三段回忆、三种味道、三种神情……三个围绕中心立意的三个特写镜头,来组织行文。这样就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记叙文写作中的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而导致的流水账问题。

“三”字选材法避开了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人一事的写作模式,选材的视野扩大了,选材的点具体了,在确立了中心立意后,以此来搜寻三个适合的写作素材。

第4篇: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可见,语文教师的写作素质一定不能忽视,特别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作为一名学习的参与者,参与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

笔者认为,常为学生下水,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有利于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兼有开放性和人文性的作文教学模式

教师写下水作文,可以与学生同喜同忧。下水作文让师生有了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老师的构思可以启发学生的构思,老师的文风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文风,学生在欣赏中重新审视了自我,老师也在下水作文里重新定位了自己,在这种彼此欣赏的开放性教学氛围里,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写写下水作文,在共同切磋共同努力的进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对倡导新型高效的作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当教师期间,写过一千多篇小作文。他说:“我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

传统写作的模式是老师高高在上,作文的主角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写出的文章往往千人一面,视角单一,没有个性。并且由于交流沟通的渠道很狭窄,学生很是厌烦。一旦遇到作文课,学生便做出“痛苦”状。笔者认为,假如教师能够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探究的话,学生一定会很期待,并且学生处在这样一个年龄段,很喜欢挑战权威,很想超过老师而获得肯定,于是兴趣便很自然的产生。此外,像笔者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我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我,因为有比我的习作更好的。我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一个倾听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最后共同提高。作文成了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一座桥梁。学生把老师比赛,超过老师,当成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作文的教学效益怎可能不提高!

三、有利于了解题目的深浅难易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曾有这样一段话笔者深有感触:“教师考虑问题比学生复杂,反应能力不如学生,但是在审题立意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水平高于学生,综合能力强于学生。同一道作文题,学生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教师则知道哪几种立意都应当是切题的,哪几种立意是基本符合题意的,知道什么情况属于走题偏题,他明白其中有区分度,一旦他亲手操作,他的考虑就更具体、更明晰;这时候对照评分标准,他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对试卷就能准确地作出判断。教师下水,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教师下水,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上,才能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他判别作文等次时,就会比较公正客观。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操练”。和学生一起写文章,他就会知道这个题目是否难写,难写在哪里,就能把握住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尺度,懂得学生的习作中哪些是灵感的火花。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教师自己动手了,他才不会“看人挑担不吃力”地在那里这样评或那样说学生的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审视学生的作品,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下水作文可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谴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威信

这一点,所有老师应该都有体会,学生最不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老师,学生还会认为,老师不写作文,不懂得作文的难。笔者有这样的一个经历:高一开学的时候,自己的班上来了一位学生,作文能力一般,但很自命不凡,自认为作文能力很强,一次,班上做了一次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笔者在面批的时候,告诉他,他这篇抒情性的散文的结尾要在再打磨一下,最好能结构齐整,音韵和谐一些。学生很不以为然。因为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坦白讲,学生并不是很服气。

笔者思考了一会,就在结尾写上这样一行字:感动是沙漠中希望的驼铃;感动是人向善的证明。感动可以化开前年的冰封;感动可以唤起已死的魂灵。

这个学生便不再讲话。后来,我惊奇地在他的摘抄本上看到了这些文字。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没有了以往的问题。

五、有利于弥补作文教学中的不足

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老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学生看完后就知道怎么操作了,他连讲都不讲。但我们对语文老师要求不能太高,沈从文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担当老师,我们的老师不可能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定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得写一手好作文。但是老师写下水作文,实在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手段。传统的学生写、老师批改讲评的方法,使老师常常陷于辛辛苦苦地批改、苦口婆心地讲评而收益不大的境地。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些弊端,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也创造了一些形式新颖收效颇佳的作文教学方法。但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仅从“学生写”和“教师批改”这两个方面去努力还是很不够的,还应该大力提倡语文教师自己也拿起笔来去探究一下“水”的“深浅”。

第5篇: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当下,中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中“立意新颖”是最重要的评分标尺,考生都想拿到这一分数,可是事与愿违――很多考生很不小心地失去了这一分数。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都发现不少考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表达基本功,但是立意陈俗,人云亦云,老套程式,平淡寡味,缺少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没有感人的领悟和启迪人的睿智,显得平庸无奇,很不起眼而被判了低分,令人怜惜。

作文“立意”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意犹帅也”,即主题是作文的“统帅”,它是作文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必须合乎准确、正确、明确。作文立意一旦蹈人足迹,落于窠臼或囿于俗见、陋见、成见,那就谈不上新鲜生动、别开生面、醒人耳目,富有魅力了。

作文立意新颖是中考作文成功的基石,是思想内容显得深刻的依据,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因素。中考作文满分者无不在立意谋篇上费尽心意,再三斟酌,反复推敲。为了方便中考考生能快速学会立意新颖之法,提高写作能力,笔者意欲率尔操觚,结合平时写作教学与阅卷的实践,给考生指点几种重要路津:

一.发他人所未发,言他人所未言

立意新颖,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和独到发现。

大文豪柳宗元听到知友王参元家中失火遭灾后写信说,“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乃至“将吊而更以贺”,并说,如果家产“荡然泯然而悉无有”,还“尤贺”!这种态度乍看不近人情,有悖常理,令人震惊。但读完全信,不禁拍手称绝。原来进士王参元是个颇有才华的人,但“京师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现在大火一烧,“积货”化为灰烬,“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不污”。这样一场大火倒反使王进士令名显扬,他人的顾忌消失,这岂不可贺?这种超常的构想,真是新颖独到,令人击节称道。这也就显得见解深刻,发人深思。

在中考作文里只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巧辟蹊径,才能找到新角度,悟出新道理来。如此既切合原意又具有作者独到的发人深省的感悟,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作文分数就高了。

二.独辟蹊径,反其意而用之

在构思以“竹”为话题的作文时,有人想到竹子终年常乐,傲霜凌雪,与松、梅为岁寒兰友,高洁纯净,令人敬佩;有人想到竹子一身是宝,从细芽竹笋的鲜美可口到成竹后的多种用途,处处说明它为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有人甚至赞美竹“掏尽红心为人民”,袁鹰笔下的“井冈翠竹”不就是井冈山军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吗?可有一个同学偏偏独辟蹊径,反弹琵琶,另立新意。他认为竹子徒有其表,内心空虚,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典型。这正和那些夸夸其谈、志大才疏者相似,和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者逼肖。而我们应该做一个内心充实、精神富有、朴实无华、表里一致的进步青年。这一“反其意而用之”的立意,我们认为言之有理有据,是深刻的,独到的,有意义的。作者的求异思维闪射出了熠熠光彩。

三.变化选材视角,改变描写角度

作文时巧妙地变化炫彩视角,改变描写角度,是在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目标。中考作文切忌尾随人后,而要“鹤立鸡群”,立意要求运用变向思维,选取最新最佳角度,提炼出独特新颖的见解。运用此法的思路是:先以文题或材料为中心,借用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列出可供写作的众多立意子项;然后对这些子项进行分析筛选,排除别人文章用的子项,眼前考生可能写的子项;最后从剩下的子项里,选出独特的、最佳的、自己最擅长发挥的一项构思行文。

例如写当今农民的假日生活,一般离不了洗衣、带孩子、提篮买菜、下地干农活。可有的同学改变视角,重点写老年人意兴盎然地打太极拳,一会儿“白鹤晾翅”,一会儿“乌龙探海”,令人目不暇接;年轻的武术爱好者耍棍弄枪,龙腾虎跃,或是静静地晨读,他们全然不顾街上熙来攘往的人流,或者享受一下逛公园的乐趣,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补回因孩子和家务而丢失的锻炼和学习时间。这样的描叙视角,不但表现了新型农民抓紧锻炼、学习时的特有心态和神态,而且昭示了当今农民改革开放后的一种新的意趣和精神境界,展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进取、奋发、乐观和自在。这样的视角描写,就很有新意,充满时代气息。

四.联想迁移,扩散引伸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别出心裁的妙文佳作,采用联想法是很有效的。联想的方式很多,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引伸联想、类比联想、表里联想、否定性联想等。一般地说,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可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加深思索;由表面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拓宽思路。

总之,这种联想迁移扩散引伸,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可泛起圈圈层层的涟漪,把浪花的层次和风采展露得美丽动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种联想迁移和扩散,常常是避免选材枯涩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例如中考作文题“记住这一天”,翻看众多的作文,很多考生都把“这一天”定位在“自己”“家庭”“朋友”“学校”等狭小的范围里,可是其中一位考生联想到了“七七芦沟桥”爆发的历史性纪念日。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不寻常的日子引起的联想,就把考生的思情引向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即将熊熊燃烧的战场,就把他们的情思之弦紧紧扣牢在抗日救亡的爱国琴键上,它弹奏出了激越、深沉、雄浑、悲壮的旋律,将多么强烈牢固而又久久地萦回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头啊!这样一联想,事件的选取就有了独特的意义,细节的选用就有了思考的深度,感情的喷涌就有了时代的光泽,斗争的风云变幻就在你面前的稿子上活鲜鲜地跳动了起来!这样的立意谋篇当然是新鲜而又深刻的。作文的命意有了这一深层思考,此时,考生们感受到的就决不是紧张、慌乱、担忧和无从下笔,而是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激发起了民族自尊自强自豪的澎湃情思,这样从心中流出来的文字就能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启人奋发,激人力量!

五.成语新解,求异思维

诸如“开卷未必有益”――看你开的是什么“卷”,“班门可以弄斧”――对师傅对徒弟均不失为一种考验;“不知足者常乐――对精神世界美好东西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永不知“足”;“言多不一定失”、“近朱不一定赤”、“近墨不一定黑”、“龟兔不可进行赛跑”等等,都可以写出立意新颖且又深刻的好文章来。当然,立意新颖并不都要求“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主要还是应该对寻常习见的、熟悉的材料能作出新的处理,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见解,设计新的角度来,以收到深刻隽永、新鲜有力、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

要使中考作文立意新颖,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即与时俱进。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喻作“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泰斗鲁迅先生的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就是因为他们所写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可见写文章扣住时代脉搏,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常写常新。

山西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围绕“换位”这一话题写作,有位考生避开师生间、父子间、母女间换位的老套路,将想象的触角延伸到当时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写出了《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作者与阿富汗儿童“换位”,并要求布什与阿富汗儿童“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您的子民正颠簸流离,衣衫褴褛,忍饥挨饿,你会作何感想?……请听听阿富汗儿童的呼声吧!”这是作者在一种正义感的驱动下对“换位”作的深层次的思考,你说,凭作者对“换位”这一话题内涵的诠释,凭作者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亲切感人的文字,能不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吗?

第6篇:以心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一、关于学生“写不出”的问题。

1.“写不出”的原因剖析

主讲嘉宾与在线群众友首先多层面剖析了学生“写不出”的原因,因为找出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才是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起点。

浙江向洪江、安徽魏为秋、湖北钱晓国等:学生写不出的根源是肚里缺少干货――缺乏生活积累,缺少写作素材储存。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重要原因。钱晓国认为,学生的作文普遍缺乏“干货”,也是无奈,毕竟他们的生活太单调,阅读面太窄。加上长期的“写作模式”训练很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

浙江贾桂强:学生写不出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不会用素材。这确实是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会用素材,一是不能发现素材的写作价值,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有素材,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素材再多也是派不上用场;二是不会将素材掰开来用,不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不知道哪一部分可以通过形象的叙说,生动地再现情境,哪一部分可以通过议论分析,充分论证某个观点。

浙江陈爱娟:学生写不出是因为话题不合口味,没有兴趣。没有经历过,自然不知道,经历了但不是出自内心愿望,自然激不起兴趣。

浙江阮玲:学生写不出主要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但不能表达清楚,终究不明晰。

湖北钱晓国、浙江贾桂强:学生写不出是因为缺少一个场、一个特定语境。心中没有一个特定对象,不能营造特定的写作情境,脑中没有鲜活的生活画面,自然没有唤醒写作的欲望,没有激发写作的兴趣。

云南自永军:学生写不出是因为没有打开话语系统。学生写不出,固然和没有阅读和积累有关,但不能成为我们责怪学生的理由。好多学生课后吹牛很厉害,证明他有事可说,有说的愿望,有说得好的能耐。只要不是弱智,只要思维正常,只要他感兴趣了,只要他会闲聊,写作就不成问题。学生话语系统打不开的原因,一是思维打不开,没有掌握多向度思维、原因探究思维、类比推理思维等思维方式;二是有思维却没有载体,往往“魂不附体”,找出到恰当的素材去运用思维。

湖北万鹏:思维模糊了,语言能清晰吗?思维路径不流畅,语言能流畅吗?思维、思维路径很重要。学生写不出,原因是老师的引导不得法,他说,老师若引导“智障”,学生能写得顺畅吗?

2.为“写不出”支招

在多层面剖析学生“写不出”的原因的基础上,主讲嘉宾与在线群友针对“写不出”的不同“病症”开出了各自的良方。

湖南周志恩:学生写不出的解决之道是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和积累,一是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要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二是积累教材与课外读物中的生活与事件,要能看出一些价值与意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生活积累与素材储存实际上是解决作文的首要问题,即保证要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江苏童瑞平: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道理很简单,无须复杂化,用心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才是正道。生活+阅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是而已。事实上,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淀,学生必然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安徽魏为秋:充分吸收为表达夯实基础。所谓“吸收”自然包括观察生活、阅读经典,“表达”自然指说话、写作。

湖北万鹏:学生写不出,首先要解决素材问题(来源于书本积累与生活积累),其次要懂得从材料中提炼思想。

浙江邓维策:积累直接的材料和间接的材料。

浙江向洪江:要让学生做家庭主妇――从教材里吸取写作材料。从课外吸取材料,学生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我经常让学生准备摘录本,从教材中摘抄有关语句,然后仿写。比如学习了《听听那冷雨》,用半节课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学习了《报任安书》,让学生摘抄表现作者生死观、价值观的相关句子,再写点评性的文字。

浙江邓维策:为向老师的做法点赞,做家庭主妇,体验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说到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的问题,不少老师深有同感。

云南自永军:课外阅读当然是需要的,但语文老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理科学生的作业任务太重了,学生几乎没时间和机会去做课外阅读。

广西莫羽:课本是老师教写作可以利用的最好的资源,但是很多时候课文教学仅仅是停留在字词、情感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上。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依靠学生去自主获取知识。聪明的懂利用的学生,老师讲过课文就能吸收一点;懒一点,不爱动脑筋的学生,那只有“听”老师讲课了。现实中高考那么功利,高中阶段敢放手让学生看书的老师不多了;敢放手玩作文教学的老师不多了。正因为如此,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浙江沈柳恩:我每节课让学生课前演讲,对时事发表看法,谈对身边人与事的见解。再就是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注重生活积累。通过课前演讲与写观察日记,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现象,分析生活,发表看法,这样做实际上在积累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

浙江陈爱娟:阅读积累要做好引导。我长期做班主任,每学期会布置阅读清单,不一定是教育部推荐的。其实我喜欢推荐自己读过的作品给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看过的一定很好,这样学生就很感兴趣。在引导学生多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感悟。

浙江阮玲:针对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思想模糊不清的情况,我让学生每周一次练写随笔,对教材中未学的课文写初读理解,对已学的课文写再读理解。课堂上我将学生观点相左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论;理解浅显模糊的或者错误也读出来,让学生补充或纠正;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争执起来;课后继续写文章。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发现学生的思考深入了,思想也丰富起来了。这种以教材为蓝本让学生“读、写、听、评”的做法,既解决了读、写的材料缺乏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思维,更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了。

湖北钱晓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解决“写不出”的关键。营造一定的写作情境,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强化针对性阅读,让学生内化语感图式,再实现由“意”到“言”的自然转换。

云南自永军:不担心学生写不出,因为我会想办法帮助学生打开话语系统。比如写议论文,教学生进入吵架频道,自己和自己对着干,自己和自己较劲。学生的话语系统打开了,就会有说不完全的话。写记叙文,教学生多写写对话和心理活动,多侧面设计人物语言,设计人物心理活动。

浙江陆云鹏:我在高一年级的做法:课前古诗文片段阅读活动;课外自主阅读、摘抄优秀文章;将课外经典名著的阅读纳入课堂教学的视野;重视家庭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借鉴阅读经验,营造阅读氛围;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利用课内、课外做这么几件事,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学生作文获奖了,就愿意写了。

浙江邓维策:陆老师的做法做到了课堂内外相结合,是个好方法!陆老师拓展了学生作文的道路。

二、关于学生“写不好”的问题。

1.“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

浙江绍兴阮玲老师提出一个值得老师们深思的问题:“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

安徽朱莉、四川吴盍郑河兴枷氲淖魑牟攀呛米魑模这是最核心的标准。没有思想感情的积淀,随便什么技术,统统扯淡!

湖北万鹏:真(真的材料)+善(善的方法)+美(美的情感)=好文章。(万鹏进一步解释,)思维要有对象对象不能缺乏体验写作离不开运用运用必得有适于语境的表达方式。“对象”是指写作材料,“体验”即情感,“运用”“表达方式”是指写作方法。

由此看来,老师们对“写得好”的标准是有一致清醒认识的:真实的材料,巧妙的写作方法,鲜活的情感,是三个必备要素。

2.学生“写不好”探因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主讲嘉宾与在线群友也作了相应的探讨。

浙江陆云鹏:很多学生的文章是憋出来的,结果真的是惨不忍睹!说明缺少“干货”,必然写不好作文。

浙江向洪江: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一切写作之“技”都是空谈,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花架子。

安徽朱莉:现在的学生不愿劳心劳力,又缺少生活体验,这样一来,“写不好”是在情理之中了。

安徽魏为秋:“写不好”缺少的是真正的阅读与生活。

浙江阮玲:学生写不好,不是缺少阅读和生活,而是不太关注自己的体验。很多学生写不清楚,其实就是想不清楚。

浙江沈柳恩:“写不好”是阅读和思维两方面的问题。

浙江陆云鹏:写得好分两种情况,或者以才情取胜,或者以技巧取胜。那么相应地,“写不好”,要么是才情欠缺,要么是技巧欠缺。

浙江贾桂强:学生议论文写不好的关键,只是一味地举例子,而所举的例子多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堆叠。不会多层面举例,不会对实例作准确的分析议论,确实是不少学生的通病。

湖北万鹏:写作技法是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缺的不是没有系统,而是针对某一材料,不知用何方法来加工成一道“好菜”。不会见招拆招,不只是学生缺少写作技法,一些老师本身也没有技法积累。

云南自永军:“写不好”是因为有几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区分概念的问题,二是词语积累与搭配的问题,三是思维工具的问题。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语言的天才,只是由于受人类社会趋同现象的影响,在后天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丢失了个性,于是千人一面,文章缺乏新意。正是人类社会的趋同现象,扼杀了语言的天才。

3.“写不好”的应对之策

湖南周志恩:学生“写不好”,解决之道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生活,提炼生活,一是要加强思想修养,培养美好品质,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二是要善于透过生活现象分析其本质,对人、对事要有自己的看法与态度,要有主见,要善于挖掘生活事件背后的意义,要善于发人之未发,敢于言人之未言。这是强调写作需要磨利透视生活现象的锐眼,强调要有钻探生活素材的思想利器。

他还给出了写作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指导方法:莫言说,他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学生学写记叙文,就是要学会说故事。要让学生明白,说故事,一要把故事说完整,说出过程,说出重点,说出细节,要让别人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哪几处是重点,有哪几个关键的细节;二要把故事说生动,尽量说得曲折有波澜一点,尽量说得形象有画面感一点,尽量说得生动有趣味一点;三要说把态度表明确,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好恶,说出自己的爱憎,要让别人明白你说这件事的目的与态度,你对这件事的情感倾向。总之,要引导学生将记叙文写得过程完整、重点突出、细节鲜活,要注意叙事的生动性、情感性,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记叙文要突出叙述,但可以议论、描写、抒情,尽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文写作,是以记叙文为基础的,重点是学会发表对事件、事物看法。要将自己的看法说明白,说清楚,且有说服力,就得结合实例予以说理。可以正反实例对比论述,可以类比事例论述,可以道理与实例相结合论述。实例可以从生活中来,可以从历史中来,可以从新闻材料中来,可以从教材中来。要让学生懂得,议论文中的叙事,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所以叙事不是目的,叙事可以简略一点,概括一点,重点是要对所叙事例的分析、议论,要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少老师对此表示赞同,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如浙江绍兴阮玲老师认为,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分解话题、观点。四川雅安吴盍秩衔,深度开掘,广泛联系。浙江绍兴陈爱娟认为,激兴趣,开思维,授方法,供素材。

福建胡策应:学生做得好的作文肯定是性情文学,而不是应试作文。除了根基是老师教的,其他的都是自创的。写作是抒感的需要,丰富内心情感,培养美好品质,保持对人、对事的独特敏感性,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还有老师从自己做学生的体会出发,认为多读、多体验才是写好作文之途。有老师鼓励学生去读小说,写小说,评小说,这确实对作文大有帮助。只有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去分享,才会让作文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云南自永军:学生要写得好需要进行语言转化,对语言作“陌生化”处理,即在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上作文章。他解释,当我们回归人的原始表达和思维状态时就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作文了。记叙文起始于讲故事,议论文起始于讲道理。写记叙文要回归到孩子心态,写议论文要回归到吵架心态。而思维训练的核心在于转换。语言训练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和陌生化。没有生活细节的人往往是对生活琐事视而不见的人。

浙江阮玲:针对学生“写不好”,要给学生一些写作要求与写作路径。可以给学生一些“写得好”的具体要求,然后分解这些要求,提供一些写作范例;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思路,再给学生一些范文,让学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路径,并在写作训练中慢慢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浙江贾桂强: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不好的办法是“取法乎上”,向古人学习、向现代大家学习。例如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鲁迅的《拿来主义》等都是让学生仿写的经典作品。就如同学书法,总是取法多家,方能写好字。作文也是如此,需要输入真的东西,方能输出。让学生多仿写,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议论写作的模板,先求“入格”,然后求“出格”。从写作的视角去学习课文,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与其让学生浮光掠影地读得太多,不如让学生精读几篇,潜心模仿之,力求化为他们自己的血肉。

浙江邓维策点赞这种做法:“入格,出格,有规范。”邓维策、浙江向洪江、湖北安陆钱晓国、浙江绍兴阮玲、甘肃西和郭映辉等老师都赞同“仿写”说,并都践行着这一做法。湖南永州周志恩老师充分肯定研读经典作为写作范例的做法,认为很多老师重视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好现象,只是以读促写,“仿写”教学还没有系统化、序列化,还大有文章可做。

浙江阮玲提出“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观点,引起了不少老师的共鸣。浙江陈爱娟提出的“在面批、自批、互批中学习,在自我修改中反思前进”,是阮老师观点的具体化表现。陈爱娟认为,面批最有效,也最受学生欢迎。但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利用早自修和晚自修。每人面批几次会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主动读书,自动钻究作文。邓维策、陆云鹏老师都认为“面批可能是最有效果的办法”,都使用了面批作文法。

湖南周志恩:面批能较好地落实升格指导,因为面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给学生指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修改才好,让学生明白要在现有基础上升格作文,可以采取哪些升格方法。升格指导的具体做法是,学生每一次作文训练之后,老师选取两三篇予以个别指导,精批细节,使之升格,争取发表。然后,将发表的作文与原稿让全班学生对比阅读,共同讨论升格的方法,是对材料的改动以突出事件的过程还是深化细节描写,或是对材料内涵的挖掘,力求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这样做,既是对发表作文的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升格指导,因为是本班学生作文,学生感觉更亲切,对升格方法的领悟也更切实。

湖南永州周志恩老师还提出一料多写,训练思维的方法。同一个生活素材,同一个教材片段材料,可以让学生分别写成记叙文与议论文。写成记叙文,要求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事件发生的特定情境中,力求将故事写完整,过程写具体,重点突出,细节鲜活,语言生动形象。写成议论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道理说充分,实例举典型,对实例的分析需透彻。湖北钱晓国点赞:“周老师的方法实在。”

浙江周宇贵:作文教学是思维训练,立意要求学生有思想,结构要求学生有思路,语言要求学生能根据文体的需要采用一定的表达技巧,从而实现思想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要、连贯、得体。不管何种训练,最终指向应该是思维。

有老师提出,作文教学要有成效,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起作文教学的序。四川吴盍帧⒄憬邓维策都赞成此观点,认为作文教学应该形成系统。吴盍秩衔:“系统,无非是规律的提炼,只要不是玩,很有价值!”邓维策则认为:“对于天才可以不要系统,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则需通过系统的写作技法学习,来学会写作。这也是课程论提出的要求。”浙江贾桂强指出:“现在作文的系列研究很多,却没有统一的教材,造成了一线老师各自为阵的局面。”

江苏童瑞平则对写作系统持否定态度,认为写作本是性情中的事,玩系统无异于作茧自缚。云南自永军认为,作文教学要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技”的东西讲再多对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本质性作用。我们不能再跳入“技”的大海中无法自拔了。转换是作文训练的最好方法。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