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大势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型超市;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可商业的发展,并且商业耗电量呈上升之势。据统计,大型超市中耗电量最多的主要设备系统主要有照明系统、制冷陈列柜、空调系统以及冷冻机等,其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在整个超市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从而降低该大型超市的运营成本,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型超市空调负载的计算
1、室内设计参数。大型超市的卖场区和商铺区属于舒适性空调,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之要求,夏季工况下舒适性空调的室内温度设计参数应当在24至28摄氏度。人员由室外进入到室内,一般会有5摄氏度的温差,人体会感到非常的舒适,这与购物者在超市卖场区的滞留时间不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根据这一特点,超市卖场区和店铺的空调设计参数可低一点。在能基本满足人员的舒适性要求下,对降低空调系统投资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冬季工况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应为18至24摄氏度。这主要是考虑到了买厂区顾客通常会推着小车或者拎着塑料筐,不停地走动,而工作人员主要是整理货架和搬运商品,因此卖场区可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供暖室内设计参数来设计。
2、市场调查,计算空调负荷。大型商场空调的冷负荷中很大一部分是新风负荷,当超市人员的密度初步确定以后,最小的新风量将如何选取,主要取决于新风负荷大小。如果最小的新风量按20立方米/(时・人)来计算,那么空调的冷负荷将非常的大,并且这一数值业主和设计人员都难以接受。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折衷的方法,将超市负荷计算中的最小新风量定为8D12立方米/(时・人);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变动新风量来满足各种需求。
二、空调分区设置
一般而言,大型超市的进深都非常的大,就大面积空调房间而言,周边区与内区负荷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若内、外区使用同一个空调系统,则冬季和过渡季节内外区温差就会过大,具体表现为同一时间内区人员热,而外区人员冷。因此,采取内外分区的方式来设置空气调节系统比较合适。具体设计如下:
1、冷却塔。内区的制冷空调系统可利用冷却塔来供冷,它是在常规的空调水系统基础之上增设了一些管路与设备,室外的湿球温度下降至某一数值时,就会自动关闭制冷系统,利用冷却塔中的循环冷却水向空调系统提供冷负荷。从实践来看,由于该种方法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各大超市广为采取。
2、水环热泵。内区的制冷空调系统可采用水环热泵作为空调系统。水环热泵是一种可以回收建筑余热、具有节能环保意义的空调系统形式,当超市冬季内区的冷负荷与外区的热负荷基本相当时,可设置一些水环热泵,即可将超市的余热有效地转移到需要热量的区域(外区),并将外区的围护结构所传入的冷负荷通过水环热泵转移给内区以供降温之用,从而实现节能降耗之目的。
3、新风供冷。所谓新风供冷,主要是指在冬季或过渡季节的内区供冷中,可利用室外空气来直接提高自然冷负荷。当室外的空气温度下降至送风温度时,可采用不开制冷机的方法进行冷却。为实现过渡季节可利用室外低温空气来供冷,在空调系统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留足新风道以便于引入室外的新风。同时,应加强超市内的排风。对于大型超市的排风而言,可以使用空气源热泵或全热交换器等设备来回收利用,对外区的新风进行处理,可以降低能耗。
三、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
大型超市由于客流密度较大,属于人群密集场所,必须设置排烟系统和送、排风系统,在经济性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思路提供参考:
1.排风系统可以与排烟系统共用一套系统,在出口处设置两台风机并联使用,既可以节约初投资,同时也可以节约空间。
2.部分后场设备间,例如冷链主机、整体式制冰机在运行时需要散热,设计时本应单独设置、排风和补风系统,可以将卖场区域的排风直接导入该设备房,既可以节约补风系统费用,而且冷却效果还更好。
3.换季时节室外空气温度较低,但室内较为闷热,为了节约空调运行费用,同时又满足室内的卫生要求,应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空调通风设备将室外新风引入,对于收银区域(客流密度大)和有吊顶的服装区域(照明负荷大)还应考虑加大新风量。
所谓变风量系统,主要是根据超市室内的负荷变化以及室内各参数要求的变化,自动地调节所设置的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使超市室内的参数值满足要求的一种全空气式空调系统。从实践来看,变风量系统被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节能效果,空调系统多数时间是在部分负荷的工况之下运行的,风量的减少可以有效地降低风机的能耗。因此,变风量系统低负荷下的运行节能效果,要比定风量系统的节能强得多。目前来看,各大型商场超市中的空调系统所采用的都是定风量系统,因此很难适应超市室内的负荷之变化,也很容易导致室温过高或者过低,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冬天开冷气的可笑场景。据调查显示,该种现象在新风量严重不足,室内的机械设备排风不畅的大型超市尤为突出,并且这些超市的客流量都非常的大,因此室内气流不畅、空气品质下降等现象屡见不鲜。
四、食品冷冻、冷藏区的空调设计
随着我国各类大型超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发展,冷冻、冷藏柜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增大,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市每天所消耗的电力中,陈列柜的耗电量将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对于敞开式的陈列柜而言,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热量主要是由周围空气从风幕处带入的,而立式的敞开式陈列柜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热量由此产生,因此,环境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冷、冷藏陈列柜的负荷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在对冷冻、冷藏陈列柜设计时,其空调环境的温湿度应特别注意。对于大型超市的陈列柜而言,它们会造成一定的冷效应(陈列柜散发冷量),从室内吸收一定的热量,通过室外的冷凝器将该热量排出,夏季可以抵消室内的一部分冷负荷供应,因此,在空调负荷计算时应充分考虑该部分所产生的外溢冷量。当设计超市食品冷冻、冷藏区空调系统时,一定要尽量的少设或不设直吹风口,可采用侧送风的方式,将回风口设置在冷柜的底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区域环境空气扰动。通过这一设计,有利于降低食品冷冻、冷藏空间的热气卷吸,并降低食品陈列柜中能耗量。
五、结论
大型超市暖通空调设计是否合理,经济性是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性应综合体现系统初投资、日常运行费用、维护成本等内容。当前不少文章在探讨大型超市的节能设计,笔者认为节能仅仅是经济性设计的一部分,该项内容可体现在日常运行费用中,如果抛开系统初投资,维护成本等经济因素,仅片面的通过采用变风量设备、大温差机组或增加变频、自动调节装置来谈论整个系统的节能,这样的设计是有缺陷的。以上内容是笔者多年从事超市设计的经验总结,希望对该行业设计人员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潘丽萍.某大型超市空调系统设计与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
[2]宋桂梅 亓玉栋.大型超市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8(06).
[3]万小兵.大型超市室内环境及空调系统能耗测试分析[J] .节能技术,2009(02).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采集 以2008~2011年沪市A股(以下简称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为研究样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逐一查阅,采集以下数据:公司名称、股票代码、审计机构(即为上市公司提供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变更审计机构原因、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是否在H股上市,最后通过WPS2012进行统计,此外,由于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要到2013年中旬才能完全披露,因此本文的研究期间为2008~2011年。
(二)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应用 五力模型是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工具,笔者将五力模型中的五种竞争力量予以细化,得到四大和本土所在沪市A股竞争五力模型(见图1)。
(1)买方。A股上市公司因为要购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所以是五力模型中的买方,买方的议价能力受其对审计服务具体要求的影响,当买方仅需要A股审计服务时,则只需满足中国境内监管机构的要求,由于数量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均能提供该类服务,所以买方的议价能力较高,当买方需要A+H(指上市公司同时在沪市A股和香港H股上市)审计服务时,则要同时满足境外和境内监管机构的要求,只有四大和少数实力较强的本土所有资格提供该类服务,所以买方的议价能力较低。
(2)供应商。会计师事务所是知识密集型组织,人力资源是其最主要的资源,国际化人才和注册会计师(CPA)承担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因此二者是五力模型中的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受其提供服务的可替代性的影响,国际化人才由于能提供A+H审计服务,所以议价能力较高,本土注册会计师的A股审计服务易被替代,其议价能力也相对较低。
(3)进入者。四大是五力模型中的进入者,其威胁主要取决于进入门槛(既本土所相对于四大所拥有的优势),来源于7个方面:供应方的规模经济,指本土所是否普遍以较低的收费提供审计服务;需求方的规模效益,指某一类上市公司是否更愿意购买四大的服务;客户的转换成本,指上市公司解聘本土所再选聘四大所产生的必要费用;资金需求,指本土所要阻止四大在中国的扩张所需的投入;与规模无关的既有优势,如本土所的价格优势、信誉、品牌等;进入销售渠道的不平等地位,指四大必须采取一些手段,建立销售渠道,才能从本土所处获取客户资源;政府的限制性政策,指中国内地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四大在中国扩展客户资源。
(4)替代品。非审计业务是本土所审计业务的替代品,因为二者都可以带来收入,A+H审计服务是A股审计服务的替代品,而绝大多数本土所还不具备提供A+H审计服务的资格,具备资格的少数本土所又面临来自四大的竞争,当本土所的A股客户寻求H股上市时,四大提供的A+H审计服务就可能成为本土所的A股审计服务的替代品。
(5)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现状是本文研究的内容,虽然行业内的竞争也包括四大与本土所的竞争,但将四大归类为进入者更加适合,在分析本土所之间的竞争时,也结合四大与本土所间的竞争。
二、数据统计
(一)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分布 2008~2011年4年间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5家、10家、26家、37家,其中四大获取的新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家、3家、4家、3家,本土所获取的新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家、7家、22家、34家,以年代为横轴,以新上市公司数量为纵轴,得到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图,见图2。
(二)已上市公司数量分布 用“本土所-四大”代表已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机构变更发生在四大和本土所之间,即已上市公司的前任事务所为四大,后任事务所为本土所,或者,前任事务所为本土所,后任事务所为四大,2008~2011年4年间A股“本土所-四大”变更次数分别为12次、7次、8次、12次,其中后任事务所为四大的次数分别为3次、2次、7次、12次,后任事务所为本土所的次数分别为9次、5次、1次、0次,以年代为横轴,以“本土所-四大”变更次数为纵轴,得到A股已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更类型为“本土所-四大”的变更次数分布图,见图3。以“本土所-本土所”代表已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机构变更发生在本土所之间,即已上市公司的前后任事务所均为本土所,2008~2011年4年间A股“本土所-本土所”变更次数分别为125次、496次、49次、97次,以年代为横轴,以“本土所-本土所”变更次数为纵轴,得到A股已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更类型为“本土所-本土所”变更次数分布图,见图4。
(三)2011年仅四大(或仅本土所)获取审计业务的行业 采集2011年四大和本土所A股客户名单,对每一上市公司所属行业进行统计,剔除四大和本土所均有审计业务的行业,得出了仅四大获取审计业务的行业及客户名单(见表1),仅本土所获取审计业务的行业(见表2),虽然本土所也有银行业审计业务,但由于只有一家(华夏银行),所以仍将银行业列入表1。
(四)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 图2中,本土所在2011年获取了34家新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逐一采集这34笔审计业务的审计收费,又采集了2011年A股本土所819家客户、四大106家客户的审计费用,得到最高单笔审计费用和平均审计收费统计结果,见表3。
(五)“本土-四大”审计费用变化情况 用“local-big four”表示四大从本土所处获取已上市客户,则2008~2011年四大总共从本土所处获取了24家已上市客户,采集这24家已上市客户前任事务所(本土所)审计费用和后任事务所(四大)审计费用,并逐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年报中查阅这24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变更原因,得到2008~2011年“local-big four”审计费用变化情况,见图5。
(六)国际化人才和注册会计师 由于国际化人才是H股审计服务的提供者,所以用四大和本土所拥有的A+H客户来分析其国际化人才情况,先统计出2011年A股中四大106家客户和本土所819家客户的股票代码,然后在上交所逐一查询其客户的H股上市情况,统计出2011年四大和本土所拥有的A+H客户数量,见表4,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采集2008~2011年四大的平均CPA人数,以及综合排名前四的本土所的平均CPA人数,见图6。
三、四大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分析
(一)买方的议价能力 从图2可以看出,2008~2011年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升高,本土所获取的客户数量也逐年升高,四大获取的客户数量则一直处于低值;从图3可以看出,变更类型为“本土所-四大”的数量先降然后逐年增长,其中,2009~2010本土所从四大处获取的已上市客户数量逐年递减,2011年为0家,四大从本土所处获得的已上市客户数量逐年增长,2011年共12家;图5显示,四大从本土所处获取的24家已上市客户,有16家向四大支付了比本土所更高的审计费用,从表1可以看出,A股中,四大在一些行业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本土所仅在银行业拥有华夏银行一家客户,从表3可以看出,2011年,本土所审计费用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均较四大存在较大差距。
本土所获取大多数新上市客户,可能并不是一种竞争优势,因为新上市公司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仅寻求在A股顺利上市,不愿意接受四大谨慎严格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也无能力承担表3中四大的高收费,所以中小企业对审计服务的要求不高,议价能力也就较强,导致表3中本土所对新上市客户审计收费不高;图3中四大从本土所处获取的24家已上市客户,笔者逐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年报中查阅这24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变更原因,发现多数都是因为在H股上市而解聘本土所再聘任四大,由于对审计服务的要求高,这些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就较低,所以就有图5中审计费用升高的现象,表1中四大垄断行业中的客户的高审计费用,其公司规模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供给者的议价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1.83%的本土所A股客户是A+H上市公司,43.40%的四大A股客户是A+H上市公司,因为国际化人才是H股审计服务的提供者,所以四大拥有更多国际化人才;从图6可以看出,2008~2011年4家本土所拥有的平均CPA人数逐年增长,四大拥有的平均CPA人数增长幅度不大,并在2011年略有下降。
国际化人才的服务和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前者较难被替代,后者较易被替代,所以四大作为国际化人才的拥有者,议价能力更高,上市公司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四大的A+H审计服务。或者当A+H上市公司的A股审计业务和H股审计业务由两家不同的事务所承担时,四大可能更容易以较为优惠的价格,获取这类上市公司的A+H审计业务。由于本土所数量众多,其CPA提供的服务很容易被其他本土所的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替代,本土所在面对A股审计业务时的议价能力也就相对较低,如果本土所不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四大就会凭借其丰富的国际化人才资源形成正反馈效应,即四大逐渐获取本土所的A+H客户,不断形成品牌效应,买方则会更加倾向购买四大的服务,减弱本土所对买方的议价能力,在四大垄断A+H审计业务时,本土所为了获取业务和国际化人才,就要投入更高的成本。
(三)进入者的威胁 从表3可以看出,四大的审计收费高昂,从图3和表1可以看出,仍有大量的上市公司愿意争相购买四大的服务,且多数为央企、国企和高成长性的民企。分析其原因,表1中大多为A+H上市公司,对四大经验丰富的A+H审计服务存在需求,由于需求方的规模效益,这类上市公司更愿意购买四大的服务,议价能力较低导致支付的费用高;另一方面,品牌意识影响了买方的品牌决策,表1中的上市公司属于内隐自尊水平高的买方,内隐自尊水平高的消费者更多地注重自己的形象、社会地位以及在同一群体中的优势,因此这类公司倾向于选择强势品牌的产品(四大的审计服务)。综观“四大”在香港的业务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品牌推广,虽然支付高昂费用,但A+H上市公司可以借助四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迅速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从图2可以看出,四大获取的新上市客户数量很少,从图4可以看出,“本土所-本土所”(已上市公司前后任事务所均为本土所)的审计机构变更次数多,本土所间对已上市客户的竞争激烈,从表1看出,四大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从表2可以看出,本土所的行业分布非常分散。分析其原因,本土所和四大在竞争中相互作用,一方面本土所数量众多,审计费用较低(见表3),这种供应方规模经济迫使四大只能关注某一类客户,这类客户因为对审计服务要求高而愿意支付给四大高昂的审计费用;另一方面,四大在重点行业的垄断地位(见表1)形成后,本土所对于客户挑选的余地已经不大,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通过扩展行业来保证审计业务来源成为一些本土所最现实的选择。
(四)替代品的威胁 从表3可看出,本土所的审计费用较低,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披露的信息,本土所在每年的总收入上与四大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非审计业务同样能带来收入,其对本土所的审计业务就产生了替代威胁,非审计服务对现有审计业务的威胁,一方面取决于非审计服务收入在事务所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是否有拓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务所是否把发展非审计业务提升到战略层面,即本土所管理者的态度。
2010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内获准从事H 股企业审计业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共12 家,分别是四大和8家本土所,四大的数量是本土所的二分之一,四大的A股客户数量也只有本土所A股客户数量的八分之一左右,但四大A+H上市客户数是本土所客户数的三倍(见表4),这是因为四大提供的A+H审计服务是本土所A股审计服务的替代品,当原本仅在A股上市的公司准备在H股上市时,往往会选择四大的A+H审计服务,一是出于推崇四大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再者其上市保荐人和投行也往往会推荐四大的服务。
(五)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 从图3和表1可以看出,对于A+H上市公司,四大竞争优势明显,从图2、图4和表3可以看出,本土所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新上市公司和非A+H已上市公司,审计收费较低,竞争激烈,本土所间的激烈竞争和低收费,一方面是由于本土所数量众多,A股审计服务易被替代,上市公司的数量相对既定,加之本土所间竞争激烈,价格竞争成为短期内的最优选择,本土所对客户的议价能力就较低,另一方面,本土所也没有形成强大的实力去满足客户的要求。
四、结论
(一)加快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人才方面,本土所要对员工进行跨文化沟通方面的培训,选拔一部分具有留学背景的人才,招聘具有境外上市地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才,对语言水平的要求要服务境外上市地(香港、纽约、新加坡、伦敦)的需要,包括英语、小语种、粤语等。此外,本土所应设立情报部门,利用竞争情报的手段,收集四大在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情报。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方面,本土所面临的四大垄断现状,和国家对本土所提出的做大做强的期望是存在冲突的,所以,政府应出台帮扶措施,打破四大对于H股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垄断,相关政策不能再向四大偏移,尽快帮助本土所在香港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为本土所的国际化人才累积经验提供机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方面,本土所应加大资金投入,输送人才到国际机构交流学习,或者吸收来自四大的优秀人才,提高本土所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与把握,诚信经营,树立品牌,在获得境内投资者认可的同时,通过优质的A+H审计服务,赢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
(二)大力开拓H股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 H股审计业务方面,获准从事H 股企业审计业务的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密切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发展动态,提升自身能力,树立品牌,获取更多A+H审计业务,打破A+H上市公司对四大的崇拜,加大投入阻止四大对于A+H客户资源的争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与投行和保荐人的沟通,向他们推荐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H股审计服务,避免由于投行和保荐人对于四大的偏好,影响A+H上市公司的决策,而使本土所失去机会。非审计业务战略方面,本土所应把非审计业务的开拓提升到战略高度,并逐一分解到经营层面和业务层面,利用本土所在中小企业客户数量上的优势,行业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从审计业务扩展到非审计业务,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和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客户;此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要在评价指标中加大非审计业务收入的权重,引导本土所发展非审计业务。形成行业审计优势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吸收客户的知识,提升或构建其核心竞争力,表1不仅表现出四大在重点行业的垄断地位,还说明四大通过服务于这些行业累积了丰富审计经验,把获取的客户内部知识内化为事务所本身的审计经验,通过不断地修改和总结,实现在其他客户审计业务中的应用,从表2可以看出,还有很多行业四大尚未进入,这也是本土所形成自身行业审计优势的机遇。
(三)通过合并做大和通过品牌做强 本土所要通过合并扩展新领域,获取优质客户,进入目标市场。合并后要着力打造事务所品牌,具备境内外统一服务的能力,提升本土所的议价能力,避开低价获取客户等恶性竞争行为,改变审计费用低水平的现状,实行差异化战略,在四大还未占据优势的行业大类、门类中发展客户资源,先于四大累积在这些行业中的审计经验。本土所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可以将竞争较为不激烈的新兴市场作为目标,从国内输送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从当地招聘业务人才,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网络来实现国际化;另一方面,本土所可以在客户H股或美股上市时,通过追随方式实现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卢华基:《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9期。
[2]常河山:《品牌意识及内隐自尊影响品牌决策的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
[3]耿卫:《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电信3G业务竞争力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第S1期。
[4]丁洁兰、刘清等:《基于“五力模型”分析的图书馆竞争战略》,《情报杂志》2011年第9期。
[5]付旭梅:《我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校园;二手交易;市场分析
前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人们做出何种选择,是与不同选择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关的。校园二手市场其具有独特性,对二手市场的供给方来说,交易成本表现为用生产成本与最终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之差来衡量。对需求方来说,理性的消费者必须在考虑搜寻成本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进行交易活动,以得到尽可能低的价格。
一、对校园二手市场的供需角度分析
市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经济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校园二手市场也不例外。供给者几乎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二手市场,对于理性的供方来说,由于他们受惜卖心理影响较小,二手商品的成本可以看作是零,因此当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匹配时,交易就会成功。对于有限理性者,会预期学生的内在价值,但由于受惜卖心理影响,不减或减很少一部分的二手折价。非理性者,不受惜卖心理影响往往以很低的价格甚至无价转送出清。完全非理性者受惜卖心理影响较大,按二手商品的新旧程度出售。购买二手商品的动机在于预期效用的价格所反映的内在价值,对处于消费者地位的学生来说,存在有目的性的需求,但也有进入市场前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属于临时产生的不确定性需求。他们普遍会低估二手商品的价值,需求价格会接受在预期内在价值减去二手折价的范围。
在二手市场经济中,交易买卖是权益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链接。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他们不可能将几年配置的东西都带走,面临权衡,面对搬运物品所耗费的高额成本,保留这些东西的效用如果低于售出获利的效用,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自然会选择低价出售,资源的重复利用方面可大大降低成本,价格低廉的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替用差异。当在购买商品过后的一段时间拥有了再次购买的能力,或者是想购买更新更高好产品的欲望,都愿意卖旧买新;可见,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层次也为二手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二手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支付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在“二手”市场里,由于涉及两个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成本是一个相对效应的博弈,卖方自然只愿以较高价成交,买方却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到手。
校园二手交易市场比起作为正常商品的经营市场,可看作是一个实现低价出清的市场。从供给上来说,供给成本为零,他们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实行价格歧视政策,减少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者剩余。而对需求上来看,因为买二手商品所花的代价比之自己采购新商品的成本低得多,效果也不差。提高商品率并不是提高了社会觉悟所促使的,恰恰是考虑自己利益的结果。这种劳动市场及其自由选择的生产关系,往往会出现产出不可能始终与增加的投入成正比例。
收入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及消费倾向。校园群体收入基本稳定,如果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收入不足以购买新商品,考虑其替代效应时,二手商品成为其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其他商品价格不变,随着二手商品价格的降低,发生的替代效应使其需求量增加,而产生的收入效应促使其需求量减少,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总的价格效应为正。就说明在替代效应影响下给二手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校园二手交易的市场分析
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消费所形成的二手市场,既具有一般市场的共性,但同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买卖的形式极其多样化,有长期制,有定期合同制;有整日工作制,也有部分时间制;有雇主提供劳动工具,也有自备生产手段;有纯粹的雇佣关系,也有分红制。不同的交易条件满足了不同需要的人群。校园二手交易市场的存在普遍是一个自发形成的临时性市场,严重信息缺陷的不规范市场,市场功能难以发挥。现从市场客体和市场主体进行分析:
大学校园市场的特点:(1)容量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连续扩招,规模不断壮大,也就意味着一个高素质的新型消费市场的形成,这将占据整个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大份额。(2)分布相对集中。由于历史和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我国的高等院校一般分布的地区相对比较集中,校园市场消费集中,有效的信息传达也比校园外市场上更迅速直接,这样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些。(3)开发成本低。在校园的经营比在一般市场上抢占份额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4)实用性。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没有完全稳定,消费经验不够丰富,消费习惯往往带着学生时代的印记,他们的想法就是自由挑选最恰当的适合自己的产品。一般来说,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许多大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5)连续封闭性。在校大学生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传播主要是靠同学间的口耳相传,他们一旦对某个产品或服务满意很可能会连续消费,而且这样的感觉会因为大学生之间信息的迅速交流,会感染到周围的同学,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但却活跃的消费市场圈。
校园二手商品的交易的不确定性。校园市场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供需双方都要面对一个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销售或者供应环境。通过分析主要表现在:(1)没有一个准确的地点,而是不固定在校园的具体地点。(2)没有固定的摆摊时间,随机性很大,且经常是因为没有时间而退出市场。(3)供需双方都是临时性从事交易,不会认真关注市场的各种相关信息。故它的潜在购买人群是所有进入市场的校园人群。产品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需求数量、需求品质都不相同,并且这些需求又是富有弹性的不断变化,其面临的需求环境是相当不确定的。当是被动性需求时,对内在价值预期不高,同时因为是为了节省购置费用而进入市场,故对二手折价预期很大。当是目的性需求带来的,潜在顾客群体较小,在加上市场的信息缺陷,大大降低了交易机会的出现。同时,因为存在着特定的需求,供方会大大提高预期内在价值和减少二手折价。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妥协的话,结果是不会产生交易,成交的比率就会很低。
校园二手商品的交易市场的不完善性。主要分析出售价格的不统一以及售后无保障方面。校园二手交易市场上的同种产品通常没有标准的估价,随性的定价与砍价降低了同学们对二手市场的认可度。同时,售后问题也是市场消费者交易的顾虑因素,校园内的二手市场多半由学生组织举办,相当于人的角色,一切交易行为都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买家从人处买来商品出现问题之后,既无法与卖家取得联系,又不能从人处获得售后服务,这无疑是对买者利益的风险存在。市场中的竞争引导二手交易提高服务质量,并使之成为商业社会中道德构成的主要成分。懂得了参与交换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识到捍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打造平等、自由、自重、互重,是校园市场文化的重要组成。
二手市场是校园交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稳定的校园二手交易市场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而理想的二手市场则是消费者群体乐于参与二手商品消费,并且卖家以较大概率提供高质量的二手商品,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实现公平交易。提供对称信息以及市场的规范制定灵活、务实、多样的市场营销策略,开拓“大学二手市场”这块热土,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校园二手交易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强化宣传,统一思想和行动。会后,各县区、各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广泛深入宣传,吃透精神实质。要把传达学习的讲话精神与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传达贯彻落实的效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对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关于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动力。
二、奋力冲刺确保实现年度目标。总体来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其中,投资增长44%历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成绩值得肯定,从自身看,全市亿元以上大项目偏少,已开工项目投资进度缓慢,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加大;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等因素,工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窄;上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所上升,加之一些项目投产将增加能源消耗,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全国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预计全年CPI受翘尾因素影响高达4.1个百分点,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物价存在强烈补涨态势站在全省角度看,各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势日趋激烈,纵向比,市各项指标增幅高于往年;横向比有些指标在全省的位次还在后移,跨越式发展的压力很大。现在已进入8月份,完成年度目标所剩有效时间不多。全市上下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要梳理排查。增强目标意识,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力,查找时序缺口,分析问题根源扭转薄弱环节。二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节能减排等关键性指标,抓住工业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全力攻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突破,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三要分类排队。达到进度要求的,争先进位上下功夫,给明年多留余地;进度慢的,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往前赶,不留欠账,保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尤其对差距比较大、困难比较多、任务比较重的指标,该补的尽快补上,该落实的抓紧落实,决不能影响全市大局。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上下之间的汇报沟通,共同把统计数据搞全、搞准、搞实。
三、立足当前,全力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目前是项目施工、企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当前工作非常重要。要着眼全年,从当前入手,科学组织,加强调度,促进总体工作按期完成。一是坚持狠抓农业生产。树立长期抗旱、抗大旱的思想,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好粮食生产,集中精力开展夏收工作,做到颗粒归仓;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强化秋季作物田间管理,力争秋粮取得较好收成。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发挥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帮助农民搞好大宗鲜活农产品销售,拓宽增收渠道。抓好全膜双垄沟播秋季覆膜,逐步扩大农作物品种范围,搞好技术培训、地膜调运、面积落实等工作,力争多铺膜、铺好膜,增强科技抗旱效果。实施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引洮一期会宁供水等水利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二是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产销衔接上下功夫,加强监测预警,保障生产要素供应,随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利税情况,扩大产品产量和销量,减少产成品积压,加快资金周转,实现节本增效投产达标上下功夫,促进公司10万吨电解铜、中材水泥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华鹭铝业7万吨电解铝等项目达产达标,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新的产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园区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工业集中区建设有实质性进展;资金融通上下功夫,继续推进公司等四户主体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办社会职能移交,力争年底上市;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做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促进能源有效利用,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内。三是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对在建项目,尤其53个重点项目,跟踪协调,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达到形象进度;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抓紧开工,形成一定的实物量;对“兰洽会”签约项目,及时跟进,创造条件开工;对正在衔接落实的项目,争取早日签约、落地。四是全力开展秋季造林。树立“生态立市”观念,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调运贮备适合秋季栽植的优质苗木,抓好土地整修,为大规模造林创造条件;严格造林标准,提高苗木成活率,对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地段,做好补植补造工作。五是着力办好体育赛事。省第六届农运会和市三运会将于8月举行,这也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完善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抓住重点难点,压茬跟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赛训场馆、路网改造、市政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整治重点区片和难点问题,确保各项赛事安全有序进行,充分展示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提高广大群众的关切度和参与度。六是倾力打造旅游品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将于7月30日盛大开幕,21项重要活动中,涉及我市的有景泰第六届黄河文化风情旅游节、第四届中国·会宁红色旅游节,要借助大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黄河石林和会师圣地两大品牌,增强我市旅游影响力。有关部门要把体育赛事与旅游节会结合起来,加强衔接协调,创新思路,统筹组织活动,设计好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项目,广泛吸引游客,延长旅客留宿时间,放大节会效应。七是做好市属学校移交搬迁。按照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的方案,相关县区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妥善解决市9中、靖远师范附小、实验中学、靖远师范移交搬迁中的具体问题,确保秋季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八是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对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把好工程质量关,年底完成所有棚户区改造任务。九是大力兴办惠民实事。认真落实“惠民工程”集中财力和物力,办好省政府确定的27件实事、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给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十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市场监测,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食品等领域安全检查,打击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劣产品等不法行为;坚持经常性调查摸底,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重点做好特困群众救助;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四、统筹兼顾,及早谋划明年工作。明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要在精心抓好当前的同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超前谋划明年工作,做到早研究、早衔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持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探讨应对形势变化的前瞻性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为明年发展谋好篇、布好局二是编排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通盘考虑,科学论证,精心编制,敲定明年的重点项目和投资计划,为扩大投资奠定基础。三是争取项目和资金。主动与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多联系、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
五、改进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当前正值换届,部分同志有等待观望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转变作风结合起来,转变作风中推动工作,全力以赴谋发展。一要强化大局意识。任何人不得游离于大干当前、谋划来年这个中心之外,不得因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不得因个人恩怨影响大局发展。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坚决克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思想,思考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理清工作头绪,分清轻重缓急,找准着力点,敢于突破前人、突破自我把该抓的抓到手、该争的争得来。三要强化执行意识。坚决破除慢执行、不执行、变相执行现象,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必须传达到位,任务分解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工作进度安排到位。四要强化实干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一线,把人员力量、工作精力向农村、企业、街道、社区等一线倾斜,一线调查研究,一线督促检查,一线解决问题,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力求每一件工作都取得实实在成效。后几个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扩大督查范围,提高督查频率,对重点工作按月排出时间进度,及时掌握信息,随时反馈动态,适时通报,从严问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关键词:桥梁工程;挂篮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1. 挂篮施工技术概述
悬臂施工中通常使用的机械设备是挂篮,挂篮悬臂浇筑使用少量施工机具设备,避免大量支架,可以方便地建造跨越深谷、流量大的河道和交通量大的立交桥,而且施工不受跨度限制,跨度越大,其经济效益越高。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挂篮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桁架式、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挂篮通常由承重结构、悬吊系统、锚固装置、走行系统和工作平台等几个组成部分。作为挂篮的主要受力构件,承重结构要承担所有施工设备及浇筑节段的全部重量,然后通过支点及锚固装置再将荷载转移到已经完成施工的梁上。挂篮的行走系统通常采用轨道或四氟乙烯滑板,而牵引动力大多采用电力卷扬机。为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挂篮有足够倾覆稳定性,往往在挂篮的尾部设置后铺同,一般通过埋存梁肋内的竖向预应力筋实现,当后锚能力不够时,也可以采用尾部压重等设施。因此,挂篮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还要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自重轻,移动灵活,便于调整标高等。
2. 大跨度桥梁挂篮施工技术要点
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挂篮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中要求挂篮自重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移运方便,并要求坚固稳定,变形小,便于锚固、拆装,尽量利用现有构件。
2.1设计挂篮长度
设计挂篮长度应按悬臂灌注最大的分段长度而定。挂篮的横断面布置则取决于桥梁的宽度和箱梁截面形式。当桥梁横截面为一个箱时,全截面用一个挂篮施工即可。当箱梁为多箱结构时,为了使挂篮的施工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用多个挂篮分别施工。
2.2 挂篮的设计荷载
按计算的部件和施工阶段不同,采用不同结合,一般可以分为如下类别:(1)模板重量(包括侧模、内模、底模、端模等各部件).可先按平均重0.8-1.OkPa 计,待模板尺寸确定后再进行详细计算;(2)振动器重及振动力,主要是附着式振动器,在进行挂篮底模架设计时,可假定模板梁上的振动为振动器自重的4 倍;(3)施工人群荷载可按2kPa 估算;(4)千斤顶、油泵重量;(5)最大节段混凝土重量(6)挂篮自重。这六种分类要结合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单算或者是结合计算。挂篮的平衡稳定性要强,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而且重量要与估计相符。
2.3 挂篮的验算
挂篮应验算空载走行状态下的平衡稳定.浇筑混凝土时的倾覆稳定。由于挂篮系可移动的模架,又属高空作业.所以在设计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安全系数。挂篮重量应和设计操作施工阶段验算中估计的重量相符,并应将实际的挂篮重量和有关数据及时反馈给主梁设计部门,以便进行阶段验算。
3. 桥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技术实证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大桥为特大型重点桥梁, 全长在110.4 米。该桥为双向六车道单层桥, 其桥式布置为:4×30m 简支梁+(51+3×80+51)m 连续刚构+6.7m+(106+2×160+106)m 连续刚构+3×30m 简支梁。桥面宽:15.75m+1.0m 宽中央分隔带+15.75m。全桥选择左右半桥分修。基础除0 至2-1 墩桩径为1.5m 外,其余均为φ2.0m 挖孔桩。该桥上部是连续刚构,桥墩选择双薄板墩,边墩选择柱式墩,箱梁选择单箱单室,底宽8.0m,顶宽15.75m,按三向预应力设计。
3.2梁部结构型式及材料
大桥上部结构形式是51+3×80+51+106+2×160+106m 预应力连续刚构,截面形式是单箱单室。箱梁根部梁高达8m,跨中大3.2m,高跨比分别为l ∶ 20 与1 ∶ 50,箱梁底宽8m,顶板宽15.75m,顶板厚度50cm,底板厚度:0 号段处1.2m,至跨中0.28m。箱梁采用C50 砼。设置三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采用OVMl5-27 的锚具,钢绞线为低松驰钢绞线Rb=1860MPa。锚下控制张拉力为5273.1kN,横向预应力采用OVMl5B-4 的锚具,锚下控制张拉力781.2kN,用250kN 千斤顶单根张拉,竖向预应力为由32 精轧螺纹粗钢筋,采用YGM型锚具,控制张拉力543kN。
3.3挂篮安装
(1)竖向预应力筋安装时,横向与纵向偏差<3mm,以确保挂篮轨道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挂篮拼装、前移就位后,其中线应与桥梁中线重合,偏差<5mm;(2)挂篮组拼完成后,为有效消除挂篮安装后的塑性变形,实测挂篮本身在加载状态下的弹性变形,需对组拼后的挂篮进行加载预压。预压采用砂袋模拟梁重堆砌法,分0.25、0.5、0.75、1.0、1.2五级加载,并及时测量每级加载后的支架弹、塑性变形值。预压测点布置在后支座、前支座、上横梁、下横梁、后横梁等处,每一级加载后,必须及时检查各杆件的连接情况和工作情况,及时作出是否继续加载的判断在每级加载或卸载时及时进行观测,在加载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挂篮各个部位,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及时处理。
3.4挂蓝的检测
为了提高工程所使用挂蓝的可靠性,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对安装完毕的挂蓝按安全载荷的要求进行试压,从而准确掌握挂蓝在不同载荷和不同长度下的形变挠度值。试压的载荷作用点应位于主桁梁上,两侧的试压吨位应为最大悬浇块重量的1.2倍,初步拟定通过“千斤项加压法”进行试压。该方法的主要内容为:先在承台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预埋件,并在预埋件的上方安置能够承受设计最大吨位的“Ω”字型钢支架。该支架的中心应对准挂蓝的受力中心,“Ω”字头和墩身要预埋铰接件,并与千斤项下的钢绞线连结在一起,从而使千斤顶在张拉后的反作用力作用于主桁的受力中心,从而完成对挂蓝的预压。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一次试压时,要根据砼浇筑的重量分级加载,并在加载结束后,根据挂蓝各部件的工作状况和连接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加载。如在第一次加载后挂蓝的工作情况良好,则应反复加载,最终测量出挂蓝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3.5挂篮拆除
其拆除步骤为:(1)底篮系统,利用倒链滑车连接在外滑梁上,解开其他约束,通过倒链滑车吊放拆除。(2)外滑梁及外侧模,通过前后横梁利用倒链滑车吊放拆除。(3)前横梁、斜拉横梁、后横粱及主梁采用摇头扒杆吊运拆除。(4)内模系统及内滑梁采用人工在梁箱内拆除,倒链滑车吊放。
3.6安全措施
为了使全体作业人员熟悉施工工序,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施工技术主管必须向所有参加挂篮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保证施工环境整洁,各种材料堆放要整齐,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传递工具不得抛掷:高处绑扎钢筋,要搭设好操作平台和挂好安全网;另外挂篮施工属于在大型钢结构件上作业,在用电方面要严格要求不得乱接乱拉,严防发生触电事故;禁止在雷雨天气或者风力在六级以上的情况下施工。
4. 结语
综上,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挂篮施工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桥梁的施工中。因此对该施工技术的探讨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桥梁工作者应该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加强对挂篮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挂篮施工的技术水平,从而从桥梁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竺林江.浅谈某大桥挂篮设计与施工[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8)
[2]童峭峰.特大桥建设工程中挂篮施工技术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0.2.
【关键词】 可达龙;预防;护理
作者单位:471003 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用药。但由于可达龙对血管刺激性大,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能发生静脉炎,甚至血栓性静脉炎。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们对158例因应用可达龙而致静脉炎者10例,进行了病因分析,并及时采取了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静脉应用可达龙者158例,发生静脉炎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85岁,平均57.8岁。用药时间:3~15 d,平均7.5 d。所有病例可达龙一次用量均为300 mg;其中7例加入0.9%氯化钠50 ml中,3例加入5 葡萄糖50 ml中;每例用可达龙均达2次以上;推注速度调节为4~6 ml/h。给予可达龙2次以上治疗后,10例患者均可见沿穿刺静脉走向静脉发红并有压痛,其中4例可触及索状硬物,经硫酸镁局部湿敷,同时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后,10例完全治愈。
2 病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主要与静脉注射可达龙的药物浓度过高,静脉注射维持时间过长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如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有关。可达龙注射液一般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应用,浓度在2.5 mg/ml或以下, 出现外周静脉炎的情况较少; 溶于0.9%氯化钠中应用,静脉炎的发生率更高,浓度若超过3 mg/ml,会引发外周静脉炎,如静脉给药的时间超过1 h,其浓度不应超过2 mg/ml。本组2例患者每次使用可达龙的浓度均超过3 mg/ml,给药时间超过1 h。
2.2 人为因素 ①技术因素:护士缺乏可达龙相关知识的认识,静脉注射技术缺陷。静脉选择不当,选择的血管有多个结节、瘢痕,导致药物于血管缺陷处外渗。或由于进针角度固定方法不当使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性静脉炎。②责任心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及时,未及时发现穿刺的静脉出现红、肿、药液外渗等异常情况,患者未得到及时处理。③宣教力度不够:患者接受可达龙静脉推注时,输液的静脉有异常的感觉,却不知道报告护士。
2.3 个体因素 ①患者血管敏感度高,易脆,弹性下降,血管细、硬、管腔狭窄,当注射药物浓度增高或快速静脉滴注使官腔内压力增大时,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导致药物外渗。②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性静脉炎。③患者缺乏认识,遵医行为不足。本组有1例患者性格内向,使用可达龙前护士已行健康宣教,但患者无视宣教内容,肢体疼痛时未及时报告护士,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④ 年龄因素: 由于患者大多年龄较高,血管弹性差,管腔狭窄,本组有1例患者年龄85岁,由于病情需要,须调节可达龙推注速度为6 ml/h,患者血管脆、细,以致在加快推注速度时药液外渗,引发静脉炎。
3 发生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3.1 局部护理 首先用50%硫酸镁将数块纱布浸湿,拧干纱布至不滴水为宜,将3~5块纱布敷于皮肤红肿处,湿敷的同时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调节高度以患者感觉稍热、不烫伤皮肤为宜。硫酸镁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的照射下,热量增加,药液经过皮肤、黏膜、肌肉组织及导管组织更好地吸收,可达到消肿和缓解静脉及静脉周围组织炎症的目的。2次/d联合治疗,经7~10 d可完全治愈。注意在治疗期间嘱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炎症部位不要按压,避免栓子脱落,形成栓塞。
3.2 心理护理 静脉炎发生后,患者因疼痛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安慰患者,并告知患者此种情况为输入可达龙刺激血管所致,不要过度紧张,经过硫酸镁外敷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治疗很快就会治愈。护士应加强巡视,多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多询问患者的感受,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消除其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促进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
总之,静脉炎是输注可达龙的常见并发症。根据发生原因,提前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对于发生静脉炎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静脉炎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生理和精神痛苦,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金萍.静脉注射可达龙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护理.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22 (6):540.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机遇;挑战;对策
一、前言
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数据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但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逐步完善,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如何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快捷处理,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各行业领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运而生,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出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因此,这就需要针对宏观经济分析之需,实现对大数据的完善运用。
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大数据所呈现出的价值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因所分析的内容多且广,加上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在实际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因数据信息的不全面、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低等,使得宏观经济分析的结果缺乏科学性。而将大数据进行运用,则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实现对数据实时动态获取,并以丰富数据的获取来支撑该项分析工作得以实现高质高效落实。第二,丰富了分析方法。在传统宏观经济分析中,主要财通的方法为统计分析模型,借助抽样分析法来获得样本数据,并以此来作为整体,进而使分析结果难以与事实相符;而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能够借助海量数据信息的获取,以计算机为支撑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进而以总体分析法来提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第三,分析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在实施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借助结算及技术的运用则能够以多种分析模型的搭建与多种识别技术的融入,来取代大部分人工分析工作,以技术的全面支撑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与效率性。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分析所迎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1.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使得该项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丰富数据支撑,并以相应分析方法与分析技术的创新,为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效率与质量奠定了基础。从所迎来的机遇角度看,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借助大数据的融入,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实施动态化获取,进而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同时,借助智能化获取与分析的实现,能够为实现准确的预测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也在降低分析人员工作压力与难度的基础上,提升了分析的效率,为充分实现宏观经济分析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了保障。
2.所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对于该项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要想能够从中选取中有价值的信息,且能够充分服务于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难度极大;第二,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但是,从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看,相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在运用大数据来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需要确保具备完善的专业人才队伍,进而才能够为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保障,但目前现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进而使得大数据的价值与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四、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价值与作用的对策
大数据技术为当前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得以实现顺利且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从目前运用大数据的实际状况看,一系列挑战的存在,使得大数据难以实现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所存在的问题,落实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想促使大数据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得到充分且完善运用,首先就需要从大数据运用的宏观环境着手,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大数据收集体系的完善打造为基础,并针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相应数据收集工作的有计划落实,进而才能够为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实现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性前提。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针对大数据给该项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优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加大对实施大数据的支撑力度,进而为实现大数据网络环境的打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关科研领域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相应研究机构能够为实现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此外,对于政府而言,为了能够促使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中实现充分运用,可鼓励企业积极践行信息化该该,进而以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空间与环境。
2.加大对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力度
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需要以大数据的完善采集为支撑,并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力度,进而才能够为实现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需要以完大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的搭建为支撑。从实际该项工作工作开展的现状看,由于人员能力素质不足、技术水平偏低以及管理漏洞的存在等,使得难以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优势作用,而要想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就需要针对大数据采集流程,以完善采集体系的制定为支撑,促使在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全面数据信息;同时,要加大对相应企业与个人,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监管体系,针对不配合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进而为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能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技能水平,以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规范且合理运用。
3.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借助大数据来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业专业人才匮乏,进而给该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需要以专项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基础,促使全社会能够提高对该领域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结合当前该行业领域对人才所提出的实际要求与需求,以相关专业的开设为基础,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打造,进而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对于企业而言,要针对大数据管理人员,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以提升其专业能力与信息化技能素养,为该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五、总结
综上,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需要在明确大数据在该项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明确大数据所带来的优势,并针对在运用大数据于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针对性解决对策的落实。具体而言,要针对大数据的运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加大对大数据采集与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而为充分实现大数据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价值并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寅.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宏观调控决策的法治化[J].学术探索,2014,11:51-55.
[2]申红艳,吴晨生,铁梅,滕飞.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4,63:19-25.
[3]刘涛雄,徐晓飞.大数据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15,01:57-64.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内业界的普遍看法是具有上市公司证券期货执业资格的事务所。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4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上市审计资格的事务所只有100多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占绝大多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不到三成。目前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处于高端的几个大所。按照耿建新、房巧玲(2005)的类聚分析,“九大”在我国事务所市场中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已现雏形,国际“四大”(毕马威、普华、安永、德勤)在中国的合作所几乎全部跻身“九大”行列,而与其同属于“九大”成员的我国本土事务所始终是北京京都、上海立信长江、浙江天健、深圳鹏城、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这几家,可以将其视为我国本土事务所中的“大所”。第二层为除上述“九大”以外的其他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63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其年收人大致都在2000万元以上,雇员及客户均具有一定规模。第三层次为一些正在朝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并且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其资质还有所欠缺,执业人员数量较少,业务规模较小,且绝大多数为当地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由近几年的排名看,第二层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相对来说竞争非常激烈,而处于高端的几个大所如“九大”等则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一、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分析
(一)潜在的进入者 自我国加人WTO以来,会计市场开放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最具实力的潜在进入者是历史悠久、信誉优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以“四大”为代表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合作所,其市场占有份额呈上升趋势,这些事务所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专业技术,具有充分争夺国内市场份额的实力,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以及国内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冲击很大。
(二)替代品 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在审计、会计咨询等业务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税务服务等业务方面,律师事务所等也可以提供替代服务,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业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直接导致了注册会计师与律师在某些领域相互竞争,因此在这些领域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就十分激烈,如“四大”等国际型会计师事务所早在90年代末就开始吸收律师事务所加入会计师事务所并设立法律和税务的相关部门,在法律、税务咨询等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之间就产生了激烈竞争。目前,国内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并未系统地开展相关工作,但可以预见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即将面临来自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双重挑战。
(三)购买者 会计师事务的买方即接受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的客户。客户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服务,因此其通常会表现为压低服务收费、要求更高标准的服务。作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选择客户时,应充分了解所面临的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影响的能力以及讨价还价能力,选择那些对会计师事务所影响力较小的购买者,以及有长远发展的客户,尽量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以及人性化、个别化、特色化的服务。
(四)供应者 会计服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服务,那么注册会计师就是主要的供应者,对于注册会计师,除了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以外,还可以选择诸如在优秀企业任职、在高校任教等,这些因素提高了注册会计师选择的范围,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环境、薪酬、工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都会对注册会计师是否选择继续在此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产生影响。
(五)行业中现有竞争者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中的竞争者主要是国际会计公司和国内有上市审计资格的其他事务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会计公司将在争夺客户、人才等方面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展开竞争,国内本行业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由于各大型事务所都拥有很多资格,如上市审计、上市评估、金融审计、国有大型企业的审计等,但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此外,国内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利用其低价位、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技术含量稍低的服务种类基本相同等优势在抢夺市场中发挥其灵活性,同时,众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不断加快追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步伐,成为一股不容小看的力量。
二、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选择
(一)联合战略 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企业联合战略,以增强竞争力。在企业联合过程中,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强组合”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本实力就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另一种是“优―劣组合”或“优―中―劣组合”即以一个实力最强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核心,联合一些中型、实力稍差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文化融合,发挥人才、资金、成本、信息、客户、培训、研究等方面的规模优势,切实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二)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通过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特殊需要,或者集中服务于某一有限的区域市场,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市场地位,集中战略有赖于该目标细分市场与行业中其他细分市场之间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会计服务市场上,有众多不同的消费群体,如国内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外资企业等,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目标市场应该定位在大型企业,特别是国内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规模上更适应国内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外资企业的会计业务且报酬较为可观。我国企业众多,随着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会要求事务所为其提供优良且高质的个性化服务,并以长期合作为主。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发挥自身机构紧密、可靠性强、技术含量高、对国内大型企业熟悉等优点,扬长避短,牢固树立为国内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外资企业服务的经营思想,抓住机遇,保持市场份额。众多国内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外资企业的存在使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有充足的业务空间,但在面对来自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挑战时,更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四大“等国际性会计事务所的差距。
(三)精品战略 精品战略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细分市场,选择能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进行集中经营的战略。这种战略比较适用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可选择部门设置细分服务项目,为大型企业提供特定的一种或两种服务,保持并不断提高在一个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争取在此项目服务市场中占据领先优势,在客户心目中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形成
有别于竞争者的价值,并且维持好自己的经营焦点,以高出他人的质量而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与信赖,赢得客户与市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创出自己的品牌。
(四)多元化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是各国CPA的重要业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知识经济的崛起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更加复杂与完善的服务。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传统审计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已经逐步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专业服务转型,其业务重心也已经逐步转移到市场潜力大、服务对象众多的税务服务、管理咨询、公司理财、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上来。
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业务重叠现象十分普遍,行业竞争激烈,大量潜在的会计服务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传统的审计业务占据了收入的较大份额,而在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中,则包含报表审计、咨询服务、税务服务。所以我国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相对狭窄,项目单一,同时,非会计审计业务不仅能带来较高的收入,也可减少传统审计业务容易引起的诉讼风险。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还很少涉足审计业务之外的税收筹划、管理咨询、公司理财等较高层次的业务内容。而高附加值业务的欠缺电使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难以适应更广泛市场的要求,在近几年会计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局面下,面对众多强劲竞争对手则凸显其竞争劣势。笔者认为,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保持原有会计、审计和税务等传统服务的同时,向咨询和的服务领域拓展,通过发展新业务形成有异于他人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在拓展事务所业务范围的同时,注重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五)人才优化战略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事务所行业及人员提出了“三个五”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应具有五种核心价值,即终身学习、胜任、正直、客观、与商务变化保持同步;注册会计师自身应具有五种核心能力,即沟通和领导能力、战略性和批判性的思考技能、关注消费者、客户和市场、对综合信息的演绎和技术能力;外部环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能提供五种核心服务:鉴证和信息整合、技术服务、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财务规划、国际化服务。这对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培养人才、衡量人才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绍兴;集群经济;经济增长;就业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056-08
一、引言
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通过研究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即“奥肯定律”。这个定律经常在中国经济学文献中被涉及或引用。国内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献是:1.邹薇(2003)建立了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模型,该模型表明,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1]。2.常进雄(2005)从要素供给、经济体制变革以及经济增长等三个方面详细考察它们对就业弹性变化的影响[2]。他的分析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因素并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收人、经济增长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3.蔡防(2004)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和5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展示了近年来在下岗和失业现象日益严峻化的同时,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趋势,并揭示了城镇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之间的关系,表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失业的结果[3]。4.赵秋成(2004)从产业和行业层面解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4]。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产业和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中发挥了不同作用。从产业层面分析,第一产业基本呈经济偏向型,第二产业呈显著经济偏向型,而第三产业则呈就业偏向型;农业技术进步加快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第三产业在就业弹性下降的同时吸纳就业能力却在增强。从行业层面看,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势明显,农业从业人数迅速减少;工业内部各行业基本呈经济偏向型,建筑业则呈就业偏向型;第三产业各行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以及其他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呈经济偏向型。尽管这些研究结论在数量上有些差异,但都得出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就业增长的结论。5.程永宏(2005)梳理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5],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不存在必然的一致性;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一致性没有可靠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增长,相反,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可能成为抑制就业的因素。上述结论对于绍兴是否适用?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本文尝试以绍兴为个案得出集群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变动趋势,进而对扩大就业提供思路。
二、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一)绍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较分析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八五”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转变,呈现出与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相一致的趋势。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从全国情况看,表现为第一产业虽有波动,但总趋势缓慢下降;第二产业呈上升,后缓慢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则是长期缓慢爬升。浙江省的总体趋势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只是第一产业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二产业波动更加趋缓,第三产业长期缓慢上升。绍兴市总体趋势与全省情况基本相仿,只是第二产业高位缓慢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第三产业上升趋势更加缓慢,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占比变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二)绍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比较分析
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变化较大。从全国看,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贡献率虽有波动但趋势基本稳定,第二产业有一定程度下降,第三产业有较明显的上升。从全国看,这一表现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吻合的。但是,浙江省和绍兴市的变化与全国总体变化趋势有不同:第一产业有波动但总体下降,第二产业总体下降,但波动明显,第三产业总体上升但近年又有所下降。说明浙江省、绍兴市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够稳定,特别是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
(三)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比较分析
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明显上升,尤其是浙江省和绍兴市的上升更加明显。从全国看,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虽然浙江省和绍兴市的情况好于全国,但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还是明显低于第二产业,这是浙江省和绍兴市,尤其绍兴市与全国的一个显著不同。
(四)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分析
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次产业的老均增加值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从全国看,第二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慢。从浙江省来看,第三产业最快,从1994―2006年,年均递增12.06%,第二产业次之,年均递增11.88%;第一产业最慢,仅11.02%。从绍兴看,第三产业最快,从1994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14.46%,第二产业次之,年均递增12.7%,第一产业最慢仅12.7%。也就是说,从全国看,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不断拉大;而从浙江省和绍兴市看,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从全国看,第二产业劳均增加值最高,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而从浙江省和绍兴市看,第三产业的老均增加值高于第二产业,并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这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相吻合,也表明浙江省和绍兴市宏观经济的增长优势所在。
(五)绍兴三次产业就业弹性比较分析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就是经济每增长百分之一,就业能增长百分之几。就业弹性为正值时,弹性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弹性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小。在就业弹性为负值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挤出”效应,这种效应来自于经济为正增长但就业减少的情况,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挤出”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挤出”效应就越小;另一种为“吸入人”效应,这种效应来自于经济为负增长但就业增加的情况,此时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大,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小,对就业“吸入”效应就越小。“吸入”效应有悖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比如典型的农村经济对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
分析:绍兴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一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为-0.77,第二产业为0.21,第三产业为0.26。第一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为负数,说明随着经济增长,第一出产业就业人员不断流出,而且流出幅度较大,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大作用较大,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的拉大作用最大。
(六)绍兴劳动力资源配置分析
分析:1.绍兴2007年按行业劳动力配置,吸纳劳动力数量排在前五位的为制造业110.44万,农业57.7万,建筑业49.22万,批发零售34.83万,住宿餐饮13.05万。可见绍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数量较低,尤其现代服务业。2.绍兴2007年按注册登记分类不同经济组织吸纳劳动力排在前五位的为:私营企业129.78万,个体户68.98万,有限责任公司39.82万,股份有限公司18.89万,国有单位13.59万,集体企业12.16万,民营经济体吸纳就业占总就业的76%。
三、重要结论
通过第二部分中六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994―2006年绍兴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绍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大。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存在“非一致性”现象。
2.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绍兴经济第二三产业每增长1%,就业增长0.28%%。表明绍兴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就业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
3.绍兴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1994-2006年,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77,第二产业为0.21,第三产业为0.26,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增长潜力最大。
4.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变动的特点与绍兴集群经济发达的特点密切相关。绍兴集群经济量大面广,2008年底,全市年产值上亿元的集群41个,有大小10万多家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2008年经济普查显示绍兴规模以上企业资本有机构成34.28:1,规模以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为15:1,产业集群加专业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也使绍兴民营经济组织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成为就业量容量最大的领域。
5.产业转型升级使扩大就业面临新的需要探讨的问题。
四、金融危机、集群经济转型升级与绍兴就业矛盾
(一)绍兴集群产业转型升级概述
2008年绍兴人均GDP达到7 330美元,经济正在从5 000―10 000美元发展转型中,即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的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使得初级集群经济发达地区遇到了新的挑战,绍兴是浙江纺织业重镇,经济结构的内在素质性问题凸显:产品结构不够合理,高档产品比重较低;企业的R&D投入不足,只有16%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竞争手段单一,以低价竞争为主;嵌入国际市场的层次不高,经营户境外投资占资产总数的5.2%,企业在境外市场的投资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量的比重为24%,境外投资企业占企业总数13.5%;品牌优势不足,化纤行业总量很大,但是差别化率很低;印染行业在生产总量上占全省、全国的比重较高,但产品附加值较低;服饰行业大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市场和企业的营销力度都不大,大型龙头企业不多,无形市场、电子网络市场利用的还不够等。内外因素使得绍兴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转型升级的共认方向有两个:提升制造业和优先发展服务业。
(二)绍兴集群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矛盾
1.经济增速放缓与劳动力增长的矛盾
前面分析已知,1994―2006年,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2%%,反过来讲,经济增长降低1%,就业将减少0.22%。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9.5%,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9%,而改革开放30年绍兴经济年均增长12%,2008年绍兴个体工商户增长9.23%;私营企业增长4.93%。(2008年以前每年增长两位数),2008年第三季度注销个体工商户5 936家,第四季度注销2 679家,2009年第一季度注销258家,2008年第三季度注销私营企业408家,第四季度注销341家,2009年第一季度注销252家,第二季度243家。以新昌县为例,2009年第二季度进入人才市场招聘企业1 169家,比去年同期减少44%,2009年进场招聘企业最多的一次由企业174家,比去年同期最多的一次减少106家,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5 369个次,比去年同期减少6 251个次,下降了28.9%。一方面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民营经济体数量减少,绍兴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2008年进出口值占生产总值的73%,如果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另一方面绍兴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主要是城镇劳动力增长较快,从1994―2007年,年均增长6.09%。
2.规模以上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与“就业破坏”的矛盾
至2008年底,绍兴有规模以上企业5 332家,金融危机一方面暴露了企业长期积累的素质性问题,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使得企业有精力解决长期累积的问题,因此,转型升级成为绍兴产业集群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转型升级是就业“创造与破坏”同时并存的过程,它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新产业的产生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旧产业的衰退,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对就业派生需求的上升,从而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中伴随的各产业剧烈变动和一些企业的衰退会增长失业,产生就业破坏效应。
3.就业岗位不足与企业技能型劳动力短缺并存的矛盾
绍兴科技人才总量少,并且各类人才构成和分布与绍兴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到2006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6.5%,不仅未达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中后期的一般水平(10%),而且结构低级化较显著,高级技工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重不到5%,高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0.2%。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性不强,高层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卫生领域,而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型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很少。由于企业人才短缺,尽管至2006年,全市主要行业70%以上设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一流设备只能制造出三流产品。据调查,40.7%的企业认为缺乏人才是制约创新的首要因素。由于企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自有知识产权的科技资源层次低。比如,到2006年底,全市专利总量共6 285项,居全省第三位,但绝大多数属于新型适用外观设计,技术含量高的、具有核心竞争力、持续增长力的技术专利极少,导致2006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只有2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5%。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本地提供的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偏低,2005年市委组织部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绍兴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资源战略》课题研究显示:绍兴年在校大学生是金华的1/2,不到无锡的1/2,不是常州的1/3,宁波的1/4,苏州的1/6,温州的1/2,而且与周边地区高校在调整发展别注重适应产业变迁的新局面,专业设置等特别注重积极的加强与当地产业群的融合,而绍兴至今未建立起服务于当地优势产业的高等教育体系。
五、绍兴集群经济演进及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对扩大就业的启示
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知,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为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绍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较高,达到0.26;另一方面,因为绍兴集群经济累积的素质性问题,不得不加速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路径是向微笑曲线的上下两端延伸发展,提高上游和下游的竞争力和利润率。这说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绍兴来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就业空间的科学路径。
(一)发展服务业:保增长、调结构与增加就业的有效结合
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指为满足生产者、消费者的服务需求,提供不同形式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的产业,也即通常所指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按服务对象、功能的不同,通常分为生活业、公共业和生产业.所谓生活业,是指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服务业,如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所谓公共业,是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业,如图书出版业、博物馆业等;所谓生产业,是指专门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金融业、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针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从专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出发,可创造性地将服务业区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是指运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并且在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和邮政等;现代服务业是个动态概念,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包括通信服务业、网络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传媒业、技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会展业等。
1.发展生产业
生产业是专门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业。发展生产业,是提升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绍兴尽管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总体上工业化层次不高. 要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富市”,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业,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提供有力支撑。一要着力扶持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这既是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现实之需,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之计。为此,要围绕“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展生产业”这一主线,进一步明确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基本思路,认真把握“依法推进、创新推动,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通过分离发展科技服务企业、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国际贸易服务企业、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企业和文化创意服务企业等多种途径,积极向品牌营销、自主研发两头延伸发展,拉长产业链,实现“两头做强、中间支撑”的目标,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大而不强、小而弱”的状况,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与服务业经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因此,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分行业、分门类别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工作,特别是要以大中型企业集团、对外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三产项目为重点实施分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二要着力扶持培育物流业发展.绍兴工业企业众多、专业市场发达、物流需求量大,发展物流业的基础和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发展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业。因此,依托产业和市场优势,以配送型物流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为重点,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积极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已成当务之要。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本地物流企业,推动资产重组,支持和打造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快速占领本地市场;另一方面要有序引进国际或国内先进的现代物流公司投资,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三要着力扶持培育中介商务服务业发展.目前,绍兴市的中介商务服务业水平总体不高,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偏低、竞争力偏弱. 但应该说,绍兴的中介商务服务业市场前景看好,35家上市公司、数百家后备上市企业,这一令人注目的“绍兴板块”为发展中介商务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积极引导法律事务、会计服务、管理咨询、建筑监理以及技术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努力实行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引导中介商务服务业企业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为目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将法律、会计服务等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中介商务服务业推向全国,同时,积极吸引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中介商务服务业机构前来设立分部。
2.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绍兴市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以建筑工程承包、餐饮、零售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仍将是服务业的主体。因此,应高度重视从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二者的特征差异和内部结构变动规律来协调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努力运用连锁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手段来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升级转型。一是积极推行经营连锁化,充分运用直营连锁、连锁加盟、自愿连锁等经营方式在超市、百货、家电、餐饮、医药等行业开展连锁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引导“咸亨”、“女儿红”、“沈永和、“会稽山”、“震元堂”、“越王珠宝”等具有绍兴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在全国及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引导大型超市在农村设立连锁门点,实施商品配送,提升传统商贸服务档次;二是积极推进商务信息化.要积极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新技术,“绍兴电子信息岛”,积极打造“数字绍兴”,集聚有效信息,重点推广和加快发展绍兴纺织技术中介网站等网上技术市场和纺织业网络化制造应用公共服务平台(ASP)建设. 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降低营销成本,有效开拓市场,实现“有型市场与无型市场”的有机结合。三是积极引导合作国际化。积极开展行业协会以及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市内有实力的服务企业“走出去”,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和技术,促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利用生产型外贸企业的良好基础,将其劳务输出、接单中心等三产性质部分从整体中分离独立出来,转向以服务贸易为中心,积极拓展服务外包、劳务合作、国际物流、国际旅游等领域,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二)青年劳动者:就业和创业扶助的瞄准点
在绍兴整体就业压力加大的同时,青年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除了农民工就业面临困难之外,大学毕业生等新进入劳动者群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正常的经济增长情况下,青年就业遇到的难度就比其他群体要大,失业率也更高。例如,2005年,全国按照城镇调查失业率口径计算,16―24 岁年龄组失业率与平均水平相比高83.7%(蔡,2009)[6]。在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即使一些企业努力不解雇现有员工,也会大幅度减少对新人的雇用。目前在每年需要解决的就业人群中,各类毕业生大约占一半,2008年绍兴城镇新增就业人群中各类毕业生占73%(绍兴市统计局提供),他们在经济危机中面临着最严峻的就业困难,各种扶助就业和创业的措施应该更加瞄准青年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创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和承接相互促进。把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就业扶持等政策扩大到城乡所有需要就业的对象,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歧视。这包括将农村劳动者纳入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就业扶助政策范围;探讨适当的方式,将税收减免、信贷、担保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覆盖到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是教育的补充,在经济危机中加强培训,不仅有助于改善求职者的就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整体经济的更快恢复。此外,提供对路的职业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尽快回到劳动力市场,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还可以延缓青年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三)保持灵活的就业渠道:弥补经济增速下滑的失业损失
《劳动合同法》的严肃性决定了不应该因为经济形势变化而在其执行力度上有所减弱,更不应暂缓执行。因为经济波动周期是永远都有的,因为经济周期波动就对一部法的执行力度有所差别,显然是非常不严肃的态度。另一方面,企业遇到困难,职工自然会受到影响,依法守法,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对保持社会稳定尤为重要。在规范的同时,制定更多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措施,应该说是解决当前劳动关系的正确思路。在困难的时候,灵活的就业渠道对保持就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合同法的目标不是伤害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而是规范后者,因此,我们要在执法中格外重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等。观察过去不同时期的GDP 增长速度和就业的关系我们发现,凡是GDP增长率下降的时候,非正规就业,也就是说灵活就业就加速增长,而正规就业有所减少(蔡,2009)[6]。通过灵活的就业渠道,可以补回经济增长下滑带来得的失业损失。因此,在困难的时候,灵活的就业渠道对保持就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四)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
在绍兴的失业现象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根据我们的估算,2008年,在市区登记失业率的3.46%中的总体调查业率中,周期失业率大约只占1个百分点,其余超过2个百分点是自然失业率。虽然在经济危机时,周期性失业即由于GDP增长率下降导致的失业成为主要的因素,自然失业率仍然保持较大的比重。充分利用缩小自然失业率的办法弥补可能产生的就业损失,是一个有效的政策选择。由于自然失业率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得到降低,因此,加服务和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可以用自然失业率的降低来抵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可能导致的周期性失业率上升。对于此次就业冲击中的主体青年就业群体来说,这点特别重要,由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常态下,通常就是自然失业率的主要承受者,因此,以帮助这个群体就业政策重点,政府在降低自然失业率方面的努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政府劳动力市场服务职能,即通过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中介。
参考文献:
[1]邹薇.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2003,(6),
[2]常进雄.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5).
[3]蔡肪.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政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4]赵秋成.从产业和行业层面解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J].社会科学辑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