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的教学范文

声乐的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声乐的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声乐的教学

第1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决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2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采茶音乐;声乐教学;运用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采茶音乐,不仅能够促进当代声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而且还能够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从目前我国声乐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教学情况还是非常普遍,将声乐教学与才茶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对我国声乐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是一种促进。本文对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希望文本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采茶音乐的基木概念及其特征

我国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在不同地区发现了多样的茶文化,让人们对采茶音乐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茶叶主要产自于南方,茶农在劳作过程中,为了缓解工作的劳累,多半会哼唱一些民间小调、小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的传承和演化,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音乐演唱形式。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传唱,或者由一人独唱或者由众人合唱的采茶音乐,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为茶农的生活带来乐趣。采茶音乐与伐木歌、川江号子等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为缓解压力而形成的“劳动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功能,也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演唱风格和演唱特色。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逐渐重视,对于采茶音乐、生活和艺术具有的价值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茶文化的视角去观看世界,利用采茶音乐的独特演奏形式去欣赏音乐艺术之美,才能体现“无茶不成戏”、“无茶不成曲”这两句民间俗语的真正意义。不同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实际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些内容给出以下介绍:

1.1通过歌颂茶文化与茶生活填充采茶音乐的内容

为了收集大量的采茶音乐,考察人员只能通过茶农口头传唱,自发的、即兴的按照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唱,并根据自由发挥与个人创作来完成这种艺术形式的展现,并配合考察人员进行记录。江西赣南的采茶音乐类型较为丰富,由于需要体现劳动的细节或利用肢体语言来展现地方特色,并进行采茶音乐的演唱,因此整体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具有地方化、特色化。人们欢快地演唱采茶音乐,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尊重和喜爱,也间接地呈现了当地人对于采茶、制茶这一劳动过程的认可,也正是他们的审美价值的改变,才使得采茶音乐有了不同的演唱形式。茶叶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2粗犷豪放的演唱特点

随着对古代数千年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人们根据地域特点对采茶音乐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传播,这就使得采茶音乐的数量更为广泛。赣南采茶音乐的普及和流行,是由于人们借助地域化、地方化的演奏形式和演奏风格来演奏采茶音乐所形成的,让赣南地区独有的民间小调被其他领域所认可,这种小调的演唱方式,是集合各种单一演唱风格而形成的整体演唱节奏,就拿赣南地区的采茶音乐为例:在这里,将不同的小调清晰的划分成四种类别,即:“茶腔”、“灯腔”、“路强”和“杂调”,通过这些腔调的互相穿插和演唱,让整体的采茶音乐有了更好的艺术风格。民间小调和戏曲小调的出现,让采茶音乐有了全新的演奏形式,并配合其他地区的采茶音乐,让更多的演奏风格通过互相搭配,然后呈现给观众。

1.3利用对称句式形成独特的唱词结构

采茶音乐属于人们劳作时哼唱的音乐,因此,在整体的创作结构和创作风格上,要有一定的对称韵律,人们哼唱得朗朗上口,才容易被记住和传唱,比如:“三月鹤鸽满山油,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石头”,这种歌词读起来让人一眼就看出茶农的辛苦,劳作的同时进行歌唱也可以展现茶农的坚韧品格和气质。采茶姐妹在偌大的茶园中奔波忙碌,只为在恰当的时候采取鲜嫩的茶叶供人们品尝,真应了那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由于的歌词内容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符合大众的演唱风格。

2采茶音乐对于当前音乐教学的借鉴价值

对于大量采茶音乐的调查发现,这些音乐中有许多旋律和创作形式都符合现代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所以,为了将这种口头传唱的文化形式进行传承,教师需要将这种传统茶文化以教案的方式在声乐课上进行教学。由于采茶音乐源于生活,因此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也让音乐的创作风格更加生活化。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更有亲和力和可信度的同时,让人们能够接受这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采茶音乐创作内容,由此可见,采茶音乐对于音乐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2.1为音乐教育提供现实的生活素材

正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进行表达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采茶音乐室调查人员通过搜集各种音乐形式和音乐符号,来总结音乐内容,因此在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开展相关音乐教学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审美能力,适当的进行艺术作品陈列,让学生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存在形式。茶文化内容丰富,学生需要“慢嚼细咽”才能真正地理解茶文化的内容,也才能通过茶文化了解采茶音乐这一独有的艺术形式。采茶音乐具有一定的活力和群众基础,在展现其独有的素材风格和素材内容选取以后,学生需要调动起对艺术的兴趣,才能学习到更完整的声乐教学知识内容。

2.2为音乐教育提供具有“原生态”性质的审美意境

采茶音乐之所以被大众所认可,正是由于这种音乐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可以被社会上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教师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懂得尊重采茶音乐具有的艺术价值,让采茶音乐可以以不同文体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对这种原生态的采茶音乐进行审美的同时,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舞蹈和表演,让采茶音乐走进现代表演舞台,才能被更多的观众认可。

2.3为音乐教育塑造民族性、民俗性的审美情趣

各国的语言具有国际之分,但是音乐没有国际之分。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进行情感的交流,这就使得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音乐的渠道进行表达。上文提到采茶音乐是利用茶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演奏风格和演奏形式进行传承,人们在了解丰富茶文化的同时,也让采茶音乐有了更多的演奏风格。为了更好的记录茶农在劳作时的快乐,采茶音乐可以缓解茶农劳作辛苦的同时,让茶农的身心得到放松,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声乐教学采取这种艺术形式开展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文化特点和我国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3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采茶音乐”思路的基木策略

针对于声乐的教学过程,在秉承教条化、抽象化、理论化的同时,需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分配教学任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表示质疑,提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让教学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方便开展声乐教学课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3.1把握好“采茶音乐”唱腔与音乐教学的关联

采茶音乐具有一定的演唱风格,这就使得声乐教学课程的开展可以以此为基础,直观、明显的展现风格的同时,利用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唱出不同风格的采茶音乐。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流派特点,通过对高低音的练习和掌握,让采茶音乐以熏陶的形式被学生认可。各地的采茶音乐都有独有的地方演唱风格和演唱特点,在展现采茶音乐古雅淳朴或者激情高亢节奏的同时,让人们对不同的唱腔产生更多的兴趣。学生通过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对节奏感、音乐美有了更好的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习到完整的声乐教学内容。

3.2把握好“采茶音乐”的表演互动,使学生开展艺术互评

采茶音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与生活实际相关联,通过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让茶文化为生活实际服务。采茶音乐与茶艺表演的独特演奏形式,在被现代音乐大师指导以后形成了一种现代的文化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艺表演,让师生之间按照教学内容,来学习基础的茶文化知识。只有掌握了茶文化的内容,才能学习到采茶音乐和采茶戏的真正艺术内涵。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多种风格的采茶音乐,让声乐教学课堂更有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自由发挥和互相点评,对艺术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让采茶音乐被更好地继承。

3.3把握好“采茶音乐”的民族性教育特色采茶音乐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北方的采茶音乐较为高亢、豪放,而南方的较为婉转、妩媚、优美,这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不同地域的采茶音乐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多种演奏风格和演唱形式,从而更好的学习采茶音乐。

4结束语

采茶歌与声乐的结合,是茶文化在各个领域影响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声乐教学的发展,采茶歌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融合,也显得更加重要,采茶歌源于民间,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意志,以及劳动精神和风貌,因此,将采茶歌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提升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丰富了现代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现代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推动采茶音乐与声乐教学进行整合,深入研究现代声乐教学的目的以及采茶歌的特色,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当代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琚军红.“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J].中国音乐,2012(3):172-175.

[2]柏林林.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J].音乐创作,2011(1):107-109.

[3]季丰来.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技巧[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1):91-93.

[4]桑潇.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4(9):82-83.

[5]桑潇.探析咏叹调中的演唱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5):21-26.

第3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现在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课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以个别课代替了一切,其他授课模式只是流于形式。这种随意性、单一性声乐模式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声乐教育的发展,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专业的声乐人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传播中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将教师的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前提下研究探索声乐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模式的探究

1.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着因材施教、挖掘潜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声乐技巧、歌唱能力、声乐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练声曲、教学曲目,使学生的歌唱理论水平和技能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声乐课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同时,探究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多人合作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在研究歌唱的共鸣器官时如何运用时,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不同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信息的组织整理,最终形成文字。派小组发言人来进行对问题的理解和提出的疑问。通过分组合作使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意识和能力。

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主要是进行声乐技术的传习,声乐技术所表现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性等特点,恰好是需要采用个别教学方式的。每个教学对象都有他们的特殊性,如发声器官形态的差异、音乐基础的差异、声部的却定、以及个人感悟差别等等,这就要我们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联系模式,因人而异,有重点的抓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弱点,给予个别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询问学习情况,即使的收集反馈信息。声乐技术的传习在客观上也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对声乐技术的讲解示范效果,立刻就从学生的模仿上得到反馈;学生的进一步练习也立刻给教师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如果得到及时处理,就会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2.学导探究式声乐教学模式

教学是按“学-教-练”的固定程序进行的。以学生自学为先导,再由教师为之指导并定向。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课上课下组织学生探究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项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及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为主,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在学习声乐理论过程中针对某个问题如:关于歌唱感觉记忆的心理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将问题总结归纳出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采用教师引导,开展讨论分析等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声乐科学规律的认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发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

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些实事(或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树立假说;上升到概念:转化为活的能力。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而进行的相关学习,这种发现是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教育角度加以再编制,使其成为学生能步步学习的途径。发现学习离不开直觉思维的作用,

4.掌握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就是将教学测试化整为零,然后分别固定地将零星测试安排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结尾。不以考试、考核为前提,不是判定优劣,而是查看学习效果。所以学生不必担心因为没掌握好学习内容而得到一个不好的评价,就不会放松努力或失去信心:由于仅仅是效果诊断,所以师生能够坦然而清楚地得知教学质量。这是一种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师根据诊断性测试结果,指明每一个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需要加强什么;对那些未能达到“掌握”程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学习机会,对已完成“掌握学习”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个学生也都能适时而熟练地从教师或同伴那里得到帮助和指导。

第4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自1956年来,民族声乐迈入音乐课程。随着音乐课程逐步被认知,高校也向民族声乐文化抛出了橄榄枝。高中音乐涵盖了包括政治文化教育、民族音乐理论等多方面内容,但在民族声乐这一块还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还不够重视,传承发扬的力度还不够大,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纯模式化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与图片描述中了解民族文化,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民族音乐发展阻碍多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中生将目光投向分数较低的音乐院校,转投声乐专业。这些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声乐方面的修养,普遍是进入高中之后因为成绩不理想报考高师音乐专业后才开始接触声乐的,而极少数学生在儿时就开始学习钢琴之类的乐器,为考入音乐院校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差异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差甚大,为上高校而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也不高,这样的生源,无形中为教师在民族声乐的备课中增添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师民族声乐教育。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难提高

高等声乐课教学主要沿袭小课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教学。但高校培养的不是歌唱家,不可能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只能在大教室内教学。学生了解到的专业知识较少,再加上本身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对民族声乐提不起兴趣。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轻易了解到很多声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备课应该有新意,抓住学生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将民族声乐植入学生心中。

二、对高师民族声乐发展的建议

(一)教学方式需完善

长久以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式无论是民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以意大利美声为基础,一方面说要发扬民族音乐,一方面又潜意识的先学习西方音乐。这样在无形中让学生对西洋音乐如痴如醉的崇尚,对民族音乐却漠然视之,造成传统民歌、戏曲鲜有研究,艺术领域狭窄,民族音乐流失。笔者认为,声乐并不一定要通过硬性的技术指标来衡量,就像一开始学习发声,没有必要一定运用意大利美声。声乐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充分利用人声特征,通过声乐最准确的表达情感,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二)原汁原味最动人心

民族音乐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歌声背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民族音乐中文化的表现力,在了解民族特征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来自的索朗旺姆以一曲“金色的故乡”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位牧羊女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唱出天籁之声,保证了歌曲的原汁原味,让歌曲韵味十足,深受评委喜爱。近年来,民歌比赛已经回归“风格第一,技术第二”的局面,真正的原生态歌唱是不应加上任何修饰的,原汁原味才最能深入人心。就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来看,应先总结各地民族音乐的特点,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结合各民族咬字、风格、韵味,进行唱腔上的训练,尽量保持歌曲的原生态特征,这样才能体现出民族声乐长发的科学性。

(三)以文化带动兴趣

第5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05-01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

声乐教学的总体特点是技术训练、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进行完整而全面的训练。声乐教学课程安排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需要做到“少而精”,在全面、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基础上,重点强调对“正确歌唱”核心技能的训练。

从声乐的生理机制上看,首先,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呼吸是身体内部自然的深呼吸,持久深沉而平稳的呼吸是维持声带振动的不竭动力,是歌唱的前提;其次,声带的振动产生声源,声带需要适当的紧张度,其闭合不能过紧或无力,声带与气流的冲击配合运动而发出声音是正确歌唱的基础。声带振动引发腔体谐振被称为共鸣或共振,共鸣的扩大美化修饰了声音,这是美好歌唱的核心;第三,吐字是歌唱的灵魂。吐字离不开特定的语言,任何民族,要把歌唱好都需要把本民族的语言音发准、吐字清晰。

从声部声区的训练教学上看,以中声区为基础而进行的混合声区训练是“正确歌唱”的关键。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是人的自然声区的四个声部,有着各自不同的自然区域。不管是男是女,在进行以中声区为基础的混合声区训练时,都需要首先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状态,即稳定的喉头位置。这是声乐训练中的难点也是训练的关键性问题。学生们的声乐训练,以“O”和“U”母音的过渡来获得混合声区的统一。

二、声乐教师需具备的素质

声乐教学要在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这要求声乐教师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声乐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好的老师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任何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声乐教师要刻苦专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声乐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要对歌唱艺术在总体上有所把握,熟练掌握正确的唱法。因为只有在老师对唱法技能技巧很熟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其次,声乐教师需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即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老师靠听觉去把关了。因此,声乐教师具有敏锐的听觉去辨别学生的发声,以及演唱时的音准、音色、节奏、气息等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声。

(二)声乐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声乐教师具备了示范歌唱的能力才可以将“言传”与“身教”有机结合起来,让其教学更令学生信服,更具魅力。示范能力则需要声乐教师具备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教师好的范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聆听范唱过程中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以及领悟到教师对歌曲的理解,观察到教室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三)声乐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等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所以,一名声乐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语言修养、音乐理论修养和艺术美学修养。

三、良好的声乐教学方法

(一)在声乐教学上注意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声乐作为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不能孤立地训练声音技巧。实际上,创造者的每一个作品,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及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在声乐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声乐教学具有的合作性,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合理的教学结构,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声乐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他们歌唱动机是否正确,培养其浓厚的兴趣和对于声乐艺术真挚的情感。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学生引导到声乐艺术中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学习中去。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们相互信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声乐艺术,帮助他们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去表现声乐艺术。

第6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如果我们把声乐演唱看作是一个生理反应的过程,那么歌唱活动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较为独特的高级行为,是演唱者的呼吸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等生理动作的巧妙组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的软硬兼施,学生的勤学苦练,都是为了实现和完成生理动作,在实践情况中声乐演唱的生理动作必定受到心理的调控,与此同时还受到意识的支配。如果我们把声乐演唱看作成一种物理现象,那么歌者在演唱发声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共鸣、震动、泛音、高音、频率、音响、音波等因素都要受到心理意识、心理听觉、心理直觉、心理意识的控制与支配,由此可见,声乐歌唱物理层面上的声学也受到心理的调控。声乐演唱心理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演唱技能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发展,声乐演唱心理学与声乐教学联系十分密切,它贯穿于整个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掌握了声乐演唱心理学教学法后,可以深化和发展传统的生理教学法,从而进一步的揭示出声乐演唱时的根本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

二、声乐演唱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与声乐演唱的艺术实践充分证明,心里学理论在声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声乐教师在掌握了声乐教学的心理教学法之后,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意识、想象、感觉、情感等心理手段,对声乐歌唱与发生的生理进行调控。声乐演唱心理学强调多种细腻因素的协同活动,声乐教学必须建立在健全的心理调控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摆脱盲目的歌唱方法。声乐教学要建立在视觉、听觉、动觉、想象、内心情感等因素,与生理机制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使声乐教学活动更有意义的开展,做到声乐教学的过程有依据,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和突破,以此来推动声乐教学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声乐演唱心理学对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声乐演唱心理学正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为目的,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改善了学识知识的结构。声乐教师可以通过多方位的心理教学法,去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感觉,更深层次的去诠释歌唱内在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将复杂的生理过程心里化、情绪化、简单化,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声乐的歌唱不仅仅是可听的,当用心去感受时,声乐歌唱还是可见的、可感的、可控的、可想的。声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深化学生自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以此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声乐演唱心理学在实践与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演唱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歌唱的训练和艺术实践,对声乐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声乐歌唱的任何活动都受到心理活动的调控,直接关系到歌唱者的实践能力。声乐歌唱心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动,它对实践与教学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三方面:首先是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直接影响着歌唱者发声及演唱,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由此可见心理因素支配并影响着歌唱;其次是性格对歌唱的影响,演唱者的性格显现出的心理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在声乐歌唱的艺术实践中有些人在舞台上是放松自信的,有些是紧张胆怯的,这与性格因素的紧张、放松有直接关系,内向的性格更容易导致怯场的发生;第三是意识对歌唱的影响,心理学中把精神结构分为无意识、潜意识、意识三种,声乐歌唱艺术实践中,涉及到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声乐演唱实践是一种多动组合,需要用大脑的意识进行调节来完成,把显意识用于主要的动作,而其他动作则要依赖于有意识的空中,在歌唱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认识到心理特点。

五、结语

第7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方法 有效

引言

教学教学形式及方法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高校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方式合理。方法得当。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基本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二、浅谈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

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这是由于这不仅是声乐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声乐课大都是选修课程,而就学生而言,选修课并不是完全为得到学分,因而学生在确定某一门课程后,选修课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必修性,因而作为教学因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规定课时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实况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即使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但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对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每到一定的时间,无论其进展程度如何,都必须全面而耐心地进行教学评述,评述时要语重心长、实事求是。好在哪,不足的在哪,讲得越具体越好,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阐述其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定新的目标。切记莫用世界上或国内某某名家来对比,以免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更多的应是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

声乐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备课,对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音质、音域、嗓音类型、乐感、语言修养、文化修养以及接受能力等)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具体教学,必须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和实施,否则很容易生搬硬套。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基础差,乐感差,上声乐课之前甚至有许多人未唱过歌,对他们主要以训练自信心为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激励她们大胆做动作,大胆唱出声,并在每节课上教一首幼儿歌曲,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朗诵练习,在语速、咬字、节奏、音量、强弱等方面下手,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而音乐系的学生就不同,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至少也有1—2年的学习实践。为了声乐技术的训练和稳定,又为避免学生面部紧张、声音发僵,可将“无声练习”提出来,使学生把咬字做到积极又自然的状态后再放声歌唱,从而保证教学的进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训练当中,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制订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声乐训练的步骤,必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步走: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嗓音状况,剖析其长处和存在问题,制订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让学生放开嗓门歌唱,全面锻炼其基本的演唱机能。如呼吸、共鸣、吐字、体能、心能等,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全力以赴并且贯穿始终的主要工作,它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第三,在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发声方法后,必须进一步对其声音加以润色、修饰和美化。主要手段应该以训练混合共鸣的运用为主。第四,在现有的发声方法基础上,有意针对高难声乐技术进行强化训练。如声音运用上的灵活性,情感的转换,在演唱中对音色、音量的变化的控制,以及声音的表现力等等。第五,学习行之有效的感情表现手段。如针对喜、怒、哀、乐、悲、惊、忧、思等各种情感元素的训练和准确无误的表现能力,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等等。这五个训练步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次要分明,方法要得当,真正做到循序渐进。

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的找出适合当前的学生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学生在有丰富的音乐素养的老师的培养下,成为有才、有德的声乐人才,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属于自己演唱的风格、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唱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但决定因素在于本文所提示的四大点。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

参考文献:

第8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审美心理;实践方法

0前言

声乐能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生活中要抒发的情感表现出来。声乐演唱是将声乐技巧、表演能力和歌唱心理多方面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审美心理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审美,将声乐的魅力散发出来。

1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审美心理的本质

音乐的审美是从心理上发掘音乐的美,这关系着人的听觉系统。[1]音乐的审美过程是通过听觉体验音乐意象的过程,这不仅是接受音乐创作者和表演成果,而且是通过自身的审美意识参与丰富音乐的体现,使音乐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都能展现出不同意义的活动。艺术的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凸显出来。声乐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本身就对审美价值有一定的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好的声乐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美感。声音美是声乐的核心基础,因为声乐是通过听觉才能感受到的艺术,在声乐表演上融入表演者的语言和心灵的修饰,使人们感受声音上的美,就能够带给大家美的享受。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对声音的审美能力。

2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现状

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感受都有所不同,欣赏水平、自身经历都会影响学生的欣赏感受。下面就简要谈谈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心理的现状。首先,声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音乐审美方面的理解仍然很片面,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使他们从本质上感受到声乐的美,才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其次,音乐学院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倾向于轻松、节奏感强,具有主旋律的音乐,忽视了音乐的情感方面和对美感的欣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音乐的审美,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情感,体会声音的美感。[2]再次,很多大学生听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情绪,排解忧愁,侧重点不在音乐的审美和修养上,导致大学生缺乏音乐的审美能力。所以,音乐院校要加强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要具备音乐审美的心理。最后,很多大学生都在网上听音乐,受到流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缺乏对音乐的感悟。所以,音乐院校要重视对学生声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自己钟爱的音乐类型,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声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心理。

3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方法

声乐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导者,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声乐教学中产生审美心理,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强调。

3.1认识美的声音

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传递的,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音乐的声音识别出音乐的风格、类型和情感。教师要告诉学生声音也是一种审美观,不同的声音感受到的审美效果也不同,学生要想增加对声音美的感受程度,只能依靠平时多听音乐来感受。通过不断的练习,识别声音和感受声音,才能与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具有灵活的生命力,能够感染和震撼人的心灵,教师可以在声乐课堂上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流行音乐、民歌、轻音乐、爵士乐等,带领学生感受并欣赏不同音乐中美的声音。美的声音来源于创作者对审美的追求,可以让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声音,使学生正确认识声音,才能有计划地对声音的技巧进行学习,从而践行他们的审美观念。

3.2创造美的声音

声乐作品是创作者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同,创作者需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创造出音乐中美的声音。学生不仅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只有在声音中融入真情实感,才能抓住声乐的灵魂,实现其艺术价值。比如,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成与败、悲与喜,面对现实冷静思考,保持坚强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品味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美的声音,进一步实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创作的有机统一。

4结语

艺术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人的声音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音乐院校中的声乐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正确科学地练习和欣赏音乐;学生要提高基本技巧,掌握对音乐的审美心理,感受音乐中的美,进一步提高歌唱技巧。

参考文献:

第9篇:声乐的教学范文

一、高校声乐“恒”与“变”的解读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声乐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事业及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有着很多发展的机遇,但是同样面临着巨大而艰难的挑战。机遇是:声乐人才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学生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多;而挑战则是:声乐教学是较为传统而沉淀的文化课程,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人们对声乐的敏感程度和鉴赏能力却每况愈下。基于此,作为文化课程的声乐教学来说,要想发展,必须留存好属于自己原汁原味的东西,又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的进行调整,“恒”与“变”成为声乐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

(一)坚定文化理念的核心,坚定可持续的发展

高校声乐教学的“恒”与“变”必然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继承和割舍。作为“恒”的内容来说,一定是留存声乐文化及声乐教学精髓的核心和理念,发扬声乐的魅力,让声乐这一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因此,在今后高校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深度挖掘声乐教学内在的“血液”,通过细水长流,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曲谱中去阅读人文精神,解读历史岁月,掌握乐理对情感的表达。简单说来就是:高校声乐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这门技巧和艺术技能,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利用这些技巧和技能去传播和发散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学生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是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声乐文化及声乐艺术更具生命力、活力和感染力,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变通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

在传统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部分声乐教学者们可能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误区:即认为利用现代手段和方式展开声乐教学是对这门艺术的亵渎。信息时代的来临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话,不难发现,这些看似高效的途径其实大大降低了我们对信息的接受度和敏感度。我们心灵的容量其实是有限的,信息爆炸的到来,严重阻碍了我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大脑对信息始终处于较为疲乏的状态。因此,作为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坚守文化理念核心,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但是依然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潮流,对教学方式及途径进行变更,适应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的变化和调整,寻找学生更能接受以及学生接受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进行。

二、高校声乐教学变革的主要内容

新的时代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及教学途径的变革是必然的。结合现阶段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

声乐教学中,虽然大多数时候依靠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新的形势下,依然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途径。多媒体软件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教学辅助工作,在学习氛围营造以及学生兴趣激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与价值。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一些声乐练习曲目,规范学生的声带发音;小组声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声乐表演或演唱的视频作为教学的导入。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新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被创造出来。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新的音乐作品进行适当调整,将它们变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引入这一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进行时间限定,给予学生部分自学时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通讯工具的群组功能对学生喜欢的风格及曲目进行了解,然后综合大家的爱好倾向,选择与学生兴趣及教学目标契合度较高的练习曲目,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有效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

(三)合理开展声乐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