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范雷电灾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防雷技术;要点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Qinghai Kunlun secondary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from the site investig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summary, draw the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asic method and must adopt measur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ural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decision.
Key words: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况:西宁市农村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西宁市13所中小学雷电防护装置设计与施工)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批复下达,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管理,青海安居防雷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1.2 地理环境:项目在西宁市区内实施,西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低山环抱的拗陷盆地。盆地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3~6km,东西长约50km,海拔高程为2200-2600m,地形南高北低,地貌上属湟水河南岸一级阶地。
1.3 水文地质:西宁市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于自然地面下4.5-8.4m,水位变化幅度±1.0m,含水层为卵石,地下水属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泥岩强风化层顶板为相对的隔水底板,地下水流向总趋势由南西向北东迳流,最终排泄和补给湟水河。
①地下水的腐蚀性:a.地下水对砼结构具有中等腐蚀;b.地下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时无腐蚀,干湿交替时具有中等腐蚀。
②地基土的腐蚀性:a.地基土对砼结构具微-弱腐蚀性,以弱腐蚀为主;b.地基土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c.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1.4 气象条件:西宁地区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为干燥、多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夏爽。
根据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6.2℃,年平均降水量为366.8mm,蒸发量为1683.1mm。西宁气象站年平均雷暴日数40.3天,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雷暴初日为5月3日,终日为10月5日,初终间日数为156.3天。最小相对湿度为0%。雷电的基本特点是夏季雷暴多、属雷暴多发地区。
2、防雷现状
西宁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处于空旷地带,人员集中,防雷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每年雷雨季节,学校的电子设备(如:监控系统、计算机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弱电设备)、燃气锅炉、金属旗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击损坏。土质干燥,土壤电阻率约在210-65Ω·m之间。为保证校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子设备的正常良好运行,必须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证,应采用热镀锌角钢和热镀锌扁钢增设人工辅助接地网,接地电阻值要求≤10Ω,各系统的交流地、直流地、保护地、防静电地、防雷地均可接到新增设人工辅助地网上形成等电位连接系统。
调查表明:教学楼和办公楼无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占91%,电源和信号系统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的占100%,中心机房无防雷击电磁脉冲设施的占100%,燃气锅炉房无直击雷防护装置、电源系统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的占100%,金属旗杆、足球门、篮球架、主席台金属罩棚无良好接地的占100%。
3、采取的主要防雷技术措施
3.1 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的第2.0.3条的规定,西宁市农村中小学校区内的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需在建筑物天面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网格),以起到抑制强雷电的作用。
安装位置:在教学楼或办公楼的屋面上架设避雷带,垂直方向通过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安装材料:避雷带采用¢12镀锌圆钢;避雷带支撑杆采用¢12镀锌圆钢。
接地引下线及接地电阻要求:引下线优先利用建筑物立柱主钢筋,引下线平均间距要求≤25m,否则宜利用40×4镀锌扁钢或¢35㎜2铜缆。接地电阻要求≤10Ω。
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天线需做避雷针加以保护,经计算,针高为4m,接地电阻≤4Ω。
燃气锅炉房的屋面应加装避雷带,接地电阻≤10Ω。
3.2 校内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第4.3.1条规定,西宁市农村中小学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级。
①供电线路防雷电过压保护:雷击事例表明,从供电线路入侵的雷电过电压占雷击事故的大部分,可直接损害计算机、电子设备及火灾报警等控制系统,而变压器、UPS等设施不能消除雷电过电压,因此按IEC62305的原则,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和各类电子控制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应设置多级防雷保护措施(一般为三级、重要设备为四级配置),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
另外,雷电流主要是由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所组成。因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必须考虑到如何抑制(或分流)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在设计供电线路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须采取多级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防护器件各级之间的能量配合及设备所能承受的SPD的残压。
电源防护示意图
西宁市农村中小学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供电系统应采用二级的过电压防护装置,本方案设计防护措施如下:
第一级SPD安装在学校低压配电室市电输入端;第二级SPD安装在中心机房配电输出端。
[关键词]瑞昌市 苏山村 雷击灾害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1-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瑞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西省的多雷暴地区之一,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5.7天。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导致该市雷电频率高,强度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雷击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2011年7月17日18时左右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发生的一起雷击事故就造成该村一村民死亡。
1、基本情况
1.1 码头镇苏山村地理位置
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雷击建筑物附近树木高大,根系发达,树下土壤较潮湿,土壤电阻率低,在雷雨天气发生时容易被雷击。雷击地点的经纬度为:n29°49′05″、e115°37′52″,拔海高度为44m。
1.2 雷击现场情况
(1)事故地点为位于山坡上的新建建筑物(全村最高点),建筑物高三层,三层楼面已浇注完毕,处于拆除模板准备进行装修期。
(2)建筑物无安装金属门窗,楼面混凝土内钢筋处于悬空状态,无任何防雷措施。
(3)事故发生时,受害人柯美玲(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村民、女、1974年生)在三楼客厅取模板上的钉子。
(4)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全身衣服被烧黑,肚子和脚板分别有一洞且带血,洞径约30mm、头发烧焦、全身紫色、地上有两个黑脚印;三层顶的圈梁两侧分别被打掉一块混泥土,且有钢筋露出;屋面有一屋角被击破,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当场死亡。
2、雷击分析
2.1 雷击过程的理论分析
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事故点为三层高建筑物的第三层内,该建筑物在建设时无设计立柱,即立柱内无钢筋,各楼层的楼面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如(图1)所示:
2.3 雷击成因分析
(1)由于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属典型的雷电多发区;
(2)闪电的频数大,电流强度非常高;
(3)建筑物没有采取雷电防护措施,使得建筑物遭雷击后强大雷电流无处下泄毁坏建筑物、伤害处于建筑物内的人;
(4)缺乏雷电灾害防御知识、防雷意识不够。
3、防护建议和措施
3.1 对该地区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1)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2)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3)电源、通信、电视线路采取穿钢管埋地引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4)电源、通信、电视线路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spd)进行保护。
3.2 加强对村民的防雷意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1)要求村民学会自我保护,不要乱拉扯电线、电话线、电视线。有雷电发生时坐在无金属的木制凳子上,脚不沾地。不要靠近、不要使用任何可导电的金属物体。发现有雷电来临时先将门窗关闭。
(2)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研究及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工作,严格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业务规范和流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多种渠道,提醒公众加强防范。
参考文献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又称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是指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其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估或者预测,并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各镇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雷减灾的能力。
第五条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管理、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发改、建设、规划、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机制。
第六条以下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火灾危险环境设施;
(三)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体育、旅游、游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通讯、电力、金融证劵、信息系统等重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大型建设工程、县以上重点工程以及其它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场所和设施。
第七条凡属第六条所列工程项目,发展和改革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通知相关建设单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前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核准申请;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后,告知建设单位是否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
第九条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应同步委托有资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第十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实行资质认定制度。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证书后,方可在其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并接受当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资质管理,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十二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和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状况;
(二)雷电灾害可能造成危害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三)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措施;
(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应当作为建设工程的防雷技术依据。
第十三条对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许可时,应当同时提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出具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程项目拒不进行评估的;
(二)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未使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擅自设计、施工的;
(三)涂改、伪造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
(四)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资质证书的;
(五)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擅自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
(六)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
(七)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八)违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
一、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确保防雷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因此,组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是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基本的科学依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各级气象和安全监管部门应把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雷击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依法履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安全监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评估结果。评估范围内的业主单位、项目设计单位应主动配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三、规范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危险易燃易爆环境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同步做好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设计单位应当把雷电风险评估报告作为施工图的设计依据,根据报告要求、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切实从源头把好防雷安全关,以确保社会公共安全。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包括:
1、城市桥梁、燃气、轨道、供水、供热等公共设施;
2、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电力设施、电气装置;
3、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和剧毒物质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等爆炸危险环境;
4、医院、商场、学校、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
5、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
6、重点建设项目及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米的建(构)筑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
7、高速公路的高架桥、Ⅱ类以上的机场;
8、其他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重大建设工程。
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对评估结论负责。
(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基础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说明,通过现场探测所取得的资料,还应当对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进行说明;
3、评估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方法;
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分析;
5、雷击风险性的评估,极端雷电事件出现概率;
6、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7、评估结论和适用性说明;
8、其他有关内容。
四、切实抓好防御雷电灾害安全责任制落实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督促各单位完善和落实防雷电灾害安全措施,监督有关单位主动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认真落实防雷设施安全检测的有关规定,及时排查治理雷击安全隐患。
关键词 气象预警;信号;等级分类;识别标准;时效
中图分类号 P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33-01
禹城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气象灾害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禹城市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连阴雨、冰雹、雷电、大风等。其中,主要寒潮、冰雹、暴雨、大雾、霾、雷电、大风、高温、道路结冰等灾害天气的预警信号[1-2]。各类气象灾害中,冰雹、暴雨洪涝造成灾害最重、受灾损失较大。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和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灾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为此,气象部门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正确识别预警信号能力非常重要。目前,我国普及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气象预警信号,类型分为14类,即暴雪、暴雨、台风、大风、寒潮、沙尘暴、大雾、霾、霜冻、道路结冰、雷电、冰雹、干旱、高温等。现将气象预警信号的等级分类、等级标准、时效与季节等介绍如下,以期为气象预警信号的正确识别提供参考。
1 等级分类
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表示不同等级,一般来说有蓝、黄、橙、红4种颜色,分别对应着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分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对于这些预警信号,可以理解为蓝色不太严重,黄色要注意,橙色有些严重,红色相当严重。每一类预警信号等级不相同,有些种类只有其中的2~3种。比如沙尘暴预警信号只有橙、红2种色,道路结冰预警信号有黄、橙、红3种色。
14类气象预警信号也可分为2类,即“戒备”信号和“警告”信号,前者传达的信息是“狼要来”,后者传达的信息是“狼来了”。当戒备信号发出时,人们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出行。当警告信号发出时,人们应尽可能留在安全地带,减少外出,出行注意安全,并做好相关准备。
2 等级标准
以暴雨预警信号为例,其分为4级,即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红色预警号表示3 h内降雨量已达100 mm以上或者将超过100 mm且降雨可能持续;橙色预警号表示3 h内降雨量已达50 mm以上或者将超过50 mm且降雨可能持续;黄色预警号表示6 h内降雨量已达50 mm以上或者6 h内将超过50 mm且降雨可能持续;蓝色预警号表示12 h内降雨量已达50 mm以上或者12 h内将超过50 mm且降雨可能持续[3]。
防御指南:一是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二是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三是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四是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气象预警信号强弱程度不同,相应要采取的防范措施也更加细致。“蓝色”属于“狼要来”的预警信号,“黄色”就是“狼来了”的预警信号。一般来说,“黄色”甚至更高级的“橙色”和“红色”信号,表示恶劣天气即将或已经影响本地,而且可能持续甚至变得更恶劣。
3 气象预警信号时效与季节
在季节分布方面,冬半年预警信号包括干旱、暴雪、大风寒潮、沙尘暴、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夏半年预警信号包括大雾、暴雨、台风、高温、雷电、冰雹、干旱。
由表1可知,随着气象预警信号由弱到强,时效愈来愈短,尤其要特别关注夏半年暴雨、大风、雷电、冰雹4类“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冬半年是雾霾天气高发期,气象预警信号不可忽视。因此,公众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应对恶劣天气。
4 结语
总的来说,人们看到最低一级的预警信号,就要根据防御指南做好防范了。当最低一级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当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避雨;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等扛在肩上。随着预警信号的提高,人们应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此同时,人们可以查阅《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办法》进一步了解气象预警信号及其防范措施,通过当地气象局官方网站、政府网站或者气象局的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及时查看气象预警信号。
总之,在平时只要多关注天气并了解预警信号背后的意义,关键时刻不“轻敌”,人们的防范意识就会相应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现在除了电视天气预报外,还有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手机短信、新闻媒体等渠道传播气象预警信号,以帮助居民更好地收听、收看气象预警信息,减少气象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及公众生活带来的影响[4-6]。
5 参考文献
[1] 吴昊F,刘元林,黄浩.丽水气象预警信号制作平台的研制与开发[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1):48-51.
[2] 任文斌,杨新.揭阳市气象预警信息屏业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1-43.
[3] 骞少禹.赤峰市气象预警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3):71-74.
[4] 倪化勇,巴仁基,刘宇杰.四川省石棉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雨量条件与气象预警(报)[J].水土保持通报,2010(6):112-118.
前期我镇普降暴雨,溪道水库水量普遍上涨,目前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据市气象局预报,23—24日我镇仍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雨量大到暴雨,为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和应对工作,特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防汛值班和应急处置。
镇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防汛指挥部的负责人要按预案规定上岗到位,按照职责分工,服从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各地各部门负责人要靠前指挥,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要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科学调度,及时处置洪涝灾害,并按规定迅速向上级报告汛情、险情和灾情。
二、切实抓好山塘、水库安全管理,确保安全度汛。
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要对各类防汛设施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同时,加强对山塘、水库的巡查力度,加密巡查次数,严格水库控制运行,超过汛限水位的水库必须尽快降到汛限水位以下,并严格落实病险水库安全度汛措施和水库下游人员转移等应急预案。
三、及时做好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针对当前降雨量大,土壤含水量高,极易发生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情况,各地要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状态,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到位;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要加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防灾应急队伍要做好应急抢救准备,灾害威胁区域内的人员要做好避让、撤离工作,并将撤离情况及时报市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御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预案,加强灾害易发区、山区在建公路、削坡建房居民点等的监测和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四、着重抓好在建工程的度汛安全管理。
各行政村(社区)、机关各办(所、中心)线及有关单位要对相关在建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工程安全度汛。特别是涉水跨河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要进行再检查,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和各项度汛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业主负责,参建各方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在建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度汛。
五、积极做好雷电灾害防范工作。
当前时值初夏,是我镇雷电、冰雹和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灾害多发季节,易造成简易建筑、棚架、广告牌、围栏(墙)等倒塌损坏,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要积极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对上述设施实施加固或拆除工作,同时做好防范雷电灾害相关的检测、隐患整改和防雷宣传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
六、进一步做好抗洪排涝工作。
各行政村(社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要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进一步动员全镇广大力量,迅速行动、加强配合,全力投入到抗洪排涝斗争中来。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抗洪排涝工作,对山塘水库、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城乡低洼区等重点地区和部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责任,加强巡查;对已发生内涝的地区,要安排充足的抽排机械和人员,将内涝积水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加强溪道清障工作,对影响行洪排涝的障碍物,应组织力量及时清障。要千方百计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组织力量对受淹农田尽快排涝,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被毁蔬菜基地的灾后抢播补救工作,确保城乡市场“菜篮子”供应,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雷电;灾害;分析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disaster in 2012,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disas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ghtning disaster time industry described, proposed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761.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古今中外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不计其数。因此,监测大气中雷电现象,认识大气中雷电活动的规律,深入分析雷电造成的灾害对预测雷电灾害和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近十几年来,很多专业人士对雷电及其雷电灾害和雷电防护做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雷灾也不断衍生出新的特点,并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对雷电灾害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对于日后的防雷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5]。
1黑龙江省雷灾事故特点
1.1雷暴日分布特点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临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雷暴频发且强度较大。全省年平均雷暴日区间为25.0-32.5d,省会哈尔滨雷暴日数最大,为32.5d。
1.2雷灾特点
黑龙江省由于雷电灾害所酿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及经济损失日益严重,其特点为:频发性高、突发性强、危害严重范围广,具有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据省气象局不完全统计,2012年共发生雷灾事故19起,直接经济损失93万余元。根据2012年雷电灾害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雷电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危害及损失主要来自于交通、通信、石化、电力等行业部门;二是雷电灾害发生地区多为城镇;三是雷电灾害发生的时间比较集中,5-9月份的雷灾次数占全年雷灾的99.5%,由雷灾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也集中在这一时段。
2雷灾事故情况分析
2.1雷灾时间分布
2012年黑龙江省各月份雷灾发生情况如图1所示:
图12012年黑龙江省雷灾次数统计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雷灾主要集中在4-9月份,主要是由于该期间为汛期,局地对流天气频繁,易产生雷暴天气。
2.2 雷灾事故分类
由图2中的雷灾事故分类可以看出,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主要体现于电子电气设备的损坏,占雷电灾情的74%,大量的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为各行业创造了高速度、大容量的工作环境,但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与以往的电子设备相比较,其耐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却大大降低了,雷电感应产生的二次雷击使大量微电子设备受损十分严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问题亟待解决。
图2雷击事故分类图
2.3 雷击事故行业分布情况
图32012年雷灾事故行业分布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雷灾事故多发行业有通信、电力、石化、金融。主要原因为上述行业站点分布广,高端电子设备使用广泛。大多数雷灾事件是由感应雷所引起的设备损坏。
2.3.1雷灾引起的电气事故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加快,各种用电设备如家用电器、各种通讯系统的应用不断增多,若发生雷电灾害,此类设备遭受雷击则会造成系统瘫痪。4月28日2时30分,黑河格球山农场出现了小范围强对流雷暴天气,气象站遭受强雷击,墙壁电源插座被雷击穿,导致窗帘大部分烧焦;室内自动化气象站采集器主板、卫星云图接收机、卫星云图天线高频头、EN2测风仪等5套设备全部被击坏,经厂家工作人员现场鉴定确认全部报废;小型多普勒雷达收发机、雷达控制机、自动化测墒站等设备均被雷击穿,并且能看见雷击的痕迹;击坏4台电脑,2台稳压电源,1台UPS,致使气象站设备处于瘫痪状态;室外观测场自动化气象站外转接盒主板、风向风速传感器被击坏,造成经济损失总计达19.28万元。
2.3.2雷击引起的火灾
雷电与地面接触瞬间其产生的电流会发生焦耳-楞次效应,其特点为峰值高作用时间短暂并可产生瞬时高温,被雷电击中的物体会产生高温而发生相应变化如汽化、融化甚至燃烧现象,并可使体积小的金属直接融化。在雷电流通道上遇到可燃物质时,会引发火灾。7月2日15时38分至16时08分,方正县电业局双凤变电所遭受雷击,烧毁变压器一台,大罗密变电所烧毁变压器一台,直接经济损失14.7万元,间接损失34万元。雷灾原因是该变电所防雷装置不健全。
3雷灾防护措施
3.1普及防雷知识,加大宣传
要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防雷减灾工作的认识,加强防雷基础知识的普及从观念上消除广大群众对雷电的恐慌及迷信,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雷避雷、自救互救能力,而且要加强农村建筑的防雷装置建设工作。
3.2做好雷电监测预警服务工作
气象部门应大力加强雷电业务体系的深入开发,加大雷电监测的力度,做好雷电预报预警工作,分析雷暴趋势,为雷电预警科研、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完善的服务。
3.3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工作
气象部门应借助雷电灾害的历史资料和相关监测资料,切实做好雷电灾害的事后调查、雷灾鉴定以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等服务,发挥气象部门在防雷减灾工作上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对雷电灾害的原因进行深入、科学的分析并及时上报,以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斌.新形势下地市级防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C].北京:中国国际防雷论坛,2008:7-8.
[2]屠万吉,关于农村防雷的几点建议[C].北京:中国国际防雷论坛,2008:18-19.
[3]袁湘玲,王振会,肖稳安,黑龙江省雷电灾害特种分析[C].北京:中国国际防雷论坛,2010:99-101.
关键词:中小学校;防雷技术;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76+.5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雷电灾害是气象灾害中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雷电灾害重灾区,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可达上亿元。位于广西中部的象州县,地处大瑶山西麓,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一年中各个月份均有可能出现雷暴,1~6月雷暴日数逐渐增多,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季,8~12月又急剧减少。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和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尽管象州县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却日益加重,其中2005年象州县雷暴日数高达79d,出现35例雷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近130万元。学校是人员集中场合,教学楼及电教设备是雷击主要目标,严重威胁着师生生命安全,象州县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甚至无任何防雷安全设施建设,在防雷安全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充分强调了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并总结探讨学校建筑及设备防雷设计施工以及防雷安全教育,旨在为提高中小学校防雷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校防雷安全重要性及工作开展
学校是广大学生聚集的地方,雷击事故是中小学校主要安全事故,尤其在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视,中小学校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高层建筑物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当前,象州县还存在着一些应安装防雷装置但却未安装或安装不合理、不完善的学校建筑物,已经安装存在着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等现象,其防雷设计、施工不规范,存在防雷漏洞等,且大多中小学校仅考虑了学校建筑的直击雷、侧击雷防护,而忽略了易感雷的通信、网络、电力等弱电子设备的感应雷、雷电波入侵。在雷电高发的高温多雨季节,如果雷电防范不力,一旦出现雷击灾害,人群不易疏散,幼小群体极易受到惊吓,造成学校师生伤亡及校内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改进并采取有效防雷措施,确保中小学校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象州县气象局不断加强学校防雷工程施工管理,提高中小学师生防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为该县学校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2012年10月中旬,象州县气象局和县教育局联合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县中小学校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组织防雷技术人员进行全县中小学校一次地毯式的防雷安全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各个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住宅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弱点设备等场所的防雷装置,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的单位应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督促整改,彻底消除雷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雷电灾害,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二、中小学校防雷装置设计施工
(一)直击雷防护。接闪杆(带、网)主要用于对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餐厅、体育活动中心、烟囱、卫星接收天线等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所设接闪杆应符合建筑物保护范围标准要求,能起到有效保护校内建筑物作用,敷设的接闪带力求平整、顺直、牢固,不能出现倒伏、断裂等故障;进行明敷引下线时要保证其牢固、平整,引下线距地以上、1.8m以下的部分要套设绝缘保护层,并远离出入口;建筑物防雷设施接地系统要完备,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相关要求,校内相对孤立的大型金属物要作可靠接地,确保接地电阻≤10Ω。在进行防雷施工时,要避免学校有线广播、通信线等金属线路缠绕接闪带、接闪杆。
(二)感应雷等防护。这也是中小学校当前防雷工作的重点,首先要作好教学楼等高层建筑楼内金属楼梯扶手的可靠接地处置,将各个室内的金属构件作等电位连接,尤其要对防静电地板作多点接地;要对学校总配电房、程控交换机房、办公及教学网络机房、电教网络机房、监控机房等处安装两级以上电源浪涌保护器,在同时设有电化教室的教学楼楼层安装两级电源浪涌保护器;此外,还应在信息网络外网接口处、卫星接收装置室内、外馈线端口、网络交换机重要端口等处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危害室内弱电系统。
(三)防雷建设安全设计施工及检测。对于学校内改建、扩建或新建的建筑工程,其防雷工程应由具有防雷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后报气象局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同样需要获得气象局验收合格后允许投入使用。各中小学校要将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纳入学校安全工作中,制定防雷装置检查维护制度,由具备相关防雷和电气知识的人员担任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防雷安全隐患,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防雷设施检测中心进行妥善解决;同时,要定期接受象州县防雷检测中心开展的年度定期检测,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安装不规范或未安装防雷设施的学校应根据防雷中心出具的整改方案及时进行整改完善,依法取得防雷检测中心发放的防雷装置合格证书。通过日常维护管理和定期年检,及早消除雷电灾害隐患,有效发挥防雷装置作用,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
三、防雷安全教育工作开展
(一)加大学校防雷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各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象州县气象局大力开展防雷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画、防雷知识讲座、广播、上安全科、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师生、教职工对雷电的认知,和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科学防雷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防雷避险以及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高校园安全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安全职责工作,充分协调,密切配合县气象局防雷工程建设,共同做好学校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二) 加强中小学校气象信息服务和灾害应急处置
要进一步加强开展中小学校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中小学校气象服务机制,提高暴雨、大风、冰雹、冰冻尤其是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利用手机短信、12121服务电话、传真等传播渠道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并及时给予针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建议和措施。学校应根据防雷中心提出的防雷建设方案,按照自身特点建立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遇强雷暴天气应急人员应迅速安顿好在校师生安全,做好排险、救护等救援准备,一旦出现雷击事故要及时报告教育及气象部门,并协助气象部门人员做好灾情调查、坚定,认真分析雷击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及措施。
(三)严格执行学校防雷安全责任制
按照气象部门下发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维护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加大学校防雷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力度,对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及定期年检的学校及相关责任人应作严肃处理,依法追究使用、拒不整改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学校,对因失职或应急处置不力导致发生雷击事故的学校领导等依法进行相关责任事故调查,因电力、信号线路及设备防雷不规范或未进行防雷而引发的中小学校雷击事故要严格追究责任及赔偿。
参考文献
[1] 蔡云泉,路明. 关于中小学校防雷工作的探讨[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10(4):59-60
[关键词]农村 防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T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363-0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灾害,雷电引起的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次雷暴发生,平均每小时发生2000次雷暴,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财产损失约为50―100亿元左右,相当于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损失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因雷击的伤亡人数达3000-4000人,而其中65%都发生在农村,因此做好农村的防雷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防雷现状
1.1电子信息产品大量涌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新建房屋的增多,农户家中电器、电子信息等现代化产品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农村开展的村村“通电话、通电视、通宽带”的建设中,忽视防雷设施的同步建设,导致新的雷击隐患不断出现。
1.2 农村受地形、地势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不依程序、设计不依科学、施工不依规定等乱占滥建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由于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住宅喜欢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地、草地,水田等空旷开阔地或近水域附近建设,而这些地方恰是雷电频发的地方。更多的村民建房为了冬暖夏凉,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客观居住环境。往往忽略气象因素的影响,每年6―8月是我国西南季风频发时期,坐北朝南的房子是迎风向,正是雷云活动的主方向,气流迂回流动遇到地形的阻挡雷云运动就会有提升作用,在拐弯曲力最大的地方正好是雷击最严重之处,因此山区农村更成为了雷击概率最高的地方。
1.3农村对雷电灾害防范意识不强。在一些农村新建的小楼房顶上虽然安装有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接收天线,但由于农民缺乏雷电防护意识和防雷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农民为节约建房投资成本,村民家的房屋楼顶上但几乎是看不到避雷设施的,使得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这些都是造成农村雷电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4雷电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比较分散,特别是农村山区通讯设施相对落后, 难以集中宣传,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送到位,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造成了严重的雷击隐患。
1.5防雷监督管理不到位。农村自建楼房基本上均无申报审批手续,大部分农民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形成了防雷监管上难度较大,农村自有建筑防雷体系难于实现,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安全防御管理不能完全到位,导致雷电事故频发。雷击后采取补救措施,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而且还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二、农村住宅防雷对策
2.1提高防雷专业人员素质。目前最重要是首先要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防雷减灾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建立一支规范、诚信、严谨的建设施工队伍。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来提高防雷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规范各种防雷人员的岗位证书来实现防雷法律法规的监管和其严肃性,以保证防雷减灾工作能够卓有成效的顺利开展。
2.2掌握和普及雷电知识。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雷电在形成时能够产生几万安培的强电流,上万度炽热的高温和大量的电磁辐射。由于电流极大而放电的时间又极短,所以在雷击时引起的热、电磁、机械、化学和静电作用.会对人畜、建筑物、树木、电气设备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轻则玻璃品破裂,重则雷击过后往往造成金属溶解、树木烧焦、高压输电线系统被击穿,引起火灾事故,有时还会沿电线窜入室内,造成房屋倒塌和人身伤亡。因此,掌握和普及一定的雷电防护知识,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能够使得国家防雷技术性规范有效的贯彻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做好雷电灾害等级和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充分利用电视、显示屏、电话、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向公众实时发送雷电灾害天气预警信息,进一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范围,完善预警体系,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对民众和信息闭塞乡村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视,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指挥决策防雷减灾工作、采取应急避险措施提供服务。
2.4安装建筑外部防雷设施。在住宅的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以结构体内的金属导体作为引下线,建筑基础作为自然接地装置。将避雷针或避雷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用引下线进行可靠连接,并将住宅屋面上的各类金属支架、金属物体(例如室外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机、水箱等)与屋顶避雷针或避雷带做可靠连接以防直击雷灾害。
2.5做好弱电系统的内部防雷措施。电信部门在线路敷设安装电话线、有线电视、宽带网线时,就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安装统一完善的防雷措施,这样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可靠,并做到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有效防止感应雷通过线路引入室内及各类防雷设施因出现短路、断接、锈蚀、损坏而失去有效的防雷作用。有条件的还应在这些线路的入户端安装电子避雷器,总之,农村住宅建设要综合防雷,全方位防雷才能确保安全。
2.6加强农村户外防雷意识。农民外出时应了解当天天气预报和雷电预警,在雷雨到来前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正处于近雷暴危险环境,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尖端的雨伞,不要把铁锹等农具扛在肩上。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尤其要将身上佩戴的金属首饰或金属框眼镜拿下来。不宜进入无防雷装置的野外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应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停留。同行人多时,注意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牵着手靠在一起。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在水面上作业、游泳时应迅速上岸。要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施。
三、小结
雷电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就能将雷电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减少村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防雷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防雷工作者应积极努力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农村防雷工作,为建设现代化农村和造福于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梅卫群 江燕茹 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 气象出版社 2008年2月3版
[2] 机械工业部.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