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辅导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辅导
由于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扩大招生。高职院校如此,中职院校亦是如此。中职院校扩大招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招生标准,使得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无论是受教育水平还是心理素质水平。尤其是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尚不成熟,难以应对情况的转变。这就会对中职生的心理造成影响,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发展进行研究。
中职生刚刚结束九年义务教育,就要接受职业教育,这是一种转变。多数学生还未成年就得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这种落差很容易使中职生的心理出现阴影。因此,在中职院校中的一大问题就是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因此中职院校设立了一些心理健康咨询室以及相应的心理课程或是安排一些心理辅导员进行指导。其中最典型的指导方法就是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中职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职院校声誉影响
在中学生中,多数学生对中职院校嗤之以鼻,认为中职院校比正规的教育院校低一等,而中职生则是一些智商低下的人。另外,社会对中职院校也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中职院校是培养工人的,在将来社会地位也是十分低下的。总之,中职院校在同龄人以及社会中的声誉都是不好的。这就会为中职生带来困扰,容易使中职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2.就业压力
进入中职院校,学生将不再接受以往的知识教育,而是技能教育。此时他们多数未成年,却因为进入中职院校,不得不面临就业的压力。这时的他们已经认清了现实,知晓了社会生存的压力,而心理尚未健全也使得他们顿生无力感,巨大的就业压力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团体辅导介绍
团体辅导是教师或者辅导者等组成的团体对学生进行辅助,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了解、自我发展以及自我超越等过程。它是一种健康的辅助方式,借助团体的力量引导学生开放自我,促使个体在团体的协作中认识自我,帮助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态度、习惯等。
团体辅导注重交际,也就是正常的人际交流。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团体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团体交流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设计一些交流性的环节或是热点话题,营造和谐、幽默、轻松的氛围。在这一种团体交流中,学生就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中学会调节心理。
团体辅导另外一特点是团体性。团体辅导成立的基础是必须有全体参加,不管大小活动都必须面向全体师生,一视同仁。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需要注意的是团体协作,利用团体的参与影响一些学生,来实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开放,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有利于心理健教育的进行。
三、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建设优良团体,规范团体行为
团体辅导以人际交流为主。为了更好地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有必要建设优良的团体,规范团体行为。良好的团体有利于进行团体活动,加大师生间的互动,规范团体行为,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交流环境。这都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前提。
一个优良的团体可以凭借团体动力实现团体良好、积极的交流,更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加强中职生心理建设。例如在进行团体活动时,可以将团体的成员划分为几个实力均衡的小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以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此过程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自由交流,产生团体动力。
规范团体行为是建立团体良好形象的前提。在此,所谓的规范团体行为不仅是指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还包括一些“矜持”行为。不文明、不道德这是大家所熟知的,现在就讲解一下“矜持”行为。所谓的矜持行为就是指团员放不开自己,始终不参与团体的任何活动或是话题。这种行为不利于团员的自身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2.团体内容具有针对性,有益于中职生心理健康
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必须明确,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中职生的话题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帮助。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选取有关内容十分关键,其内容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中职生的心理素质。
在内容的选取上,要有针对性,不仅是指对象是中职生,还意味着内容必须要分阶段进行。所选内容要结合学生当下的实际情况。不同的阶段其重点不同,自然选取的内容也会不同。刚进入中职院校的中职生,其心理必定是紧张的、害怕的,对于外界也十分敏感。这时,建议所选内容以适应环境、生活成长以及团体交流为主,有利于刚入校的中职生放下心理上的负担,融入团体。
同时,也为了团体的作用更加明显,建议团体进行公告,让团员根据自己的形象设置自己的个性化名片,大胆介绍自己,对于一些较为腼腆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这将有利于团体氛围的融洽,更重要的是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当然,在进行团体辅导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以避免事倍功半的现象出现。
3.团体辅导分阶段进行
在进行团体辅导时,要注重阶段的划分,不是指学生的成长阶段,而是指团体的运行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达成辅导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团体刚成立初期,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团体辅导做铺垫。在这一阶段,教师是主导,引领学生进入团体,借助团体的力量打造一个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发展阶段。通过准备阶段的预热,这时的团体具备了良好的团员基础以及互动能力,也就意味着进入团体的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教师应该作为一名旁听者,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讲述自己心理上的压力,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最后确定应对方案,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结束阶段。进入结束阶段,最后的收获就是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全体成员获得感情认知、精神愉悦。教师也应该从团体辅导中获得经验,知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应该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好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具体的应用中,还需要心理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尽最大可能发挥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清.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9).
[2]赵雅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剧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教育管理 辅导员助理
大学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历来为各高校所重视。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尽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对其正确教育引导,构建有效的教育工作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在新生班级中设立辅导员助理这一新型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实践证明,为新生配备辅导员助理这一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新生教育管理方法。
所谓辅导员助理制度,就是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至两名从高年级同学中选出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干部,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
一、辅导员助理模式的优势
辅导员助理这一模式在新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具备以下优势。
1.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助理与低年级学生之间年龄差距不大,他们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接近,又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另外,学长的身份又能使低年级学生对助理的认可程度增加,能够与他们袒露心扉,也就方便辅导员助理更加深入细致地与新生进行沟通,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此,辅导员可以依托辅导员助理这一平台更真实地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助理及时反馈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尽可能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发现和解决。
2.有利于辅导员助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辅导员助理由于需要协助辅导员处理各类日常事务,如军训、召开班团委会、组织班会、确定新生干部、学风班风建设等各项工作。辅导员助理有着特殊的身份,一方面是学生,与新生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行使辅导员的部分权力,如何让学生自觉服从管理,这中间是要做许多工作的,也是要讲艺术的。通过这样的锻炼,辅导员助理既能极大地提高组织协调和沟通管理的能力,又能促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有利于发挥辅导员助理榜样示范作用
辅导员助理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成功的经验,满足了新生渴望成才的需要,无形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新生刚进大学,对学校的种种情况处于未知的状态,他们愿意也更容易从同龄人群体中接受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的行为方式。因此,辅导员助理对新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生中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4.有利于新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
从高中到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新生初入大学,对大学生活有着许多的憧憬与向往。同时,由于大学是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的学习又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初入大学的新鲜感消失后,就会有许多对于学习、专业、未来发展的困惑和迷茫。由于辅导员助理都有过大学一年级的经历,他们知道新生刚入学时最容易碰到的思想、生活问题,因此在与新生交流的时候,可向他们讲述自己或其他同学在大学一年级时的所思、所获、不足与遗憾,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心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另外,对于学习而言,辅导员助理对本专业课程也较为熟悉,知道每门课程及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也从学习中概括出一些适合本专业的基本学习规律和方法,他们把这些规律和方法告诉新生,让他们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以帮助新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5.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辅导员助理的反馈,辅导员能掌握更多、更新、更为准确的信息,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能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对学生工作进行更多的思考与调研,更好地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开展学生工作。同时,也促使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服务,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辅导员助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严格选聘
我院在选聘辅导员助理时,一向严格把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兼顾考虑。
(1)一般在高年级(三、四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因为这部分同学有较充足的大学生活经历,对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努力的方向有较清楚的认识。
(2)品学兼优,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在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习成绩优秀,能对新生适应大学学习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3)对党务工作有一定了解,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员优先考虑。
(4)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有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
(5)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6)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助手意识,能积极配合辅导员开展新生工作,并且工作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培训
在辅导员助理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开展专题如《如何认识和对待辅导员助理工作》、《学生工作方法与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新生心理特点》等专题讲座,使辅导员助理们统一思想,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更有效地开展新生工作。
3.交流激励
组织曾任辅导员助理的同学与现任助理之间进行交流,介绍开展工作的思路,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具备的素质等,进行传、帮、带的工作。学期末,需要对辅导员助理进行考核与评比,表彰先进,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4.全程指导
辅导员助理毕竟是学生,他们同时扮演着“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角色,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对助理加强指导,定期进行工作的交流,帮助他们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指导开展其他各项工作,以保证和所有的辅导员助理达成思想和口径上的一致。
总之,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施辅导员助理制度不仅有其必要性、现实性,而且有其可行性、实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勇于探索,勇于改进,不断完善该项制度,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使其在自我教育管理中成长成才,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绍正,邓静.论学生辅导员助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A].科技资讯,2009,(31):187.
新美术课程标准规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都得到开发。学生的心理、认知、情感等有时发展不平衡,因而学习存在个体差异性。另外,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受艺术天赋的影响,也会造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经调查,美术课上学困生形成原因多数是在智能正常范围内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辅导、转化学困生,使学困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呢?
一、用兴趣转变学困生的“被动”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较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如果能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学习可以变得很简单。如何使学困生主动学习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不是在于做成好饭菜,而是养成好胃口”。要想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灵活多样。首先,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如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里,使学生在玩一玩、看一看、动一动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最后,在教学中运用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总之,只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究”。
二、用鼓励克服学困生的“自卑”
有些学困生意志比较薄弱,怕吃苦,虽然对美术学习有兴趣,但是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找借口放弃,无法坚持到底。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就跟不上了,时间一长,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儿童知道并感受到教师和集体是看到他的个人优点并加以赞许的话,那么,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好。”学困生虽然美术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神态、手势等表现出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赏识及期待,这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把期待化作前进的动力,从而克服自己的自卑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四年级有一位女同学,性格较内向,胆小自卑,她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较弱,美术成绩也很差。虽然对美术学习有兴趣,也很想把它学好,可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不是学习美术的料,于是干脆放弃。美术课上她每次都把材料带得非常齐全,可是自己不动手,把材料都让给其他同学用。针对她的情况,我首先夸她材料带得齐全,爱帮助同学,再鼓励她,如果能自己动手就更好了。等到她动手了再表扬她,这个地方做得很精细,大家要向她学习。在老师一步一步的鼓励下,美术课上她终于放开手脚,学习渐渐有了进步,充满了自信。
三、用关心开启学困生的“症结”
有些美术学困生自身的美术天赋不错,但是其父母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认为美术是“副科”,学不学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对子女造成了直接的思想影响,导致孩子美术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了应付的心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L同学是五年级师生中人人皆知的优等生,每次考试成绩均名列年级前茅,“六一”时还被评为县“三好生”。可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通过了解,明白了事情的真正原因:他的父母是严重的望子成龙型家长,他们已从小就把“学好语数英”这种思想灌输给了孩子。后来,教师找了个机会和他谈心: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是所有学科都尽量优秀,严格来说,只学好“语数英”是当不起县“三好生”这个称号的。当他在课堂上比以前积极,美术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同时对他的绘画作品进行精心指导。结果,在学校“六一”书画展上他的作品获得了年级三等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40-01
一、加强辅导员自身素养
首先,辅导员要具备坚定的信念。所谓欲教人,先正己,如果自身的信念尚且摇摆不定,人云亦云,没有坚定的信念,无法以身作则,就不可能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辅导员要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毫无保留的去热爱、去关心学生,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对学生的热爱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对他们进行启迪、激励和引导。
再次,要做到为人师表。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严以律已,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自身为榜样,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强化自身素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教育,要做到实际践行,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坚持引导为主,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更新理念,引导为主
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辅导员必须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对思想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结合实际,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如进行逐个谈话、与家长沟通联系、与同学沟通等。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二)创新方式,以人为本
作为教育对象,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经常接触了解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管理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辅导员展开教育工作时,对于学生的建议要做到正确对待,尊重学生意见;要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着眼,如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上的体现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标准,产生正确的就业观,拥有职业道德,并且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自主创业。就此我们可以开展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三)加强心理教育
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受到的挫折较少,成长过程往往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对于挫折的处理和困难的克服方面的指导不容忽视。高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的任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未来有信心。
(四)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
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心情和气质,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辅导员应该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充分利用环境开展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理论指导结合实践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从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观,团队意识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把握规律,突出特点
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根本。结合我国实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将其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保证学生接受的知识符合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政策,进而让学生从根本上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其次,要深入分析,细致探讨。对于刚刚深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大学阶段正是心理的迅速变化时期,是思想观念开始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远离家人,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细致的探讨,做到防微杜渐,减少被动。
再次,要对教育和引导方式作出创新。新时期的教育要采取新颖的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出发,以学生所能接受、愿意接受的形式,实现所选择思想教育的引导。
最后,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以及年轻人中存在的攀比现象,对于一些心理消极或者滞后的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定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
结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引导机制的作用和所产生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不仅仅是教育的目的,更是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最为重要的财富。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两级分化消除
新教材改革实施,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方面带来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了许多的新技术,使课堂教学生动,真实逼真,在教学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难度,教学水平的差异,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难免有所不同;此外,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喜好,而喜欢和不喜欢一门功课。因此,日渐天长,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外语上的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这种现状问题,我们期待着改变和调整,使之更加切合实际,然而对于两级分化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缩小和消除两极分化,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如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去辅导英语学困生
作为老师,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热爱它,投入自己满腔的热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事从学生出发,要耐心细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去担当这件事,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掉队了,就要重视,不能放弃,时刻想着不放松对他的辅导,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学习贵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一点一滴的拾起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如此日积月累,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来支撑、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一心要为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关注英语学困生的学习,付出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体力来辅导学生,敢于吃苦,耐得住寂寞,还要受得了委屈:有时我们的工作,虽然付出了并非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理解,家长抱怨孩子回家晚,孩子抱怨老师烦,总是揪住他不放,殊不知,正是因为老师的付出才使他们的英语成绩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二、心去帮助英语学困生的状态
对于出现两极分化之后的英语学困生,大多数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样也学不会英语,甚至有家长说自己孩子是不是有语言障碍,或是语言盲区。其实并非这样,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当,不见成绩,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信心并随之产生一种心理障碍,造成习惯性的心理暗示,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许多学生厌学英语。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有信心去帮助学困生的现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果的造成并非一天,要改变这种结果也并非一天的功夫。教师要有长期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的信心,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对每个英语学困生要认真分析,要查找他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或其它方面的问题,且要对症下药。还要鼓励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发现他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孩子的英语学习信心,这是改变其学习状态的关键一步。
三、生的辅导工作要持之以恒
对已产生两极分化后的英语学困生,辅导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他的现状和提高成绩,应采用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目标。比如:背诵英语单词,第一阶段要求能在一天背诵3个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达到此目标,就是成功的;第二阶段,他能通过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天背诵5个单词就是成功的,尽管离最终目地还很遥远,但是这种微小的进步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上初三了连单词都不能记住,对他进行仔细的问询和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学习方法不当之后,造成了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于是我让他从最基本背单词开始做起,开始一天背5个单词都难以记住,而其他同学背10个能够很轻松,那么对他的要求我就降低到一天3个单词。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能记住5个单词了,再慢慢增加到6个,再渐渐增加到7个、8个、9个、10个的同时,每增加一个就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的信心,明确他的学习态度,对他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循序渐进,最终使他的成绩得不断地提高了。
四、困生的辅导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教师的目地和学生的愿望。所以,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都希望得到快速的成果,以验证自己工作的付出。而现实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造成两极分化的学困生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阶段性的教学工作努力后,有的努力和付出并非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时我们的教师就会感到失望、焦虑,甚至对自己工作的努力和付出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甚至没有价值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付出,放弃对学困生的辅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其实我们自己没意识到,他实际上是想看到自己工作付出的结果,这是不可取的急于求成心理。如对于词汇的记忆,刚开始对词汇形成的识记只能坚持几个小时学生就会忘记,而这时就需要高频率的强化复习,才能形成短时的记忆,以后再现频率逐渐减弱,进而形成长时记忆。起初第一天学习的词汇要复次,然后从第二天起每天记忆一次,直至一周;在形成短时记忆之后应每周记忆二次或多次 ,每月三次或多次,最后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遗忘与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困生自己的词汇学习与记忆的时间计划,切记不可盲目无计划的记忆,急于求成。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如读音规则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词形对比记忆法、反串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法,在学习单词或语法时,老师经常会讲到这些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学习与记忆,避免盲目的死记硬背。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师之为师、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应当负有的责任。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做好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并能将经验总结和反思推荐给大家,以达到互助交流和互助学习的目地,能对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探索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摸索新的路径,实现心理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新目标。团体心理辅导要发挥团体的作用,针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进行辅导,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视活动的载体,实现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在学生体验中实现提高。团体辅导要发挥出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在相互安慰和诉说中减轻负担,稳定情绪,启迪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团体辅导要创造社会情境,追求效果,在充满友好的氛围中,通过示范、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审视自我的观点和行为,调整策略,实现学习的内化,延伸到生活中巩固教育效果。团体辅导要发挥最大的优越性,提高效率,重视对辅导者的帮助,实现全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集体推进辅导进程,提高辅导效率。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在团体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发挥着共同的教育效能和作用,存在着共同的师资队伍,相互配合,实现资源的转化和整合,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效率。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好的班级氛围,教师从组织和培养引导等来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健康融洽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等,并形成集体优秀的目标、态度和价值观,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提高团体凝聚力,促进班级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好的心理氛围。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实现观察并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气质和性格,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并发现学生的心理缺陷,通过宣泄和感悟促进学生成长。
团队心理辅导能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可接受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管理目标的优势,形成教育教学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让教师高效、省力。重视心理辅导能增强辅导的效果,针对学生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节省教育的时间,提高教育的效率。
团体心理辅导能让学生学得更加开放而互动。
团体心理辅导能增强学生信心,重视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通过学生的体验并通过分享别人的经验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才能。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个体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能让学生客观地接受自我。很多学生生活条件差,感到在大学生当中低人一等。团体辅导能增进团体交流,重视改进现状,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学生会认识到贫困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也不是自我的过失和耻辱,要正视贫穷。教师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态度,充满信心,自尊自强,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并支撑和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团体辅导为学生确立积极的心态,分析自我,提高自我,加强自我反馈,并正视眼前的困难,克服自卑,增强解决困难的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能解决学生的压力,帮助宣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学生不能释放压力,教师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分享感受,了解他们的困境和苦恼,并消除孤独感,提高感受能力,创造出教育教学的环境,让学生真诚地提高自己,开放自己,诉说贫困带来的体验和感受,释放心里的消极情绪,释放心理压力,让学生得到关心和安慰,提高学生的心理质量。
团体心理辅导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交往,建立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友好交往,消除负面的情绪,不能让学生躲避群体而自己独自学习,要让学生友好地走近人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群体中的交往活动,通过学生的启发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教育学生表达自我,关心他人,和别人和谐共处,开拓思路,学会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面对和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集体凝聚力方面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学生还未走进社会,教师要教育大学生增强对环境和人的适应能力,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心理辅导通过热身运动、自我介绍等提供交往平台,解决心理冲突,加深学生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大学生要实现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大学生要认识并熟悉同学,掌握其他学生的特点,提高能力和水平。经过教育培训后,开展相互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重视观察个性,理解想法,重视整体把握,加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育的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亲密感,搭建沟通和交流感情的桥。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1.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在班集体中的应用。教师要发挥班级的作用。在班级里,将班级当作辅导团体,引进辅导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辅导的针对性设计活动,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集体,促进学生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成长,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塑造优秀的学习品质、耐挫能力和强大的意志品质,确立团体精神,塑造优秀的人格,培养积极的心理和思想品格。
2.重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习和活动中的应用。学生是群体成员,教师根据思想状况和道德情况,运用心理辅导技术,重视扮演、访问、演讲等思想教育活动。针对团体特点开展素质拓展,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合作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归属感,让学生思想认识更深刻,体验更强烈,并在积极行为中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3.重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教师要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帮助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观念水平,并灌输到学生的德育课程当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学习愿望的锻炼,构造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真实,行为习惯更加持久,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王稳建,陈理,陈愉炯.团体心理辅导对新生班级凝聚力和环境适应作用的实验研究.广西教育,2009(4).
作者简介:
团体辅导注重场景和团体活动环节的创设,强调参与者在团体中的切身体验,并以此来强化参与者对于团体、他人和自身的认知,进而达到通过交互作用,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的目的。由于本身兼具矫正性和建设性两方面的功效且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团体辅导在心理咨询、企业团队打造、团体交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等领域也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团体辅导的实践应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对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当前,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沉迷网游、逃课、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日益蔓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如何纠正学生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矫正起来难度也很大。有的高校采取严厉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有的采用目标导向机制,通过设定目标,引导学生做出改变。这些模式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活动形式缺失、只重结果,忽视了对最为重要过程环节的把控,实际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团体辅导不仅强调系统性,而且重视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弥补以往矫正模式的不足,可以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中得到良好地应用。
高校在实施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时,可以将类型相近的学生集中起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和帮扶。在这些团体中,积极创设宽松的氛围,由每个参与者讲述并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聆听其他参与者的讲述。这样一个过程,能够使参与者更多地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工作者进行指导,依托于团队的力量,由参与者共同探讨并设置具体的改进办法,并发挥团队内互相督促的机制,推动每个参与者积极改变自我,从而达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际交往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程度轻重存在个体差异。仔细探究这些问题,有些是由客观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由学生自身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引发的。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改变认知。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过程中,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些学生遇到难以应对的困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独一无二的,不切实际地放大困难程度,自怨自艾,自我效能感下降,陷入消极、被动的境地。团体辅导可以使这些学生在团体交流互动中了解到别人遇到的困难,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进而反思自身遇到的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不比别人更糟,有了自己和别人一样的情绪体验,从而消减困难对心理造成的压力和影响,保持身心的健康。
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在思维模式和与人交往的技巧方面存在欠缺,其中前者更为突出。虽然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求改变,但由于缺乏安全而宽容的实践环境,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团体辅导通过设置游戏和互动环节,鼓励参与者大胆交流,并积极创设宽容、接纳的团队氛围,为他们留下犯错的余地。在交流中,他们以往的一些错误做法依然会出现,但是宽松的交往空间可以有效消除他们对于错误引发的后果的顾虑。团体辅导模式下,他们能真正平静地对待自身的问题,通过反馈,进一步思索、调整,从而提升人际交往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增强
高校校园里学生团体种类很多,有些属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架构,例如,班级、学生会,有些则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范围延伸,例如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等。这些团体往往因一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团体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团体成员对于团体的认可程度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团体目标的达成。团体作为学生的集合体和单元结构,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学生团体自身的凝聚力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针对一些学生团体凝聚力差、组织机构涣散,表现不佳的情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团体凝聚力的塑造,在这些团体中开展团体辅导。通过选取适宜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使得参与者在团体协作中完成活动环节,切身体会团体的力量和重要性,从而强化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升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上启下
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种形式和途径:一是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指学校或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学校党委、团委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根据上级和部门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的报告会,有关文件的辅导会,组织学习有关的文件,收听收看重大事件报道,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主题性的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有一定的形式和声势,轰动效应大,针对性强,但缺点是持续性不强,很难深入下去。二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它没有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那些形式、声势。相对于前者来说,它是随机的、经常性的,是属于非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途径。虽然在辅导员工作中有主题明确的班会等活动,但它却有着与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量和质等方面的差别。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工作,由于它是非规范性的,又具有即时性、经常性、灵活性和指导性等特点,能及时地发现向题和解决问题,能深入大学生思想的深处,去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者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途径外,还要经常化、生活化。辅导员工作恰恰具有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大学生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常常收效甚微。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之中,经常与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会使大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看得见、模得着,产生真切感。辅导员整天与大学生打交道,接触最多,其本身的活动(或工作),就是一种带有生活化的形象和色彩。如果辅导员整天板着面孔,见了大学生就批评、训斥、居高临下,一副教师爷的架势,谁还敢亲近。这样的辅导员就不是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很难把育人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虽然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具有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能,实际上,辅导员的角色应是最生活化、社会化的。大学生更喜欢生活型的、生活化的辅导员或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他们认为才是真正生活中的人,是有血有肉懂情感的人。那些戴着面具毫无生活情感的人,大学生是最讨厌,最反感的。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向大学生展示其生活的真实一面,最能赢得大学生的信赖和拥护。作为辅导员老师要真切看到自身生活和工作的这一面,去用真实的自我,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出路。
三、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者
性格的差异源自于思想上的不同。辅导员是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青年大学生,即使是同一个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上表现出的思想问题也是不同的。或者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局面。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面对大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思想问题,除了其他的任课老师、组织机构和部门的工作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辅导员的工作。前面说过,辅导员工作是课堂教育(学)的延伸,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实践者等等。同时,它也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者。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上的,有情感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面对大学生复杂的诸多问题,就不能采用简单的方法,而必须树立创新的精神,用创新的办法去解决。更不能靠压服,只能靠说服;不能靠我打你通,我讲你听,只能靠你说我也说的讨论、协商,摆事实、讲道理,理清事实、分析原因,找出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很显然,在这里墨守成规不行,凭经验不行,只有靠创新、研究和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从这个角度讲,辅导员每时每刻面对的都是新问题,达在客观上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去面对和解决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坚持不断地创新,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理顺情绪,提高认识,达到教育的目的。实践表明,最实际的最具体的工作,是最能锻炼人的,也是员能发现问题,更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不断给辅导员工作提出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个创新的过程,也是积累工作经验,升华经验的过程。辅导员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能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一定能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团体辅导 独立学院 生涯辅导团体辅导
引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将对他们的奋斗目标、个性发展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有一种心理训练技术——团体辅导技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与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团体辅导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团体辅导技术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二、可以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第三、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求职就业心理。因此,积极探索团体辅导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对提高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用广告招募的方式选取70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大一学生。通过面谈排除明显心理问题者,然后从中随机抽取4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20人。
对照组采用随机抽取的原则,从大一学生中随机抽取了男女生各20人,保证了对照组成员在数量和性别方面与实验组的一致性。
1.2研究工具
1.2.1生涯决定量表:本研究量表系以林香君(1992)修定,内部一致性高达0.960。该量表包括四因素:自我概念、自我信心、目标制定与达成、选择与矛盾。本量表共26题,以李克特(Like功五点量表方式作答,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采反向计分,得分为5,4,3,2,1分。得分越高者,生涯定向程度愈低。
1.2.2团体成员自评量表:该量根据樊富民教授研究编制,表包括团体成员投入程度、团体成员满意度和团体成员对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1.2.3自编团体辅导效果追踪调查问卷。
1.3研究过程
1.3.1实施前测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生涯决定量表测试。
1.3.2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40名被试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以同样的辅导方案分别实施团体辅导,每组7次,分四周进行,每次120分钟。第1次活动主题:萍水相逢,目标:促进相识,激发兴趣,建立团体规范,内容包括刮大风、无家可归、滚雪球、相识活动、盖章订契约、生涯联想;第2次活动主题:我是谁,目标:进一步建立感情,价值观的探索和澄清,内容:抛物唤名、20个我是谁、打开千千结、生命线、临终遗命;第3次活动主题我的闪光点,目标:追寻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了解、评价和接纳自我,内容:面具脸、人际关系中的我、我是一个独特的人、赞美训练;第4次活动主题:生涯平衡单,目标:综合社会需要、自身兴趣和优缺点选择职业方向,内容:三人行、职业查访单、按摩阵线联盟、生涯平衡单;第5次活动主题:模拟招聘,目标:据选定职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内容:简历的撰写技巧、模拟招聘;第6次活动主题:时间管理,目标:学会增加自己的价值,检讨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内容::我的目标、增加自己的价值、时间分配表、设计并分享一个月的时间计划;第7次活动主题:笑迎未来,目标:进一步增加友谊与心理支持,团体辅导内容效果调查,结束活动,内容:收获探讨,效果调查,临别赠言,结束活动。其中,第最后一次活动中使用团体成员自评量表测量团体成员投入程度,活动结束时,使用团体满意度自评量表和自编的团体辅导效果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3.3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重复量表测试,此外,实验组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自评量表。另外,每次团体结束时填写单元回馈表。
1.3.4追踪调查。辅导结束后3个月,随访成员并使用自编的追踪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份,有效回收率为95%。
1.4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分析
2.1.1辅导前后学生对自我了解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自我的了解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8.89%上升为辅导后的17.78%,上升将近2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28.89%下降到13. 33%,下降将近2倍;3分的比例下降近2倍,从17. 78%降到8. 89%; 2分的从辅导前的44.44%上升到辅导后的60%。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x2=6.29,df=3,P
2.1.2辅导前后学生自信心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自信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2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21. 19%上升为辅导后的42.22%,上升将近1倍;而4分和5分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49.32%下降到28.89%,下降将近1半,从10.8%下降为2. 22%; 1分的比例略有上升,从7. 58%上升到11. 11%。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的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8. 48,df=3,P
2.1.3辅导前后学生生涯目标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生涯目标的明确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生涯目标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8.87%上升为辅导后的31. 11%,上升将近4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17. 81%下降到4.44%,下降将4倍多;3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33.32%下降到24. 45%; 2分的辅导前后没有变化。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目标的明确存在显著差异(x2=9.52,df=3,P
2.1.4辅导前后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差异分析
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前对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于生涯决策选择能力与辅导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没有很大变化,比例都不高,分别占4.03%和4. 44%;2分的从8.57%上升到46.67%,上升将近6倍;而3分的比例明显下降,40. 68%下降到13.32%,下降将近3倍;4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46.68%下降到35. 56%。经检验,实验组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明显改善(x2=24.1,df=3,P
综上,将进行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涯决定量表各因子检验情况列表显示,见表1。
注:P
由表1可见,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生涯决定量表各因子分值均低于辅导前。其中目标制定与达成、生涯决策选择与矛盾这两个因子在辅导前后差异显著(P
2. 2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2.2.1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投入程度
团体成员投入程度是认知和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在团体辅导进行过程中,为了解成员的反应,估计团体发展的趋势,采用团体成员自评量表评定成员的投入程度。量表共20个项目,以1到5的尺度等级估量成员自己投入团体的状况,1代表“我决不是这样”,5代表“我总是这样”,结果见表2。
从表2所示,多数成员(75%)的投入程度达4及其以上,说明团体成员投入程度较高。
2.2.2团体辅导结束时成员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
团体成员满意度是团体辅导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团体辅导结束时采用团体满意度自评量表进行评定。量表共9个项目,以1到10的数字评估成员对团体满意的状况,结果见表3.
团体辅导结束时,还采用自编的团体辅导效果调查问卷调查团员对团体辅导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4。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团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而且大多数成员认为,活动场所、次数、内容和形式都较好。与此同时,成员认为团体咨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征求成员意见时29.41%认为,在活动的形式上可以进一步改进,如分组成员可以进行交叉活动促进彼此认识,可选择更多娱乐性质的活动;21.33%的人认为活动内容应更加丰富、更贴近现实生活;17.53%的人认为在活动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如选择更合适的时间便于所有成员能参加所有活动。
2.3 团体辅导结束3个月后成员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价
团体辅导结束后3个月,采用自编的追踪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让被试进行开放性地回答。同过对回答内容进行编码归类,结果发现,100%的成员认为在这次团体辅导中受益匪浅。其中,49.88%的成员强调团体给予了思考自我和人生、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机会以及启迪;48.14%的成员强调团体及其协作促进了他们的成长;100%的成员认为团体经验已经对生活产生了影响,其中73.53%的成员认为最大的影响是为生活找到了目标,并懂得如何分配时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29.41%的成员认为重要的影响是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另外,42.18%的成员认为团体经验还给予了他们自信和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96.97%的成员认为团体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了解自己、更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和生活;46.76%的成员认为不仅改变了其生活,而且对周围的人们产生了影响;64.71%的成员认为在团体辅导中最深刻的印象是成员之间互相坦诚、信任、较轻松的气氛。这些数据表明,本次团体辅导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从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如现实生活中完成成员在团体内所做决定时,97.06%的成员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其中85%的成员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毅力和恒心不足,无法坚持团体中所制订的计划,23.88%的成员认为团体较为理想,但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3.结论
3.1 团体辅导是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提高生涯自主意识和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独立学院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确定生涯发展轨迹,为大学生活确定具体目标和制订行动计划,增强学生自我认识、人生规划,使之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是可行的。
3.2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表明,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团体辅导活动内容、时间与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比如,增加团体的凝聚里和约束力,提高其对成员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75-180.
[2]司红,高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北方论丛,2002,5: 114-115.
[3]杨书良等,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龙立荣、方俐洛,职业发展的整合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1,4: 484485.
[5]沈之菲编著,生涯心理辅 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65-266.
[6]李斌、王欣,2002年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6(2):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