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宏观经济观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观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观察

第1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信用价差(creditspreads)是指为了补偿违约风险,投资者要求公司债发行人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国债收益率的收益。从理论上来讲,信用价差是由债券发行人可能发生违约而出现的,它反映了公司债的风险状况,因此信用价差常常对应着公司债券的预期违约损失。总体来说,公司债券预期违约损失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生存环境好,违约的概率低,信用风险小;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违约概率高,信用风险随之加大。因而,信用价差实际上体现为宏观经济预期的显示器,即信用价差小时,意味着预期宏观经济向上,反之当预期信用价差大时,即意味着宏观经济向下。由于宏观经济预期必然对宏观的实际波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利用信用价差中所包含的信息预测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实际上,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利用债券市场的信息把握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做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比如,Harvey(1988),Estrell和Hardouvel(1991),StockandWatson(1989)等认为,长短期利率差不但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还包含了货币政策的信息,因此能有效预测宏观经济的波动。其实证结果表明长短期利率差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确有一定的预测能力。BernankeandBlinder(1992)等用商业票据的溢价来解释未来的产出波动,其实证结果表明商业票据的溢价对未来产出波动的预测能力较弱。事实上,商业票据溢价为信用价差的一种,其为商业票据相对国库券的溢价。商业票据溢价对未来的产出波动预测能力较弱是因为其仅包含了短期的信用风险信息,无法反映长期的经济周期变化预期。国内学者利用债券市场信息预测未来产出波动也依循利率期限结构与信用价差两条线索而展开。如,于鑫(2008)利用5年期与1年期的国债利率差额解释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波动,其实证结果表明5年期与1年期的国债利率差对未来的产出波动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对中长期的产出波动预测效果较好;然而其对短期产出的预测效果较弱,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不高。徐爽(2010)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主成分作为因子,预测中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等经济变量,其实证结果表明主成分模型相对简单利差模型有着更好的预测效果。张燃(2010)利用10年期信用价差数据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预测研究,其实证结果表明利用信用价差对未来宏观经济变量中的消费、出口、投资、工业增加值与通货膨胀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利用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长短期利率差的预测效果。然而其对信用价差的度量是直接基于企业债收益率曲线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而得出的,这种度量方法忽略了各企业债券的个体波动信息,将对真实的信用价差产生较大的测度误差。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发现,尽管债券市场上的信用差价包含着丰富的宏观经济预期信息,其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但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债券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预测。仅有少数学者利用信用价差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但其对信用价差的测度存在较大的偏误。为此本文将对信用价差的测度方法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状况的预测能力,其结构安排如下:在第2部分,本文基于Gilchrist(2009)提出的“自下向上”方法,构建了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价差指数GZ指数。在第3部分,本文构造实证模型对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进行检验,并将其与忽略信用价差变量的模型的解释能力进行对比。第4部分是结论。

二、测度信用价差的GZ指数的构建方法

Gilchrist(2009)提出了测度信用价差的自下向上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构建了测度信用价差的GZ指数。其具体的构建方法如下所述:假设在时期t由企业i发行的公司债券k所承诺的现金流序列为(C(s):s=1,2,…,S),这里的现金流包括了按期付息与到期时的本金偿付。那么该债券价格可描述为:Pit[k]=ΣSs=1C(s)D(ts)(1)此处的D(t)=e-rtt为在时刻t的折现函数。为了计算与之相对应的无风险债券价格Pft[k],我们利用时刻t连续复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对现金流序列(C(s):s=1,2,…,S)进行贴现。按此方法所得的无风险债券价格Pft[k]将被用来计算假定国债的收益率yft[k],该国债产生的现金流序列同样被假定为(C(s):s=1,2,…,S)。用yit[k]表示企业债券k的收益率,那么信用价差则可表示为Sit[k]=yit[k]-yft[k]。通常使用的计算信用价差的方法为将企业债券收益率减去与该企业债券到期日相同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的收益率而得到的,而本文所采用的度量信用价差的方法与通常的方法相比将大大减少信用价差的计算偏误。按上述方法,我们将得到微观层面各个时期各种债券的信用价差。将微观层面的信用价差进行简单的综合,就可得到各个时期的信用价差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可表示为:此处的Nt指时期t的样本观测数,式(2)即为各时期度量信用价差的GZ指数。从式(2)可以看出GZ信用价差指数实际上是各微观个体债券的信用价差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三、数据描述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

在计算信用价差指数的时候,我们利用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中心的企业债收益率数据、国债收益率数据以及国债的收益率曲线数据。由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中心的利率期限结构数据最早开始于2006年3月,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数据频率为月。在利用上述原始数据计算GZ信用价差指数的时候,为了保证计算结果不受极端观测值的影响,我们将个体信用价差低于5个基点以及高于3000个基点的观测值进行了删除处理。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则主要包括产出、出口、投资、消费与通货膨胀。其中的产出用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来代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出口用出口总额的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投资则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消费则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通货膨胀则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当月同比增速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为与上述信用价差指数相对应,本文对宏观经济变量所选取的样本区间也为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

(二)实证分析

为检验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本文所建立的实证模型如下:Yt+h=α+Σpi=0βiYt-i+γ1TSt+γ2RFFt+γ3CSt+εt+h(3)此处的Yt+h指在时期t+h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取值;h指预测期数,其为大于0的整数;TSt指利率期限价差,具体为从国债的收益率曲线中得出的5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RFFt指无风险的货币收益率,用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来表示;CSt则表示信用价差;εt+h指预测期的随机扰动项。需要注意的是式(3)中的滞后期数p,我们用AIC信息准则来确定。在模型(3)中,我们首先令Yt代表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简要描述如表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为简化起见,我们忽略了对常数项与Yt滞后价值的回归系数的报告。由表1可见信用价差对宏观产出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更具体的在表1内,我们发现随着预测期数的提升,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也在增长,这表明信用价差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长期预测能力要优于短期预测。为了对比反映信用价差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我们将在模型中不考虑信用价差只考虑利率的期限结构与无风险利率,那么此时的实证结果将如表2所示。将表1与表2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在各种预测期内都显著高于不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令模型(3)中的Yt代表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预测能力整体上比较差,在各个预测期的拟合优度都比较低,这显示出出口变量是外生变量,利用国内债券市场的信息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令模型(3)中的Yt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的预测能力整体上也比较差,在各个预测期的拟合优度都比较低,这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人为控制的变量,政府通过控制投资增速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因此利用债券市场的信息对投资变量进行预测的效果并不理想。令模型(3)中的Yt代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信用价差对消费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更具体的在表5内,我们发现随着预测期数的提升,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先上升后下降,当预测期数为6时,拟合优度达到最高。这表明信用价差对未来消费的中期预测能力最强,短期预测能力次之,而长期预测能力最弱,这与对宏观产出的预测效果恰好相反。此外,为了对比反映信用价差对消费的预测能力,我们同样在模型中不考虑信用价差只考虑利率的期限结构与无风险利率,那么此时的实证结果将如表6所示。将表5与表6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在各种预测期内都显著高于不考虑信用价差的预测模型,这也充分显示出信用价差变量的重要性。最后令模型(3)中的Yt代表通货膨胀变量,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相关实证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见信用价差对通货膨胀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更具体的在表7内,我们也发现随着预测期数的提升,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先上升后下降,当预测期数为6时,拟合优度达到最高。这表明信用价差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中期预测能力最强,短期预测能力次之,而长期预测能力最弱,这与对消费的预测效果高度相似。

第2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长春新碱是小儿白血病联合化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该药的发泡性能强烈,对局部血管刺激大,化疗过程中一旦外渗,轻者引起局部疼痛、红肿,严重可导致局部组织溃疡、坏死,功能障碍[1],给患儿造成痛苦,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我科在常规封闭的基础上,加用京万红软膏外敷,治疗长春新碱外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患儿及住院患儿应用长春新碱化疗渗漏30例,男16例 ,女14例,年龄2-12岁,均为白血病患儿。

1.2外渗的面积及局部表现 渗漏直径<2cm者10例,2cm-4cm者18例,>4cm者2例,22例为静脉推注时出现渗漏,8例为侧管加入点滴出现渗漏,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25例,红、肿、热、剧痛5例。

1.3首次治疗时间 立即封闭及涂京万红软膏18例,30min后5例,1小时后4例,24小时后3例。

2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2.1治疗方法

2.1.1停止输液 发现药物外渗后,传统的方法是不拔针,利用原针头,接一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2]。笔者采用的是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抬高肢体。

2.1.2局部封闭 传统方法是采用1%利多卡因1ml加地塞米松2mg围绕渗漏皮肤周围多个穿刺点行环形点状封闭,笔者采用1%利多卡因1ml加地塞米松2mg围绕渗漏的外圈2个穿刺点行菱形封闭。

2.1.3外敷京万红软膏 局部封闭后传统的方法是采用50%的硫酸镁溶液加温至30度左右,浸湿纱布后持续湿敷于渗漏处,干时随时换药并观察。笔者是立即将京万红软膏直接涂敷于渗漏的皮肤上,用无菌棉签轻轻涂均匀,涂抹的厚度约为0.3-0.5cm为宜,持续外敷3天,注意随时添加药膏。分别于处理后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重点观察渗漏局部并询问患儿疼痛是否减轻。

2.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红肿、疼痛在24小时内消失,无水泡、表皮破溃,局部皮肤颜色弹性恢复正常。显效:红肿在24-48小时消失或减轻,无水泡、表皮破溃、溃疡,局部皮肤颜色弹性接近正常。无效:疼痛、红肿在48小时内未减轻或加重,有水泡表皮破溃,溃疡形成。

2.3结果 治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

3 讨论

3.1长春新碱是长春花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几乎所有患者经周围静脉输入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如果外渗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坏死。因此减少渗漏性损伤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临床常用长春新碱1mg-2m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或1mg-2mg用生理盐水2ml溶解后从侧管加入。

3.2渗漏的原因 造成长春新碱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因素是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及穿刺不当所致。作者在临床中发现静脉注射造成的损伤要比侧管加入的严重,这可能和静脉注射时药物的浓度过高有关。

3.3发现药物外渗,传统的方法是接空针筒多方向强力回抽,作者认为这样会加重患儿疼痛、躁动,很难抽吸出药液。一旦发现外渗,应立即拔针,可以减少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减轻疼痛。传统方法围绕渗漏的外圈环形点状封闭,本组行菱形封闭,2个进针点就能达到效果,减轻患儿进针痛苦及恐惧感,易于接受。

3.4京万红软膏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能促进创面表皮的生长,使创面血运良好,加速创面愈合[3]。方中诸药功效很多。穿山甲、白芷托毒排脓,消肿止痛;地榆、紫草凉血泻火,抗炎解毒;当归、血竭活血散瘀,和血敛疮;乳香、没药活血消肿,去腐生肌;黄连、黄柏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增强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炎性反应的局限消退。诸药合用后,增强了清热解毒、化瘀肿、止痛止血、去腐生肌的功效。

总之本组患儿应用京万红软膏治疗长春新碱外渗疗效明显,且使用方便,疗程短,无明显副反应,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一旦发现渗漏先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后即用京万红外敷,否则将影响疗效。②强调持续性不间断,涂抹厚度为0.3-0.5cm,随时添加。③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本组1例患儿第3天进展为起水泡,溃烂,出现渗液,即停用药膏,而使用茂康碘局部涂抹,保持干燥,1周后患处结痂,1个月后痂皮脱落,局部皮肤颜色接近正常。

参 考 文 献

[1]张代钊.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化疗毒副作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6.

第3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关键词】大株红景天;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68-01

急性脑梗死是首要致成人残疾的病因,并为重要的诱发老年人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临床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本病发生比率显著上升,治疗相对棘手,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对治疗方案行科学、合理选择,是提高救治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例,就阿司匹林治疗与联用大株红景天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脑梗死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0-79岁,平均(68.2±1.3)岁,均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均为初发,脑梗至到院就诊在24h内。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沟通障碍、严重高血压、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疾病、其它系统其它损伤的患者。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组间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入科后,均取常规治疗方案应用,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降血脂等。对照组:取阿司匹林100mg加用,1次/d,共用14d。观察组:基础治疗与阿司匹林应用同上,并取生理盐水250ml+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

1.3 效果评定 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91-100%减少;显效进步: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46%-90%减少;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减少;无变化:评分减少约17%;恶化:评分增加>18%,或有死亡事件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3 讨论

分析急性脑梗死病发机制,其为脑组织因大脑血供障碍缺氧、缺血,脑软化或局部组织坏死,并有侧肢循环开放伴发,诱导过多自由基生成,进而造成脑细胞损伤。脑水肿在自由基生成增多时,会持续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神经功能迟发,故疾病早期,对自由基生长有效清除,是治疗重点。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有抑制作用,进而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对环氧合酶的合成不可逆的抑制为其作用机制,达到避免血发性血栓在堵塞远端形成及延迟血栓形成的效果,对侧支循环建立加以促进[2]。

大株红景天的效果在近年也被引起重视,其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动脉血压,促使心脏前后负荷下降,改善心衰,加快心脏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3]。此外,大株红景天可使心肌相关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改善,脂质过氧化物形成降低,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防护效果,且可使全身黏度降低,对血栓形成加以抑制。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采用大株红景天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阿司匹林联用大株红景天治疗,明显增加了对神经的保护功能。可能与大株红景天可使一氧化氮的合成降低,阻力血管扩充相关。且大株红景天可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及扩容,抑制血栓形成,明显增加临床疗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综上,急性脑梗死采用大株红景天联保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保护水平,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中.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产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74-75.

第4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触底反弹经济回暖

原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现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认为中国经济有基本面支撑,开始触底反弹,然后逐月逐季回暖。她认为衡量宏观经济的最重要的变量和实践证明唯一有效的指标是货币信贷,而且货币信贷只在经济上升阶段是先行指标,在下降阶段却不一定是。信贷数据的上行变化是企业投资信心的一种市场化反应。信贷先行指标的上扬预示着中国经济回暖。

梁红说在去年12月,经济已经反转见底。企业,家庭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很健康。只要把恶性循环的力量控制住,经济就会反转。现在控制经济恶性循环的力量已经掉转过来,对经济发展就会是一个正向加速的态势。在韩国、美国经济下滑开始见底,欧洲经济有望不继续下探时,中国经济有望出现总需求回暖的态势。经济复苏将会呈现出锐利陡峭的v形。

梁红说,今年前3个月贷出4.6万亿元信贷资金,剩下时间即使每个月贷5000亿元,全年也有9万亿元,全年信贷将增长30%,不但今年下半年经济很热,明年上半年经济也很热,但是所有v型反弹都不可能永久持续,中国历史上信贷周期的结束从来都是靠信贷额度、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实现的。防止过热的信贷政策调整越早振荡越小,调整越晚振荡越大。她认为信贷政策应该尽早对此有所反映,实施适当调控。

梁红认为应该放开消费和投资,让出口的比重自然降下来。企业之所以有信贷冲动,是因为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还是相当高。国内投资从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来看,她认为可贸易品的投资可能带来产能过剩问题,而对非贸易品如基建,公用设施等相关的投资消费则主要在国内。在此情况下,她认为应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国内投资中来。同时,她认为货币政策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有个量化的标准。

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赞同梁红对宏观形势的判断,他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再向下走,但与梁红经济复苏将呈锐利陡峭的v形判断不同,他认为中国经济会慢慢爬出谷底,温和复苏,并在明年企稳,明年下半年经济回暖。他引用了一系列先行指标,如货运指数,港口集装箱增长率和工业活动指数等来分析以进一步印证其判断。

但从渣打银行做出的设备进口增长率指标来看,王志浩说目前进口还在衰退,这或将表明民营企业投资尚未回升,或者是机械设备进口与出口行业有关,目前出口还在下降。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私人投资也逐步复苏,但目前尚未看到民营企业投资企稳的迹象,而政府大量投资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大增的情况下,他认为居民消费却有放缓的趋势,应该担心的是收入降低。他认为改善消费最根本性问题是改善收入,“不要担心投资,但要担心消费”。王志浩说。在给出的建议中,他认为要继续下调个人所得税、增加社保投入,并把国企利润在透明基础上转到财政预算内提供医疗,教育、社保的投资。“消费的根本在家庭收入,要重视提高家庭收入”。王志浩说。提高家庭收入不仅促进当期消费,而且对经济长期模型的改变亦有助益。

关于出口和消费,王志浩的看法则是目前为止尚未看到美国与欧洲经济已经见底,它们还在紧缩之中。由于欧洲经济仍在衰退,因而预计今年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不太可能恢复。

中国一季度的巨额信贷资金去了哪里?王志浩的判断是这些资金中中长期贷款大都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设中。也就是说在用银行的贷款来刺激经济。目前投资资金的大部分是银行信贷资金,长期这或将带来隐忧。

“目前,宏观经济处在拐点上”,是多位宏观经济分析专家的共识。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也认同宏观经济触底反弹,企稳回升的看多判断。过去几个月贷款增长非常猛,尤其今年3月份贷款增加近19000亿元。贷款增长预示经济需求将很快回升。他说上一次通货紧缩从1997年到2003年彻底走出花了五年时间,这一次差不多五个月时间经济就已发生明显改变。引起贷款猛烈增长和经济回复主要有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二是企业投资报酬率。另外对未来宏观经济的预期改变也将影响信贷增长。

从企业资产负债表来看,宋国青认为现在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前十年相比已大为降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也处于较高阶段,经济回升,宋国青认为全年“保八”没有问题。他认同梁红目前企业投资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判断,同意信贷资金需求会出现加速,对信贷需求呈现水涨船高之势的说法。在此背景下,他也认同梁红宏观调控要趁早的判断。他认为今年四季度贷款总需求。经济增长率都会增长。应该会在这之前进行宏观调控,早调控会温和一点。在一致看多中国经济的时候,梁红和宋国青从信贷投放的角度,一致认为宏观调控宜早不宜迟。调控时机的延误或将带来经济的震动。

20机构预测二季度GDP增速为7%

北大CCE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社科院数量所、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国家信息中心、天则所、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等20家机构分别做出的对二季度GDP的预测中,均表现出一定审慎信心,对20家预测机构的结果加权汇总后的“朗润预测”结果显示,对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测的加权平均值为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测的加权平均值达到85%,投资增速预测的加权平均为28.7%,均高于一季度预测。

在对GDP预测上,申银万国预测到7.5%,摩根士丹利则给出了一个相对较低的预测数6.3%,但这些数据均高于一季度GDP实际增速6.1%。国家信息中心等7家机构都给出了70%的预测。在CPI数据中,20家机构无一例外给出了二季度为负增长的预测。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3家机构的预测数均超过-1.0%(含)。

对于进出口数据,20家机构也都给出了较大幅度的负预测,即都在-10.0%(含)以上。其中,中信建投预测二季度出口数据为-20.8%,社科院数量所和瑞银证券预测出口数据为-10.0%。

出于对中国政府推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效果的观察,“朗润预测”还给出了投资增长强劲的二季度预测。20家机构中,对投资增长的预测数最低也达到了22.0%,这个数字由法国巴黎银行做出。而最高数据则达到了32.5%,由安信证券预测。

第5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看好中国,追捧中国基金,确已成为主基调。但是,海外投资讲究资产配置,注重资产组合。即使最为看好中国的海外投资报告,建议买入中国基金的占比最多也不能超过全部投资的20%,这与内地投资人把可投资的钱财主要或全部买入A股是有极大区别的。对此内地投资人尤其要注意,万万不能再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的错误。

建议买入20%中国基金的海外投资报告,给出的买入理由是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其经济规模挑战美国成为全球经济老大,也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A股市场并没有对这一经济实景做出相应的同步映照。沪深300指数(截至今年11月12日)在3年内下跌36%,香港市场里众多中国股票基金在这一期内的表现也呈现弱势,平均跌幅8.3%,逊于大部分其它地区的股票基金表现。

鉴于此,看好中国,追捧中国基金,也须有一个不要把所有钱财全部放入中国市场的投资法则。过去的3年,已给投资人一个真金白银的教训,全部或单一买入和持有中国基金,无疑是大输家之一。何况建议买入中国基金20%的报告,所指的“最佳中国基金”—首域中国核心基金,其买入和持有的中国股票,主要还不是A股。该基金过去3年的年化收益为7.84%,今年(截止10月31日)收益为16%,不仅明显强于香港市场中国基金的平均水平,还跑赢绝大多数的A股基金。

成熟的投资策略注重配置和组合,海外2013年的最新投资报告,建议拿出20%资金买入和持有中国基金,那么还有80%买入和持有什么呢?

这一报告的机构在分析了400多只专供香港打工者买入的养命钱——强积金基金,明确告诉香港养命钱的供入者,近3年来表现最佳的是健康护理基金,累计收益达42%,这类基金今年表现也佳。截至10月底,富兰克林生物科技新领域基金收益25%,贝莱德世界健康科学收益15%。这类基金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大,适合长期买入和持有,其占比也可达20%。

占比可达20%的还有东盟市场基金。这一市场受惠于市场一体化以及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是近期全球市场里的强势市场,今年以来MSCI东南亚指数上涨16%,强于MSCI世界指数13%的涨幅,也超越MSCI亚洲不含日本指数14%的涨幅,其中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股市在本月也已涨至历史高点。香港市场中有5只东盟基金,过去3年的平均涨幅高达50%,明显强于其他新兴市场和A股市场。

第6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形散而神聚

在众多外媒报道“十二五”的稿件中,路透社3月7日播发的《五年经济计划充满雄心壮志,应引起全球关注》一文,看似面面俱到、形散,实则围绕一个重点展开,即导语所说的“中国社会将更加公平且更为环保,收入的增加将刺激消费,产业的科技水平也将更上层楼”。

“十二五”规划长达6万字,在解读中如何避免冗长沉闷?路透社这篇报道的启示是,先确定解读的重点,然后根据这个重点来抽取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删繁就简。

由导浯可知,路透社这篇报道将中国刺激消费和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作为重点,为什么?以笔者之见,前者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有关,后者与中国未来的产业竞争力有关,都是外界极为关注的大问题。

就前者而言,“十二五”规划将扩大消费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可望摆脱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旧有模式,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减少,从而为解决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做出贡献。因此,这篇报道选择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收入分配、最低工资、城镇化等与刺激消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报道也对中国减少国企储蓄和改革收入分配表达了将信将疑的态度。

就后者而言,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经济迈进,也是中国今后五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着眼点,事关中国能否以高附加值工业取代低附加值工业,缔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我们看到,路透社的报道特别提到了“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有关中国教育和科研支出增长的目标,以及七类战略新兴产业,并进而指出,中国的自主创新需要外国公司,会给外国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机会。

专业解读之必要

全文在解读“十二五”规划中的举措时,贯穿了野村证券驻香港分析师木下智夫、上海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和里昂证券驻上海宏观经济策略师Andy Rothman的观点,反映出这篇报道十分注重市场机会的特征,这与路透社擅长财经报道的背景是相关的。

专家解读的意义何在?首先是专业性。市场分析师、经济策略师和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的观点为报道加重了砝码。本文第三段引用木下智夫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促进消费和调整工业结构来重新平衡经济的认真态度”,让读者清晰明了地抓住了“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文中倒数第三段木下智夫还揭示了外国企业可以在中国探索高附加值工业的过程中赢取机会。经济学家王志浩的话也表达了他与众不同的观点。

报道以里昂证券驻上海宏观经济策略师Andy Rothman的话结尾,“在中国公布五年计划时,你可以心存偏见,可以怀疑其怎么可能实现所有这些目标?但从过去几次经验来看,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成功实现目标”,向外国读者表达了一个经济观察家对中国今后五年发展所持的乐观态度。

其次,专家的直接引语能使报道变得轻松一些,独特、有色彩的引语穿插于叙述中,有助于化解经济报道的沉重感。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权威人士的直接引语作为支撑文章的有效论据,能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十二五”的外媒关注点

路透社这篇报道仅是今年两会外媒报道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众多稿件之一。总体而言,外媒对“十二五”主要的关注点包括: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之变,这里面包含的要点又有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再平衡、扩大内需、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抑制通胀等;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与民生和社会稳定,包括稳定物价、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体制、加大保障房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增加人民幸福感等;第三,中国新五年规划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商机和市场。

第7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关于金融危机的思考一次次把我带到了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面前。我对希勒教授历来尊重。最早知道希勒教授是阅读他1989年的专著《市场波动》,当时正在学习有效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上的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各种信息,因此金融资产能够被准确定价。价格的高估或者低估只是一种幻觉,股价波动服从统计意义上“随机游走”。我对这种市场的完美性有相当的怀疑。希勒教授对投机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了数学分析和行为分析,论证了“理性人”、“充分信息”和“充分定价”,由此推论“有效市场”的不存在。在有效市场中,单只股票会随机游走,但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并不证明市场的有效性。我被他明确的观点、严谨的逻辑、近乎完美的数学推演和清晰的表述所折服。

我一直对宏观经济金融管理有兴趣,希勒教授在1993年出版的《宏观市场:建立管理社会最大经济风险的机制》让我入迷。他提出了用多种新的风险管理合同建立广义宏观市场,从而维持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和收入分配公允。例如他提出运用国民收入与不动产期货合同等,引领了一场适应现代人生活水平的风险管理领域的新革命。他运用高深的数学工具的自如性也令我赞叹。这本书在1996年获得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的萨缪尔森奖。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以及纳斯达克[微博]指数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投资者投资热情高涨。希勒教授则敏锐地观察到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2000年,希勒教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他比较了美国近140年来股票市场市盈率的变化情况,指出当时美国股票市场指数大幅上涨是脱离实际经济运行的反常现象,揭示了金融市场中非理性的一面,他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内在的不稳定性,预言了股票市场的下跌。没多久,美国股市发生了巨震,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周之内下跌了近20%,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30%。

2005年,希勒教授在《非理性繁荣》第2版中新增了关于房地产市场分析的章节,希勒教授指出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房价可能在未来几年中下跌。“次贷危机”果然来临,希勒教授专门写了《终结次贷危机》,再一次强调,非理性繁荣是美国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源头,根本原因是金融体系安排存在重大缺陷,加之人们面对泡沫时产生的心理恐慌,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在所难免。他认为只把危机原因归结于按揭贷款人的欺诈,证券投资人、对冲基金、评级机构的贪得无厌,甚至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所犯下的错误是不够的。他从心理和社会因素层面剖析次贷危机的形成,指出根本在于美国金融体制的弊端,需要采取切实的步骤,重新构筑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

最近,希勒教授融合了他之前著述的主要观点,包括他的《金融新秩序》以及他和阿克洛夫教授合作的《动物精神》,推出了新著《金融与好的社会》,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理念。希勒教授再一次提出股票市场是不稳定的,股价的时涨时落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从中获得稳定的收益。他批评人们过度迷信股票市场,妄想通过股票市场赚取财富。而这种对股票市场的过分迷信也助长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人们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交易这些新型金融工具,分散和化解这些实体经济风险。他提出在改进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上,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于金融活动、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扩展市场的范围,开放零售金融工具,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保障。希勒教授希望通过金融创新实现金融民主化,从而分散风险,为经济生活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

一般金融著述研究市场和市场行为、运行方式,有些研究体制和机构。希勒教授则更进一步,他研究广义金融体系的制度、机构、参与者、运行机制和法律监管框架。他更进一步研究作为参与主体的“人”的行为,既包括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家、券商、交易商、保险商、金融工程师、衍生产品提供者,也包括监管者、会计师和审计师,以及代表政府的政治家的行为。他认为传媒和舆论可能使公众心理因素在股票价格波动中起很大的作用。他研究这些行为主体面临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行为约束和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博弈,以及他们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和博弈。由此揭示这些参与主体的“人”的理性和非理和市场的结果。这些论点和方法都是前沿性的,因此本书读来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

我和希勒教授相识多年,也曾多次同台发言。2005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全球权力转移,我和希勒教授共同在论坛的第一天的主会场上发言。当时会议整体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持乐观态度,希勒教授和我则持相对冷静的观点。我们都认同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强劲,也认为新兴市场经济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我们也认为不能夸大其词,因为新兴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总量有限,而从新兴经济的经济增长速度强劲到所谓“权力转移”更是一个历史的长期变更。同时新兴经济的中长期经济发展也面临转型的挑战,包括从出口导向到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的变更、金融体系的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险体系等。我们都呼吁学术界加大对新兴市场经济的研究,提出更多的政策建议。2009年,希勒教授到中国人民大学讲学,我也有幸应邀发言。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大会场举行,主席台很宽敞。有趣的是,会议在主席台上我们座位的上方悬挂了我们的大幅画像,我开玩笑说好像坐在自己的遗像下发言,全场大笑。希勒教授则平静地说,从未来看过去也是经济学家一种有趣的视角。话音未落,满会场瞬时安静下来,希勒教授即席开讲。那天我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进行了有趣的辩论,观点不尽相同,彼此相互尊重。

希勒教授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经济金融学家,他即是古典经济金融学家,又是非常规的。他运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证严谨,历史分析、数据说话,计量经济学技术的测度和证明,严密的经济学理论逻辑。他在经济学的研究遍及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动产、统计方法以及市场公众态度、意见与道德评判等领域。希勒教授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研究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出发,研究和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好评如潮,他也成为公众人物,有段时间几乎天天在布隆伯格电视和CNBC电视露面,但他主动淡出,继续他的研究,不断深化他的理论体系,每两年就有新著面世。他首创了希勒住房指数并创立了一家公司经营这个指数,现在希勒住房指数是全世界最权威的住房指标之一,被市场广泛引用。他参加对市场的宏观政策咨询,也和大型商业金融机构合作研究新的金融理论,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他本人则永远是谦和认真的。我有一次和他讨论起他的双重身份,希勒教授说,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有用我们的专业贡献人类知识和推进社会实践的双重责任。这种把自己放进去的观点和行动是我历来尊重的。

第8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对于安信证券来说,大涨的2014年没有给研究所插上飞翔的翅膀,反而给染上了一片伤悲之色。

从去年开始,安信证券就开始看空,以首席策略师程定华和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为代表的安信两张“王牌”就开始频频看空报告。去年年末程定华离职后,继任者吴照银继续引领看空思潮。

去年安信看空看对了市场,引起了市场上的广泛关注。进入2014年,股市告别了长达四五年的熊市,行情开始启动。但是安信证券的空头思维并没有改变。

对于一再误判市场,安信证券研究所是怎么看待的?为什么安信证券坚持看空的观点?面对大盘的强势上涨,安信研究所内部是否对行情有动摇?对于2015年的市场,安信又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安信证券品牌部相对负责人对于《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较为重视,很快给予了答复:“今年以来,安信并没有一直坚持空头思维,外界的印象存在偏差。去年年底,安信在年底策略报告中提出经济和市场已经走在黑暗隧道的尽头,2014年上半年还有最后一跌。今年6月份,趋势看多未来市场。今年8月在《牛市有多远》的报告中提出推动市场的‘三级火箭论’,指出二级火箭有望在四季度点燃。”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近来安信证券研究所的基金分仓收入逐年下降,随着王牌之一首席策略师程定华的离职,安信证券的研究实力令人堪忧。

不过,安信证券认为并不值得担忧。安信证券回复中称,“2014年以来, 我们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季度佣金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在刚结束的新财富评选中,安信证券研究所获得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一名等多个奖项。”

安信证券一向比较谨慎

实际上,由于安信此前经常给出大胆的熊市判断,安信的观点逐渐因特立独行引人关注。

2014年年初,股市开始启动,很多券商开始空翻多,尤其是国泰君安旗帜鲜明地提出股市要大涨400点的论断,但是安信证券仍然不改初衷,为此还引发了一场与国泰君安的“多空大战”。

具体的情形是,4月初,在大盘进入敏感时期时,国泰君安称股市要大涨400点。而安信证券则了针锋相对的报告,称当下是撤退良机,市场很难兑现400点的反弹。

稍早前,安信证券在二季度策略报告《春来股市绿如蓝》中称,“二季度股市运行风险非常大,下跌幅度将超过一季度,重灾区集中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领域”,“小市值黑马股已经成为资金撤不出的孤岛,二季度将进入到最惨烈的小票杀跌阶段。”

更早些时候,去年年底的年度策略报告中,安信证券更是明显表示,2014年股指东南飞(向下),可能创新低,成长股风险更大。

一直到6月初,安信证券仍然坚持看空的思维,6月14日,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照银还发表了“股市的大机会,还是要等一等”的观点,而高善文则阐述了“短期内经济增长仍难乐观”的观点,其在6月12日的旬度经济观察中提出,“可以认为短期经济正呈现更多的企稳迹象,但也许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筑底。”

如此强烈的看空,在4月份还引起了人民网的批评。人民网文章称,安信证券看空市场往大了说是不讲“政治”,朝小处说是不专业,为博眼球而忽悠投资者。

“看空或者看多原本正常,但像安信证券这种,无视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无视高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视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资本市场做出制度安排,更无视市场正在发生的质变而坚持看空,且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实属罕见。”

虽然在业内人士看来,看空看多原是机构自己的判断,人民网的评论有些强硬,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安信证券的“空头”现象深入人心。

当然在面对股市大涨的现实面前,安信证券的态度也不是没有松动,不过在外界看来,仍然是坚持谨慎的态度。

6月底,安信证券在杭州召开2014年中期策略会,高善文表示,制约过去7年经济、政策和市场运行的基本格局和逻辑正在悄然生变,市场所担忧的地产崩盘可能不会大范围发生,市场显著向下的风险得到缓解。他预计,三季度股市看平,四季度市场趋势比较明显改善。吴照银认为,鉴于基本面平淡、流动性偏紧,股指还会继续向下,目前仍需等待。

7月14日,牛市大涨开始启动。安信证券仍然表示,市场风险因素上升,估值调整仍将继续。安信认为,随着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收紧,业绩不确定的小市值、高估值股票也面临风险。当市场的估值水平得到较为全面的调整之后,新的市场机会才会逐步酝酿。

四季度以来A股一直气势如虹,但是安信证券仍然相对十分谨慎。

10月9日,安信证券了对四季度A股市场风格讨论的报告,安信证券认为,四季度行情震荡幅度可能会加大,指数整体上行空间非常有限,但目前的市场风格短期可能仍将延续,低市值、高估值品种仍然是短期炒作的热点。

安信证券称,如果地产调控放松无法带来房地产销量的回升,企业资金链趋紧,并造成信用风险扩散,股市风险将加大;如果基建刺激明显加大,相关板块的短期效应过后,对市场中长期而言难言利好;实体经济流动性方面,需要防范的是海外资金撤离和信用风险系统性扩散;三季度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已经较为确定,如果四季度不能企稳或改善,蓝筹股将面临压力。

10月份,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高善文了名为《市场预测的可能与不可能》的文章,通篇下来就是希望投资者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分仓收入多年同比滑落

安信证券因为高善文和程定华的两张王牌,其研究所在业内很有影响力。过去,在他们的努力下,安信证券的分仓收入在各大券商中也算是排名前列,基本上都在1亿元大关之上。在安信证券之前的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兴业证券。

2007年,高善文率部从光大证券投奔安信证券,作为首席经济学家,在2011年之前,曾五次获得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程定华此前也在光大证券,在投资部、资产管理部、研究所都曾有任职,同样在2007年转投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程作为首席策略分析师,在他的带领下分析师团队在新财富也是战果累累,2010年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团队第三名,2011年和2012年连续获得亚军。

在资本市场十多年,程定华一战成名的是他对2012年12月一轮大反弹的预测,而后又精确预测了大盘在2013年春节后出现回调。去年,私募大佬泽熙投资的掌门人徐翔与程定华之间的“私人谈话”被意外公开,在市场上引起泫然大波,从而引发了著名的“泄密门”事件,可见程定华的影响力。

不过在外界看来,2011年7月安信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大批离职后,安信证券研究被认为每况愈下。虽然有两张王牌,但无力扭转大势。由于薪酬比较低,当年有将近1/3的分析师离职。由此有同行认为,安信研究所的实力很一般,主要是靠高善文和程定华撑场面,两人的光环掩盖了安信研究所实力没落的事实。

我们从研究所贡献的利润也可以看到公司在机构中的影响力在下降。数据显示,安信证券近年的分仓收入下降迅速,仅在2013年出现了增长,这和当年准确预测了大势的时间相吻合。

Wind数据显示,2011年,安信证券的分仓收入为1.5亿元,同比下滑44%;2012年继续下滑为0.9亿元,同比下降37.32%。2013年分仓收入回升至1.28亿元,同比大增35.47%。不过到了今年上半年,分仓收入再次滑落30%,上半年的分仓收入仅为5369万元。

去年12月,多次传出离职的程定华正式离职,由原国联安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吴照银接任。

吴照银曾于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担任宏观经济研究员,2009年9月~2011年3月在中海基金先后担任助理分析师、分析师,此后加盟国联安基金。在基金公司时,吴照银不仅是该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同时也担任了一年多的基金经理职务。

吴照银把握宏观经济大势的能力为业内所称道,2012年第三季度时,吴照银就比较早地明确提出,宏观经济正出现回暖态势,而当年下半年,国联安基金也成功布局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抓住了12月以来的急速反弹行情,由此取得了权益类基金较好的整体投资业绩。

虽然吴照银的实力不俗,但到安信证券后并没有给外界留下惊艳的判断,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由于新人的接任,研究所的研究实力有可能继续受到影响,分仓收入也有可能继续下降。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安信证券认为不值得担忧。

第9篇:宏观经济观察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宏观调控

一、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分析

我国的房地产业自 2002年以来已持续了5 年的繁荣。2004 年5 月,我国政府开始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业的力度呈现出逐渐加大之势,但房地产市场的顽疾并未因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而彻底根治,房地产市场仍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城市房价不断攀升, 城市双富(负) 现象严重。 即所谓的一些投机者不断从房地产获取高额利润,富者更富, 然而一些城市居民为买被炒作起来的高价住房而背负更多贷款, 即所谓负者更负。在国际上, 房价收入比是观察楼市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 倍之间比较科学。据调查, 2005 年 2月, 我国最具有影响力的 25 座大中城市市区每平方米商品房平均房价为 4523.12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2575.44 元。以三口之家购买建筑面积为 80 平方米的商品房为例,计算出相应房价收入比的平均值为 9.55, 远远高出国际比值。

二、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下就当前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消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住房消费水平,而没有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因素

人口众多与城市土地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13 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5,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匮乏所带来的居民住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发展是立足点,是根本,满足人类需求是发展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gdp 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是“土地+ 信贷”,吸引外资依靠的是“减税+ 减免地价”。然而,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要求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调整土地政策,必须认真反思20年来的产业发展政策,以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为前提,研究中国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量化城市土地规划和控制指标体系,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重新定位未来城市建设模式和居民的住房消费模式,以及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重构房地产业的政策框架,保持房地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试图超越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在短期内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住房保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即便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程度和保障水平,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体系。然而,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却提出了在短期内解决老百姓居住问题的口号。

事实上,相对于住房建设,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时,似乎并不积极。正是由于城市建设和住房建设能带来g d p 的增长,带来财政和税收的增长,而其他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则大多是花钱的事情,地方政府才厚此薄彼。我们认为,试图超越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在短期内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是不可能的。要科学地处理城市建设、住房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关系,各地就要区别不同的经济状况和财政水平合理地分配社会经济资源的投入,合理地确定住房建设的目标。

3、片面强调住宅的自有率,住房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情况明显,加剧了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整体上住房自有率偏高,超过了应有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很大,高收入者有第二套住房、第三套住房,而中低收入者却没有房。此外,当前针对高收入者的大户型商品房比例过高,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中小户型普通住宅严重短缺,从而导致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消费本来应遵循梯度变化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在我国受到了严重挑战。

我们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首先要从根本上促进住宅消费方式的转变,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综合运用金融、税收等杠杆切实转变消费模式,摈弃片面和单一追求面积指标和装修标准的消费观念,提倡科学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要用建设宜居城市的理念和标准,建设节能、节地型住宅,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住宅科技含量,提高住宅的使用效率,提高功能和寿命,降低住宅使用成本。

4、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就是要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来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1998 年在国务院提出建设多渠道住宅供应体系,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时,全国各地对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差异认识并不统一。初期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从户型、品质、购买、交易等各方面也没有多大差异,只是政府减免了一些费用,价格较低而已,也没有设定购买限制,出现了经济适用房被高收入人群购买、户型过大等现象,也出现了经济适用房严重供不应求,难买、排队、炒号等现象普遍,引发了社会普遍的争议。

我们认为,坚持多渠道住宅供给体系,让高收入阶层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阶层购买或租用经济适用房,特别困难家庭租用廉租房的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必须坚持。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的城镇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始终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房地产业才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要充分认识到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制约的基本国情,解决住房问题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济适用房不能作为建设的主体,也不可能依靠经济适用房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5、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就是“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吗?

2003 年开始,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中央实施了以“管严土地,看紧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房地产业成了本轮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2005 年开始在继续严控“地根”、紧缩“银根”的同时,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进一步深化,政府也开始综合使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进行全面的调控,调控力度加大,政策措施更加具体,意图更加明显,重点更加突出,目标就是: 加大中低收入住房供应,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可以说,这几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之大,政策之多,政策之集中,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也超过了任何一个行业。近几年的三次房地产宏观调控,充分显示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管理是被动的、缺乏前瞻性的管理。当前,我们在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些根本性制度问题的认识上还不是很清晰,短期的政策手段和中长期的目标、思路还不一致,必须客观分析我国的现实特征,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调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基本政策,重新考虑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国外房地产宏观调控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机制不健全、没有太多的经验积累的情况下,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健康的现象是无可避免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政府应该借鉴国外房地产调控的经验,更好地担负起引导、监管房地产市场的职能。

1、房地产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坚持紧凑型开发

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极少数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我国属于资源紧缺型国家,土地资源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城市化不断加速,未来几十年年均约有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这对城市建设用地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因此,我国房地产业必须借鉴新加坡、德国经验,以开发中小户型为主,以满足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同时,坚持紧凑开发,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道路。

2、对房地产市场要未雨绸缪,时时监管和调控

由于土地在我国是一种紧缺型资源,房地产更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关系到国家的基本民生,关系到金融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所以,对房地产市场不是要不要调控的问题,而是要时时监管调控的问题。既要力争避免出现全国性住房价格暴涨情况,又要通过市场调控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如果只注重短期“房价上涨”问题,忽视中远期战略问题,调控就容易变成“救火”,其效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日本地产泡沫的破灭正是在早期忽视监管、后期调控措施不当的结果。

3、应配套发展健康发达的资本市场,合理引导剩余资本流向

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太发达,不确定性和风险很高,大量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好的出路,只好流向房地产市场。而国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很发达,投资回报率较高,剩余资本有很多投资渠道。如过去100年间,美国股票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9.7%,这个数字超过了同期美国债券、黄金、艺术品和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最近20年里,美国股票年投资回报率更是平均达到13%。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的财富积累找到更多的投资渠道,以减低对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性冲动。

4、应保证首次置业者的利益,设法减轻首次置业的负担

各国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居者有其屋”,因此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重点应是保证有正常收入的首次置业人士能够买得到买得起满足基本需求的中低位住房。英国在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很高的时期建设了很多的中低价位住房,并采用累进的印花税+ 在我国称契税, 和低价房采取零印花税税率来减轻首次置业者的负担。我国目前的发展程度大概还没达到英国近期的水平,应加大供首次置业人士购买的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并减轻首次置业者的税费负担。

5、尽量用灵活积极的市场手段替代行政调控

在市场经济时代,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解决,最终是需要房地产产业及市场本身的发展,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行解决。市场价格是资源短缺的最佳信号,当前的房价上涨归根结底是由住房短缺所引起的,应在增加供给方面要多下功夫。同时,应通过实行市场化的差别利率体系和完善的累进税率、差别税率制,鼓励将土地更加有所侧重的投向经济适用房及中低价位的房产开发,抑制高价位大面积的住房开发。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引导市场参与者(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包括开发商、中介商、消费者等)理性投资和消费,充分公开市场信息,使得市场参与者拥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参考文献:

[1]黄石松.郭建民.陈红梅.对我国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产业观察, 2007,(6)101-105

[2]郭松海.张振勇.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分析与创新举措[j],西北师大学报,2006,(1):17-20

[3]周中元.国外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借鉴与启示 [j ],国际经济观察,2007,(1):87-89

[4]董惠莉如何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j],经济究,2006, (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