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地籍测绘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籍测绘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籍测绘技术

第1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绘;测绘技术;概况;作业流程;技术应用;野外数字测量

一、地籍测绘的概况

地籍测绘是指精确测定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并在图纸上绘制其地块与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及使用情况等因素,或在专门表册内进行准确记录。数据集、地籍图与地籍册为地籍测量的成果。作为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地基测量为符合地籍管理的相关需求,必须测量或计算其地块位置、形状等要素。其中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土地界址点测定等都属于地基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籍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地籍测绘是地籍信息采集的有效方式。界址点为地基测量的重要地籍要素,其对地籍测量仪器、方式与精度起到决定作用。为更好地提升地籍测绘的质量,必须正确掌握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表1)。同时,将测绘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可实现全站仪智能化发展,通过结合计算机和绘图软件,可提升测绘的精度与降低成本。

表1 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二、地籍测绘技术的作业流程

地基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地籍测绘的发展目标。其优势在于地籍测量完成的同时,还可进行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并利用有效手段进行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实现“数字国土”、电子政务与提升地籍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自动采集地籍要素是现代地籍测绘的主要方法,在数据采集中一般都会选取全站仪、计算机等设备,并将其向计算机进行传输。随着选取专用软件处理地籍采集数据,最终进行分析、整理、编辑与入库。其具体作业流程为分析资料―获取数据―编辑、整理、入库数据。

(1)分析资料。分析了解测区现有地籍数据,对测区地形进行充分了解,按照现有设备与地籍数据库建立需求进行测量技术的选择。在分析资料时,必须对“准地籍测量”是否使用进行充分考虑。

(2)获取数据。一般选取2种方式进行数据获取。一种为利用以上分析,对现有资料进行直接使用,该方式应用中,必须对地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正确性进行充分考虑;另一种为直接在野外进行收集和采集。采集数据时,应严格按照数据库建立规定,取得相应的数据格式。获取数据时,其内容包含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等。

(3)编辑、整理及入库数据。在多种数据获取中,应遵循数据库相关技术规定进行信息数据的编辑、整理与入库。随后进行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与汇总,最后进行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并完善地籍管理体系。

三、地籍测绘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地基测量具有极强专业性,地籍数据具备法律效应,要求必须具有较高数据精度。与其匹配的资料成果则需具备较强的现时性。以地基测量专业性角度进行分析,其测量模式包括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测量、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因自然环境与测量技术的制约,以上测量模式可达到优势互补,更能符合地籍测绘的需求。为此,本文主要对野外数字测量进行了分析。

数字测绘技术科对现代信息产业、计算机制图理论进行充分利用,在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应用中,可应用到基础数字地形图与地籍图等工具,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信息来源。在野外数字测量模式数据采集中对其采集方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地籍数据库、地籍管理系统等。

确权、测量与编绘为数字地籍测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地籍测绘目标的重要方式,野外数字测量中,必须合理选择与配置作业工具。目前,最常见的测量设备为全站电子速测仪,按照配置硬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全站仪―电子记录薄―测图软件。在野外实地测量中通过全站仪可对多种地籍要素数据进行测量,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可将信息向电子记录薄进行实时传输,预先处理后,根据指定格式在数据文件内进行存储,并进行草图配置,以此为成图编辑提供便利。相比传统测绘方式,全站电子速测仪与电子手薄都是新型测绘仪器,具备较高智能化水平,可自动计算各个角度与距离,其测量技术易于掌握,但因硬件设备的影响,该测量配置模式具有较差的操作可视性,误差易出现于草图内,功效较低。

第二,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该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具备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两项功能。在实地采集所有地籍数据时,利用全站仪可将数据在通信电缆的作用下向便携式计算机进行传输,随后数据处理软件可对所宣誓的地籍要素符号、图形进行实时处理,并在数据文件、数据库内详细记录原始采样数据与经处理的相关数据。该方式因现场成图,其优势集中于直观、速率高等。

第三,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其操作流程与第二种类似,其传输渠道一般选用蓝牙,该系统定位于地基数据的前端采集位置,利用小体积、携带便捷的掌上电脑对野外测量需求进行最大限度满足。以地基测量外业效果进行分析,此方式数据格式较多,可实现地籍测量的可视化、自动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地籍测绘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测绘技术作为地籍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地籍测绘的精确度。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在充分了解地籍测绘特点的基础上,做好测绘流程作业,并对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籍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慧,华运知,薛美玲. 浅析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华章. 2011(17)

[2] 张国庆.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

第2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平面控制;高程测量;地形测量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保证地籍调查资料的完善性,规范土地市场,应用现代信息及测绘等先进技术,全面调查核实国家个地市及乡、镇、村的土地权属、用途、位置、界线、数量、质量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确定土地权属登记发证,建立“以图管地,以证管地”的数字国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为政府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我们面对契机与挑战,现将在实地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1 平面控制部分

1.1 图根控制

图根点的布设密度平坦开阔地区为64点/km2,城市建筑密集区及地形复杂、隐蔽地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并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密度。

布设图根点时,每幅图内不得少于4个固定点(包括高等级控制点),并且每个固定图根点要和一个相近的固定图根点或一级GPS点通视。

1.2 图根导线测量

(1)图根导线宜布设为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2)一级、二级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图根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3)为确保地物点的测定精度,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1.3 采用GPS-RTK测量图根点

(1)图根点采用GPS-RTK进行测量时,GPS-RTK的最大作业半径为:建筑工业区、山地、高山地小于5公里,平地、丘陵地小于7公里。

(2)GPS-RTK基准站至少应连测3个一级GPS点以上。

(3)高级点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应对相关的RTK流动站点有足够的控制面积,并对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进行有效检核;

(4)进行GPS-RTK测量时,对每个图根控制点均应独立测定2次,在2次测定时应重新对中、置平三角架或对中杆;

(5)本次规定,2次测定图根点坐标的点位互差不应大于±3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图根点坐标测量成果。

2 图根高程测量

我们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与图根平面导线同时进行,布设成附合路线,垂直角(高差)对向观测各一测回,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小于0.4×S(m)(S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路线闭合差不超过±40(mm),L为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仪器高、觇标高精确量至毫米。起初我们采用读取垂直角的方法计算高差,由于内业量较大,经过实践发现直接读取高差,既减少内业工作量,精度也完全满足要求(注:使用的为2″的拓普康332仪器)。

应甲方要求,图根控制计算使用清华三维平差软件。

3 基础地形测量

细部点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测量,坐标采用不低于6秒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测量,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棱境全部使用mini小棱镜。相邻测站间,均有1-3个重合点作检查,以免由于支站出现错误导致图形扭转。

3.1 地形要素测量要求

数字测图注意事项:

(1)对于有关界址的线状要素要精确测绘,围墙在测绘时一定注意是围墙内侧或外侧,以及围墙厚度,在实地应实际丈量并在草图注记,内业成图时应注意。

(2)电线杆在测绘时应采用角度偏心测量,准确测定其中心位置。

(3)测量建筑物时应将小棱镜后面突出的顶端对着要测的部位。

3.2 地形图内容及取舍

为兼顾地形、地籍图需要,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1)阳台需测绘,所有的阳台表示为外虚、内实;

(2)居民住宅、商品房等建筑物的架空层、底层车库当层高于2.2米时计层次,低于2.2米时不计层次,完整的地下车库低于2.2米时在层次后面带括号注车,但要注意阁楼和跃层式、错层式房屋的区别,地下室的出入口按图式表示。

(3)测区内一些比较简陋、破烂的棚房不表示,正规棚房或简易房应表示,临时性的建筑不表示。

(4)在建房屋或暂时停建的房屋,用建筑中房屋表示。建筑的加固型地基应加注“基”表示。

(5)对于上部窗花形式下部实墙的围墙,其下部实墙不低于1.0m的按围墙表示;实部低于1.0m的,以栅栏符号表示,低于1米的简陋围墙不表示。

(6)变电所内的变电设施不测绘,但应加注专有名称;永久性的电力线不论高、低压均应表示;通讯线都应表示,测区范围内的地下通讯光缆应表示。电力线通讯线杆应精确绘出,广播线不表示,临时、废弃的电杆不表示。

(7)检修井只表示主要道路上的(包括居民区、单位、公园内主要路道),单位内部若检修井较多可适当表示,消防栓应表示,污水篦子不表示。

(8)建筑物性质层次按“钢”、“砼”、“混”、“砖”、“石”、“木”、“简”等7类。为便于使用,注记位置应与地籍图注记位置一致。

(9)工厂、机关或有较大院落的单位门墩、雨罩均应表示,但居民住宅小院的门墩、雨罩不表示,其中主要出入的大门墩用围墙门表示,其余小门可直接与围墙连通。

(10)农用地及其它用地,一般按土地的实际用途表示地类,固定的田埂、排水沟应表示,花圃、草地、绿化地一般均应表示。

(11)在地貌表示方面,建筑区内不表示等高线,但地形稍有起伏的地块,要测注一定比例的高程点,以反映地形变化;制高点、低洼点、坡、坎、土堆、空旷地区以及高程特征点均应适当测注高程点;被田埂、排水沟分割的每一块水田,只需有一个高程点。(下转第320页)

(上接第311页)

3.3 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此项工程要求精度较高,建筑物、界址点测绘误差不得超过5CM,在外业测量别注意从已知点上支站的精度,首先支点不得超过两级,但实际情况有时不容我们做到,所以在做每一个图斑之前都要先大致了解情况,如通视情况,房屋密集情况等等,以便在测量时提前做好支点准备,每次支站我们尽量选择能直接看到地面的位置,做好标记之后用细直的小树枝或小笔尖对准标记中心,仪器瞄准地面上的中心点首先定好角度,然后在测距,如果是地形不允许,就用随时带着的三角支架支点,可以提高支点的精度,每次迁站检测后视坐标,将误差控制在1公分内。

(2)迁站之后都要对上一站的测点进行重复观测,也就是重复点测量,以免出现粗差。

(3)对于四点房屋至少应测量3个点,第四个未测的点应量距进行检查(一般检查相邻房屋的房角,最好好是两个多是没有测量点的房角),以避免房屋建筑出现不规则而造成的较大误差。对于多点房屋尽量多的测到房角,没有测到的均应量距检测。

(4)涉及界址点、界址线的测量一定要保证其精度,特别是围墙,应尽量测到围墙外面的点,并且标记围墙厚度。

(5)沿廊、阳台要区分清楚,沿廊是突出主建筑的部分至少有一端着地,阳台则是突出主建筑两端均不着地。而且在图形处理当中均应封闭。

(6)此次工作,对于村庄周围的地形测绘要求为次要,但也需如是表示,田埂、道路、陡坎以及地类区分均应满足1:5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非水田的地块应有相应密度的高程点,如实表示地形地貌。

【参考文献】

第3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测绘;3S技术;数字国土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应国土资源部“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1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1.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为3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这种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但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方式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GP8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1)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1.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1.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2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的关系。

3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第4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导言: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以一定的测定土地界、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精度测量,它为土地部门提供具有现势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一、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势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一)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为3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这种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这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方式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

(二)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GPS—RTK技术利用有两种方式:

1.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2.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三)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四)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二、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

第5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籍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42-02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地籍的管理,地籍测绘也得以发展起来,地籍测绘作为一种技术工作,但其属于一项政府行为,利用地籍测绘这种技术上的手段,从而使政府充分的行使土地管理职能,其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质量、界限、权属和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测绘,从而对其面积和形状进行掌握,地籍测绘作为一种行政技术手段,在地籍测量及地籍管理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地藉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籍测绘开始在地籍测量中进行应用,其不仅在数据采集上实现了数字化,而且在成图成果上也实现了数字化,其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地籍图进行编辑,实地进行数据的采集,从而生成宗地图,建立地籍数据库,并输出面积汇总表,进行地籍数据动态管理等,通过地籍测绘,可以直接为各部分提供权威性的数据,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进行。目前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将其在地籍测绘中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有效的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使社会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是利用电磁波理论的一种探测技术,利用各种传感仪器,不需跟被检测人接触,便可知道被检测人的消息,其属于测绘技术的一种,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描绘。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及图像处理设备等。通过在遥感平台上装设遥感器,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拍照、扫描等,所以遥感器可以是照相机、扫描仪、微波辐射计及合成雷达等。同时为了信息进行更好的实现与地面的传输,则利用飞行器器来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地面接受到的图像信息,则需要经过图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才能有效的将地物的性质和信息进行反映。经过处理的信息需要进一步利用光学仪器或是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后找出其特征,从而作为识别的目标。遥感技术相对于其他探测技术相比,其不仅探测的范围较大,而且可以迅速的实现对资料的获取,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在对信息获取时具有多种手段,获取的信息量较大,而且可以全天候进行工作,所以目前遥感技术其应用范围涉及众多领域,而且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作为新一代测绘技术,其在土籍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通过遥感测绘,可以很好地对土地情况进行检测,使国土管理部门很好地掌握土地的情况,而且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实时更新,更便于对变更数据的掌握和管理,方便于分析和查询工作的开展。

在当前卫星和飞行技术装置快速发展下,遥感技术以此为依托得到更快的发展起来,其通过对地面及研究目标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实现对部分区域内土地环境及地籍资料进行获取的技术手段。虽然在上世纪遥感技术就兴起,但只有将航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部有效的结合后,才使遥感技术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目前航空遥感就是将遥感技术在高空飞行器上进行设置,从而进行相关测量。目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遥感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开来,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通过遥感技术来对土地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记录,从而来实现对地籍相关资料的识别。

2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要完全按照数据库要求。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控制数据、地类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整理、编辑、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地籍测绘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发展得以改善,同时也对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通过各种新技术的良好结合,使来源不同的土地信息都得以集中于信息管理系统当中,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更好的对系统内的土地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3.1 动态监测应用

目前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其所应用的技术不断的成熟,特别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GPS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更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测绘的水平,更易于土地测绘工作的开展。在地籍测绘中运用遥感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动态监测,其能够随时监测到土地的变更、土地调查和土地的动态信息,从而有效的掌握相关土地调查资料,实现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难以识别的对象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以可识别的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更易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合理对监测周期进行确定,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并将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好的信息。随时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核查,进行土地总体规划,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违法情况,及时进行上报并查处,更便于对土地进行管理。

3.2 遥感技术应用

(1)数据选取:众所周知,地籍管理具备综合性、连续性以及高精度性等特征,当前的遥感技术对于数据的选取,一般通过美国和法国的Landsat TM、SPOT两种卫星数据来实现。当然,监测的精度一直是遥感技术最关键的,为提高精度需要,有时候必须结合相关土地利用图,作为监测的对比,并将人文、生态等相关指标列入地籍测绘资料中。当精度要求特别高时,必须接触 GPS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补充资料。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在地籍测绘中的意义很重要,遥感所得的数据,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将之转化为可识别的信息,并予以修正,达到一定的精度。

(3)变化信息提取:所谓变化信息,是通过固定的时间段,土地相关资料发生变化时,是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最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差,来判断不同的变化,从而可以为土地将来考虑,做出整体规划。

(4)监测精度评定:精度要求是评价遥感技术质量的重要砝码,通过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已测信息进行统计学研究,得出测绘信息的精确度,从而验证地籍测绘水平。

3.3 GPS 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建设用地中的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测量使用界线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并计算用地面积等测绘技术工作,它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土地、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为:审查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图上红线设计―实地放样―复核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界图―填绘建设用地管理图―资料整理―归档,经反复实地踏勘、图上设计、权属调查后制定放样数据。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能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放样等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更为有效。

4 结语

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应用中十分复杂,目前在对遥感技术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人难点问题,所以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加强对遥感技术研究的力度。这就需要测绘人员要加强对遥感技术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其应用的技能,从而在实际测绘工作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使其能够促进地籍测绘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6).

第6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绘;测绘工程;应用

Abstract: In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PS technology and dynamic RTK technology, scientific and accuracy can improv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operation to a large extent, and now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gradually mature, widely use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 this par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PS technology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from its characteristic,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cess, progr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is better,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Key words: GPS technology;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GPS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以卫星为主要的控制点,在掌握了瞬时坐标的前提条件之下,观察GPS卫星和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此来进行相关的空间距离后方交会,进而准确的定位出使用者的接收机所处的绝对位置以及相对位置。GPS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测站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视,观测的时间极端并且准确度极高,静态的定位时间只需要上十分钟,动态的定位则仅仅需要一分钟左右。GPS定位技术和传统的仪器相比较而言,自动化的程度更高,同时,其还可以全天候的进行作业。在地籍测绘当中,很好的运用GPS技术,将可以大大的提升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土地测量以及土地勘定界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力求帮助此项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1.GPS技术主要优势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应用当中的主要优点,有三个方面,即运行的效率较高、应用的范围比较广以及误差小等。

(1)运行效率高。在没有复杂地形的情形之下,完成测绘当中的半径为5Km区域相关测定,只需要进行一次设站,就可以完成操作,和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较,其大大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同时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更高,也节省了外业的相关费用。

(2)应用范围广。在地籍测绘当中,进行GPS测量之时,可以很好的降低对于控制点进行相应选取的需求,因为在其两者之间,可以不需要进行通视,同时,PPS网状的结构,也和GPS网精度的要求关系不大,所以,其速度较快并且布点灵活的特点,可以进行全天候的作业,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误差小。地籍的调查,当中也包含有地籍的细部测量,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被调查区域之内的数据误差,同时,在香港的规程之中,对于外界的址点误差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而GPS技术,则可以很好的满足地籍测绘当中此方面的需求。

2.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应用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具体应用有着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针对其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力求使技术的应用可以更上一步台阶。

2.1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之中的应用

应用此项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籍控制测绘,不需要进行两点之间的通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只需要选取和GPS点相互符合的控制点,没有要求在估算的精度比较低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常规三角网以及增设起始边等测量,操作起来也较为便捷,准确度较高。

2.1.1地籍控制网

在进行相关的地籍测绘操作之前,需要针对全测区进行测量,以此来为数据的采集以及地籍图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地籍的控制精度测量,需要以实际额度地籍图以及视界址点的精度为主要的依据,同时,不能够超过相关规定当中的测量精度误差需求。而在地籍测绘控制的相关测量工作当中,主要的内容则包含有地籍的控制测量以及基本的控制测量。每种测量,都可以针对侧边网、GPS网以及三角网等进行相关的设定,以满足等级设置的要求。

2.1.2建立相关的地籍控制网

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之中,根据设定的基地地籍图件,来对基本的控制点以及图根控制点等进行测量,是操作当中的重点内容。而在GPS网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主要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方向、位置以及尺度,很好的对其进行把控,将对实际的测绘工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同时,GPS网的选点,需要进行对空的通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电磁波传递不受到相应的影响,以求更加准确的定位和相关的测绘操作。但是,并不需要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进行通视,在实践当中,仅仅需要一个点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进行通视即可,而某些较为特殊的点,则只需要其有一个同时的方向就足够了。此外,在相关的测绘操作之中,还需要注意设点,其务必要远离有相关信号干扰的地点,例如雷达以及电视塔等地区,以免造成数据测量误差。

2.1.3数据的处理

对于观测得出的数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后期处理,在计算观测数据的平均差之时,可以将得出的标准化数据,作为其计算的基础和依据,来进行操作。

2.2 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的测量当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由于使用GPS技术,不需要进行通视,所以,在控制点的选取范围这一方面可以更加的广泛,网状的结构,也对测量的精度影响比较小。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规定,利用地籍的平面控制,可以使用GPS布设多个等级的等边三角网,同时,也可以布置边角网以及三边网,其一级和二级的导线网、和等级相互对应的GPS网,还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之中,根据测量地区的实际规模,来进行具体的选择,针对各个等级的平面控制点,来作为首级的控制。

2.3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之中的应用

经过严格的审查,并且确认合格的勘测定界点,作为进行相关土地登记办理以及地籍调查的依据,可以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而在勘测定界之时,按照规程当中针对土地整理以及征用精度等相关方面的详细规定,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在进行勘测定界的初期,由于其用地的常规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的范围都比较小,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所以自动化的程度不高,劳动的强度也较大。运用GPS相关技术,可以很好的改进这一方面的难题,提升勘测界定的效率以及精准度,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4 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之中的应用

地籍的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之中的重点内容。运用地籍平面的控制测量数据,为其主要的依据和基础,同时,在界址点之间的误差,保证在5cm以内,而针对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误差,要控制在10cm之内,运用GPS相关技术来进行地籍细部的测量,可以更加充分的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同时,不需要进行频繁的通视和换站。所以,起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较而言,不仅有着更加精准的测量效果,同时,还有着实时的特点,测量的效率也可以大大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并且针对GPS技术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帮助此项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和应用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也为有效的提升地籍测绘工作的精准度、测量数据结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等,作出积极的贡献,以求相关的工作可以更上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王华军.浅议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以及测绘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勘测工程,2011.3:66-68

李磊磊.试论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之中的实际应用【M】.勘探工程资讯,2010.5:13-15

第7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GPS;RTK;控制测量;碎步测量;

0前言

作为较早采用GPS技术的领域,在测量中,它最初主要用于高精度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测量控制网;现在,它除了继续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在测量领域的其它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如用于各种类型的施工放样、测图、变形观测、航空摄影测量、海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采集等。尤其是在各种类型的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这一方面,GPS定位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测量手段,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手段。现在,在我国采用GPS技术布设了新的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很多城市也都采用GPS技术建立了城市控制网。在地籍测绘中RTK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GPS测绘不受天气、时间的影响,各点之间不存在误差累积,避免了传统地籍测绘中由于边长过长等原因带来的误差累积,提高了精度。利用RTK技术能够成功地在现场就发现不合格的测绘成果,提高了效率。传统地籍测绘的数据坐标转化,必须等到事后处理,而RTK技术具有实时将一个坐标系统精确地转换到一个特殊坐标系统的能力。

1.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实现的关键

在地籍测量中,进行RTK定位时,基准站把观测值及测站已知坐标通过数据链发送到移动站,移动站不仅采集GPS观测数据,而且通过数据链接收基准站数据,并在移动站上形成差分观测值后,实时求出移动站厘米级精度坐标。移动站可处于静态,也可处于动态,可以在一个固定点上进行初始化后进入动态工作,也可以在动态条件下进行初始化。其主要的关键技术如下:

1RTK系统采取了快速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求解出整周模糊度。常用的方法有模糊度函数法、FARA法和组合搜索技术。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初始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导致整周模糊度求解的结果不可靠。这时就需要对RTK的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利用重测RTK的测量链比较复核。

2RTK定位要求基准站实时向移动站发送信息,数据传输速度一般不低于9600bit。数据链拉得远,可以减少参考点的设立和避免频繁转站; GPS初始化运行的时间会明显减少,提高工作效率。

3RTK测量是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的,而地籍测量是在当地坐标或者80坐标上进行的,RTK是用于实时测量的,要求立即给出当地的坐标或者80坐标,因此,坐标转换工作更显重要。不同坐标系统的转换本质上是不同基准间的转换,不同基准间的转换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有布尔沙模型,又称为七参数转换法。

七参数转换法是:

设两空间直角坐标系间有七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参数和1个尺度参数。

若:

为某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A的坐标;

为该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B的坐标;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A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B的平移参数;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A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B的旋转参数;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A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B的尺度参数。

则由空间直角坐标系A到空间直角坐标系B的转换关系为:

如果测区的范围不大,可不考虑7个参数中尺度比和旋转参数时,可现场求定3个平移参数,得到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转换参数。

高程拟合有曲线拟合、平面拟合和曲面拟合等多种模型。为了提高精度,最好选2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测区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来求解转换参数,做到能有效控制测区以及保证足够的精度。为了校验参数的精度和准确性,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代入公式起校验作用。

4参考点的选择和建立。参考点的位置应该满足的条件是:有正确的已知的坐标;应该在地势较高而且交通方便,天空较为开阔,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周围无GPS信号的发射物、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微波台等干扰源;应选择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位置。

2.RTK技术用于地籍控制测量

现在RTKGPS测量定位误差一般为 ,根据控制测量规范要求Ⅰ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5cm,从理论上分析利用RTKGPS测量完全能满足地籍Ⅰ、Ⅱ级导线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的要求。

在某市东郊的RTK地籍控制测量中,该测区属城市边缘,地势平缓,无高大建筑物,由于有果树、灌木和房屋阻挡,用全站仪布设导线难以通视,又由于工期紧迫,所以采用RTK进行测量。考虑到作业半径小于5km,而已知点较少,采用了2个点求3个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再到3km外2个已知点上检核,误差小于0.02m,可以满足要求。流动站由一个测量员操作,两天时间就完成了50个5″点和图根点的测量。为了检核精度与静态GPS测量进行了比对,静态测量点位误差小于0.011m,高程误差为0.010m。点位精度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RTK的精度完全满足测量的要求。

表1点位精度比较/m

在具体工程中,可以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布点,得到高精度的图根地籍控制网这样就能够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界址点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也就有了保证。同时,利用RTK技术还能够在交通或者地形条件不好等测量有困难的地方进行GPS联测。若测区为相互独立的A,B两测区,A测区已测,B测区未测。应用RTK技术,就可以在A测区内一点上建立基准点,不必在两测区中间设计连接点,通过A测区上的已测点直接传递到B测区。

3.RTK技术用于地籍碎步测量

与采取全站仪相比,采用RTK技术在地籍碎步测量中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采点速度快,因为解算速度已达到20Hz,一般用1Hz,即每秒钟就可以记录一组观测数据,所以初始化完成后单点采集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作用范围广,减少做控制和换站的工作量。一般在沿基准站方向阻挡较少的地区,RTK作用半径可达十几公里。多台接收机可以同步工作,而且相互不影响,也无误差的积累。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一台流动站大约是一台全站仪工作效率的2倍。

实现单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在保证基准站安全的前提下,每台流动站只需要一人。

RTK定位方式在碎步测量上也有其不足之处。它虽然不要求流动站与基准站通视,但是要求GPS接收机的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对天通视,在测量建筑物、构筑物、林带时往往无法靠近被测地物而无法测量,这就需要全站仪等光学仪器的配合使用。

利用RTK技术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作用距离有限,RTK测量在解算整周模糊度时,需要一个近似的估值,该估值是以相位常规差分测量得到的,作用距离太大时,该估值就大,有可能在运动状态下无法搜索到可靠的整周数解,导致作用距离有限,一般要得到厘米级的精度,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距离不能超过20km,要得到亚米级的精度作用距离就不能超过50km。

2基准站与移动站必须在所有测量时间内维持4颗以上公共卫星连续锁定。

3在应用实时动态GPS进行测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信号受阻挡、卫星信号中断、卫星失锁等现象。这时GPS能够自动重新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的过程中,精度将会降低到常规差分GPS的精度。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有时初始化成功以后,还需要重测附近的点来检核初始化结果是否正确。

4利用实时动态GPS进行控制测量所作的控制点时,两点间最好通视,以方便全站仪等其他仪器的联测。

4.结束语

第8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籍测量测图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数字测图理论与实践的进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迅速发展,它的最大优点是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测绘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基本上可以一目了然,相比过去的工作将节省很多的时间并且可以更加迅速的发现问题所在,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意义

1.1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先经过数据采集、编码、传输与存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图像处理、最后完成显示及打印的工作。目前数字化测量技术已成为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测量及自动控制的最佳手段和可靠保证。

1.2数字化地籍测图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自动化程度高,出错的概率小,而且可以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出的地籍图精确、规范、美观。数字化地籍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

1.3数字化地籍图可以通过计算机按类别和要求分层储存、分层显示,一目了然。真正体现了地籍图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利用数字化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技术的帮支持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1.4数字化地籍图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源,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的与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及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已在规划、管理、监测、建设和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应用中优点

2.1数字化测绘技术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与传统测图技术相比, 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地形测绘发展的技术前沿。数字地形图最好地(无损地)体现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 也就是最好地体现了仪器发展更新、精度提高的高科技进步的价值。

2.2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2.3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

3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主要作业方法

3.1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

3.2原图数字化测图。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图,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扫描仪、绘图仪再配以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化成果。但受原图精度的影响以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所以它仅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而非长久之计。

3.3手扶跟踪数字化。让计算机和数字化仪进行连接,通过专业的软件用数字化游标来对地籍的要素以及相关的地形图进行跟踪、采集,并得出数字化的地籍图。其优点是能够利用数字化菜单以及屏幕菜单的操作,使得操作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整个作业的全图,从而方便分类以及选择性的采集,尤其是对于线条比较长的图形数字化采集,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全野外数字化测图。采用先进仪器,经过野外测量获取可用于处理、传输与共享的地形数字信息,用计算机磁盘作为载体的信息数字化地形图。应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式不仅令测量精度广泛提升,在成图过程中其精度毫无损失,同时应用计算机工具软件的成图方式可令各类文字注记、符号符合相关要求,通过自动拟合综合处理方式令等高线呈现光滑美观特性,进而令图面展现规范化的一面。

3.5航测数字成图。主要应对区域大测绘时采用。该方法采用航空摄影设备由空中摄取到地面影像,并通过对外业的判读,建立内业地面模型,利用计算机系统绘图软件针对模型测量,并直接获取到数字地形图。其通过空中数字化摄影获取实时数字影像,内业则通过专业航测软件,在计算机系统辅助下展开对数字影像的匹配处理并科学构建地面数字模型,而后再通过转向应用软件获取数字地图。

3.6扫描数字化。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4 数字化技术中地籍测绘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对于数据文件的管理。一般来说,绘制地籍图的时侯有四个重要的文件,分别是平面图的图形文件、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文件,地籍权属的引导文件以及权属信息的数据文件。基于方便识别以及管理原则,这四个文件的名称应该用街坊号来开始,而后面则用汉语拼音的缩写来表示出不同的文件。

4.2界址线的设定。界址线可以说是进行地籍测绘的关键要素了,界址线的设定是不是合理对于地籍测绘工作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最初的地籍测绘中,大部分的地区界线都没有设定好,所以需要相关的政策来进行确定;而过去的单位在进行征地的时候,大多数都预留了1mm左右的影射地。可以看出很多的宗地界址线其实并不是在围墙或者是墙壁,这样一来也就给地面标定界址点以及测绘界址点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4.3街坊的划分。一般说在进行数字化测绘的时候都是以街坊为单位,从而进行地籍权属的调查,并且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以街坊为单位来绘制地籍图、管理地籍调查表、地籍测绘成果。所以在进行划分街坊的时侯,其分界线必须是划分在街道、胡同的中心线或者是空闲的位置,不能够划分在单位的围墙上。

4.4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测绘图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结束语

目前的测绘技术依旧存在着若干问题, 如怎样改进外业数据采集模式的问题、成图系统的统一标准问题, 内业编辑图形工作效率问题; 图形数据结构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接口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盛.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科技咨询.2010

[2] 郭良金.数字测绘的几点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0(23).

[3] 宋传亮.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第9篇:地籍测绘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关键作业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做好土地规划管理的工作就要精确的掌握土地的面积、权属、地界等土地信息,这些都离不开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会促进我国的土地管理规划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及关键作业技术的优越性和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1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越性

以往对地籍的测绘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运用水准仪、平板仪、经纬仪等基本仪器进行测量来进行的,测量得到的数据也需要人工的处理并标注绘图,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地籍测绘工作的精确度不高,而且容易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限制。而测绘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地籍测绘工作带来了改革,大大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测绘技术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领域根据所在行业对测绘技术的需求不断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使测绘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功能越来越完善和强大。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也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并与测绘技术逐渐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数字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越性,它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数字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测绘工作中对地形、地貌的测量分析更加清晰准确,它能生动的呈现出传统的测绘无法呈现的地形特征,模拟的事物一目了然,让人们对所测地的各种地籍要素有清晰的认识,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实现的。

人们对测绘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测绘技术发展的更加快速,这让地籍测绘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与传统的测绘方式得到的实物地图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的数字地图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完成后马上可以看到成品,这是传统的测绘技术不可比拟的。

计算机技术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地籍测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为测绘工作中的统计、汇总和分析提供了便利,信息的精确性越来越高,使地籍测绘工作变得更加规范、科学、准确。

总的来说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运用,降低了地籍测绘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与传统的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测绘方式相比更加灵活准确,它不仅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还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具有灵活性。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 数字化地籍测绘关键作用技术的应用

2.1 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这种专业的土地测量工具,无论是对过于隐蔽还是过于高大的界址点,都可以灵活的应用辅以RTK技术并得到高度精确的测量结果,全站仪通过RTK设置的图根点在界址点和地物点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通过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的功能记录所观测点的平面坐标并绘制出宗地草图。全站仪的特点是测量简便对所观测地点的平面坐标能够直接观测和记录。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需要与整个系统协调运作,并通过计算机传递实时数据。因此有效的全站仪测量活动会同步记录所测土地的信息,这些信息全面具体,通过数据在计算机中编辑转换为图形,最终形成电子地籍图,真实的反映出了所测地点的特征。全站仪在测量过程中还会为了让分析结果更可靠,不仅注重对数据的精确记录,还会及时根据被测地点的细情况标注地籍要素并绘图。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使操作过程变得更加灵活方便,大大减少了检测人员的体力消耗。所以不断提高全站仪技术并注意与其他技术的相互配合,能使全站仪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工作向来重视平面控制测量,在以往的地籍测量工作中为了能够得到平面坐标,往往采用三角测量法来确定平面控制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广泛运用,这种测量方法已经被更简便、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所代替。GPS和导线网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于地籍测量工作中,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简单而又不受外界干扰的来确定控制测量所需的数值。GPS测量所得出的被测点的坐标被随机平差软件严密的平差,这使采集到的界址点、地物点的精确度更高,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与全站仪的测量相比不需要通过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做图根控制点,也不需要用技术加密,大大简化了测量工作,而测量工作的精度也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3 扫描数字化作业

这门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的图形想转变为数字化图形以方便传输和共享的情况。为了提高绘图资源的利用率,人们开始把数字化的扫描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工作中来,扫描仪可以把现成的地籍图和地形图扫描录入信息系统,数字化的扫描技术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绘图资源的扫描录入进而得到相应的栅格图形,这种图形可以通过扫描矢量化软件变成矢量图形也就是一种数字图形,数字图形更便于传输和共享,提高了图形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由于原图不够清晰,在扫描录入得到栅格图形,又进一步转换为矢量图形这一系列操作中,图像受到损失,从而产生误差,最后导致这种数字化图形的精确度不高,需要修补测量。修补测量的方法就是把被测点的一部分实测的精确坐标与图上原来的坐标逐一对比替换,才能逐步调整纠正整张图形,提高一些精确度。

2.4 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机在空中拍摄的数字影像被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匹配,从而获得相应的地面数字模型和数字地图。这种方法可以在室内完成、效率高、成本低、精确度高、不受气候、地形等限制。由于采用的是航拍技术,因此能够覆盖测量更广阔的区域,高度的精确性使其能够真实、详细、全面的反映被测地点的情况,不受地点天气的限制,操作简便,十分适用于城市密集地区绘制数字地图,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未来数字测图的主要发展趋势。

2.5 GPSRTK技术

这项技术不适用于比较隐蔽或者人口密集的区域,在空旷的地方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这项技术与计算机相联,它在高处采集和处理得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存在计算机里,而且能够快速绘制地籍的图像,这项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测绘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强大,数据精确,误差小,操作简便,效率高等这些特点会使有关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地籍的具体情况,给地籍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 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领域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地籍测绘工作对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我们不仅要了解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的优越性和实际应用,还应该不断发展完善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以促进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宝利.浅谈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及作业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112-112.

[2]褚伟伟.浅谈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及作业方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