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儿科见习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教学模式的改革
1.1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充分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病人问题为基础,围绕着问题进行思维、整理、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如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教学中,先以一段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青紫、蹲踞现象的短片为开头,围绕为什么会产生青紫和蹲踞现象的问题来讨论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儿科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
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临床见习的现象目前在学生中仍普遍存在。因为医学水平的高低必需以深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而判断学生成绩优劣,再加上就业、评奖也较注重理论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在主观上更注重临床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如采集病史、体检、书写病历等临床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儿科教学中临床理论课授课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不断更新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以便传授疾病诊治的现有可获得的最佳知识,并提出疾病诊治的现有疑点供有兴趣的学生课余继续学习。这种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不但传授教科书及教科书之外的最新知识,还引导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如何获取专业最新进展。在小儿肺炎的见习中,我们针对小儿胸壁较薄的特点对小儿肺部的叩诊做强化训练,并对支气管肺炎进行模拟听诊,通过这些改变来阐述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和肺泡充满炎性渗出物的病理改变,并对临床上痰液较多有窒息危险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的最新应用做了介绍,最终实现“以教材与临床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和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教学目的。
1.3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模式
标准化患者又称为模拟患者,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乐于做此项工作的非医务人员及学生。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体检诊断的全部操作步骤、技巧和评分标准,能模拟某些临床疾病症状和体征,并熟知问诊技巧,可以给操作者评分和对操作技巧进行反馈,同时起到患者、教师和评估者的多重作用。该方法增加了学生接触患者的机会,解决了见习时病源不足、患者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诊、体检技巧进行正规训练,确立标准模式。此外,教师能够评价许多笔试不能评估的操作技能,如医患交流、体检手法等。
1.4临床见习向自己动手的教学模式转变
如组织同学去幼儿园进行正常儿童体格检查的操作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儿童体检的方法,也加强学生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通过讲授小儿病史采集和体检的特点,为学生正确地问诊、体格检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病房见习中安排学生写病历、记病程,真正地进入临床状态,同时安排以学生分析病历为主的病历讨论及门诊实习。加强系统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病历的综合能力、鉴别诊断思路;最后是检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判断及病情的交代,让学生体会与患儿及家属交流的艺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室各种教学查房及病房巡诊,并考核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
2改革效果
2.1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效
通过PBL见教学法见习,问题的引导造成了一种深刻的印象和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易于学生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再通过教师对某些典型病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不同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有明确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儿科学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儿科学的兴趣。
2.2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儿科在见习教学中重点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笔者在带教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减少理论讲授,增加临床技能训练;加大临床课比例,侧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增加临床病例讨论,并安排专题讲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培养临床思维、整体思维能力,深刻体会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增强了临床工作能力的信心。
2.3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考虑病人各方面因素,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最后做出正确诊断及诊疗计划的能力。笔者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见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使他们逐渐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这种启发式的见习教学,学生的临床思维得到了开发和训练,同时师生间充分的交流又使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逐步提高学生见习水平。
3小结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中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校护理专业的现状
我校有着八十五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过硬,现护理专业在校人数共四千余人,拥有校外实训基地70家,学校与基地具有稳固的长期协作关系,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实习的需求。
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学校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专业”。每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均能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11年,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
二、“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侧重于探索综合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见习――实训――实习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理论――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施
在“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之工学贯穿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入校实行认识见习、中期进行教学实训、后期进入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到医院临床实习一年。前三个学期,通过校院(企)合作的方式,我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医院的模拟病房参观,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或进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最初的感知护理,渐渐地接近护理,到最后真正地走进护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在第四至第五学期,我校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顶岗实习)。在临床实习的一年中,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岗位上“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系
以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一,我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护士站、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为载体,结合临床病例创设护理情境,灵活运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第二,我院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教学、场景教学,使学生在临床护理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受益面。
3.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四个对接”为切入点,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侧重点,重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融合临床护理操作,模拟设计临床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了兼职教师之外,我校还聘请医院护士开展注射技术等实践操作带教,聘请省市护理学会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护理技能竞赛,采用必考与抽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回示演练与仿真操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礼仪语言、临床实践、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鉴定、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妇儿护理实训室的实训室建设,新增模拟病房实训室12间,添置多媒体设备及仿真教学软件,突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实现模拟教学和场景教学,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建成“集教学、培训、教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中心。
四、小结
[关键词] 药理学;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26-02
PBL 教学法(problem - based learning) 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986 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将其引入我国,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打破学科界线, 要求课室、图书馆专业书籍与杂志等教学资源充足, 通常1个导师指导5~7名学生,而这是我国国情所不容的[1-2],因而, 虽然国内很多院校也开始试行PBL,但因存在许多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中国的教学体制和本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 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单门课程的课堂PBL教学模式,如何克服师资力量不足,在大班中实行小组讨论式学习,如何解决将PBL和LBL教学法结合达到优势互补,是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途径。为此对我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一个大班(200人)的药理心血管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法,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药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1 药理学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1.1 授课前准备
1.1.1 分组在2007级临床专业2009第1学期实行,该班授课地点集中在附属医院上,开设部分临床课,课间和课外时间可在临床见习,对临床诊病及治疗充满好奇和疑问,基于此选取该临床班共200人实行PBL教学法,为了便于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可以延伸到课外,分组采用以寝室为单位,共分24组,平均每组8~10人。每组有一名负责人和记录员,负责小组讨论内容的集中和资料收集。
1.1.2 课时安排与PBL教学病例的设计药理心血管部分章节共14学时,安排四周,第一周2学时,传统授课形式,另三周每周连续4学时。每周针对一个专题,病例选择时要以药理学教学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与临床药物治疗针对的常见病症为基点,病例中要包含大量用药信息的病例。要与学生前期学过的药理学内容相关,以利于学生将药理学课程学习中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与临床实际用药联系起来。临床用药信息多的典型案例,编写成用药讨论病例,列出系列讨论题,供学生讨论用。在讨论中因临床知识缺乏,不能重点集中在诊断上,不能偏离药物应用。
1.1.3授课老师问题准备授课教师根据编制的病例和问题设计,查找资料,尽可能详细列举课堂情景可能发现的问题,在课堂实施中组织课堂教学中表现的疏漏与课题小组成员在每次课结束后进行讨论,不断完善课堂实施效果。
1.1.4学生须做好课前预习在授课前对各组小组组长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要组织或分工查找资料,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记录小组查找资料和参与讨论的情况,以便老师掌握个别学生的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授课教师在用药讨论课前1 周将用药讨论病例发给每个小组,由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 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1.2 PBL 教学程序
1.2.1 基本了解利用2学时对心血管部分药理内容及相关的临床知识进行讲解,指出讨论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发放讨论病例。1周准备后开始讨论课。
1.2.2 小组讨论在收集资料和课前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就用药讨论的一个问题讨论30 min,指导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注意控制学习进程,防止离题太远或轻重倒置的现象出现。整理出本组的系统观点。然后选取8个小组代表用10 min 时间在班集体讨论时做中心发言。
1.2.3 班级讨论由授课教师组织,时间45~50 min。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给予适当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并要求从每组发言中获取新的论点进行讨论。
1.2.4 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授课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论或疑惑的问题给予评议和指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拓展思维,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小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1.2.5 小组评价课程结束后,小组成员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同学自主学习能力。
2 PBL 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PBL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药理学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很好或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临床学科中心血管知识部分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2.1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一开始对这种方法很陌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查找资料也很无序,因为临床知识少,疑问多,花费精力多,不能把问题集中在用药问题上,在讨论时没有针对性[3-4]。另外获取信息、加工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很差,盲目地找寻,效率很差。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并且使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相关学科知识主动地进行横向的联系起来[4]。为了实现小组的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环境,积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援,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PBL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5]。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真正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2.2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PBL 教学对授课教师起促进作用。为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精心查找资料,选择病例,设计问题,不局限于本学科,随时准备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可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6-7]。
PBL式教学是否能为学生们接受还得由他们自己来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有的学生提议后续课程也采取这种模式。因为这门课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心血管药理”的专业知识,更教会其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如何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活在一个200多人集体中的他们,学会了合作,有了团队精神,充分有效利用了短暂的课堂时间, 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自己不仅收获了“鱼”, 而且也学到了“渔”[8]。
[参考文献]
[1]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12(3) :104 - 105.
[2]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25.
[3]覃丽,廖端芳,秦旭平,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08,2:28.
[4]魏敏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理通讯,2007,4:49.
[5]蓝星莲,潘龙瑞,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7.
[6]张何,刘文艳,张景云,等.PBL教学法在高职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58.
[7]于惠影.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