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入院护理程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第1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实行护士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理程序的护士责任包干制后,重新制定护士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护士实行扁平式合理使用,整个病区为1大组,3小组6个责任护士,每位护士管7—9张床,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一起对所管病人实行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即从入院时护士的入院宣教、病区环境和制度的介绍,疾病健康教育、治疗、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文书书写、健康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负责,使其真正明确岗位职责,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1]。

加强护理礼仪、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至2012年元月起,我院为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得好、群众满意。医院进行护理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行为和服务用语,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十七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二十项操作技能培训,本科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月进行,因为过硬的护理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并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不合格者与绩效挂钩。

树立榜样,激发热情,每月由患儿及家属评选出最好医师和最好护士,均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同时在医院月刊上进行公布,科务会上交流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激发了护理人员争创先进的热情,通过以上学习评比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争创先进的热情。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巡视病房及时,加强了对危重、特殊患儿的观察和护理,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积极主动落实患儿的基础护理,患儿家属表扬信和感谢信明显增多,本年度实现了零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规范了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流程,对患儿及家属实行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各环节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馨送出、爱心回访等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链,从而我科的满意度在98%以上。

第2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应用技巧

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论解剖生理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之处。要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技巧。因为,心理护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儿童疾病的康复过程。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和程序

1.1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合理的使用心理学,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进行沟通,以此来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而促进其康复,保障其健康。

1.2心理护理的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运用护理程序,护理人员可以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心理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护理程序由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5个步骤组成。

2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2.1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患儿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并且其活动受到限制,对于医院的换进本身就有一种恐惧感,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相关文献显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并且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疾病的恢复十分关键。因此,心理调护具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重要的掌握患儿的心理情况,找出其心理问题,并进行个体化干预,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缓解其不良心理和情绪,加速其恢复,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2.2心理护理的艺术性 倾听与交流。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实施诊断的重要媒介。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特别对年长患儿要学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深入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需要采取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关怀态度,往往是对其进行心理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

2.3心理护理的科学性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医护人员心理学的学习,善于研究不同层次患儿的心理状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儿心理素质的能力。尊重、理解、引导、服务患儿,消除其陌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精神饱满,巧妙沟通,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对待患儿及家属,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3 儿科护理的工作特点

3.1病情急,变化快。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患病,机体疾病多严重,随时可引发危险。

3.2临床护理难度大。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准确完整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这就给医务人员了解病情和对观察病情进展带来困难。同时患儿进入到医院这种紧张陌生氛围中,对医务人员产生较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本身就增加了护理难度。

4 儿童心理护理的应用技巧

4.1要善于观察患儿的动作、情绪和性格特征 患儿因病住进医院,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且从生理上来说,紧张情绪会导致儿茶酚胺的升高,进而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等不良情况,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更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平复心情,使其可以在住院期间保持一个愉快的状态。

4.1.1针对于学龄期患儿,其自身有相关的生活常识,并且也了解一些道理,因此他们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医院的生活,同时该年龄段的患儿对打针和吃药并不会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担心的是疾病什么时候可以恢复,什么r候能继续上学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患儿,整日忧郁,影响了食欲,对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渴求程度更大。取得患儿的信赖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首要条件,对于因疾病住院而情绪低落,从而影响食欲的孩子,因此要鼓励他们积极的战胜疾病。

4.1.2学龄前患儿阶段,患儿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尤其是独生子女平时衣食住行均由大人安排,依赖性更加突出,自主性较差,入院后很难适应有的4~5岁了还不能自己吃饭,整日哭哭啼啼,尤其怕打针吃药。对此,我们让他们看图片,并给他们讲故事等,做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像配合治疗较好的其他孩子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1]。

4.2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的技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4.2.1我们对入院的患儿进行心理安慰,以保持他们良好的情绪。一些婴儿哭闹时,我门尽可能地抱一抱,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的脸颊、四肢等,除特殊情况如饥饿、大小便等,他会很快停止哭闹。有的孩子入院1 w还不适应,我们就尽可能地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让他们感到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一定能帮助他们战胜疾患,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知道最爱他们的家人都在盼望着他们早日康复,而这就需要他们自己首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要与护士阿姨密切配合治疗,以缩短住院时间。

4.2.2要善于鼓励患儿的父母,应用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还包括对患儿的父母这一方面,要能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当他们的孩子患病后,他们的心情会焦虑不安。为小孩的身体健康担忧,为孩子所面临的治疗过程产生的痛苦不安。作为医务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仔细详尽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问,通过合适的体态语言、亲切的态度和和善的话语,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安慰[2]。真真正正做到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3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1:2010年2月1日入院罗**,男,汉族,出生于2009年10月1日,年龄4个月,父母送来入院,本地人,家住福泉市城区内某单位宿舍。住入本院儿科16床,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其他诊断是支气管异物(奶汁)窒息、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

病例2:2010年7月29日入院高**,男,汉族,出生于2009年12月29日,年龄7个月,父母送来入院,外地人,家住河南邓州张村镇,住入本院儿科38床。入院诊断:1.气管肺炎;2.先天性心脏病。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其他诊断是支气管异物(奶汁)窒息、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

病例3:2010年8月5日入院杨**,男,汉族,出生于2010年4月11日,年龄3个月24天,父母送来入院,本地人,家住福泉市道坪镇谷宾所村,住入本院儿科1床,入院诊断:1.气管肺炎;2.先天性心脏病。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其他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喉炎。病例4:2010年12月20日入院张**,女,汉族,出生于2009年6月1日,年龄6个月19天,家住福泉市城区内某单位宿舍。住入本院儿科24床,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其他诊断是心肌炎。

        1.2方法  

        按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宣教、住院病人离院责任书、知情同意书、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儿亲属谈话记录、病危通知书的内容,面对面的向患儿亲属认真讲解,医护人员签名,患者亲属签名,一式两份,医院一份,患者亲属一份。

        2  结果

        2.1病例1和病例2在喂奶、喂水时引起患儿呛咳,没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病例1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呼吸微弱,伴意识丧失,立即置抢救室抢救治疗,追问病史,患儿家长诉患儿在平卧喂奶后有轻微呛咳,未重视,之后患儿出现面色潮红、哭闹不安,患儿家长为安慰患儿,喂少量水后即用背带将患儿背于背上,患儿仍哭闹不止,继之出现面色青紫,结合患儿病史考虑患儿为呛咳后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患儿家属认为病情变化由药物引起,医护人员已告知病人家属近两天药物完全一致,未调整用药。立即下病危,予畅通呼吸道、持续上氧、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白色粘液痰及乳白色奶状物约1ml,已告知患儿父母、在场家属及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抢救仍在进行中。反复向患儿家长交代清楚病情危重性,患儿家长拒绝签病危通知书。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病例2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r36次/分,hr148次/分,神志清楚,面目青紫、口唇发绀;拟于14小时予心电监护检测生命体征变化、非那根4mg肌注镇静,在肌注后患儿突然出现全身青紫、口唇发绀,查体:r18次/分,神志呈浅昏迷状、全身皮肤青紫,以四肢末梢明显,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5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明显发绀,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84次/分,心音低钝。立即予畅通呼吸道,吸痰、吸出少量乳白色奶汁,患儿哭闹过程中出现呕吐,呕吐后呕吐物因哭闹呛入气道堵塞引起窒息,抢救过程中经口腔及气管插管内共吸出奶汁样物约20ml,已告知患儿家长抢救情况,经全力抢救1小时20分钟后患儿仍无自主呼吸及心率,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呈直线,宣布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2.2 病例3、病例4患儿在喂奶喂水时引起呛咳,家属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立即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白色奶样及黄色痰样约15ml,患儿各种症状逐渐好转,经继续住院治疗,患儿康复出院。

        3  讨论

        在这4例基本相同的病例中,在入院时都进行了同样的入院宣教,在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患儿亲属同样进行了患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嘱咐[1].病例1、病例2两位患儿在诊疗活动中,在喂奶、喂水时引起呛咳没有及时的告知医护人员,耽误了抢救处理的时间,病例1患儿的亲属认为病情的变化是由药物引起,医护人员告知患儿亲属近2天药物完全一样,未调整用药,患儿家长拒绝签病危通知书,在医院大吵大闹。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后还白天夜里打电话骚扰医院相关领导。病例2的亲属及其家属等人认为是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错误,而不是因医护人员告知的因患儿哭闹过程中出现呕吐,呕吐后呕吐物因哭闹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死亡。在病房大吵大闹后,医院领导与患儿亲属及其代表商谈按法律程序办事,亲属及其代表不听,而聚集家属、亲戚等几十人在医院大门口大哭、大吵、大闹,在公安部门积极调解下这几十个人才慢慢离去。如果在入院时没有进行入院宣教或入院宣教做得不认真仔细,或在诊疗活动中医嘱、治疗方案、与患儿亲属谈话等各个环节记录不清楚,医患双方没有签字,稍有差错和不足,就会使医院造成医疗纠纷、负法律责任、经济索赔等。病例3和病例4患儿在喂奶、喂水时引起呛咳,亲属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患儿经继续住院治疗后,患儿康复出院,家属高兴,医护人员高兴。

        从以上4例病例体会到,入院宣教工作、离院责任书、知情同意书、在诊疗活动中与患儿亲属谈话记录等一定要认真仔细,医患双方签字,各保存一份。医护人员在做好救死扶伤,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防止“医闹”[2-3],避免医院引起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经济索赔等,在患儿亲属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精心医治,患儿康复出院,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和良好心愿。 

        参 考 文 献 

        [1]林兴凤,肖合友,厉淑学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2-42.

第4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1.1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儿科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精儿科护理人员必须要有一身过硬的穿刺技术,然而在护士实习阶段进行时间的机会又少,导致很多刚上岗的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精。如果多次穿刺失败,患儿家长会因为心疼孩子而直接引起患病儿童及家长们的不满意,甚至产生暴力冲突,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

    1.1.2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不能因为忙碌而简化操作规程、无菌操作不到位、三查七对不严格恪守等,否则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时候,查对不严格,用药剂量交接不准确等工作问题也极大地影响患儿的治疗。

    1.1.3儿科护理人员叮嘱不到位儿科护理人员医嘱不到位,患病儿童及其家长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也是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4一部分儿科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年轻的护士缺乏经验也是患儿治疗时的隐患。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护士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观察患儿的变化并通知医师或家长。但是年轻的护士缺乏经验,不能及时的观察出病情的变化,在应急方面也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照顾患儿,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

    1.1.5儿科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好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好也会引起护患争执,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大、强度大,每天要面对很多形形的患者和哭闹的孩子,有些负面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当面对家长不断地问相似的问题时,会出现态度很差的情况,导致家长的不满。还有部分护理人员不满工资待遇等,带着情绪工作,对儿童患者较凶,导致不必要的争执。

    1.1.6输液中护理人员巡视不够,发生意外时处理不及时输液环节较为繁琐,从执行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药、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造成出错。如果输液过程中发生渗漏,输液穿刺部位发生肿胀,药物漏出血管外未及时发现,引起局部疼痛,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除此之外,输液时患病儿童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输入的药液制剂不纯或患者对输注的药物过敏,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1.2医院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患病儿童自身贪玩又没有无自我保护能力,家长的安全意识较差及看护不周导致患儿受伤。例如,床栏的空隙太大,个别床无床栏、床栏损坏、固定不牢等都可能会使患儿有从床上掉下来的危险。其次,楼内没有为儿童设置的安全标识或安全标识不够明显,容易使顽皮的患病儿童发生跌倒等危险。除此之外,病房内患病儿童较多且他们的家属多,屋内空气质量差,微生物种类繁多。患冰儿童本身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病房内要保持通风,按规定消毒屋内的器械等,医护人员也要经常洗手消毒衣物,避免患儿发生获得性感染。

    1.3护士的人数较少

    儿科的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患儿家长要求却高,然而护理人员的数量有限,导致照顾不周全;很多护士为尽快完成工作,简化护理程序,导致护理质量不佳;护士无暇巡视病房,无法对患病儿童的医疗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等人力缺乏导致一系类的护患纠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病儿童的治疗效果。

    1.4收费较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各项收费都有所提高。很多家境平常的家长有诸多的抱怨和不满,更导致穷人家的孩子看不起病或病情治疗延误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患病儿童的治疗。

    1.5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患病儿童特别是急诊住院的儿童的入院时间、体温、心率等必须进行及时记录,不可以因为情况紧急而补写,失去其真实性。特别是抢救无效时,这些都会引起医疗纠纷。其次,患病儿童的护理过程中,执行医嘱时忘记签名由他人代签或者随意填写执行时间等。都会是患病儿童治疗过程的不安全因素。

    2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与患病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

    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及外在表现,让患病儿童及其家属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消除他们的担心和顾虑,为今后的护患交流打好基础。护理人员也要时刻保持热情,积极主动为患病儿童服务,使患病儿童更加容易接受并配合治疗。遇到家长的疑问要耐心,沉稳的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

    2.2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

    对儿科的护理人员的面试要更加严格,避免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在职的护士要多进行培训,并定期对其操作水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进行考核。护士应该多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营养学等课程,以便可以更好地护理儿童患者,还能拉近与患病儿童家长的距离。护理人员不可以带着情绪上班工作,对患儿及其家长要热情耐心,懂得随时换位思考,多理解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热心服务,用关爱和温暖使患者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辅助医药治疗。对进步大且经常受到家长好评的护理人员合理进行鼓励和嘉奖,鼓励其工作积极性,并树立榜样。

    2.3合理分配护理人员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需要有爱心、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技巧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所以分组的时候,要将资历深厚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新上岗的年轻的护理人员合理分配,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问题,使一切服务更加有利于患病儿童的治疗。其次,在中午或夜间患病儿童较多时,应该多分配人员,保证输液时有巡回观察的护理人员,使患病儿童的输液安全得意保证。

    2.4改善医院的安全设施

    患病儿童及其家长入院后,要向家长交代病房内的安全设施,做好入院宣教;对病房及走廊内的潜在危险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防止意外的发生;病床要加护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有不同大小空隙的床栏;保持床单、病区的整洁,地面应防滑,插座等危险设施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医院应该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堂设施,避免患病儿童吃到医院门口小摊儿上不干净的食物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医院内部应该有草坪、树木、小花园等设施,美好的环境可以使患病儿童心情舒畅,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除此之外,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进行消毒,防止微生物过量,影响患病儿童的康复。医院的基础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获得性感染。

    2.5合理收费

    医院要根据国家及当地物价局收费标准,制定合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如果需要较贵的检查或药物,应该与家长商量和解释,取得家长的认同,避免没必要的矛盾和争执。收费不透明不合理,这也是医疗纠纷的激惹因素。

    2.6护理人员要树立法制观念

    护理人员要谨慎地为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保密,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权。临床护理记录要认真填写,不能漏记或错记,否则出现误诊误治等情况,引起医疗纠纷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发现医嘱或者输液药方有明显的错误,必须及时与医师联系,否则发生医疗事故时将与医师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第5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工作者在儿科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往往缺乏法律意识,特别是卫生医疗方面相关的法律意识,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行为。当与患者及家属交往时,对自身的行为过失容易忽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日常的护理中,容易使个人因素造成不良影响和纠纷。当患儿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理工作者没有及时记录其变化,随着患儿病情发展变化,缺乏完整的患儿入院时间、具体用药、抢救经过、生命体征记录等护理文件,从而造成护患纠纷。

沟通技巧的缺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娴熟的和患儿家属沟通,护患沟通不畅是很多护患纠纷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这其中又包括沟通时的态度、语气及方式。护理工作者在受到自身和外界环境不良的影响时,极易采用不当的方式、不礼貌的态度及生硬的语气,对患儿及其家属的不理解、不耐烦,这些都易造成呼唤纠纷的发生。

医院的方面:患者在医院看病治疗,必须经过规定的种种程序,涉及多个科室部门,程序繁芜复杂,这也会成为护患纠纷的原因。再者,不合理、不透明的收费也常常引起护患纠纷;在使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品时,往往会增加费用,如果提前没有和家属沟通,也容易导致护患纠纷。改进与对策提高责任意识,做好护患的良好沟通:加强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为患者服务;与此同时,要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并表示理解和支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对其需求进行了解并尽可能给予满足,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患者的疑问,要给出诚恳的、积极的回答,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提高专业水平:对于护理工作者,要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对于年轻的护理工作者,通过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要求其理论知识扎实,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充分的了解;临床操作娴熟,对各种儿科的临床操作熟练掌握。

提高法律意识,完善工作制度: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护患纠纷,提高了防范意识和保护自己。对于护理工作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纠纷的发生。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护理观念: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服务,对于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要求要理解,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进行护理工作,确保安全和高效的,严格按照规范的护理流程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第6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关键词:细节管理;心理护理;儿科疾病;护理管理效果

儿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同时,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的更好的要求,临床上如何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等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1]。儿科作为医院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再加上家属对于孩子过于关爱等,使得护理工作难度显著增加。因此,临床上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患儿治疗过程中误差发生率,改善患儿心理状况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疾病患儿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疾病患儿中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对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60例儿科疾病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60例儿科疾病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为(6.5±0.8)岁,患儿病程为(1~6)天,平均病程为(3.5±1.4)天;对照组有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患儿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6.1±0.9)岁,患儿病程为(1.2~6.5)天,平均病程为(4.2±1.1)天。患儿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儿年龄、病程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精神支持:入院后为患儿安置一间病房,并保持空气新鲜,让患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治疗过程中护师可以通过将故事、幽默等方式和患儿沟通,既能够分散患儿注意同时还能够减轻患儿激进反应,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心理疏导:患儿确诊后,护师要告知患儿家属相关疾病知识,并详细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让患儿家属对相关疾病有一个了解,使得患儿家属能够全力配合治疗。同时,患儿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放松训练。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儿恢复情况进行锻炼,让患儿保持放松,帮助患儿缓解负性心理[3]。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联合细节管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强化护师风险意识。儿科护理和成人护理相比风险更高,并且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家属情绪波动通常比较大,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产生护患纠纷。此时,护师应该多注意护理细节,多考虑患儿家属的心情,通过合理的安排以及加强细节管理等建设护理纠纷。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及细节管理,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去照顾患儿。(2)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节管理过程中应该规范护理程序,保证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实施。(3)完善规章制度。给和本院儿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护师对“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儿科护理质量标准”等多个标准进行细节化,为护理质量管理以及控制提供依据。同时,护师在相关制度和标准基础性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监控程序,对患儿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对护理过程中的疏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自拟问卷调查标准对患儿护理前后医院感染、护理差错、护患纠纷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和统计;采用SDS、SAS 评分量表对患儿护理前后SDS、SAS 评分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n(%)形式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4例发生医院感染,3.57%患儿护理出现差错,2例出现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为7.86%,低于对照组(15.7%)(P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 SDS、SAS 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31.58±8.29)分、SAS评分为(31.89±7.72)分,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护理前后 SDS、SAS 评分比较

3.讨论

儿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多数患儿发病后容易产生哭闹、烦躁等心理,给医师诊治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部分患儿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儿治疗预后欠佳,治疗依从性较差[4]。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强患儿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科疾病患儿中在儿科疾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心理护理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更加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护理,通过加强患儿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儿消极心理,使患儿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治疗,从而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同时,心理护理的实施还能够有效的稳定患儿家属的情绪,能够让患儿家属和护士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了由于患儿过度痛苦引起的家属应激反应等。而细节管理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方法,它主张每一位护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细节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增加护师服务意识,并将细节管理的观念、思想等融入到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得我院的护理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了护师护理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护理缺陷,从而能够降低患儿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临床上,将两组护理方法联合起来效果理想,能够发挥不同护理方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既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从而使患儿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治疗[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31.58±8.29)分、SAS评分为(31.89±7.72)分,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儿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疾病类型也比较复杂,患儿治疗过程中在心理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儿心理波动,减少护理差错,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霞.小组术前访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20-1922.

[2]徐素彬,宋芹,彭,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

[3]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4]周秀红,黄水英,张伟珍.鼓励患儿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2,19(7A):32-33.

[5]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2.

第7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 安全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08-01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障碍以及缺陷跟死亡,主要是指利用所有的力量通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将出现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来确保患者处在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中,其最终目的就是确保病人的安全。新生儿科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科室,新生儿病情比较的复杂而且变化速度比较快,没有家长陪伴,没有任何行为跟语言能力,造成了工作预见性比较的差。因此新生儿科室的护士要严格执行新生儿科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项操作的规章程序,不然很容易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害,导致护理纠纷引发医疗事故。

1 影响新生儿科护理的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跟工作方面比较的欠缺,责任心不够强,缺乏沟通交流,有些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没能够体会到病人的需求,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以及主动性,心理调节能力差,不适应新生儿科的工作量及强度。缺乏“慎独”精神。新生儿没有语言功能,又处在一个无人监督的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没有按时给新生儿修理指甲,没有按时巡视新生儿导致患儿脸上出现抓横。

1.2 护理观念比较的落后。现代的护理要求实现人性化护理理念,主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要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患者至上,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病人有需求于他,因此不尊重患者跟家属,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认为护士的工作就只是负责落实治疗护理工作,只要患儿的病好了就可以,不管患儿的外观形象。比如说在输液的时候输手脚比较的麻烦为了方便就输头皮,导致了患儿头发刮落的太多,改变了患儿出生的形象,让家属对患儿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家属认为患儿不是自己的孩子。

1.3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的淡薄。护理文件方面的记录比较的简单,缺乏专业特点,病情严重的患儿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记录了用药治疗,对于病情的观察记录并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实施护理措施后对于护理效果没能进行正确的评估,法律意识比较的淡薄,随意的涂改护理文件上的记录,字迹潦草,记录描述跟医生的不吻合。

2 对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解决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并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给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于如何有效的保护病人跟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理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的维护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常规,错误都是发生在细节上,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让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尽一切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

2.2 加强新生儿科护士的“慎独”修养。慎独主要是指人在独处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遵守道德准则。护理工作是直接给人的生命健康提供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平会直接支配影响对患儿的护理行为,对其心理及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挑选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时要选择有爱心爱岗敬业的人员,护士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综合修养素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深厚的同情心、高度的自觉性跟热情。在新生儿入院时要按时修剪指甲,避免患儿抓伤自己,进行静脉输液时尽可能的选择手足静脉,避免刮头发影响患儿的外观。

2.3 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新生儿入院的时候,接诊护士要详细的跟家属讲解探视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科的护理流程跟每日费用等,家属同意后需要签字,这样可以让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科的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新生儿科的护士要随时保持衣物整洁,干净大方,态度温和,让家属能够感到信任感,发生问题时,要多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的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避免因为造成家属误解发生纠纷。

3 总结

现如今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也是让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许璜,张国军,袁燕娴.护理安全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

第8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与管理

新入职护士轮转培训是新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 其培训效果直接能影响新入职护士能否尽快胜任岗位工作需要。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自2 0 11年开始至今已连续3 年开展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制定新人职护士培训管理计划,并每年对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和方案进行修改,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培训方法

1. 1 护理部岗前培训

1. 1. 1 岗前专业思想教育培训 岗前培训是使新入职护士熟悉组织, 适应环境和岗位的过程。护理部协同医院人力部门及相关科室安排岗前教育, 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人职培训, 内容包括介绍医院概况, 专业思想及医德医风教育, 医院各护理单元部门的情况介绍, 护士的行为规范, 岗位纪律和工作制度, 基本操作要求, 护理质量标准, 医嘱执行、医院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工作取得荣誉和成绩介绍等等。能使新护理人员树立爱岗敬业,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 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 从而激发新入职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1]。

1. 2. 1 护理安全教育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四防安全等, 以增强法制观念, 掌握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学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 学习护理病历书写, 了解知晓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法律程序中举证的重要性。

1. 1. 3 礼仪服务教育 进行礼仪服务和沟通能力教育, 如: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沟通礼仪等, 发放护理人员礼仪服务手册, 指导教师进行训练。

1. 1. 4 全院计划轮训培训 将新护士科室轮转培训定出计划, 护理部有计划的安排护士到到妇、产、儿、外科科系各轮训3个月, 在儿科轮训期间要完成儿科门诊静点室为期一周的静脉穿刺300针的工作量, 提高儿童静脉穿刺的技能。

1. 1. 5 严格考核 护理部每季度考核一次,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及护理教学查房一次, 根据学习内容检查学习结果;轮转科室进行出科前考核, 并把考核成绩记入护士技术档案。

1. 2 轮转科室培训

1. 2. 1 新护士到科室后指定老师带教, 护理部通过公开竞聘考试考核选拔有一定教学管理能力、业务知识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护理人员为教学组长, 担任带教老师, 负责本科室及轮转护士的带教学习。

1. 2. 2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培训 新护士分配到具体科室后, 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 了解科室规章制度, 各班次岗位职责, 专科护理技能, 护理质量标准等,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使其循序渐进的适应护士角色转换。

1. 2. 3 护理技术操作及沟通能力陪训 科室护士长根据工作情况, 亲自指导带教或安排带教老师培训基础操作和专科技术操作, 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指派带教老师通过入院评估、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前后告知、出院指导等, 以提高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能力。

2 结果

通过实施规范化培训管理, 对新人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意义深远, 效果显著;培养和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明确工作发展方向, 更有利于护理部对护士的人才培养和管理。

3 讨论

3. 1 使新护士能尽快适应角色,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 对护理人员个人、科室, 乃至整个医院的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3. 2 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规范培训过程,提高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实行人性化的科学培训, 针对新护士存在角色适应不良、工作经验缺乏、责任心不强、护理安全意识差、不严格遵行规章制度、专业观不稳定等特点,实施人性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新护士的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2]。

3. 3 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通过采用示教室和实际科室相结合, 以现场点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 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采用相关多媒体及影像法,使新护士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

综上所述, 本院在新人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使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3] 。规范了各科室的临床带教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护理部对护士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应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护士的职业生涯为基础, 实现护理人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光纬, 郭放, 江浩, 等.新入职护士培训探讨. 全国儿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中国会议, 2012, 6(9):876-877.

第9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1.人员培训

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对参加临床护理路径的医护人员进行授课培训,使其正确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内容以及医护配合的要点。

2.具体实施方法

患儿入院由主管医生开具医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每名责任护士分管5名~8名患儿,负责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护理、康复过程的实施、指导、协调与监督。实行8h在岗,24h负责的责任制。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临床护理路径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评价指标

患儿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向患儿家属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当场回收。护理人员进行汇总后将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满意度3项指标进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比较。

三、讨论

1.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

小儿支原体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用药治疗时间较长,标准住院日为7d~14d,这会导致患儿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降低,因此要寻找一项在患儿住院期间能达到患儿及家属都满意的护理措施非常关键。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让责任护士明确了每天的工作内容与流程并严格按照路径表中的时间和内容为患儿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其表1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模式,能促使患儿及家属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使病人获得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从而适当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生命质量。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将健康宣教贯穿整个住院过程始终,这就要求护士要主动地、不定期地来到患儿及家属身边进行一对一的循序渐进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获得知情权,能明确治疗护理目标,并通过不断地信息交流、沟通合作,使患儿家属的角色是主动配合而非悲观失望,并积极参与到促进患儿康复的护理工作路径中来。由此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也达到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真正目的。

3.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士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