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第1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是指特定的阶级或政治团体,以特定的社会政治目标为指引,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人们群众持续不断地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与影响,以此能够转变人们的思想,从而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

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用

1、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文化的构建中,教育者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利用新思维承担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教化的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社会意识形态,并强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框架,增强学生“三观”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2、保障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等综合性教育举措,逐渐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适应时展与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并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认可,以及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三、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侧重知识教育,轻视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在我国高校在组织教学管理中,对专业知识教育比较重视,由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见效慢的教育过程,而专业知识教育关乎学生就业、高校之间评比等方面内容,属于时间短、见效快的教育过程,致使部分高校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轻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良莠不齐。

2、侧重教育形式,轻视教育效果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在高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负责思想道德课程授课的教师,在课题上采取满堂灌、照本宣科、空洞讲解、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正确领导学生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与理解,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不和谐现象。这种授课过程中只重视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形式,却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导致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形同虚设,更不会使思想道德内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学生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根本不理会,最终致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过于形式化。3、侧重理论教育,轻视道德榜样引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思想道德授课教师不能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理论灌输,更要通过实例感染教化学生。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典型示范性教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榜样示范性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越来越被忽视。雷锋精神是我国典型榜样教育的模范,鼓舞几代人。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却没有了时代感,不能再大学生活中引起共鸣。我们要树立具有时代感、认同感的典型人物、事件,促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进而抵制不良思想在校园中滋生、蔓延。

四、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1、转变观念,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观点理念,只有思想德育工作者不断更新其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态度、强化教育模式,进而促进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第一,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国家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思想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结构,了解本校学生基本特征,有针对性、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定时候学生发展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第三,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多与学生沟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2、与时俱进,细化并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经济日益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交流合作频繁化、国际格局复杂化、国内改革深入化。在国际国内宏观大背景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细化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在德育课程教育方面,要因地制宜、立足学校学生教师特点、把握校情,积极解放思想,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在高校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下,要细化其具体课程内容、教育目标,保障学生思想健康稳定发展,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不仅传授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实践教育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科研能力等方面严重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素质建设,给学生做第一个榜样,做好第一个示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勤奋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提高教学和学术研究能力。保持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灵敏度,把握教学方向与教学目标。解决实际向题的务实合作合作精神。

4、建立健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考评体系

评价思想道德教育状况,是在研制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检查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由信息的反馈来纠正思想道德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整改,从而有效地优化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全面评议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评价范围要遍及教育的各个环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开展情况,特别是要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共同构建适合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考评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构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改革、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模式、管理体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发挥思想德育教育功能,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作者:张冬冬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旭.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4.

第2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择业观

我国高校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通常都会设立一个就业指导中心,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就业相关的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排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核心就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只有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帮助学生选择正确择业标准,并为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包括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有恰当的择业价值判断的标准,以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指引等这几个方面。(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该考虑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将个人融入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将获得一份社会地位高,报酬丰厚的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利益。(2)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择业时,选择正确的判断价值标准,让大学生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观念,自觉的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3)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会对大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从业的过程中对社会的风险和责任,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一份工作好坏的判断标准并不仅仅是社会回报了你多少,而是你奉献给这个社会多少,这份工作能否让你对社会有过贡献,能否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满足社会的发展。

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心理素质与一个人先天的心理素质有关,同时也是一个人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总和。就业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选择适当的职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分析自身的问题,并且要通过自我的调理消除心理方面的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这样大学生才有可能应对外界激烈的竞争。高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及时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大学生调节不良的心理状况,增强大学生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为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奠定一个心理基础。

三、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腾飞,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涌入中国,这其中夹杂着很多不好的思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进行简历造假,随意的违约,不断的更换工作等。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进而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也不利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不断的渗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了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和诚信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面对大学生不断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功利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他们职业情操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高尚的职业情操,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让大学生能够顺利的择业,成功的就业,也有利于我国高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第3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道德教育

1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及特点

1.1 自信心相对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民办高校学生多为高考失利,分数较低的学生,这就容易造成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总觉得自己和公办学校的学生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因此在心理上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带着这种心理来到学校,学生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向父母交差等不正确的思想,这些心态的存在不仅加剧了自信心的不足,还将会对今后的成才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民办高校大学生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交往,希望得到尊重,找到心理安慰和归宿。在这一过程中,会使一部分学生在交往中感觉自己的学校名气不大,与公办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自然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学生带着这种情绪来到学校学习,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化解,长期性格的压抑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自卑、失落情绪,造成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1.2 追求标新立异,自我意识较强

分析一下民办高校的学生,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家境比较优越,受到父母的无比溺爱,这些“90”后的新新人类,他们思想活跃,张扬个性,容易形成独断的自我意识,许多学生主张自我审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这是有胆识、有魅力、有个性的表现,是现代青年应当具备的品质。这种思想表现在日常行为里,那就是做事一意孤行,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意见。

1.3 思想活跃,但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已经受到大学生的关注,但在这样的关注中,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缺乏理性,缺少生活的经验,对一些社会现象还不能正确的判断美与丑、善与恶,他们比较容易轻率地将看到的事物凭自己的感觉判断,但是由于缺乏理性和经验,往往做出的判断又不能真实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大学生本身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遐想,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发展成熟,需要进行引导和指正。由于思想意识的不成熟,他们看待社会,分析问题,注重眼前实际利益和事物表象的对比,看问题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容易得出简单的结论。

2 对学生思想状况特点的分析

2.1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成熟决定他们看问题的片面性

刚刚经历了高中时代来到大学校园,思想和身心还处于转型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对问题的认识容易产生片面性,易偏激,感情波动大。一方面他们渴望社会接纳,对人生充满着热情和希望;另一方面对时下发生的许多社会现象又不能很好的解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样造成学生看问题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形成正确的主张。

2.2 社会风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一系列新的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道德、价值标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波澜,与此同时,社会上广泛蔓延的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不断冲刷着青少年的心灵,这种影响是直接深刻的,使大学生难免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动摇了他们原有的精神信念,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出现理想信念危机。

3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重视“两课”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包括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探求新的工作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对思想(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35页)政治理论课教育重视不够,在课时分配上也比较少,因此,作为学校,首先,从思想上要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重视“两课”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对于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职责,了解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对症下药,及时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深入学生心理,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2 多开展体现学生性格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入微、深入人心的工作,是春风化细雨,是润物细无声。要使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人心,成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的“航标”,就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大学生时事政治辩论会、针对各种节日开展的演讲比赛、参观考察、假期社会实践以及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参加社团活动、课外活动首先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多点朋友,在交往中,学生也学会如何处理好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珍惜朋友,如何帮助朋友,同时,朋友之间的关爱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质,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对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极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可以拓宽大学生的心理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

3.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试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是心理障碍高发群体,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自我调试的方法,从而给自己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找到心理平衡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绝不可放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临安.民办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

[2]彭彬战.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及对策.新西部,2009.8.

第4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生 思想道德教育 实效性

一、前言

思想道德教育是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阵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许多滞后性的问题,以待解决。而这些滞后性问题的归根结底便是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表现。因此,如何在教书的同时,加强育人,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高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本论文将结合当前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对策。

二、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现状

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把培养大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大生进行教育活动,以培养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则是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即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对象在情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所引起的变化,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与目标。大时期是大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对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有独特意义的。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实现素质教育是当代深入推广教育改革的目标。素质教育要求要把生培养德、智、体、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以提高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而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其次,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当代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载体。此外。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大生进行终身习的保证。

然而,我国高校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性教育理念。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对科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生的主体性与育人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德育观念,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其次,思想道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理论与形式,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单靠空泛理论方面的面面俱到、夸夸其谈,不联系实际情况,使大生在面对实际困难时仍然不知所措。这将导致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表面化、形式化。成为一纸空谈。此外,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方法单调。内容陈旧空泛,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的单调、守旧,是思想道德教育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还需提出的是,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当前,在现代网络的冲击下。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更为突出。高校要摆脱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并切实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第一,创新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以为主体的德育理念。教育改革,思想先行。要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从教育思想上着手。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思想,树立以生为主体的德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要尊重生的主体性,根据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唤起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生的主体能力,使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

第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与途径。内容守旧,方法手段单一,是制约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原因。社会的发展也开拓了思想道德观念的新领域。因此,一方面,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大胆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除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科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等等,都应当作为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涵盖其中。另一方面,样要创新道德教育方法与手段。使教育形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道德教育形象化、生动化,不断地改进道德教育的方法,并把显性道德教育方式与隐性道德教育方式相结合,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与现实道德生活的联系。重理论,轻实践,是许多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重大误区。高校要协调好道德理论与现实道德问题的实际,才可能真正培养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与行为规范。高校应当注重将道德教育理论深入到大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二者联系起来加以教育。积极开展课外第二课堂,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讨论等,言传身教,让生在丰富的现实道德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受到教育。总而言之。成功的道德教育不仅包括道德理论教育,还包括现实道德教育,只有把知、言、行相统一,才能促进生自主地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要加强道德教育的互动性。加强道德教育的互动性,即是耍注重道德教育体系里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教育者与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道德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之间的互动关系、道德教育与管理的互动关系、家庭与校、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只有改变单一的灌输方式。代之以平等的原则把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处理好,构建一个有机结合、有机联系的道德教育系统,才能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

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大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者可以通过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在校园文化中无形地对大生进行道德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吸引力强、感染力强的特点,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大生言行,促进大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高校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于道德教育的独特作用,并利用生社团、生会等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大生融入其中,并在校园文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第5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失范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 网络本身的特殊性质导致了示范行为的产生。

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和隐蔽性,也就意味着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每个人无论做什么和说什么都可以不受到注意和约束。现代大学生是很有活力的一代大学生,网络世界带给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刺激他们不断地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他们发现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大胆地做出不符合自身个性的事并且畅所欲言,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张扬自我个性,使其自身的欲望得到完全的满足。尤其对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在网络世界里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规避了社会与传统道德的制约。在这样一个看似有形实则无形的世界里,大学生们逐渐放松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并逐渐失去了道德责任感,从而引发种种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导致了示范行为的产生。

大学校园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式主义的问题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限于理论的灌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他们把道德作为知识来传输给学生,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把它外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行。大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的也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一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没有得以实现,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出现很多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就会直接导致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缺失。

(三)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也间接导致了示范行为的产生。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都处于学校以及家庭等相关群体的监督之下,社会规范对其行为也有着明确的约束。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由于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使得这些特殊的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德行为的出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他们在紧张的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极度渴望寻找一个发泄的突破口。网络世界就成为大学生发泄郁闷、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重要场所。

二、 网络道德失范下高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对策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造成网络道德的缺失原因有很多,如何才能从本质上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呢?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只有我们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帮助大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就是说大学生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正面的价值体系。那么,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些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在大学生自身拥有一套正面积极地道德价值体系以后也会有所减少。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老一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家的起点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大学生自身思想特点的变化,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的正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这就才能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面对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它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我们不但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就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与学生进行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三)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带来的挑战,不

能再继续采用原始的办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既然网络道德的缺失是在网络世界形成的,那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世界这个现成的资源,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学生本就对网络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网络的开放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德育新阵地。高校可以开设校园网BBS、虚拟社区等,为师生交流思想提供平台。同时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要增强校园网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引导健康向上的网上休闲娱乐,增强校园网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主题网站建成大学生的精神课堂和心灵家园。

面对网络道德缺失带来的冲击,我们更加应该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们要转变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这个载体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叶通贤.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第6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证。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多元化问题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高校辅导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原则

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1.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必要条件

作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唯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对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形成正面影响。

2.高校育人偏重智育、德育,高校辅导员应以身作则

辅导员优秀的个人魅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道德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3.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辅导员要有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要多做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三、辅导员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策略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循序渐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才。

1.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

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悄然发生改变: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教育

大一新生适应能力普遍不够强,许多大学生会出现失落感和自卑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减弱等现象。在大二大三,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加大,往往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叛逆的心理。辅导员要多加观察、分析学生的各种心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正确引导。

最后,辅导员要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增加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便于思想交流和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说的传道,就是当今所提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光荣使命,把传道、授业、解惑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教育、专业教学、科研指导等方面尽职尽责。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一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不能单兵作战,要注意与其他队伍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明确定位、协同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才能切实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唐景莉,杨晨光.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1).

[2]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3(6).

[3]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第7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政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之一,立足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目标。为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需要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完善考核评估等方面着手推进。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真正把基础课打造成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用的课程。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思政基础课教材是由统一制定的,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必须尊重教材内容,以教材为蓝本,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课程体系进行照本宣科的话,又会影响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学生没有乐趣学,思政课就无法发挥育人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教材体系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炼教材的思想和内容, 形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体系,[1]从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在思政基础的课程建设中,考虑到本院主要是高职学生,为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从业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主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和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重点讲授,依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认识大学、领悟人生、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四大教学模块,共计24个主题教学单元和5个主题实践项目,每一个主题承载着一个价值观教育,构成学习内容,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同时在进行主题教学单元设计时,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实现由单向教学向双向教学的转化

思政教育不是封闭、空洞、乏味的灌输,更不是形式呆板的说教,只有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将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而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主题辩论、课堂演讲等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乐趣。学生只有从心理上认可了课程,才能由心转为行。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力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中先讲清理论,再举例说明的做法。我们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导入课题。通过师生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对话、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观念。

当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坛,由于受大班课教学的影响,我们很难在课堂中形成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互动模式,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外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课程建设两年来,我们课程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通信,和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互动,帮助学生解答疑问,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空间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为重点,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思政课是知行统一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践行能力的提高。即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能以公民的身份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关注公共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措施,关心困境中的人们并为他们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公共精神。难以想象,一个对民族、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缺乏应有的关心的人,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心公共事务,并致力于公共利益奋斗的人。

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我们课程组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品质为目标,采取了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训练。每个学期布置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寻访最美的校园人物、追寻中国梦、践行雷锋精神、服务社区等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爱弱势群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参与中也让学生从静态的课堂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的、真实的、丰富的生活中,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延伸评估链条,以检验学生的践行能力为重点,实现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思政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在成才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正确的法制观念。课程的任务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知识的考核,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践行能力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3]因此,考核模式应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结果考核转变成过程考核,建立起知行双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有助于纠正学生只注重课堂知识的单纯记忆,忽略践行能力的提高;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中,我们采用的考核标准是理论综合成绩(75%)+社会实践报告(25%)≥60分。其中理论综合成绩(75%)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终考试卷面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课外社会服务的表现。社会实践要求每位学生以团队形式,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开展活动,记录下本组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收获,撰写社会道德实践心得或调查报告,并进行课堂汇报。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任课教师和实践团队评分组成。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实践报告撰写、课堂交流表现、活动影响情况进行评分,以70%比例计入总分。在完成实践交流汇报后,各实践分队之间进行互评,以30%比例计入总分。 最后以两块分数计算出本学期实践成绩,最终以25%计入到总评成绩中。

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改变了传统中“一门课程、一张试卷、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对学生过程性、平时表现的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赵明媚.提高“思政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66.

[2] 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J].与现实,2013(1)190.

[3] 毛国涛.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第8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摘 要 体育教学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现象、本质、问题等总体认识。体育教学思想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的认识,又高于体育教学实践,对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思路性、规范性、实践性意义。分析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对提高认识水平、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等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现代高校 体育教学 主导思想

一、“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的含义是在体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休、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完成体育教学各项目标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该思想旨在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把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发展身体结合起来,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社会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标。主张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体育教学过程,用三维体育观来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系统,认为只有从多方面挖掘体育的功能,不断拓展学校体育的任务,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才能突出体育教学的地位。显然“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存在着任务过多、要求过高等不足,难以面面俱到,在具体实践中易使体育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有积极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状态仍要发挥指导体育教学作用,但也要不断完善,使之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二、“体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体质教育思想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着眼,以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切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都要为增强学生体质来开展。体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直接效果,以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为主要特征,以运动处方为主要形式的锻炼过程。显然,体质教育思想扩展了自然主义体育的认识,开始了发展人体、完善人体的科学化锻炼历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建设进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自主发展时期。这种体育教育思想反映了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也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广泛被学校体育教育运用。但是,体质教育思想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生物效益而对心理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并且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中也存在着不好把握体质的外显指标和标准,因而被一些学者批评。这正是需要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提高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三、“技能教学”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体育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具有共同点,也要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但体育教学不同于理论学科教学的特点主要是运动技术教学。因而,技能教学思想(也有的称“技术教学思想”)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相对成熟的主导思想之一。“技能教学”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该思想理论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体育课内外结合为教育实践条件,强调体育教学中以学生身心特点来安排运动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安排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以课内教学、课外锻炼互为补充来完成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显然,“技能教学”思想具有较好的理论依据,也符合教学工作要求,容易理解并为人所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较为形象具体便于教学操作,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技能教学”思想也容易导致教学中重技术学习、轻体质锻炼的倾向。同时因存在并对体育教学条件要求较高等现象,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四、“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休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从事运动锻炼奠定基础。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墓本理论和方法。显然,“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让长远观念与现实紧密结合,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但是,“终身体育”思想过于宏观、长破了原有的生物观念,已经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角度来认识健康,大大提高了健康理论水平,形成了多维的健康观念。加上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指导理论的多元化、模式的多样化、新问题的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的混乱现象,急需新的理论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五、“健康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健康体育”思想逐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以接受和传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流思想。“健康体育”思想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健康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强调体育教学的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竞技项目软化、教学方法的娱乐化、教学形式的自主化、教学效果的健康化等。显然,“健康体育”思想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观念的多维性,对指导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第9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方面的素质也需要随之提升。因此,各高校需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加注重。然而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传统,缺乏新意,对学生思想方面产生的作用影响也比较薄弱。本文在此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即主体参与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主体参与创新范式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选择;主体参与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稳定、凝聚人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改善和更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理想及信念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范式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指导思想。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的相关概念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式的相关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共同体内,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公认问题以及理论研究所持的共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由这些共同的思维模式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思维主张及流派等,才有了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式是对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还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性的反思及价值整合。

(二)主体参与范式的相关概念

主体参与一般是指将学生当做认识的主体以及思维的主体来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常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

主体参与的教学范式并非是指完全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二、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施行主体参与范式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型主体参与范式的实施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主体参与教学范式充分符合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时代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同大学生的成长及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困惑、矛盾等进行探讨和解答,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接受并践行社会道德规范。

第二,主体参与能使传统教学范式中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导致排斥和厌学的状况得到改善,激发学生的教学主体意识及其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思想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主体参与范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对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并且热衷于开展独立思考和判断研究,渴望表现自我以及同他人交流思想,因此采用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当今大学生的特质。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范式――主体参与的具体实施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对民主、自由、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因此,在思想道德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内心需求等,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从学生日常遭遇的、感觉困惑的、冲突的社会性及道德性问题切入,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和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解决困惑。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常是“我讲你听”的关系模式,教师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缺乏积极沟通和交流。学生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与情感世界,都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热衷参与教学和表达自我。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以及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个性,师生相互分享各自的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感受,使思想道德的教学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一个具体生动、焕发生命力的情感体验过程。

(三)在教学中多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则需疑”、“思起于疑”。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对于教学内容有了疑问以及矛盾等才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要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参与范式得到有效实施,则必须在课堂上多多提出热点关注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并且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自主建构。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参与范式要求教师从主导中心转变成教学组织者、辅导者,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验,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合作、对话等教学要素,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四、结束语

本文在深入研究思想道德教学范式的基础上,以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为根本目标,结合当前的时展特征以及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并针对现在大学生的思想特性,提出了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都较强的思想道德教育范式创新的途径。希望通过主体参与的新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式,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及塑造,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胡巍,王立仁.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