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定课程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计划;素质教育;宽基础;活模块
专业课程计划,是专业教育阶段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能否拟定出一个好的课程计划,直接影响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
当前技工学校课程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计划的拟定一般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国家课程计划的拟定由国家教委具体负责组织安排。各地市、各学校的具体的课程计划,则由各地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的教务处负责制定。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学校各专业课程计划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各专业课程计划多样性有余,统一性不足。首先,各校大致相同的专业,专业名称五花八门,追求“洋、大、新”;其次,大致相同的专业,其课程计划内容差异较大;再次,其课程计划形式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格式;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计划没有得到及时、统一的修改。这反映了技工教育研究力量不足、水平不高,也说明了各地市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技工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我校机电专业创建于1997年,当时借鉴了铁道部教育司颁布的“维修电工专业”教学计划。此后,我们不断修订该课程计划。通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的来看,修订是成功的。本文试结合机电专业课程计划修订实践,探讨技工学校专业课程计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修订专业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
拟定和修订课程计划无不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一般拟定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合理安排的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等。我们除了坚持这些原则外,还根据职业教育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和时代要求,贯彻了以下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自1996年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社会和教育各界纷纷响应,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技工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同样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技工学校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翼,其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段,因此,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此外,技校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此外,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很重要。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计划经济时代,技工类学校以培养特定岗位或专业的职工为课程目标,可称之为岗位定向式教育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兴高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必将引发劳动者工作流动与职业更换,人才市场将不再满足劳动者只具有一技之长。所有这些都将使得未来社会的劳动者,需要具备较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需要完成单一操作型向复合操作型、操作型向智能型、就业型向创业型、终结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蒋乃平先生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较好地适应以上要求,为开发课程计划提供了框架性思路。“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既强调集合一群相关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也重视选择一个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宽基础、活模块”的两段结构,呈现出与其他课程模式不同的结构特征。其“宽基础”阶段侧重于全面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某一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的技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这一阶段着眼于奠定发展后劲的基础。“活模块”阶段注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的跨岗能力及个性特长的培养,着眼于就业适应性的培养,立足于市场经济和人才的需求。转贴于
设置一体化教学课程实践证明,传统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教学分开组织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重复冲突、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我们在修订计划时采纳了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设置有部分一体化教学课程。
结合实际,博采众长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观,会有不同的课程计划模式。比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单科分段课程(文化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德国“双元制”的核心阶梯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组合”课程(MES),加拿大使用的“能力本位模块”课程(CBE)等。每一模式都与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相配套。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照搬照抄,那样会“水土不服”。
修订机电专业课程计划的具体做法
(一)按照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中级电工考核指导》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司组织编写的《维修电工生产实习》以及市场调查情况,提出了本专业的综合能力表(试行)。课程的开设以此为依据。今后将继续调整和完善这一能力表。
(二)职业指导内容从入校时就贯穿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种就业压力感,变压力为动力。在校最后一学期开设求职技巧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整个课程结构形式上仍是单学科分段式,但要引入“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思想。前期主要设置“宽基础”课程,在最后一个在校学期设置“活模块”课程。
(四)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断摸索,对课程做了调整,不再开设脉冲电路、家用电器,适当增加了安全用电、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学时。将原来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了调整,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企业供电、可编程控制器、安全用电定为专业课,增设了微机基础、求职指导、专业英语课。
(五)开设部分课程作为选修课,如电视机维修、文明礼仪教育等。
关键词: 并行工程 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与优化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各类高校的努力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学生成才的关键,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1],[2]。开发需要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学生就业需要和长远发展等难以调和的矛盾,以及如何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协同创新的问题。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由美国国防部防御分析研究所(IDA)于1988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其核心是实现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设计的集成,在制造业和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3],[4]。并行工程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程序和协同工作环境等方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高效化与科学化。
一、并行工程的概念及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特性
按照并行工程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并行特性
人才培养开发的并行工程就是把时间上有先有后的制订与优化过程,转变为同时考虑和尽可能同时处理和并行处理的活动。如图1所示,这种开发模式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及长远发展,各阶段相互关联、并行或搭接进行。这种并行的工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各阶段相对独立、按顺序逐段开发的流程,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的成功率。
2.整体特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树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培养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而基于并行工程的开发模式强调从全局考虑问题,追求的是整体最优,要求把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各种活动作为一个集成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图2反映了人才培养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因素的内在联系。
3.协同特性
并行工程特别强调开发群体的协同工作。要发挥好参与制定者的群体作用。为此,应该成立一个真实的或者基于网络的虚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小组,小组成员为在校生、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专家、本专业教师、相关学科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代表。工作小组有自己的责、权、利,有自身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用共同的信息资源工具完成任务。并行工程强调一体化、并行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力求排除传统。
4.集成特性
基于并行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是一种系统集成方法,主要表现为:(1)教学管理者、专业负责人、学生、用人单位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2)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到职业生涯中的各类信息的获取、统计、分析的集成和统一管理;(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中学校与企业间功能的集成。
二、基于并行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管理活动中,建立一种基于并行工程的管理模式,将内容繁杂的活动纳入一个整体的系统中,通过信息流的反馈,对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开发效率最高、培养方案质量最优的目的。
基于并行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在并行工程团队中,包括了行业专家、企业人事经理和往届毕业生为代表的企业代表,以及专业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基础学科教师、为代表的教师代表,还有校院(或系)两级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团队中心成员为在线学生代表。通过这由多方利益群体及多学科、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构成的团队,构建出一个整体化的组织。
这种并行团队的组织模式与以往仅仅依赖学校专业教师和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不同,避免了由于前期未考虑某些参与主体利益而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工作在随后的一些环节上出现问题,降低人才培养方案乃至影响今后的顺利执行。
在并行团队的构件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但同时要有主有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制定,以行业专家的意见为主,以学校专家的意见为辅;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学校专家的意见为主,以行业专家的意见为辅。
在并行工程的模式下,要特别注意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的相互信赖、互相支持、互惠互利的组织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信息畅通、准确,才能确保协同创新,最终制订出一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基于并行工程的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例
以我院机械类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为例[5],我们成立了如图3所示的并行工程团队,共同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分析和论证,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面充分吸收产业界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并详细确立了各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以学校专家意见为主,同时充分听取学生、企业专家等各方面意见,要按照“加强基础、精炼专业、突出应用、提升素质”的原则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两大课程平台。“素质教育课程平台”包括“素质教育必修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和“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三大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既注重实用性,又增强适应性;既培养思辨性,又坚持知识性。
在并行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过程中,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种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模块、常规理论教学管理模块、实践与创新模块、质量工程建设模块及教学质量评价模块等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实现了对本科教学的整体集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的信息面向并行工程团队所有成员,具有开放性、透明性,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助于各方参与者及时进行沟通和迅速反应。
并行工程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叠,利用信息的相互交流来达到资源的共享,其计划和控制的依据都是信息的获取。人才培养方案模块与其他四个模块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共同构成了一个并行工程的整体。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信息并行提升了人才培养开发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工作由原来的8个月,缩短到现在的大约3个月。
四、结语
根据并行工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提高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和效率。下一步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量化模型和评价方法,进而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济生,刘昌明,梁锡昌等.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14-16.
[2]吕淑云.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关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118-119.
[3]张璞,苏振民.基于并行工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J].基建优化,2005,(3):16-19.
[4]王力,杜长龙.并行工程方法及其应用[J].煤矿机械,2006,(5):731-733.
关键词: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目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81-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是针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毕业时面向房地产估价机构就业而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由于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毕业时,面对房地产估价机构招聘,只能应聘房地产估价员岗位就业,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依据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标准,来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国家原建设部与人事部共同制定并施行的房地产估价师的考试办法中以及原建设部制定并施行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中,明确体现了房地产估价师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标准,但是没有涉及到房地产估价员的知识和技能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房地产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有按照原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制定房地产估价员的考试办法,也没有实行房地产估价员资格认证制度。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按照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来定位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尚没有权威的依据,这使得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带有相当的盲目性。所以,进行基于项目化的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研究很有必要,这对于规范该门课程的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我们深入房地产估价机构对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调研,通过房地产估价程序分析、房地产估价员职责分析以及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等四个步骤,完成了基于项目化的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六项教学目标。
二、房地产估价程序分析
根据国家法律和政府的规章制度,房地产估价应委托有房地产估价资质证书的专业估价机构进行(以下简称房地产估价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接受委托后,指派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或者注册土地估价师带领房地产估价员,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1999)、《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对委托所指定的房地产估价对象进行“独立、客观、公正”地估价。
依据《房地产估价规范》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房地产估价的完整程序包括以下十二个步骤:
(1)受理估价委托;(2)明确估价事项;(3)拟定估价作业方案;(4)收集估价所需资料;(5)实地查勘估价对象;(6)分析估价对象及房地产市场;(7)选定估价方法进行测算;(8)确定估价结果;(9)撰写估价报告;(10)内部审核估价报告;(11)出具估价报告;(12)估价资料归档[2][3]。
三、房地产估价员职责分析
在原建设部151号令颁布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中规定,经过建设部和人事部的统一考试,取得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受聘于一个具有房地产估价资质的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房地产估价执业活动[4]。国土资源部2010年修订的《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规定,通过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方可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并在土地估价机构执业的土地估价师,应当通过实践考核,并进行执业登记;经过执业登记的土地估价师方能在土地估价报告上签字,承担法律责任[5]。
这两个政府部门规章中均明文规定,只有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注册土地估价师(以下统称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才能独立进行房地产估价,签署房地产估价报告,承担房地产估价法律责任。由此推论并且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房地产估价员是没有独立进行房地产估价活动、签署房地产估价报告、承担房地产估价法律责任的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员只能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指导下,承担房地产估价过程中的辅工作,协助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完成房地产估价项目。
四、房地产估价员工作分析
当房地产估价机构接受房地产估价委托后,都是要根据房地产估价项目规模大小,选派不少于两名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或者不少于两名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以及一定数量的房地产估价员组成房地产估价项目组,并指定一名资深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担任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领导房地产估价项目组全体估价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房地产估价项目。
在房地产估价项目组中,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的职责是明确房地产估价基本事项,拟定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并进行作业分工,指导全组成员按照分工相互配合完成作业,最后审批并签署房地产估价报告。
房地产估价员的职责,是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指导下,按照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具体承担以下辅工作:
1.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指令收集房地产估价对象的权属资料、拟定估价方法所需的基础性文字资料和基础性数据资料。
2.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带领下实地查勘估价对象,拍摄估价对象内部、外观、周围的照片,填写估价对象查勘记录表,完整记录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实际状况。
3.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选择的基础性数据和计算方法测算房地产估价参数,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选定的估价参数和计算公式计算房地产估价结果。
4.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拟定的要点或者拟定的提纲,起草房地产估价报告初稿,并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交付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审定房地产估价报告终稿。
5.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审定并报请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批准房地产估价报告后,打印房地产估价报告,按照规定顺序整理房地产估价报告附件,按照规定份数复印、装订房地产估价报告和报告附件,交付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签字,交付房地产估价机构盖章,然后提交房地产估价项目委托人。
6.汇总、整理房地产估价项目的权属资料、基础性文字资料和基础性数据资料、房地产估价参数测算资料、房地产估价结果计算资料、房地产估价报告、房地产估价报告附件,经过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审定后装订成册,移交所在房地产估价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存档备查。
显而易见,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收集房地产估价对象资料、查勘房地产估价对象现状、进行房地产估价基本计算、起草房地产估价报告初稿、制作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整理房地产估价档案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在房地产估价项目中圆满完成上述六项辅工作。
五、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指导实训以及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并参加实训后,使学生掌握胜任从事六项辅工作必备的知识和必备的技能。根据前述在房地产估价项目中房地产估价员承担的辅工作,按照“应用为本、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以下六个方面:
1.培养学生掌握收集房地产估价资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2.培养学生掌握查勘房地产估价对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3.培养学生掌握进行房地产估价计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4.培养学生掌握起草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5.培养学生掌握制作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6.培养学生掌握整理房地产估价档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六、结语
通过项目化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研究,我们提出的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得到房地产估价机构以及房地产估价行业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这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选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规划本课程教学环节、实施本课程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及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标准,对于规范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保障和提高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GB/T 50291-1999.房地产估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1999-02-12.
[2]GB/T 18508-2001.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2001-1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1号[Z].2007-03-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5号[Z].2006-11-2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为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保障和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落实,****市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的中小学校均应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方案和****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课程计划,以及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为了保证新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规划并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需要对各实验学校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这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和时间性都很强的教育评价工作。为了使这一评价有共同遵循的基本标准,以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方案,以便在评价《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施的条件,以及体现学校特色时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等级评价办法,以利于学校对课程计划及时进行检验、改进与完善,使学校课程更具有普适性和自主性,同时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督导评估提供帮助,以保证****市中小学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本方案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市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中小学校对本校《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自我评价,专家和科教研人员对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中小学校开展的专门评价,以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有关中小学校进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督导评估。
三、制定本方案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导向性原则
(四)可操作性原则
(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四、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对各项指标评价标准的说明
六、等级评价和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等级评定
1.二级指标的等级评定
课程计划二级指标的各个评价要点都能达到上述标准,可评为A等级。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评价要点达到上述标准,可评为B等级。有一半以上的评价要点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或者空缺,评为C等级。在相关二级指标中,如果有一半带有的评价要点缺失,也评为C等级。
2.总体评价的等级评定
本方案的总体评价结果分为四级,其中A等级为“优秀”、B等级为“良好”、C等级为“合格”、D等级为“不合格”。
3.总体评价等级与分项指标等级的关系
优秀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评为A等级或B等级,无C级,且第11、12两项分别评为A和A或A和B等级
良好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评为A等级或B等级,无C等级,且第11、12两项分别评为B和B或A和C等级
合格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评为A等级或B等级,无C等级,且第11、12两项分别评为B和C或C和C等级
不合格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中的任一项评为C等级。
(二)评价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程序
1.评价的基本方式
(1)学校自评
学校应在指定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适时召开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自我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2)学校互评
在《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实行一定时间以后,有关部门应组织学校之间的相互评价,并聘请专家和科教研人员参与评价,以便不断完善学校课程,逐步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3)教育行政部门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教育教学督导和检查,对《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进行阶段性评估,以保证学校课程实施的科学、规范、有序,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计划保持一致,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2.评价的基本程序
(1)参加评价的人员应认真阅读本方案,理解并把握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要点。
(2)参加评价的人员应根据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并通过多种方式(查阅《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班级课程表等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听课、问卷调查、定期抽查等)获取信息,了解实施情况,分别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等级评定。
关键词:教学计划 网络教育 教学改革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竞争的全球化导致人才竞争的全球化,终身教育和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提,也是个人未来前途发展的关键。总书记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计划。为了贯彻实施这一计划,教育部批准部分高校进行网络教育试点。目前,全国进行网络教育试点的高校已达到67所,网络教育注册学生已近100万人。网络教育的发展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是,网络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种全新的办学形式,如何在中国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体系和制定科学性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点的教学计划,都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其基本运行规律,以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具有网络背景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现状
在教育领域,网络正在为改进教学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开始研究和实施网络教育,广大教研人员积极探索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纷纷设立教学网站,让自己的课程上网,在网上更好地指导正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当前,中央电大开展的“人才培养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和其他68所普通高校开展的网络教育因其教学方式灵活,方便学生自学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对我国构建学习性的和谐社会起了较大的推进作用。中央电大的开放教育和68所普通高校开展的网络教学实际上是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具有不同于网络课程的属性。通过一些高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和对高校网络教学的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网络课程”、“远程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实际上就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实施的网络辅助教学。在这些“网络课程”中,教育技术的理论成果用得很到位,技术的应用也很完美,但由于部分网络课程的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使其在网络辅助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不和谐情况。
二、科学性强针对性好的教学计划是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教学计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如何保证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这一课题。教学计划是教学中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进度。制定科学性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点的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前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科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前教学计划设计领域,研究者基于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计划设计思想提出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模式,目标是共同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还是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应用国际先进的教学计划设计研究成果、选择恰当的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设计模式、设计符合具有网络背景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规律的的教学计划,来开展现代网络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制定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2000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整个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系统被分为7个项目,共包括24项评估标准(涉及课程开发3项、教学过程3项)。这些评估标准都是在总结美国多所大学网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而得出的。通过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我们得知学生取得的效果是评估的主要指标。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增大了,但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即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成绩。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科学性强和针对性好的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将使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高效合理地开展,并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科学性强、针对性好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遵循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规律。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来说,首先应解决好本科和专科的课程设置问题。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如何划分本科和专科一直存在分歧。其结果是专科阶段有两种类型:一是本科专业课的课程种类的减少型,二是本科专业课的内容压缩型。无论何种类型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后,人们把它定义为以培养学生掌握“熟练技术”为主,用来区别于传统的专科教育。这实际上为改造专科教育提供了借鉴。我们认为专科教育不同于本科也在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远程专科教育也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它具有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特征,而职业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更多具有职业性技能性特点。就是说网络远程教育在教学计划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继续深造问题,因此有必要选择够用的基础课为学生将来读本科奠定基础。
其次,教学计划中所设课程要强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性。专科教育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势必会回到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旧路上。我们在教育计划中要强调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就应考虑各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也要注意到各学科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这就是某些课程的边缘化。另外,在一些专业的设置中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当前中央电大的开放教育同专业的本科和专科的课程设置就有重复的情况。
其三,网络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课程设置应注重的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目前,各种教学媒体种类比较丰富,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络教材,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把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网络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四,网络教育有一个定位问题。网络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目前除了电视大学外又有68家普通高校参与进来,因此教学计划应避免用精英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来开展网络教育,应该在课程教学的要求及目标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制定考核制度。
其五,应根据教育对象来制定教学计划。网络教育的学生来自各个工作岗位,师生分离,其背景不同是其主要特点已经被学界所承认。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这一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更不能搞一刀切。目前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有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很深,有远程开放性特色的教学计划还不十分明显。所谓针对性是指专业的指向性要强。我们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设计,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结合,不同的职业中有些能力是共同的,有些能力则是因专业、职业的不同而相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反复调查,多方面征求意见,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意见更不可少。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性就强,学生的专业性训练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在社会上就有用武之地。
其六,建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和方式。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为准,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着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集中笔试、开卷的方式和作业与论文(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各地学习中心可根据本中心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采用集体考试预约还是个人预约方式,建立灵活机动的考试政策和方式。
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研究市场,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听学员的意见。对于网络教育者来说,所培养的目标首先考虑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育的终身化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和变化所提出的新理念。无论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教学计划的针对性都需要突出职业的实践性特点,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的象牙塔中走出来。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改革的核心和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教学工作主题。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都应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否则试点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俊洪.远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第三期.
[2]中央电大《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课题立项及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
[3]耳.高校网络教学的探讨和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4]赵国栋等.美国远程互联网教育的质量评估.中国远程教育,2000.12.
[5]乌美娜,李芒.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
[关键词]高中 大学 过渡政 策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77―02
[作者简介]黎聚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400715)
一般地说,大学过渡政策包括各种国家政策,目的是促进中学和中学后教育体系之间的衔接,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过渡。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政府部门积极运用这些政策去开展工作。当前政策主要包括大学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一系列课程政策、P-16整合责任机制以及评价标准和招生体系等。为提高k-12级的教育水平,美国过去20年间,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小学标准和责任承担的改革运动,很多杰出的国家政策组织机构,例如美国教育委员会、国家立法会议、国家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中心,对初中级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之间整合性的缺乏给予了关注,并且对由于这种分离而导致的机能障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的办法。
一、美国大学过渡政策的演进
(一)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学生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
教育资源的供给都是有限的,只有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以及质量提升。学费是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关注与重视。在美国,大学教育逐渐增长的费用,以及家长们如何经济有效地计划为孩子接受大学教育,20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届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自1974年以来,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里的学费大概每年以一般通货膨胀率两倍的速度增长。急剧增长的大学费用使许多全薪家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国家开始计划实施新的学生融资政策,以促使家长为孩子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做经济上的准备。
美国学生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呈现出贷款化、多样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但其政策的完善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最早采纳的政策是国家预付学费计划,即大学的储蓄机制允许投资者签订一次性的国家协议来保障在这一时期有足够的学习费用。这里主要有两种提前支付学费的计划方案。预付单位计划方案是出售一些单位代表学费固定的百分比。相反的,协议计划方案则出售协议,家长同意支付几年的学费。购买的价格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协议计划通常对年龄越小的孩子价格就越低。预付学费计划不用支付国家赋税,根据2001年经济增长和减税协调法案他们也不必支付联邦税。1988年密西根州和佛罗里达州建立了第一个州预付学费计划。如今有超过20个州建立了预付学费计划。预付学费计划的一个限制是,必须是在提供该项目的各州公共机构内执行这一计划。如果孩子上的学校不参加这个计划或者到其他的州上学或不上学,通常家庭只能收回当初投进去的资金。由于联邦财政援助法则把学生的平衡值作为一种资产,预付学费计划可能对学生获得联邦财政援助资格有消极的影响。大学储蓄计划在美国国税局代码段里以“529计划”命名,美国税务局详细说明了“529计划”的税收优势地位。20世纪90年代,大学储蓄计划是各个州以鼓励家庭为孩子上大学储蓄学费为媒介所采用的第二种融资策略形式0。529计划和标准的共有基金投资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的可利用的税收优势。近年来,基础广泛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计划是第三种融资新方法,预付学费计划和大学储蓄计划是为学生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准备上大学的经济奖励,而基础广泛的优秀奖学金是为学生准备大学学术上的奖励。美国大学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对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和学术上的奖励,对学生的多元需求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促进了政策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二)关注课程的有效衔接:双学分课程模式的实施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美国大学过渡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同样离不开适合的课程体系的建构。美国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Dual Enrollment)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注册大学或社区学院的部分课程,考核通过即可得到大学或社区学院的学分。近10年来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越来越引起各州政府的重视,目前已有38个州通过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的相关立法。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两种:一是标准双学分课程。高中生学学课程,由大学教师授课,地点在大学、中学或者通过远程教育等手段。二是学院高中课程。高中与大学或社区学院达成协议,在高中开设大学课程,由高中教师授课,大学或社区学院主要负责课程设置和制定考核标准。纽约州采用的是一种限制性政策,主要指给予学生接受双学分课程的机会,但不给他们提供经费或其他方面支持。这一计划首先由纽约州布鲁克林德的凯斯布罗社区学院于1984年发起,其主旨是允许一些经过筛选的高中高年级学生在高中学习有学分的大学课程。该计划发展十分迅速,在2000-2001学年,约有5 000名学生注册参加这个计划。双学分课程的实施,不仅可以开阔高中生的学术视野,拓展他们的理性思维,课程设置上的连续性、互补性等特点,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良性过渡。虽然在实施过程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课程实施中的学费负担与教学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学分课程实施的效果,但在过去10年,美国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关注与欢迎,应该在全美范围内加以推广和改进。
(三)改善领导与管理:自发性力量与精简教育管理
在美国,臃肿繁杂的教育管理机构,导致了教育政策的混乱与无序;政府主导制定与推行的教育政策,导致了教育工作者与民众的被动与抵制。通过激发自发性力量与精简教育管理,有效地改善了领导与管理,促进了美国大学过渡政策的有序与合作。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州通过高中、大学、基础教育不定期举行的会议与合作,已经改善了某些学生为大学做准备的境况。合作表明了提供长期干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结构、积极的相互支持与资金资助以及对学生给予鼓励的重要性。
教育委员会与教育理事会是美国重要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机构,而理事会是唯一有资格来领导全州教育的。他们的领导能够帮助分解的具有历史性的普遍的假设,即K――12学校和高校的政策应该由各个部门单独指导。
多数州已经实施了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譬如,佛罗里达州通过宪法对一体化教育管理进行修订。1998年11月,选民向国家宪法进行一些修改。最明显的变化是幼儿园至中学后教育的州教育董事会和州首席教育官员均由州长任
命。该州教育董事会有权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财政预算和制定相关政策、目标、长期的和短期规划、问责制标准,并且进行绩效监控、技术援助和执行问责制。2001年,佛罗里达州议会通过立法实施宪法改革。改组后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实施统一的教育问责制。通过统一的学生单元记录系统和集中化管理,教育董事会能够了解一个学区的学生人数比例,并确定在进入该州4年制大学入学人数和入学时是否需要补习教育。
二、美国大学过渡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系统分析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都是密切关联的,并且相互交织、渗透。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整体性和连续性,不能孤立地制定某一阶段的教育政策,必须着眼全局,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的系统性。美国大学一个值得关注的过渡政策是升学准备、标准与招生,这需要统筹协调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而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缺乏统筹,不能相互兼顾,二者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之处,阻碍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因此,政府可以考虑设立基教与高教统筹司,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系统分析,使得教育系统各阶段的教育目标政策、学制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行政政策、教育经费政策相互协调一致,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二)加强不同地区教育决策部门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学费负担和学生融资政策是美国大学过渡政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学费负担和学生融资政策,需要不同地区教育决策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我国各省颁布的高中政策与大学政策,多数基于本省的省情,并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省份的社会发展状况。各地教育决策部门要设立对外联络部,负责也中央和其他地方沟通交流与合作,互相交换教育情报,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修养品德,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起始时期。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幼儿发展为本,优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保证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精神,积极改善育人环境,推进园本课程的形成,完善教师成长工程计划,力争在三年内使蓓蕾幼儿园成为管理水平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具有优良园风的省级幼儿园之一,争创全市名牌,为蛇口人民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
1、培养体质健康,具有强烈好奇心与浓厚的探究兴趣,自尊、自信,乐于与人沟通合作的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个性,身心整体和谐发展。
2、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引进先进幼教思想,力争在xx年年建立起具有本园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
3、逐步完善并推广园本教师成长工程计划,立足园本课程,培养一支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教科研风气浓厚的教师队伍,到xx年年全部教师达大专以上学历,培养若干名市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创名园,争当名师。
4、完善家长服务承诺制度,幼儿园、家庭、社区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
5、落实全园聘任制,实行层级管理建立现代化网络信息管理体系,发挥民主管理的功效,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实干、高效的工作环境,实现管理现代化。
三、阶段目标及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xx、9—xx、9
目标:确定三年发展规划,制定xx年工作质量年目标,以迎接省复评工作为重点,改善园容园貌,积累园本课程素材,初步制定园教师成长工程计划,争创本区名园。
主要任务:
1、建立园发展规划小组,制定切实的三年奋斗目标。
2、改善园容园貌,重新粉刷墙壁及走廊,丰富户外大型活动器械,
3、学习省课程改革指南,进一步转化教育观,积累优秀的主题活动素材。
4、制定园本教师成长工程计划,本着人人参予、人人提高的宗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完成学历教育。
(2)以一带一的形式,在本园开展青年争当合格教师活动。
(3)对全园任课教师进行初级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上技术培训。
(4)申报2—3名全区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
5、制定家长服务承诺制度,提高家长工作实效。
6、引进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园际网络,完善园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二阶段:xx、9—xx、9
目标:全面提高工作效益,初步形成园本课程体系,完善并推广教师成长工程计划,树立民主、团结、奉献的园风,扩大我园在全市的知名度,争创市优秀幼儿园。
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逐步更新硬件设备。
2、成立园本课程编写小组,收集整理园优秀主题活动素材,初步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体系,争取部分内容人公开出版。
3、总结园教师成长工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树立敬业、爱岗、积极进取的蓓蕾教师形象。
(1)立足园本课程的编写,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撰写水平,大部分教师有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
(3)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使用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4、通过家长,依托社区,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初步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建立与社区的固定联系制度,争取家庭社区的广泛支持。
5、全面提高管理效率,依法治园,全园形成自觉、自律、自强的工作作风,改善员工福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阶段:xx、9—xx年、9
目标:初步树立品牌形象,具有本园特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本园优势的教师成长工程计划初见效益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通过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管理,使幼儿园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有影响的省级幼儿园。
主要任务:
1、优化园容园貌,充分体现四化,逐步更新班级设备。
2、试用园本课程并使之不断完善,逐步确立园本课程体系。
3、推广教师成长工程计划,不断发展完善,成效显著。
(1)全部教师学历达标,并制定继续教育计划。
(2)名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先进同行的研讨和和学习,及时了解幼教新信息,对全园教师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
(3)全部任课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上技术。
关键词:机械制图;导学实践;学习计划;课程实训;网上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17-03
一、引言
开放教育起源于英国,我国从1978年开始筹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到目前为止,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与考核,并在一定时间进行短期集中学习和就地委托辅导,是运用通讯方式进行的教育,学员利用业余时间,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是学员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第三代是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育机构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用,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教育者可以扩展到全社会。因此,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进行探索,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机械制图》作为机电工程方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被设置为机电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识图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绘图的技能,为了进一步学习机电工程专业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机电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初步基础。然而,经过对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机电工程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学生们的考试合格率不够理想;在开放教育中高衔接专科学生中,学生的基础差距尤为明显。由于宽松的入学方式是开放教育专科学生采用的招生特点,这种招生方式自然出现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比较差,特别是专业基础薄弱。这种方式为有志于学习的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据调查,学员不是为了继续深造选择机械工程专业,目的更多是为了选择工作的需要。学生中大部分的弱势科目是他们的数学、英语、物理,因为中国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这样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学能力差、基础薄弱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
在开放教育模式下,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和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如何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已经成为辅导教师急需寻求的答案。
二、学生要制定自己的个人学习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好的起点,开放教育强调自主学习,所以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基础和学习条件在入学时制定好个人学习计划。如果辅导教师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而且并不明确针对课程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个人学习计划主要是针对总体学习规划的整个学习计划。事实上,在开放教育模式下,自学能力比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的要求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学生可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补充基础知识,例如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就需要相应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其次,学生可以适时参加相关的教学辅导、网上互动、课程实训,学生可以在教师督促下根据课程的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学习时间。另外,合理的个人学习计划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课程实训的要求、多媒体教材的使用、教学进程的安排、课程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等都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辅导教师应该首先编制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辅导教师协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应提出相应的具体意见,让每位学生有好的开端。
三、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在安排教学内容上,适当注意课程内容的理论分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应本着实用、能用、够用的原则,在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图样和绘制图样及识读图样方法,避免在识图分析和空间模型想象上的不准确或过多纠缠。例如“在基本体表面上取点”,这个内容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学生常不重视“表面”这两个字,一定要让学生紧抓住“表面”不用去想模型空间内部,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在讲解时,要用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讲解积聚性、素线法和截面法,让学生彻底理解;再如,对于“轴测图”这一章,现在处于计算机时代,无论二维图形或三维图形都用相应的软件绘制,不再用手工绘制,并且现在的三维软件可以把三维图形转化为二维图形和轴测图,所以轴测图这一章可以直接不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并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在教学方法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辅导教师应善于总结和归纳,把基础知识内容口诀化、规律化。例如:对基准的选择、绘图方法和步骤、图样尺寸标注可以采用口诀化教学;对切割体中求截交线、相贯体中求相贯线可以采用规律化教学,以便使复杂的图形变得简单。辅导教师还应针对各章节内容和相应题型进行题型分析、讲解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在相贯体中,以两平面立体相贯为例,可以建立如下的求解过程(参见图1)。
第一步:抓住俯视图中三角形对照主视图和左视图想象三梭柱,抓住左视图中三角形对照主视图和俯视图想象三梭柱,判断为两平面立体相贯。
第二步:连接两条虚线和两条细实线,虚线为被挡梭线的投影,细实线为小三梭柱的梭线。
第三步:俯视图中外侧四个交点对应的主视图中的投影在下边梭线上。
第四步:俯视图中内侧两个交点对应的主视图中的投影在上边梭线上。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训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市场,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强的中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综合实训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衔接,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以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双线齐进的新模式制定教学计划,促进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融合,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以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明确两个体系
实训教学是国际金融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形式。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从两个体系入手,即从纵向来明确课程的能力体系和考核体系(如图1),这样就能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与考核范围的广度与深度,知识点、能力点、难点、重点及考核点就会比较清晰,突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弹性,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能力体系主要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方向,将课程教学的目标进行系统划分,将教学内容加以科学安排,在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精简和细化,建立起体现应用能力水平的指标体系。能力体系的建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涵盖国际金融课程的各个方面,这对制定考核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起到了基础作用。而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国际金融课程的能力体系,来确定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与层次。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宽泛性、系统性和考核的针对性、灵活性,改变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时安排呆板的状况,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图1《国际金融》课程能力体系与考核体系流程图
完善两个计划
教学与实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在具体安排阶段必须结合专业需要,以课程能力体系为基础,以考核体系为范围,制定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如图2)。这两个计划构成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的两大板块,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和考核的目标、要求贯穿其中,以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图2《国际金融》课程综合教学计划图
以教学计划为基础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以课程的整个教学计划为基础,根据教学进程和内容安排确定实训的目标与要求、形式与内容、等级与层次。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由于许多专业都设有国际金融课程,但各专业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尽一致的。因此,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专业、各方向不同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突出教学的弹性和柔性,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国际金融课程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围绕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制定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和锻炼计划,通过对专业能力的教学与考核,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强化两种实训
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设置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是为了配合讲课,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训操作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实际职业环境相结合,使学生顺利适应职业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这种方式既能加强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能力锻炼,又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广,能力点较多,要做好教学与实训工作必须从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两方面入手(如图2)。课堂实训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而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或校内实训室来进行,其目的是实现专业能力的初步培养和锻炼,主要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或安排进行的模拟性和巩固性实践,应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以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校外实训则是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而开展的系统性实践性教学。通过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或具体业务操作来进行,其目的实现专业能力的深度培养和锻炼,是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有针对性强化实践,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锻炼,是课堂实训的外延和衔接,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课堂实训是分阶段、分内容进行的,而课外实训是对国际金融课程系统化、综合化实践,两者是实现国际金融课程综合实训目标的桥梁。
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训模式设计,实际上是在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锻炼为重点的实训课程设计。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技能,还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的迁移,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