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第1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团队建设; 项目管理;激励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团队管理目标与原则

项目团队的管理目标就是要通过团队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增强团队的目标- 驱动力、学习力、执行力、凝聚力、以及团队活力。从而以高绩效的团队行为实现项目目标。项目团队为实施某项工程的建设而组建, 其成员必须相互依赖与合作, 以共同的努力来谋求团队目标的达成。所以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原则: 1)把握公平的尺度是制度。一个先进的工作团队应在人员管理和奖惩措施等方面都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这些制度充分体现着公平原则。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 就能满足团队成员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 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2 )实现公平的保证是公开和民主。要在工作团队内部建立一种平等的内部氛围, 使每个普通的团队成员也能够参与团队的决策和管理。而这种参与的前提, 是在广泛听取团队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坚持这一制度就可以保证决策公平。公开程度的提高, 团队成员的监督随之加强, 公平才有可靠的保证。3)把握公平原则的前提是公正无私。项目团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往往涉及到团队某些成员切身利益。所以团队领导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 以公正无私的形象,树立项目团队的正气, 从而激励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 团结奋进。

2. 强化团队运行过程管理, 加强成员沟通

过程动态管理应当贯穿于项目团队运行始终。项目成员间的默契配合是建立在彼此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 就会阻碍项目成员间的交流, 就不可能促使成员彼此尽快熟知, 也就不可能创建一个良好的协作团队。另外, 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 项目进展的各种信息就不能在成员间充分交流、分享, 就会制约项目的有效开展。因此, 为了尽快地组建起一个有效的工作团队, 项目经理必须确保尽早建立一个完善的沟通网络。要在建立起的沟通渠道中尽量创造机会促使双向沟通, 通过有效的双向沟通, 增进成员间的了解和友谊, 培养起团队协作精神。团队成员在沟通中会出现种种冲突。把握好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复杂管理, 有针对性地对团队形成期的人力资源整合、团队震荡期的人力资源协调、团队规范期及以后的人力资源激励进行统筹管理, 将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项目工作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项目实施期间, 冲突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冲突处理恰当可以激发讨论, 澄清观念, 发掘思路, 促进团队建设。然而, 如果处理不当, 它将会影响成员沟通, 阻碍成员协作, 降低彼

此信任, 会对项目团队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因此, 项目经理必须对冲突的发生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事先制定一个冲突管理流程(见图1) , 明确冲突发生后的解决途径, 将会有助于引导冲突向有利于团队建设的方向发展。冲突的五种解决办法回避、施压、调停、妥协以及正视问题, 应根据冲突发生的类别有针对性地予以合理应用。

图1 冲突处理示意图

3.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团队的管理实践

(1)任用优秀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人代表委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项目经理候选人的选拔不能求全责备, 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①项目经理候选人的能力。项目经理管理能力通常要求较高, 应该有能力保证资源能够及时获得,保证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确保施工项目按时在预算内完成。②项目经理的任用。现阶段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任用是这样的: 招标方(业主)在资格审查文件中对项目经理的资质和项目经理管理类似工程的业绩提出明确要求, 施工企业对照业主的要求由企业领导在合适的候选人当中进行确定, 通常需要结合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以及准备参与竟标的其他项目综合考虑。

(2) 加强和改善项目团队的文化

项目管理团队作为企业为了实现某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建立的集体, 当然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 ①通过公司和团队组织有效的培训, 推进公司各级管理者和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对团队文化建设的再认识, 认清企业文化和团队文化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功能, 在弘扬企业文化的大背景下, 着力建设团队文化。②高层管理者和项目经理在强化团队文化建设方面, 要率先垂范, 发挥主导和表率作用。要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 用企业文化和团队文化来引导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伦理道德。③高层管理者和项目经理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甄选团队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团队成员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等方式来维系、强化团队文化, 运用公司和团队特有的故事、仪式、物质象征和语言, 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团队文化的学习和传递。④项目管理团队在团队文化建设上, 要把符合公司和项目管理团队目标和利益的信念、习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与符合社会利益的道德观、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 在团队文化建设中融入道德要素。通过高层管理者的榜样作用、心理疏导、奖惩措施等手段和途径建设道德的团队文化。

(3)完善团队的选聘机制

负责选聘团队成员的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协调和交流能力以及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 具备广阔的知识面, 并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选聘技术。

①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选聘队伍的组建工作。组建选聘队伍时, 要遵循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气质互补、性别互补、年龄互补的原则。努力选拔比较理想的选聘人员, 按照合格的选聘人员标准进行全面的培训。

②在实际的聘任活动中, 应采用内部选聘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发挥两种方式各自的优势。受公司人员规模的限制, 内部招聘项目管理团队成员, 选择余地比较小, 同时为了改善企业和项目管理团队的现有文化, 应采适度取更灵活的措施,适当加大外部招聘的力度, 广开渠道, 吸引各类需要的人才。( 3 )明确岗位职责和对人员技能的要求, 使之相互匹配; 要吸纳、选聘合作性和互补性强的人员, 激发项目管理团队的活力; 要重视对人的职业道德的考察, 要有利于选聘到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匹配的人员。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法等手段来定义、界定关键胜任能力, 并在选聘标准中对各项关键胜任能力设计合理的权重。

(4)解决团队冲突管理

项目团队在其建设管理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处理冲突的总体管理策略, 是要积极倡导和激发有建设性的良性冲突, 同时要尽量避免和消除有破坏性的恶性冲突。方法一、建立团队成员对目标和价值的共有理解和共同愿景, 倡导合作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导致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信仰结构、理解度和择优规则。因此, 不同的价值观和观点可以导致对正确批评的误解,并引起不适当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培训、座谈、讨论等形式, 增强团队成员对目标和价值的共有理解, 可以起到减少情感性冲突的作用。方法二、建立团队内有效的相互沟通渠道。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减少团队内部不必要的认知性冲突和情感性冲突的发生。要达到沟通的效果, 采取适当、有效的沟通形式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创造更多的机会促使团队成员相互了解; 二是加强合作促使团队成员相互作用; 三是保持良好的习惯促使团队内成员善于倾听。方法三、设置和激发潜在的认知性的低水平冲突。认知性的冲突对项目团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冲突激发了员工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对团队的工作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 要适当激发认知性的低水平冲突。

5.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 对保证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施工项目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 创建高效项目团队的理论思考,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 2005 年第2期.

第2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系统论;教学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54-02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变得极为重要。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化的发展,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适应我国高校当前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建立一支财务管理专业融合的教学团队十分有必要。

一、财务管理专业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专业综合化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中就必须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中心,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使教学课程更具实用性。同时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相关课程,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人工结合”已成为当前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模式。“人工结合”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参与能力。而决定学生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学校教师队伍,因此,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质量,才能顺利实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3.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国家及政府对教育改革的不断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顺应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将岗位工作要求穿插在每个教学环节,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而教师资源是保证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就显得极其重要。

4.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改革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实践教学,使教学更具综合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此基础上,只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身,全面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教师进行考评时更倾向于教师的科研能力,而较为忽视教学成果。很多高校在发展建设中缺乏整体性意识,对建设一支系统性的教师团队缺乏重视。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团队的每个主体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而忽视了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顺利推行教学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这种工作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忽视了建设一支系统性的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2.教师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不仅包含了专业中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包含了学校相关课程及专业的教师,是一个整体性的团队。而教学团队主要强调协作精神,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课题研究,团队中的各个成员应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以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以及科研目标。而在现实工作中,大多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都缺乏协作意识,这种状态不仅不利于教学团队综合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大多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思想意识都较为传统,过于自我。教学团队的成员缺乏沟通,且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合作意识十分淡薄。而相互合作是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的这种状态对于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教师团队缺乏完善的政策及制度体系。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团队的制度体系仍不够完善,团队成员在处理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协作,很难顺利地完成教学及科研目标。完善的制度政策是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素,才能确保教学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它主要包括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尤其是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团队建设起步较晚,考核制度严重缺失,致使一些学校仅是为了完成评选工作临时建立。这些团队主要以教研组等的成员组成,他们只注重团队成员的优势或资历,却忽视了教学团队的构成结构是否合理,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违背了系统论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融合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对于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十分不利。

三、优化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的对策

1.正确处理教与研的关系。由于当前很多高校缺乏对教与研关系的正确认识,过于注重对于课题的研究而忽视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教师应加强对教与研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学校应该对其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教学成果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并作为考评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教学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国家培养更多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

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质上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对已知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不断深化、理解,同时还可能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教师间对各种课题进行不断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教学促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制造各种科研课题,而科研为教学解决难题,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及教师应能够准确认识教与研两者的关系,并进行正确的处理,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促进两方面的共同进步。

2.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机制。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一般包含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促使团队内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每个人的知识含量以及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团队各成员间互相研究、讨论,不仅能扩大成员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使团队成员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更使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碰撞中得到解决。教学团队也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等的形式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热烈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各成员的综合水平,对于快速解决难题也十分有效。

教学团队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设置团队结构,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进步。

3.创新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完善的教育教学政策及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顺利实行的基本保障。为了保障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为教学团队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此作为教学队伍实施教学及科研的理论依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团队的积极作用。而创新管理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团队的民主化管理,调动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校应重点建立健全学校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团队成员间加强合作,重视团队合作的作用。建立相关的合作评价体系,针对团队的合作精神及合作成效对教学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合作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使团队成员在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提高教学及科研质量,促进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起步较晚,各方面仍不完善。各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重视,共同努力,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夏锦文,张连红,陈德良.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整体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2]梅水燕,李利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4).

[3]张安富,涂娟娟.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创新高校教学基层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第3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一、民营企业团队管理建设的现状

(一)民营企业团队的建设情况

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构成民营企业团队的核心因素,针对民营企业而言,首先必须确立团队的建设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效地完成发挥其在民营企业中的导向功能,将民营企业成员的凝聚在一起,各尽其才,发挥团队的作用。因此,作为民营企业的团队建设发展而言,团队的建设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民营企业团队建设的基础和有利的方向指导。

(二)民营企业团队管理运行现状

民营企业,例如:销售企业,基本上由专业职能团队、领导团队两种团队,虽然存在着不同的运作方式,但团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和制约,在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团队管理缺乏系统的团队管理规范和方法,对于团队成员的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民营企业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团队的内涵认识不足

民营企业对其团队的不同类型的建设中赋予明确的目标,但是由于其团队的文化、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内涵认识不足,导致团队文化建设滞后、沟通协作存在问题。团队的内涵是需要每一个成员的深刻认识和领悟,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建设团队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做到民营企业高效团队的建设以及其团队功能的发挥。

(二)团队管理中缺乏沟通

由于民营企业的团队建设模式还处于初期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存在企业内部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外部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但是民营企业的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渠道狭窄等现象给整个民营企业带来信息传达不通畅,这就导致领导团队不能有效发挥领导作用,专业职能团队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行,更甚至出现民营企业破产等。

(三)团队管理中缺乏合作意识

民营企业的团队建设,不仅仅需要团队内部的合作协调,还需要民营企业团队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民营企业的建设目标,如果领导团队未能发挥领导作用,职能团队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在民营企业建设的初期,出现缺乏合作意识也是一种常态的现象,作为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年的顽症,想要很多根除这些顽症很困难,需要民营企业对成员的绩效考核和团队的综合评价为指引,并对全体成员进行有关团队合作和协调方面的培训,逐步改进成员之间的各自为政的思想,指引成员们有意识地建立团队的合作意识。

(四)团队管理中存在“裙带”的现象

从民营企业的建设来看,民营企业也同样存在着“裙带”的现象,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巩固,必然会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小团队,为方便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成员的合作意愿下降,大大降低了企业团队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民营企业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长效的团队内部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的团队管理建设需要建立长效的团队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团队的控制功能,在团队管理的建设的初期需要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与一种柔和软性的内化控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方法和规范,随着团队管理达到成熟的阶段,这种控制不能以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为主,而逐渐地转向一种柔和软性的内化控制。将团队的成员绩效考评纳入到整体团队中去,实现民营企业成员与团队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完善团队的内部与外部管理的有效结合,综合实现对团队的高效管理。

(二)鼓励团队成员的培养,增强协作意识

团队的成员是团队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团队管理的基石。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民营企业的人才素质不高,民营企业应该逐步改善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建立了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有能力的年轻一代人才;另一方面,为团队的成员培养提供有利的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

(三)完善团队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团队管理发展中团队的人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整个团队的作用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改善国有企业中员工整体综合素质的差异性较大的现状,鼓励成员继续学习的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员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这有这样才能保障民营企业团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为例,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介绍了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 :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3-03

基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立校”和“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学和科研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区别: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一种集体性双边活动:科研则主要表现为个人或部分参加者的研究活动,科研的对象主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是根据已知探究未知、创造新知的行为和过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担负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为此,在实践中两者又常常发生冲突,成为一对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和教学、科研对时间、精力的客观要求,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二是教师个人特长的局限性与教学、科研内在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学与科研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实践中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笔者认为,搞好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对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探讨高职院校实施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为目标,以项目管理为契入点.打造高绩效的教师团队.为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依据与借鉴。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组建与管理

(一)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原则

教师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团队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为本、以能为本的“三本”原则,以及专业化、校本化、项目化的“三化”原则。教师团队建设要遵循项目化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策略手段和方法,将各项重点工作当做项目来实施,从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任务实施到完成评价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设置要围绕学院发展规划,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的设置要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团队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一般可分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科研团队进一步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科研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服务领域,可以承接较高级别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承担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在某领域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和优势。团队改革的目标一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实现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高效运作和一体化发展:二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三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使团队成员取长补短、减轻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组建与管理

推进院、系(部)和教学团队“三级”绩效管理工作,发挥教学团队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群)、课程(群)和实训基地为建设平台,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组织单位。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培养和选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和选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批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以及双师结构,团队规模适度、成员相对稳定,校内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7人(含校内兼课教师),并聘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分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1)专业(群)教学团队。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招生规模大小,按专业(群)等设置教学团队,以专业或专业群名称命名。专业(群)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在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组织专业建设调研,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承担各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2)课程(群)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组成情况和教学规模大小,按文化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等设置教学团队,以课程或课程群名称命名。课程(群)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课程(群)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本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规划,编制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实训室建设,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3)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要求.按照实训基地等设置教学团队,以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命名。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实训基地承担的实训课程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规范实训基地管理,编制课程标准,开展实训项目设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等29个专业教学团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等8个课程教学团队,精密加工技术实训教学团队等5个实训教学团队(见图1)。

学院、系(部)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教学团队日常工作考核由系(部)负责实施,教学团队需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常规工作考评,主要考核教学团队主任、副主任履行职责及成员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工作规范等情况。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验收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每年开展一次阶段检查考核、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考核,主要考核立项项目的任务落实、建设成效等情况。学院、系(部)每年组织一次综合考评,评选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并给予经费奖励,优先支持建设成效显著的院级教学团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三)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

科研团队一般应以省市级或院级技术应用中心为依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近三年承担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者承担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技项目。团队应该有相对集中、稳定的研究方向,且与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吻合,研究内容应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应有宽容、开放、公正的胸怀,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每个团队成员人数5—8名,40岁以下成员不少于2名。团队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合理,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和研究成果,科研合作氛围浓郁、和谐,在学院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团队建设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方式.团队资助建设期为三年.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检查考核,三年后进行总绩效考核。每年的阶段检查考核以任务书中的分年度建设任务为依据,由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进展报告。第一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的,学院将责令整改。若第二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学院将取消对该团队的资助。项目建设期满后,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总结报告,学院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计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验收结果优秀的团队,学院将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滚动资助建设:对验收结果为合格的团队,学院允许其参加新一轮院级科研团队的遴选: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团队,学院将停止该团队参加新一轮院科研团队的遴选。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应用科研团队等7个科研团队。

基于项目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第一,按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把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如何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出发,根据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即形成若干个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是组建高校教师团队、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础。

第二,根据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客观要求和项目团队建设思想方法建设教师团队。应用项目组织和团队建设的思想方法,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内在客观要求和每个教师的特长、特点等,来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团队,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和密切协作。这是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有效合作,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层组织。

第三,应用项目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理论和方法,在教师团队内部建立有利于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这是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教师团队内部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要在广泛征求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稿,然后再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并经过问卷调查、投票等过程,通过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书面材料和规章制度。

第四,应用公司项目治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高校教师团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仅靠教师团队这一基层组织的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如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根本。

第5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浅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浅析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浅析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多方向科研与单方向科研相结合建设高校科研团队 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浅论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 高校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团队建设思路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面向科研团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知识管理视野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科研团队的培养 高校导师制度下高效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⑦罗静,陈卫.南大新添一创新群体[N].江南时报,2005-03-01.

⑧“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DB/OL]./20041201/3122980.shtml.

⑨戴军,穆养民,李兴鑫等.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建设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71.

⑩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15.

{11}苏娜.高校科研团队的构建与管理[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9.

参考文献:

[1]徐青,张云,应飚.试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科研团队的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2]李明.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王瑜.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甘肃科技,2009,(4).

[4]刘培莉.我国大学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6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团队建设 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逐步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作为高校辅导员,为适应性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团队建设。为此,我们对辅导员团队建设展开探索和研究。

一、团队建设的一般内涵和特点

1.团队的基本内涵。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由少数具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构成团队的本质特征,体现自治、民主、高效的原则,成员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积极协作、以追求集体成功的团体[1]。

2.团队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团队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高度凝聚的团结精神。因为团队中的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对同一事物的一致认同导致所有成员的研究方向一致,使团队成员有归属感,从而保证了团队高度凝聚的团队精神。这是保证团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团队成员多元化。由于团队中的成员各自拥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同时每个成员关注的重点又各有不同,这样就使得团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视野更加开阔,决策更有创新意识。三是提高工作绩效。大量的实践证明,团队通过沟通和合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效率。

3.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内涵和特点。根据团队的基本内涵,对高校辅导员团队做出这样的解释:在高校辅导员中,少数知识技能互补,以更好的发展学术、开展工作、促进管理为共同目标,并愿意互相承担责任、互相协作的辅导员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团队一方面应该具有高校普通教师团队的一般性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特殊的党政工作干部队伍,又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一、团队成员有共同的学生工作及学术目标。团队成员都在某个涉及学生管理教育领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研究目标,它是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础,也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二、团队有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分工合作。其基本结构是团队负责人――团队骨干――团队成员,有分工也有合作。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同时还对团队的整体目标负责,积极协作,共同承担责任。三、团队具有有效的领导和良好的沟通。团队中的领军人物,起着引导和脊梁作用,以其高深的学术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指挥协调能力,为团队明确发展方向、设计共同的远景目标,统领团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团队成员之间鼓励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探讨,鼓励学术争论,通过团队研究达成共识,增进互信合作,促进工作和学术水平的提高[2]。

二、建设高校辅导员团队的意义

1.辅导员团队建设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辅导员队伍中知识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还有一些是工学以及理学的专业背景,在形成学校人才资源互补的同时,由于缺少系统化的专门培训,面对学校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培养对象,很难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学生工作,难以在学生工作中形成合力。

高等学校辅导员建立团队,把不同学术方向、专业背景、年龄结构的辅导员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到一起,在相互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拓展工作技能。这样,在辅导员之间就建立起了一个开放、安全、便捷的交流沟通平台,可以营造他们之间良好的团结合作氛围;同时,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就学生工作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理论研究,形成独特的视角和多种工作方法。这样,对于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来解决,在全校形成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2.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是两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仅思想政治教育就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就业咨询、素质能力拓展的引导等;日常管理工作又包括了从大学生入学到离校整个学习阶段的事务管理,如学籍注册、档案管理、党团建设、违纪处理、资助管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这也就造成了辅导员整日疲于处理各类琐碎事务,长期处于“打杂”状态,没有时间去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面对如今大学生日益增强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辅导员们很少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大多数情况下是凭借个人经验,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较低。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通过辅导员团队建设,可以提高辅导员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满足辅导员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学科和兴趣搭配合理的辅导员团队,他们有共同的目标,自愿结合在一起,互相依赖,分享合作,利用工作和科研的平台,并依靠团队的整合力量,创造出特色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并在实践中加强科学研究,创造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同时,良好的整体搭配以及团队精神,可以让辅导员逐步摆脱“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参与到团队学习中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加速辅导员个人在团体中的成长,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工作和学术骨干,提高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高校应把辅导员团队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途径。

3.通过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助于辅导员走内涵发展的职业化道路。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除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外,许多非本职工作也都压到他们的肩上,在日常琐事中消耗了大量时间,既没有精力结合自己以前所学的专业进行科学研究,也没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兴趣进行学术探讨,所以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和提高。加上辅导员自身的学科背景,往往对所指导的学生只能采取说教和纪律约束,方法简单,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很低,工作的有效性也不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为自我实现。而作为高层次的知识群体,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辅导员培养的途径上过多地强调了他们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工作能力,而忽视了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创建辅导员工作和科研团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辅导员团队建设,让辅导员们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过程中品尝到人生的愉悦、创造的快乐,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辅导员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这样,通过辅导员团队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素质,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认同感,愿意在辅导员岗位上努力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高校辅导员团队,根据其内涵,笔者把其定位为工作和研究团队。

1.明确的目标定位。

根据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目前多元化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担负着三大直接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念、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促进辅导员走职业化的道路;其间接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工作队伍。

2.合理的建设方法。

首先,规划共同的愿景。所谓“共同愿景”,就是“愿望”与“远景”的结合,它要将团队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和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此来营造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可以极大地激发团队对成员的创造力,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3]。通过明确的、可操作的共同目标营造团队的工作氛围和研究方向,帮助团队里的每一位辅导员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在辅导员团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同和良好的沟通平台。其次,确定适当的团队规模。组织行为学中的团队理论认为,一个有效的团队规模应在3-25人之间,规模过小,成员的同质性太强;规模过大,成员的异质性又太强,而且很容易演化为群体。所以辅导员团队建设的规模应参考管理学上团队规模的经验范围,并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具体操作上应考虑到团队带头人的素质、团队成员对团队带头人的认同程度、成员之间的约束、科研任务以及时间要求等因素。一般以团队带头人1人,团队骨干3-6人,总数不超过20人为宜。再次,明确团队的研究方向。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实际,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建立相应的工作和研究团队,如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团队、形势与政策教学团队、党团建设团队、社团指导团队、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团队等,并规定相应的职责,以推动辅导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研究,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一个完整的高校辅导员团队是由众多不同的辅导员构成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在自我发展和研究兴趣的基础上,自愿加入团队的。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人员梯队,一般认为,“金字塔”型结构较为合理。塔尖是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比较深厚的学术底蕴,能够深刻的理解所带领团队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能准确把握相应团队建设目标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同时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日常工作安排、资源配置过程中,能够整合各种资源达成目标,扮演好协调者的作用。塔中是团队骨干,他们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思路开阔、观念新、具有想象力,能积极把各项工作和科研任务推向实施,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积极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扮演好目标推进和创新者的角色。塔底是团队一般成员和辅助人员,他们都必须具有团队相应领域的研究兴趣和工作目标,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学科背景,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工作实践能力[4]。

3.完善的制度保障。

高校辅导员团队能否很好地建设,并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于辅导员团队建设和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首先,要完善辅导员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高等学校可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工作效率高、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团队,遴选一批管理经验丰富、有学术影响和创新意识的团队负责人[5]。同时,学校可以制定出有利于辅导员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发展滞后的团队予以解散或者是合并,从而为辅导员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另外,必要的经费支持也是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关键。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辅导员团队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辅导员团队内部,要摸索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明确团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规范团队工作的开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更新能力,形成有力的团队文化。通过目标管理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充分发挥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辅导员工作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高等学校要建设一只具有战斗力的辅导员团队,就必须以高起点的工作为舞台,发展事业吸引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机制激励人;以工作和研究型性结合的方式,完善技能发展人。辅导员团队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2]张德超、王艳芳.高校学术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4.

[3]刘群芳、黄柱.试论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J].商场现代化.2007:1.

第7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策略。

关键词 企业项目管理 团队建设 问题对策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现代企业不仅仅是老板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项目团队是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组织细胞,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对影响和改变团队成员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项目管理必须面向团队建设。

尽管项目管理进入我国时间不长,但国内不乏取得成功经验的优秀企业。如创业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发展到拥有96大门类15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出口销售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球营业额已达2007亿元的国际化产业集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海尔集团拥有一支优秀团队,以及团队对“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等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团队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水平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臃肿,团队效率较低

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弊端主要表现为组织机构较为臃肿,冗余职位和人员偏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滋生了部分20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没有务实精神和缺乏创新意识,束缚了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导致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活力和效率。由于项目执行部门和执行环节过于复杂,造成某些职能和环节运转不灵。项目团队往往因推诿扯皮等内部矛盾导致效率低下,问题久拖不决。

(二)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

很多企业项目管理团队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具体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统一。追求短期内的规模扩张和业绩提升,只重视短期的经营利润和盈利状况,忽视质量效益平衡发展,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忽视企业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培养和发展,缺乏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使得一些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知识能力素质不强,遇事怕承担担责任,只干对自己有利益的事,项目团队成员能力和素质不适应项目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

(三)任务目标不明确,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绩效管理是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间持续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充分交流不仅要对绩效目标内容形成共识,还要通过持续的交流和反馈,不断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绩效目标。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常常忽视了绩效管理激励和持续改进的本质目的。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只停留在员工绩效评价的表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权责模糊、目标不明、效率低下、管理无序的状况,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的风气。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团队领导和员工之间就无法达成共识,形成发展障碍,给团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二、加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策略

我国企业项目管理的应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理论也尚无成熟机制和体系。希望通过对项目团队建设策略的研究分析,寻找和归纳解决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组织结构,建设自我管理团队

混合型组织结构兼容并用职能式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其灵活性常常被应用于项目管理团队中。因为可以把那些刚启动且并不成熟的项目安排在某个职能部门的下面,随着团队建设的发展,当条件成熟之后,把职能式结构转化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最后还有可能设置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混合式结构就是要灵活地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项目组织结构是项目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体现了项目要素相互之间的结合形式,又显示了项目功能的结构特点,也表明了项目职能的横纵联系。随着项目推进,各项目要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更新中。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团队也会经历组织结构的设计、运行、更新、终止的环节,因此,项目团队组织结构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高效的项目团队最主要特点就团队成员自主选择承担更重要的责任,项目团队成员能够相互讨论、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应给予团队成员更大的自我管理权,引导项目团队逐步成长为自我管理型团队。通过自我激励约束、自我考核评价、自我调整完善,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更好地把握企业战略机遇实现企业目标。

(二)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够获取更高的预期效益。企业项目团队建设要强化团队学习,团队学习具有任何个人都无法取代的团队智慧和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在团队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机制和共享机制,可以为团队向学习型团队方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团队不仅有利于团队成员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还有利于形成团队整体的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的最佳效果。

没有学习创新能力的团队不能成为优秀团队。项目团队建设要使每位团队成员都习惯于改变并清楚意识到改变是任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面对发展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采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是保持团队稳定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团队的协调合作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内部成员组成应该不断更新,以促进创新持续发展,从而在保持项目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型项目团队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构建团队和成员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团队成员充分分享知识和经验。二是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素质,给予更广泛范围的实践锻炼的机会。三是倡导主动学习,鼓励员工主动获取信息和新工作方式。四是突出创新和协同作用。提高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增强创造能力,知识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

(三)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任何企业项目团队的产生是以共同的需求为前提条件。所以,每位团队成员都应该清楚了解团队的奋斗目标和个人任务,特别是团队目标奋斗的预期收获,否则团队难以稳固,团队精神更是无从谈起。目标既是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如果项目团队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明确,大家开展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方向也不统一,团队目标必定难以实现。

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应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个体差异,理智地解决冲突,平等坦诚沟通,行事准则不局限于个人目标,必须更多考虑团队的集团利益。项目领导团队之间应相互帮助支持、相互理解和容忍,精诚合作,攻坚克难,努力确保团队实现优秀业绩,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四)树立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每位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的准则,核心价值观与团队目标要始终保持一致。核心价值观能帮助项目团队发掘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团队产生累加的积极效应,特别是团队精神可以激发成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得团队的业绩远远高于单个成员的业绩。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不仅是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团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优秀企业项目团队理念中应包含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相关利益方共赢、提倡团队合作和鼓励创新创造等价值理念和意识。推进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要从以人为本、兼顾个人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积极进取、全心投入、团队精神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最终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博.利用管理教练思维打造项目管理团队[J].科教文汇,2015(09).

第8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团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55-01

团队文化是团队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并为团队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对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科研团队的发展和推动,而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是科研团队发展的基石,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科研团队文化建设。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科研团队文化建设工作,有的学者提出要强调和谐的团队文化[2],有的学者主张以人为本的团队文化建设[3],有的学者就深入分析了团队精神[4],有的学者从创新文化和学习机制的角度进行了研究[5]。笔者拟结合科研管理工作实际,进一步探讨高职院校科研从团队文化建设工作。

1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文化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基数相对较低,绝大部分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较多,能够投入科研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因此,科研团队文化建设受到客观因素的阻力。团队文化不能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在开展团队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特点:

(1)团队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活动常常是集中在课题立项阶段,组织科研团队突击申报,课题质量受到影响。即使勉强立项成功,在具体实施课题研究阶段也会指导不力,研究计划推进迟缓,不能够有效调动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工作,更多的是浅层次的重复研究,不易形成创新成果,长此以往科研团队的战斗力就会消失殆尽。

(2)科研团队带头人精力投入有限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带头人通常为专业骨干,普遍承担着大量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作,着力点相对分散,很难分身到科研团队文化建设中。

(3)科研团队带头人的领导水平影响团队发展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与科研团队带头人的领导水平有关。一个业务精湛、精通管理,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团队带头人,可以充分调动团队成员形成团队合力,在持续在技术攻关发挥领航的作用。反之,如果科研团队带头人业务平平、疏于管理,且缺乏国际视野,那势必影响科研团队的生存和发展。

(4)科研团队的凝聚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普遍以松散的模式构建为主,没有常态化的研讨机制,团队约束力不强,团队成员缺乏归属感,不易形成稳定的团队文化。

(5)科研团队间思想的碰撞不足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通常是按照学科特点设立,科研团队间的交流少,不利用新思想、新技术的碰撞与交流。

(6)团队建设成效评估机制缺乏

如果没有一个常态化的团队建设成效评估机制,科研团队容易滋生懈怠,创新意识淡薄,学校的科研任务就很难落到实处。

2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文化建设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科研团队建设氛围

要在学校营造良好的科研团队建设氛围,鼓励团队积极承担研究任务,开展科研创新,重视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倡导严谨的学术风气,杜绝学术虚假行为。

(2)进一步明确团队内部分工协作

通过细化团队内部分工协作,使每位团队成员清晰认识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并在成果署名、成果转化、年度绩效等利益环节中体现个体的价值,增强个体在团队的贡献率。提高科研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斗力。

(3)提升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通过引进科研领军人物,指导科研团队快速发展,带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培养本土的科研团队带头人。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汇集,交叉学科渗透不断加深。

(4)强化团队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团队例会,及时研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修正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效率。团队成员在常态化的交流中,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5)开展科研论坛

有计划地组织高端科研论坛,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到校授课。同时组织团队成员就某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便于团队成员及时了解技术前沿、行业动态。

此外,为科研团队间搭建科研俱乐部平台,团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利于思想的碰撞。

(6)开展科研团队建设成效评估

制定可量化的科研团队建设成效评估标准,引导科研团队按照评价体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总结科研团队建设经验,挖掘典型案例,为科研团队间提供借鉴和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同时,组织评选优秀科研团队,表彰建设成效显著的团队。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是科研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进一步明确团队内部分工协作、提升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强化团队例会制度、开展科研论坛和科研团队建设成效评估等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科研团队建设氛围。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引导团队成员合力开展科研攻关,共享研究成果,让个体发展融入到团队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 温颖筠,于绥生.创新群体中学术带头人的原创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9):146~149.

[2] 生延超.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教学研究[J],2008:31(3):215~218.

[3] 张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5~18.

[4] 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科研管理研究,2007,28(5):36~39.

第9篇: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

1?引言

随着工程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工程项目成员的能动性和潜能,以饱满的激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去。就必须搞好工程项目团队建设中的三个层面,即:经营管理层、专业技术层、施工作业层。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归根结蒂是以人为根本,把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因此选择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班子、合理配备各专业人员,做好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2?工程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暴露的问题

当下,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这与传统的职能组织结构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型的职能组织结构,被划分成一个个职能部门或一层层的层级部门。而在项目式的组织形式中,团队是最基础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按照工作的流程和类别形成了一系列的团队。但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还算是个新的概念,发展还不成熟,所以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观念转型不到位

认为团队等于一个群体或集团,这是一个概念的误区,其实团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而是群体中的一个特殊体。群体是指两个或者更多的员工以一种方式相互作用,一名成员的行为和(或)业绩受到另一个成员的行为和(或)业绩的影响。分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而团队是正式群体中任务群体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实现一个目标的两个或者更多的个体组成)。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又是一种跨功能(职能)的复杂团队。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2?内部缺乏信任

完成一个共同的目的,其组织内部人员必然要求相互信任,每一个持久的关系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团队成员彼此之间应当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但由于激烈的竞争,使得团队成员相互隐藏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不愿意给别人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就是缺乏信任的表现,这些在建设项目团队建设中都是应当尽量避免和严格控制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即使团队得以建立,其效率也不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3?沟通渠道不畅

沟通是信息在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从组织行为学来讲,信息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达到人们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过程。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其目的是通过各种表现形式让接收者理解信息的含义。而目前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情况下,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噪声很多,致使组织信息交流不畅、甚至出现冲突,却将冲突看成是具有破坏性的,总是想方设法的避免冲突,组织成员似乎都患上一种冲突恐惧症。但这只是一种片面错误的观点。

3?工程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的出路与对策

在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3.1?努力提高团队的整体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3.2?加强提高团队中人的素质

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3.3?逐步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任何一个项目团队,其项目目标的实现与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努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项目团队中营造公平向上、敬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项目的文化氛围有赖于项目经理在日常的言行和具体的管理中倡导。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每个成员都能感觉到被尊重,在项目团队里大家公平竞争,大家一起学习,遇到困难大家勇于面对,努力客服。

3.4?树立一个有威信的领导

有威信的项目经理,能团结项目团队全体成员,激发出项目团队成员的潜能,能使项目团队有凝聚力、核心竞争力。项目经理的威信会在项目即将出现混乱的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企业的授权是项目经理威信建立的必和首要条件。项目经理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是威信建立的基石,扎实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与人沟通、解决冲突等管理经验同等重要。项目经理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是必须的。建立和培养共同的爱好也有利于个人威信的培养。

3.5?充分分工协作且明确责权利

有了高素质的核心人选,这只是有了成功的基础,还必须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各种任务明确分工,把责任、权力和利益落实到各部门负责人,并自始至终地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他们能够在明确授权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和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水平。这一点,正如搭建高楼大厦的框架结构。切忌分工不明确。责权利不清楚,以至于各部门相互推诿,更忌凡事请示或越级请示,人人不负责任或无法负责任。项目经理千万不能事必躬亲。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纠缠于蝇头小事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和监督各部门能做好他们该做的事。

4?结束语

总之,工程项目团队是为了适应项目的有效实施,而建立的一组相互联系的同心协力地进行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团队。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工程项目成员的能动性和潜能,以饱满的激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去。就必须搞好工程项目团队建设中的三个层面,即:经营管理层、专业技术层、施工作业层。只有精细化打造团队、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刘勇. 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