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住院医师规培总结范文

儿科住院医师规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住院医师规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住院医师规培总结

第1篇:儿科住院医师规培总结范文

“我们经常讲‘功成不必在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是慢活。一个周期下来就是3年,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地做下去,现在已经招收12万人了,明年再有7?8万,后年再有7?8万,到2020年,几十万好医师就出来了”。

10月15日,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作报告时动情地表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改革举措,关乎医改成败、关乎人民根本利益。

她指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进一步深化医改、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打造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破解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瓶颈”难题,发展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实施一年多来,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组织管理更加健全,保障措施配套跟进,基地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整体工作成效显著。”李斌在报告中指出。

会上公布了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名单,共有24家医院上榜。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的评估显示,今年全国有4个专业基地被亮“红牌”,撤消了基地资格;2个培训基地医院和12个专业基地被亮“黄牌”,要求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者,将撤销其基地资格。

李斌强调,质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生命线,但不同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医院之间,在教学意识、基础条件、组织管理、支撑保障等方面仍有差距,实现培训同质化的任务非常艰巨。

今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连续三次被通报表扬的基地医院将被给予嘉奖;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除了撤销基地资格外,还将建议当地有关部门调整其主要负责人。“其目的是为确保所有培训基地都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才能给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李斌说。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会议内容多为“纯干货”,显示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视和决心。这与此前李斌在卫生计生委工作部署时,要求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好的要求是一致的。

“看得出政府是下决心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成国家战略来抓的,这对提升医生整体素质,缩小地域差异,确保分级诊疗落实到位,都是基本保证。若培养出一大批能独立规范行医,具有专业精神且地域差异不大的年轻医生,中国老百姓就有福了”。美国西雅图瑞典医学中心资深全科医生赵卫国对住院医师规培抱有信心。

各地探索“开花”

“一年多来,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蓬勃开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李斌说。

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名单,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8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家培训基地。

首先在制度体系方面,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内容与标准、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招收和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制逐步得到完善。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表示,这些配套文件的及时到位,有利于加强基地的能力建设,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有效指导做好培训招收工作。

更可喜的是,各地为细化落实政策,出台了适合本地区的配套措施。重庆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纳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在财政、人事和学位等各方面确保政策落地。上海深入实施“行业人”管理模式,健全劳动人事管理、培训和考核等六方面的配套措施。福建出台了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培训期间社会保障规定等9个系列配套文件,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

基地建设和住院医师待遇均需要财政的强力支持,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业内共识。近两年来,除中央财政共投入69亿元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配套投入累计达到14.4亿元。江苏投入7500万元对全科专业学员和全科专业基地进行专门补助;辽宁对各级医疗机构参培学员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对全科专业学员额外再补助4000元,加大了向基层和全科的倾斜要求。

在人事政策结合方面,浙江、吉林、湖南、广西等地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与否作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报考或者岗位聘用的依据之一。黑龙江、陕西、甘肃等地将其作为医院人事招聘的必备条件。

在学位与培训衔接方面,强化医教协同,国家卫生计生委配合教育部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江西、海南等地出台专门文件,加强学位政策衔接。

基地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基地建设方面,此前遴选认定的55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按照每家500万元的标准,投入18亿元支持开展能力建设,初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标准化。

在师资建设方面,两年来中央财政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共投入5800余万元、轮训师资2万人。河南、青海、新疆等将本地师资选送到北京、上海接受培训,宁夏等地区请先进地区师资送教上门。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培训基地,主动发挥教学优势,面向全国举办了多期骨干师资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该院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制度,实施了双导师制,分为专业基地导师和轮转科室助理导师,以保证培训质量。

在基地教学方面,过程管理日益严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针对各地医院此前建议,国家统一的结业考核题库正在加快建立之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师资和学员间互评,助推培训质量和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将临床教学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师资的带教积极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中有很深的体会。该院院长李廷玉在会前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家政策是支持动力,探索完善住培管理模式是路径,落实学员的待遇权益是保证。

配套措施的跟进、财政支持的保证以及各地区的通力配合,制度实施的效果得到初步显现。据了解,2014年度全国共计招收5.3万人,2015年预计招收7万人,覆盖近80%的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招收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度,全科专业共招收5000余人,儿科招收近3300人,精神科招收近600人,均为历史最高。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培训学员中4500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扶贫和人才对口支援工作方面,2015年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共计划招收650人,其中450人将送往北京、江苏等地培养。目前,上海、山东、四川等先期启动地区的一批培训合格人员已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其素质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和患者认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有的措施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在学员身上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在10月13日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媒体面对面”活动上,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周与华用8个字总结了三年来他在基地的学习过程。第一是“从无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让一个没有临床技能的人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医生;第二是“无缝衔接”,“就是当我结束培训,成为一个临床医生,成为一个正式能承担所有医疗责任的临床医生时,我几乎是没有感觉的。这就是说基地可以把你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医生,让你完全去担负医疗责任。”他说。

薄弱环节不回避

李斌强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经过第三方评估,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

首先,一些地方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目前8个省份至今还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15个省份还未落实地方财政投入;个别省份甚至还未将中央的财政补助经费拨付到位,部分学员还没有充分享受到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补助支持。

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许多地方政府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知之有限,并不十分清楚其重要意义所在。还有许多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犹疑于“应付”和“被动配合”之间。此外,许多社会类媒体对此也不甚了解,甚至不清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实习的区别所在,公众更是无从知晓。

其次,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认识程度、保障力度、推进强度以及生源质量好于中西部地区。培训基地之间在教学意识、基础条件、组织管理、带教能力支撑保障等方面仍有差距,实现培训同质化任务艰巨。个别地区和培训基地“入口”把关“松”,过程管理“软”,“出口”考核“宽”,与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标准相去甚远。

最后,紧缺专业仍然薄弱、全科等紧缺专业招收难、岗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未解决,制约合格基层人才的培养步伐。

此外,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将其归结为“三个不到位”,即对制度认识不到位,各级(包括政府)对政策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他指出,对制度认识不到位,不仅仅是地方领导、基地院长,甚至一些带教老师认识都没有到位,“现在有很多的单位和医院都在争基地,这与我们过去这种传统的理念、领导的观念都有关系。领导都愿意挂牌子,像一个形象工程,有一个基地,院长就有成绩了,没有好像不光彩,把这个荣誉要了以后,就敷衍过去”。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李斌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卫生计生委要同当地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还没有成立领导小组或者联系会议制度的,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领导机构组建。

加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执行进度、加大地方财政补助力度,落实学员补助,解决不同身份学员不同待遇的问题。李斌在报告别强调,各地务必用好管好培训的财政专项资金,决不能截留挪用、沉淀挤压、这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如有违纪,必将严肃查处。

狠抓培训质量,质量是规范化培训的生命线,一定要高度重视,任何时候都要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标准不降、尺度不松。强化基地动态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过程管理。李斌以郎景和教授为例,指出基地带教老师不仅要带业务,还要带人。

加强全科和其他紧缺人才培养。在教学安排、待遇保障等各方面,各地要向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学员倾斜。李斌强调,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是全科医生的新生力量,各有关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县级主管部门务必按照协议落实好他们的工作岗位、保障相关待遇,确保符合条件的都能参加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安置和参加规范化培训情况已经列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重点督查内容,因为工作不力导致免费生无法就业入职的要问责。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均衡发展。据了解,国家层面将在培训计划、基地建设、委托培养等方面继续加大对西部,特别是新疆、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各地要积极探索,将这项工作纳入“精准扶贫”的项目清单。

此外,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要加快研究制定与培训制度有效衔接的人才使用制度。加强协同,逐步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作为医疗机构招聘年轻医生的必备条件,避免培养、使用“两张皮”。要加快研究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重点完善基层和亟需紧缺专业岗位医学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充实到基层和紧缺专业岗位,有关医疗机构也要主动调整相关内部政策,使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基层医生与大医院医生都得到同样的职业尊重和相应的待遇。

第2篇:儿科住院医师规培总结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依据课题研究内容确定调查专家46名。入选标准:具备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且已培养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3名以上的临床医学专家;实际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10年以上或具备科级以上职务的医学教育管理专家。专家需具有学科代表性,能配合调查并从不同角度提供意见。

1.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录、培养、产出全过程为依据,全面分析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接收的各主体,提炼关键要素构建出内部质量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调查,对各级指标项目进行筛选和量化。

1.3研究方法

课题小组通过文献查阅法,初步拟出各级指标要素。通过专家访谈和小组讨论,对指标要素进行修订,形成调查问卷。问卷中指标重要性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进行评分,并设置修改建议栏。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调查。参考王春枝等[2]等提供的数据处理办法,对每轮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和积极系数

德尔菲法应用的关键是专家的选择。本研究共纳入调查专家46名,一般情况见表1。专家的积极系数采用问卷应答率表示,本调查两轮问卷有效应答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有12名(26.09%)专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2专家权威程度

权威系数(Cr)反映专家咨询的可信程度,熟悉系数(Ca)反映专家对调查内容的了解程度,判断系数(Cs)反映判断依据对专家作出结论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两轮系数值为:Ca=0.727和0.799,Cs=0.812和Cr=0.804,Cr=0.770和0.802,均达到Cr≥0.70的可接受值[2]。

2.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认识的集中程度采用均数(Mj)和满分频率(Kj)来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Vj)和协调系数(W)表示。本研究两轮调查中,一、二级指标的Vj分别为:0.045~0.132、0.051~0.167;W分别为:0.46、0.63,通过两轮问卷后达到大于或等于0.50的可接受值[2]。

2.4指标体系的筛选

采用界值法[2]筛选评价指标,以算数均数、满分频率和变异系数界值作为指标筛选尺度。三项界值均不符合的指标予以直接删除,仅两个或一个不符合的指标,由课题组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讨论后决定取舍。在两轮调查后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99项三级指标。

2.5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根据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采用均数法进行分析。各级指标逐层分解计算,权重和组合权重见表2。在5项一级指标中,权重值最高的是“实践教学质量”,指标为0.2809,其次是“导师指导质量”,指标为0.1950,最低的是“论文质量”,指标为0.1670。在26项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值最高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指标为0.3542,其次是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为0.0625,最低的是“自然背景”,指标为0.0034。

3讨论

3.1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特点

全球医学教育第三次改革是以体系为中心,借鉴全球经验,针对性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以改进系统绩效[3]。在此背景下,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训练为根本,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教育与职业的衔接[4]。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也应依据以上特点,全面具体地衡量培养的过程和结果。现阶段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对理论层面的探讨较多,实用分析的研究较少。有学者[5-6]等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或临床能力考评体系等对象进行了具体讨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建立一种涵盖整体培养过程和全部参与者的综合性评价方法,课题组首先明确评价的学科特征、人才性质和培养模式,采用“岗位胜任力”理论[7]进行指标构建。评价维度上,包含了教师、学生、管理部门三方参与者。评价对象上,即包括人才外在现实特征,也纳入内在动机特质。评价视野上,面向了从招生录取到毕业答辩的培养全过程。评价方法上,结合运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8]。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培养质量内部评价指标,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相结合的特点。

3.2指标体系构建结果的现实特征

德尔菲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公认度高、应用较广泛的调查方法。研究参照德尔菲方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入组专家高度配合,对选题权威度较高,意见集中性和协调性较好,结果可信。一级指标中“实践教学质量”的权重值(0.2809)最高,既高度吻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客观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说明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组成。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强制性认证[9]评估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住院医师岗位的6种核心能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要达到住院医师岗位要求,也必须具有胜任临床一线医疗工作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医学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预期目标,必须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导师指导质量”权重值(0.1950)次高,即符合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特点,也反映了临床医学师徒传带的行业特征,体现了导师作用的重要性。“论文质量”在一级指标中的权重最低(0.1670),体现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差异,即实际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不同侧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该指标评分较低,有3位专家都作了批注,提示作为研究生层次的医学生,应注意基本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以体现与一般规培医生的差别。二级指标中权重值最高前3位分别是:教学形式和内容(0.0690)、教学效果评价(0.0625)、综合能力(0.0603)。前两项说明实践教学的方法、内涵和效果是形成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第3项综合能力在问卷调查中分解为“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3级指标,是基于胜任力理论分解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内在特质。这项指标得到较高的评分,说明在招生录取中要注意甄别选拔个人特质符合临床岗位需求的人才,并在培养过程中引导这些特质的发展和提高。对各级指标的分析显示,本评价体系符合研究生教育改革总体导向,吻合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了教学对象的自身特点,体现了岗位胜任力的基本要求,能够达到合理评价的预期目的。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