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作用;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大的互联网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传统的职业教育在互联网多媒体的影响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将互联网多媒体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始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多媒体下的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1.合理组织教学资料,媒介形式多样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扩大
在互联网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将传统的职业教育内容与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学资料的整合利用。传统的职业教育受教室大小、上课时长等因素的限制[1],而互联网多媒体职业教育中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不存在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例如,学生面对教师的紧张感、思考的时间等,师生之间的交流无任何障碍。此外,互联网多媒体下的职业教育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媒介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将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向更多的人群展示。
2.靠近市场化的社会发展,教学资源优化共享
职业教育始终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紧随市场的发展需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减少社会就业压力[2]。互联网多媒体环境下的职业教育积极搜集各种教育及就业信息,及时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综合分析后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能及时了解社会的市场化需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又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互联网多媒体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探究互联网多媒体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及影响
1.互联网多媒体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丰富教学内容,使优秀教师资源不断扩大。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课本的限制,在互联网多媒体环境下,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和积累,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另外,网络化的职业教育让更多的教师资源集聚在一起,能将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资源与更多的学生共享。
(2)使学生拥有较多的学习自主性,自由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固定地点,面对固定的教师接受系统性的教育,而互联网多媒体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打破了这些限制,只要学生可以上网,就能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学习自较多。
另外,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及学习平台,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学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3)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传统的职业教育费时、费力,导致学习成本居高不下。网络化的职业教育在虚拟的平台建立在线的教学课堂,减少学生来校的时间及交通成本,不需要购买纸质教材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
2.互联网多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互联网多媒体环境导致职业教育的重大变革。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形式,将教育放在一个虚拟化的世界中进行,而且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施教者都发生了变化,冲击着传统的职业教育。
(2)在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使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趋势中面对着各方面的挑战。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了解其对职业教育的重大作用,避免不良影响,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解决措施
一、引言
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供给,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教条主义、教学管理方式陈旧、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现状脱节等情况。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不但会影响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负担。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与西方国家发达的职业教育水平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具有起步晚、进展缓慢、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职业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让很多人对职业教育有所误解,认为职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和理论性。事实上部分学校在课程培养方面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在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造成了很多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1]近年来,在严峻就业形势和巨大社会压力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萌发了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想法;创业也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以及带动其他同学就业的绝佳方式。现实情况是严酷的,尽管国家一再出台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市场大环境;但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
第一,现阶段,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较为落后,与市场现状严重脱节。开展职业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在这一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职业教育与市场情况相对接,形成了开放性的结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当前的职业教育一直呈现出比较封闭的状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处在政府单向管理的封闭体系之中,企业、市场和社会都处在管理体系之外。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这种封闭式的教育管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暴露出高级技工人才缺乏、普通大中专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表明,国内职业教育在处理学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上诸多缺陷。[3]
第二,根据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大多数职业教育学校依然无法享有办学自,也无法从根本上理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使职业教育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关系较为模糊,这直接导致了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容易产生各种纠纷。这种产权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的影响在于,当事人权能无法有效的开展,也无法帮助他们形成稳定且有效的预期,无法避免各种侵权行为的出现。最终导致职业教育学校资产使用中存在机会主义,导致共有教育资产无法实现保值和增值。使得社会上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4]
三、解决措施
第一,国内职业教育的管理结构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打破封闭性办学。近年来,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的联系逐渐紧密。职业教育想要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破除现有的办学管理体制。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家提供了成功的探索经验,各国国情各有不同,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各个方面形成统一的合力,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第二,为了防止产权不明等问题的出现,中国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管理权限,进行重新分配。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各有不同,笔者建议可以采用重心下移的管理方法。此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管理权限问题,也应该加强立法建设和上级监管,在办学资质、教师审批、经费管理、就业准入等问题上加强管理。
第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该给予职业教育学校充分的办学自,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主要利用制定法规、拨款、信息管理、政策指导等方式进行管理;在授课方式、课程开设等方面加以放宽,不断完善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制度。
第四,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通过企业,了解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调整;企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接收实习生和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此外,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者和优秀员工也可以到学校兼职教师,让学生们了解到最近的社会发展形势,接受最新的教学内容,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现阶段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栋学,曾来.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改革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2(06):39-42.
[2]贾林,黄骁.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60-61.
[3]高卫东.“管委会+理事会”: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的创新[J].职教论坛,2011(04):67-68.
一、树立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
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是初中毕业生面临的两种选择。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意识的培养疏于关注,导致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未经职业培训就直接就业,成为低素质的劳动者。初中教育出口与职业教育入口衔接不畅,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能力的缺失,也使大量生源和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初中学校要从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建立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创新教育方法,积极引导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
二、三步走培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不少对接受职业教育缺乏兴趣。就学生本身而言,在对就业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的认识模糊,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了解少,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等众多因素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心理准备不足是根本原因。我校抓住问题根本分“三步走”培养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
第一步,关注成材意识和操作技能兴趣的培养。第一步主要在七年级、八年级两年中实施。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教师挖掘各科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要做有用人,人人能成材”的信念教育;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对技术性操作的兴趣。为把第一步落到实处,学校每学期组织观摩教学,评课过程中,领导们对渗透成材意识和操作技能兴趣培养的亮点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大加褒扬。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改变着教师,老师们看待学困生再不是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在他们眼里学困生可能是明天应用技术领域中的能工巧匠或农村的致富能人。
第二步巩固提高,家长和社会力量介入,实施导向。第二步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中学校要整合年级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教育力量,统一步调,统一舆论导向。年级组要多路径做好普通高中升学无望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把“成才道路万千条,掌握技术亦成材”的意识播进他们心中。自2009年以来,我校在九年级第一学期用专题教育报告、学生才艺技能展示、班级主题班会、班主任个别谈话等系列活动,落实第二步骤。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激励,也使不可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巩固提高的后期,我校引进家长和社会力量介入,实施深入导向。一般安排一次当地名人创业经历报告会,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家长会面向全体毕业班学生家长,侧重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业状况。第二次家长座谈会面向职业教育潜在生源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高新技术产业岗位需求旺盛而技术人才奇缺的事实,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发展问题,引导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不可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家长通过家长会,视野开阔了,看到了孩子的出路,对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有了心理准备。
关键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必要性;有机融合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都由政府职能部门决定,企业既不担心市场也不担心人才,所以无需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不再是普通的农民工,而是经过职业教育系统培训、专业性极强的年轻人,为了更好地获取有用人才,行业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参与职业教育,制定培养方针、目标,协商培养模式、培训内容,派出技术能手为学生们上课,提供实习场所,把企业所需直接与职业教育的培养挂钩,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拥有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会因为“用工荒”而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同样,职业教育如果不以服务企业为目标,积极主动地了解企业需求,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无用武之地,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积极合作,寻求适合自己的模式,不断地发展壮大。
1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
首先,从现代工业的发展来看,各行业的生产,除基础的工作外,绝大多数的岗位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最早的工厂学徒式技能人才培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现代生产需要,工业企业大量的高标准的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方式的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部分工厂自己开办技工学校来培养自己需要的技能人才,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暂时需求,但是当整个社会从农业转向工业时,这种方式无疑杯水车薪,于是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旨在培养专业的技能人才。
1.2行业企业需求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谁掌握了新科技就意味着谁占据了发展先机。因此,各行业企业你追我赶都想率先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企业的这种需要就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来实现。企业的这种客观需要又反过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的需要,培养技能人才能有的放矢不脱离社会需求,同时又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和知识更新的速度。
1.3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以数控行业为例,近年来,数字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到30%,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和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军工制造业是我国数控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随着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既懂理论又有操控技能的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但是我国的现状是具有普通数控专业知识的人很多,但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数控人才太少,这种情况制约着企业的大发展。以重庆为例:重庆物流人才缺口近6万人,在全市30余所普通高校中,仅有三所院校开设物流专业。重庆动漫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重庆大学城、茶园新区、高新区、北部新区等规模化、规范化的动漫基地呼之欲出,大批外地动漫、游戏企业入驻动漫基地,动漫企业由于业务和规模的扩大,导致人才需求陡然增大,很显然,动漫人才的紧缺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中国,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需要人才的现象到处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业企业必须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为职业教育的培训方案、实训场所、派遣高级技术人员到校及允许教师到企业学习最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提供帮助,让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及时高效高质量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人才铺垫。
2国外职业教育经验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完美联姻,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或许可以找到答案。1)德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培养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一是职业教育呈明显的“双元”特点,“双元”指企业与职业教育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理论教育;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由政府按照企业提供的岗位确定;三是培养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具有两个身份(学徒与学生),两个学习场地(企业与学校),两个培训模式(企业的与学校的);四是培训者有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企业参与培训并起决定性作用;五是职业教育费用分为两类,企业培训由企业出资,职业学校费用由财政提供。德国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企业或行业的任务是带领学生生产实践实习。2)美国、加拿大主要采用以市场调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特征为:一是几乎没有正规学历的职业教育学校体系,没有系统化的职业学校教育模式,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培养主要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短期职业培训学校承担;二是职业教育的需求关系主要由市场、企业决定;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主要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确定,具有显著的“订单”导向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虽然形式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注重行业企业的需求。到底企业以何种方式介入我国的职业教育?这值得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
3我国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目前采用的四种模式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级专门人才的作用固然相当重要,但从事物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却总是占多数的,只有提高占多数的劳动技术大军的素质,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才能为现代化提供雄厚的基础。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和提高千百万劳动技术大军技能的基本途径。
作为一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服从意识,具有一技之长的、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中、高级技术人才,着重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
2.1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
从国外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国外的地位。始建于1946年的美国烹饪学院,原名美国烹饪研究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烹饪学校,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餐饮业,该校的毕业生已经成了金字招牌,白宫大厨之中,就有多名该学院的毕业生。在美国几乎每个行业都有杰出的培训地。军队方面有西点学院,音乐方面有茱莉亚音乐学院,而烹饪方面有美国烹饪学院。国外的职业技术学院在老百姓心目中地位并不低,而且招生的门槛也不低,不像我国,进不了普通院校,才选择职业学院。像美国烹饪学院,学院的申请审查十分严格,需要提交职业医生开具的体检证明、资助证明、学历证明,还要经过学习目标测试,签订在校内居住的协议,并预交300美元学费。学校有多种课程设置,近年来还增加了一些短期职业培训。正规的毕业生可以拿到相当于硕士学位的同等文凭。[2]
2.2 国外职业教育培训方式
在国外,职业院校培训相当严格,因此获得“一流”的名声。一是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在中学就开设技能课程,毕业后选择职业学院,课程学分都得到认可。二是国外的职业教育从业者,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很高,专心进行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小规模的教学,完成两学年的学习任务后,需要选择一个实习地点(家庭或机构),实习一年,才能获得毕业资格。
2.3 职业教育在国外享有的待遇
在国外,劳动没有三六九等,各行业、各岗位的社会福利保障差距不大,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在求职时是完全平等的,一名教授的孩子在从事手工业工作,教授不会难为情,而会大方地告诉客人自己的孩子在从事什么工作。国外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收入高于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就业前景非常好,因此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
3 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3.1 我国的职业教育层次
在我国,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个层次,这导致职业学院很难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在中国,根本找不到一家学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一直进行职业教育。就拿始创于1946年的美国的烹饪学院为例,要是在我国,现在肯定已经升格为综合院校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过去10年间,我国稍微办得有特色的职业学校,都纷纷申请升格为本科院校了。[3]
3.2 我国职业教育的门槛
在我国,随着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多如牛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要求应聘学生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作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属于大专层次,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就是一道门槛。另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找工作有点眼高手低,对一些条件不好,一线岗位的工作不愿干,而条件好,技术岗位又做不好,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不好,导致招生人数近年来出现滑坡现象。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收入比本科院校低一个档次。这些问题,逼着我们思考,职业院校应如何办学,我们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4 职业教育促进营销专业体系改革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这不仅使职业教育的层次丰富了,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现在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可以理解为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再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不仅如此,《决定》还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这将有助于扭转当前很多传统和技艺失传的局面,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不断传承延续下去。
作为职业院校,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地位,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专业、课程更接近市场,更接近生活。学院应在现有的课程中进行职业化训练,使学生进入社会,很快上手,缩短培训时间,成为熟练员工。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企业和事业单位都会受欢迎,这就是我们的目标。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标准极为单一,无论是大学、中小学都存在千校一面的问题,教育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育发展体系,形成多元教育格局,开展个性化教育。这其实也是企业对教育发展的期望。
4.1 院企合作办学
4.1.1 理实一体的教育课程体系
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沟通等,这些课程需要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学生进企业,了解企业怎么调查,调查什么,如何预测市场未来走向。在课程学习阶段安排实习过程,如营销认识实训,安排学生到当地超市进行为期2周的认识实训,由超市培训部门进行1~2天培训,再进入实训场所进行现场学习,了解商场运作程序,了解消费需求,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4.1.2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充分发挥挂职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进校企科技项目合作与学校科技团队人才培养,提升我们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吸引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深度参与到我校人才培养中来,形成我校办学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界的南京化院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4.1.3 引进企业人才进课堂
课程安排上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人员到课堂教学,把企业最前沿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理论的重要以及如何把握重点。
4.2 专业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要
4.2.1 营销专业产品推销员方向
在学完营销专业公共课程基础上,专门设置与产品销售有关的课程,如营销员素质、营销员沟通技巧、产品分析、产品推销攻略等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4.2.2 营销专业营销策划方向
在营销专业中,营销策划是重头戏,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在策划中展开的。因此开设如店庆策划,节日策划,产品销售策划,价格策划以及促销策划等各种策划方案设计。让学生学完课程之后进入社会,能熟练做好各项策划工作。
4.2.3 营销专业客户关系管理方向
营销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是围绕客户关系展开的,也就是说,营销是为客户服务的。因此在客户关系管理方向上,可以设置客户行为分析、客户沟通技巧、客户消费心理等课程。
在营销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开设不同方向课程,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方法更加灵活,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深入。
4.3 做好职高、高职和本科专业的衔接工作
我们市场营销专业有部分学生来自职业高中,他们在职高所学的专业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因此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如过去学过的课程在高职院校可以算学分,再增加新的课程,满学分就可以毕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学院可以保送去本科院校学习,学分保留。这样既保留原专业学习,又促进专业不断延伸,学生对专业学习更加深入。
5 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品牌专业
目前,我院营销专业是学院品牌专业,2012年8月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在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的优势和影响力。近几年专业获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教师获市省级奖项10余项,学生团队有30多项营销大赛获奖作品。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如何把营销专业品牌做大、做强?
5.1 构建现代办学机制
这几年,学院不断组织教师到基层为企业服务,如访问工程师、企业挂职锻炼。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企业对学院有了一定的了解,许多企业愿意投身职业教育,与学院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方式,院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共同协商,学生学完规定课程,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培养目的明确,课程选择适用,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效果显著,学院知名度也不断提升。
5.2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决策》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目前学院营销专业已与4~5家企业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在培养期间,要求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如营销师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文秘资格证书、跟单员岗位证书等,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5.3 领导支持,经费保障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学院领导要给予支持,强化督导评估,但不干预事务性工作。在推动品牌建设时,资金保障要到位,同时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把钱用在刀刃上。人们常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投入赚不到钱。用钱打开市场,让市场了解我们,最终市场会给予我们更多回报。[4]
5.4 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泥瓦匠”的理想
1957年,楼世洲出生在义乌一个坐落在火车站旁边的小村庄,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营业员。少年时代的他特别希望全家人能够住进像铁路职工那样的“洋房”,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能够自己亲自设计房屋。谈及自己儿时的理想,楼世洲并不觉得可笑,他说:“在农村,只要有一门精通的手艺,不愁吃不饱饭。因此那时候想法特别简单。在上学的时候,我还学过钳工和吹玻璃等技术活。”
1977年是楼世洲的幸运年,他对那年冬天的高考印象特别深刻,“高考消息传来,大家都兴奋得夜不能寐。热血青年奔走相告,各行各业的人都涌向了考场,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在那个年代,高考是农村学生翻身的最佳途径。当时带队的老师举着红旗,带着学生认考场,学生一个个在后面鱼贯而入,特别壮观。”
楼世洲本想报考建筑类专业,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但考虑到家境贫寒,而师范类院校不但优先招生,补贴又多,自己又特别渴望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上学,于是填报了金华师范学校物理科。这之后,楼世洲和一批时代的幸运儿重新开始了蓬勃向上的大学生活,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香喷喷的面包上。
1980年,从金华师范学校毕业后,楼世洲来到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物理科,当了一名教学秘书兼物理实验员。“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使命感特别强,感觉全社会都在指望着我们,我们想的不是如何适应社会,毕业后怎么找工作,而是国家怎么靠我们来振兴。”
在大学工作期间,他勤奋学习,先后进修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并取得了本科学历,于1982和1985年先后参加了世界银行现代物理实验和全国中学物理实验培训班的进修学习。作为助教,他承担了物理学科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并且担任实验指导课老师,当时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物理科在全国师范院校中最早开设了工艺训练课。1983年,他携带师生共同设计的教具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中学物理实验学术展示会。
楼世洲的课上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们的爱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他对大学中理科教学“重理论、轻操作”体会越来越深刻。这为他以后倾心职教埋下了“伏笔”。
那段时间恰好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蓬勃发展时期,义乌小商品市场独特、新奇的商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也催生了对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义乌,小小的中专生成了“香饽饽”,风头远远盖过了普通高中生。一直密切关注家乡发展的楼世洲敏锐地发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他感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与职教结缘
有一天,楼世洲收到了一封中职学生的来信。这个学生成绩优秀,想继续升学,但苦于政策限制,无法继续深造。
此时的楼世洲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收到信后,楼世洲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为中职学生求学深造提供渠道。而伴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学历门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渐渐褪去了光环,甚至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楼世洲萌生了想为职业教育做点事情的想法。
恰在此时,作为浙江省首批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浙江师范大学开始尝试培养职教师资。楼世洲认为,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职教师资,需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而不能照搬普通学校教师培养的“套路”。就如同学习游泳,单靠在岸上练习是不够的,需要真正在水里“扑腾”,才能熟悉水性,练就游泳的技能。楼世洲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何不利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在大学里创办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能够为职教师资培养找到依托,有利于培养“能上讲台、能下车间”的职教老师;另一方面,可以为中职生找到一个“上升通道”,让更多怀有求学梦想的中职学子圆梦。
当时,许多职业学校正千方百计想着“升格”“摘帽”,以摆脱职业教育的标签,因此,浙师大在大学办职教的做法招致了一片质疑声,很多人认为此举偏离了大学的办学方针,是一种倒退。
但楼世洲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高职与本科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有一点是相通的——培养的学生必须被社会认可,为社会所用。
为了对职业教育多一些了解,楼世洲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到了职业教育上。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他,一方面选择将中国职业教育史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提高自身的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到各地考察职业教育办学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投身职教
2001年,楼世洲开始担任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正式进入职业教育“行当”。2003年,他随国家考试中心赴德国,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德国之行让楼世洲大开眼界。德国精湛的制造业技术享誉世界,这背后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作为世界职业教育界当之无愧的“翘楚”“样板”,一方面,德国的职教老师“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职业教育充满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信心。
“那种感觉绝对不只是新奇,学生居然是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在职业技术中心学习技术。”楼世洲感慨道。他渴望中国的职业教育也能够培养出熟练的技术人员,中国能够诞生像奔驰一样世界闻名的企业,职业院校可以“让学生获得尊严与幸福,让家长与社会满意”。
2004年,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那一年,我国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与职校生源急剧增加相伴随的是师资巨大的缺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更成为困扰职教可持续发展的“症结”。
为全面了解职教师资的情况,楼世洲首先进行了“摸底”。为此,他详细考察了浙江省40余所职业院校。考察的结果印证了他的推论,那就是当前职教师资队伍不但质量亟待提高,而且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极度缺乏。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无法保障技能人才培养。
在考察中,楼世洲还发现,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缺乏干劲和激情。他深深感到,尽管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依然“弱势”,职业教育话语权偏小,生源质量无从保障,这样的状况,影响到了教师的积极性,但也给职业院校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楼世洲看来,作为职教老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热爱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教老师。为此,他一直关注着职教老师的身份认同感,培养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感情。他鼓励准职教老师们走进职业院校,与学生做面对面的交流。对于选择职教老师作为岗位的年轻人,他更是予以褒扬:“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志青年为此努力,必将大有可为。” 而对职教老师的需求,他始终倾听着,并为职校教师的权益而奔波。
呕心育桃李
在楼世洲看来,每一位职教人的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只要各自“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职业教育就大有希望。他自己,则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职教后备人才的培养上。
2002年,浙江师范大学获得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资格,当年就从全国招收了30余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浙师大获得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职业教育学研究生。这些由其他专业调剂来的学生对职业教育普遍缺乏了解,对职业教育的兴趣也不大。如何指导他们尽快熟悉职业教育,培养他们对职教的感情,更好地进入研究角色是各高校需要面对的问题。作为浙师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开拓者,承担繁重管理工作的楼世洲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担任浙师大职业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并开设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和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的课程。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尽快“上道”,楼世洲给他们指定了专业书籍,要求他们静下心来“咀嚼式”地阅读。在他看来,在获取信息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当前研究生普遍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而是“狼吞虎咽”地浏览期刊,快速写论文,这是一个弊病。因为做学问没有任何捷径,唯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获得成功。
如何培养研究生对职业教育的感情,让他们更快地融于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的魅力?楼世洲一直在琢磨。在他的课上,职业院校的老师时常现身说法,就职业教育的问题与研究生做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也经常自告奋勇地收集材料,就某一职教问题争论得不亦乐乎。在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下,研究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些毕业生深情地回忆,当年在楼老师课堂上,“谈笑鸿儒,指点职教江山”是读研期间最值得回味的光景;楼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考察经历,总能启发我们研究问题的灵感,让人能够抓住研究问题的视角。
针对一些职业高校招收教师只从“211”“985”等高校招的做法,楼世洲不以为然。他认为,从职业教育的规律出发,应该从职教一线吸引一些优秀师资,而不是一味追求学校“门第”。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优秀的高职院校教师加盟浙师大,为浙师大的职业教育增添了活力。
在生源选择上,由于长期身处教学一线,楼世洲也“讲实际、讲实效”。他发现浙师大职业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基本上来自教育类专业。这些学生熟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但在职教研究上后劲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点,浙师大尝试招收具有工科技术背景的学生攻读职教专业,尝试建立“4+1+2”硕士层次的职教研究生培养学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26-02
1背景
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度,人们的学习、生活等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信息化建设,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开发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让校与校、师生之间建立信息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教学教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教育资源的运行管理共享化,职业院校IT应用有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的保障。同时推动教师的信息化的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业务能力和素质,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
2职业教育集团化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辽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承d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发展和振兴辽宁经济,就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职业教育集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共享、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网络化、模拟实验操作仿真化。在现代化职业教育集团教学管理环境中,要进行教育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信息化。
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将先进技术引进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化过程,信息化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书本中,还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内容,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学习意识;二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与知识;三是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重复建设,节省了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提升了教学效率;四是通过职教集团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减少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资金的投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五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由原来的单一期末一张试卷的考试,改为用试题库出题进行考核,可以节省资源,还可以实现教考分离,通过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考核,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是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求新欲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七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教师就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去进行教学,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关系着辽宁省经济振兴与发展。
3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3.1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体系
在辽宁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职业教育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已基本初步搭建完成。在信息化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专家不断提出建议,进行修改和重新设计,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经验。一些重点专业资源库已初步建设完成,包括文本、PPT、PDF、视频、声音、Flas,三维动画、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这些信息化资源正在对广大职教集团内部院校进行开放使用,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3.2信息化建设成果已应用到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教师的相关教学资料,使用相关的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的共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效率。通过资源库中实训仿真软件的应用,可以解决有些院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验实训过程,解决了实训仪器昂贵,实训设备少的实际情况。试题库的建设也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
3.3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授课,转化为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资源可以使用,有利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很直观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从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采取项目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接触项目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产品反馈等方面,对项目有更深的理解,特别是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的实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4信息化建设人员在不断增加
通过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有职业院校的老师、有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有IT工作者等,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位与需求,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建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之符合企业的需要,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教师是第一线教育的工作者,他们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将很枯燥的问题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提升。
4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内容
4.1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它有利于各个院校的交流,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网络基础平台。网络平台是―个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它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信息建设,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也不断在充实网络基础平台的内容,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不断更新和建设,解决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问题。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资源下载、上传教学资料、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建立试题库,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可以上传作业、下载所需的资源、与教师在线上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教师上传的课件或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评,了解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职教集团优秀的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育学者、职业院校的管理者、IT技术人员等人员组成团队,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建设教学资源库,保障了建设的质量,避免了重复投入,实现了资源共享。根据教学要求、专业和课程设计的要求,对重点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录像、动画设计等内容。
4.3信息化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师资培养是使之能够顺利完成的保障,职业院校的领导与教师都要重视信息化教师的培养,一是能够保证信息化资源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积累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二是资源库教师还要能够合理使用它,使之达到利用最大化,建设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充分使用资源提升自我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与优秀教师进行比较,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三是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改善教学环境;四是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五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学服务。
5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5.1运行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是在辽宁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总体设计,统一组织协调安排多所职业教育院校共同建设,由政府部门出资进行监管建设项目,由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信息化建设团队,组成人员包括职业院校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计算机软件专家、信息化技术专家等成员。这些专家将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5.2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
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的目的,要统一进行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实现资源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此要制订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管理规定,这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数据格式要求、统一制作规范、统一制作内容模板,为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进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制定规则,让建设者能够有章可循,保障了教学资源成果在不同平台都能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了资源建设的有序进行。
5.3实施项目管理
由辽宁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各项目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辽宁省教育厅要与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信息化资源建设合同,并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过程中的责、权、利做出了明确约定。并在项目建设之初,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个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在建设过程中派出专家进行项目建设检查,进行技术指导,最后进行项目的验收。
6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1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榱烁好的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要从院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开始,重视学校的校园网改造,建设高速校园网络环境,学校网络教育资源的规划、制作以及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行管理,制定校园信息化规划、信息化标准规范与相关制度建设;完善职业院校信息化安全的技术,加强职业院校IT应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
6.2加强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将专业内容用信息技术表达出来,使得繁琐内容转化为简单,使枯燥内容用动画或视频展现,使没有实际操作训练的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操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学生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中选取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而不仅仅是靠教师课堂的单一授课,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获得学习内容,开扩了学生学习范围。
6.3加强职业院校运行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将教师、学生、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将教学管理、实训管理、财务管理等机构进行信息进行数据的录入、存贮和提取,增强用户账户安全设置,减少流程,加速信息化管理流程,使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
6.4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事
为了解决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资金紧张的问题,就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共享,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在教学建设方面得到提升,能够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教学资源库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了解其他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要求,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用PPT可以了解优秀教学活动过程,通过视频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初中;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28-03[ZW(N]
[作者简介]唐祖明(1977―),男,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自2007年广西进行职业教育攻坚以来,桂林各县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城市优质职业学校相比,县级职业学校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近年来,桂林各县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受其影响,各县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下降。生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招生规模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成效,做好招生工作是县级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县级职校亟须攻克的重要难题。在目前形势下,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解决县级职校招生困难的重要方法。
一、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的需要;是推进“三教统筹”,加强农村科教结合,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县级职校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农村初中的辍学率,增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吸引力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这就会增加学校教育对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降低农村初中的辍学率。
(二)有利于为县级职校提供更多生源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及早接触和认识职业教育,对于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尤其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有可能中途辍学或初中毕业后不再读书的这部分学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
(三)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和就业观念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及早接触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能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这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就业技能,能更好地引导在初中辍学或初中毕业后未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就业,从而提高农村的就业率,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及效果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桂林下属各县纷纷响应,积极在农村初中广泛渗透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普及”式
初中学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采用讲座的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以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基本职业技术技能等作为主体教学内容。通过1―3年的职业教育渗透,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最基本职业技术技能。
(二)“集中”式
将初三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单独编成班,调整对他们的基础文化课学习的要求,增加部分为期一年的职业教育课程,按照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职业技术课程以承接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为主,辅以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报考职业中专学校,并让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一年的集中学习增加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这为学生进入职业中专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分流”式
将初三文化课成绩较差或者有明显厌学情绪、可能辍学的学生单独编班,采用“0.5+0.5”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初中学校读半年,剩下的半年“分流”到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就读。分流班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但调整对他们基础文化课学习的要求,前半年按照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后半年课程设置向职业技术专业课倾斜,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这样的教育模式符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并且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连接,实施效果很好。
三、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思考
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所需,也是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的要求。目前,广西各县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在初中进行职业教育渗透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一)政府重视,需加大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环境不理想,各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县级职业学校因招不到学生,办学规模急剧减小,甚至出现了学校教师比学生多的现象。学校面临即将被合并、整合、转型甚至停办的可能,这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学校教师“无生可教、无事可做”,也将会成为国家的负担。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是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初中的职业教育渗透活动,可以为县级职业学校提供一定生源,同时也能让“多”出来的县级职业学校教师有“事”可做。
(二)渗透职业教育形式需多样化
目前,部分县级职校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过于简单,通常是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或者在每年的3、4月份,在未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简单、粗暴”地直接将学生分流到县级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很难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抵触、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中途辍学。要想使渗透职业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普及”、“集中”及“分流”等多种形式。
(三)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需进一步深入
在初中进行渗透职业教育活动,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能“开门见山”,要遵从“了解―适应―选择”的发展路线,有针对性地选择渗透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时段,分年级、分群体选用不同的职业教育内容。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要加强学校职业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方式渗透职业教育。
(四)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渗透职业教育的认识还需提升
在初中渗透职业教育不应当只是职业学校的工作,也应该是初中学校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农村初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义务教育的核心工作应该是进行基础文化教育,渗透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与初中学校和教师没有多大关系,职业学校是那些文化课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去的地方。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初中教师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即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渗透职业教育活动,部分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对各项职业教育发展、助学及升学政策不了解或不熟悉,讲解不到位。受其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好的学生应该到高中学习,只有不好的学生才到职业学校读书”,部分学生即使是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高中的分数线,也要想尽办法到普通高中读书,这就导致在初中进行渗透职业教育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要提升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而且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和手段。
(五)渗透职业教育行为还需规范
参加职业教育渗透活动的初三学生应按教学计划完成所学课程,并参加初中毕业或升学考试,严格执行校历表,不得私自提前离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把关,各初中学校不能与多所职业学校一起开展渗透职业教育活动,不能以渗透职业教育的名义提前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要建立渗透职业教育对应平台,即县级初中与县级职业学校对接,再以县级职业学校为平台与其他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渗透职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李瑛.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职业技术教育 “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
近20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已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笔者曾于2009年赴澳系统地学习了TAFE“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并进行了教学现场观摩与交流,对澳大利亚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TAA40104――“培训和评估”四级证书
TAA40104――“培训和评估”四级证书是TAA04培训包中的资格证书之一,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全球所有从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人员提出的统一资格要求。该资格证书总共包含12个核心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TAA40104“培训和评估”四级资格证书按照不同的目的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差异单元(Gap Units)
主要包含:在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有效工作、培养和促成包容性学习文化、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以及如何使用培训包满足客户的需求等模块的内容。
这个单元之所以被称为差异单元,是因为其目的在于系统介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框架体系、多文化融合的教育背景、工作场所OH&S(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培训包,促使我们去比较澳大利亚和我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加深了解澳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下各机构的角色和职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本质原因。
2.设计和教学单元(Design & Delivery Units)
主要包含: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计划和组织基于小组的教学、通过工作技能的指导和演示提供培训、促进基于小组的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促进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等模块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一套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促进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分析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六个基本原则,提出了指导教学实践的7种学习理论,确定了设计开发教学内容的六个主要步骤和六个基本元素,建立起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组织教学方法等,并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建立有效的工作环境来促进学习,同时围绕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建立思维导图,非常符合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
3.评估单元(Assessor Units)
主要包含:计划和组织评估、如何评价能力、开发评价工具,以及参与评价认证等模块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重点阐述了评估的方式、步骤,RPL(Recognised Prior Learning,对以前培训的认定),评估中遇到各类问题的处理,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和开展评估,如何合理地应对被评估人员反馈,如何有效地提供各类评估支撑材料,以及确立评估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的重要程度。在培训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完成评估单元的学习和考核,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评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TAA40104证书之感受
1.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培训给了我们近距离接触澳大利亚文化和教育的机会,也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与其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
澳大利亚职业框架体系有四个特点:
一是体系健全,分工明确。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中的每个机构都承担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职责,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政府行政立法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
二是标准统一。各RTO(Recognised Training Organisation,注册培训机构)在培训中采用全国统一的培训包和培训标准,使得不同的RTO培训的学生具备共同的技能,因此培训包中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证明劳动者具备应有的能力,并在行业内全国通用。
三是与行业结合紧密。培训包中知识、技能标准由行业参与制定,并需提供在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证据,每隔三年左右更新一次,反映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且TAFE教师要求必须具有行业工作经历,在教学的同时应当在行业任职,从而保证教学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的。
四是教育通道畅通。澳大利亚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通道畅通,为求学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求学机会。同时学制灵活、开放,学分相互承认,并可通过折算的方式转移,从教学内容上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各种层次的求学者可以在这个复杂而完善的教育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和职业发展道路,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再培训和再就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2.最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培训包
培训包可以说是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培训包中的能力反映出特定产业的工作过程,体现出将知识和技术转化并应用到新环境中的能力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发展性。学习者在任何注册培训机构获得资格证书后,能够实现无适应期上岗,因此企业认可培训包的价值,便愿意推动培训包的发展,从而促进培训包被更广泛的接受。目前,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已经成为其教育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每个培训包中都规定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支撑资格证书的能力单元,能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可以采用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培训包阐明了哪些能力标准可被组合起来制定行业所需的资格证书。多数培训包的规定都尽量灵活,从而给予企业和个人足够的空间进行能力标准的组合,从而获得某一个资格。例如,学习者可以对自己之前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测试,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还需要继续参加那些能力的学习,以获取资格证书。
培训包的评估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包所承认的是被评估者所具有的能力而不是他们所学习过的课程。如果被评估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即使这些能力还没有达到获得一个证书或文凭的全部要求,他们也能得到有关某一资格的学分或能力记录。评估材料帮助学习者收集证明自己具备培训包要求能力的证据,鼓励学习者参与对自己能力的认定或评估过程,并且提供相关证据。
3.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职业发展
在“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中,几乎每一个模块都提到了关注客户的需求,也就是学习者的需求。澳大利亚的教育强调关注个体的需求,并随着受众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培养和促成包容性学习文化”模块中,提到在培训中要了解学习者的差异,鼓励并认可每一个个体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确保所有的学习者都参与学习;在“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模块中,提到培训者有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预见并消除可能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风险;在“使用培训包满足客户的需求”模块中,提到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培训包,定制化设计培训内容;“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模块中强调要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并建立有效地教学技巧和方法等。评估单元中尤其提出要与被评估者及时充分地沟通,以保证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澳大利亚教育中,基本每个学习者都要进行优势学习管道和多元智能能力测试,一方面,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帮助培训者了解培训对象的思维特点、擅长领域、学习方式等,帮助建立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也是国内教师在未来教学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4.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澳大利亚,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常见课桌形式是U型,便于教师站在教室中间授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直接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重视每一个学习者的反馈,每个模块的课程结束,教师都要发放信息反馈表;教学中注重开展活动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等。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说,一堂成功的课,设计占80%,教学占20%,更多的功夫花在课外。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查询和整理教学资料,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等,构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保证。在澳大利亚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老师通过模拟工作过程来解释成本的构成。教学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假定为不同的加工车间,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小组按照图纸制作成指定的简易产品,计算每个产品的加工成本,并要求小组解释产品定价的原因。通过这样一个模拟的生产过程,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以及企业定价考虑的因素。
5.注重考核和评估
这个环节是对学习者掌握情况以及能力是否达标的检验,对于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在澳大利亚,考核结果只有CO(合格)和NYC(目前不合格)两种结果。考核设计的是职业能力资格的最低标准,因此只要获得CO就意味着具备该能力。如果学员拿到NYC就意味着目前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达标,需要继续训练,可以再次参加考核,直到达标为止。考核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化,可以采用完成大作业、角色互换、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
关于考核,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评估开展前,合理的设计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TAFE教学的受众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因此评估人员要同被评估者充分沟通来确定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需提供的支撑材料、考核环节等,必要时要同被评估者工作中的管理者进行沟通,同时要考虑被评估人员的特殊情况,使考核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
二是在开展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建立良好的氛围,消除被评估者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正常的发挥水平,并要求在评估结束后及时的给予反馈和建议,告诉被评估者有待提高的地方。如果被评估者未合格,评估人员必须告知原因。
三是评估方式多样,过程严格。笔者曾在澳大利亚观摩过驾照培训教练的考核,也就是对未来即将要当驾驶教练的人员进行考核。考官要事先确定好考核的流程、技能要求,并在考核开始之前告知被评估者,在确认对方理解了所有的考核要求后开始进行考核,整个考核过程非常严格。考核开始后,按照考核要求,被评估人员将自己假想为驾驶教练,将考核者假设为驾照培训者。首先,由被评估人员对车的外观进行介绍;接着被评估人员进入车内,对车的内部设施、操作要点进行讲解;然后,被评估人员驾驶汽车在规定路线上行驶,行驶过程中要对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讲解,包括:转弯、变道、限速、减速、超车、倒车、避让、各种道路标识,等等,并对遇到问题如何处理作出解释。整个过程中,考核者不停地在考核清单上逐一按照完成的情况及好坏作出记录,并作出通过与否的结论。最后,由考核人员对被考核者的情况进行总体的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并告知其通过与否。如果未通过,则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并预约新的考核时间和地点。整个考核过程条理清楚、设计合理、考核充分,确实让被考核者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既考核了理论方面的掌握,也考核了技能的熟练程度。
三、启示
结合对于澳大利亚TAFE“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的学习与感受,笔者认为有以下启示和值得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借鉴之处。
1.重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衔接与互换,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会长期存在下去。大量的学生会盲目地选择学历教育,而并非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二次择业会变得成本高昂,为获取证书要重复接受教育和培训,造成经费、人力等资源的浪费巨大。
2.重视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关注受众
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为了授课而授课,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意愿。究竟一堂课能完成什么技能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接收情况如何,等等,我们并不了解。并且我们没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的设想,也很少在这些方面真正地指导学生。因此,这就使得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是与实际脱节的。我们讲的学生不愿意听,学生想知道的我们没有讲。所以,对我启示非常深刻的是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授课,授课之外的功夫才更见功力。
3.重视考核与评估
职业教育重视技能的掌握,而技能的考核不是仅仅依靠闭卷回答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因此,应当重视考核的过程设计,开发多样化考核方式,既要能够考核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又要能够全面考核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能够督促学习者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不断的自发训练以提高专业技能。
同澳大利亚先进的教学框架和理念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同澳大利亚TAFE教师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是近20年开始的,在20年前也同我们一样,遇到许多的困惑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澳大利亚最终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与学习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汪卫芳.浅谈澳洲TAFE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职业圈,2007,(03).
[2]张辉,冯鸿滔.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