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第1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学生优秀的个人品德,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可是,就现在我国小学课外阅读的情况而言,仍存在许多不足。在这一情况下,应寻找合适的指导策略并且多加引导,努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错误认识

1.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

某些父母,还有语文教师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的意思,可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一些好的启发,学会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认为这样做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错误的认识毫无疑问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没有了父母、教师的支持,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

2.课外阅读能提升作文水平

尽管现在某些父母与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知道单一的课内阅读练习不会达到较好的语文教学成效。可是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的课外阅读带有一种功利性,而且将其当作学生语文考试水平提升的一种方式,忽视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有利影响。

3.课外阅读的硬性规定

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有着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规定学生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而且布置了有关的阅读课后作业,还要定期上交打分。这样错误的行为,使得课外阅读变成了一种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减弱了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如此之后,学生也很难从书籍本身获得什么启发,从而降低了自己的阅读动力。

4.作文书是最好的课外阅读书籍

某些学生的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挑选作文书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而且要求他们将优秀的作文背下来,记录其中不错的句子。如此行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摧残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孩子养成了随意完成的习惯。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把握文章的思想,而不是被动地阅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变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又一个错误的认识。

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1.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学校的阅读环境是一种文明的语言,和谐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班级的一个角落布置成读书角,而且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放在图书架上让大家翻阅,实现图书角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展示名人的语录,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座右铭。如,“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每一面墙的文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2.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书本的了解。语文教师可以创造其他机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诉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课外书感兴趣。在每周四的阅读课中,语文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导读书籍的部分精彩内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小王子》的精彩故事还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与精彩内容的突然停止,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这类课外书籍。另外,教师也能够利用《三国演义》《悲惨世界》等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先让学生欣赏这些视频,等到学生初步掌握主要内容之后,再让他们去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不但可以减弱学生的阅读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课内开展阅读

第2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培养;探索;完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82-01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3.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14年9期

第3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当今社会,随着影视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动画大片及影视作品,让孩子们流连忘返。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具诱惑力的玩具,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网络也成为孩子们的杀手......图书与它们比起来可能没有视觉上的感官刺激,从某些角度来说孩子认为读书是"苦差"。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以下是对泗洪县大楼小学和金锁镇小学832名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课外阅读调查表: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等多种方式,让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读书太少,阅读面太窄,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教育主管部门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导致老师过分看重考试、检测的成绩,因此,小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理所当然地受到忽视。

其二、农村教师没有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他们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无法成为其内驱力。而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认为读课外书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不让孩子读课外书。

其三、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相对欠缺,家庭及学校均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这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提高。

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大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深入地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指导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有了氛围,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首先: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推荐,还可以推荐名家名篇等。

其次,应该教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方法很多,略举以下几种:

1、 诵读。诵读最适合于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如诗歌、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

2、背诵。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背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背诵是熟读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背诵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3、摘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随时运用摘抄本,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妙文段摘录下来,也可摘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广告语,对联、诗歌,更可以摘抄富有知识性的史料,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受到熏陶,得到启迪,享受乐趣,并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它必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实施评价,完善读书制定

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标准,就难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发展性的跟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也就就无法形成。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按年级分阶段选择阅读内容

新《大纲》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根据《新课标》精神,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可以确定每位学生在各年段期间必须读完的书的量。

2、建立个人课外阅读记录

为了能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评价、督促,可以建立个人阅读记录表。学生把自己阅读情况做好记录,也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生的参与评价对其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了保证作用。

如下表:

3、建立阅读考级制度

第4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了一些总结。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第5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指导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恰当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同学来说尤其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以精读带泛读,以课内带课外,要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

一、运用迁移

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方法,主动把握理解的契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如用朗读感悟,体会人物内心这个方法学习《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后,教师就要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船长》《平分生命》等文章。

二、 尝试速读训练

(1)“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

(2)“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学生可能一开始不行,但随着逐步训练,能渐渐提高阅读速度。

(3)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①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②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③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④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三、开设“课外阅读课”

把课程表中的一节“兴趣活动课” 设立为“课外阅读课” ,推荐读物、指导方法、欣赏评析。保证每周一课时,师生互动,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四、展示阅读成果

把课程表中的另一节“兴趣活动课”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交流舞台。

(1)每两周“两个一”交流 :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警句。

(2)每月一次语文活动:成语接龙、读书笔记展评、讲童话故事、诵读古诗、说新闻、谈我最喜欢的书、“新书介绍”等。

(3)每学期一次“语文节”:诗歌朗诵、手抄报比赛。

“读书擂主”每月一评。为了刺激疏于阅读摘录的学生多读多记,沟通学生之间的联系,活跃学习气氛。经过评比,我把在阅读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的典型,给予“读书擂主”的光荣称号,让他们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同学,把自己大量的优秀的读书笔记提供给同学,这时,所产生的效果就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知识,更是一种重于言教的榜样的感召力和生生之间的融洽。

(4)成果展示,让他们在阅读活动过程充分做主人,边做边评,边评边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发展读书、写作、动手、反思、评价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体验学习的乐趣,受到心灵的震撼。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在兴趣阅读活动中有话可说、可写,甚至可以把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搬到课堂上来,以利于他们主动建构。“班级读书会”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细心人,经常暗中提示指点,给他以“一鸣惊人”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让课外阅读成为高年级同学的一种快乐。

五、体验读书之乐

对学生而言,能够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在快乐阅读精彩故事的同时,感到句句实用、篇篇精彩,学到许多语文知识,陶醉于艺术,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觉得读书是一件轻松而光荣的事情,而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从而终身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6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114-03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目标中分别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明确指出量化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程标准如此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是因为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课外阅读主要在课外进行且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而大部分学生自己阅读的行为都不可能自发产生和维持。因此,要确保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能没有教师到位和得当的指导。

1 提供驱动力,激发阅读的自觉性

课外阅读主要在课外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教师的在场,因此也就没有太多来自教师的驱动阅读的力量,主要靠学生自觉阅读,主动阅读。因此,必须多管齐下,为学生提供外在或内在的阅读驱动力。有了驱动力,学生才会产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自发阅读的行为产生并得以维持。

1.1 巧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几乎都对故事感兴趣,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吹小号的天鹅》的阅读兴趣,教师选取《吹小号的天鹅》中的某个故事娓娓道来,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故事情节早已经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后面的内容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出示《吹小号的天鹅》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悬念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魅力,主动去进行阅读,教学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有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内阅读,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猜测书中的情节和事件,再去引导读整本的书籍,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介绍《三国演义》(儿童版)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文化灿烂之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唤起了课外阅读的欲望,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2 营造氛围,催生阅读动机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少不了图书推荐。进行推荐时,可以由古诗名句导入以创设氛围,如,“书,美丽的种子”这句话使学生明白书籍能创造人们美好一生的重要意义。“纯净阅读,滋养心灵”能使学生明白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美好情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使学生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地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若将这些名人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不断警示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层动机。

1.3 开展活动,维持阅读热情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热情,把该项活动常态化,每学期应进行若干读书竞赛活动,其形式可以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也可以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还可采用故事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坚持更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榜样,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2 创造条件,提供读物和时间的保证

由于阅读活动主要在课外,没有教师在场,课外阅读的任务落实具有相当的难度。教师要提供多种阅读时空,创造各种必要条件,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确保课外阅读的任务落于实处。

2.1 用好图书室,提供足量读物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课外阅读要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重要的源泉,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数量作为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具体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此推算,小学生平均每天要读2500字。这样一来,读物的来源就是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阅读书籍的主要园地之

。增加图书室对学生的开放次数也是解决书源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开放次数可以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尤其可以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对那些阅读需求强的孩子,图书室可以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随时都可去图书室借书。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能从整体上得以提高。

2.2 合理安排,保证阅读时间

书源问题解决了,阅读量的要求提高了,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后盾,学生只能走马观花,甚至流于形式。所以,每天至少要留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教学时问,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去进行阅读、去接受新知识”。每天中饭后有一个多小时,这个时间必须充分利用,因为饭后人最适宜的是休息,而小学生并无午睡习惯,读课外书便成为一种一举两得的休闲活动,有利于学习之余的放松。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去学校图书室阅读,既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阅

读。每周安排一节大阅读欣赏课,由教师组织进行精读博览的导读。每天布置回家作业时,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占据半个小时,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 强化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无数的事实证明,光有兴趣,只凭感觉毫无目的地去茫茫课外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往往收效甚微。因此,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成效。教师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加强指导,尤其要注意授之以“渔”,教洽阅读方法,让学生自能读书。

3.1 教给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是说课外阅读完全不需要精读。“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但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鸿篇巨制”的小说,更多需要浏览,短小精悍的美文,要用精读。

3.2 指导做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同时做读书笔记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英国学者罗伯特・巴拉斯认为:“在做阅读笔记时,先要确定你需要什么信息,然后找出书籍和文章中的有关内容,把从文章中读到的信息与观点与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分类设计一些易于操作的表格让学生去填写。如,阅读人物故事类的书就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的表格。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记录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边读边记的好习惯也就形成了。

3.3 教会读思写结合

第7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因为我们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所以,要想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我们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单元教学开展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对于作为课内阅读补充的课外阅读来说,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内容之一,虽然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词语,但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加上课外阅读,则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从而累积更多的知识。如描述人物,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学生会积累、掌握更多的词语。因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词语积累效果更显著。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小学教材内容来看,大部分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由于课文容量有限,学生要想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则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例如《水浒传》中,一般的选择的是简单易懂一节(章),,但要想对人物的性格和其经历有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读《水浒传》全文,这就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在小学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也很多,要想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还需要分析他的散文集、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大大提高,尤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这些都是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

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口语和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看得多了,说的内容也就多了,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尤其在写作方面,阅读能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虽然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学生的生活环境仍然缺乏文化气息,大多数家庭的文化活动比较单一,仅限于看电视,影响学生最多的也是电视,以致不喜欢阅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看电视比读书、看报更有趣。本来课外阅读时间就不够,电视和网络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

2、学生对名著经典敬而远之

虽然中国的出版业还处于朝阳的发展状态之中,全国每天大约有500种图书出炉,但数量的多并不能遮盖结构的残缺:考试宝典、考试锦囊等书籍遍布每一个角落,内容比较单一肤浅,书籍的形式也大体相同。其实,在应试的指挥棒下,阅读变得不像阅读,愈发功利,真正的经典名著叫好不叫座。孩子就好像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而患有偏食症状一样,他们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却不知道林黛玉;他们迷恋李宇春,却拒绝关汉卿。真不知道这是文明的进化,还是退化?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注重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学来说,常用的有每月(每周)读书节、辩论赛、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如有限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好最快,给予奖励),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如“鲁迅的笔”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刊物或网站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2、阅读对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

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内选取经典美文,以便引导学生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但老师应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宝贵的意见,避免阅读内容以感官享受为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在方法上,除了对单词和句子的积累外,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分析阅读内容。阅读时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进行。

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多元阅读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对网络都有一种亲切感,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视听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站对课外阅读进行推广,使其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4、指导小学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会阅读规划,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课外阅读量不低于100万字,适当阅读名著。”新接班的老师应在了解上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保证每名中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必读书“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提供保障,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优秀的适合的报刊读物,并且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检查,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广泛地培养情感。

⒖嘉南祝

[1]小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探究[D].学周刊,2014(2).

第8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

(一)阅读态度

当前,大多数小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也相应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相当部分的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是受到课业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少数学生,或者教师及家长会认为课外阅读可能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对课外阅读活动持观望的态度。

(二)阅读兴趣

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课外读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课外阅读的形式。课外读物的种类多样,通常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以作文集、卡通动漫、名著为主,一部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基础,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大部分小学生之所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补充课堂内容,增长文学知识。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是一个功利的角度和外在的动机去开展的,而不是因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然。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者父母的命令下被动地进行,这种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难以得到保障。

(三)阅读习惯

当前,虽然大部分小学会在固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仍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课外阅读的意义,不能科学地进行课外阅读规划。就阅读时间而言,每天超过一小时的人数非常少,阅读场所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在阅读方法上,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从头到尾读完,而在作品信息的筛选能力上相较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一部分学生会通过翻阅工具书寻找答案,或者向家长、教师寻求帮助,但仍有许多小学生会直接跳过问题,如此一来,使问题持续积累得不到解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和笔记以及阅读后进行读后感写作是辅助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但有许多小学生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与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进行帮助与引导。

(四)阅读环境

在家庭里,父母受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度普遍不高。与此同时,受社会活动、时展等因素影响使得大多数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再次,学校与班级阅读交流频率不高,教师的辅导与帮助欠缺都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课外阅读的改进方法探讨

(一)帮助建立正确阅读态度

只有正确地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其中真正有所收获。作为小学教师,应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学生的情感、兴趣各方面进行关注与培养,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重视科学的阅读评价。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寻找问题,并自主分析问题与找到问题的根本,多以鼓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同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在人格、心理等方面对学生阅读积极性进行提升,帮助小学生养成端正的阅读态度,以及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儿童文学,提升阅读兴趣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爱具有趣味性的事物,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指导与提供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小学生在作品当中进行角色、故事、情感的体验,将课外阅读的体验当作一次充满乐趣的旅途。作为教师与家长,要协调小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外读物。相对于其它读物,儿童文学作品中对“真、善、美” 的表现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常由一个个完整的故事组成,角色特点鲜明,包含了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还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内容,这些情感的体验更符合小学生知识架构与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爱上阅读。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包含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活动的时间,课外阅读活动的场所,课外阅读的方式(是否会做摘抄、在书本上划上标记),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的处理措施,以及课外阅读活动感受分享等等。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时,通过将喜爱的语句进行标注或者抄写,在阅读间隙思考为什么这些语句会带给自己深刻的感受,或者在遇到生字、难点时通过摘录下来或者标上记号方便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带着解决问题的思想看完整部作品,在阅读完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化作文字记录下来,如此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厚,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这种一举两得的阅读习惯,何乐而不为?其次,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实现阅读信息的分享。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喜欢扎堆讨论,在阅读一本好书后,可以鼓励学生推荐给其他的小伙伴,并且描述作品中哪个地方吸引到自己,值得推荐给同学进行阅读的原因。如此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课外阅读的交流和沟通,使小学生实现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四)家校联合,创造阅读环境

影响小学生阅读的环境主要有来自学校和家庭两部分。来自家庭的因素主要是父母对小孩课外阅读的支持程度,是否参与小学生阅读活动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及家庭阅读氛围等因素。来自学校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或者班级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学校阅读资源是否满足阅读需求,以及课外阅读中出现问题,教师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家庭与学校作为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要空间,要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创造良好阅读氛围。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影响者,父母也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习惯培养,加强与学生的阅读互动,通过阅读作为情感的纽带,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学校方面要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进行放映活动、读书交流活动、作品研讨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我与学习他人的良好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在感受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新世纪不断变化下社会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生不仅要在课内教学活动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课外也要广泛涉猎,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蔚贤.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初探[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3(3).

第9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品位 提高方法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已成为当下教师面临的紧迫性任务。时下本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通过对本校5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选择玩耍而不是读书,15%的小学生一年所看的课外书总量不超过两本。同时,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明显存在以下不足:①无明确目的和方向。在“你最喜欢的书籍是哪些?”的调查中,真正有意识地把一些文学名著作为主要读物的小学生几乎没有;②无充分认识。在问及“课外阅读对你有帮助吗?”时,竟然有一些小学生觉得“会耽误学习”。小学生中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买回家的书不少,但真正进行阅读或阅读完的却少之又少。

根据上面的调查来看,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着实让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未把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来对待;二是教师没有把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内容来安排。为了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品位,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标

1.认清课外阅读的本质

我们把小学生在课堂及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统称为“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考虑到他们的认知与心理结构,因此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分为三类:低年级的小学生以注音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小学生则增加儿童小说、浅显的科幻作品;高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已形成,应适当增加文学名著、现代作品及科普读物等。

2.确立具体目标

为了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好,必须首先确定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造就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制定策略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将对提高工作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1.确立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在配合课内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延伸课外。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外阅读,就一定要配合好小学生的课内语文学习,针对其弱点进行阅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充分认识到:“初级的阅读是基础,不可忽视;教学要注意由低到高提高阅读要求。”

2.激发兴趣并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召唤下,由不读到想读、爱读。为此,我向学生推荐了《阅读改变人生》一书,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从当代名人的切身经历中,体会到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

3.注意实施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做好推荐工作

目前,每年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多达80万种,面对这浩瀚的书海,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帮助学生把好关。因此,在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从小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二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入手;三是与课内学习相联系。

(2)开展具体的方法和形式的指导

阅读不是简单地对文字过目,而是进行多方面的学习。采用了一些阅读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大幅度提高。因此,小学生必须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①学习浏览和精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要求及个人习惯而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可以采取浏览的方法,这样可以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节约一定的时间;有的文章则要求精读,反复地读,弄清每一段、每一句话的意思,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练习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一是为了让小学生注意在阅读生活中积累,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录下有感触的东西。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笔记。

三、重视评价

开展课外阅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我在实行评价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而应注重了解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他在阅读中是否有了长足的进步。

2.注重积极评价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评价时,应防止采取消极评价。不能只看到小学生还没有阅读多少,还没有学会什么,表达能力、欣赏能力及写作能力还有何欠缺等,应以小学生在读中学了多少知识,他的各方面能力相对于以前进步了多少为主,让小学生在激励的感召和鼓舞下,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让小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自己作出客观判断,从而产生进步的欲望。

四、体会

经过我和本校许多教师的集体尝试和努力,现在我校学生已经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他们每天在早读课的时间都进行了一些古诗文的诵读,诵读古诗的范围不断扩大,文化积淀在潜移默化中随之厚重。同时,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们更愿意进行交流,课堂上激烈地讨论,课后经常参加一些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课外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