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关于会计的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会计的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会计的专业

第1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发展会计实践动手能力。

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培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培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主要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还有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培训课。在培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还有总结。

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单一

目前部分院校只注重中级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从数字的书写练习开始,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的循环过程。忽视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的模拟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完整的模拟一个年度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无法确认合并报表的编制;无法对企业的财务预测、决策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仅片面的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锻炼。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而这些教师多数从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会计教师,对企业的具体经济的处理过程不曾亲身经历,大多缺乏会计实践锻炼的经验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己动手能力不强,只能凭借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很难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这就会导致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没有高素质的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三、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脱节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时代,限于课时和教材篇幅,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与庞杂的会计实务形成了较大的矛盾,会计实验教学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鉴于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特点,学生通过键盘将原始信息正确输入计算机,各项计算工作由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加工处理并生成所需的各类信息和数据。然而,调查结果表明,除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外,其他几门实验课大多还仅处于手工实验阶段。由于硬软件投入的相对不足,各高校开展的会计电算化实验也大多数处于单机操作实验阶段,极少部分高等院校曾经尝试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由于财务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我只能参加财务部门中较为简单的工作,如出纳及帮助会计进行核对等工作。虽然工作不难,时间也不长,但我仍十分珍惜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增长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所以登得错漏百出。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诚信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86-02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各高等院校以此为契机纷纷开设会计专业。虽然各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较为严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程序,但仍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以本人来看,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重教书轻育人。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强调较少,重教书轻育人,这就造成学生职业道德观不强,随意性大,这对走向社会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采取以教材为依据,实施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试主要考笔记,学生把记忆当做学习新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忽视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束缚,学会的只限于怎样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至于如何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三、教材内容陈旧滞后,新出台的行业制度、法规没有及时体现

当前,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仍是以课本为主。由于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在发展中常常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有关行政部门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出台一些新规范和措施。这些新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写入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给教学带来许多麻烦。

四、教学理念落后,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上课方式

现在的日常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训练,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再加上会计内容的原则性和规定性较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所有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使许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本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和亲身经历体会,针对出现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教书先育人,做事德为先。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社会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会计要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等等。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方面教育。教育学生做事先做人,强调“不做假账,诚信为本”的原则,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为本是会计行业的“生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不讲诚信是行不通的,也会影响我们的国际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树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观,将来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金钱利益面前更好地把握方向,才能成为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加强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专业是集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尤为重要。如会计凭证、账簿、各种报表等这些会计工作实物能给学生们更直观的认识。应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常接触这些会计实物。要使学生能快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进行会计模拟实训是捷径。因此,要加强会计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便利。如有条件,经常以某一企、事业单位的一定时期内的实际会计业务项目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有关的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的程序、会计凭证在各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实训对象,依照现行会计制度、原则的要求,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3.聘请企事业高级会计人员,积极用好第二课堂。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的学科。从目前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而会计专业教师上又往往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欠缺,所以应多聘请企、事业高层会计人员到学校来举办专业讲座,用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且弥补了新出台的行业制度、法规没有及时体现的缺点,让我们在校学生了解实际会计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怎么看待、处理这些问题。

4.理论加实际启发式题型,灵活多样开放式作业。启发式、开放式教育是新的教育模式,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试着进行如下改革:①结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化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采取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资产”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列出一些属于“资产”的财产作业,同学们会想到:汽车、住房、存款、电脑、电视等,这样启发同学们主动研究它,进而更加深了理解。再如设置作业:“列举一个工厂,需要的资产。同学们会总结出现金、银行存款、厂房及办公、生产设备、生产原材料等资产。然后再概括资产的概念,学生在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资产概念进行理解,就容易多了。②题型要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创新型作业。老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注意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题型上,要设置论述题、计算分析题、案例分析等开放题型,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③同学之间共同完成的合作型作业。可以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一作业。作业的内容,可以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也可以是专题任务。如一笔会计分录,可以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甲同学写分录,乙同学来分析会计科目的应用选择,丙同学分析借贷方向,丁同学来解释整个会计的计算过程,这样,一道简单的会计作业,使整个小组的每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如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主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社会角色。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仅限于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在一个小组完成不同任务时学生们互换角色,以达到全方位练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在工作中与人沟通和协调能力。同学有真实做财会工作的感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涛.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8,(12).

[2]罗勇.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6,(20).

第3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课 培养目标 组织与实施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的重要性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职会计专业正是顺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为中小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人才。但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普遍反映来看,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还可以,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很难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实训课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为他们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角度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会计专业实训课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二、会计实训课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会计、出纳、库管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各项专业技能,不仅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财务软件应用),而且具备其他一些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比如应会中英文打字、珠算、点钞、会计数字书写、电子工具(计算器、收银机、POS机等)使用和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会计专业技能包括会计基本能力和会计专业能力。其中会计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会计数字书写、珠算、点钞、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工具使用等;会计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财务软件应用和手工账务处理等。

三、会计实训课的组织与实施

1.会计基本能力技能课的组织与实施

(1)适当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基本技能是会计人员必具的基本功,教学安排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始终。我作了如下安排:第一学年(两学期)开设“会计基本技能”这门课,每周开课2课时,晚自习安排星期一、星期三提供40分钟的技能训练时间。这门课具体学习的内容包括珠算、点钞(包括假币的鉴别)、会计数字的书写、电子工具(计算器、收银机、POS机等)的使用等,在教学过程中把几个模块交叉进行教学与训练,在第二学年学习有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等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同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

(2)合理安排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既然是会计人员必需的专业基本功,就要掌握这些技能应该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如珠算和点钞要想提高专业技能只靠每周2课时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之外应有一定时间来保证,扎扎实实地搞好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训练时我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并将这些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训练与考核,同时与同学科的教师配合进行训练,如晚自习的40分钟训练时间安排教师进行组织或辅导。对于需要机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的技能,如电子工具:计算器、验(点)钞机、收银机等的使用在教学安排上尽量给予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或安排学生到超市实习以强化收银机的使用、假币的鉴别等,通过这样方式达到提高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目的。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在课堂组织和日常训练上都必须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刻苦训练。

(3)制定切实可行的技能考核目标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能考核目标,并要求学生通过扎实的训练达到这些目标。比如珠算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每期组织学生参加珠算协会的珠算等级鉴定且达到五级以上水平才算合格,否则该门课程要继续学习直到达标为止。其他如点钞、会计数字书写等都要求达到相应的标准。

2.会计专业技能课的组织与实施

(1)将理论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以基础会计课的教学为例,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实训课进行同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如在讲解到会计要素时,我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直观地了解各项会计要素的组成,同时让学生对凭证的传递作适当的认识与了解。当讲到会计凭证时,安排专门的实训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从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填制、传递与保管到记账凭证的登记与审核等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与了解。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规范演示、反复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作,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其他的教学内容如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流程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边学习边进行实训的目的。会计课程的考核也可分为理论与技能的综合考核。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有非常大的帮助。

(2)强化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通过以上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渗透实训教学,教师在理论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再模拟一次企业产、供、销全过程核算的综合模拟实习,以达到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在有了前面的分步实习的基础后,再进行综合模拟实习,要对学生分不同的岗位进行岗位体验实习,会计、出纳、财务主管、银行、税务等。这样也为学生下阶段的社会实践做好准备。在模拟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分工与功能权限,也可以在此阶段对学生提高实训要求,可适当提高会计核算的难度、增加会计核算的业务量、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要求等,同时还配套学生进行电算化操作技能的训练,简单会计分析报告的书写等,最后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作品,教师进行考评。只有这样逐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才能确保实训课的顺利进行,也才能保证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

第4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培养目标;目标定位;落实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39-02

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针,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教育思想的影响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我国关于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由专业型到通用型,再到应用型的转化。2012年教育部正式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明确将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类型定位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类型主要分为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类,2012年教育部明确将会计学本科的培养类型定位于“应用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是介于“学术型”与“技能型”之间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具有较深厚的财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应用能力与学术能力相得益彰、既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也能从事教学科研的会计人才。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在财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预算、资金结算、投资理财、财税协管、财务管理等岗位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

二、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格定位

1.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伴随着市场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对于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办学,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会计人才列为重点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凸显了会计人才在国家、地区和企业间竞争间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必须面向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2012年教育部会计学本科培养目标规定:会计学本科专业必须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所谓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指能适应信息化时展需要、能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自觉践行同志所强调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才。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会计人才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会计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能力卓越、知识集成、实践能力强成为合格会计人员的评判标准,也是企业用人、选人的评判标准。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12年教育部也将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界定为“复合型专业人才”,所谓复合型会计人才应是知识面广,知识涉猎跨度大,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跨学科的管理知识,具有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特征,能适应多方面的工作需求,经长期实践,能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经验,能有效解决会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会计人才的复合体现为跨学科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体现为管理学科内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体现为会计学科各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灵活运用、体现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复合型会计人才必须具有过硬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信息化处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会计职业知识与技能,要熟知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国际社会文化背景、国际会计法律法规、商务惯例等知识,同时还要有信息科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

三、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定位

1.知识结构体系定位。会计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会计专业不应局限于学习纯粹的会计学科知识,而是应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结构,在会计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的知识,特别是管理、经济、金融、法律、财务、信息技术等纳入会计学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宽广的就业前景和对未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适应能力。会计人才除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理论知识、通用知识和职业知识协调的知识结构,在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会计学科专业课程等。

适应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学本科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掌握基础性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深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扎实的会计知识体系、较为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会计管理知识,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相关法规和惯例,了解会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结构体系定位。现代高等教育虽然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考虑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岗位的竞争及拓展迁移需要,会计学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体现为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所谓通用能力,是会计人才从事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胜任能力的保证,包括对商业的理解、风险管理、持续学习、战略管理、管理变革、问题解决能力、对抗压力的综合能力;而专业能力,则是指从事会计工作应有的公正、客观、独立的职业准则和职业判断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则指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与利益关联方沟通、质询与解释,对于新出现的会计交易和事项需要进行思考、分析与推理,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需要做出职业判断等。面向企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会计行业管理需要和会计人才发展需求,会计学本科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应定位为:要受到会计学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不断创新会计管理方法和手段。

3.素质结构体系定位。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的素质结构是基于其知识结构而构建,主要包含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专业素质指在从事的会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即指将来成为会计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即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气质和修养;身心素质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它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得以建立和提高的基础,是学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健康体格、充沛精力、良好生活习惯、乐观情绪及对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等。

会计学本科专业素质培养目标应从全面加强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教育入手,以培养学生和谐人格为目标,将其定位为: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理财、风险、服务和法律意识和反省、提高意识,具备较好环境应变、适应能力,能灵活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指南,正确理解和把握培养目标定位,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葵,彭琳,等.关于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2]章道云,吴倩,等.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读[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3).

[3]赵咏梅.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人才,2013,(6).

[4]陈福军,赵云香.基于和谐理论视角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3).

[5]张卓,段云,周晓静.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3).

第5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随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岗证赛四融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推出,各所高职院校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转变教育理念,摆脱固有的体系课程对专业设置的束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课岗证赛四融通的课程体系对培养胜任会计岗位工作,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课岗证赛四融通课程体系的涵义

课岗证赛四融通课程体系是指通过走入社会和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在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参照与会计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把课程与工作流程想结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并将职业技能大赛项口嵌入课程内容,以赛强技,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提升就业质量。

(一)以岗定课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应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全而成长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发课程。

(二)以证代课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正因为这个会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考虑到兼顾行业标准和要求,将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考证课纳入课程体系当中,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以赛辅课

当前国内高校举办了很多职业技能大赛,整场比赛技术含量高,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复合度大。基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通过参加这些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还可以在与其他参赛学校的交流中相互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与市场接轨,辅助课程体系的设置;当然通过参赛更能体现出高职教育强化技能训练这一核心。

二、课岗证赛四融通课程体系实施的步骤

(一)紧抓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进行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也就是说,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注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会计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了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二)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

通过对其它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课程设置模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课程内容模块化。在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模块后,应根据需要进一步对有关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实行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以便更好地实施模块化教学。即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分解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口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这些教学模块既可按照章、节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归类设计,只要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与其他相关模块进行组合,即可大胆尝试去做。

(三)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的有效的完成会计教学,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一系列改革。比如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将教学体系进行立体化的调整,从易到难,从基础技能延伸到岗位技能。不仅如此,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和最后取得的效果也要进行有效的监控,这需要教师提前编制完善所有的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目标、要求、实训步骤以及最后的考核标准。

三、课岗证赛四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口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财务与会计基本理论,能在初、中级会计岗位从事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应用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岗位的划分及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会训一职业岗位划分为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纳税申报岗位、会训一监督岗位。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兼顾会计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按照公共基础素质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岗位模块、职业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宫五大模块进行设置。

第6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建设方案,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当前,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 145所,在校生达800万人,从人数和规模上看,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规模的扩张必须以质量的提高为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是其中的基础环节。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正三角的课程排列顺序,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等问题(徐国庆,2005),已无法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2006年教高[16]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对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序化标准的行动导向课程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内涵

“行动导向”一词来源于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智力类型对学科体系的内容进行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序化标准重构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内容,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国内外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出不少成功的范例,其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备受广大职教领域里的教师、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推崇,该模式由七个步骤及其涵盖的两个系统组成,具体见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分析,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化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全真化的顶岗实习基地,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厂家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职业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整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合理设计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通过反思性思维使其内化,转化为个人从业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获取自我构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实践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自我调节的行为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笔者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建设方案。

(一)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在前期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的社会调研和对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组建了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了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具体见表1)和相应的学习情境,实现了课程结构与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了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是依据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劳动态度,整合工作任务涉及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总学时、学习情境的名称和学时、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材料、工具和媒体、学习知识和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和评价等。笔者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学习领域课程中货币资金核算的学习情境为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具体见表2。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进行,其中:资讯是指获取信息,计划是指制定行动步骤,决策是指选择方式,实施是指付诸行动,检查是指审视过程,评估是指评价结果。主要内容应包括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步骤、教学组织等。笔者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学习领域课程中库存现金核算的二级学习子情境为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具体见表3。

三、结束语

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最新理论,依据高等职业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通过营造仿真化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制定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课程实施方案,创建了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反思性实践能力,并将其内化为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积累职业经验或策略,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和教学内容的职业化的鲜明特点,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真正做到实践与教学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课程 教材开发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以及用人单位输入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强的应用人才,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状态。因此,进一步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符合高职教育的改革需求,首先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教学的质量,一些会计的课程也需要进行重新的编制,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发课程,这样才能突出高职院校实践性、技能性的教学特色。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应用开发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在整个潮流中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前后培养了大量优秀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的动力。校企合作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推送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人才的综合培养。同时积极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课程编制方面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高职院校的总体趋势之中,还会存在着一些滥竿充数的现象,这导致会计专业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制约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总体发展。这就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应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现状

目前,纵观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部分会计课程的编写功利性强,不具有实效性,没有真正的将课程与学生的特点进行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在一些会计教材中的参编队伍不整齐,甚至一些作者对教育部实时颁布的改革文件以及教育成果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编写课程教材,将会使得教材原有的意义曲解,达不到最初的含义。同时,在我国的市面上,会计课程的版本繁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材体系,这增加了选用合格、合适的会计课程的难度,降低了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合理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所以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进行开发与改革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堂教材开发与改革的具体思考

一个拥有完整体系的会计教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学生们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一个优质的会计课程教材至关重要,对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专业教材的改革工作,需要相关教育机构以及高职教师的大力配合,与时俱进,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高职会计课程进行分析、研究,为高职会计课程提供充足的动力。

(一)完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将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的终极目标。对课程教材进行编制与完善,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使得会计课堂教材时刻保持着与社会动态相联系的先进性。外界无论进行着怎样的变化,课程教材是为培养人才而服务的,因此,有关课程的编制要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根本标准,然后进行相应的开发与改革。

(二)与实际相结合。对于会计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与会计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进行接轨,然后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开发与改革,遵循我国《会计法》的相关条例,并且以条例为中心,以此为标准来进行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开发,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与校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样富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当学生们进入具体的实践环境之中,就会从不断的实践之中理解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对理念知识的理解,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乃至成为社会中优秀的会计人才。

面对越来越多的校企协作的教学模式,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变得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开发与改革过程中,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院校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原则,只有从实践中来,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进一步的加强课程教材的可靠性与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将课程内容真切的落实到实践中。做到与实际相符合,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此会计专业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的精华、特色等,才能实现课程教材的目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的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实践理论相结合。在会计专业的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学大纲,以此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在实行两年理论教学,配合一年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拓宽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层面,从具体的实践中落实知识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专业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力的竞争力。然而两年的理论学习相对来说比较短促,所以如何更好的拿捏课程的编制,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针对会计专业的教材开发与改革,做好会计教材大纲的统一,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大纲指导之下,进行取长补短,从最大的程度上减少教材内容的重复、叠加的情况,这样的目的已经成为普遍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开发与编写的首要方向。

第8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关键词]民办院校 会计专业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92-03

一、引言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风暴后的经济复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时下受通货膨胀、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高校的毕业人数将达到699万,再加上往年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人数更加庞大。可见,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近几年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会计专业,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广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针对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笔者主要从就业评价、就业方向、就业机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对当前广西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就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调查显示,就业单位对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总体评价较高,在调查的单位中,认为毕业生“良好,非常称职”的占93.04%,没有单位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不称职”。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占25.17%,“积极,安守本分工作”的占73.15%,这两种比例远远高于“不积极,工作散漫”的1.08%和“消极,工作得过且过”的0.6%。调查同时显示,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基础扎实,胜任工作”的占78.25%,“基础不扎实,勉强胜任工作”的占21.60%,“基础不扎实,难以胜任工作”的占0.15%;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占75.12%,“实践动手能力一般”的占23.16%,“实践动手能力差”的占1.28%。可见,就业单位普遍对学校的会计毕业生评价较高,但同时就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不容乐观。以上后两种数据表明,会计专业学生除了有十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在手工账、电算化等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集中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83%集中在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占8%,在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到总人数的2%,自主创业的只占1%。可见,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相对集中,就业门路比较狭窄。之所以存在这一情况,一是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学生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二是金融机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所要求的条件较高,很多学生根本达不到条件;三是社会公众对民办院校的会计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三)会计毕业生就业机会比较多

根据人才市场相关的资料,在会计人员的招聘中,广西70.23%的企业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18.23%的企业要求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11.54%的企业要求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从数据上看,广西会计方面对所需人才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外,从市场调查分析来看,会计所需的人才在经验、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团队协作、态度等方面,经验是排在第一的位置,主要是因为会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要求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在这方面,整个广西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实训还是比较突出,因此,民办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

三、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描述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和实习生,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到10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给各影响因素赋值(影响很大为2分, 影响较大为1分, 影响一般为0分, 影响较小为-1分, 没有影响为-2分) , 并按照“Y5*2+Y4*1+Y3*0+Y2*( - 1) +Y1*( - 2) ”来计算各项影响因素的分值( Y5至 Y1分别表示选择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没有影响的人数) ,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在影响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因素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能力、自信心、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性别、教学实践、知识水平、学校知名度、会计人才需求量、工资待遇。对于民办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因素有着比较明显的特征。比如教学实践、学校知名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教学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而学校知名度却是劣势,这两个因素影响都很大,所以得分高。另如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性别、知识水平、会计人才需求量这些因素却是会计这一行业的显著特征。当前,会计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门槛相当高的行业,一般单位提出的要求普遍是:有相关工作经验,持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要求女生。这些要求导致以上因素普遍得分较高,相关性很明显。

(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的相关分析

如果把表1所有因素分别归类为四种主要因素,则排列的顺序为:个人因素、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同时,把四种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各归类为以下三种情况: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不大。另外,把就业状况也分为三大类:理想、一般、不理想。以个人因素为例,从中可以得出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如表2。

针对表2,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如下:

a.3单元格(33.3%) 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2.20。

从表3的分析可以看到,以上3种方法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003、0.003、0.000,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或0.01,可以认为个人因素与就业状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对于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同样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运用卡方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这三种因素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都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从中表明,以上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都有显著的特征。

四、提高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会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应聘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对于这种状况,广西民办院校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改变师资、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长期以来传统会计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培养高级技能型和区域性应用型方面的人才。

(一)加强民办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化会计培养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化的培养环境是关键。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从建校开始就十分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训的新模式。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基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对民办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加强校企的合作,为会计学生建立新的环境,学生完全有机会融入企业的生产一线,真正体会企业财务的实务操作过程,为会计学生营造良好的“零距离”环境。

(二)抓住广西与东盟的发展机遇,培养区域性的会计人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广西人才需求结构。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深入以及广西和东盟合作的不断增加,广西区内的快速发展必将对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广西民办院校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化,培养出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针对会计专业,广西民办院校应以广西本地的区域经济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广西经济发展需要的财会人才。另外,结合“中国―东盟”经济圈环境的优势,培养特色财会专业人才,因地制宜,突出本土地位优势,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会计学生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会计学生在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应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会计行业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行业,从事会计职业要不断地学习,作为一名会计学生,应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期间,应对会计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的放矢,订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信心、有动力地把该学的知识掌握好,注重平时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针对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有目的有计划地扬长与补短,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拟定计划,勤于锻炼,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四)学校更应加强自身的建设,突出民办院校的特色

1.优化课程建设,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改革会计教学模式,适时修订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融入实践性的课程,以满足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加强会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职业技能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实现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另外,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应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精品课程,或者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编制出有特色、实用的高职高专教材。

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建设,建立高质量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会计教师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取得中级以上的职称,比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同时,应加强会计教师的实践知识,鼓励教师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或挂职,从而掌握会计一线岗位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能力上保持与会计一线岗位的零距离,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3.加强会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务处理和实践能力

以此同时,学校应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将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融为一体。另外,完善实训型的会计教材,编制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习资料,让学生真正融入会计实训模拟环境,提高会计学生实务处理和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友,2009(5).

第9篇:关于会计的专业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对高校素质培养的新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有了更多的变化。本文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对会计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再结合教学实践,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提供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

会计课程;实践教学;ERP财务

管理类会计作为现代管理与会计的交叉,兼具理论性和操作的实务性。而结合工商管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要求,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成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对该专业的必然要求。

1 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

工商管理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如企业管理人员除具备基本的管理理论以外,还必须兼具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能力。会计作为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会计学又包括会计账户、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不同章节知识是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对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讲,很多都不会从事会计类专业工作,而正是这样的需求也限制了该专业会计课程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会计课程上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不能吸引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则可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会计凭证、报表等各个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的印象,更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2 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经过对会计知识的系统学习,可完整的了解会计流程,为今后的管理决策中掌握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奠定基础,充分了解在会计信息当中,哪些信息对管理决策重要,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通过构建长远的视野奠定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2 当前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管理类会计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一定的改善,如增加多媒体教学,建立实训基地等,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轻理论、重课内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其主要的问题则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对管理类会计课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当前,各个不同的院校在注重自身教学实践同时,缺乏对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安排,导致很难达到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二,会计教学稍显单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方法单一,则会使得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不大,很难提升专业课程类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学生校外实训的效果比较差。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和企业或通过自建实训基地的方式给予会计课程实习的机会。但是,很多的校外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仅仅流于形式,或者仅完成任务,而不能真正的通过校外实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校内实训或实验平台的缺乏,使得学生缺少进一步实践的机会。校内实验室平台作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平台,在很大的程度上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使得高校并未进行构建,或建设不全面,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3 提高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在新时期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课程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高校思考重点。针对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针对管理类会计课程的实践,最为关键的是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工商管理培养的目标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而开展。而对会计课程的培养,不能简单的只局限在让学生成为会计信息的创造者,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为自己所用。从这方面来讲,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培养必须侧重以下几点:

(1)侧重对常见的经济业务、基本会计理论、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2)强调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而不必追求各个不同会计核算的技巧、方法等细节。在教学中多以应用为主;(3)注重会计实务和会计原理的结合。充分考虑到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性质,不会过多涉及会计细节的知识,而本着在未来的管理中采用实用主义为原则,这符合当前工商管理的实际,也符合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以职业为导向,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随着企业对人才实用性的需求,本科院校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从属性来讲其范围通常都比较广,而如何找到企业与高校的平衡点成为工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以职业作为其导向,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在高校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对知识探究的热情,并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发展。针对上述的问题,教师则必须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教学,以实际的案例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程不同知识点的印象。另外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则是将建构主义与探究教学进行结合,以会计知识点作为载体,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完成对项目的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加强对会计课程实训的操作。高校教育实验室的缺乏,给学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践的资源,是对校内资源的有力的补充。因此,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会计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的途径。而在企业中,加强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对ERP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为未来企业管理奠定基础。另外多方面拓展学生实习的渠道,如税务事务所、记账企业,都是对学生实习锻炼渠道的延伸。

4 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的实践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记账,而是通过对会计课程的系统了解,增强会计的实务操作,提高专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工商管理类学生也要充分该课堂增强对自身的要求,也为自身未来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将这些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忠敏. 高职船机修造专业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原和平.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王进,崔智林. 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A].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12: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