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

第1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反馈原则的应用

班级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生活。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样才能使集体中的目标、规范、组织和人际关系协调发展呢?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各自的动态,获得有关反馈信息。如班级制订的目标的积极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见?目标是否发挥了激励作用?是否符合实际?这些动态都需要班主任及时把握。然后根据这些动态,再不断进行调节:或统一认识,进行说明;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或修改目标……同时,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评或表扬又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馈信息。同学们将依据这些反馈信息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畅通的沟通网络?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班委会、各种活动等将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思想、班级的发展设想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各种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计划地召开班委会、任课教师讨论会等,还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如与学生交往、同他们谈心,随时随地,处处留心,从学生的言谈中获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网络,在班级中设置一些能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员”;第三是及时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班主任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整理,对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将各种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而对大部分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则给予尽可能地满足。这样,班主任将会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尊敬。

2.发展特长,以点带面――优化原则的应用

班级中任何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心理发展的整体化,就是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集体心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集体心理发展为个性发展创造了重要的社会心理环境。但不能限制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也不能离开集体的轨道。二者只有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整体优化。

优化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发展特长、以点带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修改和特长,首先,班主任应对班级的学生有整体的认识,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特长趋势,有计划地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晚会等,使每一个学生在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中将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选择2~3个对班级的整体优化和提高胡作用的“点”进行重点发展,形成班级特色,来带动全班整体优化发展,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而对差生也要把重点放在“带”上,不能“踩”。那种因学生学习差或纪律差就给戴上“差生”帽子的做法,那种因学习差而把某些学生在班内的几项“第一”都全部抹煞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班级整体优化的。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要重点地带,要不断地鼓励,让他们融到集体中来,因为班级管理的目标是整体优化。

3.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互补原则的运用

班集体的成员,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因此,要加强班级管理,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老师的权威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其产生互补效应。

互补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主任的权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的,管理班级,重点是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要做到这点,一是使学生理解班集体的目标和班主任提出的管理要求,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如学生行为规范的贯彻,这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使学生懂得行为规范每一条都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与他们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譬如,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坏书刊等规定,绝不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干预和个性的限制,而是保护他们身心健康,养成良好文明生活的需要。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管理活动。如让学生参与讨论班级的管理条例,参与选拔班干部并对班级的各种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失败,比如学生们自己策划的一项活动开展失败了,这时班主任就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或者带领他们开展一些能找回自信心的活动,使他们继续保持热情和积极性。

4.合理地使用各种强化手段――效能原则的应用

在班级管理中,不论是集体的建设,还是良好品德的培养与不良品德的矫正,以及管理职能的发挥,人际关系的调节和行为规范的执行,都离不开各种强化手段的运用。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如肯定、鼓励、表扬、奖励等,可以使某种心理或行为得到加强和巩固;负强化如否定、制止、批评或惩罚,可以使某种心理或行为得到削弱或消退。在班级管理教育中,正确地运用各种强化手段,使其充分发挥积极的心理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班主任既要支持学生的自主管理,又要在必要时对各种行为进行强化。如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好人好事,或者形成了一些好的风气等,班主任就要及时表扬或肯定,甚至奖励。奖励时,班主任可先奖励小组,这样有利于各小群体内部增强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个人奖励也是必要的,可以为集体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好的发展势头得到正强化。如果班级中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者一些不良的倾向,班主任要及时加以批评、制止甚至惩罚。当然,处罚仅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教育,惩罚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把这些不好的行为和倾向消灭掉,使班级的自主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2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班主任

在职业学校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教学育人的重要保障。但是众所周知,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集体意识较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这就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充分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班级管理,指导自己进行实践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性。

1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学科,倡导人们在人自身固有的、具有价值和建设性的力量、善意和美德的基础上,用积极心态对社会现象、社会成员的心理活动进行新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将人潜在的内在美、良好品质、优秀潜力激发出来,以获得良好生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上,它应用于教育中强调的不仅是对于学生错误的纠正、问题的改造和各种缺点、缺陷的克服,它还着重强调对学生积极心理、态度、品质、情感的研究和发掘,并希望教育者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积极因素的拓展和培养。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激励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其肩负的不仅仅是教学任务,还肩负着让学生健康成长、积极面对生活的重任。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积极潜能,都有自我积极成长和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领悟到幸福,通过创造幸福和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人格、精神都在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中形成,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成果、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目的。

2 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班主任必须培养学生的各种积极情绪,比如愉悦、快乐、自豪等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心态,还能够为整个班级带来积极的变化,有助于班级的良好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很少会受到教师的表扬,长此以往,他们对班级、教师、学校形成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纪律性不强,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娱乐上,忽视了学习,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用宽容、理解的态度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做学生的守护者和引导者,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鼓励。职业学校班级舆论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面对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对正确的言论加以引导,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对错误的言行进行改正,并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班规,为班级舆论的正确发展奠定基础;将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集体榜样,由榜样带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应鼓励同学之间相互竞争,打破安于现状的局面,创造出充满竞争力和活力的学习氛围,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班级文化是教师引导学生迈向目标过程中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综合,两者的共同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积极构建班级文化,从布置教室、创设班级口号或班歌、建立班风、开主题班会、建立心灵放飞乐园等方面来激发学生潜在的优良品格和积极本能力量,在此过程中,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更有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2.2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目标,人同样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在目标尚未实现的时候,这种目标表现为一种期望,它同时又作为激发力量作用于人的动机,对于实现目标的人来说,如果该目标的价值较高,其积极性就高,反之则低。大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就会走向社会,所以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对他们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信,奋斗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己也没有明确的规划,班主任首先应鼓励学生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现状和理想,此过程中可通过谈话、调查、网络沟通的方式;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成功人物事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小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了解学生需求,传递学生期望,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激发学生关注自己成长的积极性,将其成长需要转化为内在学习动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积极心理学实践认为,具有积极观念和良好心态的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往往更强,面对困境和压力,他们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应对不利环境。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进入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没有了压力和动力,他们的目的就是拿到毕业证,加上他们大多处于16―19岁阶段,心理波动较强,往往比较倾向于从感情方面寻找寄托,学习习惯和态度自然会有所转变,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学习困境。比如发现有早恋现象的学生,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急于找他们谈话或是告知家长,而给他们暗示,告诉他们无论怎样,不能放弃学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认为学习又累又苦,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的深度,控制布置的作业量,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使学生在喜悦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苦学心态也会转变为乐学。

2.4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要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班主任就要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级管理模式是针对个体、班级和寝室。班主任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让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寝室长作为寝室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协调学生关系的作用,以积极心态处理问题,感化学生,而学生则应加强自我管理,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在三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管理的总协调,必须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关怀,互帮互助。

3 结语

职业学生难管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学生心理有阴暗的一面也必定会有积极乐观的一面,只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摆脱消极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他们引导和鼓励。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以积极、乐观、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事物,为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提供了新的维度,班主任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用积极的教育方式感化学生行为、态度和情感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这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教育管理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虞夏骏.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班级管理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39(4):47-48.

[2]葛文芹. 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尝试[J].职教通讯,2011,57(18):41-43.

[3]黄冬梅.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44(8):55-56.

第3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共感理解。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并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把这种共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反馈,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积极关注。这一概念源自罗杰斯,可以用“无条件接纳”描述这个概念,指的是咨询者不关注来访者的行为好坏,而是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其关怀。学校中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不足,容易被困其中而产生“自我损毁”倾向,对教师的态度极为敏感,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尽量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接纳他们并给予适当的关怀,同时应当有选择地注意其积极的方面,使其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或者毫无希望,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战胜困难、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真诚。这也是罗杰斯强调的建立有效人际关系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表现出自身真实的一面,不需要特意取悦学生或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态度,不要回避自己的缺点或失误。真诚的人会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喜爱,教师更是如此。真诚的教师会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促使他们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别人,更加坦率地对人对己。

班级管理的误区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第一,长久以来,学校方面评定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很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定。第二,教师的领导意识太强,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动机,没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过于看重自身的需要与动机,并以此管理和制定班级的发展模式和努力目标。第三,在安排和分配任务的时候,经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把握好其各自的性格特点,未能把合适的任务分配到合适的人那里。第四,没有很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不能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沟通或教育方式,因此不能进行有效和良好的沟通和教育。

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树立权威中方面,首先需要老师会适当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道德素养、工作能力和专业实力,要尽职尽责,并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老师熟悉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亲和力,缩短了和学生情感链接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威信。沟通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而谈话是沟通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谈话可以起到交流思想感情、消除隔阂、减少内耗、增进相互理解、加强团结、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等作用。为了增强谈话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适宜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交流,要注意倾听,换位思考并注意非语言行为的使用。非言语行为包括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由于非言语行为不仅能对言语内容作修正补充,而且很多时候还比言语交流更生动、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所谈内容。因此,谈话中必须注意非言语行为的使用。

结语

第4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班级管理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形式。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舞台,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学会了决策、分工、协作、沟通、服从,也提高了自觉、自立、自强、自理的能力。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如何利用从众心理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呢?

一、培养认同心理、激发自主意识

认同是指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同群体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不可分的整体的感觉。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称作非智力因素,而把个性心理能力称作智力因素。毫无疑问,个性心理能力不可能脱离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而独立存在。一个人在观察、注意、记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如果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他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同样,一个人没有远大理想,他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就不可能有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无数事实证明,在智慧者和成功者身上,我们会发现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宝贵品质,如崇高的理想、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对各种知识的强烈兴趣等。不能不说,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学生就具备了在今后实践中凭借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综合能力的内在动力。

应该看到,童年期和青年期是学生身心成长期,可塑性最强,易于在教师与环境影响下形成自己的个性倾向和性格倾向,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知识与外界事物的探求兴趣和培养稳定、沉着与善于思索的性格特征作为主要任务,使之从小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而中学教师的特点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能力为主,但鉴于在这个时期学生在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不稳定性和逆转性,教师就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也就是说,要使已经形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的心理因素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使还未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得到纠正。

如果说学生的个性心理因素的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正确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并且这些已经具备良好素质的学生越多,那么,他们在班集体中形成的群体心理气氛就会越好。

2、建立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和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班主任要善于把班级取得的业绩、领导对班级的良好评价、家长的充分肯定以及科任老师的良好印象及时告诉大家,培养大家对班级的认同度,让他们产生自豪感,让同学们感到在我这个班里学习,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

群体心理气氛的好坏依赖于许多因素。第一,它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有关。第二,要想建立或改变群体心理气氛,重要的不是矫正,而是预先进行正面培养。第三,各个班级有不同的气氛或风气,而且同一个班也存在着不同教师的气氛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集体与教师之间某种关系的反映。

教师应该懂得和掌握“相继应用求同法和求异法”的原理。即,先用求同法确定因果联系,再用求异法加以检验。对于那种把共同目标的意义看得较低的学生,教师应紧紧抓住每一个人都具有从众现象这一特点,应用肯定、支持、表彰等方式来大力渲染良好的群体心理,让差生自己去感受出自己与群体之间在认识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并意识到自己的一些突出行为在群体中无立足之处。同时,教师还应采用亲近的态度来指出他们的优势和前进方向,使之慢慢在强大的群体心理气氛中自觉从众,从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做出应有的努力。在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对个人活动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不断加大群体心理气氛的骨干力量,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期望值和不同目标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使之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别人对这种角色的期望行动,同时,教师要不断肯定和鼓励他们,不断给他们加大期望值和任务的难度,使他们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3、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还必须要有一个温馨的班级体,让每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并能给他以展示的机会。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建立“轮流执政”的值周制度。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建立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 “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

二、利用从众心理、促使从众

一般来说,各方面处在中间状态的同学居多,这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在日常学习中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班主任如何引导。

1、在群体意见正确的前提下,要创造条件促使个人从众,对有从众表现的人可以用强化手段予以巩固。充分发挥班刊与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的、向上的文化和精神,促成大家在行动、信仰、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在每周一期的班报《视线》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周围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的言行,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同学们在看、评、比、想中,把榜样的业绩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使平凡中的伟大,点滴中的真情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还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体,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他们在班上就逐渐失去了市场,感到了一股压力,压力是无形的,但力量却是强大的,进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所必需的良性循环。

2、在发现群体压力不妥的情况下(如一些不正之风),要积极支持个人正确意见而防止从众行为的发生。如前所述,当学生出现盲目攀比,普遍追求名牌商品时,就应该找几个较朴素的学生做为典型,以他们为主体,开展一些主题班队会活动,如“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如何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让学生知道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和谐与信价比同伴重要,倡导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完美的效果。

3、在个人意见不同而又不从众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有一定范围或时限的保留。一则留待实践检验是非,二则创造人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民主气氛,以避免因从众而失去有价值的个人意见的发表机会。

三、激发模仿心理

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与他人相仿。中学生最具有模仿心理,激发模仿心理,效果更为直接。 一般来讲,要模仿就要有对象,如果不加以倡导,中学生模仿的对象就只能是那些影视明星。要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积极拓展班级文化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校广播电视、体育比赛、元旦晚会等组织参与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记者、编辑、播音员的竞争,这样做,既让他们学到了采、编、播的能力,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青春的魅力,让他们有成就感。这些同学进入了学校广播电视台、校报、学生会等公众服务组织后,成了大众明星,成为同学们争相模仿的对象。他们又利用特殊的身份,为班级开后门,选播本班同学感兴趣的班级金曲、小故事、格言、诗歌等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又为校园文化建设作了一份贡献,也让全班同学感到骄傲与自豪。

四、重视心理强化

强化理论认为,如果个人某项行为得到上级的肯定或奖酬,他就会再努力工作,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嘉奖,他就可能会放弃努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于直接、间接做出贡献和成绩的学生,对积极优秀的班级文化产生正作用的人和事,都给予肯定和奖励,如果不这样,就等于宣布这样的行为没有价值,其积极性就会消失。因此,作为班主任,及时表扬或激励与班级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批评或惩罚与班级文化相背离的行为,使奖励与处罚成为班级文化的载体。有一次班上组织到街上学雷锋活动,这件事本来做得很好,得到社区同志的好评,但回来后,有同学反映,个别同学在做好事后,在街上吃了雪糕,并乱丢垃圾。这事得到确认后,我及时表扬了学雷锋这件事,但对乱丢垃圾的同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责令他们重返社区,把垃圾全部捡干净,我这个班主任也参加。这件事给全班同学震动很大,教育效果很好。

第5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屡见不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人”,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成就感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健康课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进,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加人各种活动与体验时,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因此,教师要始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本身也能起到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当学生不知如何表达时要给子积极引导,充分肯定并欣赏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人生价值取向有偏差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失他们过分追求享乐主义,超现实主义,摆阔气、搞攀比、高消费,学习不求上进,思想不求进步,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是非分辨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自身修养不高,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辨别假、恶、卫,真、善、美的能力我行我素,对人没礼貌,不尊重、体谅父母,对父母提一些非分要求“出口成脏”,恶语攻击他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举止言行与中职生行为规范要求格格不入,缺乏作为一名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3)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个别学生目标不够远大,前进为向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感到吃力,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应付学习,游戏人生

(4)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自信心缺失进人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被师生冷漠和歧视,导致这此学生缺乏上进心,往往表现为精神不振,思想消极,学习不求进步

二、培养健康心理的策略

1.班主任要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

班主任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会给学生以巨大的感染力量,这是班主任以情激情一种必需的境界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的完善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培养塑造的结果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对班主任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技巧高超、为法纯熟也很重要,但它根本无法同人格力量抗衡教育力源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只有在受教育者产生接受教育者所给子的教育认可时,教育才发生效力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里的“身”不仅指教师以身作则,也应包含追求至善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自身应严于律已,要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前头比如,早晨不允许学生迟到,班主任如果能每天提前站在教室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教师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长期以来,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说,班主任人格的完善,会对学生的心灵生产震撼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是深刻、持久的班主任要注意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向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感情去激起学生心中奋发向上的热情,以自己的爱心培养学生用感恩的心对待他人,从而让学生形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班主任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心田,用激情激起学生对理想与生活的追求;用爱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用情感塑造学生的道德意志行为;用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会就会满怀激情地去感受、体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创造出生活的奇迹。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素质较高的专业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化训练,否则可能导致误诊、误导、误人子弟心理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保持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培养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进人学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能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自我开放技术,经常使用“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类问题”、“我以前也这样想过、做过”、“如果我是你,我也许会这样做”等语言通过这此语言,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师生进一步建立信任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与此同时,学生身上存在的焦虑、紧张、自卑、不信任等消极面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3.优化班级环境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能起到引发、导向和定向的作用,因此,优化班级的种种环境,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我在工作中针对某此学生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开展合作性活动,多性活动,特别关照性格孤僻的学生,引导他们逐渐融人集体之中,从而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爱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给本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李的女生,该生个头不高,平时是一位很热情的女孩子。但她身上有很多其他同学不喜欢的地为。比为说、爱管闲事、爱说谎话、自大等到,所以大家都不爱和她打交道这名学生上讲台后给大家讲起了她的身世,从小被父母寄存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而自己的弟弟妹妹却跟随父母在城里长大,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对父母的不满,造成了她心理的不阳光,总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所以她做事总想出头,不想做错事情,总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听了她的故事,大家对她投来了怜悯的目光,大家知道了她缺少的是爱,同时也为她能正确地分析自我而鼓掌事后,同学们都为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都表示愿意帮助她,愿意做她的朋友。

4.组织开展各种班团活动

培养全体学生的健康心理中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加。逐渐渴望自我探索。实现自我价值。这个时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调整教育方法和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人生轨道,帮助中职生顺利地度过心理的困惑时期。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主题班会,比如针对早恋问题的《青春的天平上孰轻孰重?》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者辩论去提高认识。去进行自我教育:再如针对学生“眼高手低”的就业观问题,可以把一些工厂,企业,商场中的成功人士请来演讲。鼓励学生和一些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交流和探讨。为个人以后确立就业方向打下思想基础,从而激励学生朝着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努力。

第6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学生心理层面的干预与调整,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不良心理问题,提升学习效率与优化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状态,促进学生对自身与社会有更为积极健康的认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

(一)缺乏自我控制力

小学生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而言,其自控能力相对更弱,这种情况与学生自身智力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有密切联系。该年龄段的学生在意识层面上还缺乏完善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有效的对自身的表达与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自身在心理调控上也缺乏应有的理性状态,更多情况下会受到感性认识与模仿他人来展开自身的外在行为表现,没有自主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与干扰,性格冲动缺乏冷静,不能很好的管理自身的情绪与行为。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在与老师与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会不可避免产生的矛盾与摩擦,甚至会引发相关心理问题,例如情绪躁动、孤独、孤僻等,如果不能有效的干预纠正,甚至因此形成不利于学生日后生活发展的负面心理问题。

(二)心理承受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

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家属与社会对小学生学习附加了较多的压力。学校教育在试图展开减负性教学,但是家属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学习内容,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因此而出现焦虑、厌学、躁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压力过大会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出现。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自身在心理层面上难以有效承受,缺乏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应对学习任务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进而导致不良的心理问题。

(三)缺乏对自我的合理认识

小学生在自我认识上缺乏理性全面的把控能力,更多的情况下是在模仿他人来形成自身的意识形态。对于自我的认识缺乏客观理性的评价与自我督促管理,甚至引发自卑、自负、孤僻与小团体意识,如果不能有效的干预纠正,会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构建和谐的师生与同学人际交往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今后性格的形成做好基础构建,能够有效的避开心理误区,促进学生整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有效的提升班级管理效率,避免不良的班级恶性事件,减少学生与师生间的不良摩擦,有效的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注重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引导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充分的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情况,而后针对具体情况做对应的心理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做有效的示范与引导,要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投其所好的运用趣味生动的方式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状况、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要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处理办法,对于心理问题要有充分的预见性,能够及时将不良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对于心理偏差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要做好重点性的关注,尽可能的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的避免不良心理问题的滋生。

(二)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渠道

要积极的展开心理健康辅导的实用性渠道,例如可以展开定期的心理辅导性的主题班会,依据班级突出的心理问题做合理主题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与发泄压力,同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做出专业性的心理引导。也可以积极展开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问题,让班级学生干部做好对应的学生心理为状态反馈工作,而后由教师做一对一性的心理沟通,或者由教师与家属做对应网络社交平台沟通或者面对面沟通,让家属配合教师展开相关工作。要积极的开展班级娱乐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和谐的人际交往乐趣与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减轻心理压力,有效融入到集体生活与他人交往中。

(三)多样性体验性心理成长活动

可以依据不同学生情况做一定体验性的心理成长活动,例如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做值日生,让值日生学生体验班级管理与各项事务的操作,有效的融入与他人的人际交往沟通中,让每个学生能够有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同时体会他人的难处,能够达到学生之间的互相体谅。不仅仅可以让值日生做每天的轮换,其他班级干部也可以定期做轮换,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不同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做好日记的记录,学会文字表达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通过书写可以有效的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将自身的心理想法有效的表达处理,这样才能有效释放压力,同时也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实际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从而提供更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结语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在一定规划、方法下开展,要对日常学校生活做一定的渗透性心理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培养心理更为健全的学生。

作者:马正昌 单位:原州区中河乡中河小学

参考文献:

[1]曲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1.

第7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求实现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通过科学、合理、创新的管理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管理的全面性,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多个方面实现综合管理。此外,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创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环境。

一、班级管理发展与创新遵循的原则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管理的中心,按照班主任的意志对班级进行管理,这种情况之下导致班级管理出现了同质化、功利化的趋势,班级管理功能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之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在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人性化原则。班级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是整个班级活力的来源。在班级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及物质需求。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之下应该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意志及个性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2、自主性原则。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将班主任的意志作为管理的核心,忽视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与主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与独立自主的意识,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措施

实现班级管理思路的创新,注重管理角色的转换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中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升学率,导致班级管理出现过严、过死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发展。因此,要注重班级管理理念的创新,转变班级管理中的角色,班主任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注重学生个性及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

1、实现班级管理制度的创新,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自主性班级管理的切入点应该为班级规范的创新。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将《中学生守则》等作为依据,只要求学生履行规定的义务,而没有提及到学生的权利。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叛逆的心理,对于学校所规定的这些内容往往存在抵触的情绪。因此,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学生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班级管理制度,克服学生存在的抵触情绪,更好地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

2、实现班委队伍建设的创新,注重班委队伍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委队伍对管理中的一部分事务进行承担,因为班主任不是时时刻刻都在班级中的。部分班主任针对班级管理的事情感到头疼,班主任在时还能够维持较好的秩序,但是班主任不在班级中时就会出现乱糟糟的情况,学生秩序与环境都较差,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并不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班级同学在班主任不在场时并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是较差的;第二,班干部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掌握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班委队伍的建设,通过民主、科学的方式进行班委的选举与管理的决策,充分发挥民主、尊重学生意愿。

三、注重班级管理工作的松弛有度、因地制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对管理的尺度进行良好的把握,实现严格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的松弛有度。“严”并不是指班主任要冷酷,“宽”也不是指班长任要纵容,所谓的松弛有度指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大事“严”,对小事“松”,通过授权负责与分层管理的方式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协调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平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省”的习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我教育与反省。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树立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转换-创新”的探索思维方式。班主任要秉持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注重学生心理与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与掌握,让自己的决策与管理能够与学生相适应,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与设计、经营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班级管理应该做到“严”中含“宽”,“宽”中含“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第8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人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因为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可以触发灵感。这里的学习,不仅指从书籍中,还有他人的讲话,外出考察等方式。12日上午,我参加了全县小学教研工作例会。会议上,教研室宋主任,教育局黄局长,高屋建瓴地向我们介绍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形势,介绍了参观杜郎口中学的感悟。其中,黄局长介绍的杜郎口中学班级管理的一些细小做法,使我深受启发。

一、杜郎口校园环境印象

黄局长介绍说:走进校园,我们看不到地面上有一团纸,一片树叶,能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走进教室,窗明几亮,教室里没有一点杂物;学生做操,服装统一,井然有序;学校外面有一间很大的厕所,进去后闻不到一点难闻气味,反而有一丝香气。他只是例举了这几个例子,相信,走近杜郎口中学,会发现更多。这样的教学环境,难道不是我们向往和追求的吗?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喊了许多年,也做了许多年,但是,一直以来,问题仍然是问题,什么原因?

二、杜郎口班级管理的细微做法

原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注重细微,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到极致。第一,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采用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就是把学校、教室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块儿。比如:教室内的每一套桌椅,就是众多网格中的一个格子。这个格子内的卫生,指定有一个学生负责。教室内的空调、窗户,都是格子之一,卫生、开关有专门的学生负责。操场里的卫生区域,也有指定的班级、指定的学生负责保洁。因此,走进校园,你可能看到有些学生在操场里捡拾纸屑,有同学在教室里擦洗窗户。这种网格式的管理,使班上的学生都成为主人翁,具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使得校园、班级洁净明亮。第二,制订细致入微的班规班约。每个班根据本班的实际,主要针对本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学生自己商量制订班规,大家都要遵守。这些班规十分具体,比如:不准给他人起绰号、上课不和同学说与学习无关的话等等。通过班规的约束,使得一些学生不良习惯得到纠正,最终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纪。第三,管理体现严格。学校对班级的管理十分严格,学生做广播操,值班的领导、学生会的干部都要认真检查,操做完了,当场通报,每周考核,奖罚分明。正是因为管理者的严厉无私,才形成了整齐划一的校园风景。

三、带给我的思考

第9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管理工作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招生制度改革以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且参差不齐。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思想素质都有较大的差异,好差天壤之别。从入学的生源情况分析,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家庭经济不富裕学习成绩较好的;第二种是出去工作一年半载不能胜任工作的;第三种是家庭较为富裕在家受溺爱学习较差的:第四种甚至是在某所学校爱闹事被开除,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家庭无法管,找到学校帮看管的学生。前两种学习目的明确,动机是学门技术出去就业或创业,学习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管理上无多大问题,但性格不够开朗,缺乏口才和胆识,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后两种是父母要其来的,是被迫来学校的,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对自己兴趣的课程就学,不兴趣的就不想学,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活泼好动,但对其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新颖的知识会学得很快很好,甚至点子多。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采用创新教育,发挥各人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的有用之才。

二、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年纪在十六七岁,处于青春期,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职业道德观念普遍比较淡薄,并且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不同,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要注意发现并发扬他们的个性,主张实施“根雕”式创新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把创新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寻找适合不同个性的不同教育培养方法,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他们希望动手及渴望实践的愿望激发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和班主任的沟通与配合,从而建立起纪律严明又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完善班级管理,强化团队意识

1.健全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这个环节包括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两个方面。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制度的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日常行为规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班级公约》可以规范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形成班级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量化考核,容易将制度落到实处,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注意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他们在班级工作中的作用,常常是教师无法替代的。班干部岗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苗圃,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培养班干部工作也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班主任要准确地选拔班干部、合理地使用班干部、精心地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培养班干部包括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敢说敢管在内的各种能力等。对待班干部要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管理初期,班主任要以“扶”为主,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工作要细致,要耐心。班级工作正常后,要以“放”为主,班主任加强宏观调控,放手让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班级的各种活动,如班会、黑板报、文体活动、公益劳动等都可放手让班干部自己组织。

3.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班主任即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的管理是事无卜细、独断专行的。班主任要扮好“导演”的角色,充分相信班级干部和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同时,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之间、班干部之间、班干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班集体建设始终处于良性发展中,使学生的集体意识、互助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在班集体建设中能够得到加强和发展。

四、树立优质班风学风,主抓日常行为规范

第一,强化集体观念抓舆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能够培养同学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同学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良好的集体舆论,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是班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大造舆论,来强化班风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强化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我们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八字校训:“德才兼备,一专多能”。要求学生以八字校训为导向,在班集体中端正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具有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不负责任;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本领,掌握各种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二,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便是氛围的营造。那要怎么样才能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氛围呢?首先利用舆论的力量,班主任应该在班上极力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也许是最好的出路,而一旦学习的目标定下来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其次要抓、狠抓考勤工作。中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有一部分学生通宵上网、玩电脑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逃课就成了必然。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考勤一定要严,如果不严格要求这些学生,带来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不仅这些同学认为可以我行我素,而且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同学一起玩。这时教师应利用煽动性语言在班上宣传,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出路,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只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不怕班级的成绩上不去,就不怕期末考试了。

总之,新时期的中职班级管理是中职班主任普遍感到困难的课题,但是,只要我们多与学生交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经常换位思考,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选择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以爱为基,还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