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问题整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之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对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现我县“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化问题排查,狠抓问题整改,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县40周年。
二、工作任务
本次排查整治重点围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风险、生态修复治理、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6个方面,聚焦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涵养、水土保持、河湖“清四乱”、产业布局、节约水资源及各类督察、巡视、审计反馈整改等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一)生态破坏方面
1.重点排查整治各类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建设、非法开采、矿业权退出不彻底,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各类采砂、采石、采矿企业项目审批及验收手续,矿业权日常监管,超时限、超规模、超范围开采、以采代探和非法侵占河湖岸线及林地草地问题;河道、耕地非法采砂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水务局、县林草中心、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二)环境污染方面
2.重点排查整治全县各领域各行业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重点排查整治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度缓慢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规范,污染物超标超总量排放、乱排乱放、暗管排放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4.重点排查整治辖区内河流沿岸违法设置的排污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内环境违法行为等突出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
5.重点排查整治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运行不规范等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6.重点排查整治建筑工地6个百分百抑尘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7.重点排查整治公路扬尘污染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交通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8.重点排查整治烧荒、烧秸秆、烧垃圾、烧落叶杂草等违法行为和违规使用塑料薄膜、废弃农膜回收不到位等白色污染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城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9.重点排查整治危险废物处置和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危险废物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不规范堆放、随意倾倒、非法处置医疗废物、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商务局、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
10.重点排查整治畜禽养殖厂废弃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不到位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1.重点排查整治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不规范,渗滤液渗漏污染环境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城管局
(三)环境风险方面
12.重点排查整治沿河、沿库生产企业环境风险隐患以及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不到位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水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3.临大高速、旅游大通道等生态敏感区域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可能带来的次生环境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不力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分局、县交通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
(四)生态修复治理方面
14.重点排查整治砂厂、砖厂采矿区及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不到位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5.重点排查整治生态敏感区域生态功能退化、草场林木退化等问题、草畜平衡措施落实不力、草原减畜任务未完成、禁牧措施不落地等问题,生态治理修复措施落实不到位,自然保护地违规人为活动等情况。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林草中心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
16.重点排查整治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区域植树造林工程落实不力问题,以及日常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水保站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林草中心
17.重点排查整治河湖长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不到位,非法围河围湖、以及在行洪区非法堆放固体废物、违法建设房屋、违法种植养殖等情况。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
(五)高质量发展方面
18.重点排查整治违反产业政策项目环境上马的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等工程项目和“散乱污”企业等问题,以及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等行业企业环境安全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9.围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基本要求,排查整治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用水,以及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重点排查整治违规取水、超采地下水、中水回用目标不落地,以及大水漫灌、违规占地挖湖等侵占耕地和浪费水资源等问题。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
(六)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面
20.逐一排查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两轮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已办结销号的问题,要排查是否整改到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出现问题反弹、是否存在群众反复投诉等问题,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治到位;对正在组织整改的问题,要强化部署、加大力度、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2月28日至3月3日)
按照省州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谋划召开专题会议,启动排查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3月4日至2021年4月20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实际,围绕排点,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帐。坚持从实际出发,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需要分阶段推进的,把握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限内取得阶段性成效;需长期整治的,持续推进,确保整改到位。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4月21日至5月30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要在确保全面排查到位、查处整治到位的基础上,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排查发现的问题,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对共性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组织凝练一批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为持续推进我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责任。县政府各副县长要切实担起分管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排查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域及本行业排查整治工作负总责;县直部门按照《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企业要严格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整治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导致明显后果或不良反应的,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乡镇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加剧,农村范围内生活废水以及废物处置措施缺乏,自然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众多农村的生存以及饲养家禽导致污染越来越恶劣,农村一些生活用水的水质得不到保证,江湖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以农村生态的全面治理势在必行。
1 农村环境现状
国内很多农村部落的农民自身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村中没有收集废水的相关设备去收集废水。没有专门划分开废水以及雨水的专用沟渠,降雨较多的季节经常会有树叶堵住水沟,排泄状况不佳,没有实现排水;对生存产生的废物没有专门进行收集的有效措施,一些废物就直接仍在路旁,等降雨时废物就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水中,对农业用水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2 农村环境整治技术方向
对于农村部分存在的环境问题,要先进行废物根源的缩减,根据农村区域本身状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按部就班以及分别引导的规则,促进分散以及综合处置形式的综合、乡镇和附近农村整治污染相综合、农村生存以及制造污染预防相综合,尽量选用依附本地能源以及已经建筑的环境设备、措施建议、经营费用少、辐射牵动面广的措施形式。
3 整治技术的选择
3.1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废水关键特征是不好搜集在一起,废水浓度高,从能源使用方面来讲农村废水归于能够再进行使用的废水,由于含有的富营养高,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所以在对农村废水处置时要注重这一特征进行整治。
现在,农村生存废水普遍治理方式有生化方式以及生态处置方式两种。现在我国城市生存废水关键使用生化处置方式,其关键技术有:以往活性淤泥处置措施、氧化沟处置措施、生物接触氧化处置措施、序列间歇式活性淤泥法措施和CASS处置措施等。生态处置方式典型技术有:RI系统、SR系统、OF系统、WL系统、UG系统等,还有比较优异的人工土壤迅速渗滤方式、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置方式等。不过农村废水处置措施的选用要全面想到农村区域财政状况承受力。在选用处置措施时既要考虑到有效性又要考虑到此技术的可靠性。所以政治农村废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3.1.1 按照废水品质、水的多少、排出规范,按照农村的真实状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确保处置体系整治排水水品质符合规范,进行整治后的水尽可能的回收使用。
3.1.2 根据经济条件,在确保处置成果的基础上,优先使用成本低、消耗低、建筑费用低、操做简单、占据位置少的优秀处置技术。
3.1.3 选用的整治技术一定要符合排水水品质所需的标准,达到有关规定的条件。
3.1.4 整体安排争取顺序通畅,科学紧密,占据面积少,土方均衡,保证绿化建筑。
3.1.5 处置程序通畅,全面运用地质形状性质,尽可能防止以后再次开支。
3.1.6 有能力的区域尽量把雨水以及污水分开,防止水量过多的影响因素,降低成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方向:a.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分散收集、分散处理、就近排放的原则,采用雨污分流后,通过四格净化池对单户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于推广特点。b.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有动力或微动力)等集中处理技术。c.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3.2 农村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害环境有:
3.2.1 占据地表。废物推挤在表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对人类的生存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还损坏了生态均衡。
3.2.2 污染生态。固体垃圾中具有很多有害因素,整治不好就会对大气、水源以及土壤产生破坏,同时对生物包含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3.2.3 散播疾病。废物中具有很多微生物,这些地方是细菌繁殖的地区,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
3.2.4 对土壤以及水体产生污染。废物形成垃圾液转变了土壤构造以及构成,有毒的废物会经过食物链传播到人。废物毁坏了土壤的构造以及物理化学性能,对水源产生损坏,对水中的动植物以及水源产生不良作用。
3.2.5 污染气体。废物的微小颗粒会因为风四处散播,增强气体受损。数量较多的废物就在室外堆积,臭气冲天、老鼠苍蝇携带病菌的生物数量繁多,排出的气体对气候影响很坏,就单单有机物能够蒸发出的气体就有一百多种,还有很多气体会致癌等。
4 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4.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垃圾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最终者会产生一些残渣需要加以处理,所以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垃圾处理方案中是不可少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必须具有防止对地下水、大气及周围环境污染的设施,如底部卫生填埋、沼气收集、垃圾渗滤液及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填埋场底部衬层的防渗系数必须小于10-7cm/s。垃圾卫生填埋的优点是投资费用较低,缺点是大量占用土地。
4.2 垃圾高温堆肥
垃圾高温堆肥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对垃圾进行发酵、生物分解,使垃圾达到无害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少,并且可以做到垃圾资源化。垃圾高温堆肥要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3 焚烧
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但垃圾焚烧需要的一次性投资比较高,同时焚烧尾气的二次污染处理工艺复杂,操作和控制的技术要求高。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经济发达,垃圾热值较高、土地较少的地区。
5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路线选择,应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情况,及生活垃圾的组成、热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典型的垃圾处理工艺路线有四种:①转运+卫生填埋;②转运+焚烧+卫生填埋;③转运+堆肥+卫生填埋;④转运+焚烧+堆肥+卫生填埋。
在现在农村,散布不集中、经济跟不上时代、运输不便利的村落,领先使用废物划分,同时在领先实施废物划分的根本上,选用有机废物以及秸秆和稻草等农业形成的垃圾聚积在一起,进行能源化使用措施,不能使用这项措施的废物就在村落中另外设施一个垃圾站,按时送到能够对废物进行处置的位置。针对村庄布置紧密、人口多、经济还不错、村庄有生产企业或旅游业的区域可以使用全面式填埋和焚烧处置。
在治理农村生态程序中,要尽可能多的运用到传播媒介,使用很多种类的方式宣扬环保、进行农村生态整治作业的关键影响、治理成果、进行大众科学的学习,提升农村人们的环保思想。
参考文献
环境问题不是从20世纪才开始出现的,而是始于人类社会形成之时,环境破坏与人类文明相伴始终。恩格斯说:“文明是一个对抗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地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回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农耕社会,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小、生产力低下、对环境破坏程度很小,环境能自我恢复平衡,人们对环境利益的获取并不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严重的环境破坏始于近代。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应用到生产领域,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建设与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同样强大的破坏与毁灭力量,工业文明在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人类带来了各种环境灾难: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土地沙漠化、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锐减、生态失衡等等。由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一部分人获取大量环境利益的同时,将成本转嫁给社会与他人,使他人蒙受环境利益损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碳排放与温室效应导致国家之间利益失衡,一国因为碳排放获取环境利益的同时,他国遭受了巨大环境或者经济利益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给太平洋与印度洋里的一些岛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典型的例子是马尔代夫,马尔代夫平均海拔只有1.5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不变,马尔代夫将面临灭顶之灾。而马尔代夫的“碳足迹”几乎为零,但是随着人类无节制的破坏环境,灾难却向无辜的马尔代夫袭来,其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是别的国家恣意获取碳排放的利益而给他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如今人类已经品尝了自然对人类活动强烈反作用力的恶果。面对愈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协调与平衡环境问题中利益关系,将决定人类是否顺利走出环境危机。
二、环境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的根源,只有科学的揭示它的根源,才能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在这里,笔者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探讨环境问题的原因。
(一)人类对经济利益的无限追求导致环境不能承受其重
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是紧密相关的。生产过程中获取的环境利益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包括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环境容纳转化污染物的能力,环境提供人类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作为自维持系统提高生存环境与生命支持系统,这些环境利益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
1.资本逻辑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
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增殖的,资本逻辑在于利润。资本寻求在不断运动中增殖,为了增加利润,利用各种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向环境中大量的无休止的排放污染物。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来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将“成本外在化”,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转嫁给不发达国家,甚至转嫁给后代,让社会与他人承担环境污染的负的外部性后果。资本生产首先考虑的是对人的剥削和对自然环境的全面掠夺,从不考虑社会的对立与环境的破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为了增殖,资本敢于采取任何手段,而环境责任与公共利益不在资本逻辑之中。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资本和环境是对立的,资本与他人的利益是不相容的。
2.消费异化是环境问题的重要推动力量
生产决定消费,而消费又是生产的动力。没有消费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也就不需要人类生产,从这一意义上看,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生产的商品有限,人类消费一般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和基本的生理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以商品匮乏为特征的社会转变为商品大量过剩的社会,如果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社会产品的价值无法实现,投入的资本不能实现补偿,经济将会处于停滞状态,资本无法实现价值增殖。这种情况是资本所有者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各种时尚系统、广告系统、商品包装与设计等手段都被运用起来,以强烈刺激消费观感、吸引消费者注意,达到刺激消费扩大生产的目的。此时,消费者接受的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消费品,消费和需求背离起来。人们的消费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人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并从中寻找精神满足与自我满足。这就是消费的异化,消费的异化促进了消费主义的生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用过即扔”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在西方国家盛行,他们消费者世界上大多数的资源,享受世界上大部分环境利益。并且消费主义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所效仿,在西方已被普遍接受的“不消费就衰退”的神话也正侵蚀着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发展观念,发展中国家的富裕阶层依同样方式享受本国大部分的环境利益。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在全球扩散,使其一方面成为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另一方面加速了全球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问题恶化。“生物学家认为濒危物种名单上超过1/3的脊椎动物主要是由于贸易而被捕杀的,富裕消费者的需要刺激了这种猎杀。”消费主义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强化了世界性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正是消费主义突破了人的需要的有限性而向无限扩张,从而造成大量的有害的无意义消费,其结果一方面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恶化,另一方面给他人带来环境上的与经济上的利益损失。
(二)环境殖民主义加重了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的环境危机
环境殖民主义和环境问题紧密联系。在旧殖民主义时期,殖民主义者通过军事镇压在经济上掠夺与控制被殖民国家,他们在殖民地国家发展单一的经济作物,开发矿产,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掠夺而无视当地的资源保护与环境破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最能盈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纪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想干呢。”这充分反映了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环境利益的残酷掠夺与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战以后,原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了民族上的独立,这些国家虽然形式上摆脱了旧殖民主义统治,但实质上仍然受发达国家的控制与盘剥,并衍生出一种新的殖民主义———环境殖民主义。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品进行资源掠夺;通过环境污染物的越境转移与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通过环境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通过貌似“善举”的国际援助来剥夺发展中国家,并且援助是附有苛刻的经济政治条件的,少得可怜的援助难以改善欠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
(三)发达国家获取巨额环境利益的同时却拒绝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
如今,发达国家是全球资源最大的消耗者与环境的最大破坏者,却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9%,却拥有世界财富和收入的85%,消耗全球自然资源的约85%,制造的污染和废弃物占全球总量的75%。发达国家是地球上最大的污染者,尤其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方面,因此,理应承担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但是,发达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拼命夸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此为由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进行各种阻挠。与此同时,他们又寻找借口来推脱自身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相应责任,拖延治理环境的进程。比如,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主要理由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和增量都很大,但这些国家未列入承担减排责任的名单。现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生活环境状况差,这些国情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放在优先的地位。因此,如今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履行同样的减排义务并不现实。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完全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以上述理由退出《京都议定书》毫无道理。2009年11月,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奥巴马政府虽然宣布了减排目标,但其减排的目标与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不对等,仍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没有诚意的目标。至今,美国仍然是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唯一的发达国家。
(四)发展中国家贫困加剧了环境危机
世界人口增长的大部分集中在南半球,而地球上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的国家曾经是较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如今,原殖民地国家虽然已经获得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他们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来的殖民地当局决定的———被证明要想改变非常困难”。埃里克.S.赖纳特指出:“财富一般都只在不存在农业或农业作用不那么重要的地带出现,”经济结构决定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贫穷的位置,并且,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主导下,财富总是流向富国,而贫困总是困扰穷国,“对殖民主义和贫困两者间关系缺乏了解,对我们理解贫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旧的殖民体系造就了发展中国家贫穷的经济结构,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与环境殖民主义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状态。巴里•康芒纳对此提出了严正的批判,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不但被富裕的发达国家剥夺了应该属于他们的财富,而且忍受着发达国家生产财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所害,受全球气候变暖与臭氧层消耗所害、受北半球国家有毒出口物所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贫穷是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人口无法稳定原因,贫穷是造成这些国家挨饿的原因,贫穷还是他们在取得有利于生态的经济发展时遇到重重困难的原因。”在康芒纳眼里,贫困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是人口过多的根源,是环境问题的根源。贫困迫使人们滥用自然资源,为了解决食物、燃料、住房等生活问题,人们往往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贫困也迫使发展中国家为了增长不惜进口发达国家有害废弃物、有毒产品,引进污染项目,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贫困使发展国家缺乏资金,为了经济增长而顾不上环境保护。我们不能据此指责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是为了未来,很难想象一个为眼前衣食发愁的人会顾及到未来,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在面包与环境保护之间,首先选择的是面包。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是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业化期间,大肆消耗全球的资源,污染全球的环境,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把工业生产中的额外的社会成本与生态成本转嫁给别的国家,发达国家将财富留在自己国家,而将污染留给了全世界。
三、思考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对环境利益的攫取而忽视环境保护与他人利益的恶果。要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与责任问题。第一,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资源最大消耗者与环境最大破坏者的责任。发达国家从环境中获取了最大份额的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如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对环境破坏所致,根据利益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全球环境责任的绝大部分。同时,由于其环境殖民主义行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环境灾难应该予以补偿,发达国家应该给予发展中国家资金与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第二,发展中国家也要根据本国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本国的人口、环境与贫困问题,并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南南合作,争取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尽早摆脱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经济殖民地与环境殖民地的地位,力争改变自己被剥夺的地位。第三,全球应该反思资本逻辑下的生产方式与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在资本逻辑下,资本将利润视为唯一目标而将环境责任置之不顾。这一行为给他国与他人带来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巨大损失。因此,资本逻辑引导下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应该改变,在获得一定利润目标的情况下兼顾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达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双赢。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导致资源大量消耗与浪费、环境容量严重超过阈值。如果按照消费主义消费方式消费下去,《增长的极限》的研究结果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如今人们的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消费与实际需要相背离。正是不适当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适度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
四、结语
一、高度重视,找准问题,查清原因
在收悉区治理办的通知后,我镇对通报中所涉及的3个问题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沈波同志立即组织相关领导、镇城管执法中队和督查考核办,对上诉问题进行认真核查,对存在原因进行认真分析。经查,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存在思想麻痹大意、畏难恼火情绪,无论是城管办、清洁承包公司,还是工商执法部门,均存在责任意识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场镇卫生和秩序监管存在漏洞和死角。
(二)客观原因。现有市场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经商者。镇户籍人口只有3.7万人,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实际常驻人口已超过7万人。目前,场镇市场容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造成市场内人满为患,市场外占道经营的现象;现有执法力量薄弱,主体执法资格不具备。镇场镇管理机构为城管执法中队,属于临时常设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从镇上各站、所、室抽调组成,至今没有得到执法的委托授权,致使监管手段失之于软,加上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监管效果不理想,场镇人多,垃圾也多,个别地方来不及清运,出现乱堆乱码现象;管理职权交叉,难以形成监管合力。镇菜市场采用BUT模式进行修建,目前菜市产权归个人所有,只有工商部门有权管理,造成管理缺位;镇中、省、市、区驻镇单位及企业达120余个,驻镇单位大多属于上级垂管,个别驻镇单位环保意识不强,镇政府难以有效监管。
二、认真分析,从严追责,举一反三
我镇这次被市、区治理办督查通报,痛定思痛,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场镇环境综合治理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努力实现环境综合治理无缝覆盖。
(一)认真反思,从严追责。我镇现已责成分管领导于6月28日在党委(扩大)会上做出了深刻反思,城管办主任于6月29日在全镇职工会上做出了深刻检讨,吸取教训。
(二)加强宣传,注重沟通。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加大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促进市民卫生、秩序的习惯养成。加强与业主、驻镇单位的协调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形成“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三)持久治理,巩固成果。我镇决心以此为戒,坚持不懈开展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采取刚性投入、柔性引导、严管重罚的举措,全力开展“五乱”治理,坚决防止反弹,巩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的创建成果,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整改到位
针对“农贸市场内脏、乱、差,跨门占道经营,牛皮癣广告多”的问题。我镇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即组织所涉部门及分管领导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详细研究了整治办法和方案。由镇党委副书记张宜刚同志协调工商所,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清除市场和场镇各种“牛皮癣”广告上万张,制作广告定点张贴栏5处,规范广告张贴秩序;将临时水果市场迁移至滨河东路市场对面人行道上,统一划定经营地点、使用统一帐篷,与摊主签订清洁卫生承诺书;完善《场镇环境综合治理管理办法》,约束驻镇单位及各村居的环境卫生行为,加强管理,严禁乱倒、乱丢垃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城乡环境治理成果。
针对“滨河东路垃圾池爆满、河道内垃圾未清理、河面漂浮物较多”的问题。我镇已对滨河东路的旧垃圾房进行拆除,购买便携式垃圾箱进行更换,并在各居民小区和场镇街道增设33个塑料垃圾桶、更换70个预制构件的果皮箱,由清洁人员进行统一收集清运,解决垃圾池爆满的问题;新购置一辆垃圾清运三轮车、组装维修一辆垃圾运输车,增大垃圾清运能力,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安排两个清洁工专门负责打捞河道漂浮物,保持河道清洁。
针对“公厕管理不到位、又脏又臭”的问题。我镇在对公厕中所有已损坏的设施进行维修后,移交公厕管理人负责日常管理;撤换公厕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对公厕新的管理人员严格要求,保证公厕卫生经常打扫、清洗;同时考虑到停水时冲洗厕所困难的问题,要求公厕管理人员可就近在芦溪河取水冲洗,并做好“设备损坏,暂停使用”的告示牌,以备不时之需。
四、工作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质量保证;措施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guarantee is a very importan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work, its purpose is to make the monitoring results in the control allowed error scope,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with precision, representative, comparability, accuracy and integr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Good monitoring data i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smooth, also will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lu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制定管理措施, 也可以为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提供信息服务, 还可以为各项环境管理法规 、法令 、条例的建立和执行提供客观的依据。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它的目的是为了使监测结果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使环境监测的数据具有精密性、代表性 、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特点。良好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也必然会对以后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质量保证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一、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制约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1、 监测人员专业水平和监测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基层环境监测战线上的许多同志学历低,专业水平有限,知识更新慢,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难以解决受经费等条件限制,基层环境监测人员难以接受系统的 、先进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制约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与提高。 同时由于在监测能力建设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关注硬件条件建设,将较多精力放在争取财政经费和购置仪器设备等方面,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仪器闲置率高、 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2、监测用仪器不够精密
缺少大型的、 先进的仪器设备。 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仪器配备不足,对于诸多的污染因子难以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发展,限制了监测水平的提高。
3、监测数据的质量缺乏保障
数据的审核和综合评价能力欠缺,未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审核评价制度 质量保证工作流于形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力度和水平不一。
二、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1、提高监测人员对质量保证工作的认识
质保工作是一项质量管理工作, 我们要通过质保工作提高监测分析质量, 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然而我们有些同志把质保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 认为“质保工作是增加工作量”, “有意难为人”, 这些错误的想法是我们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绊脚石。我们只有让他们真正理解、 认识质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识到质保工作有助于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检测水平, 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这一重要作用, 才能使质保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有效运行。
2、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人员管理, 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加强人员管理对确保质量保证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要, 同时充分激励和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提高质量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这里所指的人员包括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 要使这些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以更新,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地把质量保证工作贯穿到监测工作中去,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人员的管理, 提高人员素质。
(1)对监测人员管理也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监测工作中, 有些监测人员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即使监测仪器再精密, 监测方法再先进, 也很难做出好的数据, 也就无法提高监测质量。因此对监测人员管理也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提高人员素质, 要鼓励他们学习并为其创造条件, 将学习的情况纳入考核范畴, 从而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有力地推动质量保证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质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质量监督员、 内审员等高、 中层人员, 他们起着具体领导和监督的作用。作为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熟悉相关领域的监测方法和程序, 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 关键时刻挑大梁的能力, 更要有秉公办事的良好素质, 而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管理人员具有第一种能力, 但缺乏第二种素质, 主要是因为怕得罪人, 怕对本部门有影响的心理, 从而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和部门管理者要规定他们的职责, 并提供履行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力和资源, 有力地推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
3、正确采样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关键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由于环境样品有着极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 欲要正确了解和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必须采集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样品, 当样品不具备真实性和代表性时, 任凭实验室分析工作再严密也无法弥补和改变样品失真所致的严重影响, 即使测试质量完全符合要求, 而对于了解和评估环境质量状况也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采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中,我们注重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对采样方面质量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抓得不够,采样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是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加强采样质量保证工作势在必行。目前现场人员采样过程中不查询有关资料, 也不核查企业的生产情况时随意地采样, 这样采集的样品就很难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在采样频次上, 一般采取瞬时采样, 这对周期性排放的不稳定废水, 其代表性就难以保证。在采样点布设方面, 有时不考虑监测内容和污染物类别及生活污水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一律把采样点设在企业的总排污口,而且未设明显标志, 使采样点难以保持稳定性。上述情况影响了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监测采样的质量保证工作。
(1) 建立采样人员岗位责任制。对现场采样人员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一律要求持证上岗。对采样人员定岗定责,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按照企业类型或者分片区进行定岗, 由科室内具有中、 高级职称的同志负
责某一行业或某一片区的废水监督监测组织管理工作。这样, 项目负责人对包干的企业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摸底调查, 对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组织加密监测, 绘制污染物排放曲线, 对采样的时间和频次进行优化, 从而确定该企业的采样时间和频次, 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2)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精心制定完整的采样实施方案是质量保证的一项重要措施, 将有助于消除采样时的随意和盲目, 方案应包括采样目的、 标记排污口位置、 以及所有与采样有关的设备和信息: 种
类、 数量、 容器、 容量、 标签、 现场记录内容、 采样工具、 每种样品添加的保护剂、 保存方法、 运输手段、 现场处理方法。最好还要把与采样分析方法有关的信息也要体现。如某一项目的最小采样体积、 最低检出限、分析偏差和精密度的限值等, 这些信息可有助于采样人员在意外环境条件下, 作出合理的抉择。
(3) 建立完整的采样原始记录。每次采样除进行样品交接外, 还应填写一份完整的采样记录, 其主要内容包括采样点的描述, 环境气象条件记录、 采集方法、 样品状态、 样品保存剂的名称、 用量、 现场主要特征、特殊情况以及可能估计到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 尽可能地将不影响数据公正性的信息传递给实验分析人员, 便于分析人员确定预处理方法,取样量以及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4)建立采样工作质量监督制度。要明确规定科室质量监督员, 项目负责人要对整个采样过程进行监管, 要抽检采样工具和容器, 也要检查采样实施方案、 采样记录, 实验室质量监督员要及时反馈质量控制数据,站质量管理员要不定期进行各项抽查, 并就检查和反馈情况编写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报告。总之, 现场监测采样是监督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工作的薄弱环节, 但是只要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制定全程序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 现场监测工作就能做到标准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 从而使检测数据更准确。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务必要把质量保证工作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监测的源头到报告的报出,把质量保证融入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使环境监测更好的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实施技术监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洁屏.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J]. 管理观察, 2009,(17) .
[2] 周梦玲,文建辉. 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04) .
[3] 柴蕊. 基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J]. 科技资讯, 2008,(31) .
【关键词】 媒体行业;竞争环境;新闻编辑;素质要求
前言:在目前网络媒体的不断冲击下,媒体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可以说,新闻编辑人员不仅面临着更为多变的,信息资源环境、信息资源载体,更时刻处于激烈的媒体竞争化境之中。尤其是面对信息过剩、信息实效、信息需求等诸多多方面的考验,对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实践经验,对新媒体时代形势下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素质要求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几点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1. 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对新闻编辑的要求
1.1 严把媒体信息过剩关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海量的信息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而在这日益丰富的媒体信息世界中,人们对内容需求增强的同时,益对信息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编辑工作不但没有丧失其在信息编辑中的重要作用,反而加强了其在信息媒体中的地位。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下,新闻编辑不仅承担着从海量芜杂信息中去粗取精的编辑作用,更发挥着把握编辑方向、考核信息价值等多重作用。因此,可以说在媒体信息中,大到首页内容的推荐与编排,小到论文的题目与内容,都渗透着新闻编辑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判断。
1.2 做好信息的编辑策划
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中,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再也不局限于新闻记者的采访权,而更在于如何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上,做出新颖独特的新闻报道。因此,为了更好的在新闻战场战斗,做出独家的新闻报道,新闻媒体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编辑人员,不仅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新闻信息的挖掘与诠释,更应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前期、后期准备工作中来,做到从选题、组稿到最后刊发的全程参与,从而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升华。
1.3 沟通与协同工作日趋重要
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强,快节奏生活习惯早已让人们的注意力成为稀缺的资源。因此,在信息阅读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感官上的刺激以及新闻图片的清晰性、快捷性。因此,如何在新闻编辑中设计出独特的版面,安插好图片与排版风格,吸引读者的实现,都已成为新闻编辑人员的重点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精细而又明确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新闻编辑工作不仅局限于对新闻信息的定位与了解,更应该注重新闻编辑运作中的协调与沟通,是新闻信息拥有统一的理念与诉求,以此促进连贯整体信息的形成。
2. 新媒体竞争化境下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
2.1 要有优秀的决断能力
新闻工作与生俱来就是要与时间进行较量。可以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境都渗透着新闻编辑的决断能力,因此,可以说优秀的决断能力,不仅是处理重要事件正确报道的基础,更是新闻人员应首要拥有的重点素质;例如,在9.11事件中,《华尔街日报》与世贸大楼不到 100米远,当时玻璃被震碎,天花板坠落,大楼顿时陷入瘫痪。但在这紧急关头《华尔街日报》的执行总编辑保罗·斯泰格尔,在疏散新闻编辑人员安全离开大楼的同时,也下了最后一道命令,要求在场的主编们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向所有编辑部工作人员传达他的紧急决定所有人集结待命,保持通讯畅通,并且将所有出样的报纸和所有的小样稿件收集起来带走。后来,美国新闻界把《 华尔日报 》遇此大难而如期出版,归功于保罗在紧要关头作出的一系列正确决策。
2.2 时刻谨记“良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都给大众文化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着就要求新闻编辑们在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同时,要懂得谨慎处理现实文化,关乎未来历史。而不是仅仅为了吸引作者眼球,哗众取宠,甚至制造一些耸人听闻、弯曲事实的标题,通过标题人为地扩大事件的受关注程度。以至于,混淆大众视听,影响相关的各项事业的正常推进,也会增加受众的阅读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受众对于媒体的信任度。所以,“良心”作为新闻编辑人员的基本准则,无法被任何事情所取代。
2.3 拥有广阔
思维能力
新闻编辑人员要想创造最佳的工作境界,不仅要依赖于良好的想象能力,还应该具有广阔的思维能力,喜欢质疑的习惯,以便于新闻工作人员,在新闻报道中能够从新闻的全面或者整体构架中剖析新闻时间的本质与核心,挖掘出对社会、对人们最有用处的新闻内容,而不芋泥于眼前失误。同时,对新闻记者现场所采集的新闻,要大胆予以否则,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以避免由于新闻记者在现场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而使整个新闻事件出现偏差或者是大的失误。
2.4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与其工作能力弥补可能。从传统的媒体行业来讲,一个编辑人员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可以为他所设计的版面增辉不少。同是,其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生的源泉。因此,只有心胸开阔,知识广博,才能将眼光放长远,才能展开丰富的思维想象力,爆发出智慧的火花,给予读者艺术的滋润与熏陶。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媒体竞争环境下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编辑面临着更加艰巨,更加多变的新闻环境。如何满足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媒体信息要求,做好新闻编辑工作,加强新闻编辑人员的个人素质,早已成为各个媒体机构进行竞争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印平,谢毅.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多元化角色[j]. 声屏世界. 2000(02)
[2] 孙真真. 浅谈电视编辑的素养[j]. 魅力中国. 2009(33)
[3] 刘艳春. 当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j]. 记者摇篮. 2006(10)
关键词: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分配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141-02
我国在环境立法中,虽然已经对环境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有了一些规定,但还不够清晰,在环境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中,在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理解上,以及对原被告各自应对哪些事实负举证责任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概述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概念
我国在1989年修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一款中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1]。1992年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意见》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和法院的工作负担及费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1年的《证据规定》对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相关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举证责任倒置是大陆法系提出的一个概念,大陆法系学者主要从三种含义上使用举证责任倒置[2]。第一种含义指在诉讼的审理进行中,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先说明要件事实,然后相对方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第二种含义是让相对方承担证明责任来维护法政策或法秩序的需要。第三种含义的举证责任倒置是通过“造法”方式确定了新的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笔者认为,举证责任倒置是指一方当事人对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不由其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而是由否认的当事人从相反的事实加以证明的一种证明责任分配方式。
(二)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的特点
环境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在构成要素上有以下几个特点[3]:
第一,基本规范上的前置性。举证责任倒置以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为前提条件,认为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应就权利发生规范的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否认权利的当事人,应就权利妨害规范、权利受制规范、权利消灭规范的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
第二,倒置对象上的局部性。在环境案件中,并不意味着所有案件事实都“倒置”由相对方当事人承担,而是将部分要件事实倒置给相对方当事人承担。被告作为侵害者,对所实施的行为能很好的找出证据,同时还能证明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没有因果关系,不承担责任。
第三,待证事实上的相反性。举证责任倒置之所以称“倒置”,原因在于这种对特定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承担不仅在主体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举证责任所指向的客体上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第四,承担主体上的对换性。在环境案件中,被告不仅要对诸如不可抗力、合法授权、紧急避险等免责事由承担本应承担的举证责任,而且还要承担诸如因果关系不存在等从原告方倒置给被告的举证责任。
二、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及理由
(一)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及理由
在处理环境污染纠纷过程中还是需要提出赔偿请求的一方首先提供证据,其提供证据的范围通常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4]:
1.受害人是环境污染中遭受损失的实体权利的享受者
虽然放宽环境民事诉讼的资格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就请求赔偿这种责任方式来讲还是应当要求原告主体适格,否则其请求赔偿的基础部分不存在。只有自己在环境法上的民事权益受到环境污染的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执时,才能有资格请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或者司法机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被告实施或者可能实施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是否存在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应由原告负举证责任。提供证明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的损害系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所致的证据。但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累积性、潜伏性环境事故中,原告可能不容易直接证明被告有污染环境的行为,这时可能提供间接事实的证据证明被告可能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即可。
3.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行为人只有在其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的情况下,才能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某种行为,但并没有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事实,行为人便不承担民事责任。若损害事实原告最清楚,应由原告举证。
4.对因果关系提出一定程度的证明
因果关系的证明多涉及科技与证明远近等很专业的问题,原告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作出完全的证明。这里的“一定程度”还涉及到证明标准,也就是说原告对因果关系的证明达到法官对其请求的确信和支持,才可能依法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二)被告承担的举证责任及理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排污者应当就下列问题提供证据[5]:
1.其污染环境行为与环境污染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1)从证据距离的角度来说,加害人更容易收集证据。在环境污染案件中,受害人本来必须证明所受的损害与加害人释放的污染源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是污染物从排入环境到造成损害往往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受害人难以确定。
(2)从是否有利于实现实体法的宗旨角度看,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更有利于实现受害人的法律权利救济。被害人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取证手段等,加害人一般为企业集团。为此,在证明责任的分配上,法律也需要向受害者倾斜。
2.免责事由
(1)不可抗力。即受害人受到的环境污染损害是由于发生了不可抗拒的事件所致。被告必须证明:一是有不可抗力的存在,尤其是证明不可抗力的不可预见性;二是损害必须完全由于不可抗力造成,即不可抗力是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如果有加害人的过失行为,就不能免除其责任;三是必须“经过采取及时合理措施”仍不可避免。
(2)受害者自身责任。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四款规定,环境污染损害是由于受害者自身的责任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受害者自身责任这一免责事由也要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被告要证明两点:一是受害人的行为是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二是受害人的心理状态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当然受害人的心理状态,被告难以证明。
(3)第三者的过错。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三款规定,环境污染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责任。这时排污者既要证明第三者的完全过错,又要证明自己完全没有过错。
三、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不足及其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中所规定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诸多不足之处,而且有些规定是自相矛盾的。从长远的角度,许多问题需要澄清,许多地方需要改善。
(一)确定民事基本法中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中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看似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但在无过失责任下,侵权责任的成立不考虑加害人的过失,这不仅与国外有关通说、判例和立法所持的污染源遵守公法标准和要求并不免除其民事责任的立场或规定相反,而且与环境基本法及各单行法的有关规定相矛盾。为此,我建议在今后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将《民法通则》第124条关于“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改为“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加害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除能证明损害是由不可抗力、第三人或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所为者外。”
(二)扩大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领域的范围
我国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只是对环境污染侵权领域适用,但是如生态破坏、地面沉降等自然资源破坏也面临着同环境污染同样的难题。由于此类现象因果关系难以判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利于对受害者的保护,同时生态破坏也具有类似于环境污染的潜伏性、持续性等特点。所以在生态破坏侵权行为,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比较合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不断诞生,其在实践中造成的侵权行为应该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规范,也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明确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由于环境污染侵害的特殊性,受害方往往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加害方生产工艺的保密性,无法举证证明加害方有过错,使得受害方处于不利的诉讼境地。笼统的将因果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并将其称之为举证责任倒置,却带来了混乱。其一,举证责任倒置是建立在“正置”的基础上的,没有举证责任的“正置”何以“倒置”。其二,因果关系本来就是多方面的,将“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倒置”给被告,只能解决责任成立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责任承担的问题,因此对因果关系制度还应该有进一步的规定,对此可以借鉴外国法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完善相关的保险制度与赔偿原则
由于环境污染侵权往往具有社会性,其受害地域广阔,受害人数众多,赔偿数额巨大,加害者一般都难以承受。对此,许多国家为确保受害人得到充分的赔偿,都对从事有高度风险的企业进行强制性责任保险。这样,因环境污染侵权而致赔偿责任时,就可通过保险的渠道将巨额的赔偿分散于社会,从而实现损害赔偿社会化。这既保证了生产的安全,又有利于及时救济,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同时引入惩罚性赔偿是对极端无理之人的吓阻[6]。在现实中环境侵权既有合法行为,又有故意行为。
参考文献:
[1]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J].法律适用,2002,(6).
[2]王政,马品懿.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J].环境保护科学,2006,3(23).
[3]林汉沂.浅议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J].海峡科学,2007,(6).
[4]朱艳艳.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整改措施
城市环境治理是指各级政府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环境法律、环境政策和标准,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活动行为的总称。党的十把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视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保持城市环境质量的稳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治污染的能力,使祖国的山是绿莹莹的山,水是清澈碧绿的水,天是晴朗朗的天,让人民群众生活在青山、绿水、蓝天之中。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的政府机关及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认识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高度。
1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用电量猛增是引发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空气中的 PM 2. 5 等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扬起的灰尘和金属冶炼厂排除的废气经过二次转换悬浮在大气层中,从而产生了雾霾天气。没有冷空气形成的大风降温是消失不了的。由此可见,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燃煤电厂发电猛增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城市水质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 21 世纪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城市污水是指制药厂、造纸厂、化学材料厂等重污染企业和市民生活用水排入城镇地下深水井和江河中污水的统称。这些污水通过城市排水网汇集并运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治理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问题。目前,各个城市的环保部门与环保专家都在为解决排污问题进行研讨,力求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新路子。同时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来遏制重污染企业肆意排放污水,并加大了违规污水排放的处罚力度。另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污水处理能力和运作水平偏低,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前进步伐,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城市工业垃圾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的迅猛发展, 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受到的污染也就越来越严重。城市固体垃圾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垃圾不仅占用土地影响城市形象, 还给人体造成极大损害。 塑料袋、废旧电池被埋在土壤中,极大地损害了土壤质量,在这些土壤中长出来的农作物被人体吸收后又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 探析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的整改措施
所谓环境治理是指为维护城市区域的环境次序和环境安全, 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和当地环境政策、环境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手段调控人类生活行为,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的有关行为的总称。针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工业固体垃圾污染等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城市环境治理。
科学利用环境容量改善燃料构成, 努力开发新能源。众所周知,大气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区域性污染,并受到所在地区地形、气象、绿化面积、工业结构、建设布局、 工业布局、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运用各种防止污染的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首先,要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根据大气自然规律如:大气中的稀释扩散、降水洗涤、氧化还原等,定总量、定时间、定地点的向大气中排放污气,从而合理利用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其次,要改善燃料构成,尽快开发新能源。城市各级政府机关、环保部门可以考虑使用清洁的气体或液体燃料来代替化石燃料发电,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大气中的降尘和飘尘。城市环保部门和从事环境保护的专家要加紧对无污染燃料的研究, 尽快改善燃料构成, 以此来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同时,加快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来减少燃煤、燃油的用量。
2. 使用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保护水资源。妥善处理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 再加上一些人的节水意识不强,造成的浪费是十分惊人的。如何创新城市污水的回收以及再利用,探讨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推流式的生物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负荷,使污水处理达到最佳效果。比较适用于对水质要求低的城市,目前,这种方法是城市污水处理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2 )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为 SBR 法,这种方法能够实现高浓度进水、高容积负荷和高去除污水率。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旅游城市进行污水处理。
(3 )采用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同时,我们的环保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大刀阔斧地实施各种措施限止重污染企业排放污水,以保护我国的水资源。
3. 采用科学的环保方法处理城市工业垃圾。城市工业垃圾处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环保居住理念深入人心,新型环保城市更加注重的是如何让城市垃圾污染无害化、资源化。目前,此项工程已成为工业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采取卫生填埋式处理工业垃圾,对整个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绿化。 同时,还要建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建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可以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其次,对垃圾填埋后进行环境监测。对垃圾场环境监测是垃圾填埋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填埋场正常运作和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
城市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关注城市的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政府机关既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一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城市环境保护为代价。笔者希望政府、环保部门、环保专家上下齐心合力,共同创建城市的美好环境,尽职尽力治理城市的废气、水和工业垃圾, 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环境问题出现,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爱林.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庆三峡学院报, 2008 (5 )
[2]区荣汉. 浅析城市环境保护的污水治理问题与对策. 科技信息,2009 (29 )
[3]王舞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信息,2008(35)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海南州许多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状况令人堪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乱堆。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1 海南州农牧区垃圾整治工作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州5县36个乡镇422个行政村共有46.4万人;其中城镇15.31万人、农村31.09万人。累计投资1.63亿元,建成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5处、乡镇垃圾填埋场9处、垃圾转运站21座,配备乡镇垃圾箱961个、垃圾收集转运车40余辆。2015年,全州累计产生各类垃圾11.2万吨,按照区域划分,城镇垃圾7.9万吨、农村垃圾3.3万吨;按照性质划分,建筑垃圾2.1万吨、生活垃圾6.6万吨(城镇5.3万吨、农村1.3万吨)、餐厨垃圾2.48万吨、医疗垃圾0.02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的垃圾5.3万吨,通过转运后填埋的0.5万吨。全州农村中,垃圾能够集中处理并统一填埋处理的村有147个,占村庄总数的43%。
2 海南州农牧区垃圾环境卫生整治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1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在今年,海南州出台了《城乡清洁环境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在海南州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以实施“四大行动”(城镇清洁环境行动、农牧区村庄清洁环境行动、旅游景区景点清洁环境行动、公路交通沿线清洁环境行动)、开展“两项活动”(推进生态村镇创建、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建立完善“一项机制”(健全城乡清洁环境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清洁环境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2.2 加强综合治理,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县县城环境卫生区域进行了调整、量化、细化,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并采取定点、定人、定目标、定时限等办法和奖惩、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沿街门店店外经营、沿街屠宰、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占道洗车、毁坏行道树等不良行为,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和“三乱”治理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义务劳动,清除乡村道路、水渠、河道两岸以及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等地方的垃圾;加大规模以上养殖场监管,防止和治理恶臭气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处置乱丢、乱倒、乱堆、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农牧区环境面貌有效改善。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和交通环境清洁工作力度,重点整治了青海湖、龙羊峡、倒淌河、南海殿、文昌庙、赛宗寺等景区景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等“八乱”现象。积极开展公路交通沿线清洁环境行动,清理拆除违章违规广告、宣传栏、破损广告和宣传栏;全面清理交通沿线建设工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整顿乱停乱放施工车辆以及随意堆放建筑材料等行为,规范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为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实现公路交通畅通、整洁、安全、美观提供了可靠保障。年内,海南州累计出动人员4.5万人(次)、车辆1.4万台(次),清理垃圾5.3万吨、乱搭乱建219处、露天粪坑32个、黑臭沟塘36个,治理乱垛柴草284.8方、乱堆粪土917.5方,疏浚沟渠166.3公里,清理公路两侧违法违规广告牌40个,养护公路6000公里,查处私开旅游通道32条。
2.3 立足地区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牧区保洁长效机制是彻底解决农牧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海南州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青海省财政安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农牧区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等费用,形成农牧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组建覆盖县、乡(镇)、村社、寺院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将保洁原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管护公益岗位;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选定为村庄环卫保洁员,形成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