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

第1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方式;现状问题;提高措施

一、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的方式

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的方式主要有:(1)化学处理方式:于污水中加入某种化学药剂,如:臭氧。以通过药剂中的有效成分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2)物力处理方式:常见的方法有筛选法、截留法、重力分离法及离心分离法等,但是通常应用于体积较大或性质方面难以进行后续处理的污染物质的处理。(3)生物处理方式:①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例:活性污泥法。通过向水中大量输送空气为好氧生物创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促进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该类微生物则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物,由此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②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二、目前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的现状问题

1、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的现状。当前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及公众也意识到污水治理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治水体污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环境工程方法进行污水治理:第一,物理手段。针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污染不是太严重的水资源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加以解决,如重力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和物理调节等。第二,化学手段。即通过化学反应来达到净化水源、消除污染物质的目的。第三,生物手段。生物手段是一种绿色循环再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吸收存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2、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污水治理措施越来越完善,不断加强技术应用,污水处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结果。但不可否认,对于正处于发展高峰的我国来说,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总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处理资金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大中型城市中,对于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采取建立污水处理厂的方式进行解决。随着城市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连年递增,加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较大,传统污水处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污水处理的需要。相关配套资金跟不上,专业污水处理技术人员的培养也难以适应现实污水处理的需求,加之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备老化,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已经难以适应现实污水处理的规模。资金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2)技术手段落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污水处理设备,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老化,而且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停留在借鉴当时西方国家的水平,加之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污水处理行业一直发展较为缓慢,技术研发跟不上,导致污水处理的机械化程度和污水净化能力有限,使得污水处理工作进展缓慢。(3)污水处理厂分布集中,再生水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的分布主要存在两个特点:第一,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第二,分布集中,成片连接。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致使只有资金充足的大中型城市才能够建立,并维持正常的运转。此外,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致使污水处理工作流于形式。对于某些城市来说,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厂设备陈旧老化,根本就没有处理污水的能力。而且在污水分类处理方面,我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致使污水处理后的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再生水利用效率低,浪费水现象严重。

三、环境工程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具体措施有以下几项。

1、加大对污水处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当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应该提高和重视污水处理行业的地位,加快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相关制度管理措施的完善,使得污水处理行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章可依。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行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保证污水处理设备的及时维修和先进设备的运用。同时应培养相对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技术的运用熟能生巧,从而保证人力物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污水处理效率的最大化。

2、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污水处理高新技术的研发也应该提上日程。国家应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的资金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先进污水处理方法的研发,加快促进MSBR工艺、BIOSTYR工艺等先进技术工艺的运用和实施,真正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处理流程合理,设备效率高,对污水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达标;(2)厂区占地面积小,工程总造价和运行成本低;(3)维护管理和操作简单可靠,从而真正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增强污水处理能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3、合理布局并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立,不应仅仅局限于大中型城市,而是应该遍布所有需要进行污水治理的城市、厂区,保证污水全部被合理处理。国家应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资金支持,并采取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相关企业自己建立污水处理厂,从而实现污水分化治理,提高污水治理量。当然,国家也应该施以严格的监督和侦察,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合理布局建设和有效运转,而不是流于形式。

4、创新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处理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人均GDP仍然较低的我国来说,采用西方国家普遍应用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来治理城市污水,显然耗资过大。故而我们应用继续进行研究,与时俱进,开发出一些环境亲和力强、资金耗费少、资源消耗低的处理工艺,以满足社会需求。

四、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的意义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淡水资源相对其它国家教为丰富,但是人口基础大,既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们节约用水观念淡薄及淡水污染形势严峻,使得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好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已经成为了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城市环境工程而言,污水治理一直是工作难点、重点,只有解决污水治理这一问题,方可有效规避城市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城市环境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因素,其中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一直是困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者的课题。我国是水资源拥有量匮乏的国家之一,因此,污水环境的治理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全保障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和污染压力预测分析,研究探讨治理措施,为减轻淮

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污染压力和保护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压力预测;治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afety, ecological safety of 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pressure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淮河流域蚌埠段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区和怀远、五河(部分)县。淮河是蚌埠境内最大自然地表水,自怀远县尹家沟北的赵拐村入境,纳茨淮新河、芡河来水后,穿越荆山峡,汇涡河之水,折头向东,过蚌埠闸,向东经蚌埠市区、五河县,过浮山后在五河县东卡子出境,境内全长约14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区北岸长16.8公里,南岸长28公里,河床宽600~800米,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除淮上区外,蚌埠市区主要位于淮河南岸,所辖怀远、五河两县则主要居于淮河北岸。在“十五”和“十一五”流域水污染防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淮河水污染的加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淮河流域蚌埠段水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些主要支流污染比较突出;治污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运转资金落实困难;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意识差,执法难度大;治污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等,治理的预期目标尚未实现。因此,有必要对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研究探讨,制定有效措施,与整个流域水污染防治协调一致,进一步遏制和治理淮河水污染,改善水质,使其更好地为整个流域经济发展服务。

1 自然地理

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主要包括:蚌埠市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部分,境内流域面积约2120平方公里,河流主要有:淮河及左岸汇入的有黑河(蚌埠-淮南边界河道)、茨淮新河、芡河、涡河、北淝河下游等支流,右岸汇入的有独山河、天河湖(天河)、八里沟、席家沟和龙子湖(龙子河)等支流,主要蓄水洼地及湖泊有:芡河洼、天河湖、龙子湖。淮河流域蚌埠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该区域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四季以东北风最多,另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历年平均风速每秒2.5米,相当于2级风力。

2 水资源

根据统计,该区域多年(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872 mm、地表径流深为221 mm、地表径流系数为0.37,产水模数为32.22万m3/km2。2009年该区实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4.74亿m3。蚌埠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26亿m3,地下水资源模数15.20万m3/km2·a,可开采资源模数为9.80m3/km2·a,平均可开采系数0.645。

3 社会经济现状

淮河干流蚌埠优先控制单元辖4区2县,含市区两个开发区合计57个乡镇和街道,详见表1-2。其中,五河县城关镇紧邻怀洪新河与淮河干流之间,考虑到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排向怀洪新河,因此不将城关镇纳入优先控制单元。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367.81万。

4 水环境现状

蚌埠市2005-2010淮河干流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淮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由表2-1可见,2005年至2007年均是在淮河干流新铁桥下和沫河口断面水质超标,主要超标因子是氨氮。根据2005年-2010年全年12个月的监测数据,选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个指标来分析“十一五”水质变化趋势,见表2-1和表2-2。

表2-1 淮河干流蚌埠段化学需氧量年均变化(mg/L)

表2-2 淮河干流蚌埠段氨氮年平均值(mg/L)

5 环境问题识别与压力分析

5.1问题识别

5.1.1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

淮河为蚌埠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以粪大肠菌群超标为表征的水质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监测表明,2005年至2008年饮用水源地的超标因子主要集中在氨氮、溶解氧、粪大肠菌群三项指标。虽然随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的推进,近两年饮用水源地水质明显改善,但目前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未脱氮除磷和未消毒的问题,特别是丰水期上游支流污染水团下泄对水源地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在饮用水安全保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受上游支流入淮污染物汇入影响较大

蚌埠市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位于蚌埠闸上,距离涡河入淮口下游约2km,距离怀远县城下游约2.5km。因此涡河入淮水质的好坏和怀远县废水排放对取水口水质影响较为明显。

(2)缺乏联动管理机制

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口均位于取水口下游,因此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受上游淮河淮南段及涡河、茨淮新河水质影响。目前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域和陆域管理牵涉到许多单位,属于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权限不明确,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安全保障既需要上下游水环境管理协调控制,更需要多部门协同管理,占在流域管理的角度,建立水源地联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较低

上游怀远、淮南乡镇生活污水、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村庄排水多为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人沟渠、河道、渗坑,最终流入淮河及主要支流,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大。

5.1.2水污染防治仍面临的巨大挑战

(1)工业污染防治压力加大

根据《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十二五”时期蚌埠市经济预期年均增长14%以上,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工业主导地位将进一步突出,工业化率超过50%。这无疑将给工业污染控制带来较大压力,如何实现工业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将成为“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城镇、乡镇生活污水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将加快城镇化进程,预计城镇化率超过55%,市区人口增加到130万。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不能适应未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部分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其相应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急需投入建设;由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部分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不能稳定达标运行,减排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配套管网建设急需进一步完善。

(3)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空白,乡镇生活污水多通过暗渠、排水沟直排水体,对控制单元地表水影响较大。畜禽养殖粪水无害化处理率不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沟渠或农田,污染当地水源和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较大,利用率较低,大量农药和化肥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和流入地表水体,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5.2压力分析

5.2.1工业污染新增量预测

根据预测“十二五”GDP增长数据,按照单位GDP排放强度法测算,工业废水增加量为2932.9万吨,工业COD新增量为3197.2吨,工业氨氮新增量585.9吨。(注:根据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规定的取值原则)。

5.2.2城镇生活污染预测

根据预测“十二五”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数据,按照人均综合产污系数法测算,生活废水新增量为897.8万吨,COD新增量3314.1吨;根据预测“十二五”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数据,按照人均综合产污系数法测算,生活氨氮新增量354.3吨。

5.2.3农业源污染预测

根据预测“十二五”各类畜禽养殖数量增长数据,按照各类畜禽排污系数测算,农业源新增量为12.4万吨,COD新增量为237吨;根据预测“十二五”各类畜禽养殖数量增长数据,按照各类畜禽排污系数测算,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氮新增量为17吨。

6 治理措施

6.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染

实行强制淘汰制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严格控制限制类工业和产品,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工艺改造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轻流域内水环境压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建立节水型工业。

6.2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有效削减排污总量

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所有的污水处理厂要配套脱氮工艺,确保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再生水利用统筹考虑。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工业企业要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鼓励企业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按流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污染源,实行持证排污。

6.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达标率

全面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根据不达标水源地实际情况,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实施方案。严格依法执行排污口关停、垃圾清运处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坚决取缔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6.4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有效消纳污染物

协调林业、水利等部门,依法保护好区域内的林草植被、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处理好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科学安排必要的生态用水。对主要入河道(口)逐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建设前置库、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有计划地开展河道清淤,种植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强生态功能。

6.5 强化分区保护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区域内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功能布局,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从区域布局上统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

6.6有效利用水利工程,增加淮河水环境容量,改善水污染状况

水资源短缺导致环境容量不足和生态环境用水无法得到基本保证是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利用沿淮湖泊洼地在汛期增加蓄水,缓解干旱年份缺水压力,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增加水环境容量。另外,针对闸坝众多的现状,积极开展流域内水质~水量联合模拟与闸坝调控技术研究。

6.7推进科技进步,增强技术支撑能力

积极推广治污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批水环境技术示范工程,如淮河流域水质改善综合示范河段工程、典型行业减排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多闸坝重污染典型河段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示范工程等。鼓励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如农业面源转移途径及其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淮河流域面源控制方案研究、淮河流域排污政策标准与水质改善方案研究等。完善淮河综合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建成一批重点研发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野外台站。

参考文献:

第3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草原地区;矿产资源;环保;博弈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42-02

一、引言

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最初始的劳动对象,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动力。我国9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1]中国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草地,当矿产资源深埋于草地资源下时,其开发利用会对地上的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很多矿产资源都分布在草原地区,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对草原地区生态系统构成巨大威胁。

二、采矿企业间的博弈分析

(一)基本假设与模型建立

假设有两家开采企业A和B,他们选择保护环境并复田的概率分别为x,y,选择不保护环境的概率分别为1-x,1-y。如果企业选择保护环境并复田,则成本为m,当两家企业同时选择保护环境并复田时,每家企业承担成本。设企业复田时享受到的政府对于复田的专项拨款为a,媒体报道促进了公司形象提高和股价上涨等带来的收益为b。当两家企业都选择复田时,媒体报道带来的收益为c,且c

(二)建立进化博弈模型

其中,u1f为企业A“复田”的期望收益,u1为企业A“复田”与“不复田”的混合期望收益。u2f为企业B“复田”的期望收益,u2为企业B“复田”与“不复田”的混合期望收益。

根据企业A的复制动态方程可得,如果y=,则就始终为0,这说明所有x水平都是稳定状态;如果y≠,则x*=0与x*=1是两个稳定状态,当y>时,x*=1是ESS,当y

根据企业B的复制动态方程可得,如果x=,则就始终为0,这说明所有y水平都是稳定状态;如果x≠,则y*=0与y*=1是两个稳定状态,当x>时,y*=1是ESS,当时x

(三)企业和的博弈结果分析

把企业和企业比例变化的复制动态关系用一个坐标系来表示如下图。

该图显示了企业A和企业B两博弈方复制动态和稳定性。从图中箭头方向我们可以看出,当初始情况落在A区域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1;当初始情况落在B区域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0;当初始情况落在C区域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1,y*=1;当初始情况落在D区域中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1,y*=0。可见,当政府拨款a增加,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带来的收益b和c增加,复田成本m降低时,企业会加大环境保护与复田的力度。

三、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一)基本假设与模型建立

假设上述草原地区存在这样一家开采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该企业以x的概率污染环境,以1-x的概率治理环境污染。设企业治理环境的成本为c。治理环境前,企业的收益为r。设政府监督企业的概率为y,政府不监督企业的概率为1-y。设政府监督检查企业的成本为w,当政府发现企业污染环境时,会对企业处以罚金,设罚金为y,且t>c,t>w。得到的收益矩阵如下。

(二)建立博弈模型

根据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可得,如果y=,则就始终为0,这说明所有x水平都是稳定状态;如果y≠,则x*=0与x*=1是两个稳定状态,当y>时,x*=1是ESS,当y

根据政府的复制动态方程,如果x=,则就始终为0,这说明所有y水平都是稳定状态;如果x≠,则y*=0与y*=1是两个稳定状态,当x>时,y*=0是ESS,当x

(三)企业与政府的博弈结果分析

把企业和政府比例变化的复制动态关系用一个坐标系来表示如图2。

该图显示了企业与政府这两个博弈方的复制动态和稳定性。从图中箭头方向我们可以看出,当初始情况落在A区域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1;当初始情况落在B区域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1,y*=1;当初始情况落在C区域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0;当初始情况落在D区域中时,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1,y*=0。这说明,企业治理环境的成本c越低,治理环境的概率越大;政府监督的成本越低,政府监督企业的概率越大;政府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的罚金t越高,企业保护环境的概率越大。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根据上面的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当企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环境问题,考虑是否要进行复田时,政府的扶持力度与媒体宣传带来的收益多少很重要。政府的专项资金越多,媒体宣传带来的收益越大,企业复田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亦反。

第二,当地政府监督企业的概率大,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处以的罚金高,那么企业保护环境的概率会很大,反之,如果当地政府不能经常性地监督企业,处罚力度小,那么企业选择污染环境的概率便大大增加。

(二)政策建议

首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环境问题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热点。当传统的惩罚措施,如罚款,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已经不起明显作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的曝光则更能促进相关企业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新闻媒体对于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报道,可形成社会对该企业的一致谴责,使企业形象受损。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企业形象受到破坏远比几万、几十万的罚款严重。[2]此外,当考虑到企业复田问题的时候,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会对企业复田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其次,完善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和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机制并改革GDP核算体制。在我国,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创造优良政绩,盲目发展当地经济、片面追求GDP增长,环境保护在地方政府追求的众多目标中,只是处于末端的一个。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消极态度,必然要求上级政府加大对其的监察执法力度,严密监督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严厉惩处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此外,上级政府在对地方政府进行政绩考核时,要提高环境考核所占的比重,促进地方政府重视环境问题。虽然目前我国GDP位于世界前列,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的。[3]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我们有必要引入并推广使用绿色GDP的概念,以使当地政府在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 军,李世祥.中国煤炭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区域差异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8).

第4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产资源法修改

矿业活动结束后的环境恢复是矿山环境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单纯的依靠矿产资源开发者的矿地恢复义务是不够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矿山环境管理十分薄弱,在国家层面的立法上,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只对矿山环境保护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缺少具体管理制度和规章。本文将从矿产资源法中关于环境问题的立法现状着手进行分析,试析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在法律上予以确定的必要性。

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初步认识

1、保证金的含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应运而生。目前就我国而言,大多省份已经建立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较多省份也已经发行了保障金的管理办法,但是在对保证金的定义问题上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保证金是指开矿企业在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之前向有关部门缴存的一笔资金,在采矿许可证到期时,如果采矿权人按规定履行了矿区环境恢复的义务,政府将保证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否则政府有权动用这笔资金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

2、保证金的意义

首先,可以调动开采者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价值就在于在矿山开采之前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担保,迫使矿山开采者产生一种心理负担,自觉的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解决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果恢复治理环境任务完成,将返还保证金,大大的调动了采矿权人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加强开采者的责任感。就现实情况来看,开采者在开采许可证到期后往往置矿山环境于不顾,大多数矿山在闭坑之后环境的恢复工作都是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着责任,而企业作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主体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最后,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现行的矿产资源开采的制度下,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不时的对企业开采情况进行核查,只有发现不法证据后才能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许多企业以逸待劳,而少数管理人员也疲于检查,从而导致了执行效率差的现状。而在保证金制度下,企业为了取回预先缴纳的保证金,必须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矿区的环境资料以便核查,这就使得主管部门不需要再时时监视企业,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国内实践

从部分省份实践来看,最早出现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的《小型矿山闭坑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随后黑龙江、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也相继了有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地方性法规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从国家层面上看,从2000年国土资源部第一次提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政策措施后,到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可以看出建立起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已经成为矿产资源立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已经得到大力推行,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立法中的缺失

长期以来,矿场资源立法中都忽视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导致了我国矿山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层次不穷。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上,大大影响了保证金制度的效果。并且,由于没有统一的立法规定,各地对于保证金的认识也都有着不同的差别,对于保证金的性质、征收标准等规定并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统一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保证金的征收效果。在各地政府认识不清、企业又持消极态度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保证金征收不足的情况产生。

2、法律责任的不严

纵观目前各省份制定的地方性保证金制度的规章,对追究开采者责任的规定并不明确。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对其治理恢复时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如果当开采企业闭坑时并没有达到领回保证金的标准,那么对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势必会转移到政府身上。此外环境问题通常耗资巨大,若开采者最初缴纳的保证金已经不足以供政府恢复治理环境时,又当如何追究企业责任、治理环境呢?

3、执行力度的宽松

在现实情况中,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破坏污染,同时一些企业先开采后补办手续的情况也屡屡发生。在企业本身对保证金的认识程度不深,再加之政府为鼓励经济发展忽视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下,必然会导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比例低下的情况发生。

三、对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立法建议

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破坏。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难以应对的情况下,我认为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在矿产资源法中增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相关内容。

就目前来说,我国保证金制度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导致各地有关保证金的性质、目的、使用等各有差异,因此实施起来的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矿产资源法中增设保证金的内容,同时扩充采矿许可证的内容,将保证金缴纳与否与采矿许可证进行挂钩。其次,保证金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由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予以配套完成,还应对其它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完善,以便建立起配套的完善的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明确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缴纳界限、缴纳比例、期限等。再次,保证金应高于恢复治理矿山环境所需的资金,防止有些企业转移恢复治理环境的责任,加重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再者,保证金的缴纳数额应因地制宜的由各地的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后决定,并且保证金的缴纳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变,既可现金也可采用各种担保形式。最后,应当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监管以及执法力度,在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中应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于全面整治我国的矿山环境,构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体系,保证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快对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健全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星梓,成芬,吴学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向导,2011,(18).

[2]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法商研究,2007,(2).

[3]康纪田.矿地复垦执行保证金的法治化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5).

[4]刘洪源.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

[5]蔡邦成,温林强,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1).

[6]刘江宜.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政策创新[J].中国矿业,2008,(11).

[7]孙贵尚.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体系构成研究[J].现代矿业,2009,(5).

[8]李显东."中国矿业法修订"研究课题建议书(节选)[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1)上.

[9]宋蕾,李峰.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6).

[10]马保顺,毕元丽,等.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法律适用依据与实战资料[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环境保护 法律 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健全环境 管理 体系,强化环境 行政 管理;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运用 经济 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合理划分环境治理权限,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大力发展环境 教育 ,通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 民族 心理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城市环境治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 社会 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其本质是影响人的行为,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通过投入大量 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后,如今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发达国家积累了不少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及其教训留给人们诸多启示,值得中 国学 习与借鉴。

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市场 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的目标都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由于环境是 公共 物品且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因此企业和个人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环境责任,避免环境 成本 的内部化。所以通过设计完备周密、可操作性强、适时进行调整的环境法律制度,规范人们和企业的行为,降低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就成为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手段。美国自1970年,环境立法开始大规模展开。经过30年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仅在污染控制方面,就先后制定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固体废物处置法》、《安全饮用水法》、《联邦农 药 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海洋倾倒法》和《噪声控制法》等等。除联邦一级法律外,各州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有的比联邦法律还要严格。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不仅系统完备,呈不断强化、细化趋势而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荷兰的环境立法涉及了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从1960年开始,荷兰陆续制定了大量的环境法律法规。针对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的法律,如地表水污染控制法、地下水法、海域污染控制法、空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治理法、危险物质法、化学废料法、杀虫剂法、噪声治理法、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核能法等,构成了荷兰环境法比较完整的体系。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历程表明,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主要利用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等强制性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发达国家各种环境保护措施都是依据相关法律政策来发起和推进的。

第6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邢台市的经济水平在河北省比较落后,因此,正处于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冲突的时期。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邢台市的经济活力和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在实践研究中发现,经济增长的情况和环境污染物的数量存在正比的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变化,相关的政策指导也不一定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作用。因此在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过程中,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结合行政指导转变环境被污染的现状是非常必要的。行政指导属于一种比较新的环境保护措施,发展仍旧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影响,直接限制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结合环境问题分析,探讨行政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分析应用行政指导的可行性。下文,笔者将以邢台市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境污染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结合环境行政指导意见分析,探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采用行政指导的可行性。

邢台市环境问题及特点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现阶段,环境问题成为时代的新课题。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确保行政指导的科学性。了解邢台市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特点非常的重要。

邢台市环境问题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的南部地区,占河北省总面积的7%,辖区内既有山川又有平原。但是,在广阔的土地中,受到邢台市产业结构和人们环保观念较弱等多方面的影响,邢台市的环境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大气污染:邢台市的产业结构偏重,并且工业布局并不是很科学、合理。自邢台市出现了钢铁和纺织业之后,工业开始起步,邢台市也依靠这一原有的模式开展经济建设。纵观邢台经济建设初期,存在着许多的钢铁企业或者化工企业在没有手续也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就直接投入生产。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导致邢台市现阶段污染问题非常的严重。在近些年以来,环境污染治理中,邢台市也关闭了一些重污染企业,但是历史欠债太多,短时间内难以补上。重工业的发展和污染,导致现阶段邢台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异常的严重。如果盲目关闭工厂,会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发展,造成产业出现问题,并限制着当地的发展。大气治理问题肯定不是朝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长期的连锁性的环境问题出现的过程中,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邢台市人民的生活。

水污染问题: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不能够管理好邢台市的水污染问题,会直接影响着邢台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度的开发导致邢台市部分河道断流。基本功能丧失。在养殖业以及生活工业污水排放之后,邢台市的水质出现恶化的情况,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生活垃圾不当的处理以及畜牧业的发展,也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邢台市的水质出现严重的问题。

城市绿化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耕地面积被占据,大量的土地被开采,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邢台市的水土保持。的土地造成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虽然,在城市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中,已经将城市中的大部分地区进行规划,减少杂乱无章的建筑出现,但是仍旧存在管理不当或者自然灾害导致植被破坏的情况,土壤过多,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发展。

面对邢台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环境的恶化情况,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特点成为行政指导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环境问题的特点

纵观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环境问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具有累积性:环境问题并非朝夕就可以形成的问题。在实践中,环境问题需要长期的演变和积累,并且是不喾⒄贡浠的。从日本公害事件不难发现,环境问题是长期累计的结果。公害事件中,一个工厂将有毒有害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开始对人体并没有影响,但是当问题累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就会带来损害。在环境治理阶段,要秉持预防的理念,从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

易变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着环境问题的多变性。实践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是在变化的,环境问题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转变、条件的改变、环境的变换或者出现一些外力介入的问题,都可能会影响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问题的这一特点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不可逆转性:环境问题出现之后就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消除。在不尊重大自然的过程中,大自然会给以人们更多的惩罚。史料记载,楼兰古国的环境非常的好,但是人们不懂珍惜,滥砍滥伐致使土地出现荒漠化问题。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已经难以挽回,最终导致楼兰古国被埋没在荒漠当中。

整体性以及关联性:结合生态发展的运行规律不难发现,环境问题都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当中,不同的环境当中也存在着关联性,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生态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影响到很多方面。因此,在邢台市环境治理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整体的视角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结合行政指导理念保护环境的可行性

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不能够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通过将行政指导融入到环境管理中,可以转变企业或者人们粗鲁对待环境的模式。在近几年,邢台市出台了许多的行政指导措施,调整邢台市的生态环境,调动邢台市相关单位以及人员的积极性,并为建设美丽邢台做出贡献。将行政指导融入到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是民生与法治的必然需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行政指导属于具有预防功能的指导性手段,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引导被约束方的活动,完善僵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存在的弊端。结合这种模式进行管理,能够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督促各方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进而推进环保方针贯彻与实施。

行政指导理念在不同法律规定中的体现

通^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都包含环境指导理念的内容。在实践中,可以以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为依托,结合邢台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针对邢台市出现的环境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讨,在法律法规的支撑下,推进行政指导措施的推行。

行政指导有助于矛盾的解决。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难免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的损害人们的利益。如果结合行政命令等方式,又会使相对人丧失积极性。因此,在实践中,结合行政指导推行,使行政活动实施起来变得相对缓和一些,以建议性的规定引导,以劝告、鼓励等模式调动行政相对人的积极性,从而缓解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推进邢台市环境保护的发展。

环境行政指导在邢台市发展中有补充与替代的作用。邢台市在建设发展中,环境问题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支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又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导致在出现环境问题后,可能会找不到契合的法律支撑。通过引入行政指导,就可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的缺陷,给法律的出台留下充分的实践。通过运用行政指导的补充作用,推进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此外,环境问题一旦出现,很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发生变化。借助行政指导,可以及时处理这类的环境问题,并对邢台市的环境进行灵活式的掌控,避免出现问题之后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预防和立法实验作用。行政指导需要结合邢台市的环境问题整体进行分析,并借助不同的方式,引导行为人认识到错误,并了解可能影响环境的问题,哪些活动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活动是现阶段提倡的。因此,结合行政指导展开环境管理对行政相对人而言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第7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1、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1.1农村环境质量的内涵与现状研究

农村环境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是围绕生活周边的所涉及生活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是主体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平时的行为。农村环境质量侧重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环节。研究的农村环境质量主要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复杂。据了解,有关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很少,所以,可供借鉴的经验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来说很欠缺。在此基础上,政府对某些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缺乏具体的方案报告。

1.2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布点的选择

要对农村环境进行良好的监测,需要选择好布点,在怎样的环境之下是适合环境监测的,对采样点位置进行选择。首先,这个地点要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布点采样,才能获取最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代表性的地点拥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可以真实反映农村环境问题。其次,还要有重点性,在农村范围,对污染较重地区,要优先布设适当的监测点,饮用水源地、果蔬基地、养殖基地等,重点掌握这些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最后,要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这需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需要有一支专业团队,同时还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对相关工作予以支持。

2、农村环境的治理

2.1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考核体系

对于农村来说,产生环境污染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在治理环境问题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笔者认为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各方面,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养殖污染,水污染等这些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此,我建议建立农村环保工作考核体系,把每村每户都纳入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规定中,严格监督环境考核工作的完成。我们可以把农村环境保护落实到每家每户,首先最好自家周围的环境保护,然后,还要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对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和揭发。定期还要参加环境的考核评比,以奖促治和政策资金扶持,以此鼓励乡镇政府和当地居民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2.2逐步完善农村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上面我们有提到农村环境监测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广大农村环境区域大,污染面广的问题,我们要合理制定监测计划,包括布点、采样、样品分析、样品运输等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同时,基层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合理配置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办公场地、质量管理体系机制等各面硬件软件,以保证监测质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我们知道农村环境还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涉及到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不完善,但是,我们要对我国立法机构有信心,关注农村问题,切实解决农民问题。其次,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环境污染的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都是环境治理中呈现出的问题,监测机构注意问题根源,全面解决相关问题。据我了解,某些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考核制度,将逐步设立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召集广大专业人才加入到环境保护中,认真深入农村进行环境监测,及时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第一手的资料。

3、更多争取技术支持,加强仪器配置和人员技能的培训

农村环境的监测和治理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对于农村来说,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环境投资和管理。只有扩宽环境监测领域,配备必须的仪器设备,同时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才能确保农村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4、结论

第8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一、环境业绩评价的内涵及意义

(一)环境业绩评价的内涵。环境业绩评价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双赢的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一种综合评判。企业的环境业绩评价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财务角度来讲,即企业发生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是站在环境质量角度来讲的,即企业的主观努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贡献。

(二)环境绩效评价的意义。通过企业环境业绩的评价,能够揭示出企业环境业绩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管理者可以利用环境业绩评价信息制定战略目标,制定和修正战略的实施计划,以及通过改善环境业绩来提高企业财务业绩,提高决策质量,从而达到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双赢,使企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业绩评价还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环境业绩,提供有意义的环境报告,揭示企业环境管理的重点及企业的环境风险,并提供投资评价的参考指标。

二、新疆环境问题及环境业绩评价现状

(一)新疆环境问题。新疆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人口较多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新疆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新疆环保总局2005年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区废水排放量6.35亿吨,比上年增加5.8%;二氧化硫排放量51.92万吨,比上年增加8.1%;烟尘排放量27.05万吨,比上年增加4.4%;工业粉尘排放量17.32万吨,比上年增加3.3%;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94.78万吨,比上年增加14.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09.43万吨,比上年增加6.4%。2005年全区因各类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39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5.51万公顷,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上年相比明显增加。

(二)新疆环境业绩评价现状。企业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体,因此应成为治理环境问题的主体。然而治理环境问题必须以掌握大量的环境信息为基础,所以会计必须适应这种信息需求,对企业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反映,以供企业管理当局做出正确决策。新疆企业现有的考核指标中有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两大类。但在目前环境危机日益加重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它们均已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

1、新疆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可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环境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较少采取一些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法对这种环境支出加以有效的控制,同时也较少对有关的环境收益和环境成本支出加以准确的区分,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对环境信息需求较少,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不利于新疆企业进行环境业绩评价。

2、新疆企业环境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由于我国环境会计在理论研究方面尚不完善,企业在环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企业对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同。哪些事项属于环境会计所要考虑的对象不明确;计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相关的经济业务何时发生,应该在什么时间记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等都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3、新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呈现强制性。新疆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正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是基于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或者是迫于公众、环境保护组织和投资者的压力,自愿性披露较少;同时,由于环境信息披露没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许多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是零散的和不系统的,披露的范围、内容、形式都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4、新疆企业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企业现有的经济考核指标的核心是盈利能力,这种考核体系仅强调经济的增长量,而忽视了其应负担的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很好地将经济事项与环境指标结合在一起,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这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环境收益以及治理环境问题带来的成本支出。

三、环境业绩评价在新疆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前面已经分析了新疆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想完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使其有助于管理当局和环境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除了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使企业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

(一)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前述的分析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的环境业绩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危机感,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企业改善环境业绩。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世界环境日”、“消费者权益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和“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活动,各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及相关知识,各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设立了环保专栏,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新疆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完善企业外部规范体系。健全会计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同时使环境业绩评价逐步法制化,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避免各行其是,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环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是会计理论付诸实践最强有力的手段;其次,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将会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准则进行设计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三)加强财务人员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快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努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其次,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环境知识培训,使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再次,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论教材,培养适合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适用性人才。由于财务人员在环境业绩评价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改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正确理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便于企业业绩评价的开展。

第9篇: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课程资源 环保教育 思想品德

一、以新课程观为指导,探索提高环境保护教育实效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问题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破坏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危害人们健康。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投身环境保护行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材环境保护理论知识抽象,所列环境问题及事例以城市居多,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感到陌生,认为环境问题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与我们农村没有多大关系,与我们青少年关系不大。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光靠课堂理论说教效果不理想。为了有效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新课程观为指导,积极开发当地农村环境教育校外课程资源,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合力。身边事,易接受;生动事,易感人。引导学生参与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唤起环境保护意识,达到增强环境保护自觉性之目的。

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环境保护教育实效

1.引导学生亲身调查、感受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环境保护教育的要求,我们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课文,并利用课外时间,走访调查当地农村的环境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当地农村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

(1)水污染严重

大量残留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经雨水冲刷直接流入河道,加之一些个体小企业污水的直接排放,饮水安全无法保障。这样的水浇灌到田地里,不仅影响庄稼、果树的生长,而且导致农产品中药毒残留,食用不安全,引发多种疾病。

(2)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长期大量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土壤中地膜的残留,致使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各种菌病增多,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农民的收益受到了严重影响。

(3)草地破坏严重

由于部分农民存在广种薄收的旧观念,滥牧、滥垦荒山荒沟,及小砖窑取土破坏了地表结构,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常常引发山洪,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农田果园淹没、道路破坏等灾害,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森林覆盖率低,气候不正常

退耕还林不力,加之干旱少雨,树木成活率低下,已成活的树木管理不善,乱砍滥伐严重,仅在村庄周围或个别山头看到零星树木。森林覆盖率低,导致当地气候恶劣反复无常。冬春多现沙尘暴,甚至夏季也会出现浮尘天气。干旱、暴雨雪、冰雹、狂风、滑坡等灾害常常侵袭,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5)空气、噪音污染严重

个体小企业浓烟直接排放;因传染病而死的畜禽不深埋,而是随便丢在村庄附近,随处乱倒垃圾,污染空气,传染疾病;随意焚烧废弃物、杂草,造成大气污染;农村大多是土路,近几年农用车、机器增多,尾气及其吹起的尘土、噪音污染严重。农用车、机器经过之处,浓烟土雾滚滚,噪音刺耳,大有“尘埃不见咸阳桥”之势。路边行人、居民叫苦不迭,农作物因蒙上厚厚的灰土而黯然失色。

(6)白色污染严重

各种塑料袋及塑料制品、农膜在农村大量使用,废弃后不回收妥当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路边、地埂。风一刮,则“高者挂长林梢,低者飘转沉塘坳”。

(7)垃圾、杂物、农家肥随意倾倒侵占公共场所及道路

各种废旧电池、废弃电器、废弃药品、玻璃制品及其他垃圾无指定场所,任意倾倒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和各种活动,又造成道路阻塞,影响交通安全。

2.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增强责任感

在学生调查,亲身感受目前农村环境问题及危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课本环境保护知识展开讨论,进一步分析。同学们初步认为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人为破坏严重;个别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只顾眼前利益、自个利益,缺乏大局意识;没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农村建设规划不够;国家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及监管措施不力;贫困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越穷越乱采滥伐,造成恶性循环。通过分析、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

3.引导学生建言献策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治理当地农村环境问题建言献策:

(1)建议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建议乡镇、村级组织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牌、广告牌、各种会议及“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营造依法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还要负责组织村民处理好垃圾,保护好水源。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沟,减少水土流失。

(2)建议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力度

建议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充分、附加值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大力推广科学种田,选派责任心强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间地头、村巷宣传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用药施肥。推行清洁生产,整治小企业的污染。改革林权体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整修梯田,积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把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纳入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大环境保护的监管奖罚力度,教育引导、经济手段和法律制裁多管齐下。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步伐,逐步硬化道路,提供安全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为农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

4.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行动

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头,进社区,进家庭,用自己课堂所学环境保护知识和实际感受宣讲《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张贴环境保护标语,散发环境保护传单,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志愿参加清理农村公共场所垃圾、打扫道路、美化村容村貌、植树种草、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和破坏环境的言行作斗争,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保护环境,我的责任”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