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首先阐述了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意义;其次,论述了企业文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规范作用,提出了如何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认同的方法;最后,对于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认同时需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认为企业认同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认同;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思想、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统称,它表现为作为企业主体成员―“人”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的道德规范,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
一、员工认同是企业文化建立和延续的前提和基础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当代先进文化、中国的民族特色与企业的性质、行业特点与地区特色等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才能为大家所接受、认可、践行、传播,才具有生命力和持续性。
员工的认同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心入手,以行立信,心行合一,持之以恒。
首先要对现代各种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进行筛选提炼,吃透企业的特性,对企业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提炼出最富有本企业特色、最适应本企业发展的最有价值文化,并将三者进行融合,精心提炼。使全体员工对提炼出的企业文化产生共鸣,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地践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确立后,就必须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构建文化氛围,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理念、意识和准则,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其次主要领导和领导集体要身体力行,成为企业文化的表征。企业领导是企业形象的代表也是企业文化的象征,“群羊看头羊”,如果企业领导都不能做到那就说明要么企业文化的提炼不到位、不切实际,要么要求太高无法实现,要么领导者对企业对自己没有信心,要么自觉性不够。那就要重新审视和修正企业文化,或者清除不够资格的领导。否则企业文化就只能成为摆设。
第三是要建立激励合约束机制。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综合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不断重复和强化。这就要建立长期的制度和机制,约束人们的言行,激励人们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
二、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个企业一时的成功可能靠各种“运气”,但一个企业要持续的成功必须靠文化,而文化的形成必须靠一代一代的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会引导和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互相推进、共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因为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因此它对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非常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老字号”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在于它的价值观既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又符合企业的特征,因此能得到员工的认可、社会的赞誉,引导员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的身体力行。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员工就可把需要制度约束的“正向行为”转变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文化的这种柔性规范力,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三、要取得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要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首先在提炼企业文化时就要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反映员工心声和物质精神需要的诉求。否则员工就会把企业文化看作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此在确定企业文化时管理者就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让每个员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其次,要主动用企业文化塑造员工。一是要从“念念不忘”即营造氛围持续不断的“念念”使人记住,提升到“念念不忘”即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自觉行为,时刻念念,记着企业文化的引导。这时企业文化就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员工的思维模式重组,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
第三要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融为一体,共存共荣。在企业文化构建中老板往往是看重“赚钱”让员工“无私奉献”;而员工往往看重的是“待遇”工资福利,“一分辛劳一分钱”。因此必须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一起发展,将“职业观”转变成“事业观”,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样企业文化才真正得到了实现体现了价值。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是要注重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教育、整合使企业文化成为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成为整个企业每个员工的价值体系。不能只重形式,玩“花架子”,把企业文化变成“花瓶、摆设”。
二是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顺”是指信息沟通要有层次、有路径,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问题,“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秩序井然。“畅”是指言路通畅,员工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声,能够得到传达、重视和回复,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和解释。要有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学习、工作、创造、发展的平等机会。
总之,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整个企业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为准则。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认同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员工的企业认同又是企业成长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促进企业文化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深入人心,久久流传。
【参考文献】
[1]王树亭,王甜甜.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9.06.
[2]蒋世刚.关于员工认同率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8.4.
[3]牛英仙.重视员工心声 提高企业文化认同度[J].商业文化,2006.22.
[4]武燕 .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度[J].经营管理者,2009.18.
[5]陈益政.企业文化深植: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12.
[6]陈科,方华.论员工企业文化认同感的培养[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4.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创新性;激励机制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在企业进入国际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以人为本,能够激发和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自动性和创造性,都正在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和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该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对企业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实践表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额重要体现形式,其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企业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企业精神、行为规范等能引导员工的行为取向,能把企业员工的行为动机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对于解决企业目标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等,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企业目标是引导员工统一行动的一面旗帜,使广大员工明了企业追求的目标。也就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并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奉献。因此,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应该融进企业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企业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人力资源发挥巨大的潜在能量。
2.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个企业的内部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准绳。当企业中个别员工的、行为与企业中约定俗成的东西不一致时,这种氛围的感染力便会对他造成一种压力,使他不得不与大多数人趋同,进而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以达到与企业整体环境的协调一致。
3.凝聚作用。是指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将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种向心集中、聚合、凝结的合力。
4.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员工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崇高的群体价值观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企业员工的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企业对员工作出较大贡献和业绩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企业就是通过树立榜样,立典型、评先进、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从而对广大员工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5.调适作用。是指它可以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功能和能力。
6.辐射作用。企业文化不仅在本企业发挥作用,而且还不断向社会发散和辐射各种企业信息,使人们对企业的名称、标识、产品、服务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助于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美誉感和信任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人们的随意编导,而是企业文化通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要想文化建设有成效,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目前国内存在一种片面的认识,即认为企业文化是高层文化。其实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认同。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广泛在各层面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提出各方意见,然后加以提取精华部分整理并加以宣传学习,让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到它是大家共同创造,来自员工群体,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实施较易受到全体员工的欢迎和接纳,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企业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物力、财力作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装饰品,它扎根于员工溶于企业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庆典,群众性活动等等,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
3.建立规范性和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制度在实施。企业制度是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的创新要破除旧有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循环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
4. 企业要在文化建设中造就企业典型和榜样。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应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习有典型;并且让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其他员工,让其他员工都要以榜样为学习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争做先进、楷模,上下相互竞争的你追我赶的积极状态。
5.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做好示范作用。领导示范就是企业领导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其次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6. 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文化网络是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及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也体现在企业各种行为的成效中。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能够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这是检验其成败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互动性,使企业文化发展得生动活泼,蔚然成风,取得实效。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摒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海之.浅析企业文化对管理创新的价值[J].商业研究,2001,(10).
关键词:选矿企业;企业文化
目前,利用矿产资源生产矿产品的选矿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生产管理粗放等特点,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成为摆在选矿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只要有企业的存在, 就有企业文化的存在, 它与企业共存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选矿企业也不例外。所以,选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选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受选矿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本身起点较低,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也比较弱,一般都将经营的重点放在经济利益上,很少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在现实中, 选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1、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观念淡薄
许多选矿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在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上企业老板独断专行、自己说了算,缺乏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急功近利的焦躁冒进,导致企业盲目发展、过度扩张、资源浪费,没有给自己企业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规划。这也是造成选矿企业经营不佳的主要原因。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是企业文化的渊源之一,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不明确, 就不可能建设好伴随选矿企业成长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也随时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在企业中, 大都吸收了企业老板的亲朋好友,裙带关系普遍。在这样的企业里,企业老板把企业当成是家庭的延伸, 思想意识里几乎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 或者根本不重视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 落地 思考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认知意义
只有当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最受尊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不该做,企业文化才有“市场”,才深入人心,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认知系统,是一种境界、一种氛围,它表现为和谐、秩序、开放、平等、宽容等等。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有魅力的,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更有一种纽带力和辐射力,它使员工热爱、忠诚企业,愿意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当前,面对电力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引入竞争的关键时期,国家电网公司着力加强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提出了建设以“五统一”(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战略任务,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员工步调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三、企业文化落地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落地,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与措施,把企业文化蕴涵的核心价值观及精神理念融合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的思想行动中,使之成为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行为习惯,有以下积极作用:
(一)引导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因此,即使当企业发展道路上出现一些险阻,内化在员工心目中的企业精神和发展目标丝毫也不会动摇。
(二)凝聚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得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增加了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使大家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各种磨擦和矛盾。
(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一种群体道德和行为准则。某种违背企业文化的言行一经出现,就会受到群体舆论和感情压力的无形约束,同时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约束。
(四)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力求把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统一起来,使之成为员工所愿意、所喜欢从事的工作。员工把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要把工作做好。拥有这种气氛的企业文化将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五)辐射作用。企业文化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愿景、基本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企业员工在社会上的每一次言行,向社会大众展示着本企业成果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态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
四、企业文化落地扎根基层单位的思考
让优秀企业文化在基层本单位顺利“落地”,可以从“重宣传,求提升,贵自觉,化无形”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1.重宣传:对内,要开展统一的企业文化宣传,大力宣传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五统一”要求;对外,要开展统一的企业品牌传播,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的背景,努力提升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2.求提升: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及企业文化活动,努力提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基层员工对于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落地”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让企业文化活跃起来,不断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贵自觉: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企业全体员工人人自觉践行的文化准则。要想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实化于行”的最高目标,需要基层全体员工从我做起,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到执行更有力,管理更高效,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单位的发展成效上。
4.化无形:就是要切实做到“五统一”,使企业文化的精髓深入到基层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企业的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每一位基层员工身上得到完美地体现与诠释。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探讨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深层次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管理 行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这样,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这样。
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中国著名学者霍桂桓曾对文化哲学定义:“文化哲学就是‘通过从哲学所具有的总体性立场和理论高度出发,运用融抽象分析和具体综合为一体的、个体主义生成论、方法论视角,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本质有过很多的表述,如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
2 现代企业文化实践建设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企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型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更加深入?企业如何建设一种更本色而更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了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者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渗入了现代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对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儒家管理思想,其思想精髓是讲求“中庸”之道,强调管理伦理与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企业要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更应该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建设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理念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的确立和共识, 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形成一套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最高精神和指导思想,正如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一样,是指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力。这种理念力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提升、一种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通过在企业员工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品质与能力,培育员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2)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
企业文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包括建立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而人的活动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它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所形成的应是一种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为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而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导向,是把企业提出的价值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地将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要把提出的价值观,通过有效的制度准则贯彻下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与企业文化的“本源”相背离。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效应。现代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机制,以企业文化为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行动,也就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霍桂桓.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研究初探[J].哲学动态,2000(4)
2 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竞争是未来企业更高层次的竞争。民营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做大做强,必须突破企业文化的瓶颈并不断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形成积极进取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制胜确立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与生产经营相比,文化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认知不足。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企业文化存在“五缺”:缺少规划、缺少机构、缺少经费、缺少阵地、缺少活动。
2、部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尚未形成。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家虽有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但有些企业文化层次偏低,很大一部分职工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管理能力欠缺,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价值观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上。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与企业管理缺乏有机结合,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
4、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尚未形成。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家族情感型和制度约束型,实行家族式集权管理模式,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
5、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尚未形成。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载体形式、内容 、方法手段都比较单一;企业文化无特色,不能给职工以亲切感和认同感,起不到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
1、注重改进家族式制度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改革和企业文化创新。一要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对传统的家族血缘文化进行理性的变革,在不断弱化家族意识的基础上促成企业理念的变革,使民营企业完成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的转变,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二要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企业必须树立在“分权”基础上相互协作的意识,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应把人当做具有平等的现代人格权利的主体来对待,企业应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实行人事聘任制度和专业化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崭新企业文化。三要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主动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在创新中促进企业文化的持续改善。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营养成份, 将企业文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四要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愿景不断融合。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营造“团体学习”的氛围,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2、注重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企业领导者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是私企业家要摒弃偏见,增强自信。应当为自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脱贫致富,为自己依法纳税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感到光荣,切实放下包袱,坚定自己在私营企业领域创一番大业的理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加强学习,自我提高。树立依靠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来加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思想;注重通过自学或进修,学习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尤其要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大生产乃至进行国际化经营所必备的财务知识、金融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和外经外贸知识,熟悉本单位、本行业的经营环节、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市场行情等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借助外力,发展自我。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程度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不断发展壮大自我,积极与其它经营者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增强实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一些善于经营,资本雄厚的个体工商户、专业户要扩大规模,向私营企业发展,私营企业则要向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发展。
3、注重培育民营企业的特色文化。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制定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理念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二要明晰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对企业的"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提炼,使其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体系。要使企业文化的意义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不仅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符号层面,更要针对企业的操作层面,使意义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促进企业更健康、更具活力地发展。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思想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在新时期、新阶段,企业要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企业文化中的精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企业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焕发新的活力。四要加强企业形象建设及全体员工的信仰、精神、价值观的培养。表层形象建设方面要加强企业的外显特征,如环境、厂徽、厂服、产品商标、包装及产品造型色彩等的修炼。民营企业形象建设应当坚持民族化、个性化、社会化和标准化。要以新的姿态焕然一新,彰显出现代化的特色。五要坚持“质量第一、服务优秀”的理念。企业始终应奉行服务宗旨,“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承诺“今天事、今天办”,为广大用户精心工作、热情服务,使用文明语言,和用户交心、贴心,依靠广大用户。
4、注重制度建设,保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保证。一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强化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使企业文化具有持续性,把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让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通过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积淀。二是建立企业文化培训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把着力点放到员工思维方式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上,营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上。把共同愿望、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这一体系作为培训的基础内容,进行长期的灌输,达到全体员工对行为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认同。三是建立内部晋升淘汰制度,把是否适合企业文化作为内部晋升、淘汰的条件之一,“让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以此净化企业文化。四是企业家要带头实施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需要企业家将企业文化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组织的结构设计,组织的系统和程序,组织的各种意识,组织的哲学、信条,有关重要事件和任务的宣传,企业标识物的设计等方面,使企业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团队成员自觉的行动指南。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都证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要强化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无论是物质层、制度层还是精神层文化,都要体贴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的观念。做到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激励人的创造热情,挖掘人的潜在能力。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意义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体现在企业文化力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概念,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共同遵循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和经营作风的概括和反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它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对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要素,不断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的途径
1、理念创新是主线
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不能苑于一种文化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本质,又要不断创新其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服务,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没的灵魂和动力源泉。开阔新视野、建立新理论、探索新规律,提高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保持企业文化鲜活的生命力,理念是旗帜和方向。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理念必须创新,要把企业长远战略目标与稳定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形势、任务与员工的责任、义务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征求员工对企业发展之意见,不断提炼、不断完善,形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化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一支有工作热情、求实创新、作风严谨扎实的员工队伍。
2、领导者是关键
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而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率和中间力量,带动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践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领导带头践行企业文化,首先要学会运用,其次要讲出道理、说出效果,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员工。企业领导要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员工、服务企业以及站在全局高度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实施人文关怀,真心实意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从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合理需求。
3、员工群众是主体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使企业文化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使员工形成同一理念,并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并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把企业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自觉的行为取向。要坚持“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当”的人才管理机制及“给人以利益,给人以前途”的人才激励导向。通过不同层次、各种平台让员工在不同的领域展示自己,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企业在激发员工潜能、鼓励创新方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创先争优等活动,为成就员工、展示自我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企业推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全心全意地完成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自觉自愿地做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事,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愿望。
4、制度建设是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在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中,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可靠保证。没有文化的制度是落后的制度,没有制度的文化是无根的文化。要把企业文化分门别类加以细化,把无形的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为有形的行为方式,形成规范的制度程序,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把制度渗透到每个环节。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需要把制度固化下来,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使其在执行中不断强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自觉履行符合企业理念的行为。
5、企业精神是核心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理想和希望的集中体现,也是凝聚、激励企业员工奋发工作的不竭动力。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梳理,从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思想素质在企业精神的熏陶下不断升华,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把企业的经营之道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形力量。
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6、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众所周知,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企业能量的聚合,取决于员工的政治素质,而员工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应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紧扣生产经营中心和改革新举措的出台,做好思想发动,引导员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要找准驱动点,用活动吸引,竞赛激励,典型引路,启发员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形成人人既是生产劳动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局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员工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构建,持久地发挥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总之,有了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战而胜。
参考文献:
1.黄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商情》2009年第18期);
2.于远峙《管理的终极智慧―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内容
当前时代是以信息和文化为基础的时代,相当多的现代企业应当顺应天时,把握好文化运筹力,以惊人之速度在本领域市场中快速崛起。比如,松下公司员工对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高校、海尔公司的真诚到永远等鲜明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是成功的管理文化范例,让我们能够有必要对管理经验形态上的企业文化,即管理文化开展探讨和展望。
一、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观念
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的文化观念。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经济,缺乏竞争就会缺乏动力。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条件之下,企业的竞争不但体现于国内,而且还遍布全世界。企业经营者及其成员一旦缺乏竞争观念就会造成缺乏动力。而我们所提倡的是一种公平的正当竞争,而不是依赖垄断特权来参与的竞争。企业经营者既不能回避竞争,又不能实施不公平竞争。为此,必须树立起合理的竞争文化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构建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大量企业在民主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家长制管理企业到处可见。因为缺少民主管理的文化观念,一些企业的管理监督纯粹流于形式。这种现象之产生并非是偶然的,这和我国长期以来封建家长制密不可分。为此,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树立起民主管理的观念。同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加强学习,以相当的高度把握环境之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平衡,并落实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发展战略。经营者一定要有主见,将自身主见和专家智慧、群体智慧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三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如今,人类进入到了以知识为主体的时代,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企业十分重要的竞争力。企业经营者一定不能忘记这个时代之本质特征肯定是以人为本。企业一定要形成尊重知识与珍惜人才之氛围,企业应向人性化努力,加强下级与员工间之感情,并妥善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让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整体。当然,以人为本一定要注重于创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均要创新,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人始终是企业管理当中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对内,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员工与尊重员工,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外,管理文化应当注重关心客户,树立起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二是积极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管理文化理论把重点转移到了群体行为上,只有做到员工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让企业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所以,应当将最大精力集中在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上。三是要将硬管理和软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硬管理主要指依赖于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并运用行政命令开展刚性管理,同时它也包涵了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物质手段。而软管理则是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以培育良好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较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管理文化对于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能够起到愈来愈显著的作用。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推动力量,我们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多维权重的部分共同构成的,管理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文化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与辐射力等。二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将逐步形成大杂交与大文化。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科技金融合作都在快速扩大,而且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国家与地区已经认识到培养国际人的重要作用,并作为国家重大教育方针而提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住在同一个地球村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一个以东方儒家文化和西方暴露文化的大融合与大杂交为特点的新型文化模式已经在亚洲地区形成。从四小龙的实践经验看来,它是成功的与有益的,而成功的管理文化正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它不仅优于传统意义上的东方文化,而且也优于那种纯粹的西方文化。三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尤其注重于人本管理和塑造良好的团队精神。现代企业对于客户之概念已有所延伸,主要可以分成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即企业员工与外部客户。通过企业管理,应当让企业的内外客户均能感受到满意,因而,现代企业提倡的是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完全以人为中心,注重尊重、关心与调动人所具有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发展本企业。同时,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真正的团队一定要具备以下三大要素,其一是要有共同之目标,能够共同创造出精心打造的产品;其二是全体成员都应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全力工作;其三是团队成员间,也就是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要形成相互认可与互相负责,并且共同遵守的契约。
参考文献:
[1]陈晓林.创新企业管理文化,推进企业诚信建设[j].湖北电业,2008,(5).
我国正在掀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说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审视目前安全文化的建设现状,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偏向和误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反思和逐步改进。
一是建设方法和思路不当。有些企业在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时,完全以领导者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为主,对企业的客观现实和员工的权力、责任、义务和利益欠缺清楚认识和把握,与企业、员工、文化缺乏深入有机的融合,往往成为领导意志的张扬。这就容易导致普通员工缺乏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感,没有主人翁的意识,文化建设时置身事外。尽管口号喊得漂亮,但最终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安全管理体制以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建设的现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准确把握企业的安全思想脉搏,提炼出沉淀于企业及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在提炼过程中,不能只有领导层起劲,普通员工看热闹,不但要考虑领导者意志和企业战略目标,还要企业全员参与,做到企业有动力、员工有热情。要植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员工心中,不能过于“口号化”,也不能仅限于几场活动,或几部宣传片。只有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企业内部协调一致,才有可操作性。
二是员工心理调适和认知程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压力是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因受到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当员工感到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安全文化价值导向不一致时,压力就会产生,且冲突程度越高,不适应感就更强烈,压力就更大。情绪会直接影响工作表现,员工经常处于焦虑、压抑的精神状态中,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如果宣传和培训程度不够深入,不能使基层员工正确认识安全文化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员工就容易对形而上的安全文化产生质疑和抵触情绪。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使用一定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充实和更新安全装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组织氛围。同时使用系统化建设方法,加强制度管理和教育培训,使之充分理解安全文化包含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单位风气等无形的特性和抽象的品质,对员工的具体现实表现进行引导。当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员工认同和内化后,它才能充分发挥凝聚力的功能,使员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帮助员工调节心态,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从而长期保持较好的状态,创造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
三是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性不够。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人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其观念意识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它的形成和变革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由于企业技术进步、人员变化、硬件更新、环境改变,或是对安全文化不够重视、督促检查不到位,或是企业非生产经营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推诿和漠视,或是员工的认知程度不够、认为安全文化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这些都容易造成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力度和深度,从而使安全文化建设难以长期有效实施和推进。
顺利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承诺、执行者的责任和实践者的能力,在于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员工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鼓舞人心的、有资源支持的发展蓝图,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应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全企业统一规划、专人和专门机构负责、所有部门参与,改变阻碍变革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流程,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考核。安全文化体系一旦建立,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以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