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从事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与许多烟草企业合作,它们在经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春天之后却直接遭遇了寒冷的冬天,于是开始听到许多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最大作用在于给企业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也仅仅是一句空谈,然而这些评价无非是遭遇文化建设困惑之后的非理性认知。
究竟是什么让企业文化建设遭遇了寒冬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许多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动机并不是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烟草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在国家局的倡导下,各省局、市局纷纷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响应号召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发起的关键,因而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相比而言,民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对诸多无法解决的刚性管理问题时寻求软着陆的路径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机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陷入文字战争。
我们在给诸多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咨询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往往挣扎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具体遣词造句中,这实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词句精雕细琢固然重要,但要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落地。
落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脑入心阶段或称内化于心的阶段,即通过企业文化的宣贯以及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员工知道、理解、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二阶段是文化外化于行的阶段,是员工真正的把企业文化践行于工作中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文化与管理融合的阶段,真正意义上发挥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实现文化管理的高级阶段。然而大多数的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停留在第一阶段,甚至一些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感知度都比较低,更不用说是第二、第三阶段了。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要素落后于社会、企业发展速度。
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首先即是对企业文化的定性——企业中有着诸多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特征,也有着很多的时代特色,但经过3—5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发展,行业发展出现了新方向,企业也必然站在一个新发展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停留在当初的阶段;也有些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文化良好的解决了当初提出的问题,而在发展中又出现了新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来适应新形势、新阶段,促进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上所陈述的问题,是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企业从低级阶段迈向高级、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
那么究竟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第一步,企业文化诊断。
企业文化诊断主要是企业要对企业目前的文化现状进行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调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调研的方式,可采用一对一访谈、群体座谈、问卷调研、活动效果分析等方式,主要考察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文化落地两部分内容。企业文化手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是否符合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手册是否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适应;员工对企业文化手册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分析;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是否符合政策的变化。企业文化落地主要考查企业文化活动开展实施效果、企业文化与各项管理工作结合度分析、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层面表现因子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请企业中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分析,也可以聘请外部专业咨询和调研机构进行专业性调研分析。
第二步,企业文化提升方案。
在第一阶段调研和诊断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归因分析,寻找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直指企业面对的新矛盾、新问题,弘扬企业中优秀文化;要对原来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素大胆摒弃,并增添新要素,解决文化与管理的适应性问题。
第三步,企业文化提升规划。
企业文化提升规划主要针对提升方案展开,解决企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问题往往会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企业文化是管理的一部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文化的提升与变革必然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在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但价值观的改变却往往深刻的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对企业文化提升进行规划,既不能急功冒进,也不能被动出牌,而是要有步骤、有节奏的向前推进。
第四步,企业文化提升方案落地联动机制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作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149-02
0 引言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创建企业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弘扬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快企业的发展。
1 创建企业的文化体系,用文化力推动生产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不仅在经济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化上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还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甚至是铸造企业灵魂的力量。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日益显著,离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主流价值的涵养,企业是不会兴盛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除了社会环境的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练就自身的“内功”,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就更应该加紧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说到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人若没有灵魂,那么他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一个企业也是一样。企业文化表现在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或价值体系上,若员工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相同,那么他们的员工就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员工就会把这种归属感转化为动力,表现在工作上,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纵观天下,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创建企业自己的文化体系,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才能把这种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2 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用文化力保证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是向心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不断的总结出来,并被企业成员所认可。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从而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它向外代表一个企业,可以说是企业的另一招牌;向内则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也是全体成员的信念所在,可以培养员工统一的价值观,激发员工团结创业的精神动力。提高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企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人身上,必须培养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只有把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使员工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园来回报和付出,真正做到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发展,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归属感和荣誉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和引导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树立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性格,企业的精气神。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士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反,企业文化的缺失会导致企业人心涣散,最终被市场淘汰。所以,优秀的企业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培养本企业员工认可的文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3 坚持企业文化创新 用文化力促进持续力
创新是一切事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社会产物的企业文化,也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融入新的文化要素,才能紧跟时代,常青不衰,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地发展。
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那就不能固守一种固定的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停滞和倒退。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创新的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根据和核心竞争力。把创新这一观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成功的共同经验。
企业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文化,同样,一个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企业的文化,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的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在逐渐减少,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向失败的深渊。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无处不在,影响着职工的素质、管理的水平、技术的水平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性的循环环境,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石和灵魂。所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发展资源,存在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之中,它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03).
[2]赵铁成.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建设;提升
一、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的主要作用
虹桥机场作为上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上海创建“四个中心”的过程中地位特殊。建设企业文化,推动改革发展,对于提升虹桥机场核心竞争力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提升虹桥公司文化建设有效性,发挥企业文化引领、凝聚和驱动作用至关重要,其主要体现为:一是可以进一步统一思想一是可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凝聚而形成的,员工共同的精神目标、使命愿景、思想情操、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等观念和意识,具有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企业在正常运转的时候,需要企业核心价值观起到凝聚作用;企业在艰难困苦创业之初,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之时,乃至在深化改革面临瓶颈的阵痛之刻,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就是要将核心价值观植根员工思想,贯彻落实到日常行为,成为激励工作保持热情的不竭动力。二是可以进一步增强活力二是可以进一步增强活力、推动发展。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要素,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企业开拓进取的重要动力。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才会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技术,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产品才能够不断更新换代,企业才会有生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可持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就要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并将其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三是可以进一步构建和谐三是可以进一步构建和谐、陶冶情操。结合单位员工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宣传及娱乐活动,不仅可以教育影响员工,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还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企业氛围。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就要从关心群众做起,特别是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培养良好群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的主要障碍
虹桥公司作为一家市属国企,其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变革,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文化已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逐步确立。但不可否认,公司文化建设在有效性方面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一是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目前,企业文化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上不够深入,尚不能真正将企业的精神、理念、价值观等融入员工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过程中,行为规范践行与达到“知行合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还不稳固,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在推进、改善组织绩效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混同思政工作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混同思政工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其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它们虽然有联系,但既不能相互取代又不能相互从属,只有功能互补,才能相得益彰。虹桥公司作为一家窗口服务单位,拥有4000多名员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必不可少,不能简单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将其取代。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管理活动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包含的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等是贯穿在公司经营活动和管理的每个环节乃至整个过程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虹桥公司的文化建设必须与提升企业形象和服务品质密切相关,但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两者关系。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特色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特色。企业文化应当是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不能标准划一,这样就失去了生命力。综观虹桥公司文化建设,风格、特色不明显,与其所处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影响力尚不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公司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五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长效机制五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长期的任务。企业文化部、职工承认接受并真心实意自觉践行,需要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进程。虹桥公司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常态化上还存在责任意识不强、推进工作缺乏配套制度保障的问题,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更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三、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根据虹桥公司的特点和员工状况,为更好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提升机场品质内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一)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根在传承
1、注重历史积淀与文化理念的传承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同度,从而最终影响实践的效果。提炼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离不开对企业发展历史积淀的萃取。虹桥机场始建于1921年,有自己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近年来,虹桥机场先后经历了扩建工程通航、世博会保障、东跑道大修等艰巨任务的考验,锻造了虹桥人的4种精神,即:以我为主,敢于担当的负责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这是虹桥公司上下一心在实践中历练出的“传家宝”,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和核心能力,只有继承和发扬这一历史文化传统,才能使企业文化在新时期有所创新和发展。
2、注重文化理念和管理制度的传承
管理制度是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实际行为的固化过程,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只有统一协调、互相融合,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文化力。制度建设必须传承文化理念,通过“硬”方式,实现文化理念从“虚”向“实”的转化,这对于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把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理念落实到各个具体岗位,细化为可描述、可操作、可考核的岗位规范。要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为出发点,通过查、议、改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用看得见的制度把看不见的理念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制度长效管理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断提升有效性。
(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本在和谐
1、推行企业文化生态模式
企业文化的有效性首先要求其自身体系的和谐,“和而不同”的多元化践行模式是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有效方法。“和”就是和谐统一,其基础是大家必须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公司鼓励各生态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彰显个性文化,打造企业文化的多元化环境。因此,行为规范的实践主题不应追求面面俱到,应注重特色,确保质量。近年来,公司部分基层单位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安检护卫保障部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机场的专业安保队伍”目标,积极打造“严谨专业”的安检特色文化;场区管理部通过组织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每年一次的“有话你就说”职工家属座谈会等载体,努力营造“员工至珍”的场区特色文化等。实践证明,聚焦核心、多元践行,百花齐放、和谐推进,以核心价值理念为主导,做深、做精、做细特色文化,比缺乏针对性地全面推进和践行主题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推行企业文化平台整合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平台,载体和形式才能丰富。公司两级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职能要强化,党、政、纪、工、团组织工作要联动,要定期召开企业文化工作推进会,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任务、评价成果,切实建立党政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平台。在企业文化宣贯形式、践行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公司可以通过OA等渠道搭建成果交流分享的平台,采取现场观摩会、案例分享会、文化论坛等有效载体,增强好举措、好经验、好成效的辐射效应和倍增效应。
(三)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重在管理
1、抓好评价体系建设
目前,虹桥机场公司已经将企业文化考核内容纳入各单位绩效合约,但实际运作中缺少完整、系统、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可量化、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建设内容更加明确,从而使软文化变成硬指标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措施的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评价,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直接表现形式的评价(包括精神、制度、物质文化三个层次);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制度文化是指企业运营制度如何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物质文化是指能直接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结果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物化形态。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后,评价企业在生产运营上取得怎样的效果。公司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设计,始终利用考评这个“指挥棒”来强化落实核心价值理念,让员工从认知、认同到执行。
2、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领导干部队伍,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二是内训师队伍,要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变成员工乐于接受的语言,将抽象的企业文化提炼为有形的信条、故事和案例等易于感知的形式,注重引用身边人身边事,点燃企业文化传播的星星之火。三是先进典型队伍,要善用顾鹏飞、吴娜等公司先进典型来传播企业文化,大力弘扬先进人物的学习、创新和奉献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用榜样的人格力量来诠释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使其深入人心。
(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魂在创新
1、突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
融合是创新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结合中心、融入管理才有生命力。要善于借力,在大主题中寻找小切口,通过岗位对标、陋习查改等举措,持续推进“客户导向”等核心价值理念落地,让抽象的文化理念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体现。要融合企业安全、服务管理,开展微电影评比、安全服务口诀征集等活动,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涵,推动企业中心工作。
2、突出传播方式载体创新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竞争力 途径
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无形的文化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990年在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靠技术,技术竞争力靠制度。进入市场经济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也使职工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制度文化来规范约束职工行为外,就必须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通过软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各项任务,实现企业所肩负的使命。企业一年的发展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财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对而言的企业文化,虽然不具有物质形态和资金形态,但它确立了企业经营思路和战略目标,同样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升企业的时常竞争力。如我们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通过总结、提炼、整合,形成了“诚信、协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等许多反映企业文化的丰富内容,并提出了“做大、做强、走远”的战略目标,将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了战略资源。
2.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一方面企业文化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它又实实在在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说到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文化,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广大职工的生产热情。
3.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生产服务,而企业生产的关键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设企业文化,达到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凝聚人心,形成企业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如我们矿通过评选“首席工程师”、“星级员工成长通道”建立职工奖励基金等相关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企业所认识,但是如何建设自己企业的文化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全面规划,逐步推进。
1.提炼企业精神
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因此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要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沉淀下来形成企业的一种行为规范。
2.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正确、鲜明,体现行业特点,符合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赚钱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一旦确立,就必须明确本身希望达成的目标,不容纳不愿接受企业文化或者不符合企业文化标准的员工,因为只有通过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够真正地把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3.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构建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文化建设的实施。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时就特别强调制度的作用。倡导行为文化。企业家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而员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企业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该企业的文化内涵。
4.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的命运最终肯定是由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人的因素来决定。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的创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以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要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性。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以人为本”重在提高人的素质、重在尊重人。
5.适时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摘要: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的越来越平稳,许多决策者开始考虑企业文化的隐性作用,也开始重视开展培养起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就从现今中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出发,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巨大影响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创新 影响力
在企业的发展初期,为了适应残酷的经济市场,决策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残酷的现实经济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以基本上也就无暇顾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巨大作用认识得也不全面。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的越来越平稳,许多决策者开始考虑企业文化的隐性作用,也开始重视开展培养起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升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就从现今中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出发,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巨大影响力。
一、创新企业文化的意义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同样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思想。只有“思想”进步了,那么企业才能朝着一个平稳正面的方向上发展。重视并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通过确立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培养形成优秀的企业精神以及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完善和健全企业行为规范,树立和优化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和企业管理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的业平稳持续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而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当下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创新氛围,就完全不可能推动产生一个好的制度创新。第二,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那么也就难以创造出好的经营战略。第三,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先导,就很难产生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先进技术创新,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则是企业不断升级和竞争取胜的原动力。
二、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提升的影响力
(一)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管理相关理念形成的基础
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决策者和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一种企业价值观, 它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要使得企业决策者和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则必须要创造出一个和谐、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必须要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只有企业文化得到创新发展,才能够为企业相应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加能够为企业的创新管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轻松氛围。
(二)创新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企业到底要如何进行创新?这是至今许多企业和学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就拿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子大亨索尼公司来说,虽然在1997年索尼公司就已经预见到了网络时代的来临,但是却行动缓慢,针对网络强大的冲击性,没有能够再像以往一样推出震撼性的颠覆性的产品。创新能力的衰退是现今索尼公司发展的最大致命伤。
而企业的创新,一是要靠有形的物质手段,二是要靠企业文化无形的精神推动。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相互配合发展,加大推动力,才能使得企业能够乘上新世纪发展的快速列车。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发展“软件”,在一切硬件条件都齐全的情况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生产力。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企业创新的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大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推动企业向着科学发展、平稳发展的方向上推进,使得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力的创新型企业。而为了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找准企业创新管理的着力点。
(一)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
由于企业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许多企业在进行创新发展时往往都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但是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许多制度前提和发展环境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环境不相符合,如果只知道一味的照抄照搬,必然导致企业发展的“水土不服”。所以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二)企业管理创新应重视战略策划
战略策划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策划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现今,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巨变,以及我国在加入WTO 后,本国经济体所面对的跨国公司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战略创新上下足功夫。
(三)企业管理创新应重视企业之间创新合作
企业创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只凭个人或单个企业的努力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而架构创新网络,开展创新合作,将会是未来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导模式。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共同携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不失为新时代竞争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必然的选择。并且相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企业之间的合作克服创新思想交流的障碍,同时加快创新知识的传递及效率。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市场也日趋一体化。所以,谋求合作,将竞争与合作统一起来,是当今市场竞争中的新思维。
企业的管理创新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客观需求。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如果不与国际接轨,不去创新,那么企业就会无法生存。而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所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而公开的,只有速度出击才能够抢占市场。谁能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够赢得市场。所以创新是必然的选择,企业只有走上创新发展之路,以企业文化的创新来带动企业创新管理的提升,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可星,郑季良. 西部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管理浅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2)
[2]陈劲,李飞. 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09(S1)
[3]马海波.创新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 企业纵横.2007.11
关键词:企业文化;执行力;员工;提升;影响
一、绪论企业执行力
由员工执行力组成,员工执行力的提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员工执行力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竞争的软实力,对员工执行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针对当代企业的具体问题,研究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对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价值。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影响下,在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及自觉遵守和维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2)员工执行力:员工高效完成工作、利用资源、履职、达成个人及企业目标,将个人行为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契合的能力和素质。简而言之,员工执行力就是员工履职、完工的能力。
二、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
1.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作用力:
①企业对员工具有引导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努力奉献。
②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共同的价值理念,通过相同的价值理念拉近员工彼此之间的距离。
③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氛围,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
④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控制作用。引导员工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控制员工的工作过程和不合理行为,督促员工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2)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反作用力
①员工执行力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员工执行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
②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从员工执行力的强弱中体现出来,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员工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好就很难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执行力就很难提高。
2.我国企业员工执行力表现的现状
(1)员工执行力表现的积极方面
①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提升员工个人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②实行了目标管理的方法。目标管理法将重视工作效率的管理与重视行为与思想的行为科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工作质量。
③引入了绩效考核。这种激励方式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员工、不同需求而改变,具有灵活性,同时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感。
④采取了相关激励措施。如目标激励法,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激发员工不断前进的欲望,并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
(2)当前企业员工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内部管理问题:在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员工工作的目的性不强;在分配任务方面分工不够明确,容易产生互相推诿的现象。
②中层干部执行力差:企业里的部分中层干部不能自觉贯彻企业上级的要求,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事业心和责任意识不强。
③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考核力度不够,对既定的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
④没有适合本企业的执行力文化:企业中从干部到职工,对企业文化普遍存在模糊认识或者缺乏有效的认同,束缚了员工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案例: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的影响
(1)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抓住人心。在沃尔玛的领导方式、沟通方式和激励措施中体现了沃尔玛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的特点。
(2)领导力决定执行力,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一种,有领导力的领导,员工的执行力通常都很好,领导力的好坏决定着执行力的强弱。
(3)建立合适的执行力文化,引导员工的目标行为。优秀的执行力文化保证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照正确的策略、方法和措施来展开工作,并转化为一致的行动。
(4)塑造学习型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沃尔玛所提倡的,目的是鼓励员工争取第一,促使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基于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提升的建议
1.基于企业精神文化提升员工执行力:首先,要建设切实可行的企业愿景。企业员工需要的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未来的信心,所以企业愿景要切实可行,并且要符合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或期望。其次,加强组织内部沟通。沟通是组织的生命线,传递组织的发展方向、展望、过程、产物和态度,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员工产生平等感、参与感和被尊重感,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领导与员工的感情。
2.基于企业制度文化提升员工执行力: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证执行有序的必要条件,使各项日常工作在规章制度中有序进行;公平的考核激励制度是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的基础,根据期望理论将各种激励手段优化组合,使薪酬水平公正、合理、可持续,同时对员工的绩效、贡献等所作出的奖励承诺要及时兑现。此外,在执行流程控制中,可以明确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流程和执行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执行主体进行监督和反馈。
3.基于企业物质文化提升员工执行力:首先,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文化宣传要接地气,并且以员工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向,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加深员工对文化的理解。其次,拓展企业文化的宣传途径。除了企业的官方网站和内部杂志外,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反映员工心声,深入基层理解员工,这样文化宣传会更加有力。
4.基于企业行为文化提升员工执行力:完善的领导组织结构是管理的基本条件,企业要重视领导的作用,健全领导体系,规范各层级职能,让各层级领导对负责具体工作的下属给予充分授权。群体行为对员工执行力具有引导作用,对此应该关注企业员工对于需求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更好地控制员工的执行力。最后,建立学习型组织,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知识生产率”终将取代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所以企业要通过学习型组织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替。
五、结语
本文以现有执行力理论为依据,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在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升员工执行力的改进建议以促进企业发展和持续经营。通过对企业文化和员工执行力的研究,本人得出以下结论:
(1)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同样员工执行力的提升也不会再短时间内完成。要提高员工执行力,不仅需要管理者建立良好企业文化,重点是要提高企业文化影响员工本身,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标语而已。
(2)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执行力由员工执行力构成,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必须将企业内部发展的中心转移到员工身上,坚持以人为本。
(3)针对我国企业现存在的问题,要从企业文化角度出发,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使企业愿景切实可行,重视沟通的作用,完善考核激励制度考核管理制度,同时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0-202.
[2]邵学全.赢在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10.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18-03
自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多或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的甚至遭受重创。面临经济危机的袭击,如何使企业生存下来,并保持不败之地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很多企业想尽各种办法稳定生产,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扩大客户群,采取一系列销售手段等。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除了以上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方法之外,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精神层面,进一步打造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一年的企业靠老板,五年的企业靠团队,十年的企业靠企业文化,百年的企业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经济危机正是一个契机,在这个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做到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组织。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有三种表现形态:表层,物质态的视角文化;中层,制度态的载体文化;深层,理念态的精神文化。
(一)表层:物质态的视角文化是指企业形象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的总和。企业的形象文化层包括了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的产品、技术、广告、企业的包装与设计、企业的标志等。他们是企业形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层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总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的整体行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员工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等。它是企业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反应。
(二)中层:制度态的载体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制度、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不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种表现形式,企业的内在精神,也不可能完全用制度来体现。所以,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中层载体。它起到了介于企业的表层文化和内层文化的传递功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深层:理念态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念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如果被员工和社会认同,将是企业长期屹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同时也会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产生营销效应,即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实现企业营销。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品牌的内涵。所以,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结合经济形式和企业自身特点,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内在策略,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经济危机背景下提升企业文化的策略
所谓危机,既有危难,又有机会。采取措施较好的应对危难,事实上就为企业赢得了一个机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成功的提升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为企业赢得了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当前,一些企业面对业务量剧减,产品进出口减少等情况,只关注生产销售等“硬”环节,而没有关心企业文化的塑造。有些企业没有给员工过多解释就减薪或给部分员工放假,对员工造成恐慌并对企业失去信心,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降低员工原有的一些福利待遇,若没有很好的和员工沟通,也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更加不利于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所以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从“深层”入手:进一步打造企业精神
1.树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在经济危机中员工的信心很重要。只有相信企业的实力,坚信企业能度过经济危机,员工才会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信心需要一系列外在措施来保障,比如,确保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保持不变。若由于业务量下降确实需要削减员工福利待遇,要对员工做出说明或承诺。比如,企业CEO发给员工一封信;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等等。
2.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指企业给员工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能力的平台,这与员工的基本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很多企业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之间除了比技术财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才来一争高下。如何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核心就靠企业文化。真正让员工忠于企业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升迁,而是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为人们对金钱与升迁的欲望是无限的,永不满足的。而对一种企业文化的认同,是一种价值观点相融,这种价值观的相融会使员工得到满足,并且这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忠诚,是难以改变的。这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
例如,宝钢集团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为员工发展铺设平台。在宝钢,早已打破了八级工作制度,高技能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可能高于公司领导;优秀的员工有机会被送往国外的企业培训,参加国际会议;通过普通工人―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这一平台,扶持技能工人“登高”,创造“学而优则专家”的氛围。这调动了宝钢工人的积极性,出现了获得55项专利的汽车电器修理工孔利明,第一个走上国际论坛的宝钢工人杜国华,实现专利技术返销的傅方中和施卫忠等,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宝钢的发展积累了人才。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留住人才,为经济危机后企业长远发展做了铺垫。例如,全球金融行业的危机已导致大批金融人才暂时失业,这将为上海创建金融人才团队提供机会。另据报道,2009年初,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深化的时候,北京5&5总裁俱乐部最近完成的“2009年度总裁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仅有17%的企业表示将会裁员。超8成(83%)的企业表示企业员工数将不变或增加。在所有企业总裁中,44%的人表示2009年还将增加员工数量。这也说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仍然是成长型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3.促进并购后企业文化共融
经济危机下,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企业并购情况屡见不鲜。2008年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购额飙升至1 59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07年跃升了44%;并购后,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共融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医学上,新输入的血液若和原有血液差别过大,会出现排斥现象,导致身体不适,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在企业中也是如此,若不能很好地使新并购进来的公司员工快速融入到原有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对于并购后的公司企业文化共融,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人性化措施。比如,通过培训,培养认同感。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的工作中心之一就是巡回于GE总部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演讲。这种行动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使GE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此外,还可以搞专题教育,拓展训练,也可以把企业价值观念故事化和理念化。例如,惠普公司流行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HP的创办人有一次在巡视各部门的时候,走到研发部,看到零件柜上了锁。当时该部门主管不在办公室,创办人问其他同仁,为什么零件柜要上锁?同仁回答,主管担心有同仁拿走贵重的电子零件,回家做自己的电子产品。创办人听完不说一句话,借来一只钳子,将锁剪短,并留下一张纸条,签上自己的名字:“请不要再上锁,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员工。”惠普公司信任员工,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每一位曾经任职惠普的员工都津津乐道公司这个小故事,并遵守公司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
(二)在“中层”把关:用制度保发展
1.建立开放性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法宝。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在一些企业纷纷倒闭的同时,各地不少高科技企业却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力,鲜明的对比折射出科技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开放性创新机制成为企业转危机为机遇的重要途径。
所谓开放性创新机制不仅指企业能引进外部技术和创意来辅助内部创新,而且意味着把不适用于企业当前市场的创新成果,通过授权转换,开发新市场或进入他人的市场。在国际化背景下,没有一个企业能独立地完成彻头彻尾的创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创新体制,把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用分工协作的方式产生更大的价值。
此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有创新思维,对取得实际效益的创新给予各种形式的奖赏。例如,海尔公司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班长田丰青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想法: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依此想法就很快改造出了一台先进的仪器。这位普通工人的创新事迹在2004年8月3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这对所有员工都是一个无形的激励。海尔的成功与这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2.把简单的奖惩机制变成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
公司之中必须存在奖惩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但奖惩一定要科学规范公平,这样才能成为激励员工的内在机制。目前,很多企业都有年终考核和其他奖惩措施,但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规范,奖惩存在“人治”,这种会令员工感觉不公平,导致人才流失。企业可以引进一些员工绩效考评软件,结合日常的一点一滴,把业绩考评和工作状况量化,也可以使考评绩效公开化,这样能有效激励员工,既使员工感受到公平,又不会因压力过大而感到压抑。总之,要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表层”形象,构建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和体现,表现在整洁的工作场所、现代化的工作设施等“硬件”中。物质实体可以直接体现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SA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软件公司,员工分布在全球近200家分支机构中。在CIO Insight杂志的“2005年供应商价值调查”中,SAS被列为商业智能领域的领导者。而SAS美国总部建有一个面积达77 000平方英尺的娱乐健身中心,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休闲放松项目,这就是“寻求工作于生活平衡点”的最好体现。对于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公司来说,在保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物质文化基础设施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利用经济危机企业业务量少的情况,利用这个机会,对企业办公环境进行改善,对办公楼进行适当装修和翻新,虽然表面上看投入了资金,但带来的是员工高昂的工作士气。
此外,还可以把物质文化建设融于亲情文化建设之中,比如,不定期发放打折电影票、健身券,每逢传统节日发送节日礼品,遇到员工生日发送生日贺卡或生日蛋糕等等。这些小事实际是企业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在充满亲情和温情的企业中工作,对于广大中国员工来讲,更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主动性,这正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文化的外在体现。
不难想象,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但它通过“润物有声,如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形式,既提升了管理软实力、又增强了企业“硬实力”。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注重文化引领,努力培育安全、管理、和谐、健康、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找准企业文化与管理提升契合点,就能更好地带动各项管理提升。
一、让安全文化带动HSE体系建设
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这既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带动管理提升的本质所在。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扎实开展风险防控和程序管理,扎实推进HSE体系实施。通过安全经验分享,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安全演讲,座谈讨论,经验交流,将常规教育、重点教育、说服教育相结合,扫除安全教育盲点,确保思想上的隐患治理。
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员工开展风险识别,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建立网络曝光台,制定风险削减措施,编制相关“岗位HSE作业指导书”、“岗位HSE巡回检查表”,明确各固定场所工作程序,增强员工制度意识,推动安全环保管理由严格监管向自主管理的不断跨越。
二、让管理文化提升科学绩效
我们知道,管理文化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是管理主体的精神核心。故此,提升管理首先必须通过梳理业务流程,编制岗位责任书,进行对标管理来注重效果跟踪,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管理、衔接基础与专业管理,统一刚性和柔性管理,构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全员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提升企业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要在管理提升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党建科学化新途径,健全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的“三化、三重、三力”,即: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重过程、重协调、重控制;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三、让和谐文化助力同心共赢
党的十报告把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必须抓好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因而,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只有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管理提升紧密融合,才能实现同心共赢。必须通过开展“六个一”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之星、微型党课等系列精品活动,强化“党委核心—支部堡垒—党员先锋”的党建“三级联动”模式,使党建工作联促、员工培养联手、座谈谈心联动、各类活动联办、基础工作联查,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规范、共同的行为习惯,促进管理提升活动。
同时,通过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发挥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作用,倡导家文化,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谐文化建设征文等多种形式,使和谐理念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弘扬与共同实践的价值追求。为“创建百年企业,实现永续发展”愿景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四、让廉洁文化促进公正廉明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党委书记杨大明在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引导干部加强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修身、学以增智;要教育干部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约束自身思想和言行,维护公司风清气正、想事干事、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巩固公司取得的良好业绩。可见,廉洁文化对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巩固管理成果意义重大。所以,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就是要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也若干准则》;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明标识、树形象”活动;开展党务公开活动,建设廉洁队伍。使廉洁意识内化为企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员工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五、让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力量
年初,公司总经理王德义在九届六次职代会上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石油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的目标和要求。随即,公司党委提出要积极倡导“忠诚、务实、简单”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大庆石化实现永续发展,创建“百年石化”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可以看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抓住了企业自身特色,突出了以人为本,坚持了与时俱进。
大家好!
刚刚听了领导和其他兄弟支行行长的讲话,我深受启发。现在我代表支行做表态发言,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有人说,如果将银行比作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服务提升工作”无疑就是整部机器的轴心,这一方面做得好与坏关系到银行运作的好与坏。现在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银行展开浑身解数,以各种手段,来缓解竞争压力,拉大银行间的差异。那么,银行之间的差异在哪里?产品吗、人员吗、设施吗?都不全是,对我们而言,是我们对待服务提升工作的态度,最起码的的态度就是要把徽商银行“与市场同行、与客户共赢”的经营理念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服务提升”多么平凡而又不简单的四个字,那多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我们支行决心做好一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注重物质文化打造微商银行品牌。
一是教育员工树立品质之上的企业理念,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使品质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充分利用银行现有资源,进行强势拓展营销,适时开展业务技术营销拓展竞赛,把市场需求、客户心理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使员工积极走向市场、面对竞争,打造良好的金融产品品牌。三是突出金融产品个性,增强客户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感,取得社会的信任和理解,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适时调整网点布局,捕捉客户信息及时反馈,正确处理客户关系,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二、以注重行为文化打造微商银行品牌。
首先,结合当前实施的服务提升工作,建立内部各岗位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言行规范。使员工在行动中切实体现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发展为准绳,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强化培训锻炼,养成自觉行动,确立管理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行政后勤为业务发展服务的群体意识。其次,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文明优质服务力度,坚持使用文明用语,践行为客户服务宗旨,以客户最大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第三,适时开展讨论与座谈,演讲与模范报告,实地观摩与示范演练,重复性演示与竞赛在竞争的环境中,广交朋友,谋求公众支持与合作,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双丰收。第四,大力倡导典型引路,形成团结互动良好风尚以形象宣传和全员营销为主题,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业务、形象品牌及先进事迹宣传,叫响银行品牌,有丰富客户资源,形成雄厚的竞争实力。
三、以注重精神文化打造合作银行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价值观,促使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充分行使民力,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广征群众意见,帮助员工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结合改革实际,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场合下的不同人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要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经营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强化道德责任感。以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由内而外,依据市场变化,确定管理定位。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各种需求的内容和边界,优化人、财、物要素配置,不断地塑造企业精神,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全员拧成一股绳,力求在支行内部营造一种公平、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