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第1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旅游城市、文化导向、文化特色

中国境内的旅游地点,一般人都会知道北戴河、山海关。可是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知道其实这两个地点是隶属秦皇岛市的,它们是秦皇岛的两个旅游区。也就是说在秦皇岛的旅游形象推广上,对于秦皇岛文化的部分导向系统不明晰,各景区相对独立,所以在旅游现状上才会各领,不能形成整体文化氛围的旅游城市形象。秦皇岛对于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的过程,急切需要清晰、明确的执行。针对秦皇岛城市性质设计的文化氛围,笔者从秦皇岛市城市旅游文化出发,通过秦皇岛的地域特色分析和文化导视系统的概念、文化特色、文化内容的分析,确定文化导视系统在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城市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导向系统在秦皇岛旅游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导向系统是帮助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的最主要的视觉信息辅助系统,如果能从我市城市旅游文化出发,对城市文化的导向系统进行严谨的视觉信息的设计规范,对促进我市“文化旅游”的平台建设,提高“旅游城市” 的整体氛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化导向系统则是针对秦皇岛城市文化所设计的城市导向符号,在旅游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上能够促进旅游内容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文化导视符号能够帮助旅游者或者城市中的人认识秦皇岛自身。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因为它不仅仅对城市的认知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它也和旅游的环境共同构成城市的旅游内容。它也将成为旅游城市必备的市政建设之一。

如果把道路或者建筑建设比喻成城市的硬件建设,那么导向设计系统无疑就是城市的软环境。城市导向系统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秦皇岛,沿海而居。是国内著名旅游避暑度假胜地。自从确立推广秦皇岛这个旅游城市形象以来,政府也对于城市导向有了一定的关注,例如:设立盲人站牌来解决部分弱势群体的交通问题。但是对于外出旅行的人而言,旅游方面的导向系统设计还不够系统;对于居住在城市中人而言,几乎感觉不到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不能在城市的各个地段都明确凸显秦皇岛城市文化的专属特征。而明晰、系统、有内容的文化导向系统必定会使旅游城市的品牌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用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文化导向标识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识别系统,还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二、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城市导向系统的设计概念

以“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秦皇岛建成“休闲之城、魅力之城、宜居之城”,旅游立市的各种战略一直实施得如火如荼。2011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4亿元,并荣膺“2011年度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试点市”三项荣誉称号,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提高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一直不断更新变化,市政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在文化导向系统上还没有很好的规范,在不同的地点或者路上看到的景观也几乎没有关联性。特别是在步行的旅游景点中,以在求仙如海处旅游景点为例,就有多处关于历史发生时间的记录,什么八卦阵、古代攻城的兵器等等,多是文字的注解,并没有形成符号化或系统的设计。只有把这些具体的历史文化提炼出来,符号化、景观化、系统化,让他们也重复的形式入住整个城市,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才会对它们更有认知。旅游的人也才会在逛街或者观光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形成明显的文化链条和印记。

三、秦皇岛旅游城市的文化导向系统的文化特色

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导向系统应该它特有的城市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城市文化的提炼是一个旅游城市导向设计的核心。时间在流转,历史在发展,秦皇岛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仅发生了一次求仙活动,它有其自身特有的风土人情的历史积垫,虽没有在历史课本上形成历史事件,但是像耀华玻璃、昌黎葡萄酒、集发植物园、北戴河疗养院等真实地存在这个城市中,并且和秦皇岛一起成长中。它自身就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对这些文化的整理,形成具体的文字和符号,把它们建设到步行的地点,让人们在旅游进程中了解秦皇岛这些特有的文化知识,和特有的秦皇岛温暖。以最佳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文化信息或符号。这就是秦皇岛的文化导视系统特殊的艺术魅力。

四、秦皇岛文化导视系统的内容设计特色

在城市的内部和景区内部也应间断性地作出与旅游知识相关联的文化类导视标识,以加强旅游者对城市知识文化的了解和印象。在生活的空间打造旅游景点,北京土城路地铁站站点融入了“青花瓷”概念进行艺术设计。青花瓷式的壁画中透漏着浓郁的中国式美丽。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站的“水立方”的概念设计。像在美国肯塔基新港的河道改建工程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中使用了9个最能体现城市历史的图标,每个图标都代表着城市的一段历史。这 9个图标被广泛地应用城市中,行走在城市的任何一处,这些图标都会时刻向人们提示着这里的历史。韩国城市内也是这样做的,把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制作成文化导视系统,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文化导视系统成为城市景观,来做信息导视。让这些导视系统本身就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它本身具有导视的功能,而艺术化的设计给受众带来的又是新鲜的视觉体验和文化记忆。这也是凸显旅游城市导视系统特色的地方。

第2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Abstract: Taking Wanwan Village in Shangluo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oriented rural landscape, using SPSS software and IPA model, and finds out that the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Wanwan Village'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re not consistent, and the landscape facilities are not sound, the landscape is not prominent, the villagers lack of cultural awareness as well as other problems,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als fo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IPA;乡村;景观建设

Key words: IPA;countryside;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5.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043-02

0 引言

近年来,乡村景观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学者的重视,乡村景观建设在理论研宄与实践发展上也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的景观形态、行为、内在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域,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点、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1]。

万湾村位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南靠蟒岭笔架山,北邻丹江水,和棣花二廊庙相对;面对沪陕高速、312国道,交通非常便利,东距县城14公里,西面与商州区相邻。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使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充分享受了乡村田园风光,逐步形成了具有万湾特色的“观光―餐饮―采摘―购物―休闲―度假”一条龙的万湾乡村旅游品牌,但同时在乡村建设中对景观建设仍有所欠缺,这也将影响万湾村的深度发展。

1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景观重要性及满意度分析

原始数据来源于游客,共制作180份调查问卷,再把原始数据通过SPSS软件从重要性和满意度两方面分别计算出各自的均值与标准差。统计如下:

在客源地方面:本省市的有161人,占89.5%;其他省市的有19人,占10.5%。

游客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人,其中17-25岁的有36人,占20%;26-40岁的有54人,占30%;41-60岁的有75人,占40%以上;16岁以下的儿童均是随家庭出游;60岁以上的老人较少。

受教育程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23人,占65%以上;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有48人,占25%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9人,占5%左右。

月收入情况:游客的月收入低于3000的有65人,占35%以上;3000-5000的有69人,占将近40%。

由表1可知,游客对乡村景观的重要性感知度平均得分在4.25-4.72之间。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几项指标的重要性感知度的均值相差不大,如表1所示。

如表2所示,游客乡村景观的满意度感知平均得分在3.40-4.08之间,相比较重要性的感知度,满意度的得分偏低;其中:万湾村的乡村景观要素最令游客满意的是生态环境质量;最不满意的两项是乡村风貌整洁度和乡村旅游服务设施。

游客对于万湾村乡村景观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评价排序基本保持一致,但总体上重要性感知度要高于实际的满意度(表3)。

2 基于游客感知的IPA分析

如图1(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的均值与标准差的分布图)所示,左边为满意度的数值,下边为重要性。划分为四个象限,图中数字对应表中的序号[2]。右上角为B象限,重要性和满意度都比较高,属于“持续保持区域”[3],位于此区域的乡村景观要素包括乡村景观多样性、乡村景观美景度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沿逆时针方向,C象限表示的是满意度高于重要性,属于“过度重视区域”,也就是供给过渡,在此象限无要素分布;左下角为D象限,象限是“次要改进区域”,位于此区域的乡村景观要素包括交通便利程度、乡村风貌整洁度、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E象限表示重要性程度较高,但满意度较低的区域,属于“重点加强改善区域”[4],在此区域无要素分布。

基于以上分析,万湾村存在以下问题:

2.1 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从图1中的D象限中可以看出,万湾村的乡村旅游的服务设施的游客满意度的均值为3.40,而重要性的均值为4.25,所以满意度低于其重要性程度,旅游服务设施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从数据中分析可知万湾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万湾村村民文化意识的不足导致对乡村建设不够重视。

2.2 万湾村的乡村景观不突出

从图1中的B象限中可知,在这个区域中游客的满意度的均值为4.80,重要性的均值为4.72。所以满意度与重要性基本一致,变化不大,其中的乡村景观多样性就分布在其中,即万湾村规划区内的景观设施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比较单一,创意不足,缺乏乡村景观建设所特有的景观小品和必要的旅游导向系统,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万湾村缺乏乡村文化,村民过于盲目的追求城市文化,从而忽略了乡村自身特有的文化。

2.3 万湾村村民的乡村文化意识不足

从图1中的D象限可以看出在这个区域分布有四个景观要素,交通便利程度、乡村风貌整洁度、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值明显低于其重要性,即万湾村村民对这四个要素重视不足,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万湾村村民文化意识不足,这是由于乡村居民接受的专业知识少从而导致缺乏专业的规划理念,造成自行拆旧建新,建筑形式随意等一系列问题[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多是受到城市建造风格的影响,反而忽略了自身所在地原有的价值。

3 景观建设的优化建议

3.1 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

从调查分析可知,万湾村旅游服务设施很不完善,有待改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直接影响的是游客的数量,只有完善好旅游服务设施,才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村里观光旅游。比如随着自驾游的普及,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增建停车位等。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服务,并且一定要在保护好乡村景观这个前提下去完善好旅游服务设施。

3.2 改变本村的建设重点,突出特有的乡村景观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景观的建设,景观的建设必不可少[6]。在保护好原有的景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特色景观设施,如在道路两旁栽植景观树与景观花,在各个路口见标示牌,指明路线;在道路两旁安装景观灯,美化道路;在重要地段比如中心地带,建小型水景喷泉广场,在广场上摆一些娱乐设施;等。

3.3 加强对村民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是人类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承,它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显示出该地方的与众不同。加强村民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让村民意识到景观建设的重要性,以便于更好的开展景观建设。可以通过开设知识培训班、免费发放相关景观建设的图册等途径对村民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宗浙,林译恒.乡村景观规划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5342-5343.

[2]王立龙.基于IPA方法的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评价研究[J].科技通报,2013(9):228-232.

[3]於佩红.基于IPA分析法的海岛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温州市洞头为例[J].2014(2):51-55.

[4]王战营.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其评价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3.

第3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一、引言

旅游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意象的研究,相比客观存在的有形资源而言无形的意象对人的行为影响更大。旅游地意象决定了旅游者目的地的选择和评价从而影响其对目的地的满意度。因此,旅游目的地意象十分重要,并借鉴到景区的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研究从Hunt(1975)和Gunn(1972)将旅游目的地意象分为了两类进而延伸划分为三类( Fakeye和Crompton)到三个连续体结构(Echtner和Ritchie)再到Gartner(1993)的多阶段关联理论最后到Balogulu和McCleary(1999)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及整体意象构成理论。在国内,白凯(2009)认为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应将抽象的概念推理和具体的实证测量相结合;乌铁红(2009)强调地域文化差异的总要性;白凯、赵安周(2011)认为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会产生有效的交叉与融合;周永博(2011)探索了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去探索梧桐山旅游目的地意象中的“甜区”和“盲区”,进而使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甜区”得到增强、“盲区”得以重塑。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1.5%。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运算和分析,根据研究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数据主要采用了IPA分析法进行分析。

三、梧桐山风景名胜区意象分析

(一)总体意象概况

由表1,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区位交通方便”的重要性最为突出。“景区等级高”相比而言最不重要。“规模面积大”表现均值最高,其中区位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如图1可知,位于第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规模面积大”、“景观具有独特性”,属于景区的优势所在;第I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景区等级高”,属于维持区,不宜刻意追求;第IV象限的总体意象有“空间布局好”、“市场知名度高”、“区位交通方便”,需要重点改进。

(二)景观意象概况

如表2,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山脉景观”最为重要,游客对自然景观的期望值高于人文景观,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山脉景观”。景区的景观与游客的需求大体一致。

如图2,位于第I象限的景观意象有“山脉景观”、“动植物资源”、“园林景观”、“海滨景象”,表明景区在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表现性都是非常强,属于景区的优势区;第II象限的景观意象有“建筑风水”,属于维持区;第II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古代遗迹”、“宗教文化”、“节庆活动”,表现不好且重要性低,可列入“低优先”事项。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处于第IV象限需要重点改进的景观。

(三)功能意象概况

如表3,梧桐山游客主要的旅游目的是“观赏风景”,“缓解压力”、“寻找刺激”重要性不大。从现有表现值来看,最为突出的也是“观赏风景”;“体验新生活”、“娱乐消遣”表现较差。

由图3可知,位于第I象限有“观赏风景”、“亲近自然”,说明该景区游客认为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较大,并且达到了游客的期望,是景区的优势所在。“与家人、朋友增进感情”、“缓解压力”、“寻找刺激”位于第II象限,属于维持区。第III 象限分布的“与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和“增长见识”在该景区的重要性和表现一致且一般,可列入低优先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第IV象限的“娱乐消遣”、“体验新生活”、“增长知识”,游客反馈表明这三项功能具有较大的重要性,但是景区给游客的实际感受却低于期望,还需要重点改进。

四、研究结论

(一)游客对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感知为规模大、景观具有独特性,应该继续发扬其优势;景区等级高于游客期望值,可以维持现状;游客对空间布局、区位交通和市场知名度满意度比较低,需要重点改进。

第4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上海会展旅游;旅游者感知;IPA;特征项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3―0046―09

一、引言

当前,中国会展旅游业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发展,并开始逐步直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积极投身于会展旅游市场建设,对于吸引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的各类节事活动的客人具有极大的潜力。上海会展旅游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发展成果和发展道路对国内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的举办、2001年APEC会议的召开、2002年国际网球顶级赛事大师杯的开幕、2006年世界特殊奥运会的主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使上海跃入了世界知名的旅游会展城市之列。上海市政府已经将会展旅游业列为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确立了将上海建成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会展旅游业依托大都市的资源优势,依靠政府的扶持,将逐渐成为上海新兴的支柱产业。但是,按照世界旅游组织(UNWTO)、国际会议协会(ICCA)和国际展览联盟(UFI)的排名,上海与旅游会展强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今世界各国在会展旅游业方面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除居世界头几位的美、法等.国外,仅在东南亚地区,新家坡、香港等地无论从发展年限,还是技术经验方面都远胜于上海。上海会展业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软环境方面,如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高级会展人才缺乏等等。

本研究在综述有关会展旅游业的中外文献基础上,以中国成熟的会展目的地上海为研究个案,致力于探讨会展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绩效的感知与评价。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在会展旅游的研究方法上做出有益的尝试,扩展了国内会展旅游研究的深度;从应用价值而言,本研究为会展旅游业行政管理部门依靠会展旅游业吸引旅游者和促进会展旅游业质量提高的公共政策提出了科学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会展旅游研究

1、国外会展旅游研究

国外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1)介绍性研究。此种类型的专著和文章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类型、地位、重要性、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2)会展目的地的选择和规划决策过程研究。(3)会展策划者和组织者的感知等研究。(4)会展目的地效应的研究,其中又以会展旅游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数量最多。(5)会展参与者及其行为问题研究。(6)会展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对CVBS(会议观光局)的研究和会展管理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等。其中,对CVBs研究内容主要是对CVBs的综合介绍以及它的角色、作用和战略。(7)会展目的地居民反应和感知问题研究。国外的大型节事旅游的居民感知研究多针对的是诸如奥运会和世界杯等体育事件,对其他类节事涉及较少。通过节事举办前、中和后的不同时间段上的纵贯研究(longitude approach)发现,不同时间段内居民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梭塔(soutar)等研究了美洲杯比赛前、比赛期间和结束后居民对经济影响和环境拥挤(physical congestion)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比赛举办前1年,居民对环境拥挤的感知较低,而结束后1年,居民则表达了较高的经济影响和环境拥挤的感知。

2、国内会展旅游研究

近年来,随着会展旅游业在我国的飞快发展,涌现了一批有关会展旅游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运作管理和市场营销实务。宋艳玲对大型会展活动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张本涌借鉴德国大型博览中心的经验,对其交通配套设施进行研究并得出对中国会展旅游业有益的运作启示;王永刚从探讨会展不动产的基本特征人手,分析了会展不动产开发的重要性;郭毓洁探讨了会展企业的战略思考角度,试图构建一个初步的战略框架,以期对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二是中国会展城市发展的评价和建议。赵秀芳对城市会展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王薇分析了会展的带动效应,提出中国城市发展会展旅游业需要“量体裁衣”的建议;陈爱宣分析了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中心城市杭州的会展旅游发展条件,深入探讨了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问题;姜雅莉等通过对博鳌论坛所在地海南省琼海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劣势分析,明确琼海发展会展旅游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琼海发展会展旅游的相应对策;余敏通过分析福建会展旅游业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福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张徽燕从经济因素、城市因素和行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成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对成都会展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三是会展产业经济及效应。陈志平等进行了会展经济研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会展需求、会展供给、会展效益等基本内容;李玉新提出了计算节事旅游的经济影响的基本测算公式,并提出了提升节事旅游经济正面效应以及规避负面效应的措施。四是两个大型热点会展的相关研究。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临近,许多研究者围绕这两个大型热点会展,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经济效应方面,探讨了奥运会的经济效应及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张世贤等还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做了比较预测。

(二)旅游研究中的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应用

1、国外旅游研究中的IPA应用

重要性一绩效分析(IPA)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管理工具,且常被应用在辨识商标、产品、服务、观光、零售业等的优势与劣势。它建立在服务质量特征的重要性和绩效对比基础上,在1977年由马提拉(Martilla)和詹姆斯(James)提出。马提拉等应用IPA方法检视一个汽车商的服务部门。他们申称IPA是一个低成本、易理解的工具,可探索销售组合中不同方面,并使管理者们能够根据确定的4个区域重新分配资源。伊万斯(Evans)等使用IPA方法建立和评估在美国两个目的地的旅游政策,并发现IPA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研究工具。奥波曼(Oppermann)运用IPA方法,探讨会展目的地的优势和缺 陷;屈海林等对两大国际会展都市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此外,艾曼扎(Almanza)等采用IPA来评估消费者对餐饮业服务的满意度。

2、国内旅游研究中的IPA应用国内旅游研究中有关IPA的研究文献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的竞争力问题。代表性研究主要有:张邱汉琴等采用IPA分析模型考察了大陆旅游者对香港导游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对管理者营销资源的再分配以促进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军运用IPA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昆明市导游服务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张钦等对上海徐家汇作为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了实证调研,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重要性一表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徐家汇作为商务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劣势。宋子斌等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张文敏等认为参团游客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预期和感知实绩的研究是改进旅行社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中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与会展旅游业相关的40项特征。通过对上海政府旅游机构、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的专家、世博会主办部门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后,初步确立了34项相关特征。之后,本研究在会展领域的学者和行业员工中进行了对特征项的评估和问卷意见征询,最终确立了26项会展旅游特征。考虑到调研对象中会有外国被访者,部分数量的问卷在翻译上特别强调内容和表达合乎外国文化和习惯。开展主体调研前,本研究于2007年3月在长宁区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世界旅游博览会(WTF)展览上对20名外国展商和前来参观的上海居民进行了初测(pilot study)调研,基于初测结果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动。

2、样本确定

本研究所涉及的调查人群年龄在高于14岁、低于75岁之间,正在或在过去两年内参加过上海各种会展旅游的外来旅游者和上海居民。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3份,其中10份问卷存在较多未填写的关键项目,最后的样本由533个有效问卷组成。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5%和90%,较好地符合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条件。

3、研究分析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如频数、平均数和标准偏差测度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业各项特征的感知程度,并对其重要性和绩效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以探索其相互关系。最后将26项被考察特征的两组平均得分结果以坐标形式映射到IPA图表中,利用重要性一绩效模型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展示和讨论。

4、研究框架

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

四、研究结果

(一)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感知

为了反映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业满意感,本研究测量了各项特征的平均数和标准偏差,按照平均得分的排名先后在表1中显示了测量结果。

由表1可知,26个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平均得分在2.93到4.39之间,被访的会展旅游者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感知度较高,介乎“一般”和“极重要”之间。26个感知特征的标准偏差皆小于1.5,表示被访的会展旅游者意见和态度上的偏差较小。平均得分最高的4个因子为“让世界更多了解当地”(平均得分=4.39),“提升社会形象(平均得分=4.24)”,“增加更多商业机会”(平均得分=4.24)以及“促进当地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均得分=4.21)。会展旅游是一个双赢的机遇,除了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目的地,增强目的地的文化自豪感,还可以促使目的地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得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上海应该利用好会展这个多文化交流的平台,积极展示城市风采和社会形象,树立世界知名度。此外,实现参会相关机构贸易往来和商业机会的增加是会展旅游参与者尤其看重的收获。会展作为各国产品和服务荟萃一堂的平台,为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商业优势的合作共赢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以上因素的推动下,基础设施的匹配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会展参与者对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同样寄予了较高的期待。总之,经济效益和公众形象是会展旅游为目的地带来的最重要影响。

相比较而言,“不增加交通拥挤度”(平均得分=2.93)、“不增加服务设施压力(如火警和道路等)”(平均得分=3.05)、“不增加当地物价水平”(平均得分=3.06)和“不打扰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平均得分=3.08)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特征。会展旅游为目的地带来的社会成本的增加,更多是和目的地原住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未能被在目的地只作短暂停留的会展旅游者所深刻感知。会展的举办对目的地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若对会展旅游加以良好管理并与目的地的其他因素有机配合,可以避免或者说改进消极作用,增加积极作用。由此反映出会展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考虑的缺位,应引起上海会展旅游业相关部门的注意,采取相应措施,在增加会展旅游积极效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给上海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绩效感知

本研究也测量了被访旅游者对26个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绩效感知平均得分。同样,按照平均得分的排名先后在表2中显示了测量结果。

由表2可知,26个绩效感知项的平均得分在2.81至4.03之间,相比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感知而言,绩效感知的得分较低,说明大多数被访旅游者不太同意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实际绩效和表现。较之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感知结果而言,被访的会展参与者对26个绩效感知项的意见和态度上偏差较大。

被访的会展旅游者认为实际绩效最为突出的几个特征项为“会展让世界更多了解了上海”(平均得分=4.03)、“会展使更多的旅游者参观上海”(平均得分=3.83)、“会展为上海的市政工程带来经济效益”(平均得分=3.83)、“会展促进上海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均得分=3.83)和“会展提升了上海的社会形象”(平均得分=3.82)。其中,“会展让世界更多了解了上海”不仅是平均得分最高的特征项,也是标准偏差最低的特征项,这说明旅游者对该指标评价的认同度非常高。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力、公共经济和社会促动力方面的绩效评价较高。上海会展旅游业管理者应该着力于继续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加强和改善会展旅游工作。

与之相对的排名较低的5个特征项是“办会展不增加犯罪率”(平均得分=3.08)、“办会展不增加当地物价水平”(平均得分=3.04)、“办会展不打扰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平均得分=2.97)、“办会展不增加交通拥挤度”(平均得分=2.88)、“办会展不 增加服务设施压力”(平均得分=2.81)。结合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感知结果来看,最不为旅游者所重视的特征成为了他们对上海会展旅游的不满意态度的主要来源。会展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加深了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影响到了旅游者眼中的目的地形象。由此,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匹配应该被上海会展旅游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特别重视,如事故预防机制的建立、道路交通的扩展、饭店宾馆等食宿设施的完善等等。此外,会展场馆选址对周边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目的地公共安全的加强等,也应得到强调,以尽量避免上海会展旅游业发展的软硬件瓶颈。

(三)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的IPA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和绩效感知进行了均值差异的t检验。就整体差异而言,重要性的均值在所有特征项上均超过了绩效,显示出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实际表现和会展旅游者的期望值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就差异的显著性而言,绝大多数特征项的重要性和绩效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示会展旅游者对特征项的预期重要性和实际绩效有较为清晰的区别认识。对于少数可能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特征项,如“不会增加犯罪率”、“不会打扰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不会增加当地物价水平”、“不会增加服务设施压力(如火警和道路等)”和“不会增加交通拥挤度”,被访的会展旅游者认为其重要性和绩效基本达成一致,表明上海会展旅游业在这些方面的控制和约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认可。

IPA整合了“重要性”和“绩效”两种评价要素,是一种低成本、容易理解的分析管理技术。该技术在旅游产业内有很大的适用性,可以较好地洞察旅游者的评价。本研究采用IPA模型比较旅游者对上海会展旅游特征的重要性和绩效感知,并基于此探讨了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问题。26个特征项重要性和绩效感知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偏差结果被映射到IPA表格中(图2)。以重要性为纵轴,以绩效为横轴,以26项感知特征项的重要性和绩效均值为象限划分点绘制了IPA方格图。

象限I为高重要性、低绩效区域,包括P、M、O和Q 4个感知特征项。如图2显示,两个感知特征项的评价高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重要性得分值,但是低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绩效得分值。旅游者认为“会展的办理理念很新颖”,“会展的主题很有特色”,“会展的媒体宣传力度很大”和“会展的餐饮条件很好”4个特征项在上海会展旅游中比较重要,但是实际的绩效却不尽如人意。上海会展旅游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应对这几个方面特征引起特别的重视,加强改善工作。本象限的评价结果显示,上海会展旅游者的品位逐步提高,对会展主题和理念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同质化会展旅游产品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发掘新颖的题材和产品设计,实质上决定了会展旅游产品的受众接纳程度;而就运作方面而言,会展旅游行业应将资源利用到加强改善餐饮状况和媒体宣传力度上。如在会展接待上应该加强菜色质量的提高,种类的增加。特别针对国际参会者和民族信仰的参会者而言,在饮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下,应尽量安排好中西结合、考虑特殊饮食习惯的餐饮接待,满足来自世界各地参会者的普遍需求;在媒体宣传中,将主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集中在信息获取便利、覆盖面广、传播快、内容丰富和关注率高的那些信息渠道上。例如可以增加对会展筹备过程的专题报道、连载通讯、电视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同时,建立专门的旅游网站、旅游网页,是实现会展旅游效益最大化、长久化的重要战略…。

象限Ⅱ为高重要性、高绩效区域,包括A、B、C、D、E、F、G、H、I、J、K、L、N等13个感知特征项。如图2显示,13个感知特征项的评价均高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重要性得分值和平均绩效得分值。本象限的评价结果显示,26个感知特征项中,大部分归属于这个象限,包括“扩大对机构自身的宣传,促进贸易”、“让世界更多了解当地”、“提升社会形象”、“增加更多商业机会”、“促进当地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自豪感”、“会展的地理地位很优越”、“有助于保护当地文化”、“为市政工程带来经济效益”、“使更多的旅游者参观当地”、“提供更多的娱乐机会”、“增加就业机会”和“会展的内容很丰富”。整体而言,上海会展旅游在以上方面的绩效较为出色,旅游者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除“扩大对机构自身的宣传,促进贸易”一项外,该象限中其余感知特征项的绩效感知平均得分均低于重要性感知平均得分,上海会展行业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同时,应该将资源和工作力度放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这些特征上。例如,大部分旅游者对“提供更多的娱乐机会”一项的绩效感知平均得分为3.55,表明被访者对上海会议旅游的娱乐活动安排基本同意但是并不十分满意。因此,上海会展旅游业应注意会议安排的张弛有度,与会期间贯穿一定的才艺表演、体育活动等项目放松紧张的开会日程,并注意在会后旅游的设计和实施上增加娱乐性和参与性。

象限Ⅲ为低重要性、低绩效区域,包括T、u、V、w、x、Y、z等7个感知特征项,分别为“提高当地生活标准”、“不会增加当地环境的恶化”、“不会增加犯罪率”、“不会打扰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不会增加当地物价水平”、“不会增加服务设施压力(如火警和道路等)”和“不会增加交通拥挤度”。如图2显示,7个感知特征项的评价高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绩效得分值,但是低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重要性得分值。本象限的评价结果显示,上海会展旅游业不宜将过多的资源利用到本象限中的特征上,虽然该象限中各因子的绩效并不令旅游者满意,但是改善工作的重点并不应该优先和过多地集中在这个区域的各项特征上,因为相比较其他象限的特征项而言,该象限中的这些特征项并没有得到旅游者较多的重视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上海会展旅游行业就应该对这些特征的改善置之不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要求从事商业活动时企业应该考虑到对各相关利益者造成的影响。举办会展的同时,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举办会展而给社会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对企业而言是有益于商业运作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整体而言,一方面,这些特征项的平均重要性得分都在3.0左右,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一方面,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加重视和改善,很可能会引起这些特征绩效的反向下滑。

象限Ⅳ为高绩效、低重要性区域,包括R、s两个感知特征项。如图2显示,两个感知特征项的评价低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重要性得分值,但是高于整体特征项的平均绩效得分值。本象限的评价结果显示,旅游者普遍肯定了上海会展旅游“有助于增进居民和旅游者的关系”和“对当地具有教育作用”两个特征项的实际绩效,但通过举办会展来达到居民和旅游者关系的紧密和对目的地的教化并不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对上海会展旅游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而言,继续保持有针对性的完善工作是必要的,但需避免资源在这些方面的过剩使用。

五、研究结论

第5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会议目的地;协会会议;观众;竞争力;北京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10-0068-07

一、问题的提出

韦伯和拉德钦(Weber&Ladkin)指出,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刺激了会议产业发展。作为商务旅游中最重要部分,会议旅游者占商务旅游者的48%以上。虽然会议旅游具有巨大经济带动作用,但一直以来却是被忽略的研究领域,只是最近才得到学术研究的关注。会议可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经济收益,随着会议城市不断涌现,会议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会议城市能否争取到会议市场取决于需求方的选择。

已有文献关于会议城市的研究主要是从会议策划人角度进行的,如波恩和博伊德(Bonn&Boyd)以及波恩、奥林和博兰德(Bonn,Orlin&Brand)分别从公司会议策划人和协会会议策划人的角度对加勒比海等10个国家层面的会议目的地进行了研究。奥博曼(Oppermann)分别从会议策划人和协会会议策划人的角度对美国和加拿大的30个会议城市感知进行了研究。查科和范尼克(Chacko&Fenich)从会议策划人的角度研究了美国7个会议城市。曲、李和邱(Qu,Li,&Chu)从参会人、会议组织者和会议中心3个角度研究了香港和新加坡两个亚洲城市。巴拉古和拉乌(Baloglu&Love)从协会会议策划人的角度研究了美国5个会议城市。康、萨和周(Kang,Suh&Jo)从会议策划人和采购中心的角度研究了亚洲的5个会议城市。

同,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在会议市场中参会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沃尔、塞萨里奥和毛萨(Var,Cesario&Mauser)指出,在会议市场中会议商、会议策划人和参会人是3个最主要的层面。奥博曼和陈(Oppermann&Chon)则认为,会议地点、协会组织和潜在的参会人是会议旅游中最重要的主体。张、冷和曲(Zhang,Leung&Qu)进一步修正了奥博曼和陈的框架,同也进一步强调了参会人的重要作用,并把参会人的需求更好地融合在了新确立的框架体系中。卡玛斯和莫斯卡顿(Comas&Moseardo)也把参会人作为主要主体之一,并认为会议策划人和参会者都认为目的地特征非常重要。但是,关于参会人的研究却是非常有限的。2003年以来,一些关于会议的研究开始关注参会人,但这些研究大部分关注参会人的需求、服务的重点、参会动机。如布瑞特和米尔曼(Breiter&Milman)确定了参会者需要的有形和无形服务项目,并研究了这些服务项目是如何通过会议中心提供的。罗宾逊和卡伦(Robinson&Callan)研究了会议组织者和参会人在选择和评估会议中心的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斯沃特、王、陈和布瑞特(Severt,Wang,Chen,&Breiter)检验了参会动机和其对参会人参会决策的影响。而从参会人的角度研究如何选择会议城市以及对会议城市的感知还是一个空白。

本文以北京为例,从协会会议参会人的角度,研究影响参会人选择国际会议目的地的因素,并通过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方法(IPA)研究北京作为国际会议目的地的竞争力。北京目前已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城市的伟大目标,而世界城市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积极参与并承担国际事务,如承担举办国际会议。因此,研究北京作为国际会议城市的竞争力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择协会会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协会会议是会议产业中最大的组成部分,80%的会议是协会会议,78%的观众是协会会议参会人,协会会议消费占会议总消费的71%。同,随着协会会议数量的增加,各协会都在积极争取会员和观众,协会会议将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且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另外,选择从参会人的角度来研究国际会议城市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很多研究者认为参会人是协会会议的关键因素,选择参加或不参加协会会议的最后决策者是潜在参会人。奥博曼认为,协会会员通常持有多个协会会员身份,而他们并不会参加所有的协会会议。会议成功的关键在于向潜在参会人营销目的地。

二、文献综述

参会人对会议城市感知的研究非常有限。很多研究者都认为,会议目的地是会议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查科和范尼克认为会议目的地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参会人更愿意参观一个令人激动的、繁荣的或者非同寻常的城市。卡玛斯和莫斯卡顿指出“氛围”,也就是一个城市的设施是会议策划人在选择城市的最重要的因素。泽林斯基(zelinsky)也认为,潜在会议目的地的形象和声誉是一个重要性变量。布、科和琼(Boo,Koh&Jones)以参会人行为为基础研究了参会人对加利福尼亚州6个城市相对吸引力的感知。沃尔、塞萨里奥和毛萨认为,地点的“发散性因素”很重要,这意味着在大城市举办会议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参会人。

皮萨姆和曼宁(Pizam&Manning)指出,会议接待设施、可进入性、价格水平通常被认为是影响会议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尤萨、霍华德和詹姆罗兹(Uysal,Howard&Jamrozy)认为,会议地点形象在决策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因此有些目的地由于其吸引物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参会人。沃尔等人(Var,et a1.)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决定是否到一个特定地点参加会议,参会人的决策因素是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在其研究中,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比吸引力更重要。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参会人对特定气候非常敏感,例如有人对热天敏感,就不愿去热带地区参加会议。卢瑟福和克瑞克(Rutherford&Kreck)认为,旅游活动在影响参会人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奥博曼和陈在研究中把影响因素分为会议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会议地点影响参会人选择的因素有目的地形象、交通成本、可达性、住宿成本、气候、会前/会后的娱乐活动、以前的体验。以奥博曼和陈的研究为基础,张、冷和屈建立了一个修订模型,在会议地点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加入了一些旅游者考虑的目的地特征,如安全、通用语言、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和景点、夜生活、食物和餐饮设施、接待和住宿设

施;二是加入了三个和会议目的地有关的因素,旅行距离、直航的可获得性和获得签证的容易程度。

三、问卷设计和研究方法

1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根据上述文献,本文选择12个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它们分别是:可达性、交通成本、住宿成本、食物和餐饮设施、接待和住宿设施、目的地形象、安全、通用语言、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气候、娱乐活动、旅游文化资源。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为了面向国际参会人调查,部分问卷被翻译成英文,英文问卷经过某英语专业教师审核和校对,以确保英文文意和语法准确。

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参会人对影响会议目的地选择的各个因素重要程度感知,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衡量各指标,从1(完全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来表示;第二部分调查参会人对北京在各个因素上的绩效感知,同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衡量各指标,从1(差)到5(非常好)来表示,还设计了“不知道”选项;第三部分,参会人基本情况调查。

调研间是2010年6月16~19日,调研地点是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调研对象是在此期间举办的国际心脏病学大会的观众。该大会由国际心脏病联盟(WHF)、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主办,吸引了1200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心脏病学家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士代表,是北京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调研人员由7名会展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他们经过预先培训,了解调研目的,并掌握相关调研方法。调研者在会场共访问300名愿意配合调查的大会观众,并收回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达到83.7%。

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和绩效表现进行均值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AVONA)对中外观众进行对比性分析,以确定中外参会者对于各个指标重要程度感知和北京在各个指标上绩效表现感知的差异是否显著;最后采用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法(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IPA)来确定北京在各个影响因子上的重要性与绩效组合效果。

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法由马蒂拉和詹姆士(Martilla&James)在1977年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将变量的重要性与绩效的平均得分制图于一个二维矩阵中。横轴表示被调查对象对变量的满意程度,纵轴则表示被调查对象对变量的重视程度。横轴和纵轴相交于绩效表现水平和重要程度的均值。图形内的4个象限分别表示:(一)集中关注区:表示参会人对象限的变量重视度高,但变量的绩效表现不高;(二)继续保持区:表示参会人对此象限的变量重视度高,同变量的绩效表现水平也高;(三)低顺位区:表示参会人对变量的重视度不高,变量的绩效表现也不高;(四)过度努力区:表示参会人对变量重视度不高,但变量的绩效表现却很高。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法在促进管理、提高绩效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在旅游、休闲和饭店等方面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会议产业研究中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如奥博曼、苟和张(Go&Zhang)、蔡和博格(Choi&Boger)。苟和张把IPA引入到会议产业研究中,并从会议策划者角度研究了北京作为国际会议目的地的优劣势;奥博曼用IPA评估了30个北美会议城市的优劣势;蔡和博格从会议组织者的角度用IPA评估了6个州的会议目的地的优劣势。

四、结果和讨论

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特征

表2提供了被调查者的统计信息:46.8%的被调查者是男性,53.2%是女性;56.2%的被调查者来自国内,43.8%的被调查者来自国外;大部分被调查者处于21~50岁之间(82.5%);96.8%的被调查者受教育水平为大学以上,其中,77.7%的被调查者为研究生。

2 重要性均值分析及ANOVA检验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Cronbaeh’s alpha系数为0.856,KMO的检验值为0.863,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p=0.000,说明统计数据可以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从参会人角度所选择的评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的12个指标重要性进行均值分析。根据表2,总体来看,全体被调查者认为“安全”是评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均值达到4.51,然后依次是“可达性”、“通用语言”、“目的地形象”、“接待和住宿设施”、“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文化资源”、“气候”、“娱乐活动”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其中“娱乐活动”被视为是最不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国外观众和国内观众的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安全”之外,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对各个指标重要性感知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而且国外参会人认为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高于国内参会人,说明国外参会人在选择会议目的地更注重各指标的表现。

3 绩效均值分析及ANOVA检验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参会人对北京各指标绩效表现感知的均值。根据表3,总体来看,全体参会人认为北京在“安全”指标上的绩效表现分值最高,达到4.18,然后依次是“旅游文化资源”、“可达性”、“目的地形象”、“接待和住宿设施”、“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全体参会人认为北京表现最差的指标是“住宿成本”,然后是“气候”、“娱乐活动”等等。但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对某些指标的相对排名有较大差别,如国外参会人对北京“接待和住宿设施”的绩效感知名列第1位,而国内参会人则将其排第7位;又如国内参会人对北京“旅游文化资源”的绩效感知名列第l位,而国外参会人则将其排在第5位;再如国内参会人对“通用语言”的绩效感知名列第5位,而国外参会人则将其排在第12位。另外,“住宿成本”和“食物和餐饮设施”的相对排名也有较大差别。

通过对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对北京绩效表现的感知只在如下几个指标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包括:“可达性”、“接待和住宿设施”、“安全”、“通用语言”、“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和“旅游文化资源”,而对其他指标的绩效感知没有显著差别。

4 重要性一绩效分析(IPA)

以参会人对指标重要性和北京绩效表现感知为基础,采用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法从参会人的角度判断北京作为国际会议目的地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根据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对重要性和绩效表现的感知分别绘制IPA图。图1、图2分别表示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对各个指标重要性一绩效的感知情况。从图1、图2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第一,国内外参会人都认为“可达性”、“目的地形象”、“安全”重要性高、表现性好,属于“继续保持”的因素。除此之外,国外参会人认

为“接待和住宿设施”也属于“继续保持”类型因素,而国内参会人则认为“通用语言”和“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也属于“继续保持”类型因素。

第二,国外参会人认为“通用语言”、“住宿成本”和“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重要性高、表现性差,尤其是“通用语言”为亟须改进的因素。而国内参会人则认为“接待和住宿设施”是重要性高、表现性差的因素。

第三,国内外参会人都认为“旅游文化资源”重要性低、表现性好,属于过度努力因素。

第四,国外参会人认为“交通成本”、“食物和餐饮设施”、“气候”、“娱乐活动”重要性低、表现性差,处于低顺位区;而国内参会人则认为除以上4个因素之外,“住宿成本”也是属于低顺位区的因素。

五、结论和不足

1 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北京为例,从协会参会人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建设国际会议城市所具备的优劣势,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并给出相应建议:

第一,“安全”、“可达性”、“通用语言”是所有参会人(国外和国内)认为最重要的3个评价会议目的地的指标。因此,北京要想建设国际会议城市应该提高北京的安全水平;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可达性;提高居民的英文水平,尤其要提高直接从事会议接待服务的工作人员英文水平。

第二,除“安全”指标外,国外参会人与国内参会人对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感知有显著差异,而且国外参会人认为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参会人,这说明国外参会人在选择会议目的地更注重相关指标的表现。因此,北京在对国外观众进行会议营销,应尽可能地告知北京在相关指标上的表现。

第三,国外参会人和国内参会人对北京的绩效感知在6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包括:“可达性”、“接待和住宿设施”、“安全”、“通用语言”、“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旅游文化资源”。除“接待和住宿设施”外,国外参会人在其他5个指标上的绩效水平感知要比国内参会人低。

第四,从协会参会人的角度看,北京发展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达性”、“目的地形象”、“安全”。北京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在保持这3个指标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发展。

第五,北京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还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对于国外参会人来说,“通用语言”是最亟须改进的地方,北京市民尤其是直接从事会议接待服务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英语水平,更好地为参会人尤其是国外参会人服务。另外,为吸引国外参会人,还应该降低参会的“住宿成本”,并提高“北京居民对国外参会人的友好程度”。而对于国内参会人来说,则应提高“接待和住宿设施”水平。

第六,北京为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应有效分配资源,对于重要性低但表现好的因素应保持现状,甚至可以合理降低对其投入。比如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享誉全球,可以相对降低对旅游文化资源营销的投入。

第6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现如今,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经常化,日益成为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生活方式,旅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人们出游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打造具有号召力的旅游城市无疑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与之配套的城市形象设计也开始受到极大的重视,旅游部门利用互联网来塑造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进行自我的宣传,以此来吸引游客创造效益。因此,通过旅游网站来全方位展示旅游城市形象固然十分重要。

二、旅游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证明,要提高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是离不开宣传的。要使旅游工作有新突破,必须加强旅游宣传的力度,才有游客流量和经济效益。所以旅游宣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旅游业属于信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对传媒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和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在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热情的旅游服务基础上,通过建设旅游门户网站来塑造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至关重要。

旅游门户网站是对一个旅游城市精要的展示和表現,通过一种视觉的传播路径,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彰显旅游景地品质及个性,挖掘出景地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打造鲜明的旅游城市形象,展示城市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为游客提供处处是风景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景地的知名度和曝光率,打造城市优势和旅游品牌,从而使旅游市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视觉传达在旅游网站的重要性

形象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判断依据。一个旅游地具有独特且清晰的形象使其容易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凸现出来,旅游形象一旦形成,便会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印象,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偏爱,促使其了解并购买旅游地产品,是形成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

因此,建设符合旅游城市个性发展的旅游网站视觉设计要素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必然十分重要,对整体推进城市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说到城市旅游形象,无非是自然风光、生态之美、历史文化等等,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一个良好、个性鲜明的主题可以形成旅游目的地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而突出的设计要素就是要全面的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

可以讲,高度重视和科学塑造旅游地形象,铸就成功的旅游品牌引领成功。说到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耳熟能详的旅游宣传口号瞬间就能把桂林独一无二和无法替代的旅游资源展现在大家眼前。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丽独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赋予桂林“甲天下”的盛誉,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桂林旅游目前已经建设了部分公共服务门户,如桂林旅游网(guilin.com.cn),为旅行者提供桂林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权威、全面、及时、公正的旅游资讯和信息,是桂林旅游发展委员会信息和对外宣传的窗口网站。桂林旅游网站平台设计以桂林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为基础,以国际旅游胜地作为突出建设目标,整合桂林全部旅游资源,满足旅行者个性化需求。桂林旅游网首页从桂林旅游特色入手,以最具桂林旅游特色的精美图片吸引游客眼球,张扬个性,色彩运用明快,契合潮流,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形象主题,简洁命了,突出桂林“山青、水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而清晰可辨的旅游形象标志,向大众展示桂林独特的秀美风光,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时尚而不失内涵,标识识别性强,让旅游者容易记忆与熟悉。

2016年,桂林先后荣获2016CTF中国旅行“国内十佳自助游目的地”和“十佳亲子游目的地”、2016亚洲旅游红珊瑚奖—亚洲最受欢迎旅游城市”、桂林漓江入选“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系广西唯一、2017年象山景区成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外景地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符合旅游城市个性发展的旅游网站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挖掘和提炼地方特色,打造独特鲜明的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从而以形象魅力在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第7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民俗旅游;产品创新;顾客价值需求;湘西自治州[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12-0064-07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3?12?007

1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理论基础

早在1984年,沃德(Wood)在对东南亚国家进行实证研究时,指出地域民俗文化在其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之后,洛德利格(Rodrigo)研究了巴西村镇波尔图(Porto)和塞古罗(Seguro)民俗风情游的案例,当地居民力图通过销售旅游纪念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复兴”工程,将传统文化以商业化的形式加以展示[2]。其中,奥克斯(Oakes)以中国作为研究样本,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旅游的发展模式,指出中国民族旅游发展应淡化政治目的,更多考虑社会因素的作用[3];杨(Yang)于2008~2011年期间发表了一组研究论文,从政府、项目开发商、员工和游客视角,实证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民俗旅游,通过再现我国云南省民俗旅游村多民族文化旅游现象,指出民俗旅游项目开发进程中,民族元素运用和民俗风情展现的形态类别,并深入探讨了少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景区实际规划及相关管理问题之间的差距[4-6]。根据伍德拉夫(Woodruff)、塞丝(Sheth)等人的观点,只有面向顾客价值的产品开发,才是产品竞争优势的来源[7-8]。启德(Chadee)与马特森(Mattsson)从顾客层面来探讨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需对游客背景及其旅游经历的质量进行衡量,指出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不同的质量指标与顾客感受之间存在差异[9];皮尔斯(Pearce)基于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旅游历程阶梯”,指出游客的需要由低到高遵循着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以及实现等5个层次逐步攀升[10];吴(Wu)继而研究了顾客交流、游客同质性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协议和交际事件”等游客相互感知六因素[11];帕特里克(Petrick)、威廉姆斯(Williams)等则进一步将顾客价值概念转化为多维构造,其中,帕特里克结合感知价值量表[12]和PERVAL量表[13]构建了SERV?PERVAL量表,对休闲和旅游服务的顾客价值进行了精细的划分[14];威廉姆斯则通过一系列对游客满意度有着强烈的、积极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质量价格关系、情感价值与独特的价值观3个基于顾客面向的产品开发价值维度[15]等。

近年,我国学者保继刚、张捷、陈海波等从顾客价值层面,对丽江古城、九寨沟、凤凰古城等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梳理和经验总结[16-18]。另外,不少学者在对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相对于某一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感知,最值得重视的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值的感知”[19-21]。民俗旅游者有两大追求:一是寻找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寻找现代都市已经或正在丧失的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希望通过旅游释放自己平日的疲惫和压力;二是希求满足文化预期[22]。而对于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本研究的主要任务。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整理(表1)。

但是,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与顾客价值如何进行有效对接尚属新鲜课题,且尚未出现丰裕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2 研究方法与样本本文通过探析顾客价值需求和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质,研究在我国民俗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中,应着重考虑民俗旅游者的价值需求。本文采用顾客价值曲线评价法的思路,即通过评价一个公司相对于该行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关键性要素的业绩表现,来评价顾客总体感知服务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要求顾客作出评价,还要求内部员工和管理人员作出评价,最终目标是发现使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要素[29]。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定性分析,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质;同时,结合对湘西自治州旅游市场的进一步观察和对游客的访问,获得湘西州大众旅游市场游客价值感知的关键要素;然后,依据“资源特质”和“需求要素”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再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获得游客对“资源特征”的重要性排序并绘出湘西州顾客价值需求曲线,筛选后得到民俗旅游顾客价值因子矩阵的两大维度;最后,将民俗旅游顾客的主要价值需求点与民俗旅游资源特质进行对接,获得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的顾客价值需求因子,构建出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顾客价值矩阵。

3 民俗旅游资源特质分析及重要性排序

民俗旅游资源是一种独特的人文资源,体现着某一特定地域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传统、信仰、喜好和禁忌,具有文化性、地域性等特点。本文结合湘西自治州特有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及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将民俗旅游资源特质进行归纳(表2)。

明晰民俗旅游资源特质之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要求游客对每个民俗旅游资源特质的重要性程度予以评判,得到最受游客关注的资源特质依次是文化性、民族性、生活化、原生态、神秘性、参与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4 湘西州大众旅游市场顾客价值曲线分析

在前期文献综述基础上,以游客的功能性价值(质量和感知利失)、社交性价值、情感性价值、认知性价值指导,笔者通过进一步市场观察和访谈,归纳提炼湘西州大众旅游市场的游客价值需求面向,得到实惠、健康、安全、舒适、便捷、现代、美景、购物、美食、生态、放松、新鲜、刺激、高品位、活力、娱乐、学习、浪漫和交际19个影响游客感知的价值要素(表3)。

根据顾客价值需求评价法的基本思路,以这19个价值需求点为基础展开问卷调查,让每位调研样本选出10个其认为最重要的价值点,然后统计整理出主要的顾客价值点。本研究组在湘西州5个主要景区(凤凰古城、猛洞河、坐龙峡、德夯苗寨、乾州古城)投放了380份问卷,回收问卷354份,回收率93?2%。剔除无效问卷10份,问卷有效率90?5%,达到问卷调查的要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作出顾客价值曲线图(图1)。

5 民俗旅游顾客价值因子矩阵模型构建

5?1 民俗旅游产品创新的顾客价值因子矩阵模型

本研究以湘西大众旅游市场为样本,在图1中进一步截取了市场需求强度最大的12个价值需求点,然后与民俗旅游资源特质进行对接分析,构建出民俗旅游产品创新的顾客价值因子矩阵(图2)。

5?2 结论与建议: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的顾客价值因子矩阵分析

民俗旅游中,游客的价值需求层次丰富并存在着梯度性的强度差异,民俗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应面向不同的顾客价值需求,才能适应并满足市场的需要。

研究所得出的因子矩阵,依据横纵坐标的强度差异,分为Ⅰ、Ⅱ、Ⅲ、Ⅳ4个象限,分别代表顾客价值因子的4个等级。由于游客需求和对资源特质的看重程度不同,这4个等级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异:Ⅰ象限中的因子为一级因子,包括感民俗趣味、随性生活、猎奇、观民族风情,这些因子代表游客最突出、最普遍的价值需求,是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应首要考虑的因素;Ⅱ象限中的因子为二级因子,包括互动体验、城市疏离感、原始本真、赏原生美景、品地方美食,这些因子由较强顾客需求与重要性相对较弱的资源特质对接而成,是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容易被忽视却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顾客价值点;Ⅲ象限中的因子为三级因子,包括冒险、浪漫艳遇和艺术创作,这些因子在特定游客群体中表现突出,是景区面向特定人群构建差异化特色的突破领域,其配套的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可有针对性的开发与设计;Ⅳ象限中的因子为四级因子,包括探古寻根、购买特色商品和民族特产,这些因子是游客完成一次完整旅游的补充性需求,在部分差异化小众游客中表现突出,亦不可忽视。

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应首先关注第Ⅰ象限,不仅其资源价值的重要程度高,而且顾客的价值需求强度大。如:以“随性生活”价值因子为例,当前团体旅游“上车睡觉,下车逛庙,中间停车拍个照,回家啥也不知道”的匆忙旅游模式,已经严重与该价值因子相背离,未来民俗旅游产品、旅游模式及旅游流程的创新,则可围绕该价值因子,进行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对于第Ⅱ和第Ⅲ象限,则可各有侧重地进行创新开发,如:对于顾客价值需求高、而对资源本身要求不高的第Ⅱ象限,可别出心裁的贴合顾客的价值需求进行产品设计。譬如以“互动体验”为例,顾客只要求能够参与互动体验,并不苛求民俗资源本身是什么内容,可以在各种民俗资源的开发中,有意识地注入游客参与环节等;而对于第Ⅲ象限,即顾客认为其资源重要性程度高的价值要素,则可多围绕资源本身进行创新开发,如建设艺术创作基地、开发实景山水演艺项目、开辟浪漫的旅游线路等。最后,对于第Ⅳ象限,作为游客完成一次完整旅游的补充性需求,在产品创新开发中,也应给与充分的考虑与重视,并不断进行创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在矩阵构建中由于选用资源特质作为纵坐标,与游客需求中便捷、实惠对接不明显,故最后的因子表述中游客的功能性价值体现较少。矩阵中横纵坐标共可形成96个对接点,对于矩阵中其余的对接点,不同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本文最后得出的14个价值因子是本研究所得出的对接性相对较强的点,仅代表本研究的成果和观点,并不代表其已囊括所有民族地区的所有民俗旅游者的价值需求。本研究成果的外部效度和适用范围,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WoodRE.Ethnictourism,thestate,andculturalchangein SoutheastAsia[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4,11(3):353-373.

[2] GrünewaldRA.Tourismandculturalrevival[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02,29(4):1004-1021.

[3] OakesTS.Culturalgeographyandchineseethnictourism[J]. JournalofCulturalGeography,1992,12(2):3-16.

[4] YangL,WallG,SmithSL.Ethnictourismdevelopment:Chinese governmentperspectiv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8,35(3):751-771.

[5] YangL.WallG.Ethnictourism:Aframeworkandanapplic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09,30(4):559-570.

[6] YangL.Ethnictourismandculturalrepresentation[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11,38(2):561-585.

[7] WoodruffRB.Customervalue:Thenextsourcefor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97,25(2):139-153.

[8] ShethJN,NewmanBI,GrossBL.Whywebuywhatwebuy:A theoryofconsumptionvalue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1,22(2):159-170.

[9] ChadeeDD,MattssonJ.Anempiricalassessmentofcustomer satisfactionintourism[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1996,16(3):305-319.

[10] PercePL.TheSocialPsychologyofTouristBehavior[M].New York:Pergamon,1982?67-72.

[11] WuHJC.Theimpactofcustomer?to?customerinteractionand customerhomogeneityoncustomersatisfactionintourismservice:Theserviceencounterprospective[J].TourismManagement,2007,28(6):1518-1528.

[12] GrewalD,MonroeK,parisonadvertisingonbuyers’perceptionsofacquisition value,transactionvalue,andbehavioralintentions[J].Journalof Marketing,1998,62(2):46-59.

[13] SweeneyJ,SoutarG.ConsumerPerceivedValue:The Developmentofamultipleitemscale[J].JournalofRetailing,2001,77(2):203-220.

[14] PetrickFJ.Developmentofamulti?dimensionalscalefor measuringtheperceivedvalueofaservice[J].JournalofLeisure Research,2002,34(2):119-134.

[15] WilliamsP,SoutarNG.Value,satisfactionandbehavioral intentionsinanadventuretourismcontext[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09,36(3):413-438.

[16] BaoJigang,SuXiaobo.Studiesontourismcommercializationin historictowns[J].ActaGeographicaSinica,2004,59(3):427-436.[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17] ZhangJie.Ageographicalapproachtoadescriptiveevaluationof touristvaluesandresourcesofregionalfolklore:Acasestudywith comparisionoffolkloresofTibetannationalityinJiuzhaigou district&WucultureinJiangsuprovince(partⅠ)[J].Human Geography,1997,12(3):20-24.[张捷.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J].人文地理,1997,12(3):20-24.]

[18] ChenHaibo.StudyonTourists’IntensiontoRevisitSomewherein thePerspectiveofCustomerPerceivedValue:TakethePhoenix TownasanExample[D].Changsha:HunanNormalUniversity,2010?54-56.[陈海波.顾客感知价值视角的旅游者重游意愿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54-56.]

[19] YuQing,WuBihu.Eco?museum:Amodelforsustainabletourism developmentofethnicalculture[J].HumanGeography,2001,16(6):40-43.[余青,吴必虎.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人文地理,2001,16(6):40-43.]

[20] ChenXiaochun.TheExperienceMarketingEmpiricalResearchof TravelAgency’sProductsBasedonCustomerPerceivedValue[D].Changsha:HunanUniversity,2009?7.[陈小春.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旅行社产品体验营销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7.]

[21] WangDegang,ShiYun.Inheritanceandvariation:Theresponse oftraditionalculturetotourismdevelopment[J].Tourism Science,2006,20(4):1-6.[王德刚,史云.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J]旅游科学,2006,20(4):1-6.]

[22] XuGanli.Lifeandstage:Observationofperformancelikesinging anddancinginfolkloretourism[J].FolkloreStudies,2004,(4):134-148.[徐赣丽.生活与舞台———关于民俗旅游歌舞表演的考察和思考[J].民俗研究,2004,(4):134-148.]

[23] WoodallT.Conceptualising“valueforthecustomer”:An attributional,structuralanddispositionalanalysis[J].Academyof MarketingScienceReview,2003,(12):1-42.

[24] LexhagenM.Theimportanceofvalue?addedservicestosupport thecustomersearchandpurchaseprocessontravelwebsites[J]. 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ourism,2005,7(2):119-135.

[25] PechlanerH.Enhancingtourismdestinationsthroughpromoting thevarietyanduniquenessofattractionsofferedbyminority populations:Anexploratorystudytowardsanewresearchfield[J].TourismReview,2011,66(4):54-64.

[26] HuangYinghua,HuangFucai.Touristsperceivedvaluemodeland itsmeasurement:Anempiricalstudy[J].TourismTribune,2007,22(8):42-47.[黄颖华,黄福才.旅游者感知价值模型、测度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8):42-47.]

[27] LiuQian.Astudyonrelationshipbetweenconsumptionvalueand customers’senseofbelonging:Taketourismservice?type businessesasanexample[J].JournalofJinan(philosophyand socialscienceedition),2008,(5):65-71.[刘倩.消费价值与顾客归属感关系研究———以旅游服务性企业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65-71.]

[28] ZhangXueting.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touristexperience qualitysystemaboutfolkloretourismproductinethnicminority areas:AcaseofFengHuang[J].TourismForum,2009,2(4):497-503.[张雪婷.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质量要素体系构建研究———以凤凰为例[J].旅游论坛,2009,2(4):497-503.]

[29] CuiLixin.Valuecurve:Theassessmentmethodforconsumer perceptionsofservicequality[J].NankaiBusinessReview,2001,(6):21-25.[崔立新.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价值曲线评价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1,(6):21-25.]

[30] MagnoniA,CableM.Whosecultureisitanyway?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onidentityandrepresentationinthecontextofethnic andheritagetourism[J].JournalofHeritageTourism,2008,3(4):227-230.

[31] TaoSiyan.Onthefolklorecustomstourism[J]TourismTribune,

1997,(2):37-39.[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旅游学刊,1997,(2):37-39.]

[32] HuangLiang.LuLin.Analysisonthefunctionoffolkcustom

tourism[J].YunnanGeographicEnvironmentResearch,2007,19(1):127-130.[黄亮,陆林,丁雨莲.民俗旅游的文化功能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1):127-130.]

[33] DengFeng,ZengTianxiong.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Ethnictourismdevelopmentbasedonthetouristsatisfactionofin westernHunanAutonomousPrefecture[J].JournalofCentral 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Edition),2011,5(4):92-95.[邓峰,曾天雄.以游客满意度为基础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92-95.]

[34] XuGanli.Acasestudyonquasi?folkloreizationandculture authenticitywithfolkloretourismofLongjiareainGuilin,Guangxi[J].TourismForum,2009,2(6):932-935.[徐赣丽.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类民俗化与文化真实性———以广西桂林龙脊景区为例[J].旅游论坛,2009,2(6):932-935.]

[35] WangZewei.TheStudyontheExploitationofFolkloreCustom TourisminFujianProvince[D].Fuzhou:FujianNormal University,2007?13-14.[王泽巍.福建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13-14.]

[36] MengZhigang.TheStudyontheExploitationoftheMiao NationalityFolkloreCustominLeishanCountyofGuizhou Province[D].Guiyang:GuizhouNormalUniversity,2009?11-12.[孟志刚.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11-12.]

[37] YangLihui.Context,process,performersandthefolklorewhichis towardthepresent:Contemporarytransformationofperformance theoryandChinesefolklore[J].FolkloreStudies,2011,(1):7-32.[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1):7-32.]

第8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外语导游 注意的问题

一、外语导游在涉外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外语导游就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海外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事务的工作人员。”(参照“旅游服务术语”中对“导游人员”的定义),其英文可以是“guide-interpreter”和“tour-guide”或“tourist guide”。本文的外语导游指外语(尤指英语)的导游,业内专门称为“导游翻译”(guide-interpreter)。

国内有句行话来形容外语导游的重要性:“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外语导游是旅行社的重要成员。在涉外旅游接待工作中起着协调、沟通的重要作用,其业务是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尽管旅游消费过程是指向外国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都是非旅行社的旅游部门分别运做的,但将这些服务串连起来,有序运作,使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销售得以实现,取得利润,同时也使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这一切完全依赖外语导游的安排。

二、外语导游应注意的事项:

1.语言不仅要简明练达,而且要准确无误

外语导游的解说词是帮助外国游客欣赏景点的辅助手段,语言要求简明练达,准确无误。如外语导游机场接站要致欢迎词: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Changsha!Let me first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I’m Xiaofang.I’m your guide. My job is to smooth your way, care for your welfare, try my bes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be your guide and interpreter. I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短短几句话,既表达了对游客由衷的欢迎, 又简洁地做了自我介绍;既向游客说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又表明了工作态度,与游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的外语导游在机场迎接客人时,出于寒暄可能会对老年人说:I’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这不仅不能反映辛苦的意思,还可能造成误解.在汉语中,“老”表示尊敬,在西方意味着衰竭无用,人们忌讳说“老”字.这是外语导游要注意的地方.

2.不仅要研究游客的心理,还要精选游客能接受的词语

外语导游接待的主要是外国的读者和游客,不仅要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打交道,还要与各旅游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领队、团长等)。可以说,外语导游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翻译旅游资料时,不仅要使外国游客明白所介绍的内容,还要更使他们从心理乐意接受。

旅游英语中在介绍岳飞的“莫须有”的冤假罪名时,我们可用“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的英语谚语。因为“dog”在西方人的心理一直是“忠诚,可信”的象征,结合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臣形象,这一罪名的意义就很自然地被西方人所接受和理解了。

3.不仅要传播中国的特色文化,还要避免文化的冲突

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过去主要是为了度假消遣,现在逐渐向受教育、获信息、领略异国他乡的情趣、增长知识、加深阅历的方向转化。为了适应旅游者的这种需要,外语导游翻译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把中国的美丽的、富有特色的景观传播出去,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习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跨文化的导译人员。

例如,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开发和建设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术品、诱人可口的佳肴美味,使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所以外语导译人员要用美的语言形式(“In spring velvety flowers are in their best bloom. In summer, the fragrance of lotus flowers fill the garden. In autumn, yellow leaves add a golden color to the garden and in winter snowflake carpet everything.”(拙政园春季繁花怒放,夏季荷香溢,秋季黄叶铺金,冬季雪花覆地。)来描述拙政园中的四季,从而把游客带入美的时空.这就很好地传达了中国的特色文化。

但在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文化涵义是复杂的,语言间充满了字面意义对应而实际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曲解它们对应的语言概念就犯了文化错误。如:在介绍成语典故时,将汉语中的“怒发冲冠”与英语中的“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视为对应词。其实,两者之间的含义差之千里;前者源于“完璧归赵”的故事,形容“愤怒至极”的样子;后者源于英国1825年一名盗马贼被拉上绞刑架时恐惧万分的形象,意为“毛骨悚然”。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交际规则,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4.不仅是博学家,还要是外交家

外语导游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的服务工作。外语导游的讲解必须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有的人说外语导游就是上知天文、下哓地理、中通古今的的博学家。不仅如此我们总是称赞外语导游为“祖国的脸面”、“祖国的一面镜子”、“民间大使”、“游客之友”、“万事通”。所以他们的任务就如一位“外交家”一样,把祖国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及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和辉煌的成就传达出来。有的外国游客对中国不了解,在语言上难免会对中国的制度、政策有针对性地发出较强的异议。此时,外语导游不要鲁莽地与对方争辩,应该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向客人表达出来,通过耐心的讲解来消除客人对我国存在的偏见。如果客人仍坚持自己的对立观点,外语导游必须要有“”的风范。

当然外语导游不应该为了讨好游客不管对方对否就大声附和对方的观点,必须不卑不亢。要知道什么能迁就,什么决不能含糊,但要讲究技巧和策略和他们沟通,向旅游者说明来龙去脉和原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异国他乡旅游,不可能事事都与自己家乡相同,从而使其产生领略异国风情的游兴,对一些不解之处,甚至不愉快之处也能理解、谅解并与外语导游员配合。

5.不仅要了解本国的情况,还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言语行为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最基本的文化差异涉及到时间和空间行为方面.作为外语导游很有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学(chronemics)、体距学(proxemiacs)、身势语(kinesics)、接触语(haptics)、外表语(physical appearance)、目光语(oculosics)、辅助语(paralanguage)、美声语(aesthetic communication)等的一些常识,这样对顺利完成导译这个任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比如时间学,关于时间的使用、时间所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等是入境旅游接待中文化差异最大、较容易导致交际失误的方面。由于美国的生活节奏快,美国人似乎总是匆匆忙忙的,他们总是还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当美国人跟日本人谈判时,他们最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过先花15分钟寒暄,谈论天气、棒球、旅游等是可接受的。而对日本人来说,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跟美国人“侃”,什么话题都“侃”,几小时几小时地“侃”,几天几天地“侃”。

印度尼西亚人则又有较大的差别。他们不希望有压力,不希望急匆匆的。他们对时间的概念可用他们的语言来描绘,译成英语是rubber time (橡皮时间),即可伸缩的是灵活多变的。在非洲,慢节奏是一条规律。总体来说,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旅游者,其节奏要比来自其他国家的要快。外语导游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言语行为方式,尤其时间的节奏的态度,在导游接待过程中,顺利完成导译任务非常重要和关键。

所以,只有外语导游在旅游接待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注意相应的问题,才能与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的海外旅行社竞争,才能使中国人的旅行社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主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参考文献:

[1]丁文魁:《风景名胜研究》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2]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

第9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旅游英语论文;旅游文化英语论文;英译 

引言 

攀枝花市,四川省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称作阳光花城,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自1965年建市以来,城市建设已形成规模,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独具风味的饮食,浓郁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成为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成为攀枝花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的翻译工作是使对外宣传资料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也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如何让攀枝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攀枝花, 有效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目前攀枝花市独特旅游资源的英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攀枝花的对外交流合作和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但是由于中英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其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及风俗习惯等中英旅游文本在提供信息方面亦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英旅游文本的不同点,,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以游客为中心,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最终达到旅游文本的诱导目的。可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增译、省译、类比等,以期增强旅游文本译文的可读性,最终有效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一、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译 

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森林覆盖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裂谷、温泉、溶洞、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对于对于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译方面,张沉香(2007)对于术语的国际化, 提出应“适当加大音译比例”,“促进国际合作和科技发展”。 

音译不仅能够达到简洁和透明的作用,还是保存源语文化的最佳途径。尊重术语体现的文化而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也是现代术语翻译的一个趋势。以攀枝花地理地貌“喀斯特”为例,就是采用的音译方法现已被学界多接受,然而它却曾被中国学界采用意译的方法改译为“岩溶”。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世纪初由中国学者确定的“天坑”,即西方地理学学术话语中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所描述的地理样貌,在攀枝花也是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005 年起,“天坑”这一定名获得了国际喀斯特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汉语拼音 “tiankeng”开始国际通用“喀斯特”在中国和 “tiankeng”在国际学界的最终被接受,这体现了两个属于名词文化内涵的保留,以及音译在学术文化界的认同。 

攀枝花非常有名的“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主景区距泸沽湖116公里,距丽江376公里,沿省道216线(稻攀路)前行可达稻城、亚丁,景区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情等组成。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英译资料“Gesala Ecotourism Area as a part of the Golden Triangular Tourism Area of Daocheng, Lijiang and Panzhihua is located at the juncture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该译文首先介绍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地理位置位于稻城,丽江和攀枝花旅游金三角,位于川滇两省的交接处。 “ It is not only the south gate of the Great Shangri-la of China,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unshine Ecotourism Area in west Panzhihua City.” 此句则强调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性,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的南大门, “the south gate”则运用了英语中隐喻的修辞手法  “metaphor” ,非常生动形象。 

接下来用添加注解的方法,介绍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命名的含义和渊源。 “Gesala”, a vocabulary of the Yi Nationality, means “the beautiful heaven where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the funniest hillock” and also “the place closest to the Sun”. “格萨拉”是彝族的一个词汇,含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的天堂”,“最的山丘”“离太阳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