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1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一、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永恒课题。视唱练耳是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音乐具有非具象性、模糊性,这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任何创造都需要一定的素材,如若学生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音乐创新从何谈起!如若学生连音符都不能辨认、不会唱,不理解节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不懂得强弱拍,不懂不同节拍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听不准基本的音高,辨不清声音的协和与不协和等等,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所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中视唱练耳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听音记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听音记谱是包括音准、节奏、时值、拍号调式、调性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的综合训练,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不断总结,不断记忆,展开想象,才能完成记谱任务,丰富音乐知识,从而培养锻炼记忆能力。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必须要重视基础,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识别和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存在,是人类为表达思想情感而创造和选择的,一种以声音在时间中展开为形式的艺术。乐谱即是音乐存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传递音乐的过程中记录音乐的一系列符号。

三、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途径,也有人用其它的办法来达到表现某一些音乐的目的,如通过传唱,通过模仿音带等。但我认为,只有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思维。才会有对音乐的真正体验。所谓“音乐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套音乐表现感情的体验,首先应是内心音乐语言的体验。没有内心的音乐,就不会对音乐有完整的体验。没有接受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并具备了一定水平的人,当然就不会对音乐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而且会对音乐的其它科目学习产生局限性。因为音乐不是音符的简单堆砌,它还需要演唱,演奏者对它用正确的理解来表现。创作,才能使音乐富有生命。视唱练耳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同时它也做为最基础的音乐课程。但它决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音高、节奏等简单的组合,单纯的训练。它应该是一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实际应变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独立地识谱,处理、分析所接触到的一切音乐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上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在听记、视唱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乐谱的识别能力,来进行正确的音乐思维,使音乐内容得到更加完整、准确的表现。

四、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第2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育;趣味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之前由于追求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都说人生要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教育也应趁早,而德育教育也理应如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育。

小学生基本都具有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孩童性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或许对陌生而又美妙的音乐产生O大的兴趣,但随着长时间的接触也可能对其失去好奇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要根据以上特点,探索可以引起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不能努力高效的学习。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解决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难题。

一、利用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不懂事理的小学生而言,如果对一件事物没用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从而无法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音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与美感,让小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正因如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结合兴趣教学,不断探寻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点与兴趣所在,只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征,才能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趣味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也会因此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经过研究表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平时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融入到教学中,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才能让音乐课程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也会因此主动融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

音乐教师在规划教学课程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不能为了使用情境教学方式而引用不恰当的生活事例。例如,小学生在刚刚上课时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小学音乐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基本特点,在开始授课前让学生欣赏一曲优美的田园风格的音乐,通过这种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将学生引进音乐教学的气氛中。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给小学生播放与动物有关的歌曲,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猜测音乐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并让学生进行记录,最终谁的正确率高就给予该学生一定的奖励,此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手脑共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欣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对应动物的图片,利用这种综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乐趣,也有利于音乐教师展开教学工作。

二、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当音乐教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要迅速的转入授课模式,介绍本节课程所要教授的基本知识与任务,紧接着给小学生演示该节课程相应的歌曲或舞蹈,让小学生记住本节课所学重点之后进行初步的自由练习。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困难产生焦虑或紧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小游戏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体会游戏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学习中的困难而产生较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还可以主动掌控学生学习的节奏,让学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中。

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游戏,因此课堂游戏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基本环境与现实状况,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引入恰当的游戏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利用游戏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既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游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既在教学过程中减轻了学生紧张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不仅要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还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竞赛类型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音乐教师可以设置“摆擂”方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音乐或舞蹈方式竞选擂主,最终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在这个游戏环节,音乐教师既可以考验学生上节课的学习程度,同时还可以挖掘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给所有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音乐给学生带来乐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音乐是艺术的造作品,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还能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还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趣,只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音乐课程。

参考文献:

[1] 袁田. 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环节师生互动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第3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人文教育、 小学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倾注人文教育,倾注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教育的内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小学音乐要突出其学科性,将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等的热爱于音乐教学中体现出来,并将集体主义精神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也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倾注人文教育。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全体人

由于受个人智力或者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广博的胸襟,去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教会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感受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2.关注人的全方面

这里所说的全方面并不单是指德、智、体、美、劳,而是指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学会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关怀、宽容等,并善于在困难、挫折甚至是灾难面前都能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仅包括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包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通过对学生全面的关怀,促使他们情操的陶冶、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善于在音乐教学中充分体现音乐的美育作用。这样,才能切实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充分表明了音乐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1.陈旧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音乐课原本应该是活力四射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可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还是忽视了这点,以“霸主”的姿态霸占着整个课堂,整堂课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来进行安排,而学生则只是负责倾听,消极地接受。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欢乐的,可是有的教师却注重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殊不知小学生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此举实在没有必要。学生听得莫名其妙,对音乐教学逐渐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教师的急于求成,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对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往往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在教学中完全不顾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按照课标、教学目标等的要求来进行学,这无疑是不可取的。教学目标没有梯度性,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音乐也成了令其无比厌恶的学科。这样,学生的发展也就无从说起。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让我们深切地看到了音乐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其全面发展迫在眉睫。

三、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教育的方法

1.通过教学内容倾注人文教育

音乐本身就是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在小学音乐中,它通过优美的旋律以及歌词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1)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是具有很强的道德感染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卖报歌》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两只老虎》《小蜜蜂》《狮王进行曲》等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小渔篓》《劳动最光荣》《拾稻穗的小姑娘》等能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小乌鸦爱妈妈》能加深学生对母爱的体会等等。通过这些歌曲,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达到音乐教学倾注人文教育的目的。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新疆是个好地方》《蜗牛与黄鹂鸟》《春晓》《滴哩滴哩》等歌曲,都有着各具特色的美感。有的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有的描写了美丽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在学唱的同时,真切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教学方法及过程倾注人文教育

教师要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倾注人文教育。

(1)通过教学方法倾注人文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被动的听中消极地接受知识。对此,教师要积极改变这一现状,于教学方法中倾注人文教育。具体表现为:①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那些稍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完成,包括音乐背景的了解、歌词的内涵以及使用乐器吹奏歌曲等。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音乐特长等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交流、讨论,做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精神。

(2)通过教学过程倾注人文教育。具体表现为:①让学生自主预习。比如,教学《摇篮曲》,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查阅资料等来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以及一些优秀的摇篮曲。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同时就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而且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远比教师的讲授要深刻得多。②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③加强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对知识的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及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倾注人文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斯琴.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魅力中国,2010(10).

第4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元素 小学英语教学 英文歌曲 童谣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外语,对小学生来说,学好这一门外语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成为了学好这门外语的关键之一。小学生特别喜欢随着音乐边念、边唱、边做动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元素能使学生在轻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音乐元素

(一) 小学英语教学中音乐元素的主要内容

这里所指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音乐元素主要包括英文歌曲、童谣等。童谣是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一种说唱形式。

(二) 小学英语教学中音乐元素的主要特点

1. 歌词内容简单易懂

歌词内容一般选择讲述动植物、自然现象、日常用语、问候、道歉、交通工具、身体的各个部分、节日等,这些都是小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能随时使用的、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英文歌曲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eacher. I take my bag and book, my bag and book to school.” 这样问候的英文歌曲,就是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内容。

2. 歌词语音形象生动

英文歌曲、歌谣中常常加入摹声和拟人的表现手法。从而有效地引起小学生的听觉感官,还能唤起学生对事物的想像和理解。例如 “Farm animals” 歌谣中有很多摹声 “moo”、“oink” 等词的运用,使学生犹如身临于一个农场中,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 .富有节奏感

动感的节奏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英文歌曲、歌谣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拍,适合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现出歌词的含意。例如英文歌曲 “This is the way I wash my face. Wash my face, wash my face. ” 学生可以边唱边跟音乐拍掌做动作。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音乐元素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很好的调控课堂。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例如英文歌曲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等学生喜欢的音乐,如果能在教学中得到适当的运用,既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这样他们就自然会对英语感兴趣了。

2 .增强记忆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有关词汇和句型。

研究表明,人大脑的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信息;右半球是记忆和识别文字和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音乐元素,将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合二为一, 从而牢固地记住英语知识。

3.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遇到教学难点时,合理地运用音乐元素来避免反复枯燥的操练。一些长长的句子对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很容易令学生失去兴趣,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这时候将知识内容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进行说唱,跟随着悠扬的节奏,反复唱诵,长句子记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的方法让课堂充满趣味,也有效地巩固了知识内容。

4 .接触西方文化,了解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歌词更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小学生在学习英文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顺便介绍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这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在教授英文歌曲 “Jingle Bells”时,可以介绍圣诞老人,平安夜,圣诞大餐,圣诞树等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更多的跨国文化意识,增长交际知识和能力。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运用方式

1 .运用于英语课前全班领唱部分

小学生课间都非常好玩,常常铃声响了之后,才舍得进教室。有时人是进来了,心里却还一直想着玩的事,这时老师就可以请文娱委员上来领唱一些英文歌曲或歌谣,把学生带入英语课堂的状态,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 .运用于教学过程的热身部分

热身部分的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精力,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英语课堂需要的是一个活泼的、轻松的氛围,课堂的一开始不能很直接地进入到教学中去,要以“热身”这一催化剂去唤起学生的兴趣。

3 .运用于教学操练和巩固部分

英文歌曲、歌谣一方面可以帮助操练新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将内容编成英文歌曲、歌谣,配上旋律,进行说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乐趣,又让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英文歌曲、歌谣简单易懂、轻快直观,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的音乐元素来教授课本抽象的知识,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渲染课堂气氛,传授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音乐元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桥梁,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 桂月、金莺 . 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陈文觉 . 英语歌曲中蕴含的语言潜化和实验机会 [J] . 小学教学研究, 2003(2)

[3] 学习策略课题组 . 学习的策略――怎样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 [J] . 红旗出版社, 1999(4)

第5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而我们的学生文化素质又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面对现状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活动。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音乐欣赏

一、以理论知识作铺垫,启发与讲授相结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优秀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内在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在听赏中应当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觉力、感知力,提高学生审美思维辨别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有必要给学生讲授一些乐理的知识(如:节奏、速度、力度、调式、曲式、风格)和有关其他学科的知识等才能提高欣赏作品的水平。同时在学生欣赏前,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听之前,教师出示在小黑板上写几个问题:(1)这首歌曲谁作曲、为哪部影片所作?(2)节奏、音调、速度怎么样?(3)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在必要时给学生讲解与提示,逐一解决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听赏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气氛。

二、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提高效率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生活经验不足,对一些作品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全面理解,对所表达的感情也难以体验。加之他们所接触的生活范围较狭窄,欣赏的内容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喜爱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的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扩展他们的视野,乐曲应从篇幅短小的儿童歌曲,再过渡到较长的其他作品。譬如欣赏《动物狂欢节》第二首为例,由于学生平时已有母鸡与公鸡的直觉形象。第一次听完音乐后,让学生从乐曲的旋律中,联系熟知的母鸡与公鸡的直形象,第一次欣赏时学生说乐曲全是鸡的叫声了,有的学生进一步说,有母鸡和公鸡的不同声音,更有的学生把欣赏到的与平时观察鸡的形象,有声有色模仿起来,进入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了。又如给学生介绍电影音乐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音画对照的方式,时而有音无画,时而有画无音,时而音画同步。无需教师太多的讲解,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功能油然而生。由于课前对音像进行剪辑和处理,课件中对各教学内容进行高效组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文化差异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个性化特点也不同,对音乐欣赏的掌握程序也有差异,兴趣也各异。针对这些明显的问题,教师以因材施教为好,把握学生的各个音乐不同差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了提高不同程度的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可进行分组欣赏、个别欣赏,对程度较低、兴趣不浓的学生,可让他们欣赏一些结构简单的乐曲,比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作曲家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第一遍听后的让学生说说有何感觉,学生觉得情绪热烈欢快。第二遍分段细听,逐一步进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其风格特点。选择欢快热烈的乐曲,照顾到个别学生和情绪反应和兴趣的高低,如欣赏《保卫黄河》、《小白菜》等,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高层欣赏做好过渡。对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欣赏一些中外著名乐曲和器乐曲,这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学会了判断哪些音乐是优美的、健康的,能给人以快乐、轻松和情感的升华,音乐欣赏教学正是以音乐艺术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教育的。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6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重要性;教育弊端;方法;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的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观念陈旧。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

(二)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三)创新课缺乏音乐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四)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因此,音乐创新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

三、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第7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认为音乐只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2.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地了解和感受音乐。

3.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一些抽象的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4.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音乐的审美。

二、培养学生几种审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1.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地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

2.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3.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第8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能,这是音乐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和组成,也是器乐教学社会功能的体现。

关键词:器乐;小学阶段;音乐教育;重要性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它理应成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往未被普遍采用。欧美各国自本世纪初、日本从50年代初在中小学增加了器乐教学,现在不仅普及面广,而且课内外乐器演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器乐教学的试验早有进行,课外器乐活动也有长久历史,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对器乐教学的地位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器乐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乐器的浓厚兴趣,他们对学习乐器的渴望和热情,以及在学习和演奏乐器是所获得的欢乐常超出我们的意料。课堂器乐教学,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地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儿童对能发响声的器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爱好,用打击乐器开始入门教学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但开始他们根本不知如何敲,对大多数器乐特别是打击乐器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把技术的困难减小到最低限度,使他们没有任何负担和困难,能尽早、尽快地进入到音乐中,去享受音乐及长早的乐趣。打击乐器的特点就体现了这个原理,通常包括有皮革类(鼓类)、木质类(竹木制作)、金属类(铜等金属)、散响类等。

(二)器乐教学促进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演奏乐器和合奏训练,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并体验到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感、风格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艺术。器乐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价值比之唱歌教学是毫不逊色的。

利用乐器创造一个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演奏,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数十人即兴合奏的精彩表演,每一个奏乐者全无乐谱,只是根据乐器基本配制原理即兴演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即可产生一部“新的”作品。原来创造性教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

(三)器乐教学提高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器乐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在培养识谱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实践证明,由于进行了器乐教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感到困难的识谱问题能够较为顺利地获得解决。

奥尔夫由于创造简易乐器,使学生无需经过冗长枯燥的技术练习,便可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弦乐、管乐等)中音色最独特、最丰富的,加上音条乐器设计得充满情趣和幻想,对于诱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的欲望,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一个儿童拿着一件小敲击乐器,从最简单的节奏即兴表演,就开始进入了充满神奇、幻想的创造天地。

(四)器乐教学有效地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应地也促进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器乐教学中眼、耳、口、手等器官协调并用,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从而使大脑和手指,以及各种感觉和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使学生们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演奏(合奏、齐奏)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而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演奏,一般讲是属于集体性的活动,是一种集体的体验。在一个合奏整体中,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合奏活动中,即使天赋差的学生,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定的活动。三角铁与旋律的木琴一样在音乐中有同样的重要性,在合奏中,每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中充任“主角”,而它随时也要让位给别的乐器,而充当“配角”,通过这种音乐上角色转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每个人既是集体(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也必须为集体(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器乐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学会演奏乐器,参加课内外的合奏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吸引他们投入有益的文娱活动,有效地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袭,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在这个演奏集体中学生们学习着自己管理自己,因为你的演奏不能每个音符、每个节奏都要靠提示,每个人是自觉地参与。每个学生必须注意指挥,养成数拍子记小节和服从的习惯,而这种服从又是充分发挥个性的投入的服从,即在指挥的“领导”下充满了主动精神地去表现自己的那部分内容。他在这里学习了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经历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

由于器乐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价值,最近数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器乐教学虽起步较晚,且当前还存在不沙困难,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说明了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课堂进行器乐教学的方法

器乐教学的方法包括乐器演奏教学法和器乐合奏的教学法。

(一)每种乐器都有各自的演奏方法要领

传授各乐器演奏方法时需注意:指明基本要领,要求简单、明确:多用形象化的比喻,引导克服难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度要慢,不可过快过急;引导体会乐曲的美感,避免机械枯燥练习;启发学习积极性,发动学得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器乐合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年级和乐器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在训练中应注意;要养成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练习规则的习惯,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切实加以督促实行;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合奏的整体效果,追求整体的协调、统一。善于体会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部练习与合奏练习要恰当配合;分部练习时要让学生唱一唱,把唱与奏结合起来。

教学班的合奏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到严格要求、富有情感、反应敏捷、热情、耐心和必要的风趣,当然最需要的是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小学器乐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器乐教学要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器乐教学的民族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乐曲要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采用民族乐器。

(二)器乐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器乐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器乐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坚持下去。要求过高,过急,进度过快会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吃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基本要领掌握不好,影响进一步发展,效果也难以提高,甚至导致失败。

(四)器乐教学要因地制宜

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和各地、各校的不同条件,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克服困难,发动学生自制乐器,采用一些“代用品”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五)普及器乐教学要从试点入手

我们的器乐教学起步较晚,从整体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这个领域里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第9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一、性格情感影响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说明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但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对人的性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一音乐具有娱乐功能。学校通过开展军歌大赛、合唱比赛、卡拉OK大赛等形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娱乐学生的身心,树立学生的自信,使很多性格内向的同学变得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同学变得内敛含蓄,音乐给学生性格上的影响是在漫长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渐变的过程。第二音乐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人的情感是复杂的,音乐的博大精深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最佳途径,音乐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发展史,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情感也越来越复杂,音乐适应了人类情感的变化始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无论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都有合适的音乐来表达你的心声。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处在情感由简单向多元发展的阶段,加上在初中阶段这些“底子薄”的学生又有严重的情感缺失,如果没有正确的情感表达渠道就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压抑感,性格内向的同学会变得抑郁,性格外向的同学会变得暴躁、易怒,所以要让学生多听音乐,多参加一些音乐活动给学生抒感的机会,使各种各样性格的同学都能健康成长。对学生审美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丰富而独特的,这不仅因为音乐的审美首先作用于人的听觉,而更重要的是,它是在一个抽象的音响范畴内通过时间的推移而实现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没有接触到音乐之前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多关是对音乐的一个聆听和接受的过程,音乐的诸多要素如节奏、节拍、音高和音的强弱都能成为音乐审美的具体对象,最终以一种综合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学生会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所表达的不确定性和抽象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比较系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后,对音乐的聆听和感受上较以前会有很大的变化,在音乐中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为丰富的艺术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笔者观察到对同一事物学生在入学时的认识和他们毕业时的认识会有很大的不同,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村,入学时是“灰姑娘”,毕业时变成了“白天鹅”,从内在的气质到外在的装扮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任何人都难以抗拒的,它不是疾风暴雨而是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性格情感也发生了变化。

二、职业技能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才十六七岁,就业的观念是十分模糊的,不知道要学什么,不知道毕业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就是这样怀着懵懵懂懂的心态走进中职学校校园的。音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使学生第一次有了职业技能的概念,懂得了掌握技能是就业的基本条件。这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等于又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是比较弱的,有的学生已经对文化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但音乐会使学生明白人生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学好音乐这门技能课会有好的就业前景,不必再为学不会文化课而烦恼。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程科目有钢琴、声乐、视唱练耳、舞蹈,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学生通过带有兴趣的练习掌握了这些实用的技能,就会对自己的自身价值重新定位,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及将来的就业充满信心。对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不再是只能聆听的艺术形式,不再是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而是作为一项技能融入到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成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