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餐饮会计实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会计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餐饮会计实务

第1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1 旅游管理(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1 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旅游与财会的结合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良好旅游职业素养,能够熟练掌握企业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和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熟悉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的财务核算,毕业后能较快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行业收银、出纳、财务会计、财务主办、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仅要有财会方面的专业课,还要有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图1所示)。在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位于表下部的财会类专业课程外,我校还开设了如“旅游职业礼仪、酒店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运转实务、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服务与管理”等旅游类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考取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当学生最后去旅游行业的财务部门实习时,他们不仅通晓财务,而且非常熟悉旅游企业的运转,这将会对业务的理解力有更大的提升。

1.2 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实用性

在财会类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以区别于以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为特征的本科层次;在应用性实践课程的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高新技术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技术等级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从业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以区别并高于以操作技能为主的中专层次。

1.2.1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见表1)

①财会类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对传统会计学类课程进行了扬弃,摒弃以往一些理论知识太强的科目,而将对于培养目标“有用性”的课程保留。以夯实财会专业基础为主线,我校开设了“会计基础、统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财经法规”等基础性课程,进行会计学类的通才教育。在此基础之上,我校还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饭店软件系统应用、收银技术”等专业主干技能课程。在这样的财会课程体系中,我们主要形成a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为主的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体系;b形成以“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为主的考取初级会计师的职业技术等级考试体系;c形成以“酒店财务管理、饭店软件系统应用、收银技术”三门课程为主的具有酒店特色的财会课程体系(见图1)。

②相关财会类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为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的综合能力,拓宽相关知识面和增加就业机会,我校还开设了“宏观经济分析、证券与投资、财务报表分析、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公司理财”等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对选修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有助于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兴趣,为不同发展层次和方向的学生提供选择不同课程的机会。

1.2.2 应用实践课程设置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开设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初级会计实务技能训练、纳税申报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依托我校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最后一年在旅游行业财务岗的顶岗实习,充分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

业已与南京绿地洲际酒店财务部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企业走进校园,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使学生有目的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2 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状况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突破传统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着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并做到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岗前培训相结合,实行“多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等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结合,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证课程和“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考级课程直接采用了考试教材,并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能力培养。

如表1所示,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修完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证课程后,在第三学期的11月参加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学生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修完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考级课程后,可以在第四学期的3月份参加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目前我校已与贝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两个考试可连续进行)。

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我校不仅建立三门考证课程试题库,而且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三门课程考点资料库,所有材料按照教学进度印发给学生。不仅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针对考证内容进行考试,并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的10月左右,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以保证学生在暑期学习中的持续性,从而进一步保障会计证的过关率。事实证明,我校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岗前培训相结合,切合了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目的性更强、更有动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会计证的过关率也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3 关于深化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教改的若干思考

3.1 进一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1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图1的第三个层次——具有酒店特色的财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明显不足。财会教师来源于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有在酒店等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将财会专业教师通过挂职、兼职等方式到酒店等旅游行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从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3.1.2 财会教师人数不多,应该由专业负责人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协调教学计划,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1.3 学院应该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经济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

3.1.4 以精品专业、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为契机,带动财会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提高实践能力积极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进一步完善实习就业体系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是个新专业,目前学校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关于财务岗位的招聘数量非常少。数量少并不是因为需求少,而是由于很多旅游企业不知道我校有这样一个专业。因此,学校应该在该专业的宣传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充分利用我校的旅游企业资源与更多的单位建立该专业深度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财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真正的接触到财务,学以所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2008年我校开设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经过三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我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三年专业教改中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一所培养旅游人才的全日制高职院校,2008年我校开设了旅游管理(财会)专业,这对于完善我校旅游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提出了挑战。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经过三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我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三年专业教改中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3 进一步完善财会硬件设施

目前《饭店软件系统应用》这门课程还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学校还没有购入相应的饭店软件系统,而这门课程对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我校财会专业主要的实习及就业单位是酒店,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学生在收银以及财务岗位的实习和就业都是极为必要的。

第2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我校的办学理念也紧紧围绕着这个要求,提出“技能改变命运、创造成就未来”的口号,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熟练掌握技能。如何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如何培养学生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是我们目前必须尽快完成的事情,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会计实务。

我们传统会计教育模式以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只能适应会计研究、会计专业师资的需要。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要走向实际会计岗位,过多的会计理论难于用上,而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却制约了其发展。因此,针对中职“2+1”模式下在校教育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必须对会计理论知识进行筛选,对会计实务中必需的知识重点讲授,并确保学生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会计教育的不足。

(二)注重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点,是检验中职教育质量和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会计教育来说,技能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证,会计专业技能就是体现在会计实务的一系列操作上。因此,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作为龙头来进行。通过不断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使他们走上岗位时能快速上手。

(三)注重资格培训。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单位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根据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证书,能促使我们的培养方案符合企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例如,我校近几年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大大提高,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拿到职业资格证。因此,还需加大力度,以提高考取资格证通过率。

二、制约中职学生就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以及就业后反馈回来的情况,笔者发现,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后,由于在校技能培养方面的相对缺失,工作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其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技能短板。

(一)缺乏对纳税申报知识的学习。

对于刚走上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而言,报税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在学校中,学生基本都只学了一门《涉税会计》,而且由于课时紧,甚至有些章节还没为学生讲解,所以有关如何报税的实践操作能力基本是零。同时近年来,税务申报方式、方法变化较大。目前基本已全面实行网上开票、网上报税制度。由于学校无法取得正式的报税系统和开票系统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是造成学生纳税申报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对票据及凭证的认识。

虽然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但由于平时我们教给学生的都是文字叙述的知识,然后就写出分录,确实和实际工作有着天壤之别。其实对学生来说会计凭证的填制并不难,难的是分清那些原始凭证代表什么含义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发票,如机打发票、手写发票、商业、餐饮、支票和银行进帐单等。学生看着这些原始凭证已经是一头雾水,更别说还要再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判断要编制什么样的会计分录。此外,很多时候,学生到企业实习,干的是出纳工作,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票据的填制,因为之前他们连见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如何填制。

(三)缺乏对一线生产和管理的实践。

对生产经营过程比较模糊。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更侧重于如何记账,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其实,学生在学会如何记账之前,应该先去企业了解生产方式和经营过程。例如,笔者所教的一些学生,他们毕业实习回校后总是说:“老师你平时上课和书本例题讲到都只有两三种材料,为什么企业会有这么多的材料。”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反映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我们会计服务于管理和生产,但专业教学却严重脱离了一线生产和管理,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会计和管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给学生完成理论教学后一个模拟操作环境,以加大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学校培养技能性会计人才的对策

(一)建立“教学信息平台”。

“教学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专业资料数据库,主要搜集会计专业工作中常用的原始资料和账表,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支票、汇票、发票、印签等,以备上课时随时作为教具加以应用;二是专业教学数据库,主要搜集专业教师的教学心得、课堂常用案例、教学课件和教案,以方便大家交流教学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资料数据库可以吸收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专业教学数据库可以吸收其他学校的优秀资源。

(二)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既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目前中职学校很多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认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这使“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使“双师型”称号流于形式。其实要建设一支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不难,关键要改变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学校要创造条件和投入一定资金让教师走出学校,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组织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和事务所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真正“双能型”教师,才能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培养出技能性较强的学生。

(三)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实习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际学生课堂教学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知识、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等知识的综合教育,是上岗预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关键的一个环节。教育部于2002年就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很多中职学校对于这一办学模式并没有实施到位,当然这也不全是学校的责任,毕竟校企实习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校企合作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学校要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方式。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也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环节,从时间安排角度来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每学年都应该去企业实习。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实习并不意味着一定参与会计业务处理。在低年级时,学生可通过参观观摩或参加生产劳动了解生产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到毕业实习,逐渐进入专业实习。

在实习方式上,在低年级实习的时候,学校可以选择把学生送到定点企业去实习,让学生直观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生产过程,为以后的校内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训时,学校可以请企业中的人到学校,因为会计实习不像其他技能型专业,可以到企业集中实习。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兼任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可以带来一手的资料,这样既能保证实习质量,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如果学校能够用心去做,所起的效果将很显著。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3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会计;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2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并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技工学校会计教育应培养“双师型”高素质会计师资队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断变化的会计法规和市场主体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

目前,在技工学校,担任会计专业教学任务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思想要求进步,事业心较强,都能掌握会计理论专业课程,基本上能胜任本职工作。可是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是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虽然理论知识熟练,但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接触过会计工作实务。况且,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会计职能已不再是核算与监督,还要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充分发挥其控制、监督职能。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过硬,而且能熟练掌握会计实务处理工作流程。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定期安排会计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进修或业务实践、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或教学研讨等。培养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能在课堂上授课又能带领学生在企业或模拟实验室进行会计业务实训操作,这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应具备的条件,只有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的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二、适应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技工教育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法规的变化、会计岗位的需求不断加以调整,吐故纳新。知识的传授还是以书本为主,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技工学校会计教材内容已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会计法规变化的需求,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会计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和会计理论的改革发展,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把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技工学校现用会计教材都以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例,普遍性较强而特殊性不足,概括性、理论性较强而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弱。从市场情况来看,商品流通、旅游服务、房地产、餐饮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更有较强的发展劲头。学生在校只对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有所了解,走向社会难以适应其它行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所以不少学生毕业后感慨:“校之所学,无用之学”。为了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建议对技工学校会计教材进行大的调整改革,要体现会计专业知识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加强教材建设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编写教材时,要结合已经颁布的权威性文件,如《财务通则》、《会计准则》等。因为这些文件的内容集合了会计理论研究的精华,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和原则;第二,要把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业务、新经验,融入教材中,作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三、探索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有知识有能力有艺术素养的教师,课堂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应抓好这一中心环节。

(一)整体设计。只有做好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才能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争取做到每句话、每分钟学生都有收益,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做好:第一、备教材。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应传授哪些知识,要安排得恰到好处。内容要紧扣教材,不能照本宣科,要加工、补充、精选一些教材以外的与内容相联系的实例,尽量做到知识点少而精,课堂结构要主次分明,循序渐进;第二、备学生。由于技工学校学生类型不同,其要求和目标各异。所以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应面向大多数,掌握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并针对个别差生因材施教,进行相应的提示;第三、备方法。教学方法要恰当、灵活、有实效,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一些问题如何提出,如何讲解,使用什么教具,是归纳还是演绎,举什么例子,板书写什么,练习什么,都应恰到好处,认真准备;第四、备语言。语言为教师的基本功,不可忽视。授课时一定要准确、清晰、生动,富有启发性,感染力。语速要适度,逻辑性强,表达能力强,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教材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

(二)言语幽默,创设氛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怎样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设疑生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授课过程可采用案例法、悬念法、模拟法、游戏法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觉会计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使他们产生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其次,以趣求知。当学生进入了求知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展开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然后,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从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学习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只有在享受中自主学习才是最高效的。

四、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教学相长。不少人认为,教师教多少,学生即学多少,或有教必有学。事实上,教与学之间是相互促进而并非教带动学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来说是否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教师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授课特点之外,学生所具备的自身因素也十分重要,如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动力等。再者,学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起到关键作用,应选择难度符合学生情况的教材。另外,教学环境、条件等等在某些程度上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加强合作,主动取得学生的信任:一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依赖规范的纪律约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应将学校规章制度作为执行标准,时时刻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这不仅体现在课堂内,督促学生认真听课,领会课堂内容,也要落实在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复习课堂知识。作业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阅,也是加强会计标准化、规范化练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同时,教师通过评判作业也能发现一些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提高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做为一名会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识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凤山,网络课程中教与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

[2] 山丽静,浅析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J],《科技信息》,2009年.

第4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会计 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依托水运行业优势,于2008年开设了会计专业水运方向。与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相比,起步晚、差距大,在教学过程中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毕业生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

由于2010级学生尚未就业,因此仅对2011届(2008级)和2012届(2009级)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处行业以物流和航运相关企业为主,占到33%和26%,其他行业如贸易、药品零售、建筑、服装纺织、餐饮旅游等都有零星分布。从企业规模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从岗位来看,出纳占46.8%,其次是会计(未细分具体会计岗位),占18.7%,除此以外,还有统计、库管、行政、销售、客服等。而且,在小企业就业,普遍存在兼任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的情况。此外,未在会计岗位就业的学生,除了个别是兴趣原因,都是由于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最好的课程”前三名是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感觉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前三名是税法、审计、中级财务会计;“工作后觉得对会计工作最有帮助的专业课(不一定是学过的)”依次是基础会计、税法、出纳实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其中出纳实务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没有开设过的。“对工作最有帮助的专业技能”依次是会计核算和报告、银行结算与往来、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与控制、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管理与分析。

而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会计部门的访谈,发现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账务处理工作比较熟悉,但是出纳岗位的胜任能力不足, 涉税的会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更是适应能力薄弱。可以看出,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对于课程设置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2 优化前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分析

2.1 专业核心课程时间集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为3年,以我院为例,学生从第一学期的第2周进校报到,接着进行3周军训,第6-19周上课。在校第1-2学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专业课每学期只有一门,2008级第2学期才有一门专业核心课,2009级是第1学期和第2学期各有一门专业核心课。这样专业核心课主要集中在3-5学期,第5学期只有1-14周上课,期间还有双选会,第15周开始实习。此时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想要落实理想的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心情更为迫切,上课缺勤率高,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样学习专业课的时间都集中在了第3-4学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如果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完整系统地讲授一遍,还要保证学生能懂会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2.2 理论课时占绝对优势,实践项目和课时偏少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课时在70-80%,占绝对优势。实践项目和课时的安排有两种: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有购置的相应的实训教学软件,这两门课的实践课就是软件练习,但是学生能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其他的课程无配套软件可用,实践课时仅用于做习题或是案例分析。而单独开设的整周实训项目只有会计技能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前者是做手工账,后者是会计综合实训软件操作。由于平时学习的大多是理论,要想在短短1周的时间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不现实的,结果只是忙着赶作业填实训报告。这样既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也模糊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

2.3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存在一些交叉重复 例如:①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的基础会计,其内容逐年在增加,有些本来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才会学到的内容,已经在会计基础考证教材中出现,以江苏为例,比如应收账款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原材料的收发以计划成本计价,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的不同核算等等。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部分内容的交叉。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探讨,需要相关任课老师进行协调界定。

2.4 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提升 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高素质不能仅仅体现在高技能上,还要注重对会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坚持职业操守的培养。但是目前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方面课程的很少,我院也没有此类课程,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要求是很不相称的。同时,我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取得会计证是毕业条件之一,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科目之一,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也需要。

3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的依据和主要表现

要准确把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必须准确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据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来进行。进行岗位定位时,首先要与高职教育层次相适应,不能抬高也不要降低;其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仅是面向初次就业的岗位,还要考虑就业若干年后能达到的预期岗位;对于会计这样成熟的专业,要考虑到依据学校特色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错位竞争。然后对某一财务会计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可以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真正选择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准确细致地定义职业能力提供基础。经分析确定,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定位是核算层岗位,预期岗位是中层管理岗。由于本项目立项是2010年8月,此时2010级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确定,所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从2011级开始实施的,并在2012级进行动态调整,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优化。

3.1 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目标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审计、国际贸易、海上货物运输的实务与法规知识,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能从事会计及相关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2 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分配和计划进程的变化 ①增加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基础会计》一起开设在第1学期,改善了专业核心课程过于集中在3-5学期的弊端。而且这两门课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授课时就直接选用了考证教材,学生在第1学期学完,第2学期复习巩固后期末就可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是毕业条件之一,尽早通过,学生就可以更为有序地安排后续学习,不至于一直被这个任务牵扯精力。2011级学生第一次参加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为45.5%,可以看出这种调整是有效果的。②将《中级财务会计》调整为第2-3学期授课,因为该课程内容多,难度相对较大,原先在一学期内学完,看似各个内容都学了,但是掌握情况不理想。③将《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整合为《水运企业成本管理》,并与《水运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协调,划分各自授课的内容界限和重点,避免重复授课。同时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也不再以工业企业为主,而是增加了水运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内容。这两门课和《经济法》一起,都安排在第3-4学期。④《税法》则安排在第4-5学期。这样调整以后,第5学期只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安排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选修课,比如海上货物运输、现代物流概论、水运法规概论等,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就业行业的主要业务,提高其综合适应能力。⑤同时,在第3-5学期分别安排了两周的实训,既有会计手工技能实训,也有会计电算化实训,通过对预置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多家实习企业,涉及到不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运用。尤其是针对出纳岗位技能的实训,由于有关出纳人员应具备的有关货币资金的控制、管理、结算、核算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分别在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中介绍,通过出纳实务软件的操作,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

3.3 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对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与之前所用的教学大纲相比,两者的立足点不同,课程标准的立足点是完整的课程本身,在课程标准中,需要明确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选用、教学建议、教学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教学评价等内容,而教学大纲的立足点是教学过程,只要明确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以及课时分配和课堂教学内容即可,研究的范围相对与课程标准要小得多。目前,我院已安排专业教师对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编制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依据,接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陈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1年1月(上).

[3]刘斌,范洪军.论会计专业航运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王信平.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新课程研究,2010年1月(中).

[5]王海波,刘志宏.基于岗位分析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职教论坛,2008年2月(下).

[6]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职教论坛,2008年第4期.

第5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中小民企;会计水平;原因与对策

一、中小民企会计水平低下的表现

中小型民企会计水平普遍低下,其表现:会计队伍不稳定、财务软件普及程度不高、凭证装订不规范、没有按要求保存会计账簿、有的民企竟然没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与国有中小企业相比,会计水平低了一大截。

二、中小民企会计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中小型民企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当然财务方面也不例外。例如:山东一家家具企业,刚开始使用财务软件时,没有设置密码。理由是只有两个财务人员,彼此很信任,也很少有人来财务部门。中国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不少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往往不选择创业或创业容易失败。文化水平高也不等于管理水平高。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好人,需要的是博爱精神。“自由、平等、博爱”,我们追求自由,追求与同僚与上司的平等,不喜欢与下属平等。

(二)文化原因。中国是个讲究“情”的国度,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亲情、友情、乡情或同学之情来管理公司,尤其是企业初创时。这在中国是自然而然的,也带来一定程度的管理效益。但弊病也明显,就是不重视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俞洪敏说,“这种管理的隐形成本很高。”与西方形成明显的对比——西方重视制度管理,轻视人情管理。会计方面往往用熟人,熟人对工作的态度比使用陌生人整体而言要差一点。例如:一家公司招会计,当地老师推荐一个外地学生,财务经理让这个学生找人为她担保。该优秀学生很伤心,也很无奈,之后就没再去公司。

(三)出于成本考虑,中小民企给财务人员的薪酬普遍较低。更由于高等院校培养出的财务人员严重过剩,使得一个会计的收入与一个服务员差不多。2015年山西高等院校毕业生大约20万人,其中与财会相关的毕业生竟达6万人。此外,中小民企在财务软件投资上也是犹豫不决。财务软件价格并不高,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不用财务软件的不少。

(四)高等院校无法真正培养不出适合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水平的会计学生。现在好多学校及教师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关注,忽略了对会计实务性的要求,使得学校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会计人员;二是中国财会学生实习也很困难。许多大学就建立自己的实训室。但是真正的会计实训却较少。

(五)高校中财会专业普遍女生人数较多。女性的创造性整体不如男生。虽然在工作中女生比男生认真仔细,但是她们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的工作状态。相对来说男性不满足现状,他们希望工作更进一步。由于企业中会计岗位女性居多,所以会间接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制度保守陈旧,没有创新意识;当然这方面因素也与教育制度有关;其次女会计多的第二个原因是女性听话。中国早已到了不允许下属表现不满的时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或更严重情况出现时,选择忽视或放任的态度,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长远的生存来说,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六)会计之间缺少交流,缺少高手指导。中小民企普遍存在漏税、管理者不当报销。很难想想这样的企业会将凭证搬出来让行家指导。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时也与中小民企打交道,出于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和老板爱用听话的人,事务所的人水平普遍低下,无法给企业高水平的指导。有的会计自信不足,生怕别人看出自己做账的问题,也尽量躲避别人看自己做的凭证。

(七)中小企业的一些领导层人员,有的对财务不甚了解,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也很淡薄,只要求会计人员按他们的理解做账即可,殊不知这样会带来许多问题。河南一家装饰公司,有国家二级资质。董事长兼总经理只将应付税务局的账交给外人。公司没有另外一套账。没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且他也不关心利润,只关心现金流。结果企业亏损越来越大,最后破产。云南一家餐饮公司投资者是村里的农民,在四川、陕西开连锁店,投资者看不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然也没有两表。他们要求会计按收付实现制计算所谓的利润,没有将固定资产折旧、装修摊销到成本里,连锁店表面赚钱,实则没什么利润。综上所述,中小民企会计水平低下的原因多元且复杂,有的短时间内可以解决,多数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彻底解决,但是只要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一定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从而将中小企业会计水平低下的普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康云峰.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09(08).

[3]徐群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09(06).

[4]王喜.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第6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物价攀升,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敏感话题,作为掌控千千万万企业命运的企业理财师———财务人员以及会计学界对于CPI到底有多少思考?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面对物价的上扬到底能否对企业有所作为?

大唐电信财务经理郭光莉表示,通货膨胀会计在企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现行的新会计准则里的公允价值对其有所体现,我们对通货膨胀会计的操作经验并不多,工作的主要精力并不在这方面。

企业应防范通货膨胀风险

全年物价指数涨幅超过3%已经是板上钉钉,专家预测如果未来几个月物价控制得比较好,那么全年物价指数上涨有可能控制在4%至5%之间。

统计显示:8大类别中,5类价格上涨3类价格下降。上涨幅度最高的是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5.4%。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尚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经济还在正常的轨道上行驶,可是普通百姓作为消费者却感受到了挥之不去的压力,同样与之息息相关的企业面对物价的再度大幅上涨,通货膨胀会计应采取什么对策应对多变的市场风云?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晓辉教授对此表示:“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通货膨胀率上涨的幅度在温和范围之内,不存在官方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重述财务报表的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我国当时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1988年和1989年分别高达18.5%和17.8%,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比较关注企业会计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水平较高,1980年通货膨胀率曾经达到13.5%,导致会计的对策性反应──和实施第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要求企业补充披露现行成本/不变美元的信息。但是,随着通货膨胀率降到5%以下,1986年美国又了第8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以取代第33号同名公告,将物价变动影响补充信息的强制披露改为自愿披露。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稳和通货膨胀趋缓,有关应对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实务对策进入停滞状态,理论研究也没有引起各国的足够重视。在当前的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能否在资本运营、筹资投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作为,对企业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对于企业长期成长能力更是一份考验。企业的CFO要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理财效益,以应对市场和物价水涨船高的大环境。”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思考

今年上半年,所有谷物的国际价格均大幅上涨。2006年谷物产量减少,但利用量增加,导致今年前两季度几乎所有谷物市场价格走强。与世界各国粮食类价格快速上涨形成较强烈对比,发达国家的食品价格上涨并不明显。今年上半年美国食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但是涨幅都在0.8%以内。

从发达国家看,食品价格上涨对全球消费品价格水平影响不大。通常,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占消费者价格的权重基本在35%以上,而发达国家却不足20%。国际市场粮食和植物油供求关系总体趋紧,是造成粮食和植物油价格上涨的最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推动了消费品价格上扬。

在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下,2007年上半年全球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上涨。全球贸易的强劲需求促使许多国家工厂几乎满负荷生产,导致土地、劳动力、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的价格上扬,并最终造成工业品价格上涨。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希望物价持续上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戴德明表示,官方公布的数字,百姓的体会不一定完全相同,各国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谈到通货膨胀会计离不开全球一体化。现在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再像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那样相互分割开来,而是相互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往往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经济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渗透,政府对物价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物价的持续上涨就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平衡,这也是对一个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政府的严峻考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刘仲文副院长对于通货膨胀会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现在全世界的通货膨胀会计主要存有三种模式,美国是稳健型的,两套报表可以有效反应通货膨胀,而巴西则是选择一些重大的项目加以反应。最糟糕的是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关于现行成本会计调整的准则,这个准则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失公允,最终在90年代被迫终止。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于通货膨胀所反映的是存货方面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公允价值的调整,而对于物价上涨的因素却没有考虑。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通货膨胀的相关准则,想必是政府有信心,会有效防范恶性通货膨胀。”

关注通货膨胀

改变命运之道

全球经济持续四年多的高增长,导致资产价格出现膨胀倾向。业内人士预测,预期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资产价格膨胀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但还不至于迅速导致过高的通货膨胀。可是这并不等于高枕无忧,2007年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经济均对通胀率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各国的货币政策相继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纷纷采取货币政策等措施防止资产价格的膨胀演化为过度的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坦言,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值得关注。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二是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四是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报告》认为,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面对部分产品价格的上涨,这对相关企业来说不失为又一轮严峻的考验,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这些企业理财大师们又该何去何从,以助企业一臂之力,让企业安然平稳地做到资本保全?

戴德明认为,财政部、证监会应对物价上涨的现象加以重视,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很大,公众投资者得到的信息往往不真实,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另外,作为企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要对物价上涨综合考虑、高度重视。如果通货膨胀来临之后,再根据实际的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将起不到控制的作用,而要在前期就要有所调整,也即对财务管理包括业绩评价、原材料的指标,要提前考虑做好年度预算将物价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做到弹性预算,利用预算对成本加以控制,在内部加以消化,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但是,企业千差万别很难开出一个通用的良方,这就需要睿智的财务大师集大成于一身,结合实际为所在的企业开出良方,这也是财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理财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与企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和谋求利益。由于通货膨胀与货币价值反向运动,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持有货币性净资产必然遭受购买力下降造成的损失,持有货币性净负债则会带来购买力下跌造成的利益──将来用贬了值的钱偿债。因此,企业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压缩持有的货币性资产规模,适度增加货币性负债就不失为一种积极对策。同时,由于一些高成长性企业较深程度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和贸易,因此也要一并考虑汇率问题。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是基于对两种货币通货膨胀的合理预期。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企业如果持有巨额美元货币性资产,就将遭受本土通货膨胀导致的币值下跌和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双重损失。”曲晓辉从理财的角度出谋划策。

第7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课程 教学改革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此,我国将会计学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已成为众多应用性本科院校和社会的共识,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也显得非常重要。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一套教师队伍,既承担会计专业,又承担非会计专业教学任务,忽视对非会计专业教学研究,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基本趋于一致,这显然不能满足应用性本科院校“能力本位”的要求。目前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方面,过多考虑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认识不够,应用性本科院校应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的需要,既不过多地阐述会计理论,也不过繁地介绍会计实务。在一定程度上说,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应遵从典型的实用主义原则,以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需要为其最高目标。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落实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可目前各高校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要求,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授课课时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要求体系的完整性。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会计学教学方法依然是课堂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会计基本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们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没有多余的课时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社会调研等教学方式。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使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区别于会计专业,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①明确教学目标

在能力培养目标方面,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以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技能为能力培养目标,以正确生产会计信息为目的,也就是要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程序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生产会计信息,但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涵盖于两个方面:一是懂得本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或会计资料)中体现;二是能通过财务报表知晓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②教学内容方面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突出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成,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应侧重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比如旅游管理专业,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概念之外,还应区分旅行社主营业务收入方式、成本核算;饭店经营业务的核算,客房价格如何定价,客房营业税金、费用等;餐饮部门营业收入的核算等。而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应重点介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及核算内容;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票据的填写与审核,特别是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问题,如何填制报销单;在赊销过程中合理确定应收账款的额度及讨债的方法,特别要掌握纳税及纳税筹划的知识等等。针对不同专业的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总而言之,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会计理念,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会计资料的能力。

③教学方法方面

a.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首先,应加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节约课堂时间,像账户结构、业务核算流程图、月末结账时相关账户之间的关系图,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在上课时将大量的枯燥的理论借助多媒体演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但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定要讲求其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给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再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的更透彻。

b.改革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模式,研究与应用 “以教学内容为主,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系统训练和模拟操作”。(Contents、Show 、Practice,CSP)的教学模式。即以内容为中心,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讲解内容,课下进行模拟练习和模拟操作(课下每人记生活日记帐,课下对我们确定的有代表性的十几笔企业经济业务练习从填制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登记帐簿、结帐、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与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模拟模拟练习)。

c.加强案例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部分,我们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会计信息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如: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能结合企业情况进行分析。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反映会计课程的基本问题,同时案例应该使用真实的资料,既体现企业经营的特点,又体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第8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 税务会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税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教学资源,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小课件更加易于学生的远程学习。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如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不断满足会计职业需要、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远程开放教育探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义的切入口。

第9篇:餐饮会计实务范文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企业;纳税筹划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适度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税前费用扣除,将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以降低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巨大变化必然对税收筹划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原利用内外资企业差异、地区税率差异等进行税收筹划的方式已不再适用。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主体,必须尽快地寻找新的筹划思路,有效降低税负。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含义及意义

1.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或者至少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利用税法给出的对自己企业有利的可能选择或者优惠政策,从中找到合适的纳税方法,最大限度地延缓或减轻本身税负,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过程。

2.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重要来源,是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种。因此,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也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部分。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税法对原有企业所得税制度和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现了《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合并”。统一后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率、税前扣除标准、税收优惠等方面较前均有很多明显的差异。针对税法的诸多变化,企业应潜心钻研新税法,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和筹划各项涉税行为,才能保证及时足额的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纳税筹划不仅对纳税人有利,对国家也是有利的。纳税人有了合法的减轻税负的手段,就不会采取或者会较少地采取非法手段减轻税负,这对国家是有利的。纳税筹划的基本手段是充分运用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之所以出台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正是为了让纳税人从事该政策所鼓励的行为,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筹划,对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视而不见,那么,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就达不到其预先设定的目标了。

二、新所得税下税收筹划的方法

1.从纳税人认定上进行纳税筹划

新税法实行法人税制,企业纳税人身份的确定为“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组织”。实施法人税制后,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根据这点,初创阶段较长时间无法盈利的行业,一般设置为分公司,这样既可以利用公司扩张成本抵冲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同时,当企业及下属单位有盈有亏时,设法使企业合并申报,使总分公司之间的盈利以及亏损相互抵消,减少应纳税额。

2.从税率上进行纳税筹划

税率是指税款征收比例或额度,通过税率可以看出国家征税的力度以及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旧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新税法规定法定基本税率为25%,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20%。

据此规定,具备条件的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侧重点应从筹划高新企业的纳税地点转移到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性质上来,应努力将投资重点放到向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节约税收支出,提高净收益。

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过去仅以年度应税所得额为标准的做法,采用了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三个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认定标准是: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因此,小型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注意把握新所得税实施细则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条件。首先需认真规划企业的规模和人数,规模较大时,可考虑分立为两个独立的纳税企业;其次,要关注年应税所得额,当应税所得额处于临界点时,需采用推迟收入实现、加大扣除等方法,降低适用税率。假定微利企业是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企业,那就是说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上的适用25%的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适用20%的税率。因此,在进行该税种的纳税筹划时,从税率角度就存在着纳税筹划的空间。3.从税前扣除规定上进行纳税筹划

(1)从计税工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等进行纳税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规定据实扣除合理的工资费用,即工资从限额扣除转变为全额扣除。当然,相应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也提高了。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意味着职工教育经费可全额扣除。

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应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思想,可采用的措施有:

①提高职工工资,超支福利以工资形式发放。

②持内部职工股的企业,把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

③企业股东、董事等兼任管理人员或职工,将报酬计入工资。

④增加职工教育、培训机会,建立工会组织,改善职工福利。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其一,职工工资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增加工资幅度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采用提高退休金、住房公积金、增加职工福利等替代方案。其二,内资企业在作税前扣除工资支出时,也要参照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做到真实合理,否则工资支出远超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税务机关会认定为“非合理的支出”而予以纳税调整。

(2)从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用和业务宣传费扣除上进行纳税筹划

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有所下降,且超支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因此筹划时要特别关注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实务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部分内容有时可以相互替代。一般情况下,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印有企业标记,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因此,可以适当规划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比例,当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当业务招待费可能超过限额时,则应以业务宣传费名义列支。

新税法没有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应把握广告费的认定条件,注意广告费与赞助费的区别,新税法明确规定了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进行扣除。

(3)从公益性捐赠扣除上进行纳税筹划

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当注意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要件。①捐赠应当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捐赠,而不能自行捐赠,应当用于公益性目的,而不能用于其他目的。②如果企业在当年的捐赠达到了限额,则可以考虑在下一个纳税年度再进行捐赠,或者将一个捐赠分成两次或者多次进行。通过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负。

(4)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扣除上进行纳税筹划

旧税法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的扣除没有明确规定,新税法规定,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具备条件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如果预期当年利润非常可观,则可以考虑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增加当年可扣除金额。然后在以后出现亏损的年度,再“改变”这笔专项资金的用途,增加当年的利润。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利润比较稳定,而且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负。

新税法的实施,企业应明确纳税筹划对企业理财的积极影响,强化纳税筹划意识,不仅有利于企业准确地把握政策法规,增强纳税意识,减少涉税风险,而且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在纳税筹划时,需要将纳税利益和相关的成本进行权衡,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佳方案。由于各纳税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加之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税收筹划者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长期规划,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做出企业战略性和战术性选择,科学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力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许太谊张伟: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与纳税会计实务[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3月:P2—20.

[2]翟继光张晓东:新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P14—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