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

第1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关键词:高校词汇教学 文化导入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67-01

在当今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推动下,文化知识教学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也必须融入文化知识的教学。

1 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内容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对应语义场的词语空缺和对应词语的内涵不同。这两个方面也是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

1.1 对应语义场的词语空缺

所谓对应语义场的词语空缺是指由生活环境差异、差异、文化观念差异以及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英汉词汇的不对等。

地理生活环境差异是影响词语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水。所以英国人民必须熟悉海浪,并同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不断抗争才能求得生存。因此,英语中有很多表示海浪的词语,如wave、billow、breaker、roller、surge等,这些词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海浪。英语中类似于上述这种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词语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表达。

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因而英汉两种语言中与宗教有关的词语也存在语义空缺。比如,西方人信奉基督教,英语中也因此产生了很多与基督教相关的词语、习语或谚语,其中还有不少源自《圣经》,这些词语或习语在汉语中是没有对应词语的,也就是存在空缺。

引起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词汇空缺的又一因素是英汉文化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例如,英语中的Yuppies(雅皮士)、Lazy Susan(一种自助餐的转盘,顾客可以随意取食)等词语是美国特有的文化,汉语中是没有相对应的词汇的。而汉语中的干部、党员、党委、劳模、状元等词语是汉民族所特有的,英语词汇中也同样存在空缺。

风俗习惯是经过历史的传承与积淀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同民族在礼节、服饰、饮食、节庆等各方面的差异都是风俗习惯差异的具体体现。这就必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出现彼有此无的词汇空缺现象。比如汉民族饮食中的馒头、馄饨在英语中就不存在与之对应的食品名称。

1.2 对应词语的内涵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同一概念的词往往会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联想意义。

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各种语言往往在表示具体事物的语义层上区别不太明显,而越往上,区别就越大。这是因为,语言在语义结构下层的区别,主要取决人们的感性知识,取决于他们对物体形状、大小的感知;而在上层归类方面的区别,则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取决于他们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1]因此,英汉语中一些概念性的词语如“个人主义、家庭”等在语义层面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中individualism一词在英语文化中极具褒义色彩,尤其是在美国,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崇尚的品质,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类似于此类的概念词语还有很多,如liberalism(自由主义),empiricism(经验主义),sophisticated(深谙世故)等,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进行不断积累,才能正确地使用它们。

不同民族的人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不同,这就使得颜色词语所具有的联想意义也会存在差异。比如,在西方文化中,white(白色)多使人联想起“纯洁、美好、公正”。如新娘的白色礼服则预示着纯洁与美好;white light则代表公正无私的裁判。而白色对中国人来说,往往具有消极的联想意义。中国文化中白色通常象征着死亡和恐怖。

此外,英汉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劳动方式方面的差异导致英汉民族的人对动物以及植物的联想意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英语国家人对狗的认识和中国人对狗的认识存在很大不同,在他们看来,“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十分忠诚的伙伴,因此英语中存在大量与“狗”相关的、并具有褒义色彩的习语。如lucky dog用来形容幸运的人,an old dog是指经验丰富的人,work like a dog用以形容辛勤工作的人。而在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多带有贬义色彩,如:狗仗人势、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等。

2 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方法

2.1 直接导入与对比导入相结合

对于词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导入与对比导入相结合的方法。直接导入是指教师可以对词汇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直接讲解,明确地告诉学生词汇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其运用的文化规约,从而将词汇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与其指称的意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在词汇教学中加强对英汉两种语言下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将英汉文化差异渗透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输入英美文化,通过不断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照,进而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

2.2 多渠道导入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英语教学手段与方式的丰富与发展。因而,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吸收异国的文化,从而加强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电影、视频,利用幻灯片展示等方法导入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介绍西方文化的网站,让学生课下上网浏览,拓展视野。

3 结语

综上所述,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不能局限于教会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意义和语法规则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词汇层面下的文化知识的导入教学,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减少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文化盲点,提高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力,增强对英语文化的适应性,从而促进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1 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载体,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民族使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人际交流,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发展历程也表达在各自的语言上。语言暗含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民的生活、思维、观念。

    高校的英语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语句及语篇结构,使学生能够将英语运用到实际,阅读英语书籍、文献,应用英语编辑论文及进行学术研究。再者,在高校进行的英语学习还应使学生能够去除语言障碍,了解外国文化,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其文化是进行交流的首要条件,文化不同导致风俗习惯不同,顺利、有效的交流需要深入了解对方文化,和谐地融入到别国文化,以免产生矛盾、冲突。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增多,跨国交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在国际交流中,不仅要弘扬本国文化,还要学习国外文化。因此,我们要增强自身知识结构,学习外国文化,准确把握英语这门语言,以保证合适的跨文化交流,培养跨世界的文化人才。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只是对所要学习内容的背景知识进行简要介绍,没有综合性的文化知识的介绍,这种模式往往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更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学生不会对知识进行主动地探求。殊不知若将文化学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更加全面、运用更加到位。

    2 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途径

    2.1 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这包括对英语文化知识和交际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导入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教师还可以将西方地理、历史、文化、人们的价值观等引入教学,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后了解西方的习俗、文化、礼仪等。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的方法,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资料,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融入到文化角色,在模仿中更深刻感受到外国文化及其语言。

    使用外籍教师教学,更能有效地将文化引入英语教学中。外籍教师了解其本国文化,能够更好地诠释其国家文化,并且在语言交流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文化的差异使得沟通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不同国家文化对相同语言或是肢体语言的理解有所不同,学生与外籍教师多接触,相互交流、学习,是增加对西方文化理解,提高沟通技巧的有效方法。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学用教材内容丰富,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在遇到一些往往涉及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高难度词汇时,若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即使有译文学生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这时,教师就应该对涉及到的具体文化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其背景及文章内容,还可以提升以及扩充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在背景文化的介绍中,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交流能力。

    2.2 阅读过程中获得文化信息

    课外阅读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找出适合该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及文章,作为阅读参考供学生选择。这些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参考资料,如低年级可以选择简易读物或中英文互译读本,由于文学与文化密不可分,还应建议学生多选择一些文学作品,所有选择的读物应生词较少、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有趣味地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难度稍大的读物,使他们将英语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词汇及语法进行回顾及复习,如有一定词汇量的报纸、杂志、小说等。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复习单词、语法,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学习更有信心。

    2.3 课外活动中融入文化信息

    在学习课堂知识,进行课外阅读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多种专题讲座、考试英语社团、设立英语角,把死板的文字变为生动的、有情感的语言,增多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切实感受外国文化,引导学生将英语语言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搜集、学习外国文化,拓宽知识面。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外国友人通信,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文广播等。接触真实英语语言场景,积累用于文化知识及交流经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第3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26-02

1 基于文化差异导入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西方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如果不理解交际双方在语言知识、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会导致产生很多误解。因此,作为一种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变的更加重要,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紧迫。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人民如果缺乏对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只会讲对方语言,那么沟通将不会顺畅,因此,大学生英语引入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离不开文化单独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是依靠语言来传播的,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良好交际能力的过程。而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其次,英语语言结构不但包括单词、短句,还包括词组、句型以及语法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用记笔记、背笔记等学习方法,比较枯燥,从而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文化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如果把相关的历史、地理、价值观念以及人文风俗等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将中西方文化精髓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就业打下基础,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能够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掌握了一种技能,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的自身发展。如:翻译、接待、对外汉语教学、对外贸易等只要与西方人交际有关的工作,学生都可以大胆的尝试,从而在择业的时候,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2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

2.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拓宽教学渠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资源的稀缺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指出了:“由于我国可利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等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获得结果,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校应该拓宽教学渠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普及多媒体应用,以多媒体传播西方文化为主,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设多种西方文化课程,如:经济、军事、信仰、礼仪等方面,涉及面要有广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来学习西方文化,要有计划性、阶段性、重点性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如:鼓励学生听一些英语广播,看一些影视资料等。通过绕口令、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外语,并且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讲座、小品演出等活动,从而为学生学习好语言打好文化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2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加强教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素养,才能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把西方文化准确的传授给学生,才能基于文化差异下,因材施教,把中西文化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才能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通过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交换引用中西文化差异教学意见,不断沟通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不但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还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提高,使学生从中也感受到了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性和乐趣。

2.3重视英语语言的教学,注重文化的导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片面的而理解某一个单词、句子的含义。而引入中西文化差异教学,是对学生加深学习语言的记忆,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避免学生语言错误,规范学生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避免语言的错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英语的应用技巧,也应该注重文化的导入。近几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强了考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核,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为了准确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要将西方文化和中方文化结合起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加深对语言的掌握,加深对目标英语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语言体现在整个交际活动之中,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将中西文化差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课堂,必须要做到讲话得体,恰如其分,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语言与文化内在的丰富内涵。同时,随着对西方文化了解的逐渐深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使学生避免由于语言形式不正确而讲出不符合身份场合的话,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交际礼仪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思阳.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6).

第4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关键词: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 中国文化 导入策略

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帮助学生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应该在文化交流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对方的文化,不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对方,通过交际给对方带来他们想要的信息。所以学生应该使用英语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的文化、历史、习俗和价值观等,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加深本国文化和理解西方文化。

通过中国文化的导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已经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还可以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此外,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所以,进行中国文化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在长期单向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崇洋的情绪,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比,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既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长处,又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避免盲目地崇拜和不加选择地一律接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世界正处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一定要要努力保持自己的母语文化特征,并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传播出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把学习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贯穿到教学活动中。

(二)中国文化导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中国文化导入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师生两方面的文化导入意识培养和教师文化导入能力的提升。只有先从意识上改变教师和学生以往的思想,培养提升教师的中国文化导入的能力,才能使改革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从教材建设方面入手。

依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材料。另外,也要选取精通英语的中国作家的英文著作和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以及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等,还可以编排一些校本课程。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教授西方文化的同时,采用对比原则等多种手段,导入中国文化;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与中国地理、经济、民俗节日等有关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把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等。

(五)课外作业和任务的布置。

在课外精心设计与宣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任务,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安排让学生参与与中国文化导入相关的活动。通过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推荐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进行课后阅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开展第二课堂,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导入含有中国文化的内容等。

(六)利用借助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和平台

利用和借助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平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力补充。因此,结合实际适时地利用诸如微课、MOOC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补充中国文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应该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和英美文化导入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教学中的分量,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八)课程设置调整。

在课程方面,应该增加基础英语课程的学时数,以便更好地进行中国文化内容的导入;此外,还构想增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英语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辅助基础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导入。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英语专业教学的指导纲领和基础,因此对这两方面的调整一定要慎重,结合实际,经过反复论证,确保切实可行后才可以进行。

三、结语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势在必行,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导入中国文化,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的、合格的文化传承者,而且能够用英语向世界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Crystal 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杜瑞清,蒋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郭佳.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一份基于使用《阅读中国》进行文化教学改革的报告[J].外语学刊,2011,(4).

第5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导入

随着文化、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学者Smith(1976)认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英语使用者日益增多,英语的使用不仅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而且也是为了向西方传播本民族文化。他的观点得到了Robert McCrun(1986),David Graddol(1997)和Swerdlow(1999)等人的赞同和补充。Crystal(1997)进一步强调,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当表达使用者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观点。他们的观点已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共识。

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主要停留在培养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系统掌握,旨在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融入英美文化,从而更成功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英语用来沟通和交流。很少有专门介绍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即使有大多是对个别单词和表达的翻译介绍,这样的中国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是单向的交流,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由于受到强势文化的侵入,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他们对中国文化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不能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样学生在日后的交流中不但无法满足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而且很可能由于表达不准确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与此同时,也造成学生虽然具备了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却无法实现用准确的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丰富的文化。

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现实意义

(一)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成功的交际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真正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应该在文化交流平等的前提下,交际双方尊重对方的文化,不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对方,交际基础是交际双方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经验,通过交际给对方带来他们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跨文化交际也不是一方单方面向另一方面学习。所以在学生力求掌握地道英语,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和学会用英语思维的同时,也应该能够使用英语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历史、习俗和价值观等。这样不仅不能向西方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也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能够加深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和用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加深本国文化和理解西方文化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中国文化的导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已经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还能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此外,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冲突常常使他们在理解上发生困难,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比较,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同时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那些英语掌握扎实又对母语有着深刻理解的学生来说,会更加激励他们学习求知的需求。所以,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在长期单向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和其表达耳熟能详,但是却对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少学生错误的认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是先进的,应该全盘接受;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过时落后的和土里土气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崇洋的情绪,造成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不能够鉴别,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够继承和发扬,不仅如此,由于大学学生尚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种情绪势必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既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长处,又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避免盲目地崇拜和不加选择地一律接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四、结语

因此,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针对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从而帮助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杜瑞清,蒋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 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第6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关键词】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 研究

一、文化导入的基本概念与目的

1.文化导入概念。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要求教职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深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传承,通过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促进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从而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全能型英语交流人才。

2.文化导入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目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提升自我英语水平、流畅使用英语与人交流、增强社会竞争力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流畅使用英语交流,避免因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语言使用错误。为实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就要求教职人员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将文化导入、文化教学立于首要位置。

(1)提升学生英语成绩。文化导入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成绩。高职学生相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极其有限,但当今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拥有高水平英语能力,这就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从文化背景、文化教育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主观积极性。

(2)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文化导入可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最终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成实际交流。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往往仅将英语学习停留在考试阶段,从根本上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本质,通过文化导入可以增强学生英语实践基础,愿意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3)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语言交流误会。文化导入可以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误会。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在各国文化传承之中有一部分甚至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悖。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文化导入,帮助学生学习外国文化背景、文化传承,避免在各方面的语言使用不恰当,避免禁忌语出现在交流之中,从而保障交流顺利进行。

二、文化导入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激增并不断碰撞,在日益频繁的沟通交流背景下,文化导入问题成为各国外语教学中重点关注对象。文化导入是当今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1.国外现状。纵观外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导入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在19世纪末期,在拉丁语教学时期就开始关注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的相互依存问题。时间移至1880年,法国教育家F.Gouin发表了著作《语言教学与学习的艺术》。进入20世纪后,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各国之间沟通加强,各民族之间开始产生深入的交流沟通开始培养专业国际交流人才,而文化导入也正是成为全球的外交领域的关注重点。

2.国内现状。受西方国家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关注与世界的文化沟通交流,胡文仲先生是我国最早关注语言文化背景教学的学者之一,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他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进入2000年后,我国在世界格局中迅速崛起并占有一席之地,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导入。

三、文化导入研究方式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各民族相互沟通、交流日益频繁,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和对他人的尊重,文化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时代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无障碍沟通能力,这也致使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职人员肩负更大责任,通过文化导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优秀的英语沟通能力。如何有效进行文化导入,帮助学生获取到无障碍沟通能力?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传授法:日常融入以及开设专门课程讲解。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知识是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基本义务,在日常教学之中,教职人员可随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的文化背景做针对性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学生系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此外,教职人员还可以针对相关涉猎内容推荐或讲解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从新闻、故事、杂志、文学著作中加强相关文化背景的记忆与理解,从而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关文化。

2.对比法:对比母语与英语之间差异。对比学习是一种极佳学习外语的方式,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也应涉入对比学习方法,导出文化背景对人思维、价值观所带来的根本性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试举一例,中国是农业大国,与农业相关的习惯用语很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英国是一岛国,英国人喜欢航海,源于航海和水的用语特别多,如:at sea(不知所措)、to go with the stream( 随波逐流)等。此类文化相悖情况凸显对比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证明了文化导入对于英语交流的重要性。

3.模拟法:模拟生活环境进行讲解。模拟学习是学习英语的极佳方式,它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场景、环境等诸多方向进行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而言,高职院校教职人员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以及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来设计外交场景,使学生拥有大量使用英文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比如:问路、预约、购物、面试、谈判等一系列场景,让学生在文化气氛中体会英语的特色,培养学生语言的得体性和文化敏感性,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容忍度。与此同时,一旦学生毕业后亲身经历真实场景,也可以通过校园中的模拟印象更好的应对英语沟通,从而圆满完成英语交流。

4.互动法:运用互联网以及其他工具进行教学。互动交流无疑是增强英语沟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21世纪互联网开始普及,由于互联网兴起,我们生活、学习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职院校教职工作者可以将互联网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其中视频讲解和通讯工具应用格外重要。高职院校教职工作者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视频电影资料,通过写观后感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对该视频电影的文化背景理解。以此来慢慢培养学生探求文化的主动性,增加英美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与视频电影类似,通过facebook等社交工具可以让学生直接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交流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实际化,通过网络虚拟沟通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经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与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切实提升学生英语沟通能力。

四、文化导入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意义

众所周知,了解相关国家背景、理解相关文化知识,不仅能提升英语成绩,更能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受益匪浅。由此可见,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作用是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者也必须将文化导入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1.语言交流沟通本身需要文化导入。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我们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差异较大,很多文化理念的矛盾冲突让我们很难理解,一旦因不了解文化背景而造成的沟通失误后果非常严重,这就要求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文化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2.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交流需要文化导入。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世界化贸易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经济、文化交流越加频繁,在这种大势之下,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而言,我国迫切需要经济贸易、外交交流人才,这种需求也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本身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够对于目标文化知识较深的了解,才是最终语言交际能否恰当实现的重要保证。

3.提高高职院校英语学习成果需要文化导入。随着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不断增强,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全能型人才战略的逐渐完善,教育部门对于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对于英语教学成果开始高度重视,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单纯追求英语成绩让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读、写两大方面,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听、说。因此,要培养全能型人才必须兼具听、说、读、写四大方面,而听、说则必须以文化导入为先导,而由此也足以证明,想提升高职院校英语学习成果文化导入势在必行。

4.就业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文化导入。随着社会国际化进程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进入外企、或出国就业情况日益增多,高职院校最终目前就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为社会提供给多优秀人才。面对就业市场对于英语沟通交流人才的缺乏,高职院校教职人员更应该重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拥有自身的优势,从而在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

五、文化导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平等性。不同国家文化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是一个融合过程,文化沟通的双方都应该彼此尊重对方文化。对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职工作人员而言,不能抬高西方文化而贬低自己文化,也不要坚持我国文化而排斥西方文化,应树立各方文化的平等意识,平等意识的建立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文化导入。

2.适度性。文化导入应该注意尺度并分清主次。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导入应该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不能脱离文化导入只谈语言则不利于沟通交流,但脱离语言只谈文化更违背英语教学宗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职工作人员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应以英语教学为主,文化导入为辅。

3.实用性。对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观问题应重点考虑,授课时力求做到客观、实际,帮助学生真实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同国家价值观的不同更有助于理解语言内容,减少语言沟通误会。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职工作人员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应重点强调中外价值观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好理解对方语言内容。

六、结语

文化导入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氛围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将文化导入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尊重英语实用性,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导入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真正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炜.论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2009.05.08.

[2]刘雪梅.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05.01.

第7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与时俱进,灵活多彩,五大技能,独创思辨性,民族文化特色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20分

第8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关键词】道德;营销道德;营销道德缺失

一、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

营销道德是道德的内容之一,每一种营销行为是否正确,都有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的总和就是营销道德。营销道德作为保证和协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营销活动道德水平高,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有形无形的利益,也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竞争中企业营销道德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产品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违反这一原则便会产生营销道德问题。比如产品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产品实际提供的利益较少;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未向消费者披露与产品相关的价值、功能、用途或安全;产品包装不能提供真实信息,包装所注明的内容与包装内物品不相符以及包装过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竞争,企业采用劣质材料或配件冒充优质材料或配件,或是企业改用廉价代用品而未告知消费者产品质量的变化等都是企业在产品策略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二)价格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产品价格策略要求企业必须依据产品成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来制定价格,并把真实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某些企业为追求利润而变相涨价或漫天要价,掠夺消费者利益;差异价格不一定都是违法的,但如果企业是为了削弱或伤害竞争对手而实行差异性的歧视价格,就是营销不道德行为的表现;有些企业为了掠夺消费者及打击竞争对手而实行垄断价格,有些垄断对产品实行超额加成,构成道德问题,比如前些年出现的绿豆、大蒜价格垄断;有些企业利用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缺乏而不披露真实价格,目的是欺骗及诱惑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比如化妆品行业和眼镜行业的低成本高报价等。都是企业在价格策略中出现的营销道德问题。

(三)渠道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交易谈判中故意设置文字陷阱;违背分销的合同契约,不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合同选择分销渠道,进行地区间“窜货”,使产品未能按照合同要求分销到各地区及各阶层的消费者等等。

(四)营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营销策略问题当中最为普遍的便是灰色营销。灰色营销指在道德上有问题或在法律上虽有问题但法律却由于某种原因难以制裁的营销活动。在分销中常被采取的灰色营销手段有:收受礼品、请吃和吃请、收受回扣等。有的企业采用贿赂、送礼、宴请、娱乐等不正当行为贿赂政府部门由其进行权力分配或分销商品,用贿赂方式寻求其他中间商,对不同的分销商实施差别待遇,实行分销歧视等。

道德缺失的市场营销行为还远远不止这些,近些年发生的毒奶粉、毒胶囊、避孕药黄瓜、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都反映出了企业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跨越了道德底线,为了更高的利润而无视消费者的权益。这些企业都为这样道德缺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为其他的企业带来了反面的参考价值。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有的企业铤而走险呢?

二、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的缺失的原因

(一)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内部原因

1.企业文化建设不足。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那种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本企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信念,以及一系列保证这种精神风貌和信念得以持久存在的制度和措施。如果没有正确的企业文化支撑,企业营销道德的缺失不可避免。就当前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而言,我们仍存在不少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上的障碍,比如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企业育人职能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些都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营销道德的建设。

2.企业领导者个人和营销人员的道德素质低下。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大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哲学、企业价值、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等是企业最高领导者道德哲学和行为的折射和扩大。企业家可以通过对核心层发挥其影响力,引导核心层形成良好的道德偏好,进而影响整个企业。但是如果企业家或最高管理者不善于领导控制核心层组成一个和谐的班子,给个别道德低下者以可乘之机,就可能在企业中产生不道德的决策,给企业、社会造成危害。如果企业核心层具有正确的经营哲学,在制定营销决策中,才能既考虑企业的利润目标,又考虑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体现出企业营销决策的道德性。反之,如果企业核心管理层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损害社会与消费者利益,营销决策必然会偏离道德的轨迹。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深刻地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准。企业职工的文化、业务及思想素质高低同企业营销道德水准呈正相关的关系。职工个体的品德、修养和操行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行为。由于营销作以业绩论英雄,所以其进入门槛比较低,各种人员混杂其中,这就为不道德营销行为埋下了隐患。当企业职工尤其是营销人员文化水平高,有正确的义利观,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营销道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营销道德标准的提高,反之,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促使营销道德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出现败德的现象。

(二)企业营销道德的缺失的外部原因

1.社会责任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生产过程、产品及其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促销宣传中的文化、价值误导,企业营销的社会成本不断加大,过度消耗资源、增加社会负担,逃避纳税责任,弄虚作假,偷逃税款等。而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企业自身,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中整体的信用缺失有关。社会整体的道德信用水平是企业做出符合道德的营销决策的参照系统。我国当下社会道德信用整体环境并不健全,当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准低于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时,并未形成足够的,来自消费者、舆论、政府等各方面的社会道德压力。

2.法制建设缺失。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营销活动,涉及到经济合同、商标、价格管理、广告、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但在法律上仍然存在一些空白或模糊之处,给不法企业钻漏洞、打球提供了机会;违法成本偏低也鼓励了一些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例如,我国规范市场行为规则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执法手段及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和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对一些暴露出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难以界定,就是原有的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也面临许多困难。由于在不同法律中的规定不一致,就必然导致执行中的混乱现象。我国目前尚缺乏一套统一联合的资信系统。对市场主体的资信管理滞后,信用评估的标准各地、各部门也不统一,很难掌握各市场交易主体的信用状况,致使某些企业多次进行不道德经营却无法被察觉,而合法经营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且难以防范。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如工商行政、物价、计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的力度也亟待加强。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受到不相干的外界因素的干扰,是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若此问题得不到改善,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建设则难以达到新的高度,因为只有当不讲诚信的企业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时,企业在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才能得以有效制止。

三、加强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途径

如何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成为了现今各个企业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针对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我们也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加强企业的营销道德建设。

(一)从企业内部加强营销道德建设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行业的自律监督机制建设。在企业中,培育道德型企业核心管理层,培育优秀的企业道德文化,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营销道德创新,从组织设计和制度方面保障营销道德建设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从内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由于个别企业的非道德营销行为会损害全行业的信誉和利益,因此,同行业企业应建立行业协会,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行为道德准则,以及对非道德行为的处罚规定,规范全行业的营销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全行业的利益。我国的行业自律机构应建立业内资信系统,设立职业从业记录、经营档案,对业内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警示或及时处理,并跟踪备案,这样在业内形成权威,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要让有德者得到荣誉,要让不道德者得到惩罚,甚至让他们在行业没有容身之地。

2.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其良好的营销道德。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以身示范,这样才有说服力、教育力,才能更好地对下属施加影响、成为下属的学习榜样,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要所有事情都以利益为中心,好的企业领导者首先自己知道怎样做人,然后会教自己的属下如何做人。好的企业为什么有竞争力,有时并不是因为他的待遇有多么好,而是讲究如何教员工做人,首先教人做人,再教人做事。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应更加注重自身及员工的道德素质培养。

(二)从外部监督和强化企业营销道德建设

1.加强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企业在营利性和安全性的双重约束驱使下,往往表现出“寻缝行为”,即寻找国家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漏洞、社会舆论的盲点和其他市场环境因素的可乘之机,以实现安全性,增加营利性。如果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非道德营销行为就会泛滥。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来保证企业营销行为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国法律还不够完善,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各种非道德营销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限制和惩处措施,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是司法,我国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对非道德营销行为打击不力,甚至许多造假行为是当地政府支持下进行,成了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手段。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感受到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时候,道德规范才会成为一种风尚,才会推动社会进步。因此要加强司法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治市,做到拥有良法,依法而治,加大对非道德营销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社会责任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于企业的非道德营销行为应借助新闻媒介的作用予以监督和约束,唤起群众抵制其产品,引起国家执法部门的注意,增加这类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投机成本”,通过舆论的力量使其回到道德营销的规范中来。一是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在当今信息沟通极为发达的情况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消费者舆论监督。

四、结语

企业营销道德的缺失,将产生诸多的恶果,比如恶化企业的生存环境、加大企业的营销成本、消费者和公众利益受到损害、减少社会税收和导致社会无效成本增加等。现阶段各类丧失企业营销道德的行为层出不穷,所以各类企业必须重视加强企业营销道德的建设,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的利益不遭受损失。

参 考 文 献

[1]蔚英敏.伦理、道德问题的再认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甘碧群.企业营销道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王方华,周祖城.营销伦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谢建明.树立良好的市场营销道德,促使企业自觉走向市场[J].牙膏工业.2009(10)

第9篇:营销道德与营销文化范文

顾客忠诚度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应了顾客对企业的某产品或服务在态度上认可、行为上重复购买的程度。最初,顾客忠诚度主要被理解为顾客重复购买的次数,不考虑顾客是否真心购买,只考虑顾客的购买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考虑顾客的情感因素与心理因素,并将其作为考察顾客忠诚度的变量因素。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顾客忠诚度比较一致的定义是行为重复论、态度取向论和综合论。行为重复论是指消费者重复购买某一品牌某一产品的频率、购买比例以及忠诚度持续的时间长度等,主要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不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态度取向论是指某企业的企业文化、营销行为、品牌个性等与消费者之间有某种情感的契合点,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愿意长期、持久地拥护此产品、此品牌、此企业,并且愿意将其推荐给其他的顾客。综合论认为顾客忠诚是顾客对某企业、某品牌、某产品既有较高的态度忠诚,又有较高的行为忠诚。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一是品质保障。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服务类产品,质量将影响顾客满意度。二是顾客满意度。这是顾客忠诚度研究的关键因素,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都证实了在竞争激烈的营销环境中,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呈正相关的关系。顾客满意的程度越高,忠诚度就越高,重复购买的意愿就越强烈,反之,则会产生不满,不仅自己不愿再次消费,而且会在熟人圈中进行负面传播,给企业造成损失。三是顾客的信任。这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以及企业文化的认同,是对企业放心的一种态度表现,是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情感承诺。四是转换成本。它也是影响顾客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服务成本等。营销道德是企业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判断企业营销行为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道德评价标准的总和。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道德建设,尤其是营销活动中的道德建设,以道德营销为指导原则,不是将完成营销业绩作为最高目标,而是将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等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将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一是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建设,道德地进行营销活动的企业能保障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将增强顾客的直接的消费体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二是企业注重营销道德建设,加强道德营销的力度,使消费者感知到企业的德行、德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共形象,增强顾客对企业的情感承诺,提高心理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三是企业注重营销道德建设,将有助于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在信任的关系中,消费者相信企业的行为对自己是有利的,所以愿意与企业保持持久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延续到其熟人圈中,进行口碑宣传。

二、评价标准

要通过营销道德建设实现顾客忠诚度提高的目标,首先需要知道营销道德的评价标准。营销道德作为企业伦理的核心内容,其评价理论既有功利论与德性论两大基本理论,又有三大营销评价理论,即显要义务理论、相称理论和社会公正理论。功利论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以边沁、穆勒等为代表,基本思想是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要考察行为的结果是否给大多人带来幸福或效用,不考虑行为本身是否具有道德性。德性论主要以康德为代表,基本思想即某一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不在行为的结果,而在于人们是否出于自己的自觉遵守神圣义务,强调行为的动机。显要义务理论是罗斯于1938年提出来的,主要是指智力正常的人,不需要推敲就能意识到的一种道德义务,包括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和不作恶的义务。相称理论是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来的一种判断营销行为是否符合道义的营销道德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营销行为的目的、手段及后果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如果某行为没有相称的理由就放任“小恶”或“大恶”发生,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道德的。社会公正理论是罗尔斯于1971年提来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通过对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构想,试图建立一个公平自由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事先对自身以外的情况都不了解,为了自己获得公平的机会,就需要对别人公平,但社会中又确实存在弱势群体,因此不能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它没有直接涉及到营销道德,但对企业建设营销道德判断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自由原则,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该尊重顾客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根据差异原则,企业不得损害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学者也从4P的角度对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甘碧群从诚信度、诱导性、公平竞争、公平交易、顾客价值、社会责任和强迫性等七个方面对营销道德进行评价。本文结合西方学者及国内学者的理论研究,从4P的角度构建营销道德的评价标准:

(1)产品领域,诚实守信,从原材料到加工生产、成品,不偷工减料、不奢侈浪费、不损人利己、不以小恶谋大利,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之根本。

(2)价格领域,定价公道,不得进行欺诈性定价、垄断性定价、歧视价格、暴力价格、恶性价格竞争等。欺诈性价格、垄断价格、歧视价格、暴力价格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而恶性价格竞争主要指竞争者之间的。无论是对竞争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3)渠道领域,无论是供货商还是中间商都应该诚实守信,并以一种感恩的心相互协作,快速、便捷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渠道成员不得挟持、操纵对方。

(4)促销领域,不得进行广告欺诈,误导消费者,不得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促销产品,不得强买强卖,同时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价值,公开告知消费应该知道的信息,尊重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权利,尊重消费者选择的权利等。总而言之,判断企业营销是否道德的标准就是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否是道德的营销行为,不能简单地只考察销售这一个环节,而应该对应4P策略每一个环节,考察这些环节是否有违背法律法规、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诚实无欺、公平竞争、回馈社会,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营销行为,企业就是不道德的企业。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前文的论述,企业在4P营销策略过程中,通过加强道德建设,进行道德的营销活动,提高顾客满意度、强化顾客的情感承诺,强化顾客的信任度,将增强顾客对企业的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企业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笔者有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的二重性(社会性、经济性)决定了企业不仅是道德的主体,也是经济的主体,经济人的本性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不仅可能寻找法律法规的漏洞,来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甚至可能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随着我国的立法日趋完善,违法成本将日趋提高。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道德的底线,道德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违法,即认识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这不仅是法律的强制性使然,也是道德的习惯性使然。企业经营者道德水平越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越强,法律的效益就越明显。因此,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履行自身的道德义务,而且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道德营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以共同价值观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文化系统。它主要通过企业宗旨、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行为标准、企业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实质上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恪守的信念,是指引企业决策者和员工行动的指南。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强化企业道德营销,也就是营造一种道德的经营文化、一种既考察市场需求又能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仅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还考虑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长远发展的问题。企业将这种经营理念通过文化建设内化为企业的伦理价值观,外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

(三)在企业营销战略中贯彻实施道德营销

营销战略属于企业战略中的职能层战略,但对于希望取得卓越表现的企业来说,不仅是实现企业总战略的业务性战略,还是伦理性战略。即对于追求卓越表现的企业来说,不仅要在营销过程中实现优秀的业绩,而且要体现优秀的道德品质。即在营销过程中将道德营销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指导,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去获得营销业绩。一是制定道德化的营销目标,即不将营销业绩看得高于一切,而是优先考虑消费者、社会的利益。二是将营销目标加以细化,逐一分解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环节中,在每个环节中都考虑消费者、社会的合理利益是什么,企业的义务是什么,并制定以道德营销为基本原则的营销战略,并予以贯彻执行。

(四)完善监管体系,把好营销道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