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文化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9年4月28日,各大报刊纷纷转发一条惊人的消息:芭比娃娃的创造者、85岁的露丝·汉德勒女士去世了。半个世纪以来,露丝创造的芭比娃娃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小女孩的心爱之物。随着这个大眼睛、长头发的玩具娃娃的畅销,今天的"芭比"已经不仅是一个玩具,它是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更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正如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一样。作为创造这个品牌的露丝,她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给了全球的女性以梦想和希望。
1916年,露丝·汉德勒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她的父母原是波兰人,为了逃兵役,像无数个到美国寻梦的移民一样,他们乘坐又热又脏的蒸汽船,来到了大洋彼岸。一天,她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让儿非常沉迷。“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经过一番周折,她设计出了一个可以满足对完美女性的幻想的娃娃。
她是个大人,四肢修长、清新动人,虽然身材很好,但被漂亮的衣服紧紧地包裹着,她的脸上还流露出像玛丽莲·梦露般的神秘,虽然只有11.5英寸高。最后,露丝把自己的女儿芭芭拉的昵称“芭比”给了这个可爱的娃娃。
从第一个芭比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被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芭比娃娃的外形历经约500次以上的修正与改良,成为今日的样子。为了让“芭比”有漂亮的时装,从1995年至今约有10亿件以上的衣服生产出来,每年约有一百款“芭比”新装推出。现在“芭比娃娃”畅销世界150个国家,总销售量超过10亿个。这个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间的美国少女,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爱之物。
露丝·汉德勒女士创造出来的芭比娃娃,已经远远超越了玩具的定义,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露丝曾经在她的自传里说过:“我创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过这种玩具的诞生,让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识到她们能够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芭比娃娃'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玩具,她已经成为女性消费者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为此而感到高兴。”
关键词:阅读实践;文化内涵;语文应用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并实行新的课程标准10年后,于2011年制定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言运用规律。
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感性地揣摩文本,踏踏实实地进行阅读实践
应当说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已充分且认真地考虑我们学生的阅读时间,但是总感到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未能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究其原因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理性分析过多,忽略了教学对象的感性认识。这应当不是我们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追求和理想目标,我们的理想目标应当是学生阅读实践的综合性。而要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手段来达成理想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踏踏实实地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生只有在踏踏实实地阅读实践中才能感性地揣摩文本,我们应顺着学生的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路径去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空喊所能得到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既让学生理解性阅读,又让学生创造性阅读,较为理想的是让学生在有创建的阅读建立和充分的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诸多的环节去拓展阅读空间,去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所提出的多角度、多创意的阅读,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都充分地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感性揣摩文本落到实处。
二、构建新的阅读实践系统,让学生真正做到多阅读、多感悟、多积累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教材:其教材设有主题合成的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这应当说是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尤其是“名著的推荐和阅读”是探索综合化、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的大胆实践和尝试,这样的教材体系利于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去提高整体语文素养,但我们也看到所使用的实验教科书还未能至善至美。相信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的教材将会较为完美。但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行动起来,去构建新的阅读实践系统,让学生真正做到多阅读、多感悟、多积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是新的发展时期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感悟的积极提倡者,他所编著的新人文读本的系列丛书便于我们去构建新的阅读实践系统。构建新的阅读实践系统其关键要让学生有阅读实践的机会。我们先要减轻学生语文作业的负担,要引导好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生阅读实践的时间要有硬性的规定,要做到雷打不动,学生的阅读材料要给予充分的提供,学生阅读的总量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三、经常了解阅读实践的情形,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
凡人都有惰性。如果离开了有效的督促机制,那么众多的学生便不可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以往的实践教训对我们教师来说应当是深刻的,所以要让学生阅读的质量达到相应的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定的督促机制。
首先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学生阅读的质和量,应当说我们教师还是基本了解学生的阅读内容的;其次我们可以主张学生继续进行交流,如利用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出示学生阅读的篇目,让学生去大胆表达自己对所阅读实践的内容的想象和理解。从阅读材料对学生思想性表达的熏陶和感悟作用,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独特体验的程度,进而取得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第一手资料,对症下药,真正促使学生的“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再次我们还可以提供或让学生选出阅读实践的话题进行集体性的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论,我们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阅读的实践,才能有自主表达的可能,进而也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秦春霞. 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率[J]. 广西教育,2010(2).
【关键词】教师文化 学分制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01-0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后,“教师专业发展”又成为基础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技能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教师自我进取意识。要实现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必须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每个人都需要具有学会终身发展的愿望,具备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人生的样式,或许比其他任何的人生样式更需要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教师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讨论话题。
在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传统的教师文化建设及改革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从教师文化构建的必然性出发,以教师文化的三种基本样态: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为理论依据透视学生是否关注到了教师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进而提出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趋势。
一 教师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等一系列时展的全球挑战,一场以教师文化建设为核心的革命,伴随着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通过课程改革,谋求教师个性化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校发展基本目的。如日本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包括:为教师的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在美国,克拉克、霍德、罗伯茨等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带领许多中小学进行着“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研究与教师文化建设研究。而在德国中小学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再如,日本广岛县和町学区每一所中小学都在新学期开始第一周,制订教师文化建设计划。霍尔提出了对教师象征文化的认知和研究的意义。看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等一系列时代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教师文化的含义
在媒体上、在生活、工作中,人们无时无刻不以某种方式“遭遇”文化,我们都以各种方式“文化着”。教师与教育生活是不可分的,决定了教师对其文化的依赖。教师文化就是由那些影响教师个体或群体行为生成的,直接和教师的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经验、常识、习惯、观念、理论、制度、习俗、象征、符号等构成的总体生活景观与其内在的生活图式有机统合而成的复合体。
文化不仅使教师成为自我,它还是建构教师身份的实在力量:教师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同时又被文化所建构。正是在这种文化建构活动中,教师生存的状态不断地变化,其生活方式才实现了深层的更新和重建。教师教育的研究如果失去了教师文化的参与,则难以触及教师深层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
2.教师文化构建的模式
在国内,许多研究者都针对教师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关系,教师文化与其专业发展等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龙宝新从文化学的视野出发,在对教师文化的三种基本样态――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进行透视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发展的路径是教师文化的创生和转变,教师教育的自然形态是文化型教师教育。教师的自在文化具体表现为教师参与教育生活的各种惯常,如教育经验、教育常识、教育习惯、生活哲理、教育传统、教育习俗等,它们是赋予教师行为以自然性和自由性的物质基础,是给予教师职业生存的“本体性安全感”的根本途径。教师文化首先是自在式、给定式的生存,然后才是自为式、创造式的生存。所以,自在文化是一切教师文化赖以生发的前提;教师的自为文化是教师在努力实现教育行动的自由化、意识化和理性化时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制度等。可以说,自为教师文化是赋予教师教育生活以创新性的文化系统;象征文化是教师身体文化研究所涉及的独特领域,教师身体所承载的服饰风格、行为样式、时空位置,就是成为教师表达其文化的独特工具。在象征文化中,从教育话语的介入到教育意象的构成,是教师象征文化走向教育生活的必经之路。
因此,本文的理论基础从教师文化结构是由自在文化、象征文化、自为文化构成的一个统合体来看,将从这三种文化结构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的现状,并且分析其教师文化重建的必然性及其趋势。
二 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结构的研究分析
本次的调研对象是云南一所高校英语专业的92名不同年级的学生。笔者针对这些处于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对教师的挑选偏向做了相关调研。从调查结果来分析,学生对教师文化的三种形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需求和关注。
1.无意识的自在文化更受关注
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等自为文化表示关注的有36.9%;而表示最在意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常识、教育习俗等自在文化的占63.4%。这表明学生对教师自在文化及自为文化都很关注,而对无意识的教师自在文化更显现出更高的关注和期待。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自在文化和教师的自为文化这两种文化是互为背景、相互构成的。教师自在文化是教师发展的隐性规范场,其形成方式就是教师自为观念活动在教师文化无意识层面的淤积。
所以,教师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教师,就是因为其在教育生活中形成了某种必需的文化图式。教师形成独特的教育经验、常识、习俗(即教师自在文化)的过程,为教育观念、制度、理论(即教师自为文化)所习染和同化的过程,就是他愈来愈具有教师气质的过程。不仅如此,教师成为教师的过程,还是一个自觉接受教育理论、观念的启蒙,自觉接受教育制度化的教化,融入惯常化的、更为合理和自然的教育经验、常识、习俗、惯例等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生活方式才日渐适应了教育活动的需求,教师的文化身份才得以形成。
2.教师的象征文化不可或缺
当问及是否在意教师的外在时,89.1%的学生表示在意教师的仪表及服饰,其余表示无所谓。可见,教师象征文化是学生非常在意又关注的一种文化形态。教师象征文化的构建对教师个性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象征文化的转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
然而,教师象征文化的转变不同于自为文化,也不同于自在文化。自为教师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理性文化,而理性文化和象征文化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而自在教师文化的实质是一种自然文化,但这种自然性来自于对既定生活样式的重复,其本质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自然。教师象征文化的转变追求的是自然而非理性,是某种意象在场带来的自然。教师象征文化贵在自然,自然是这种文化存在的生命所在。但教师在象征文化中的发展不是随波逐流的,构建一种尚自然、有深度的教师象征文化,会对教师文化发展产生积极、强大的推动力。
3.教师的个人文化模式需获得学生的认可
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容易接近的占63%;其余的分别表示教师对学生要严厉、宽松、耐心等。学生认为较为容易亲近的教师,从另一层面来说也是其教师文化被学生认可的一种表现。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按照学分制选课的本质看,教师就不能仅仅沦为课程的忠实阐释者,而应力图成为课程的创生者。文化应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丰富,每个社会的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都有权力对自己生活时代所周遭的文化进行当代意识的阐释。而学分制下学生对教师选择的倾向也就体现了一种学生文化。学生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教师个人文化的一种认可。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分制背景下教育活动的现状,以便来构建更符合发展的新的自身文化模式,进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为自然、自由。对教师而言,如果能对自身的教师文化形成、发展及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使他们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的教师文化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结构进行研究,促使教师认识三种文化结构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意义。让教师自觉地关注无意识的自在文化的存在及其影响力,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师文化体系,从而更好地去适应学分制对教师文化提出的新要求,并且适应和了解学生对教师文化的需求。
三 教师文化的更新和转变是教师发展的实质和内核
1.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对教师文化个性化的期待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就是一种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而任课教师只能被动接受选择,因此,学分制背景下教师面临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内潜行为。教师文化的生长受到外部和内部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强调教师文化重建,促使教师保有对文化的敏感度,是其创生和重构教师文化的一个必要前提。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都会影响到教师文化的生长。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会遇到自己感到有点“陌生”的文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表现出一种主动性,在师生的相互交往影响中,教师应表现出一种“自适应”,而不是无动于衷和排斥。当然,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仅来自于自己感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的辨别,教师就应给予适时、适度的干预。这就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批判力。这种文化批判力的形成,得益于教师长期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得益于教师对文化的敏感度。文化应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应具有一种对待文化的积极态度。同时学生选课也就是学生文化的一种表达,也给教师的固有文化带来冲击,进而迫使教师去了解、去适应,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文化知能结构,甚至是自己的认知模式。教师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倾向,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达成。
2.英语专业教师三种文化的建构
教师文化研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教师教育变革的主要路向就是由以教育知能为轴心的专业建构范式,逐步迈向以教师教育生活方式变动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范式,即文化型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的内核是教师教育生活样式的变革与改观,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而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的输入与建构。
从三种文化对教师行为的干预方式来看,无意识的自在文化对教师而言是既定性的,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的。理性的自为文化对教师而言是构成的,它建构着教师新的文化样式。而象征文化对教师而言是隐喻性的,它使教师表达的意义是朦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此维度上,三种教师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层次结构。同时,三种文化在教师文化构建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在自在文化中教师的身体屈从于教师文化的无意识安排,在象征文化中教师的身体与教师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朦胧的,而在自为文化中教师的文化直接左右着教师的身体。可见,自为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最具直接性,其影响直接但不易深入、持久;自在文化对教师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其影响深入但不易调控性;而教师的象征文化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分析了解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三种文化构建的内涵,探索教师文化的构建将影响着他们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尤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师文化和教育的关系,以及教师成长与教师文化生长的重要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 结束语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也就意味着教育方式的转型。家庭的背景、教育的背景,个人的文化倾向、工作的环境、地域文化等,都对教师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文化的模式一旦形成,便可能会形成某种单一而定型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于是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构便被提上议事日程。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而社会的变革,又必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学分制下学生的选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教师的一种选择。这样,教师文化在学分制背景下就应该适时地表现出某种转变,表现出某种转化,表现出某种顺应。理性的自为文化对教师而言是既已构成的,而隐性的自在文化和象征文化是教师应该关注发展的文化形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文化”如果依旧一成不变,那么,造成与课程、与学生的格格不入就会在所难免。于是,教师的文化心理是否具有某种开放性、教师的文化结构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师的文化思维方式是否具有创生性等问题就将影响到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其的认可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燕.文化释义[J].哲学研究,1994(7)
[2]龙新宝.教师教育文化创新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英〕霍尔等.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关键词】消费型影视文化探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期,各方面制度还不完善,人们的思想状况也处于浮躁的状态,就影视文化来看消费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不容小觑。消费文化中消费主义思潮所表现的重视觉感官享受、追求庸俗消费理念和享受快乐生活的态度导致消费型影视文化应运而生。
一、消费型影视文化的产生背景
1、流行的视觉文化是其推进器
视觉文化注重视觉愉悦与的特点正为消费型影视文化的萌芽做好铺垫。当今的文化不再是以往那种注重文字欣赏的形态,人们开始进行各种各样图像的搜索与观看,“读图时代”的到来不仅表现在书籍中漫画篇幅的比重增加,电影电视剧中的画面也越来越美轮美奂。古典名著被无数次的修改翻拍为电视剧,比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就连我们日常用语都开始时髦起来比如“坑爹”、“傲娇”、“酷”、“元芳,你怎么看?”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视觉观察与记忆然后内化到自己的语言体系里面。近年来国产电影大片取得不俗的成绩,《人再囧途之泰囧》描述了“三人行”跨国远赴热带风情浓郁的泰国,一路遭遇“敌人”狙击上演泰国冒险传奇的爆笑故事。仅仅上映十几天票房已突破7亿,我想这不仅仅是由于故事情节的搞笑复杂,更因为它带来的视觉享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古拉•米尔左夫说到:“视觉的事物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视觉文化提供的视觉愉悦享受服务推进了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形成进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道道丰富的视觉大餐。
2、庸俗的消费观念是其催化剂
影视文化作为视觉文化的一种艺术形态,在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地作用。影视文化反映有三种文化形态:一是反应现实生活的日常现状,对国家大事、老百姓身边发生的见闻如实报道,真实反应社会动态。二是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譬如电视广告中极速奔驰的豪华轿车、实用耐看的家用电器、奢华的服装秀满足了观众对未来奢华生活的向往。三是被符号化的生活,这种符号化形式将人们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事件通过脑海中的潜意识唤醒,进而加以反思与理解。影视文化中的电视文化作为消费社会的引领者,比电影文化具有更大的优势。它不仅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广泛的影响力和高效的即时性,同时吸取了消费主义的庸俗化特点。观看者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选择电视节目,反而是人云亦云。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导致毫无节制的金钱欲望和庸俗化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明显的渗入到人们精神与物质生活领域。视觉文化充分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越来越注重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需求的欲望创新与发展,但沉浸于视觉文化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庸俗化,这种庸俗化的消费理念唤醒了消费者内心的本能欲望和浮躁心理。正如施拉姆所说:“传播媒介一旦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革命。”
3、腐朽的享乐主义是其生长的温床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机械复制的技术,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并及时传达世界各地的实时动态以促使大家了解祖国山川面貌,但自从享乐主义观念渗入其中人们追求感官刺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事物背后的价值拷问越来越空洞乏力。人们的思想变的世俗、势力、经验与感知能力慢慢变得贫乏,以至于在节日出游或是朋友聚会时都体会不到本该有的快乐与自然的和谐。现在的我们很少关注书本、四大名著、经典小说、唐诗宋词被抛在一边,为了所谓的金钱与生活放弃了对自身思想的充实与升华。消费型影视文化就在这样一种以视觉文化为基础的消费理念和享乐主义氛围下迅速的发展。比如好莱坞电影常常令我们叹为观止,尤其是科幻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相比于传统文化有非常显著的对比。这些视觉形象被抽象化、故事化、情节化,加上一点娱乐色彩就成为一种原创性的真实。消费型影视文化让我们看清楚生活环境不再处于本真自然的状态,通过的不断地包装与打磨产生一部部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在这种以消费文化为前提的视觉生活环境下,消费型影视文化应运而生。
二、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特点
消费型影视文化是影视文化在其漫长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汲取西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思潮所形成的一种为了消费而消费,影视内容世俗化,叙事过程欲望化,刻画形象平面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追求视觉感官享受乃至于主流意识形态逐渐消解的影视文化形态。全面了解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特点,对于正确理解与把握消费型影视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创造消费神话
消费时代的电视引领着大众潮流,制造着时尚盛典,我们在电视中熟悉了欧美文化、韩国美食、泰国风情,了解了麦当劳、百事可乐、兰蔻、香奈儿等国际品牌。电视向我们促销着丰富多样的产品,把消费文化传播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示范效应。现在的流行音乐,文学书籍可以归为思想的流行;服装、护肤品是物的流行;而电子游戏、滑旱冰属于生活方式的流行,这些流行观念和方式首先都是通过电视画面的宣传而普及。音乐丰富了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时尚流行的美感。通过音乐我们消费其衍生的附属产品,如音乐CD。其中的明星代言恰恰为音乐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人气效应。音乐电视正是通过对明星的时尚包装和精心打造使其呈现于观众面前,成为商品化、消费化时尚的代言。受众关注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娱乐性远远高于其本身的内。爆红的《泰囧》创造了12.4亿元的票房神话,《西游降魔篇》也达到10亿的高票房。这两部片都是以独特的人物造型,夸张的人物性格以及通俗的流行言语来渲染故事情节,注重电影的娱乐性和喜剧色彩,但是电影本身似乎缺乏了一种灵性,一种内涵。
2、领跑“三俗文化”
消费型影视文化是基于西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思潮基础之上的影视文化,因而在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消费主义思潮的世俗、庸俗和媚俗习气。世俗化的现象很普遍,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为大家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事事都做到遗世独立,置身事外。在消费型影视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能够体会到当代电影、电视剧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平民化,世俗化。如2006年胡戈制作的网络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电影《无极》进行深刻解读,将剧情演绎成一起对扑朔迷离连环杀人事件的侦破,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迎合大众的消费趣味。庸俗是指事物的平庸和粗俗,应用到消费型影视文化可以解读为影视作品内容的粗俗,趣味的低级,与高雅艺术格格不入甚至于反其道而行之,庸俗是世俗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深层次表现。影视作品带有世俗化色彩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仅仅靠哗众取宠、低级趣味、毫无内涵,无疑使整个影视作品的层次水平降低,观影效果大打折扣,有时庸俗与经典只是一瞬间的转变。现在大多数影视创作者在创作剧本、编排节目时注重迎合大众口味,媚俗化倾向严重,各种文学经典被改头换面,瞎编乱造,人物感情纠葛复杂,历史经典毫无严密的考究。模仿、抄袭、浓厚的商业化氛围致使影视作品,娱乐节目毫无新意,沦为商家赚钱的工具。
3、礼赞本能欲望
当代影视作品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的欲望的直白书写而不带任何文化意图,也不带任何价值拷问目的。荧幕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对白和情感抒发十分夸张。叙事欲望化,强调的是过分的欲望诉求;情节纯粹化导致影视剧没有亮点和值得耐人寻味的内涵,这都是影视投资商过分追求影视剧的商业价值带来的不良后果。影视剧的发展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加工、提炼、改造,它的欲望化叙事形式也不完全都是低级趣味没有一点可圈可点的优势,毕竟人们处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想由单一逐渐丰富多彩,但如果只局限于一种表现模式,未免过于保守刻板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发展,最终被社会主流所淘汰。因而对影视剧内容描述的欲望化、纯粹化现象只要不是过分夸张都可以为大众所接受。许多人应该对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很熟悉,剧中巩俐扮演的四太太在其他三个太太和丫鬟雁儿的勾心斗角和算计之下最终疯了。剧情描述一目了然,不算复杂,无非就是封建大家庭下的女人为了争风吃醋,闹出的一系列故事。张艺谋对剧中人性的批露和情节刻画恰到好处,在那样的封建大家庭中必须要遵守规矩,不能有一点争强好胜和反叛的念头,否则很可能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这对于颂莲这样的知识新女性来说很痛苦,无法忍受自己的命运像草芥一样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剧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体现了恰当的欲望化形式。
4、消解主流价值观
消费型影视文化吸取了后现代主义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无中心化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多元化、模糊化、散漫化、浓厚反叛色彩的复杂文化形态。消费型影视文化主旨思想的多元化有利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现今影视产业发展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念模糊了受众思维的整体性、确定性,让他们对未来产生不确定和怀疑态度,这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就诠释了消费型影视文化主流价值观的消解,虽然它是《大话西游》的续集,仍然以感情线索为主线,但是剧中的爱情桥段处理的不够到位,没有令观众感动。故事的质量明显不如当年的《大话西游》,更多是尝试用3D和特效来充实妖魔鬼怪的现实主义造型,有部分雷人和恐怖的场景,会对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有一定笑点,但是故事情节十分拖沓,人物形象干瘪无力。时空的错乱无厘头、人物背景缺乏铺垫、猪八戒吃人肉等重口味画面,还有毫无深度的娱乐性调侃对话让这部片的喜剧成分显得单薄虚弱。主流价值观被进一步的颠覆,对于人生的思考不够深刻导致这部片沦为消费时代下的消费品,也体现了消费型影视文化的主流趋势。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式多样化,但是消费型影视文化探析这一新思路没有被过多注意。消费型影视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可谓是越来越深入,很多学生无形中被消费型影视文化中的错误价值观误导,从而深陷迷惘的泥潭。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该另辟蹊径拓展新思路,努力完善德育工作的方法,争取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86.
[2]周笑冰.消费文化及其当代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122.
[3]胡敏中.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1):78.
[4]刘文良.“媚俗”与当前影视文化的生态失衡[J].中州学刊,2007(05):101.
【关键词】影视文化;旅游开发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03-02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围绕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市洱源县、巍山县展开,辐射到大理州各地。天龙八部影视城自2002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以独特的影视拍摄和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优势,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先后拍摄了《天龙八部》、《五朵金花》、《倩女幽魂》、《大理公主》等一系列影视剧。
一、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营销现状
(一)大理发展影视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及优势
影视文化旅游在中国刚刚兴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大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天龙八部》、《五朵金花》等影视剧,大理在人们心目中美丽而神奇的魅力,促进了大理旅游的发展。
40 集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在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拍摄完成并在全国热播,为宣传大理增添了一个新亮点。之后,又相继在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拍摄了影视剧《倩女幽魂》、《福星高照猪八戒》、《我们的眼睛》、《喜气洋洋猪八戒》、《茶马古道》、《殷商传奇》、《大理公主》、《志愿者》、《男才女貌》、《小夜・刀》、《南国义士》、《十全九美》、《少年四大名捕》、《新西游记》、《金凤花开》、《功夫侠》、《古滇王国》、《又见白娘子》等。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小夜・刀》在天龙八部影视城的拍摄,远播了天龙八部影视城的国际声誉。国内、国际及港澳剧组纷纷到天龙八部影视城考察选景,影视城的品牌效益得到凸显。在影视文化的推动下,天龙八部影视城逐渐发展成为大理旅游得热点地区。
除了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之外,大理洱源县的西湖、巍山县的巍山古城及宾川县的鸡足山等地也作为多部影视剧集的拍摄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在吸引各大剧组前来取景拍摄之外还吸引着以影视文化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者。
(二)大理影视文化旅游消费者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在天龙八部影视城、洱源县、巍山县三处分别发放问卷200份,回收了20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以下是笔者对此次回收数据进行的统计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影视城、洱源县及巍山县以影视文化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者中,30岁以下占67%,31-50岁占19%,50岁以上占14%。说明以影视文化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者中30岁以下的旅游者最多,以青年为主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的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影视文化旅游的浓厚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天龙八部影视城男性旅游者所占比例为76%,女性旅游者所占比例为24%;洱源县男性旅游者所占比例为54%,女性旅游者所占比例为46%;巍山县男性旅游者所占比例为82%,女性旅游者所占比例为18%。可以看出,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消费主体是男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众多武侠剧在大理拍摄,而男性旅游者对武侠的热爱高于女性旅游者。
通过对大理影视文化旅游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大理影视文化旅游消费者大学以上学历旅游者占53%,高中学历旅游者占34%,小学学历旅游者占13%。由此可以看出高学历旅游者是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主要消费者。分析其原因是由于高学历旅游者对影视文化更感兴趣,更愿意亲身体验影视剧拍摄地的景观。
(三)暂时处于低谷期的大理影视文化旅游
2012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47.2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5.36亿元,同比增长41.1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56.23万人次,同比增长23.51%,旅游外汇收入21075.24万美元,同比增长40.16%。[1]大理旅游业收入在持续走高,但影视文化旅游的收入却逐年下降。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总投资1.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700余亩。虽然投资巨大,占地广阔,但是文化内涵的缺失和活动项目的单一,导致影视城大部分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投资成本和收入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洱源和巍山由于开发力度不足,影视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不明显,影视文化旅游还处于萌芽状态。
二、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营销SWOT分析
(一)优势
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理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和巍山古城,佛教名山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等众多影视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为大理影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影视拍摄基地,大理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非常适合剧组的外景拍摄要求。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古街、古村,淳朴的民风民俗等,使大理成为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多功能大容量风景区。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影视文化的创作源泉,同时也是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劣势
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可进入性不强。大理建有机场,但直达大理的航班较少,多数旅游者抵达昆明后便前往丽江。天龙八部影视城至今仍未有直达公交车,旅游者只能通过骑马或出租车等方式到达影视城。其次是产品趋异性差。与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相比,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的特点并不十分突出。第三是影视文化旅游产业链不稳定。在发展影视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发展起步晚等因素,大理还未形成成熟的影视文化旅游产业链。加上大理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直接制约了大理影视文化的营销。
(三)机遇
从国内来看,影视文化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影视文化的不断发展,以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的影视文化旅游服务业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由于影视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影视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当地的知名度,而且与特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影视文化旅游很容易成为大理旅游发展的亮点,影视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旅游者身临其境体验影视场景,同时也可以让旅游者寻求文化的升华。许多在大理拍摄的影视剧所带来的宣传效应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促进大理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对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四)威胁
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大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其他影视旅游地较为滞后,影视文化旅游营销的优势不足。基于与同类资源旅游地的竞争,旅游者会选择吸引力更强的旅游目的地。大理核心景区对天龙八部影视城的辐射性较弱,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营销的瓶颈。
三、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单一
主题公园是影视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天龙八部影视城目前以主题公园的模式发展,这造成了与全国很多影视城经营模式雷同,同质化倾向严重。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使天龙八部影视城缺乏特色和创新,影响了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营销。
(二)营销缺乏战略规划
剧组拍摄时除了利用已有的外界环境外,还会建设一些必要的场景。而往往影视剧拍摄完后并未妥善安排拍摄期间建设的场景,多数就成为了残景,这不仅对大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也影响了景区的外部形象。
(三)市场调研不足
目前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营销对影视产品特殊的生命周期考虑不足,运营效率低,持续吸引力不强。面对目前在线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普遍使用,对加强市场调研,及时公开影视文化旅游地的游客到访人数、景区气候及景区线上线下等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品牌意识弱,缺乏竞争优势
以杭州宋城为例,杭州宋城是对宋代都城的还原,主要展示宋代的繁华景象。新春庙会、火把节、泼水节、桂花节四大节庆活动以及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宋城一绝。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有抛绣球、踩高跷、舞狮子、皮影戏等民俗表演,但内容缺少新意,缺乏竞争优势。进行影视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可以加深旅游者对大理的印象,同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同质化问题。
四、大理影视文化旅游营销的运作策略
(一)(通过市场细分开拓重点市场
应重点发掘大理旅游消费者中潜在的影视文化旅游消费者。针对客源的主要构成,细分市场,依托媒体和大理旅游良好的品牌效应积极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发掘有实力有创意的商,开发新的影视文化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的影响力。大理作为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资源禀赋极高,对海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强。
(二)促进大理影视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
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吸引物,是影视文化旅游产品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在影视文化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促进大理影视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首先,应增加大理影视文化旅游活动的丰富性。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常规性或应时性的活动项目,提高旅游者的参与度和娱乐性。其次,应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影视文化旅游产品与普通的旅游产品一样,核心是服务,应进一步提高对客服务的技能和水平。第三是应加强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地的交通可进入性建设。由于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地的交通可进入性差,影响了旅游者到访目的地的时间和空间质量,增加了旅游者游玩的心理成本。
(三)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及其资源配置
提升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服务档次和扩大服务内容,应着重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上下功夫。合理利用大理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进行大理影视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提高景区的管理和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打造大理影视文化旅游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喜欢体验更丰富、新奇的文化旅游活动和更多样的影音娱乐,这恰恰体现了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互相需求、互相满足的互动关系。”
2016年底,在旅游胜地杭州,影视界著名导演高希希发表了其对“影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的看法。
影视与旅游可以实现双赢合作
高希希认为,影视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优秀影视产品不仅直接带动消费,还会对社会文化生产有反作用力,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走上高度商业化道路,旅游休闲产业不妨主动与影视业联姻,整合营销传播渠道,相互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的确,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影视文化,已在我国当代文化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国民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必要支出项目。而影视与旅游深度组合,既体现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也表现为文化和特征的结合,产生的立体辐射效果显而易见。往往一部成功的电影或者一本畅销书就可以衍生出无数相关产品,带动整条产业链的运行。
“旅游景点天生具有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影视剧剧情一旦与拍摄地旅游资源嫁接,就会将影视剧创新的文化元素注入原旅游地风景之中,这样一来旅游地提高了知名度,也增添了文化内涵。”高希希说道。
高希希认为,好的电影不能只以市场为导向,而应抓住消费者需求特点,并始终注重电影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追求票房、口碑双丰收,才能为以后的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打好基础。旅游业也应主动寻求与影视业展开合作,借助影视的大众传播效应,进行全方位的旅游文化整合,从而全面打造旅游地品牌。
这位著名导演曾多次到美国好莱坞考察,并发现全球最大的以电影题材为主的主题乐园,环球影城的产业链结构非常完整,其所有的环节都是靠电影来带动,催生。电影工厂好莱坞把影视与旅游、科技等元素予以整合,形成庞大的电影衍生品产业链,以规模化优势向全世界强势输出让他非常触动。
的确,我国影视产业在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57.12亿元,多部电影迈出国门走向海外市场,国内的市场效果和国际的商业影响有目共睹。在高希希看来,当下影视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从其中挖掘旅游资源,如对影视产业中的相关内容产品尤其是场景与情节开发,对影视产业的价值进行延伸、拓展,开发出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实现影视与旅游领域的互动交流,达到双赢。
“当年电影《泰濉肪痛火了国内的泰国旅游热,还带火了相关旅游线路,这是扩宽影视产业外延的经典案例。事实证明,对影视产业中的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有规模的挖掘开发,既能丰富旅游资源,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精神追求。”高希希说道。他认为,当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方已意识到对影片中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巨大价值,无论电影主题还是人物影像,经典成熟的影视产品对旅游资源能起到带动作用。
那么,在旅游休闲与影视文化产业的结合里,国外是否有值得借鉴的案例?国内两者之间的结合发展已经进展到哪一步了?除了旅游休闲的带动,影视文化衍生品的市场值得期待么?带着这些问题,《小康》杂志记者对著名导演高希希进行了独家专访。
环球影城与迪士尼最值得借鉴
《小康》:可否请您谈一下我国近年来的影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联系。
高希希:以前我们的影视文化产业是忽略这一块的,国内的相关人士还是不够重视这两者的结合,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和拉动。我近期都在美国考察,所以感触颇深。美国的历史文化其实很短,但却有很丰富的影视资源。比如在环球影城里,电影直接变成旅游的延伸。但是,我发现,近期在国内逐渐有人关注且进行尝试,只不过现在还做得不够好。近年我也参与了一些项目的合作开发,但都没有做到很好的结合。比如横店,可能过多地关注影视景点的搭建,忽略了休闲的结构安排,这样的话可能使到那里游玩的观众不够满意。游客的体验其实是希望既有休闲和大健康的作用,又有影视文化的接轨,两者都不可少。能达到这样的结构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我们希望以后能把这两者结合好。比如搭建一些能让观众有影视体验的场景,这样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
《小康》:在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的结合上,您认为国外是否有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
高希希: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是最完整的。我前两个月去的时候,华纳就开始着急了,他们有那么好的资源都没有动用,现在也开始用他们的影视资源带动旅游休闲产业,但是其结构远远不如环球影城。环球影城已经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文化和休闲产业链了。环球影城的每一个链条里面,都充分展示了现在和过去给观众留下的那些感受和情节。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影视故事的推动下产生的,它无疑是经典的。迪士尼就更不用说了,不是米老鼠就是唐老鸭,都是影视产生的附加值。
《小康》:现在国内这方面有没有做得比较好的?
高希希:横店集团现在已经开始努力改善结构,它原先的缺点是比较混乱,不够集中。我们在海南做的《1942》,纯以影视文化做先导,但是以影视文化+休闲两个共同的概念来整合的。开园不到两年,年收益在1.2亿元到1.3亿元之间,目前估值已经到了六十六亿元左右。它就是电影的场景和结构的逐步延伸。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公司都在尝试,比如《重庆大轰炸》,现在它的景点也在完善当中。
《小康》:那么对于近期非常火热的衍生品市场,您怎么看?
这一块发展的空间特别大,我们才刚刚起步。比如我的电影作品《游戏规则》,现在已经在制作假手枪、服饰等衍生品,销售已经达到400万了。之前我买了一个小说的版权,《诛仙》的续集叫《戮仙》,基础开发才刚刚开始,但我在开发游戏的版权上已经达到四千万了。在结构上,再往后会有很大的延伸力,现在有好几个经典影视剧都在积极和我们寻求合作。把《戮仙》的IP作为投资,作为影视经典。我的拍摄景点就成为永久性的固定景点,作为永久性的体验景点,可以让观众来体验互动,我觉得这个就很好。比如《捉妖记》里的小妖,现在就成为影视衍生品里的重要纪念品了,到处都在卖。这些都是行业里同仁们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在往前走的过程中,希望法律可以严格杜绝盗版,这样影视文化等相关市场发展才会更迅速。
流行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双向互动性。实际上,流行影视文化并不只是大众传媒的生产物,而是由大众与传媒间互动所产生的,即:大众影响传媒,传媒又反过来影响大众。因此流行影视文化本身是双向的、不断更新成长的。(2)价值导向性。流行文化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其必然会对受众产生价值观念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元化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影视文化已经完全纳入商业化运营的轨道,在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这种影响也越来越具有交叉性和复杂性。但大体可以分为积极层面的价值取向影响和消极层面的价值取向影响。当前大部分主流影视文化都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追求真善美,影响社会健康舆论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同时也积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随着网络的发达,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流行影视文化恰恰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绝佳窗口。例如,影片《任长霞》、《雷锋》通过对真实人物事迹的改编,弘扬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社会健康价值观;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真实的反映了西部艰苦的教育生活环境,从而鼓励了一大批甘心付出,前往艰苦西部支教任职的大学生,对当前鼓励大学生走下基层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又如影片《一九四二》也对培养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和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作用。其次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据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普遍的影视文化鉴赏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看、听”等被动接受的阶段,远没有达到“去伪存真”的鉴赏高度。积极引导大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反映生命真谛的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们掌握鉴赏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当前励志类的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从国外电影《阿甘正传》、《一球成名》、《跑出个未来》、《追梦女孩》,到国产影视作品《杜拉拉升职记》、《下一站天后》等,诸多励志类影片,通过对勇于坚持、顽强不息、奋斗拼搏精神的弘扬,极大程度地鼓励了正处于人生关键转折期的大学生努力靠自己双手取得成功,勇于坚持梦想,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首先是泛娱乐化造成的思维浅智化。所谓的泛娱乐化,就是一切以“乐”、“讨乐”等为衡量准侧,通过各种手段为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使受众获得最大程度的身心愉悦与满足的社会现象。基于这种前提而产生的各种影视制品,就自然而然的去想尽一切办法,“讨巧”、“献媚”受众。例如,2005年前后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娱乐选秀类节目,以及伴随着香港早期喜剧而诞生的越来越多的无厘头影视剧,纯粹追求收视率,为娱乐而娱乐,内容单一,缺少内涵。这样的流行影视文化对大学教育所提倡的精英式教育、深层次思考、伟大思想的碰撞等宗旨严重背离,如果不加改变,将对大学教育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好的影响。其次是过度追求眼球效应带来的低俗化、媚俗化。当前许多流行影视作品为了在文化产品的海洋中脱颖而出,不择手段地人为制造关注点来博得大众眼球的关注。例如,香港情《一路向西》和内地电影《白鹿原》。这两部电影的宣传手段都是首先通过曝光影片中的大尺度剧照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由于尺度相当大,引起不少的争议,这样就会增加了影片的认识度,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近年来像诸如此类的影视剧越来越多的借助“裸”、“脱”、“激情”等低俗手段来做为其影视作品的宣传点,借机大肆炒作,对主流健康价值观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另外,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导致的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合理盛行。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变革转型期的商品经济的大发展,许多流行影视也从一开始的提倡个体思想解放到过度的夸大个人感官享受,通过对都市奢靡生活的夸张描述,塑造一个个完美的“高富帅”、“白富美”偶像,并通过网络得到快速的传播,致使社会上乃至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许多盲目模仿,盲目追星的行为,进而产生了过度追求名牌时尚消费的不良消费主义行为。同时,对金钱财富的不正常宣扬,也极大的促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
当前流行影视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开展影视鉴赏课程的精细化、多样化教学,加强高校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的大学影视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方面,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影视鉴赏类课程,但据调查,大部分影视鉴赏类课程都停留在课堂放电影给学生看,课间自由讨论,课后简单做评论的粗放阶段。这就需要影视鉴赏类课程改变以往粗放式管理,整合大学丰富的学科资源,精细化、多样化教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成立相关影视文化论坛等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真正的鉴赏审美水平。强化正面影视作品的导向作用,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流行影视文化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提倡先进的、优秀的影视文化,建立校园内部影视文化交流网站或论坛,通过正面引导教育,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品味,自觉抵制不良影视作品的目的。同时,高校本身加强建立校园内部网络文化监管机制,自动屏蔽低级、低俗的影视文化进入,坚决杜绝一些不良影视作品在校园内部网络传播,最大程度地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国家管理方面,最大程度地规范流行影视文化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媒介领域法律规范,对不良文化予以禁止和疏堵。例如,加强媒介领域的监管力度,对宣扬不良文化的媒体以严厉的处罚;同时设立影视分级制度,对相关的影视作品予以严格审查等,给大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环境。总之,在以后的大学生校园影视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其群体的特殊性,对流行影视文化进行严格地控制,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价值观健康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李优优工作单位:郑州财经成功学院
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首度携手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其主办方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两次在北影节亲身体验会展中心完善的硬件设施及优质的软件服务后,又欣然将此次华表奖落地到会展中心举办――这既是主办方对场馆软硬件实力的认可,也是对影视活动合作效果及会展中心品牌力量的进一步佐证。
上世纪90年代便已创立的华表奖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在本届华表奖上,主办方创新性地把华表奖和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盛典融合到一起,力推影视界新势力,并首次采用“M+N”即“电影频道+新兴媒体”的开放式直播互动模式,聚合全网视频平台一起直播整个盛况。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完善的国际化服务体系以及较好的展馆空间,作为新亮相的会展场馆新势力,屡屡与怀柔区影视拍摄、制作、推广的产业链“联姻”,成为京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新型场馆品牌。
此次,华表奖力推的“中国电影新力量”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的“会展界新力量”首度携手,迸发出无限活力。
“会展・家”服务保障典礼筹备
此次华表奖的规模空前,影视界明星云集,有70余个剧组,数百位明星莅临现场,参与华表奖20个奖项,新力量30余部推介影片的激烈角逐,对场馆的场地需求旺盛、对承接方的服务要求更高。6月12日起,华表奖的搭建方已投入到主会场的搭建中,力求呈现独具特色的华美舞台,而此次组委会对大议会厅天目厅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6月19日,华表奖颁奖典礼红毯和灯光设备已开始搭建。为了配合组委会的前期工作,会展中心服务人员也是严阵以待,为现场的搭建提供五星级的“会展・家”服务。
会展中心5500平方米大议会厅、2000平方米大宴会厅、70余个中小型多功能会议室都投入到华表奖活动中,既能满足华表奖大气磅礴的主舞台搭建需求,又能满足明星嘉宾对活动空间私密性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演绎“会展+影视文化”,打造更高级别的影视文化目的地,会展中心场馆内外进行了服务升级,明星备场区大宴会厅外灯光效果增加到十余种;主会场大议会厅内增加了多处专业的配电箱;外环境的泛光照明灯具增加了千余套;搭建方便物资进场的液压升降平台……全新升级后的场馆硬件设施也为华表奖主办方带来了更舒适、更人性化的体验。
为配合华表奖“华表新力量”的故事线,会展中心精心设计了与之交相辉映的特色主题餐饮,尽最大努力满足了主办方各项细致严格的细节要求。在华表奖的鸡尾酒会上,会展中心特别为来宾提供契合“华表奖”主题的电影装饰元素、呼应“华表奖”主题的糖塑小华表摆饰。这些精美诱人、秀色可餐的美食在华表奖上可谓惊艳亮相。
“会展+”的乘数效应指日可待
一、影视文化界定
“影视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即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形态的“影视”和一种影响人类生活的“影视文化”的界定。广义的“影视文化”概念包括电影、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部。狭义的“影视文化”,是指“影视艺术”,即作为一种传播手段,以相对完整、独立的电影、电视作品为主体的影视存在形态,包括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及艺术性的电影纪录片等。影视文化是综合性的艺术文化类型,它兼容了政治、经济、哲学、法学、文学、教育等多种社会科学的深刻思想内涵。[2]影视文化有三个功能:
(一)大众传播功能
伴随现代科技成长起来的电影、电视,以其覆盖的广泛性、传播的时效性和信息的多样性等科技优势而迅速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成为重要角色。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电视在传播范围、传播能力方面,比传统的印刷媒体(纸质读物)或广播媒体占有许多优势。为知识水平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是没法及时捕捉住广播信息的人提供了解信息的便利渠道。
(二)娱乐休闲功能
娱乐休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现在流行的一些娱乐休闲方式的比较中,就可看出电影、电视的重要地位。比如说游艺包括了琴、棋、书画等;旅行包括了观光、购物等。但这些休闲活动不能随时随地进行,且花费成本也高。而电影、电视作为一种最普遍,最方便的娱乐休闲方式,资金投入少,消费便捷、信息量大、艺术感强,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信息共享和艺术欣赏。
(三)艺术欣赏功能
影视文化尽管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资历最浅,不如书法、绘画的历史悠久,但却以其巨大的包容力,吸收了以往人类艺术创造的许多精华,作为其主题元素,充分实现了艺术欣赏价值。《国宝档案》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却突出重点,以独特的视角来深度挖掘国宝文物蕴涵的历史背景和深刻意义,不仅具备艺术欣赏的美感价值,也提高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娱乐消遣方式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影视作品“凭借其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以及强烈的视听效果等艺术手法,仍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首选”。影视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与大学生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取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影视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许多影视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例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女二号钱小样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这个性格坚强的女孩子面临着许多她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有无奈、有喜悦、有惊奇也有期待,但她从来都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这为我们树立了正面典型和榜样示范力量。再如《奋斗》更多体现的是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一些必须面对的压力、挫折和内心的浮躁,这部片不是教你如何奋斗,而是教你找到促使你奋斗的力量,只有找到这股力量,让这股力量伴随青春和生命厚积薄发,才能实现最终的理想。我想这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通过影视文化的正面典型,找到生命的支撑点、生命的力量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影视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影视文化当然也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各种影视作品的思想火花碰撞在一起,呈现于荧幕前、网络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引导了当代大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和多元全面化发展。从近些年美剧的火热程度可以窥见一斑,我们都知道美剧的最大魅力就是具备创新思维的剧情构建,题材新颖广泛,引人入胜。以《越狱》为例,它最大的卖点就是开头很有悬念,扣人心弦。从观赏的角度看,美剧能很好的调动大学生的思维细胞,使他们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注视着荧幕,而是有更多的思想空间。这正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呼唤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由此,我国国产电视剧也应该反思借鉴美剧中的优秀养分,避免人物个性单一化,描述直白化,枯燥无趣的现象。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思想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媒体环境基础。
(二)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影视文化导致了大学生历史观的混乱作为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应该向我们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轨迹,而不是胡编乱造,戏谑无厘头。纵观2011年来的影视剧,历史剧占了绝大多数。有华美的古代穿越剧,也有歌颂抗战年代的英雄剧。如今年最红火的《宫锁珠帘》这部剧已经不仅仅是篡改历史,改变人物形象,完全是一部穿越言情偶像剧。既然是偶像剧,为何要借助于歪曲历史来达到效果,殊不知这容易误导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这些穿越剧要尊重历史,这个意见对于现今的影视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中肯而有意义的提议。就算要创新,要充满想象力,也要以真实历史为基础,精雕细琢,精工细作,选取符合历史人物性格的演员,这样拍出的历史片、古装片或者是武侠片不仅具备很高的娱乐价值,同时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2.影视文化导致了大学生思维意识的惰性电影、电视剧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娱乐休闲和审美文化功能,但是如果沉迷于其中,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易造成思维意识的惰性乃至于思维的退化。现在一些冗长的电视剧包括国内一些情感剧,套路都差不多,观众通常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只要沿着缓慢的节奏进行就可以,这样下去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沿袭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养成遇事不喜欢动脑的习惯。当代大学生没事时喜欢宅居在宿舍,上网打游戏或者就是看电影、电视剧,考试前再拿起书本,“临时抱佛脚”。这种沉迷于影视剧的恶习如不加以克制,必将演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说懒得与他人交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思维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自信心降低等等。可见我们应该汲取影视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努力保持清醒、活跃的思维。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正确的思想动力。
三、影视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和探索价值观的新理念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自我熏陶、自我修养过程。高校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主要阵地,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不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影视文化的宣传和讲解工作,还应该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塑造大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现在有许多高校利用周末播放一些国内外的优秀影片,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