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人事档案托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事档案托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事档案托管

第1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事档案 托管

独立学院已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属于民办性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职工采用聘用制的用人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2006]101号):“各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管理民办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独立学院教职工人事档案绝大多数托管在学院所在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里面既有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为使人事档案更好地为独立学院规划、预测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为考察、任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维护和保障教职工的个人权利提供法律凭据,笔者根据多年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经历,提出一些看法和措施。

一、独立学院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独立学院普遍办学历史短,工作重点是学科建设、学风建设等教学工作,教职工人事档案建设目前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没有引起学院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档案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人员、经费、管理还不十分到位,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没有完善的归档制度和章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得人事档案的收集、归档、保存等制度得不到落实,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对人才队伍的考察选拔、规划预测、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需要。

2.人事档案材料记载不连续、缺乏完整性

独立学院聘用的大多数是青年教职工,有些教职工毕业后到外企、私企等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工作了几年,由于这些企业本身人事档案意识就非常的薄弱,存在“人档分离”的现象,没有对职工相关材料进行归档,造成了档案里没有对其毕业后工作的工龄、业绩、职务、职称等经历进行延续的记载,无法体现其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致使其到学院工作后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聘任或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3.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收集、鉴定等日常管理不到位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一般不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人事档案的鉴别特别是档案价值的鉴别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致使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不该归档的却归档,导致人事档案比较混乱,材料缺失或不够准确。

独立学院广大教职工对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管理范围更是缺乏了解,不会主动向人事部门提供个人材料,导致符合归档范围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全,常造成教职工在校工作期间形成诸如年度考核、职务提拔材料、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材料、工资调整材料、后续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材料、入党材料、科研成果、著作、论文、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等体现个人经历和水平的重要人事信息档案材料缺失。由于收集、归档工作不扎实,反映教职工教学工作、科研成就和个人专业特点的原始材料不全或遗失,将导致教职工部分历史经历产生空白的严重后果。

4.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之间的矛盾

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其一,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是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应对独立学院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但由于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单位之间的联系非常少,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被动地等待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材料移交制度。独立学院有许多应当及时归档的材料比如学历的变化等,往往不能及时归档,甚至不能保证一年归一次档,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及时更新。

其二,档案管理与利用产生矛盾。由于空间的距离和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及时、方便的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目前开展人事档案的服务只限于收集、整理、保管、转递、开具档案证明等,并且是原始的手工管理,对信息的查询依旧是人工查找档案实体,没有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独立学院需要利用教职工档案时,凭单位联系函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办理,远距离的、频繁的来回查询,对学院来说既低效又花太多的精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只是被动的存档管理,不能对委托的独立学院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人才选拔、培养、开发及预测上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1.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独立学院领导要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是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职务、职称等方面的真实再现,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在独立学院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独立学院要做好教职工人事档案工作,可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情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细则》、《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及《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出适应独立学院特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这样人事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就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既维护了档案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又让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2.加强人事档案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应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把加强档案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学院刊物、网站等多种媒体对教职工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制度及条例,了解哪些材料应归档,使教职工自觉地配合人事部门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经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档案意识深入教职工心中,化为自觉的行为,为人事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使档案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加强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人事档案工作需要依靠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做好。笔者从事多年的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从来没有联系过独立学院,没有就档案工作进行过交流、讨论,只是坐等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联系,召开工作会议,就人事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把档案工作做好。

4.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档案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托管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所以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包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独立学院二支队伍。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必须高起点、高要求。这支队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精通档案学知识,熟悉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树立全心全意为独立学院档案托管人员服务的思想。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

另一支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首先,独立学院应充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最好配有专职的档案人员。即使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其次,应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

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地深入到各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一方面使独立学院档案归档工作做到正确、完整、规范;另一方面,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方面,这给双方提供了一个思想沟通、工作协商、信息反馈的平台,通过双方的互动协作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

5.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独立学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随时需要查阅、利用教职工档案信息,以便对教职工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服务方式,需要独立学院派人前来查阅档案,则费力费时,很难满足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需要,这也使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受到限制。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纸质的人事档案,制作成数字化的人事档案信息库,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独立学院可以通过网络对人事档案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查阅,实现远距离地对人事档案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省时省力,这样可极大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因此,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将是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杜玉兰.论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与对策[J].北京档案,2012(6):36-37

[2]马世仙.独立学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2(s3):65

第2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1.人事档案材料记载不连续、缺乏完整性

独立学院聘用的大多数是青年教职工,有些教职工毕业后到外企、私企等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工作了几年,由于这些企业本身人事档案意识就非常的薄弱,存在“人档分离”的现象,没有对职工相关材料进行归档,造成了档案里没有对其毕业后工作的工龄、业绩、职务、职称等经历进行延续的记载,无法体现其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致使其到学院工作后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聘任或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2.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收集、鉴定等日常管理不到位独立学院人事部门一般不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人事档案的鉴别特别是档案价值的鉴别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致使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不该归档的却归档,导致人事档案比较混乱,材料缺失或不够准确。独立学院广大教职工对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管理范围更是缺乏了解,不会主动向人事部门提供个人材料,导致符合归档范围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全,常造成教职工在校工作期间形成诸如年度考核、职务提拔材料、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材料、工资调整材料、后续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材料、入党材料、科研成果、著作、论文、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等体现个人经历和水平的重要人事信息档案材料缺失。由于收集、归档工作不扎实,反映教职工教学工作、科研成就和个人专业特点的原始材料不全或遗失,将导致教职工部分历史经历产生空白的严重后果。

3、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之间的矛盾

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其一,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是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应对独立学院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但由于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单位之间的联系非常少,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被动地等待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材料移交制度,独立学院有许多应当及时归档的材料比如学历的变化等,往往不能及时归档,甚至不能保证一年归一次档,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及时更新。其二,档案管理与利用产生矛盾。由于空间的距离和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及时、方便的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目前开展人事档案的服务只限于收集、整理、保管、转递、开具档案证明等,并且是原始的手工管理,对信息的查询依旧是人工查找档案实体,没有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独立学院需要利用教职工档案时,凭单位联系函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办理,远距离的、频繁的来回查询,对学院来说既低效又花太多的精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只是被动的存档管理,不能对委托的独立学院提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李青青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人才选拔、培养、开发及预测上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1.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独立学院领导要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是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职务、职称等方面的真实再现,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在独立学院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独立学院要做好教职工人事档案工作,可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情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细则》、《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及《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出适应独立学院特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这样人事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就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既维护了档案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又让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2.加强人事档案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应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把加强档案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学院刊物、网站等多种媒体对教职工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制度及条例,了解哪些材料应归档,使教职工自觉地配合人事部门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经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档案意识深入教职工心中,化为自觉的行为,为人事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使档案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加强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人事档案工作需要依靠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做好。笔者从事多年的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从来没有联系过独立学院,没有就档案工作进行过交流、讨论,只是坐等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联系,召开工作会议,就人事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把档案工作做好。

4.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档案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托管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所以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包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独立学院二支队伍。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必须高起点、高要求。这支队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精通档案学知识,熟悉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树立全心全意为独立学院档案托管人员服务的思想。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另一支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首先,独立学院应充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最好配有专职的档案人员。即使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其次,应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地深入到各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一方面使独立学院档案归档工作做到正确、完整、规范;另一方面,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方面,这给双方提供了一个思想沟通、工作协商、信息反馈的平台,通过双方的互动协作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

5.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3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人事档案 创新

人事档案指的是现在及过去的各类事件直接产生的对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物体,具体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等不同记录形式,可以详细再现个人的发展与经历。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公立医院的人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仍然保持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使用习惯,这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公立医院人事管理的要求了。

一、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内容陈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人才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深化,计划经济时代中典型的“单位人”慢慢被市场经济时代中的“社会人”所代替,以预防员工自由流动为核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逐渐开始松懈了。公立医院中编内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虽然被纳入传统档案管理系统中,但其管理并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档案材料的流失,降低了完整性。与此同时,随着公立医院人员流动性的与日俱增,其医务人员的聘用流程也逐渐被简化,对其档案审核的重点仅仅放在人员学历及职称等方面,对于其他档案内容并不严格要求。因此,公立医院中使用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并不能完全反应员工的真实情况,人事部门也无法根据档案内容对员工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人事档案管理混乱

以“终身制”为核心思想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中最具特色的人事管理管理方式之一,是提高公立医院人员稳定性的保障制度,并有利于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但随着这种“终身制”模式被打破之后,公立医院逐渐出现了大批编外人员,人事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增加,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人群管理需要,各种多样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也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之下,正当的人事档案管理权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维护,其管理权也被非法分散,人事档案管理陷入了混乱局面。

(三)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要求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导者及操作者,其个人专业素质及素养都会直接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然而目前在大部分公立医院中,大部分医院并没有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设置专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由人事部门进行兼任。有些公立医院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岗位用于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但其管理人员往往是从其他部门调配过来的,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系统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其专业性。与此同时,一些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通常会认为该岗位发展前景较小,从而选择其他岗位,人员流动较大,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很难积累到相关工作经验,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完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创新与发展的对策

(一)规范建档制度,完善档案内容

强化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的规范性,应根据公立医院不同人员类型来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编内人员是目前最核心且最主要的群体,其稳定性较高,流动性较低。在对这类人员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应按照国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来进行规范操作,并确保原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及一致性,避免遗漏现象的发生。在对档案材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缺失的档案材料应及时想补充,扩大档案材料的覆盖领域,将所有能够反应员工经历、个性、特长及经验的原始材料进行存档。当然,公立医院也不可忽视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大环境中,公立医院应将自身位置摆正,严格按照国家人才管理的要求,对于已辞职人员的档案进归档、管理及交接。公立医院在招聘大量人才的同时,首先应使用正确的渠道来查找到该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并根据档案中的具体内容对该人员作出客观评价,为医院的人事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成功聘用之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继续按照相关规定,对该人员档案材料缺失部分进行补充,完善内容。在档案托管过程中,应和托管机构保持联系,确保员工最新档案材料的移交工作得到及时开展。

(二)建立统一的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所使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沿用了内外有别的管理体系,编内人员对应的人事档案是由具备人事档案管理特权的行政组织或者人事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统一、集中的分类管理。县 (区) 及以上 (含县) 单位根据规定的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分别设立档案处、科、室等行政机构对编内人员的档案实施统一化管理;县 (区) 以下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是由县 (区)组织集中化管理,若不具有档案报关权利或档案较少的单位,其人事档案都是由上级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的。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是由所在单位委托政府机构或人才交流中心来进行报关的。但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应统一交由当地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保管及归档,这种管理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集中管理这一制度的优势,有可有效预防个别公立医院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扣留编外人员人事档案,确保医疗人才人事档案的自由流动。当公立医院编内人员由于某些个人原因需要放弃编内工作时,其人事档案可以通过一定的流程转入人才交流中心。

参考文献:

[1]杨美玲.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4

[2]唐梅.现代化中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构想[J].重庆医学,2013

第4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关键词:流动人员 人力资源 社会变革

一、中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1.档案材料的丢失、遗落、缺失、造假,致使档案无法正确反映本人准确信息。部分学校管理档案不严格,私自将档案交予学生自己保管或者填写,严重破坏了档案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部分流动人员在转职转业过程中,或蓄意或无意修改,缺漏档案;部分单位在管理人事档案时不够尽职,不能及时更新员工档案,或草率了事,档案内容不够详尽,羁绊人事考察。

2.档案材料补充、收集、续写难。企业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员工的产出价值,为公司创造的效益,而忽视了在工作中,特别是科研中创造的成果。有单位出于特定目的,刻意忽视员工成果,将成果转化为单位集体所有。还有些单位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档案管理模式,为防止员工流动性过快,挽留部分人才,会将员工相关证书、人事档案予以扣留,致使许多的档案被“暂押”。

3.个人弃档现象普遍。大多是大中专学生毕业当年可能会去将档案挂靠相关人才市场,但是,一年过后,或出于忘记,或出于麻烦,或出于无能为力而不去继续缴费托管,这样人才市场会将其视为死档。另外一些转职流动人员,从原单位拿到自己档案后不去上交相关管理单位,从而造成丢档、弃档的严重后果。然而,一旦成为了死档,就会导致自己工龄无法计算,户口无法解决,职称不能评定以及在开具考研、考公、出国等政审材料时出现巨大的麻烦等严重后果。

二、中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第一,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今,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高速化,职业自主性、流动性大,同时伴随着公开竞聘机制的建立,各行业人员流动变得更加密集。而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规模的不断壮大,其人事档案管理亟待一个正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构进行解决,正是基于此,专门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机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便应运而生。

第二,应将流动人员管理作为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在制度建设方面,要谨以激活人才创造力,规范人事档案建设,来建立健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整体的管理体系。例如:在流动人员参加考试、评定职称时,就必须要有人才中心提供的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职称评定时也要有相关人才托管单位开具的证明材料,做到“严”必行,行必果,坚决抵制、打击在使用档案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在管理方面,要谨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的管理原则,从不同层面优化流动人员人事管理的体制机制。例如:在档案的整理、收集、存档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按章办事。在档案的存储方面,要重视环境建设,档案储存的房间、箱柜要做好防火、防潮、防盗工作。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对人事档案开发利用。

三、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策略

1.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方向要明确。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要做到与时俱进,管理方向应该伴随社会发展,逐渐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完善目前还存在问题的管理制度,研究讨论可行的法律法规。明细在档案的建档、存档、转移、借用、查询、归档过程中的具体制度,填补相关环节的空白。例如:就“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种称呼而言就不够清晰,太含糊,不够规范,应该明细其中各个种类,如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研技术人员等,便于流动人员的聘用。

2.实施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人才管理中心必须建立现代化管理设备,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库,实行服务器、光盘保存的管理与保护,建立信息化的检索方式、工具,研发适合需要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将不、能公开的的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可以实行网络共享,便于用人单位参考,提高用人的准确性、可靠性。

3.加强对从业者的业务指导。条件适宜的单位可以在每年初召开一次人事档案管理专题讨论会,以此将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民办机构等相关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组织起来,集体交流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学习人事档案管理的最新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的业务水平能得到显著提高。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大家交流经验在单位实际操作,对以往工作方式进行改善,对单位人事档案建设进行改进,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邢春丽.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4(2)

第5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关键词] 流动 人事档案 管理 探讨

什么是流动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是指脱离国家干部队伍,自行流动到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档案,这是改革开放和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所以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需要。

当今的档案流动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日趋社会化、多样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在档案管理基础上产生的人事制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一体化的干部身份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端是人才流动的发端,若没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流动的“身份”瓶颈问题。人事档案它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干部身份管理方式,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形成了新的人才流动态势,所以它目前是人才中心的基石,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是各地人才中心的最主要业务,无论从服务结构还是收入结构上看都是首屈一指的。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平台,从目前正在实践的以档案管理为依托的“一条龙式”人事服务,到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等新业务,都是站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个根基上对人事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我们可以大胆预想,下步人才市场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衍生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之上。

纵观整个趋势,人事档案接收是呈跳跃式增加,人事档案的利用日益丰富和不可替代,为人才双向、多向的流动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流动人员档案有人管,关系有处挂,户籍有处报,职称有处评,人才流动千变万化离不开档案其稳固的不变基石,使各种人才有底可寻,有据可用。据相关调查表统计,目前社会接收流动人员档案出现了四大热点:一是围绕落实当地政府政策推进形成的热点,如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主要集中在2002年至2003年事改企档案;二是2000年至今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大量增加形成的热点,如因为本地人员在外地工作,外地户口迁不进的户口全部回原籍的人事档案、在本地工作的人事档案、外地人员在本市工作等,以上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集中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占总数70%;三是为落实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卫生、学校等干部、科技人员下海创业,辞职的较多,接收的人事档案也明显上升,辞职创业的人事档案占总数10%;四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多渠道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村官的人事档案占总数5%。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同时还拓展了人事管理与服务的空间。从档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传统的人事工作服务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不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拓展到了外省及本市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所有人才,进行双向流动,选择了适应改革需要自愿接受服务的其他单位,可以看出,人事档案流动强、调动频繁,服务空间大大提高。

然而,从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看,人事档案不存在弱化的问题,而更应该将关注力放在讨论如何强化它的手段。因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在上述内容也提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自2000年以来,各行各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查档率逐年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有单纯的人事关系托管发展为一系列社会化的人事服务,查档内容涵盖了流动人员的转正定级、档案工资核算、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手续等多项业务,服务对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也必定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目前看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实现手段更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需求者提供动态真实的原始资料,更为需求者提供科学信用的评价分析,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上的飞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改革才能焕发它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必须要拓宽视野,开辟新领域才能提升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并需要有关上级部门的明确支持和统一指导。一是以法定方式明确人才中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专营性职责;二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重新定义档案材料类别;三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分类和岗位分类形成规范的职业管理制度。

总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课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实质是人事管理关系的实现,所以它牵涉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随着时展,我们回顾近十年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我深深感觉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但要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想办法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明.妥善处理流动人员档案的滞留[J].档案管理,2011,4.

[2]陈榕.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第6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比较之后,不符合新形势下的需求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主要依据管理者的权限及其隶属关系来管理,对组织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是属于科技新时代,人员流动速度快且量大,人员关系时常变动,档案管理经常出现新状况,让人应接不暇。其一是档案管理的关系混乱,比如某些企业单位的部分员工档案在人事部,但有些却在人才交流中心,还有的在劳保部门或社保部门等,其主体混乱不清,管理有难度。其二,档案时有脱节,一些企业单位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经常出现人档分离,也有出现“死”档、弃档或无档的状况,导致某些员工档案最后无踪可查。其三,管理力度不够,常有盲区。有些企业单位在招聘时,私自存贮收受应聘员工档案,一些流动人员和工作还没有着落的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被截留档案也时有发生的,造成管理的盲区。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技能和素质有待加强首先,员工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传统守旧。有些员工一直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埋头苦干,整天插在繁琐的日常事物中,对思考和变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来都是漠不关心,对新出现的状况或问题无从下手,或置之不理,没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其次,员工的技能水平比较低,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求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技能,比如计算机技能。还有平时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最后员工的工作热情度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非常复杂而且琐碎的工作,这要求档案工作者有很强的的工作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人事档案服务水平低人事档案的资料是非常多,而且可以随时增加,而档案管理工作者又相对比较少,有时不能及时收集档案资料,又不经常整理,造成档案信息滞后,无法为企业单位领导管理者提供及时又全面的信息。而且管理层面比较单一,仅为各单位政工的干部和人事部门。还有档案服务的路径比较单一,现在是信息时代,虽然人事档案管理有逐步加入计算机手段,但是多数只有录入中、高级人员的信息,总之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最终还要通过纸质版查询,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和策略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政策性和业务性的工作,而且他要求比较高的保密性,可以促进人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能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和开拓进取,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改革,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从信息化和科技化上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良好的、全面的人事管理信息。

(一)建立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区域性档案管理中心,就是指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人事档案并作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更好的为企事业单位服务。比如在水利管理这方面,整体上全国的水利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中心系统,其中包括许多的子系统,而子系统直接连着省市县的人事管理中心,这样可以方便人事档案的控制和管理,可行性高,而操作上主要是由员工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托管中心来完善新材料,按期缴纳保管费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经过一系列系统的保管、更新、利用开发等方式发挥其职能,实现服务社会和促进人才资源整合的作用。

(二)加强和完善档案内容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要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出发,客观记录员工业务水平、技术能力、业绩、诚信度等方面,特别要凸显个人的能力,加强认识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因此,各企事业单位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充分完善内部人员的档案资料,而且能够及时的更新完善,确保档案资料与时俱进。

(三)考核评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根据企事业内部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其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立主管部门的评估制度,主管人事档案的各个组织有责任对企事业人事档案进行监督和管理,可通过定期评估考核的方式来执行。其二,建立中介机构的测评章程,从长远来考虑,人事档案测评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是相呼应的。其三,建立个人的监督制度,将相同的档案资料交予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当事人共同审核鉴定,并且将持有异议的部分进行重新审核,确保对个人和组织双方的负责。

(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管理工作者是人事档案的直接管理者,其队伍的工作效率将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成效,所以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调动有责任心、专业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落实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保证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计划有理有据的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或者选拔一些员工到学校或一些比较先进的单位学习,从而提高员工的各项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奖罚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可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才能保证员工有条理地、有效率地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语

第7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1 概述

人事档案在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所有员工人事档案包括单位人员信息,只有完成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打下基础。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是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从而达到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2 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2.1 提高人力资源的结构配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借助相关的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实现高效的人员管理,所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事档案可以根据员工的专业知识、业务性能和专业品质,将最合适的人员放在最合适的岗位,执行工作任务。此时人事档案可以促进员工潜力的激发,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有助于人力资源需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产生干扰的因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环境,辅助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一个一生都献给了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并且可以参考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合理地估计和预测的需求,从而确保企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在规划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档案材料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人力资源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体系,大大降低了好员工“跳槽”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事档案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和标准化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形式。

3 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缺乏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三点:

3.1 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

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和业务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单元缺乏正确认知,领导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关注。与此同时,业务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人才档案管理存在错位的认知,忽视其重要性,很难真正实现管理系统,导致人事档案管理质量低下。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存在问题,如人才稀缺,有关部门没有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团队,没有钱,在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上很难发挥出重要作用。

3.2 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人事档案成员的行为管理系统无法使用,导致人才流失加剧问题,很难提高业务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同时,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工作领域改革得较晚,没有建设完善的改革机制,可能存在文件丢失的问题,很难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

3.3 缺乏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引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机制,可以努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但结合当前的现实人事档案管理,许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不完善,水平相对较低,电脑只是一个简单的打印作业配置,没有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电子化,也没有互联网接入功能,它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人事档案管理错误率会直接影响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

4 改革问题的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完全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人事档案发展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

4.1 树立正确的认知

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意识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意识的正确概念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一,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的概念转换,使其可以面对他们的工作,与此同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增加营业额,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我??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分析人事档案管理要求,形成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平台;第三,相关管理部门也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使其能更好地参与管理,保证人事档案管理专业和系统的管理能力,使员工更熟练地掌握办公软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工作效率。

4.2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具备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第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的招聘体系,招聘人员专业素质高,要求按照规定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在我国的保护水平;第二,我国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应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掌握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第三,我国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系统。

4.3 建立“统一”、“分离”查询和方便的管理系统

所谓的“统一”是人事部门的要求,档案管理机构必须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要避免人员的转移和流动。所谓的“分离”是在职人员档案管理和退休人员管理要分开,在职人员档案保管在单位和部门,退休人员文件由另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清晰,更加方便管理。这个退休人员专业管理的方法,可以防止由于不注意导致的退休文件损坏或丢失,因此失去了重要的有价值的文档。

4.4 建立社会公共权威档案管理机构的性质

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社会公共性质的档案管理机构的权威,而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中心一段时间内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人的档案在归档后,他们将不会再接受这些档案,这意味着一些人事档案仍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许多企业和机构都保持自己的单位人事档案,这造成其他人和退休人员文件没有托管,因此建立一个社会公共性质的档案管理机构的权威是必要的,它不仅有记录的作用,还很大程度地方便了个人,如人的保险信息是否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4.5 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从单向到社会管理转变,相关管理部门也需要改变管理方式,减少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应重视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人事档案的流动,加强人才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_到预期的目的。与此同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减少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

4.6 开发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注意应用信息技术,以确保合理利用人事档案电子档案的管理,减少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使用电子文件,而不是采用纸质记录管理模式,减少问题的产生,避免文件损坏和遗失等现象;第二,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备份,避免人员文件丢失等问题;第三,要在人事档案管理时在计算机上秘密安装防火墙软件等,以避免黑客的攻击,并确保能促进改革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

第8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总是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弄虚作假、以及多头管理混乱等弊端,使得档案制度改革难以实施。本文主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出发,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超级秘书网

总之,只有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2004,(10).

[2]孙鹏.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第9篇:人事档案托管范文

关键词:甄选 人事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9-01

人事档案是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曾一度是人员甄选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弱化,很难发挥其参考价值。

一、人事档案作用弱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事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用人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人员流动的桎梏,使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与之相适应,人事档案管理也由以前的单位管理转变为单位管理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两种方式并存:即由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独立管理本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对于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而言,档案在人员的录用甄选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人事档案现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但是也存在不少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相关人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缺乏对档案资料的有效鉴别等情况,使人事档案的价值降低。

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而言,现阶段主要特征是人档分离。对于寄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由于人才交流中心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信息数据的交换,致使档案内容缺乏延续性。人才交流中心仅仅是一个保管单位,对档案资料没有实现及时更新,使档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和以备查考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人员甄选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人员甄选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初步筛选、面试、笔试、评价中心、背景调查等。一般而言只有初步筛选通过的,才会进入面试、笔试、评价中心等环节,有时在确定录用人选后还要进行背景调查,进一步确认其是否符合公司要求。由此可见初步筛选是人员甄选的首要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对甄选后续环节产生影响,并由此影响整个招聘录用效果。

2.现阶段人员甄选存在的问题:个人简历缺乏有效证明材料,真伪难以鉴别。

现阶段对人员进行初步筛选的依据主要是应聘人员填写的求职申请表或个人简历。由于求职申请表和简历由求职者个人填写,求职者在趋利性诱导下,对其个人职业经历、能力和过往表现往往会有夸大润色倾向,甚至出现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现象,而用人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个人简历证明资料进行参考,因此很难鉴别简历内容的真伪。

在人力资源实践中,个人简历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文过饰非,简历中只突出自己以往学习工作中的成绩,对工作中曾经出现的事故或过错避而不谈,从而给有效招聘甄选带来一定的障碍。

第二,简历往往突出其业绩、能力部分,而无法体现其职业道德。尽管其能力和业绩是真实有效的,同时也能辅以相关的能力业绩支撑证明材料,但是简历中却无法体现应聘者的道德品质,有可能使企业招聘到有能力但缺乏职业道德的员工,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伪造经历。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一般来说,只要在网上能通过姓名、毕业证编号查到毕业证信息,就能证明存在其学历,因此学历造假现象相对减少。然而工作经历伪造现象依然存在,并且缺乏有限的监管方式。

3.失败的招聘甄选对企业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明材料对个人简历进行鉴别参考,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大多时候只能通过实际聘用以后才能检验,如果招聘的仅是能岗不符的人员,企业损失的主要是招聘成本。如果招聘的是欠缺职业道德的人员,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当然现阶段招聘甄选中背景调查对简历真伪鉴别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背景调查本身具有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招聘甄选的成本,从而影响用人单位招聘甄选的有效性。

三、改变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提高人员甄选有效性的途径

从第二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源头上确保个人简历的真实性是提高人员甄选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人员招聘甄选亟需可供鉴别人事档案真伪的参考材料,而人事档案就成了不二之选。

从人事档案的本质意义来说,它应该是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和工作表现的。只是由于现阶段人事档案多头管理以及人档分离的管理方式,造成了人事档案内容和个人实际情况的脱节,从而使人事档案丧失了以备查考的实践意义,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价值。

改变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具体思路是:建立起社会化、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1.实行人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由各地人才服务机构承担管理责任,实现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从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来看,自1996年我国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以来,全国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中普遍设立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设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各地人才中心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从技术、管理还是人员上,都具备了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应该改变现有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局面,将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都集中交由各地人才中心统一管理。

2.管理方式上,建立人事档案信息采集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交互传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可以借鉴社会保险的管理方式。允许个人根据户籍或工作地选择人才交流中心托管其人事档案。人才交流中心依据个人身份证号,为个人建立终身唯一的人事档案账号。同时人才交流中心应该搭建全国联网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在人事档案数据交换方面应该建立起人事档案信息收集制度,要求各用人单位按规定定期向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传递人事档案数据,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进行数据收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提供利用上,建立人事档案开放查询平台,实现档案信息查询和信息监督功能。通过简历人事档案开放查询平台,针对企业的利用需求,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审核企业利用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及时的信息帮助。

同时个人也可以输入自己的档案账号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通过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透明,避免档案暗箱操作及无中生有现象。同时建立人事档案申诉机制,当个人查询到单位档案信息与事实不符时,可以进行申诉,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

综上,通过建立社会化、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人事档案内容的不断更新,充分反映个人的德能勤绩,确保人员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为企业进行人员甄选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人员甄选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孙静.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乐利珍.浅淡企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