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学历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理解算理,熟练掌握算法
【典型错误】
学生在学习“小数加法”之初,常常会出现如下错误:
【应对策略】
很明显,这是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加法的算理没有透彻理解而导致的算法错误。只要让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加法的算理,学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
师:3.56中的“6”表示6个什么?
生:6个0.01
师:2.4中的“4”表示什么?
生:4个0.1
师:6个0.01加4个0.1得10个什么?
学生回答不出来。
师:看来计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2.4中的“4”表示4个0.1,3.56中哪个数的计数单位也是0.1?
生:5
师:它们可以直接相加吗?
生:能。
师:得多少?
生:9个0.1。
师:这道题应该怎么列竖式?
很多学生都会列出如下竖式:
师:看来,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点对齐。
二、超前防御,避免思维定势
【典型错误】
学生在刚学“小数乘法”时,经常会列成如下的竖式进行计算:
【应对策略】
很显然,这些学生是受“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影响。
为了避免负迁移,教师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尽早进行正面引导。我利用“整数乘法”的正迁移影响来避免学生受“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影响。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出示一道整数乘法306×24=,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学生都会列成如下竖式进行计算:
师:你们能根据306×24=7344直接算出3.06×2.4的结果吗?(学生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很快得出:3.06×2.4=7.344)
师:看来,我们计算3.06×2.4,只要把3.06×2.4看作306×24先计算出结果,再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很容易得出3.06×2.4的计算结果了。你能在上面的竖式上加上小数点,变成3.06×2.4的竖式计算吗?
学生自然就会把上面竖式改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这里我巧妙利用整数乘法竖式计算类推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有效避免了“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对小数乘法的负迁移影响。
三、步步为营,养成良好习惯
【典型错误】
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时,经常会出现如下错误:
1.01÷0.5=2.2
【应对策略】
学生把被除数十分位上的“1”移下来后直接补0除以5得2,就在商的十分位上写2,而没有在商的十分位上补0,在百分位上写2。这是学生图快,想走捷径,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致。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计算,应该先把被除数十分位上的1移下来,发现1不够除以5,就要在商的十分位上及时补0,然后再在余数1后补0,继续除。这样步步为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一、教学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问题当中,让他们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数学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难题。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的各种物体,课上我先让他们说一说校园里都有什么,各是什么形状,然后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教学楼、花坛等画下来,最后引导他们深入认识物体的形状,顺利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计算技能
低年级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有“10、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作为关键的初始数学学习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任何复杂的数学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构建而成的。无论是几位数乘除的计算题或是其他更加复杂更加高级的计算题,解开它们的基础都离不开“10、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本的计算机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达到看到一道这样的计算题,不假思索即能脱口而出地说出答案的程度,如果学生没有熟练掌握“10、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本技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中高学段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很难说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心算和口算能力强,笔算速度才会快,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对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手册,让他们平时没事就翻阅背诵口诀,在课堂上经常分组做计时口算游戏,成绩好的集中起来搞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训练中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让学生知道对错,并且更要知道错误出在哪里。另外,还要动员家长参与训练学生心算口算能力活动中来,使其成为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任务,长期坚持,直到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准确的心算和口算能力为止。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三、揭示规律,帮助学生弄清算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揭示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正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就要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数学的抽象表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王国。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学具的作用来为学生构筑起这座桥梁,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让学生拿出小木棒动手操作进行计算,在学生优化得出“凑十法”后,为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了良好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教学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法则,但总是出现错误,这主要是平时的训练不够,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一、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小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对计算感兴趣,从而达到算得熟、准、快的目的。
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拆开,由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发现并总结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这样老师在指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顺利地学到了知识,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愿望,对计算也有了很大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有的学生草草读完,提笔就做,结果,列式只是数字的简单堆砌,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针对这一情况,应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了解题目中几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计算中,经常会出现把符号看错,把数字看错,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没有先观察运算顺序,没有弄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算出来了,答案却错了。比如:36+20÷20+36这类题,很多学生容易出错,觉得很简单,就是36÷36=1嘛,这明显就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所以在计算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先弄清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使学生养成估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给他们估算和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所以老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在检查的时候要从题目开始,首先了解题目的意思、数字之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是否符合题意,还要检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然后去验证每一步的计算结果,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激活学生潜能
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1.注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计划地组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练习时,首先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读题。如:(18×6-15)÷3读作18乘以6的积减去15,所得的差除以3,商是多少?通过读题学生就会明确应该用两数的积减去15的差除以3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其次,采取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如:1.234+2.345、12.34+2.345学生容易被相同的数字所吸引,忽视了小数点位置的不同,误认为结果是相同的,所以进行这种对比练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四、加强口算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口算能力强弱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各个学段都要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五、掌握算理、法则和运算的顺序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年级教学 能力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不应仅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愿意亲近计算、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是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就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分析。
一、找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计算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找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让学生按照规律解答计算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计算速度。而要更好地做到一题多解,必须引导学生寻找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在讲授“分数的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分数计算过程中的一般步骤,即“有乘除先做乘除,然后再计算加减;有括号先解括号,然后再解其他”。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题目,让学生对这一步骤有基本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些简便算法,如30×(1/5+1/3),这样一道题目按照正确做法往往需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外面的,但是括号里面的需要通分,比较麻烦,这时教师先让学生计算3×(5+3)和3×5+3×3的结果各是多少,当学生发现两者结果相同时,引导其找到规律,最终学生明白a×(b+c)=a×b+a×c这一规律,随后解答这一题时就会非常快速地将答案做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计算的规律,其印象会更深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创情景,激发学生计算欲望
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计算练习,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所学内容,内容可以是风景类、故事类,也可以是竞赛类、游戏类,只要能激发学生计算欲望的情境都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情景中受益。
如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小数计算,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境,游戏内容是这样的,班级中有33个同学,每个同学背后背一个数字,其中15人背的为1-15的数字,9人背的是0.1-0.9的数字,还有9人分别背有“+、-”号,随后教师在讲台上随意写出一个数字,如15.2,下面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背后的数字与其他同学的数字结合在一起,不管加减只要最后得到的是15.2这一结果就算成功,最快组团的小组获得胜利,经过比赛,背着8、5、3、0.2的学生以最快速度组团成功,而15、0.5、0.3的学生获得第二。这一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让学生养成持续计算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欲望。
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对学生计算欲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学生能完全沉浸在情景之中,学习将变得更有效。
三、多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引导学生以后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因此数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自身的实用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寻找一些数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讲授“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顺序的关系,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老师给班级同学统计学习成绩,需要将班级中90分以上、80-89、70-79、60-69的同学成绩数量分别计算出来,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计算机excel进行计算,先利用降序工具进行排序,然后开始数各个分数段的数量,年级中一共有200多名学生,教师如果一个个数非常麻烦,你们能想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帮老师计算出来各成绩段的人数吗?(提示:利用excel左侧的行数)”这样一道题目与生活中的excel表格联系比较密切,很多喜欢电脑的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打开电脑表格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这道题目。经过分析,学生发现90分以上的最好计算,因为左侧的行数是几就是几,如最后一共90分的行数是5,那就有5位同学为90分以上,但后面的就不好计算了,如15-30行为80分的,那应该有几个80分的呢?有学生想到30-15=15行,教师让他亲自数一下看看是几行,学生数过后发现是16个,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最终学生总结出一个规律,即大行数-小行数+1就是最终的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回家后可能会传授给自己的家长,而当他们明白数学的实际用途后,学习数学的欲望会不断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高年级计算的目的不仅仅是算对算错,而是采用何种方式计算正确,在计算过程中思考了什么,最终学到了什么内容,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计算正确率当做评价学生学得好的唯一标准,而更多的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以致用和学习欲望培养,在不断深入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效果。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2、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全对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提高起来。
3、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让学生知道错题的基础就是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5、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高职学校 计算机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早已脱去其神秘的外衣和高科技的头衔,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化、社会化、功能化。如今社会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正因为如此,各个学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的专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也不例外。高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教学既不能与高职院校相同,更无法与本科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相抗衡。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明确地定位目标,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培养质量。
二、合理的专业定位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首要条件
要想做到样样通样样精是不可能的,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人才需求的制导。专业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其就业导向。一个好的高职学校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应该紧随当前和今后的市场需求的步伐[1]。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方面的培养方向主要有:
(1)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人才;
(2)高水平的软件设计人才;
(3)高水平的系统设计人才;
(4)高水平的网络管理人才;
(5)专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员;
(6)动态网页、动画的制作人员;
(7)平面、立体图的绘制人才;
(8)初级的程序设计人才;
(9)小型网络的管理人员(如网吧和小型的企业单位等)。
显然,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定位到(5)—(9)这5个方面。因此,其专业设置则相应地应该定位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技术等方面。
三、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根本
好的专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很好地定位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和方向。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该专业的培养。
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应该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主,人才能力的培养应该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因此,应该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导论性的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应该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2]。显然,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设置网络规划组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案例演示等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具体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和尝试欲。
四、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必然手段
要会使用某一工具,就必须亲自实践。学生上机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也是必要的环节。在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后,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的上机实践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就课程授课时间上来说,高职学校与本科学校有显著不同:高职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为了其实践能力而服务的,因此,必须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做到重理论强实践。实践过程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能只限于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授课时应该重视,注意过程演示。
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技巧实践[3]。其中,基础实践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相同的实践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最基本的使用,比如键盘鼠标的使用、打字和各种常用的工具(如Office)的使用。从最基本的必需的技能技巧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足够的训练。比如,从最开始的打字训练开始,就一定要确保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过关,要求他们掌握标准正确的动作和指法,在保证盲打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要求其打字速度。
应该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真实系统地了解解决一个案例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方式则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探索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种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能够推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结语
职业学校是重点培养具有职能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一直是职校教育的关键,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尤为如此。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因此,能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是评估高职学校计算机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12(29):36.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基础。计算时,首先应该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其次应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然后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最后是教给学生检查演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最重要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在上计算练习课时采取闯关、游戏、比赛、抢答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参与率极高,慢慢地学生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每次在课前都会拿出5分钟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来做口算练习。每人10道题,或者“开火车”回答,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会很集中,也提高了计算速度,对于全部正确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也就提高了。
四、熟记口诀,弄清算理
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这是以后所有计算的基础,必须要练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笔者开设了练习课,在刚开始练习时,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例如,在计算9+几的时候可以先这样来设计:
9+1+3= 9+1+5=
9+1+2= 9+1+8=
然后再出示
9+4= 9+6=
9+3= 9+9=
让学生充分理解凑十的意义。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层次分明,在做退位减法的练习时,可以先做一组加法填空再做减法,例如:
7+( )=15 5+( )=14
15-7= 14-5=
9+( )=11 8+( )=16
11-9= 16-8=
在说明算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
五、重视错题纠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提高方法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质量。现在,关于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著述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这说明在计算辅助设备(如:计算器、电脑等)高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人”的计算能力已经感到不满意,并期望改善学生对外部设备的依赖。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告诉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知道: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其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一旦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地进行口算训练,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趣味练习,激发计算兴趣
数字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计算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赛、游戏、抢答、闯关等训练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调动学生改正错题的积极性,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抓特务”等寻找错题的游戏活动,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练习改正错题,提高纠正错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如果不懂算理,仅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达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并通过练习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四、持之以恒,不懈地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进行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使其形成口算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每天坚持练一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有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降低出错的几率,有效提高计算准确性。
六、重视计算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计算能力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一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二要有针对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三要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七、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计算方式紧密结合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小学的每个年级段都要强调学生对口算知识的掌握。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口算方法,更要求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在现实生活中,估算其实是用得最多的计算。如买东西时大家一般都用估算先算总价。同时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结果正确与否常用的手段。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既要进行方法指导又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董红岩.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要持之以恒[J].内蒙古教育,2011(23).
一、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口算是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要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口算训练。我采取每节课前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抓好审题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审题训练能培养学生最初的定向能力,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做一个运算问题,首先要做到审视性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以确定运算方向,过好审题关。很多学生看到计算题便划“=”,并马上按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进行计算。似乎计算只是一种机械运动。这种状况是极需要扭转的。应用题要审题,计算同样要审题。通过默读审题可以避免“12”写成“21”的失误;通过审题可确定分数、小数转化方向;通过审题发掘暗藏的数式简算特征……不仅要“做前审”,还要“做中审”,使计算的每步都简洁、灵活。如此训练,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加强计算法则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计算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法则掌握得好,学生见题后能快速重现法则的内容,选择好算法。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首先必须加强计算法则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计算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即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算法,而且能说出算理。
四、培养估算能力,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当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高效率,已不允许我们所有运算都用笔来计算或验算几遍。估算不仅能反映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更高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加强学生估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培养他们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例如.884×550=103.62,学生如果能用估算的方法想1个550就有550了,就可直接判断结果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