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道德教育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教育活动

第1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为主线,强化道德教育,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人事系统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目标任务

1.加强道德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扎实建好并充分发挥本局“道德讲堂”作用,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充分发挥市公务员局网、市人事人才网、市机关党建网、市人事考试网以及人事工作简讯等各类媒体和台,加强道德理念传播。

2.实施文明引导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认真开展“文明交通”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做到行路驾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互相礼让。开展“网络文明行动”,要求本局干部职工文明上网,不信谣传谣,发现网络谣言要及时报告相关情况。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认真牵头抓好“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引导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勤政廉政,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活动的开展取得更大成效。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实人事系统志愿服务队伍,在积极配合市文明办开展各项志愿活动的同时,不断提升党员志愿者就业服务的水和成效。认真开展人事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诚信服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加大管理整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马上就办、半就办好”活动实施方案》,坚决狠刹“六股歪风”,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公开与监督,严肃违反招录(聘)工作规程、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切实纠正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风。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事监督员深入我局机关、下属单位及窗口开展明察暗访,评估道德状况,督促解决突出问题。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6月):宣传发动。局属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以“做文明闽西人”、“讲文明、树新风”、“道德讲堂”创建等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把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增强道德意识,提升道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

第二阶段(7月):自查自纠。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和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要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列出具体表现,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治理措施,明确治理目标,开展专项治理,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第三阶段(8—11月):落实长效。局办公室、监察室将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窗口单位进行巡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

第四阶段(12月):阶段总结。认真总结阶段性成果,大力宣传身边涌现出的诚实守信、讲文明、讲公德的先进人物。组织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回头看活动,采取再查再改的形式,督促整改、巩固提高,研究制定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是今年中央、省、市各级文明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科室(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和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好活动的组织推进,并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

第2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 校企文化整合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教育途径相结合,其中校园文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这个教育平台,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形式和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体现为以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规范,以及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开展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团体性和个性为一体的活动,它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青春热情和张扬的个性,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实际操作中,建设和营造校园文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各种报告、讲座、媒介宣传为主要呈现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校园技能比赛、联谊会、文化艺术节等,三是开展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即社团活动,五是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大学生毕业就业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性的活动。除此以外,校园文化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主流文化、支流文化、交往文化、文学文化、爱情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广告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个学校内优秀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导向、规范、激励、调节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并使学生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品质。

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贯穿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等。而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并且能够体现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职责、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要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可以使他们能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加强认识、提高素养,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不能仅靠老师、仅靠教材。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就是校园,校园是他们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我们可以从校园文化入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浸染和熏陶,特别通过有效地开展实践性和服务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把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够形成内在的动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途径,而且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途径。

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具体措施

1、在校园文化中营造一种有利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的舆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载体,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舆论氛围。比如:可以在班级的主题班会上进行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中心内容的交流探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主题的辩论会、讲座、文娱活动等,也可以通过一些职场模拟活动,让学生可以切身体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职场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这样的舆论环境,促进他们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认识,从而形成自觉性。

2、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推进校企文化整合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文化作背景,让学生们能够在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大力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学生在了解了企业的价值观、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就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有了更具体的认知,能够了解企业文化的需求,从而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的自觉性。在引进优秀企业文化方面我们可以由以下方面入手: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举办讲座,给学生们介绍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要求;在宣传栏、教室里等地方张贴一些企业家的画像、企业道德模范标兵画像和标语,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感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形成职业操守。

3、通过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亲身参与体会,也可以联系相关用人单位,让学生到校外的企业中去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从而明白不只是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企业的工作很重要,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企业的工作同样重要。这样学生们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认识会更加直观、更加深刻,比在课堂上进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肯定也会好很多。

总之,校园文化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锐连.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2]罗晓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第3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关 键 词:舞蹈教学 引导自 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第4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体育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动作的发展皆隐含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中,幼儿运动技能随着活动材料的丰富和层层递进提高,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适应幼儿运动水平的差异,并依据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重点与策略。活动前教师应预设幼儿的活动情况;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

1、教师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以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活动中应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进入游戏情境。如:小班体育活动"猫和老鼠",整个活动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小猫,用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动作发展的已经比较协调,理解能力能力也增强了,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竞争意识增强。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运动小竞赛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如:钻爬区的"打猎"、"炸敌堡"、"小刺猬摘果子";跳跳区的"袋鼠跳";平衡区的"轮胎山";投掷区的"打害虫"等一系列游戏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策略二:提供支持性的材料。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如中班的 "玩竹梯",为了让材料适合不同水平的孩子,提供了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的竹梯。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教师不加干涉,这使幼儿有了安全感和控制感。幼儿可以从最容易的开始,允许他们在尝试后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运动材料。在这样轻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幼儿没有过大的精神压力,他们精神上更加放松,畏难情绪明显降低,目标的达成度显著提高。又如:有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强,单独走过"高桩"对他来讲难度相对较小,于是"布圈"、"小扁担"、"小油桶"等辅助材料的加入为他的活动增加了难度与挑战。

策略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一起探讨活动的规则,征求孩子的意见,启发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多采用鼓励与肯定的语气与幼儿交流。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应该面向全体幼儿,要努力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运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教师更要多关注,多给予关怀,避免粗暴的态度和轻易的否定与批评。

教师还要有意识的为幼儿营造团结互助的同伴关系,使他们更加具有团队意识。引导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让他们相互学习,及时的鼓励同伴鼎力相助,把自己的运动经验和有困难的人分享,或者关心弱小的幼儿,帮助幼儿建立信心,感受同伴间的友情。如跳跃区中的跨栏对于大孩子来说已经相当容易了,而对于小班来说却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引导一个大孩子做示范表演,鼓励小弟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跨栏,通过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很多小班小朋友学会了跨栏。

策略四:注重观察,适时指导,解决难点。

区域体育活动是开放性的体育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但又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是最基础的。有了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有了及时的指导,幼儿的运动水平才会有更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明确活动的目标中发展幼儿的何种技能,提高幼儿的何种能力,并且十分注意在活动过程对幼儿的观察:(1)活动量是否太大;(2)是否积极参与活动;(3)在活动中是否持之以恒;(4)在活动中是否安全、是否有自我保护意识;(5)是否能互相帮助;(6)是否创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玩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幼儿活动中问题和困难,才有可能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以便对区域配置和材料作出适当、及时的调整。例如在轮胎区中,教师记录下幼儿在玩轮胎时产生的不同变化,对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所感兴趣的重点发生转移,进行具体分析,幼儿不但发展了基本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策略五:通过一物多玩的形式,增强创造性的体验

首先是不同种器械要有不同难度,如同样是锻炼幼儿投掷能力的,我们可以是沙包、瓶子、纸球等,但是每样的练习难度要不一样。其次是同一种器械要设计不同难度,比如平衡练习,小班幼儿可能就是单一的走平衡木或者头顶物品进行,但是中大班幼儿就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最后是同一种器械要探索出不同 的玩法,也就是一物多玩,物尽其用,我们把器械交给幼儿时不能能局限于常规玩法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创造它的其他玩法,使幼儿在主动玩、创造玩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策略六:采取灵活指导方式,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为了有目的的发展幼儿的动作,教师可采取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锻炼。在集体练习时,教师可用游戏的循环练习与竞争性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又能使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而分散活动则能使幼儿拥有活动自,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尽量给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这种个别指导的方式更多的是出现在体育区域活动当中。

2、建立常态机制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1)根据本园场地大小恰当安排,每个区域我们安排一位教师负责该区域的活动,以便较容易地实施管理和指导。

2)各区域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而且各区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利于幼儿选择区域。

3 )每周定时开展两次体育区域活动,用不同颜色的手环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离开区域时要将手环挂回区域牌上。

第5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奉献社会。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发展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道德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道德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接受1定的教育,并经过学习和锻炼逐渐形成的。正所谓冒号“因教成德”。德育过程中,必须通过理论教育去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但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切忌脱离实际把道德教育变成空谈、说教,否则会在学生的思想上产生逆反心理。道德教育脱离实践活动,“闭门修养”无论如何“内省”,都不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应该懂得,道德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1定社会环境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德育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的过程,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

从德育的过程来看,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都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从德育的内容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做到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基本要求,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要付诸于实践。可见,道德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所以,德育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才会收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道德教育要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项活动中。优化环境,启发学生的道德意识。校园里,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和他们告诫人们珍惜人生、奉献社会的名言警句,能使学生领悟到高尚的道德内涵;利用身边出现的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事例,发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点化”、启迪,使学生明确冒号为人处世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可耻;倡导、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冒号希望工程、自愿者行动、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行学生干部竞选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优秀班级、组织纪律、文娱表演、体操表演、体育竞赛等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等等。

家庭和社会也要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必要时召开家长会,建立“学生家庭学校联系手册”,与学生家长商讨和改进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与社区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课外、校外的思想行为动态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家庭、社会、学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必然增强德育的力量。

“润物细无声。”运用环境来熏陶,通过活动来“晓理”,学生就会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认识得到提高,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德育不能“坐而论道”,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培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公道正派,诚实守信,1言1行都给学生做出表率,自然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英雄模范崇高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自然令人“见贤思齐焉”。但是,如只1味以“高大、完美”的形象为榜样,可能会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产生揠苗助长的负效应。还应更多的运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来激励、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培养典型,让学生从优秀同学身上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良好品行,会更直接、更贴切,自然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热爱学生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及时利用1些偶发事情,营造气氛,通过发动学生参与的形式来培养道德情感。比如,当有同学患病需住院治疗时,当有个别同学不慎跌伤需作手术时,学校除了派人照顾料,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外,还通过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师生员工捐款支援、前去探望。大家在献出爱心的时候,体验和形成助人为乐的心境。

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能疏远、孤立、歧视,切忌使用讽刺、辱骂、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否则,这些学生会产生冷漠的情感、孤独的感受。心灵孤独是可怕的,它会削弱甚至丧失人的良知、理智,产生对立情绪甚至是败坏的行为。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有时还要采取宽容、“感化”的方法,以治病救人态度,帮助他们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切实改正。要让每1个学生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从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转化为乐意履行社会主义道德义务的内在动力。

尊重爱护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导行”,既要引导、诱导,又要鞭策、督导。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及时给与表扬、褒奖,形成对道德行为的荣誉感;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道德的行为,及时给与批评、贬斥,形成对不道德行为的羞耻感。要求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既要让学生好事从小事作起,从现在做起,“积善成德”;又要把不道德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学生能“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就会自觉地去赞赏、追求道德的行为,厌弃、反对不道德的行为。

要尽可能发挥学生集体这个大课堂的教育作用。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要善于发现、认真挑选适合担任学生干部的人才,精心培养、锻炼学生干部,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能引导每个同学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3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在集体中造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创建团结向上的先进集体。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曲折的思想斗争过程。还需要在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步行拉练、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学生在风吹雨打中锻炼成长;对学生进行军训,在烈日下或寒风中进行队列操练,吃点苦、受点累,换来的是纪律性、意志力的增强;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毅力和能力。当学生有了坚强的道德意志,就能排除内外干扰,顽强地把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第6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定位;指导;层次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12-01

区域活动一直是孩子们的探索天堂,每次的区域活动我班的孩子总是很开心、很兴奋。但是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例如:我班的方舒凝是位比较内向的孩子,这学期第一次选择的区角内容是数的分成。在探索的过程中,她没有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而是自己在动脑筋思考。当我看到她思考不出时,我告诉她可以那一些材料来运用和验证。一等我说完,方舒凝就拿出材料很认真的探索起来,做的结果又快又对。

二、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例如:在美工区的折纸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图示的方式,一开始,我班的王强对一些简单的图示很容易看懂,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一些老师没交过的东西,每次的区域活动他最喜欢去折纸了。但是有一次,我却看到王强坐在折纸区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区角。当我走过去就看到他手里的公鸡折到一半,放着不动了。于是,我就和他一起看着图示内容,告诉他一些箭头表示的意思后,又开开心心的折起来了,虽然在活动结束后他还没好,可是他却跑过来对我说:“何老师,我下次还要玩这个,我一定可以把公鸡折出来的。”

三、要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时,当面对孩子的无所事事,老师此时的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尤其是对中大班孩子。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老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此外老师本身还应该注意指导个别孩子时的音量,尽量不要影响其它正在活动的幼儿。

四、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美术区操作材料、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探索区提供的数的记录等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第7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一、客观认识活泼好动的特点,积极正确引导

活泼好动的幼儿好奇心很强,对什么事感兴趣,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这样的幼儿在长大后,大多是比较不错的,根据教育专家调查,现在的成功人士和政治家,在小的时侯大多也是比较淘气的,性格活泼,敢想敢做,好胜心强。我们认为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好动绝不是什么缺点,而是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儿童通过活动或运动,能增长他们的智慧,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体魄,丰富他们的见识,有利于他们身心的正常发育。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要怀着一颗拳拳爱心,对儿童倍加关心和呵护,给予宽容和理解,寄予期望,并且正确引导,以幼儿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活动过失,不批评指责幼儿,多关注其优点,多鼓励其进步,给予他们以深深的热爱和期望,相信这样的期望和力量,定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二、利用好奇心,培养对幼儿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当幼儿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并努力想探个究竟的时候,我们对于幼儿的刨根问底,不仅不应表示厌烦,而且还应予以鼓励自己探寻答案。比如通过实验、找书本等,让幼儿自己去求答案。幼小的幼儿,家长可以和他一起做实验、读书。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还可以把幼儿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小孩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幼儿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

三、把培养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幼儿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幼儿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意义。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方式对培养专注力更有效,如教幼儿做体操,随着音乐和有韵律的歌谣拍手、跺脚、跳舞。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培养幼儿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幼儿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幼儿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幼儿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幼儿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四、在游戏中训练幼儿的专注力

幼儿绝大多数都具有好奇、好动、爱玩、爱游戏、喜欢探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等,要想让幼儿达到有效注意力的范畴,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活泼性、教态的技巧性和夸张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对这样的幼儿的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过分要求幼儿改变其活泼好动、好奇爱问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幼儿教育可以让幼儿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如,让幼儿玩棋类游戏,棋类游戏要求幼儿冷静、有耐性、注意力集中。还有些活动如单腿站立、走平衡木等也是训练耐性的运动游戏,在进行这类游戏时,要先让幼儿自己定一个目标(如数若干数才能停止),然后,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还可以幼儿在公园里自由地跑、跳、骑小三轮车、打滑梯、钻隧道,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动作的主动性和协调性,对各项发展都有益。

第8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音乐舞蹈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层次化课程开发

Middle shift music dance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practice

Xie Liqing

【Abstract】The curriculum is realizes the educational goal carrier,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entral content, we in study and implement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struction Summary” in the process, carried out the kindergarten music dance curriculum reform research, the design adapted the baby to study music dance the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produced promoted the baby region of art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Utiliz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syntheses in the subject design, causes five big domain contents to seep mutually, establishes music dance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unit. Take plays the activity as the main teaching form, proceeds in an orderly way the organization course content, enhances baby’s study interest and participates in active the enthusiasm. Has obtained the good results through the teaching.

【Key words】Music dance education;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pattern; The hierarchical curriculum develops

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的目的是运用音乐舞蹈为媒介,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感染,让幼儿在学习、练习、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逐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个性,提高幼儿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责任感,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模式是采用主题形式综合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预设主题和生成课程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有机的引导幼儿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音乐舞蹈教育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而且富有感彩,也容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目的性强,教育目标易落实,并能够保证幼儿的基本素质的发展需要。同时它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让音乐舞蹈教学更有效果?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在音乐舞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设计适当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施教过程中注意观察、加强引导、不断总结、及时调整。在音乐舞蹈主题教育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获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 音乐舞蹈主题的设计和展开层次课程

中班的第二学期,我们根据课程要求,结合我们班幼儿的情况,选择了三个不同特点的表演节目设计音乐舞蹈主题,围绕这三个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不同层次的学习课程,通过系列学习不仅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知识,同时也掌握这三个表演节目。

1.1 歌表演《学外语》

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和识字,正确了解字母的排列顺序;

(2)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掌握歌曲的演唱,并能根据音乐节奏正确表演动作。

课程的设计:

层次一:学习26个英文字母,重点在识字、读音和字母的排列顺序。

层次二:通过字母游戏,让幼儿扮演字母角色,增强幼儿对字母的认识。通过歌词朗读掌握《学外语》歌词的内容、节奏。

层次三:学习《学外语》歌曲,引导幼儿即兴和着音乐节奏做出动作反应。

层次四:讲解游戏方法,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出规定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做字母游戏。分组进行歌表演。

1.2 舞蹈《亲亲茉莉花》

目的:(1)通过探究活动对茉莉花植物形态和特征有认识;(2)通过音乐欣赏课,熟悉《茉莉花》的音乐;(3)通过舞蹈学习,让幼儿跟着音乐节拍进行舞蹈动作,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快乐。

层次一:探索活动认识茉莉花,让幼儿对茉莉花有亲身体验和认识。

层次二:欣赏《亲亲茉莉花》音乐,引导幼儿对音乐节奏做出动作反应,熟悉音乐节奏。

层次三:引导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学习舞蹈动作,边示范、边讲解、边练习。

层次四:分组进行舞蹈表演。

1.3 童话剧《雪花》

目的:(1)通过听故事,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探索活动,

让幼儿掌握冬天的季节特征;(3)通过童话剧的编排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层次一:教师讲故事,让幼儿了解《雪花》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层次二: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点,特别是下雪、结冰等自然现象。

层次三:准备道具进行一些有趣的冬天游戏。

层次四:开展音乐欣赏课,让幼儿熟悉《雪花》剧只的音乐,结合音乐和前面的游戏即兴动作表演。

层次五: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进行《雪花》剧的表演,通过表演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层次六:教师退出表演角色,引导幼儿进行《雪花》剧的编排的表演。

2 音乐舞蹈主题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音乐舞蹈主题的教学实施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又要兼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主、自信和对音乐舞蹈的爱好。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重点。

2.1 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

2.1.1 有重复、有变化的特点:

根据幼儿记忆容易忘记的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中合理地结合学过的知识点,帮助幼儿复习,提高幼儿对知识的记忆效果。

在教学《学外语》的过程中,幼儿对字母的记忆是个难点。幼儿对字母的记忆较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我们利用游戏方式,运用形象的字母道具把字母认识融于游戏中。这样,既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游戏过程复习学过的字母,帮助幼儿加强记忆。

2.1.2 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特点: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都增加新的内容,层层深入的学习,不断提高目标,保持幼儿对学习的新鲜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学外语》的过程中,每节课都加入对新的字母的认识和学习。每次游戏都加入新的字母,让幼儿们产生“今天认识的新字母是我们的朋友”的感觉。每次练习之后,教师都给予幼儿正面的肯定,让幼儿清楚自己努力的结果。在教学《亲亲茉莉花》的过程中,我们加入了自然探索活动,让幼儿对茉莉花的自然形态有感性的认识,进而在音乐学习中有对茉莉花形象的想象基础。

2.1.3 动静结合、交替有序的特点:

幼儿在学习中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注意力集中得快,也转移得快;在活动中疲劳得快,也恢复得快。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我们力求做到动静结合,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吸引幼儿兴趣和自觉参与,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在教学《雪花》的过程中,有通过自然探索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的学习内容,有听童话故事的内容,有结合自然探索对冬天的想象,也有童话剧表演的角色扮演和互动参与。通过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不只是掌握了童话剧的表演,也学习到了许多相关知识。

2.2 教学指导活动基本方式:

音乐舞蹈教育主题一方面有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有纪律性强,协调合作程度高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指导活动的要点在于下面五点:

2.2.1 观察:

观察是进行教学指导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观察,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幼儿的情况,及时了解教学中幼儿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对幼儿的困难和需要提供帮助。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幼儿们的情绪、注意力、疲劳的变化,相应调整课堂内容和关注点。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中的个别反应,对幼儿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

2.2.2 反馈:

反馈是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互动的重要方法。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幼儿肯定学习正确的地方,修正不正确的地方。在幼儿即兴表演的阶段,教师要对幼儿有创新的活动和有正面意义的活动及时肯定,对幼儿的注意力转移进行及时调整。对幼儿在进行新活动时的退缩和犹豫进行鼓励。对个别幼儿的不正当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让他知道教师在注意他的不当行为,需要改变和修正个人行为。

2.2.3 鼓励:

幼儿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而增强信心,教师的鼓励是增强幼儿自信心的积极手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活动目的性和计划性不是很强,经常半途而废,因此需要教师鼓励他们自始至终的做好每一件事。鼓励的功能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尊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力。鼓励是一种着正面积极的手段和方法。

2.2.4 角色的进入和退出:

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中经常根据需要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学的时候是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和督导者。参与游戏的时候是伙伴。幼儿独立活动时,教师是观赏者和欣赏者。鼓励幼儿的时候是支持者。教师的角色改变能有效地激发和安定幼儿的情绪,有效推动教育活动的进展。

2.2.5 督导:

教师作为督导者,在教学指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个性教育学习环境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个性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不是要教师放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就是对教师指导教学活动中督导作用的肯定。幼儿的行为、意志、注意力容易受到同伴、教师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督导的作用在于避免个别幼儿的自由散漫行为对幼儿群体产生消极影响维护集体活动的良好秩序;同时,又能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对社会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形成能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性格。

教师承担着教育幼儿的重要责任,是影响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学指导工作的这五个工作要点是教师如何把握音乐舞蹈教育的特征,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音乐舞蹈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的关键。

3 开展音乐舞蹈教育主题的成果

在完成音乐舞蹈教育主题之后,刚好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把三个音乐舞蹈教

育主题排练成三个节目,在“六一”晚会上演出,我们班的每个幼儿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幼儿们的演出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肯定;孩子们的学习成果通过表演的形式得到肯定,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培养了幼儿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自信;从孩子们兴奋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活动结束之后,我们的幼儿学习态度明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之后的生活观察到幼儿能较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通过学习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体验到音乐舞蹈的乐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产生好的影响,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第9篇: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作为全县“扮靓徐福节、争创园林城”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之一,以“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我行动”为主题。

二、活动时间

2013年9月——11月。

三、活动内容

1、在家庭,开展“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活动

(1)提倡未成年人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引导未成年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3)鼓励未成年人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

(4)提倡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名著、积极建设学习型家庭。

2、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温馨教室”活动

(1)引导中小学生尊敬师长,微笑待人,做到知礼仪、重礼节。

(2)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3)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4)积极开展建设“温馨教室”活动,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班级舆论氛围。

3、在社会,开展“志愿奉献,爱心传递”活动

(1)运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

(2)组织未成年人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等,帮助他们洗衣做饭、读书读报等,解决老人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3)为自己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爱心小天使”。

(4)积极投身四城同创活动,开展环境卫生义务劳动。

(5)参与“扮靓徐福节、争创园林城”活动,做“文明小使者”。

四、活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