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质量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符号表征 逻辑形式 价值意义 比值 育人
密度教学一直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难点,之前笔者通过《“密度”教学的逻辑解析和突破策略》(见《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年第4期,下称《解析》)一文阐述了相关思考和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密度的概念及其教学再作探讨,以期深化对密度的认识,提升密度教学的品质,不当之处,望方家赐教。
一、基于知识结构看“密度"概念教学
教育场域中完整的知识,应该是“符号表征、逻辑形式(也可以称为思维方法)与价值意义的三位一体”。所谓符号表征,指以理论化的符号呈现的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成果。所谓逻辑形式,指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知识构成的规则或法则。所谓价值意义,指知识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是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符号表征回答知识“是什么”,逻辑形式回答知识“如何做”,价值意义回答知识“为什么”。符号表征处于知识的表层,逻辑形式处于知识中层,价值意义处于知识的核心层,如果把知识看作一座冰山,符号表征处在知识冰山的水平面之上,是显性部分,逻辑形式和价值意义处在知识冰山的水平面之下,是缄默部分,镶嵌在知识表层的符号表征之中。对于学习者而言,知识的符号表征是一种客观存在,逻辑形式也是非人为的,要得到特定的符号表征,必须遵循相应的逻辑形式,否则会造成学习知识时的思维断层,甚至是未经过任何思考的、仅仅是对知识符号表征的死记硬背,知识就成了无用的死的行囊。而镶嵌在知识中的价值意义,应该是一种假定性的意义,有待教学活动的激活与转化,使其由预设性转为生成性,由假定性转为现实性。
对于“密度”,其符号表征是书本上的黑体字――“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及计算公式和单位。其逻辑形式是比值定义法,解决为什么出现质量和体积之比和怎么将学生引到“质量与体积之比”的问题,学生不理解“质量与体积之比”就不可能真正建构起“密度”概念。其基本的价值意义是定量认识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这种性质我们可以区分、辨别不同的物质。并可以通过质量、密度、体积的相关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初中物理而言,还可以为接下来的液体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认知方面的意义。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超越这样的“工具理性”,将知识与人的发展和幸福联系起来,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东西,而是师生通过课堂交往、思维碰撞、共同实践而形成的经验改造和新的意义生成。所以在密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看到世界,而且看到自身,感受到自身作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知识既有这样一般的、抽象的意义,还有特殊的、个性的意义,对于每一位具体的学生来说,因为先天秉性、后天经验、价值取向的不同,知识的现实意义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是难以捉摸、无限绵延的,笔者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二、基于知识形成看“密度"概念教学
知识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并钻进人的脑海中,任何知识的获得皆是人直面问题而尝试解答的结果,即知识是由问题创生出来的(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为知识的本源性问题,问题同时也是思维的开始)。“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从来就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每一种知识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知识的故事都非常精彩。”人们想要探求自然界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其背后蕴含的规律,所以有了物理学。牛顿为了解答“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而不落向天空”发现了万有引力;法拉第为了解答“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而发现了电磁感应;从辨别皇冠中是否掺有杂质的问题开始,阿基米德对浮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科学史上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可见,知识都是有“根”有“据”有“魂”生长出来的,有其独特的生命力,问题就是知识的根,逻辑形式就是知识的据,价值意义就是知识的魂。一旦问题、逻辑形式、价值意义任一方面受到新事物的质疑或否定,则相应的知识就受到质疑或否定。丧失生命力的知识必定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弭。
对于密度,都知道它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来的一个概念,比值定义法是怎么回事呢?人们普遍认为“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某两个(或几个)量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常量,这个常量正好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利用这个比值可以定义出描写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类概念。”苏科版教材引出密度概念的处理方法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知识形成的角度看,其缺陷在于没有从一个确定的问题出发形成知识,但苏科版教材的迷惑性在于:其看起来也是从问题出发,遵循一定的逻辑形式,得出了密度概念,并且密度形成过程中也出现比值。但细思量之后会发现,它是将应用密度解决的问题当做引出密度的问题。即辨别物质的问题情景是强加的,要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不需要辨别物质的问题情境来驱动,人教版教材就没有从辨别物质出发去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按照苏科版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迂回的,这种迂回也能构成思维路线,但整个思路呈逆行态势,不能很好地切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和认知习惯,给学生学习造成较大的困难。
实际上,比值定义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和方式,支配着知识的建构和获取的过程。从知识论的角度看,比值定义法对应的是从问题到知识的整个创生过程,即知识的逻辑形式,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到的知识是以比值定义式出现的符号表征。只有跳出对比值定义法的认识误区,准确把握建构密度概念的逻辑形式,重新设定密度的教学路径,才能让学生感受密度概念的来龙去脉,把握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存在价值。正如笔者在《解析》一文中指出的,能够创生出“密度”的本源性问题应该是“为什么相同体积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是一定的,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是不同的”,其答案是“这是由物质的本领决定的,我们将物质的这种本领称为聚集质量的能力,同种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一定,不同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不同”,也许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但只要稍作说明,学生很容易接受,比如:(常温常压下)1 m3的铁块聚集的质量是7.9×10kg、1m3的铜块聚集的质量是8.9×10kg,如果是1m3的水聚集的质量是1.0×10kg,显示出不同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不同。接着新问题出现了:如何比较不同物质聚集质量能力的强弱?有之前建构速度概念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在质量相同时比体积,体积小的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强,和在体积相同时比质量,质量大的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强这两种方法,也不难想到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相等时,采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什么不用体积与质量的比值略)来比较,“比值就是“相除”,“相除”有等分除(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和包含除(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一份来分,可以分称几份)两种含义,这里采用等分除的含义。”这样做的意义是通过数学方法使相比较的物体体积相等,然后比较质量最终比较出哪种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强。既然同种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一定,不同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不同,我们就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量描述物质聚集质量的能力,并可以以此辨别、区分不同的物质,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很有用,为了表述和研究的方便(比如,有了密度这个概念才便于我们研究浮力),物理学专门引入概念“密度”表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这样就清楚我们是基于一种怎样的需要才用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怎样引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我们为什么需要有密度这个概念,彰显了密度的价值意义和逻辑形式,最终得出密度的符号表征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基于知识目的看“密度”概念教学
【关键词】 乳腺癌;外科治疗;生命质量
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从而推动着人们从群体、心理健康以至生态系统来综合考虑健康和疾病问题,医学已不只是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而是要重视提高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1,2]。本文参考有关资料,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不同生存期的生命质量,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干预,提高生命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手术后乳腺癌40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8.6岁。生存期1~2年17例,2~3年13例,3年以上10例。健康对照组按随机原则,从到医院例行健康体检者(年龄35~60岁)中抽取18例无疾病的自愿受试者。
1.2 方法 在《生命质量调查表》[3]基础上,结合乳腺癌手术后的特点,修订编制出《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生命质量调查表》,其内容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由5个因子19个条目组成,即术后胸部症状(因子1,含4个条目),治疗副作用(因子2,含4个条目),社会生活能力(因子3,含4个条目),心理障碍(因子4,含4个条目)和社会活动情况(因子5,含3个条目)。每张调查表计算总分(每个条目分之和)、总均分(总分/调查条目数)、因子分(组成某因子的条目分之和/组成该因子的条目数。本次研究经统计学检验其信度、敏感性与可行性均在心理测量学可以接受的水平)。
2 结果
乳腺癌手术后不同生存期病例与健康对照组均分值比较。可以看出因子5(社会活动情况)在各生存期病例与健康组比较中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后初期尤其是1~2年病例其总分、总均分及1~4因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1947年WHO提出了健康的全新概念,健康不仅仅表示不生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良好状态。人们从关心生命的长短发展到关心生命的质量,提出了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概念,它涉及人类生活诸多领域,不仅与婚姻、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疾病等各种客观指标有关,而且还包括个人体验良好状态的主观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偏向注重即刻的需求和希望,本研究根据乳腺癌绝数为中老年女性的特点,修订的调查表内容基本覆盖了生命质量的各个方面,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及有效性。
通过对30例乳腺癌手术不同生存期患者与健康组的对照研究,其结果有2个特点:①手术后初期患者生命质量多方面受到损害,随着生存期的延长,生命质量逐渐改善,生存期3年以上病例,生命质量各方面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已无显著性,不同之处是病例组表现出更珍视生命;影响手术生命初期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是切口疼痛、切口周围麻木感、睡眠质量下降、精力差、躯体不适感、食欲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有所降低、化疗期间的恶心或呕吐、负性情感焦虑、抑郁增多、对生活的信心下降等;尤其是手术后1~2年组的患者表现尤为突出,故需要更多地进行医学干预;②因子5即社会活动情况(包括夫妻关系、父母职责和关心国家大事)在各生存期患者并不比健康人差,可能与手术一应激事件使家庭凝聚力增强,相互支持增多有关,现时也反映了国人传统道德观念,当得知是癌症时,家属尤其是配偶会更加关心患者,而患者往往会更加牵挂孩子。对乳腺癌手术后不同生存期的质量调查,能了解和掌握不同生存期的生命质量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干预,这对提高生命质量十分有意义。医学干预不仅要尽量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改善躯体功能,而且要重视治疗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肿瘤患者起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四种方法:教育、行为训练、个体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3,4],通过传授有关知识,训练心理应激方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自信心,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Orley J,Kuyken W.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Intenational perspectives? M.Berlin Germany Spriger-Verlay,1994.
[2] Spilke B.Quality of life assessing on clinical trials.New York:USA Raven Press.Ltd,1990,23:64-78.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法;教学质量
所谓生物概念,就是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总括,能够反映出生物的结构、生物的原理、生命活动以及生命规律。生物概念教学就是以生物概念为基础,让学生明确生物概念,从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的生物素养。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概念教学法呢?笔者在本文中将依据自身在生物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生物概念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导出概念教学
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一教学课堂,那么,生活便是学生的第二教学课堂,所以生活经验无疑会是生物概念教学的最好切入点。那么如何能够找到相应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如问题情境,针对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并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抓住生物的核心概念进行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
这里列举一个案例:笔者在教学动物的先天这一内容的时候,结合了生活常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小猫咪是不是一出生就知道了怎么进食,怎么睡觉呢?小猫咪会不会跟你一样会做数学题呢?这样两个问题看似类似,都是围绕猫咪而展开的。可是二者又有区别:前者与动物的先天相关,而后者跟动物的后天相关。这样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先天”和“后天”的概念。
二、以概念的关键词为切入点,精准把握生物概念
鉴于生物概念一般具有较强的总结性,所以其中的关键词对学生理解掌握整个概念会有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概念中关键词的推敲,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从而掌握生物概念的精髓。
例如,在讲到“遗传与变异”这一节内容中的“相对性状”这个概念时,笔者就概念中的两个“同一”与一个“不同”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即对“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以及“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相对性状”这个生物概念中的几个要点,从而避免出现混淆概念要点的现象。此外,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也可以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借助模型与实验推导生物概念
概念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这点毋庸置疑,因此,概念也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而影响学生对其的理解。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感性的教学工具,如模型或者实验,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形象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同时,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进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知识点时,可以将人体器官制作成模型,比如说利用塑料管与塑料瓶以及气球等材料制作相应的气管、外界以及肺,从而模仿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这一过程,赋予硬邦邦的生物概念生命力,让其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除了生物模型的制作以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既强化了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针对“植物呼吸”这一知识点,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做相关的小实验。首先,教师可以讲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概念,让学生对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原料、条件以及产物有了相应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后为学校里的小树苗(具备绿叶)套上一个塑料袋或者塑料瓶,并且密封,然后第二天早上解开塑料袋或塑料瓶观察其现象。这样一个小实验操作简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概念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四、合理运用概念图梳理生物概念
面对多且杂的生物知识,如果光凭语言文字来记忆的话,学生必然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便可以借用概念图来辅助学生梳理生物概念,并强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概念图形象具体的特点在理清庞杂的知识点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例如,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概念图理清染色体、基因以及DNA之间的联系:DNA在染色体上,而基因在DNA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理清这些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找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化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点看似庞杂、零散,但却相互联系。通过概念教学法,学生可以很好地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也可以深化自身对其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组织、器官与系统这三个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再让学生找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比如说多个组织可以构成一个器官,多个器官又可以构成一个系统,最终形成一个人体。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找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明白生物概念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进而更加高效率地学习生物。
总而言之,概念教学法的引进对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极大,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生物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相关知识点,还能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运用生物概念教学法,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广海.试论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考试,2013(01).
关键词:新版GMP;质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00-02
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品安全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药品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与此同时,其风险也是巨大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GMP制度在企制药企业执行中也发现了各种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看重“硬件”而忽视“软件”,不注重管理的落实,人员素质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些企业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而不顾药品质量安全,这些现象给药品质量带来的巨大风险。鉴于此,在GMP中引入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的GMP以及ICH—Q9中早已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引入了新版GMP。
1质量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可预见性,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就有了风险管理的必要,这也是新版GMP引入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之所在。药品的风险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二是药品本身的“二重性”。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原材料的选取、生产工艺的确定与变更、产品入库、销售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药品安全的影响因子,使得药品的质量可能受到威胁,因此,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对于每一种风险因素都要注重管理。
新版GMP对于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的定义为:“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在定义中说明了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这种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是一种“常态管理”,一种“过程分析”(即PAT),它强调的是管理的连续性,反复评估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风险与收益比。其指导思想是要在风险到来之前或作用期间,预测其可能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同时,又因为风险并非一次性,而是贯穿在药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无时无刻,不间断。
2质量风险管理引入新版GMP的意义
新版GMP第一次将质量风险管理这一国际上强化药品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概念引入到文件中,由此,在药品生产中得以正式应用这一和国际接轨的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药品质量管理方法。在新版GMP中,强调了将质量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这就意味着,在药品的研发、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量安全问题,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风险管理是一切质量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处于统领地位,可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质量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要素之一。从本质上来说,风险管理是科学管理加上持续改进,强调前瞻性的预防行为以及调查问题根本原因并实现持续改进,保证决策的有效性与恰当性,取得“控制损失,创造价值”的双重效果。我国新版GMP适时引入这一先进的概念和要求,对企业质量管理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对药品实施质量风险管理不仅是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不仅关系到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新版GMP对质量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在三个不同层面上应用:第一,在思维和做决策时,要首先强调质量风险,基于风险的概念去决策;第二,要求企业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在新产品开发、新设备购置、新车间建立以及处理重大客户投诉问题时,要强调对这些重要环节的风险评价;第三,企业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工作决策的依据。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参与国际竞争较早的企业能够比较完善地形成风险管理体系和实践,更多的企业则需要一段时间来理解和接受。
对于企业来说,今后一段时间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考虑如何贯彻和执行质量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的顺利执行和运用,需要企业每个部门、每位负责人、每位员工的共同理解、认识以及自觉落实到行动中去。对于企业来说,新版GMP的实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善于抓住机会,将会在质量管理的道路上、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顺势而上,开展新的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3 实施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要点
新版 GMP 对于质量风险管理共有三点要求,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原则作出了概要性的要求,鼓励制药企业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来评估质量风险,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但是,目前来说制药企业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并且缺少实践经验。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的ICH-Q9 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高水平的操作框架指导,我们在摸索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ICH-Q9 中介绍的流程和方法,解决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十四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质量风险评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因此必须给予科学的和特定的认识。风险评价是基于对基础科学、适用法规及风险所涉及的相关工艺过程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在这些将被评价的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影响的因素。
3.2符合适当法律法规是首要的和绝对的要求。风险评估不仅是用来评价如何确保符合和优化结果,更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
3.3有效的风险管理建立在充分地理解公司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要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及风险管理评估结果的责任归属有明确的认识;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考虑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险管理流程的文件记录要与风险水平相适应。
3.4要想有效管理风险,首先要将其识别出来,并进行有效评估,并考虑到进一步的缓解风险和风险沟通。这个原则包括涉及到四个基本阶段: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认可);风险通报和风险回顾。
3.5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使用正式的风险管理流程(比如标准化的工具)。对于不很复杂性潜在风险较低的区域可以使用非正式的风险管理流程(比如根据经验来评估)。一般来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每天都会进行风险决策,对于复杂性较低的或者那些包含较小风险的决策,对选项进行定性分析就足以满足所有风险管理需求。一般而言,随着事件复杂性或风险的增加,所采用的风险评估工具也要趋于更加复杂,以有效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文瑜,梁毅.浅谈新版GMP中的质量风险管理制度[J].中国制药装备,2011(8).
【关键词】恶性肿瘤,生命质量,现状
为了全面地评价疾病和治疗给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影响,在20世纪30-40年代,医学领域提出了生命质量的概念,70年代后形成研究热潮。目前,生命质量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等慢性疾病和肿瘤临床研究必不可少的评价内容之一。
1、生命质量定义
生命质量又称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最初是社会学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Calbraith JK 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生命质量的评价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1948年,Karnofsky和Burchenal用功能状况量表测量癌症化疗病人的身体功能状况,现代生命质量研究始于1976 年Priestman 等人,1993年,WHO 成立了生命质量研究组,1994年成立了国际生命质量研究协会(ISOQOL),研究组将生命质量定义为: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989年又将生命质量测定作为肿瘤临床试验和慢性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2、生命质量的评价方法
按照目的和内容的不同,生命质量的测定也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访谈法、观察法、主观报告法、症状定式检查法、标准化的量表评价法,目前标准化的量表测定是主流。1991年,WHO成立了生命质量研究组,本着国际可比性的要求,在美、英、俄、日等国家建立了15个研究协作中心,同步研究跨国、跨地区、多文化、多语言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我国生命质量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初的工作主要是翻译和总数国外的有关文献及研究进展,但生命质量测定应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中,研制和应用中国文化特色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也是必要的,目前,我国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系列与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制,已完成的有肺癌(QLICP-LU)、乳腺癌(QLICP-BR)、直肠癌(QLICP-CR)、头颈癌(QLICP-HN)、肝癌( QLICP- LI) 、胃癌( QLICP- ST)等。我国学者已经研制本国特色的量表仍存在许多问题,量表评价中需要测定多少例数还有待解决。
3、我国生命质量研究现况
靳艳军指出生命质量量表在我国的应用主要于健康人群、肿瘤及慢性病患者。李向云调查了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关系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张芳对出租车司机生命质量进行了调查。
万崇华、罗家洪等人对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研究概况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一些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以及测评的应用状况,李雪飞的研究指出经济状况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心境状况的重要因素,马红霞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 C30( V3. 0) 中文版对183名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指出文化程度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王恺、吴彬对大肠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年龄、饮食情况、体育锻炼、家庭经济负担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顾客价值;价值构成;价值计算;价值创新
顾客价值在顾客价值理论出现以后逐渐被视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来源,研究者的重点在于如何赢得顾客的拥护和信赖。而为了让价值创造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就要进行顾客价值管理,令企业创造和传递的顾客价值不仅可以增加顾客价值,而且具有差别性优势。
1、顾客价值概念研究
在早期的研究中,市场利润包含了相对价格的价值和相对产品质量的形成,在给定价格条件下,在给定质量水平下,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或者是实际产品质量超出了顾客预期,顾客就获得了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概念是由V.A.Zeitham[1]首先提出的,继而philip Kolter[2]提出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顾客感知价值是指权衡客户感知到的利益和获得的产品或服务付出成本之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给出全面的评价。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间存在的差额。其中,总顾客价值指的是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顾客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而总顾客成本指的是在获得、评估以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所引起的预计费用。”Woodruff[3]提出了本身尚无严格定义的术语,如以往对顾客价值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产品和服务属性,并且需要依赖效用、质量和利益等。研究中为了克服这种不足提出了顾客价值的概念,它指的是顾客对于自己要实现的目标,目标产品具有的属性,属性特有的实效以及使用获得的结果在特定使用情景下的评价和感知偏好。此定义强调了价值是来源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偏好、感知和评价,同时综合考虑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实际的价值和期望的价值。
2、顾客价值构成的研究
顾客价值研究除了对概念和定义的探讨外,还对顾客价值构成做出了大量的研究。Achim和Heinz在顾客价值构成方面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Achim对顾客价值的定义是,顾客价值包括货币和非货币两个因素,关键的决策者在顾客关系中感受到的是收益和付出之间的存在的权衡,而且站在价值创造角度上提出了直接和间接功能。Heinz指出对顾客价值的分析如果限定在了货币收益的层面上会低估客户的收益性。顾客终身价值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基础收益、成长收益、网络收益以及学习收益。
在顾客价值感知理论的分析过程中得知,时间和精力等也可以成为价值成本因素,因此顾客价值构成不能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货币属性上。产品以及服务的内质不同,他们向顾客所传达的内涵也就不同,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使用价值和制造成本应该在顾客对其的感受之下,因此,顾客价值作为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标志不应该是供应商决定而是由顾客决定。产品的市场价值关键在于顾客对价值的理解和感受,而不仅仅由产品的价值所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对价值的感知以及认同会成为影响消费做出决定的重要因素。
3、顾客价值的评价方法综述
首先提出顾客价值计算方法的是BarbaraB.Jackson,他给出基于传统现金分析方法度量顾客终身价值的计算公式,并指出顾客价值有赖于顾客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增加企业收益及降低成本的能力。PaulD.B和NadaI.N在对Jackson的方法细化分析的基础上,对顾客永久性流失和间歇性购买这两种不同的顾客行为进行研究,提出顾客保留模型和顾客迁移模型。
国内的学者研究中,陈明亮[4]指出顾客购买行为是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提出了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拟合预测法。拟合预测法是利用客户购买行为的历史利润,来预测客户未来购买行为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倒“U”形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预测的三阶段拟合函数是根据顾客生命周期理论建立的。刘向阳[5]将客户价值的分析计算分为稳定型和变动型两种情况,并利用收益现值法构建出了两种情况下的客户价值预测模型。
4、价值创新理论
价值创新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金昌为和莫泊奈发表的《价值创新:高速成长的战略逻辑》上。价值创新企业观察顾客价值的变化往往是站在新进入者的角度,他们评价市场机会时很少在资源能力条件上受到束缚,因而能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及时果断的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传统战略逻辑的遵循者更加强调的是现有的资源能力条件。加勒特等人指出价值创新其实是创新的演化形式,更好地理解价值创新的涵义可以从顾客价值和创新两个角度入手。价值创新指的是价值和创新的联合,创新的最终形式为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
基于顾客的需求,现有市场因为顾客价值创新的出现而有了全新而优越的顾客价值,或是摆脱企业原竞争领域创造新市场。顾客价值创新要想对顾客产生锁住效应,可以在企业与替代品、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之间建立竞争隔离带来摆脱竞争。
5、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发现,一方面,现有的评估模型有效性和实用性存在明显的置疑,他们大都基于大量的假设,或严格限定了所需的数据模型,或限定了单个顾客具体的现金流和时间业务类型;而另一方面,现有模型主要关注于对顾客的挽留和维系,不能全面体现顾客行为和价值源泉,忽视了其他顾客价值行为的重要影响,有可能忽略对顾客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导致经营方向放在有价值顾客的争夺或降低开发成本上。另外,多数研究的侧重点仍在静态指标的研究和计算上,反映顾客价值动态结构和动态本质的研究十分匮乏。(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VA.Zeithaml,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and Value:AMeans a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52[J],July 1988.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Woodruff.R 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J],V01.25,No.2,1997.
吴雪萍、郝人缘在《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从核心概念、主要步骤、突出特点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环。
质量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生命,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是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质量环是内部质量管理的主要工具。质量环也称PDCA循环或戴明环,是主要用于改进业务流程的重复性四步问题解决法。
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是实施质量环时所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政策、目标和责任,经由系统内部的质量计划、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活动,其贯穿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日常工作的始终,包括:组织运营、组织发展、人员管理、资源开发、合作开展和绩效评估等。质量文化产生于运作良好的专门质量管理系统和负责任的质量计划实施者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以及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上。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浓厚的质量文化能够促进质量环的顺利实施。
质量环的运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战略规划。规划围绕着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目标,指明质量管理工作所需资源和活动,主要体现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战略愿景、清晰目标、具体行动、测量指标和责任义务等。2.实施具体措施。首先,赋予参与规划实施的员工一定的自和灵活度;其次,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和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最后,加强员工实施战略规划的动力和能力。3.评估实施结果。判断战略规划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收集分析与质量目标直接相关的结果信息,评估结果所涉及的对象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4.修正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其次确定所需改进的重点,最后制订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归纳出质量环所具有的特点:1.涉及利益主体广泛而深入,既有内部人员也有社会相关群体。2.质量环管理具有全面性,既包括整个职业教育和培训过程的纵向管理对象,也包括员工素养、教学质量、资源条件三方面的横向管理对象。3.质量环采用多种方法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方法具有多样性。
项目范围初步确定后,项目管理要牵头制定项目主计划。目前汽车研发周期已大大缩短,而且新车型研发范围基本确定了研发的主体时间。投入资源的多少可对进度有限调节,关键是项目主计划制定后,各职能部门依据主计划再制定详细的二级/三级计划。计划包含产品开发及验证计划、采购定点计划、制造工程的工装设备及模具计划、质量保证计划等。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把控项目进展。由于汽车开发项目周期长,涉及面广,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进度控制,使之不偏离项目运行的轨道。首先要对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控制,预测可能会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每个里程碑交付物提前进行跟踪控制而不是到了节点时确认。每个节点的交付物就是各部门工作单元。交付物能否按计划完成决定项目进度是否按计划在执行。加强时间进度管理,协调项目施工进度,才能使项目按预期、保质完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因成本不达标无法定点供应商、因质量等问题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展,因此项目管理必须根据经验提前预判是否会有风险,并平衡进度与成本、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适当的高成本保进度或者高投入保质量。
2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的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汽车开发设计阶段基本确定了成本状态,在后期制造阶段很难再降低成本,即使能够下降,其代价也相对较大。因此,加强在产品开发阶段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项目批准预研工作后,以新产品零部件设计方案为对象、以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为目标,成立由项目管理牵头,组成由技术、制造、采购、市场、质保、财务等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立后全面开展竞品车型对标工作,包括对标车的配置分析、技术方案分析、物料成本分析、质量目标分析等。在公司项目经济性目标的约束下,按车型配置、质量目标设定初始的整车目标成本以及各系统具体成本。目标成本设定后,工作小组立即开展产品概念设计(DCS)工作。项目立项后产品概念设计工作是一项动态管理用以可行性评估、技术路线决策和价值分析;从项目战略启动阶段开始,持续维护到SOR定点完成。随着项目推进,产品概念设计工作在交付节点形成DCS。DCS工作流程是:首先针对具体的产品系统/零部件,根据市场需求、目标成本、质量目标以及竞品车型对标信息,由DRE负责牵头产品开发小组成员联合制定初始的DCS。工作小组成员对每个零部件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运用价值工程(VE)的方法,从各自专业角度评议设计,以形成最优的设计方案。总之,汽车开发牵动着全公司各业务链,是复杂的过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协调各部门,尤其是在职能性较强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优先考虑部门利益,而不是考虑从项目本身出发,这样就增加项目开发投入以及拉长开发周期。
3结语
1新产品概念开发过程
新产品概念开发,又称新产品前期开发过程,是指从新产品创意到新产品项目最终的立项和批准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6]。新产品概念开发过程如图所示。主要开发步骤为:
1•1产品创意
新产品概念开发从产品创意开始,调查研究发现88%的新产品创意来自公司内部,其中研究开发部门占60%[6]。
1•2描述产品功能,设置产品规格
产品目标规格是指产品功能的精确描述,综合反映了企业和用户的设计需求,规定了最终产品的技术特性,最后形成产品概念。对于创意来自研发人员的开发项目,研发人员虽然通过识别顾客需要设置产品规格,但顾客的需要有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隐含的需要是较难识别的,因此开发的产品概念带有很多研发人员的主观性,不一定真正适合顾客使用,导致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功率较低[7]。有些新产品仅在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下,昙花一现,最终不能赢得顾客而迅速推出市场。
1•3顾客参与的概念的评估和选择
在新产品概念形成后,首先从市场的角度评估和选择产品概念,让顾客评价新产品概念开发项目,可以降低资源浪费或大量返工。
1•4可制造性和经济性分析
如果新产品研发概念顾客评价可行,进行下一步的可制造性和经济性分析,制定产品开发计划,进入产品详细设计阶段;如果新产品研发概念顾客评价不可行,则取消;如果有改进的可能,顾客对新产品的概念有了认识,某些隐含的需要可以表达出来,则按照顾客的需要改进和修改,再评估。
2用质量功能配置逆过程法测评新产品概念研发项目
质量功能配置(QFD)是以顾客需求为驱动进行产品开发的有效工具,质量功能配置中的产品规划质量屋(HoQ1),主要功能是将顾客需求分层转换为产品的工程特性值,就是求y=g(f1,…fm),以使顾客满意度最大的过程,g为工程特性值y与各个顾客需求值fi的关联函数。在文献[8]中,为了确定产品回收再利用的满意度,提出了的质量功能配置的逆过程法。对于新产品概念研发项目,已知了产品的工程特性值,应用质量功能配置的逆过程求顾客需求值,计算顾客对新产品概念研发项目的综合测评值。即f=g-1(y1,…,yn),g-1为的逆函数,也就是顾客需求值与各个工程特性值的关联函数。顾客需求值是由与之相关的工程特性值决定的,不失一般性,设g-1为线性函数,则:fi=∑nj=1rijyj(1)rij为工程特性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关联系数,由专家评定,可分别用0—0•11—0•33—1的数值序列表示不相关、弱相关、中等相关和强相关;yj为不同量纲,非一致性的原始工程特性值y′j的标准化处理值。顾客对对新产品概念研发项目的综合测评值为S(f)=∑mi=1wifi(2)式中,0<wi<1,∑mi=1wi=1,顾客需求权重wi为第i项CR顾客调查出现的频数,则Pi=wi∑mi=1wi。综上所述,用质量功能配置测评新产品概念研发项目的过程为:调查顾客的需求———计算顾客需求的权重———评估顾客需求与工程特性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综合测评值———结果分析。
3案例研究
某企业研发部门,形成了4个新型稳定土厂拌设备概念开发项目,记作方案1-4,产品的工程特性为生产率、搅拌性能、计量方式、电气性能、结构合理性、外形尺寸、预算成本、可靠性、外观,用标号EC1-EC9表示。用质量功能配置的方法评估和选择项目。对目标市场选定的420名顾客进行了调查,确定了顾客对该概念产品的需求共9项,分别为生产率高、搅拌均匀、计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转场快捷方便、占地面积小、价格适中、故障率低和简洁美观,用标号CR1-CR9表示,由顾客调查顾客需求出现的频数,计算顾客需求权重。根据以上顾客需求、工程特性和有关信息建立了质量屋(见表)的有关部分:顾客需求权重(左上)、专家评估的工程特性和顾客需求的关系矩阵(右上)、4个概念设计方案的工程特性值,均标准化在0-1之间(右下)和按照公式(1)计算的各个方案的顾客需求值(中上)。按照公式(2)计算的各个方案的综合测评值为[1•38,1•41,1•33,1•29],方案排序为[2,1,3,4]。方案1在生产率、搅拌性能、计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上略高于方案2,但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技术不是很成熟引起的高故障率,因此总体上不如方案2;方案3和4技术成熟,制造成本较低,故障率较低,但生产率、搅拌性能、计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低于方案2;因此方案2为较优方案,如果可制造性和经济性分析可行,可以进入下一步的产品详细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