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综合性素质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式是先考虑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在班里排多少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评价手段,准确的呈现学生的差异,但是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发展的、多元化的,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我觉得学生除了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应该和课堂上的学习量化挂钩,制定出相应的评价细则,例如积极回答问题加几分,考试成绩进步了加几分等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原评价模式一般情况下只有班主任一个人的评价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而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也需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习成绩,又要重视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也不应单一化,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应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会让综合素质评价更趋于合理,增加评价的公平性。。
1、学生 自评:就是让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的各项内容,回顾一学期的各项表现,找出依据并量化,打出等级。学生个人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表现,并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同学互评: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全班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首先成立由班委会部分成员与学生公推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参考学生个人自评和量化扣分以及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找出依据,进行讨论,最后量化,判定等级。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要注意应该进行随机分组。
3. 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评定等级两部分。
(1)评语:每位任课老师依据每个学生日常表现及日常量化扣分情况,找出依据,共同讨论,判定等级。教师作为评价者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第二,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第三,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同时,要在制度上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保障。然后由班主任参考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成长性记录等情况, 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评语以定性描述为主。结果记录在《中学生素质成长报告册》中。
(2)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具体等级评定参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3)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四项。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对每个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进行评价。按预定等级比率打分并划定等级,计入档案。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关于改革中小学生评价机制、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强调评价的科学性、过程性、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健康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求与方法
1、“全面发展的学生”标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中小学生6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初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执行《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小学生的评价标准执行《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市、县教育局分别编印了《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供各学校使用。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使用与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主要内容有学生基本情况、学业考试或考查等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综合性评语等,学生人手一册,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组建成长记录档案,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与管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由班主任老师保管,定期整理、展示,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校应将评价手册的使用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建设情况纳入对班主任和教师的考核。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产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的方法按评价主体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评价小组评价三种,三种评价在综合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可因年级变化有所调整。学生自评最高不超过30%,互评由本班全体学生或学生代表参与,最高不超过30%,评价小组评价最高不超过70%。初中学生评价可借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完成。基础性发展目标等级分A、B、C、D四等,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学生各维度评价等级要依据各评价主体评价的结果综合生成。在学期末综合评价中,六个维度均合格且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即授予“全面发展的学生”称号,对在某一维度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可授予“**星”称号。
学期末或学期初,学校应对本学期或上学期“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星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如召开学生大会或家长会、印制光荣册、在校园广播或校园网上展示等;同时将“全面发展的学生”名单上报县教育局普教股,县教育局将在教育信息网上进行展示表彰;初中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市教育局规定纳入高中学校录取依据,对连续三年获得“全面发展”称号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到高中学校,由高中学校优先录取。
三、工作重点
各学校要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完善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方案要体现可操作性、实效性、导向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让学生学习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使教师评价有依据;学校引导有层次。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学校要切实转变德育观念,认真探究符合当代青少年实际的德育模式与方法。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做到德育活动序列化、生活化。继续推进感恩教育和“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其内涵。让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感受德育,在活动中体验德育,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德育。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公民素养的培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落实课程方案结合起来。要把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抓好音、体、美、必修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学校课程的开设,在确保开全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坚持依法治教,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各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各级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落到实处;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艺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四、组织保障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工作,全面落实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德育处等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以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当前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直以来,语文课程评价机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评价目的片面、方式单一、范围狭窄等。进行具体评价时,内容也比较简单,未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新的组织形式,其评价机制没有跟上其进度,继而影响了其评价结果。因此,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已,制定一套与之配备的评价制度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策略
新课改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中转变观念、完善评价机制,丰富学习形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1.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要正确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的知识。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起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其交流、合作的能力。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而综合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参与到活动当中,锻炼其语文能力要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下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丰富学习形式,实施多维化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学活动、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得情感体验,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获得知识;其次,让学生学会体验式学习。要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知识为目标,在综合性学习中实施角色扮演、观察想象等活动,亲身感受相关活动的内容,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最后,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提高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的利用学校及家庭、社区等可以应用的教学资源,合理的组织一些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们真正走进生活、合理接触社会,促使其多涉及某些社会性活动场合,带领学生们去社区街道、图书馆、科技馆以及某些行政机关,但前期要与这些场地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因为并不是所有部门都会积极的配合教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题目:我也追“星”,若是学生只是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整合,那只能说明学生仅仅是展开了最简单化的材料收集训练,要真正意义上的走进那些名人并感受他们的积极精神,普通的初中学生怎么能办到呢?因此,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引导。前期可以合理找寻本地可接触性较强的名人,并与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再指导学生做出与名人沟通的基本流程框架,让学生能够面对面的、从容的与名人进行沟通。
三、结语
【关键词】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思考;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意识的觉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取向。其中对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教育改革。造就符合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和形势的要求。但是,目前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中的唯一标准,致使一些家长、学生、学校、教师片面的只追求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节假日补课之风屡禁不止,社会上各种提高学习成绩的辅导班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不关心班集体,不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甚至不参加体育锻炼、卫生扫除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原因就是评价的目标单一、方式简单,“一张试卷定乾坤”,它导向人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规范化的评价制度,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我市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适逢本人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维度和我们日常进行的德育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其一致性:那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利用这个契机,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要求从班级管理做起。我在班级管理、教育活动中就和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5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教育和促进学生向评价的方向发展。
一、做好动员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开好学生会,任课教师会、家长会,宣传我市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政策,发放《固原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解读,指导本班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积极征求家长、学生、任课教师的意见,不断进行完善。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十分重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积极倡导成立本班的家长委员会,由家长选举产生,通过家长会及家长委员会有利于引导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笔者积极和任课教师沟通,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在家长、教师的育引导下,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向评价的方向发展。
二、落实好平时评价
管理好一个班级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能丢。对班级要有长远规划,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初一开始我给学生建立了一个“班级管理小档案”,这个档案袋收集三年来学生的成长信息,三年中十二次考试成绩,每学期两次考试(期中、期末)单科、总分成绩,与上次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六次体检表,每学年二次体检表,从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有一个比较来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三次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求家长写孩子的优点,每年一次)。六次学生的自我反思,要求每学期学生对自己进行一次反思,反思一学期来的得与失,我对学生的六次评语,有表扬有希望也有不足,切合实际还不失幽默。另外我还收集了学生的获奖情况、给灾区捐钱、捐物,一些课内外实践活动记录情况,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等等。所有这些我都是利用每周一次班会上去做。另外我从初一开始写班级日记,初二建立学生日志。初三我又建立班主任日志。记录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主要是结合每周班会有十分钟的“说说心理话”,可以写自己、其他同学、班级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等。
每学期放假前我会把各自的档案袋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了解自己一学期来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假期反思自己的不足,确定下学期的努力方向。利用“班级管理小档案”和三年来所写的班级日记、学生日志、班主任日志是我在班级管理上显得得心应手,这些材料在初三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为学生创设条件,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向评价方向努力
我认为要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需使其从真正意义上读懂“感恩,回报”,从真正意义上懂得爱。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 班会时他们讲一些感恩小故事,读一些感人的文章,让学生写出最让他们感动的一件事,视频播放一些歌曲的背景、一些感恩、回报的图片,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后把我看到、听到救人、捐款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大爱无私,真爱无价。利用我市在参选宁夏绿色环保城市为契机,开展了保护环境,下乡回收废旧电池、光盘等废物,并宣传让市民们有环保意识。在每年的母亲节到来之际,我都召开《鲜花献给妈妈》的主题班会,通过这样家长会、主题班会让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沟通,交流,拉近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另外通过参加一些区级、校级的各种大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我们从方面、多角度去了解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向上精神。
四、实施效果及评价结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52-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是教学原则的具体贯彻,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要改革教学方法,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目前,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热情,兴趣不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思想品德课教师本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说教式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课堂呆板,是思想品德课缺乏新、趣、活,思想品德课教师难辞其咎。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加强师德修养,要抱着一种对祖国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学生关怀热爱,对知识孜孜以求和对工作无私奉献的态度,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博采广获各学科知识,才能高度驾驭教材,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使之贴近现实、贴近时代、贴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改进教法,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程理念,正确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提高学科教育科研能力,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积极交流,逐步完善,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2.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具有全民性、平等性等方面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它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优等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不同的学生,分类要求,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既能发挥个人特长,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统一要求。
素质教育反映在教学上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一堂好课就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去挖掘知识并把知识内化为提高能力和觉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主动求知,积极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样,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的发展,而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
3.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教学和评价是密不可分的,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思想品德课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和考试等,这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过去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唯分数论高低,往往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改革评价方法也要树立质量观。人的素质一般来说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是成才的前提,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关键,科学文化素质是成才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决定成才的方向。这一系列综合素质和谐发展与提高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后天的素质教育和成熟起来的,并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是单一型的,而应是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复合型的。就思想品德课来说,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行为的养成、品德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晓之以理是为了导之以行,这要求我们树立全面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新的质量观,突破传统的考试方法的框架,实行新的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利于更准确、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以成为新时代的共同呼声,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思想品德课要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上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高校 实验教学 主观能动性
一、引言
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重要的几个方面,但笔者认为对于在实验教学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尤为重要。
近年来,高校都在加快从单一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的步伐。我校从2007年起,进一步加大专业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设了新时期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新平台,在这种改革的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现结合农学类专业的实验课程探讨如何在农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二、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现状
专业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受传统教育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多数院校重视理论的传授和知识的积累,很多实验教学被视为理论教的附属,没有发挥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另外,实验的内容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多,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型、设计型实验少;孤立的单元性操作实验多,综合型实验少;经典性实验多,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少。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多采用“抱着走”的教学方法。讲义越编越琐细,实验讲解面面俱到,老师的主导作用占尽优势,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无从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进行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必要和迫切的,尤其是对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改革现状,提高专业实验课的质量和效果。
三、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专业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服务。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作为实验教学活动的受教育群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乃至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有助于开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是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场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都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理论教学的开展。
3.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要培养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措施
1.兴趣的正确引导
实验开始阶段,特别是农业类综合性的实验课程,首先,让学生充分对未知的作物品种进行独立的认知,建立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态度。其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内容,从不同的侧重点去了解不同作物的特点,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展实验。再次,实行学生分组讨论,在独立制订了实验计划的基础上,鼓励一些具有探索元素的设想,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
2.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的科研精神。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点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第一,教师运用声音、肢体语言,或借用实验材料、仪器等,将实验的实施过程与学生的兴趣联系在一起;第二,通过简单的提问,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性认识。当发现学生的操作方法或数据有误时,教师不是直接说出对与错,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三,要适时引起学生的深思。实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现象,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鼓励学生讨论、争论、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找相关资料等途径来解释问题并引起他们的深思,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懂得学习和借鉴百家之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开拓眼界。
3.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和鼓励
实验总结阶段,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仍未解决的疑惑独立进行总结归纳,讨论时要求学生与老师、同学深入探讨,也可借鉴他人的可取之处,最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实验报告。教师不仅要严格按照实验考核制度对学生完成实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给出实验成绩。而且要通过情感交流,分享学生的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并及时将教师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积极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创新思维、足够的能力和合理的努力。
五、小结
通过农学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我们认为在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验内容和所提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全程中都能维持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多方位和多途径解决和思考问题,并具备较强的自信心和创造基础。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开动大脑进行横向或纵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陶丹,陈后金.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实验技能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20):138-139.
[2]聂志刚,刘正东.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140-141.
[3]陈怀侠,蔡火操,黄建林,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05-107.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重所周知的原因影响,一方面,这批中学生自私、自卑、自尊等心理倾向矛盾地综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学生己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对任何事物、现象有自己的看法,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总体上讲,这批中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强烈要求民主、平等、个性和自尊,表现欲望也很强烈,而在人格、思想上还有很多不成熟和不健全的地方。这同几年前的学生状况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有许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甚至发出“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这样类似的慨叹。但是每个中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又都有其闪光点即长处。同时,学生的个性具有可塑性和自主性,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可能。好比一个园丁置身于百花丛中,只要按照他们的特点去培育他们,园丁就可收获喜悦。
班级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良好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每一个性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本身就应该从人的差异性出发,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就是要摒弃那种把不同个性的学生放在一个模子里铸造的做法,强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把个性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协调起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创造异质集体,使学生能够各显其能,各施其才,从而使班级体内不同类型之间及单个学生不同发展侧面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个性教育,我做了下面一些实践:
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摒弃分数评价原则
不能单凭学习来评价一名学生的好坏,这样会有损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个性发展受到障碍。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既给每一个学生设立综合素质评价表,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品行.求知.劳动.特长.做事.共处六大评价目标为纵坐标。其中品行包括优良品质(诚实守信.责任感.爱心.勤奋向上.意志力.自制力等)和日常行为规范;求知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持之以恒地完成既定目标,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特长包括体育.文娱.发明等方面的突出才能;做事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共处指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会尊重关心宽容他人等,每月一评选,一学期一总结,优胜者颁发进步奖,并且直接列入学校的三优学生名单。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树立综合性目标,也能在不同方面找寻自信心,在班级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使班级成为自己释放能力的场所。
2.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自主参加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由脾气、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的。一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无边,这就说明了只靠一个人无论你多成功、多优秀,干出的成就是片面。只有依靠大家才会干出一番大事业,那么这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实践,所以,我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集体管理,发挥其特长,让学生确实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如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成立小组,对班级日常管理实行分配,人人都有份,定期检查评比,看看谁干得好;成立监察组,对班级管理查漏补缺;成立智囊团,对班级活动献计献策。作为集体一员都在为集体服务,增强了上进心,对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强的兴趣,学生表现欲望很强烈,促使其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很有成就感。作为班主任,我一学期只主持了两次班会,其他的班会都由学生运作;也不用担当事无巨细,随时随地跟踪追击的“保姆”角色。自主管理真是一举两得。
3.重视学生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各展其能
我不喜欢那些不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复印机”式的学生,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培育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每个月在科任老师那里汇集质疑次数多,质量高的学生名单,在综合素质评价表上予以奖励。对老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在班会活动课上,黑板报.运动会.班级学校文艺表演等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也都在综合素质评价表上予以奖励。长而久之,班级形成用能力去创新,在创新中施展才华的氛围。
4.确立学生各自的目标,促进个性良性发展
我所带班级每学期结束,进行期末表彰时,只颁发一个奖项,那就是“进步奖”。每个学生是否得奖,要依照每个学生学期前所定目标及其完成情况。是学业目标,由各科任老师根据成绩和平时表现来评判;是非学业目标,则由全班学生根据评价表的情况和平时综合印象评判。所以学生所制订的目标可以是战胜一个学习上的对手,也可以是克服一个缺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善了个性,提高了综合素质,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5.建立三向交流的平台,了解个性发展动向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和改进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兴趣,激发其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课堂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评价;初中英语;使用
初中英语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更高年级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客观的认识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对初中英语的课堂评价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概述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作为评价对象,采取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客观的评价,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一般包含两个部分,即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指对老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等进行评价;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指通过试题和方式对学生课堂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判断和评价。广义的教学评价,除了正式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之外,甚至还包含老师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等,是指老师的行为可能对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或者鼓励,影响学生的对初中英语的学习热情。
二、 传统初中英语课堂评价分析
1、 评价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初中英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对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也主要以考试结果作为唯一的标准,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价值观念和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没有形成动态的评价机制,只重视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表现,不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师和学生考核的标准,没有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对老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2、 评价方式落后
考试评价,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教学评价方式,认为只有考试结果才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绩。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落后的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增加动态的、多元的、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念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
3、 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学习初中英语的兴趣,使得教学过程获得良性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较差,性格敏感等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对其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热情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或者仅仅以考试成绩对其进行判断,会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情绪。
4、 教学评价主体问题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指定的评价标准被动的进行评价信息的提供,不能实现对评价过程的有效参与和自主评价。教学评价主体的问题,既是由于传统初中英语教育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自,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将老师最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等错误的理念所导致的。
三、 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分析
1、 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初中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和个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也不一样。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少,面对系统的初中英语学习,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忽视其在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鼓励,容易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自卑,难以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有的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也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对初中英语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将传统的横向比较转变为纵向的比较,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的机会。
2、 情感化、多角度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因材施教"是现代化教育一直都倡导的理念,而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就必须要有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方向。新课程就是要打破那种简单地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制度,把对老师和学生的分数绝对化评价改变为多方面的发展评价。改变考试成绩绝对化的评价,综合学生的德育、体育和其他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方式要体现多样性,不能只是注重对学生的表扬还要进行适时的批评,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还是情感的交流。初中学生的年纪较小,对老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积极的鼓励和关心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英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起学习的自主性。
3、 学生自我评价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初中学生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后,对自我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自我身心的成长和完善。在新课改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下,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给予学生一些自我评价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自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自我评价有助于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自我学习方法和态度等进行反思,可以起到教师评价所不能实现的良好效果。
4、 互评增进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互评主要为了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来,改变以往只有学校和老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不足。学生作为老师教学的直接对象,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结构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具有直接的发言权,从自身体会出发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更为真实和准确。师生互评建立了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渠道,使得学校老师和领导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对英语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
5、 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自信
教育学理念认为,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励和唤醒。传统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批评较多,损害了一部分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自信从而导致效果低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英语老师应该加强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对学生的情感波动给予及时的关怀,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最终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措施
1、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实施
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性增强,但是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尊重"学生,不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约束,把一个神圣的治学场所变成一个热闹的"集市"。这样的"以人为本"并不是新课改的初衷。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尊重"学生不是放纵学生,一个科学有序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2、 建立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要对学生进行一个阶段性的考核,而不是单一的靠一次考试定成败,把单一的分数评定改变为综合性评价,把对老师和学生的分数绝对化评价改变为多方面的发展评价。改变考试成绩绝对化的评价,综合学生的德育、体育和其他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新课程要求评价主体要是多元的立体的,这种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自评,家长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只有改变以老师的评价为主体评价的方式,才能对学生形成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小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等,都是新时期的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新型教学模式的使用,发挥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实现与多元、综合教学评价之间的有效结合和良性循环,共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事业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单一性等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的标准,以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实现全面的教学评价,对学生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评价策略,加强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等方式,实现教学评价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初中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万敏. 实施有效课堂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J]. 新课程(教研)
[2]庄静.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 中国论文库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03-02
阅读,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看书,它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一、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
农村中学生旺盛的阅读欲望,在乡村环境中被压制。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一个孩子在家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看教材以外的“闲书”,就会受到家长的指责。农村学校图书不多,还都是一些旧书,时代性不强,自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此外,大多数同学的读书范围狭窄,品种单一拥有课外书的太少。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都是作文选。而农村学生的实际,如果绝大多数靠自己买书读,就大大限制了广泛阅读的可能,从而很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课外书上,要使课外书收到明显实效,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魔幻片,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三、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感是一种直觉的语言思维现象,是人头脑中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现,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属于能力的范畴,语基和它的关系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实现语感训练,并不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让文字恢复生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所知,真正有所触动。叶圣陶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协调运作,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从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映在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总之,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让文字恢复生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所知,真正有所触动。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农村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