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

第1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经济论文的语言必须质朴、平实,以保持科学论著的严肃性,这也是经济论文文体自身的客观要求。首先,经济论文强调的是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性渲染,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其价值大小,取决于理性分析开掘的广度与深度。因此,语言表述应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当然,理性分析也需要借助生动的语言。例如:“货币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从事货币经营的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类似这种比喻,通常用来阐释经济科学的某种概念,说明经济活动的某种态势,赋予事物可知性,以增强论证说理效果。它与记叙性文体中运用形象思维,借比喻赋予事物可感性有着严格区别。其次,经济论文体现的是朴素、庄重的文章风格。经济论文写作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求实精神,科学地反映客观实际,有效地指导人们经济实践活动。经济论文与现实结合的紧密程度,既为文章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谓“文附质”“质待文”,同时也要求其语言表达与文章风格趋向一致。经济论文语言质朴、平实的具体要求为:一是不追求套饰的词藻;二是不猎取生僻的字眼;三是杜绝虚妄之词。

二、精确

所谓精确,首先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精密性。经济论文的语言一般信息量大、内涵深,所以表述时必须从对象自身的特殊性出发,达到对经济现象及本质的精微区别是细密界定。例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相互衔接,促进区域性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运用经济手段实行间接调控为主的国家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加强,搞好宏观经济的综合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币值稳定,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1997年第1期《银行与企业》)这段文字,从“市场体系”和“调控手段”两方面阐述了经济体制的取向,由于作者准确把握了“市场体系”的构建形式,以“城乡市场密切结合”反映“市场体系”的“统一”面,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反映“市场体系”的“开放”面,达到对“市场体系”内容的精密阐释。同时,“市场取向”、“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概念的前置词都充分显示了精细的限定与修饰,表述既内涵丰富,又丝丝入扣。其次,精确是指语言要有准确性。语言的准确基于思维的严谨。准确性始终是经济论文表述的最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经济论文语言具有专业特色,概念的确指性很强,使用时需辨明差异。例如:“资产”、“资金”、“资本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等。第二,经济论文对事物的定性与定量都要准确。定性准确,是指对经济活动现象予以正确的定义和解释,中肯的判断与分析。定量准确,即所用数据必须真实、确凿。数字语言是经济论文语言的特殊形式,具有独特功能。因此,使用数据必须精心选择,反复核实。第三,经济论文句式较长,表述要合乎语法规则与逻辑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就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修养。

三、简明

一是指言简意赅,二是指通俗明快。前者体现文意的精粹性,后者体现篇章的可读性。具体要求的内蕴是:首先,用词精炼,力去杂芜。笔者认为,写作应把好如下遣词关:(1)慎用关联词语。经济论文句与句、段与段依文气相接,依意脉贯通。因此,各种表因果、转折、选择、并列、条件等关系的关联词语除非不可者外,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切忌赘笔败文。(2)“的”字不得滥用。从语法角度看,“的”字对构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就论证效果而言,经济论文始终以论证为核心,要求语言必须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因此“的”字使用不得过多过滥,否则会成为附赘悬疣。(3)第一人称不应反复出现。经济论文写作均为第一人称,诸如“我认为”、“个人认为”、“笔者认为”等,在文中常出现由序论向本论部分过渡时,或由本论向结论部分转换时,又可刻意强调,突出主旨。但第一人称不应反复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对文章内在逻辑构成的人为破坏。其次,精心炼句,力求文气相接,意脉贯通。文无“气”不立,“气”足而成“势”,经济论文应以气势取胜,正所谓:意奋而笔纵,气盛则理强。因此,要注意多用短句,多用单句形式,同时,句与句之间,要防止出现板滞生涩,条理不清等毛病。

第2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 自动计量系统 原理 故障 维修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59-01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燃料和优质化工原料,天然气流量计量已经成为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天然气使用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流量计量既是天然气供需双方贸易结算的依据,又是生产部门用气效率的障眼法技术指标。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流量计量是一项日常进行的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天然气的准确计量不但能公平的贸易结算,而且能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关于天然气计量

在我国,天然气计量的法定单位是立方米/秒(m3/s)。由于天然气体积会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为了方便计量,必须要将某种状态规定为标准状态。

我国的天然气计量标准状态是,温度:293.15开尔文(K为热力学温度标准,国际制温度单位),绝对压力:0.101325兆帕斯卡(MPa),在未特殊指定状态的情况下,都是上述标准下的天然气计量。对于天然气计量,方法有多种,使用的计量仪表也多种多样。根据仪表工作原理,可将天然气计量划分为差压式计量、容积式计量、速度式计量。

2 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组成原理

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与传统计量方法一样,都是根据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差压、温度、压力等参数,使用标准计算方法,所计算出的标准状态下的天然气流量。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控制计算机与智能二次仪表、标准孔板装置相结合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智能二次仪表和计算机主要负责数据处理、流量计算。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是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软件系统包括了驱动程序、人机界面;硬件系统包括了信号采集、变换单元,通讯单元,连接单元,流量计算单元,数据处理单元。

3 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维护措施

由于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运作是连续不间断的,所以在运作过程中常会出现故障,造成计量失准,或者中断系统运作。正确、及时地排除故障,恢复自动计量系统的政策运行是系统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自动计量系统本身结构复杂,加之运行的长期性,加大了系统出现故障的几率,自动计量系统的故障问题主要包括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大方面的故障。

3.1 硬件系统―― 直流电源故障

故障的具体表现是组态软件(人机界面)界面显示的数据不变,或者没有流量、差压、压力、温度等显示。

针对这一故障,首先要查看流量变送器的显示状况,无显示表明无正常供电,此时要先查看变送器的电源插头有无松动,若插头无松动,就要使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源和电压,若表头电源插头无电压,说明供电线路发生了断路,查找断点并进行连接修复;若电源和电压都正常,则说明是变送器出现故障。其次,若直流电源无输出,就要检查交流电源。若输入电流不正常,就要检查电源开关的闭合情况、电源正常与否;若输入电流正常,就要检查直流保险,若保险损坏,更换保险即可修复,若保险正常就说明电源损坏。

3.2 硬件系统―― 交流电源故障

一种故障表现是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整体都不工作,其他供电正常;另一种故障表现是除控制计算机不工作外,显示器和其他供电都正常。

针对第一种故障,首先要检查插头有无松动、开关是否闭合,若正常就测量插座或开关处的电源,若电压为220 V就查看UPS电源是否正常供电,若正常就查看保险情况,若保险正常就检查UPS输出电压,在电压不正常就说明是UPS故障。针对第二种故障,首先要查看电源开关,若闭合开关后仍无供电,就要检查计算机电源插头有无接触不良或松动、主机保险有无损坏。

3.3 硬件系统―― 变送器及管理器故障

3.3.1 故障表现:计算机显示值和表头差压值不相等

该种故障出现的原因是回零操作不当,使差压值在变送器的单向受压下超出了差压值允许范围,对于这样的差压值计算机会判定为异常数据,从而保持原值显示,而表头则显示叠加后的差压值。针对这一故障,要先停止计量点,几分钟以后再启用计量点,在差压值回零后,再开启现场仪表。为避免出现该类故障,操作人员一定要防止回零、排污操作中的单向受压。

3.3.2 故障表现:雷雨天气后,常常无法上传计量数据

这一故障的产生原理是由于传输线路的周围会在雷雨天气产生强烈的冲击电压,若系统接地不良、或没有避雷装置,就很容易使计算机、仪表受损。该故障是因为雷雨天气产生的重启电压损坏了仪表的通讯模块,因此更换新的通讯模块就可修复故障。

3.4 软件故障――人机界面无显示

故障的具体表现是人机界面没有数据显示,但现场仪表正常运作。针对这一故障,首先要查看计算机驱动程序的工作情况(有无实时更新和计量数据),若有数据更新,一般都可能组态软件出现故障,重启软件即可恢复,该故障不影响计量数据的正确性;若驱动程序无数据更新,则说明驱动程序出现了故障,将其重新启动即可恢复数据更新,该类故障会对计量数据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排除故障后还要修正流量。

3.5 软件故障―― 不对小流量进行计算

故障的具体表现是在有小流量的天然气流经管道,流量数值无变化。该故障产生的原因是系统中的小信号截断值设置过大。由于管道中即使无气流经过也会存在低信号,通过小信号截断就可以避免在该种情况下造成错误计量,但是若管道中的流量较大、压力较高,很小的差压下也可得出较大的流量值,所以不可设置过大的小信号截断值。针对这一故障,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将小信号截断值调小即可避免这种计量误差。

4 结语

由于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涉及的专业知识众多,如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而且组成原理复杂,所以其维护工作相对困难。对于系统维护人员来说,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如系统的组成原理、流量计算方法、系统结构等等,才能准确判定系统运行中的各类故障,及时排除故障,保障系统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 常帅,邢栋,朱彦伟,等.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运行和维护[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29(9):100.

[2] 王辉.天然气流量计量系统的检定和校准[J].大众科技,2009(1):99-100.

第3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关键词】数字地面模型应用;方案设计;地图制图;具体措施

前言

数字地面模型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它包括了对空间信息资料的分析和对地形分析数据的剖析等。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具体表现在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国防实力等各个领域,显示出它的强大作用。数字地面模型的一系列的基本数据理论以及分析方式,有利于简单整洁的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本文将通过对数字地面模型概念的细腻分析,结合TIN(不规则三角网)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原理的具体论述,展开具体剖析,以深入了解数字地面模型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

在测绘学中,一般习惯从地形测绘角度具体研究数字地面模型,把基本地形图中的地形要素、高程信息作为数字地面模型的内容。我们平常所称的DTM(数字地面模型)是其地性质的数据与要素平面坐标的结合。如果此属性高程z,那么这个DTM又可以叫做DEM(数字高程模式。它从微分的角度系统描述了这个地区地形地貌的空间分布。DTM是一种新型的数字产品,与传统的矢量数据之间相辅相成,各尽其用,非常有利于进行空间分析及其重要决策。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电子计算机DTM能够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模型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应用分为以下方面;1、按照用户的具体设定的等高距生成一系列的等高线图、坡度图、透视图、断面图、渲染图等与数字正射影像复合生成景观图;2、计算特定物体对象的体积、表面覆盖面积等;3、应用于空间复合、表面分析、可达性分析以及扩散分析等。

一、对于DTM与DEM的内涵概述

DTM通过设定任意的坐标,来进行x、y、z坐标点的固定,对一段连续地面的数据统计表示。DTM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对地形表面简单的数据表示。并且用更为直接的含义对地形多种信息空间分布的数据的陈列描述,我们从数学方面来说,用下面的二维函数的取值区间来对DTM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概括。

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 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其中DEM是零阶单纯的单项数字地貌模型,其他如坡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础上派生。

我们日常研究的地理空间的实质是三维的,但是研究者们一般在二维空间里进行研究,并且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得到,许多专题图都是平面的地图,我们在数字地面模型中是对一种和多种地理特征空间数据,而二维空间中进行一维和多维地面数据的向量空间叠加,或者说是GIS空间数据里包含的实体之总和,也就是说数字地面模型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地面二维地理空间定位和相关数字进行描述分析。

二、利用TIN进行DTM的建立

在一般形式下,数字地面TIN模式就像组成多边形网络系统中的矢量拓扑结构,但是在TIN模式中需要规定相应的拓扑关系。我们可以把TIN模型中结点看做是地面数据库中的包含的基本实体。在具体情况中,对于拓扑关系的概念是在地面信息数据库中利用指针系统对于每个结点和附近结点的关系进行标示,数据列表是从相应的结点的北方向来以此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排列的。数字地面TIN模型区域之外是依靠拓扑反向的虚的结点进行表示,这种虚的结点能够表现出这个结点是数字地面TIN模型区域的边界线,这让模型结点表示的更加准确和简洁。

三、DTM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运用

1、运用DEM来进行等高线图的绘制

这种绘制的方式应用,是通过格网点高程数据信息,及其将分散的高程数据信息依靠栅格追踪方向的相关原理转变为地面矢量的等值线。运用DEM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够运用到所有的可利用格网数据方法来对地面等值线图进行绘制。

2、运用DEM进行地面晕渲图的绘制

我们平常所说的晕渲图,就是利用模拟地形影子和落影的方式进行实际地形的表现形式,这种方式是测绘中非常重要的制图方式,可以运用于各种地形图、地理图乃至专题地图中。但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绘制的晕渲图过程来说,它费时费力,并且对人们具有很大的主观因素。首先运用DEM数据作为制图的信息源,并且用地面光照的客观反映的数字函数作为变量,而后再计算该栅格应当选取的输出灰度值。通过这种矢量和晕渲图的层层叠加,展现出来的晕渲图是更加客观逼真的,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3、针对透视立体图的绘制

立体图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表现出三维立体模型的图形,能够直接表示出主体在空间分布的形态和结构,并且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对三维立体图的分析,可以看到地理模型的高低起伏状况,并且详细的记录物体之间各层之间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研究地形变化以及内部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研究者对于地图的立体效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相应的科学技术。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立体图的绘制,我们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这对现实情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运用机器制图可以解决高素质绘图人员缺乏的问题,不仅可以提升制图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数据精度的提升以及效果的展现。

四、工程应用的情况

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一些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比如丘陵地区,其地形比较破碎,冲沟,采石场分布比较多,发达的水系等,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影响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决。

第4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对于该领域电子技术应用,其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实施的监控场所主要包括楼道的出入口、周边位置、停车场的出入口、主要通道、电梯轿厢和电梯厅以及公共场所等;第二,监控和录像系统可以有效的做到看得清、记得住,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出及时的处理。这主要是因为监控和录像可以回放图像、定格图像,所监控到的场所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位置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录像;第三,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对前端云台与镜头进行有效的远端控制,对监控图像进行自动或者手动的切换;第四,室外的监控点一般都具有防拆和防破坏功能,同时还采取了有效的防雷、防风雨措施。由此可见,电子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对于提高建筑结构内外的安全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子技术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传感器,主要是指目前使用最广的三大类器件,具体分析如下:将非电学的输入参量转换为电磁学信号输出的一种传感器,它是将电学信号转换为非电学参量并予以输出的一种执行器,既能用于传感器,又可以用作执行器。

目前来看,微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特性正逐渐扩大到了微执行器和微变送器,在该物理尺寸中有一定会有一个物理尺寸要比亚毫米量级还要小;微传感器和传统传感器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基于半导体技术的一种新兴的器件,使用的是新工作机制与物化效应,进而采用与标准半导体工艺相兼容的一些材料及微细加工技术,俗称硅传感器。该电子设备是由两块芯片共同组成的,其中一块可自动检测加速度,另一块是微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接口电路。微传感器不仅具有体积小、与集成电路的组合方便、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等特点。采用该方案可缩短设计周期,并降低开发前的小批量试产成本。

智能传感器、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及其处理器件全部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之上;可进行模糊逻辑运算和自动鉴别周围的环境,这也是电子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

结语

第5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二)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人为主的经济。(三)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四)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五)新的价值取向。(六)新的市场观念。知识经济是在市场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但它反过来又作用于市场经济,同时引起传统市场经济的变革,并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被称为“数字经济之父”的美国唐•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时代》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对会计环境影响的端倪:

(一)企业资产的重心发生转移。(二)企业投资主体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及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四)企业所处的市场呈现出金融化的发展趋势。(五)会计工作的领域将拓宽。

三、知识经济对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些方法是在手工记账程序下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传递方式、数据载体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知识经济对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对复式记账方法的影响。现代会计中所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是在单式记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二)对现行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影响。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分类,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包括综合数据和核算指标。(三)对现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的影响。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与网上交易的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四)对现行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影响。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来看,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存贮于记账凭证之中,账簿和报表只是对记账凭证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后的结果。(五)对现行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相互配合的方式。(六)对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批露的影响。由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会计职能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要更加丰富,揭示的内容将要更加充分,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要包括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历史性信息,还要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以及企业实际经营业绩比较等前瞻性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性信息,还要包括分部信息;不仅表内信息更加充实,表外项目披露也更加详细和充分。

四、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和人员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影响有:1.繁琐的手工劳动被快速、准确的机器程序所代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将改变会计信息系统与生产经营信息相互分割的状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使会计与生产经营活动各系统建立信息联系。3.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传统会计期间的季报,还是半年报都不能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需求,将被新出现的在线系统、即时系统等新的报告形式和渠道所代替。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知识提出更高要求。

1.通晓专业理论并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2.擅长计算机操作和应用。3.必须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是综合性,这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还要涉及到其他学科和领域,对本专业既要有一定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的见解,做到深广结合,因此,会计人员既要是“专才”,又要是“通才”。

五、知识经济促进财务会计完善发展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和发展:超级秘书网

(一)转变财务会计理财观念。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到重视知识资本管理的观念。

(二)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新的会计模式。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三)必须制定新的计量准则。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

总之,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是严峻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同时又给了财务会计一个改革创新的机遇。财务会计应该积极应对,不能也不会面对知识经济束手无策,相反,财务会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小春、王小如,《经济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1月第1期24页.

第6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新理念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2-0059-0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筑的持续创新,随着新型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出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质的转变,建筑设计思路更加开阔,设计理念更加创新,设计方向更加多元化。

1现代建筑设计概述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借助现代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与现代先进科技,在保证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从节能、建筑艺术、环保、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对建筑进行创意性设计,从而达到功能与“艺术”的和谐。现代建筑设计创意性思维本质上涵盖了多方面的创造因素,这些新的理念不仅来自外界因素给予的灵感,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建筑师个人的风格、爱好及其他特性,这些个人因素也是现代建筑设计新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建筑设计的来源与动力,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新理念中想象力充分发挥的基本思路。

2现代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探讨

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其主要表现为建筑外观形态的创新理念、建筑使用功能的创新理念及建筑建造技术的创新理念三个方面。

2.1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型城市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对城市建筑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建筑设计的构思理念、外部场所环境、建筑形式等不仅是艺术审美的体现,对城市形象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建筑设计理念需要与城市的具体发展相适应,与城市的多样性与整体性融为一体,既要符合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理念,又要对城市文化进行尊重与认同,使建筑设计与城市建立良好的和谐发展关系。

2.2建筑设计体现人文精神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与认知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政府部门建筑、医院、学校以及其他社会性及公益性建筑设计,都应体现一定的人文精神,使人们通过建筑艺术形式感知到相应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而对现代建筑艺术产生美好的认知。

2.3建筑设计智能化方向发展

建筑设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创新,建筑设计智能化的实质是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与数据传输技术,使其巧妙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将智能化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效结合。如建筑设计中的自动化监控设备可对建筑内活动情况进行监控,对相关异常信息进行收集等。建筑设计智能化还表现在通过智能化控制元件,对建筑内照明、温度及湿度等进行开关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智能化与环保节能的有效体现。

2.4建筑设计与应用数字技术结合

建筑设计与应用数字技术结合的具体表现为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在家中购物、休闲、学习、工作等,其融合了高科技和网络应用的设计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团体、集群式合作形式,其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便捷、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并将工作分散到居家生活中的一种全新模式。

2.5建筑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步等多个方面。从技术方案的角度讲,生态建筑要做到合理规划、合理选址,尽可能降低对能源地消耗,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达到可持续发展地建设目标。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逐步增加,对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城市道路等都造成了巨大压力,自然资源的消耗更加迅速,使能源与建筑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此时绿色建筑的应运而生就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可以促进资源与能源的有效节约,促进新型材料的不断研发。

3结语

现代建筑设计的新理念已经悄然融入到现代及未来建筑中,其也将从长远利益上对城市及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思.论述现代建筑设计的新理念[J].建筑与文化,2013,(12):87.

第7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风险防范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中国GDP的增长率在过去几年中逐渐放缓,但总债务占我国GDP的比重却呈现出向上攀升的趋势。债务占GDP的比率越越高,表明金融的效率越低,这说明不仅当前中国的经济需要供给侧改革,作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一个重心的金融行业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借助于互联网正蓬勃发展的契机,我国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什么是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中,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界定为支付、理财、微型融资、保险和征信。正如普惠金融这一名词的本身意思,“普”即任何人都可以在需要时享受到相对平等的金融服务,“惠”即其提供的服务应当是性价比较高的并且可选择性较强的,亦即是比较丰富的。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强化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而这些融合具体表现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这些技术大大促进了信息共享,减少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的门坎,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取用户和风险甄别的成本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小微企业、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等获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并加快了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正因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我国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将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运用于发展金融服务,以此来弥补其传统金融服务的欠缺。以保持与民营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目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二、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所存在的风险隐患

(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缺乏清晰边界

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缺乏清晰的边界。《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对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一项比较科学的制度设计,但其中涉及的相关政策仍有待于具体落实,相关的制度、法规和监管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在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乃至各类金融机构对如何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看法不一,实践路径也不尽相同,导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边界,有时甚至会将数字普惠金融与一些低劣的互联网金融相混淆,也由此导致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所面临的风险不断扩大。

(二)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其中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在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但现有的征信市场仍然很不完善,由此导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缺少有效征信数据支撑的同时数据获取渠道也很有限。而要想促M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和信用这两个关键构成要件,尤其是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中,由于非结构化数据大多被采集于于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而这些采集场景大多互相割裂,不能共享和挖掘,在导致其价值难以被实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泄露和信息失真的风险

(三)数字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不到位

现今我国缺乏对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的政府监管框架和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定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发展,但我国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风险,包括一些非系统风险,比如数据隐私泄露、金融诈骗、提供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等。除此之外,也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因此,要想继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就需要坚持在合规前提下继续强化风险防控,只有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数字普惠金融才能真正为广大民众带来金融改革红利。

三、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

没有清晰的发展边界,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与目标效果的偏离,数字普惠金融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假借数字普惠金融的名义开展业务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而这正是因为我国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没有明确划定数字普惠金融边界的后果。因此,政府需要制定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纲要,以指导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制定通用的数字普惠金融效果评价指标,实现对我国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统一评价与度量。

(二)构建统一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框架和有效监管法规

数字普惠金融的很多问题的产生,都与监管缺位或者监管不当有关。为了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完善的监管法规以平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具体来说,政府首先要建立一套统一监管标准和框架,并选择一种合适的监管模式,采取诸如设立进入门槛和退出机制等方式来保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质量并抑制风险产生的可能。其次,政府要建立适当的信息披露标准使得消费者知晓自己享用的金融服务究竟有无风险,风险又在哪里,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做好应对数字金融普及后可能产生的侵权、信息泄露等问题的预案,以有效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最后,要建立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并与时俱进地调整法律监管政策以适应不断创新的金融发展要求。

(三)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

数字金融需要中央银行、监管当局以及有关部门一起来建立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征信机构唯有掌握足够全面的信息,且具有较强的数字技术运能力,才能更为准确地刻画征信对象的信用情况,减少信息缺失以及信息失真引致的风险。当前我国以中央人民银行为主导的征信体系在数据覆盖面上和数据的数量和处理上很难完全满足普惠金融迅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国进一步构建完善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比如将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作为央行征信系统的补充,但需要进一步与之进行协调,建立数据接口及数据分享机制。

参考文献:

[1]宋汉光.数字普惠金融从原则到行动――宁波的实践[J].中国金融,2017,(01).

第8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交通条件是基础,它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能否发展的命脉。各个城市、乡村、城镇面对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无不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努力提升自身GDP的增长速度,作为基础保障的交通部门,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大幅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跨越式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本地方经济的发展。

交通部门通过拓宽公路、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及增添交通设施等硬件条件来提高现有交通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了交通管理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现有交通路网的性能,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了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GIS技术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被引入了交通领域。

2 GIS技术简介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通常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础,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基于空间、时间的信息,结合其它数据进行辅助管理、决策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能将基本的文字、表格型数据(如电子表格、记事本等)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并提供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勘察设计、土地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在我国,交通部门也是其应用的重点行业之一,它集GIS技术、交通管理、位置监测、事故处理、交通定位及各种信息分析技术于一体,进而演化为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3 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优势

GIS技术可以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线路规划、管理、设施维护等各个方面,具有其它传统管理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GIS技术可以将地理图形数据与交通管理的各种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

(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如路径分析等)可以高效的辅助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决策等。

(3)利用GIS技术的数据存储功能,不仅可以对交通数据进行管理,还可以进行交通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以及报表输出。

(4)GIS技术可以以空间的形式实时显示每条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并加以存储方便以后进行线路分析、规划。

(5)交通规划的技术人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使用交通模型、数学模型利用定量的交通参数实现对交通线路的各项指标(如道路的通达性、网络覆盖度等)进行计算,以达到对交通线路的最优规划。

(6)GIS技术应用广泛、扩展性好,可以实现与其它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4 GIS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GIS技术因具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和分析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功能同样可以应用在交通管理上进而演变为GIS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数据管理功能

交通线路及其附属设施都可归纳为点、线、面三种类型,我们不但可以将其坐标和属性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添加、编辑、删除、查询功能对信息进行管理,还可以叠加地理底图,使其具有直观的空间位置显示。另外,通过简单的图层分类管理、线型颜色变换等方式可以制作出各类所需的专题图,如交通现状图、规划路网图、高速公路图等。

(2)地形分析功能

GIS技术充许我们通过DTM(数字地形模型)以连续分布的点来模拟地形为道路设计提供基于地表的三维数字模型,也可以叠加各类栅格数据如图片、影像等,使设计者对实地的地形起伏及周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路径分析功能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技术中很实用的一个功能,在道路规划、设计中也可以辅助决策者规划最优的交通路线,使交通线路更加畅通,切实的缓解交通压力。

5 GIS技术在交通管理上的主要应用

(1)铁路管理

GIS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有设施管理、车辆跟踪、物流分析、紧急事故处理、旅客信息管理等。

(2)港口和水运管理

GIS技术除了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外还能对河床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河床的变化,防止长时间的泥沙淤积对水运交通造成阻碍和影响。ESRI GIS软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在巴拿马运河,悉尼港和德国联邦水运管理局等重要项目中。

(3)航空和飞行器管理

GIS在航空方面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设备管理、机场与周边环境保护的管理、航运能力以及交通规划等方面。

(4)公共交通管理

GIS在公交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线路规划和分析、公交调度和紧急事故处理、车辆的自动定位和跟踪显示等。

结语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在交通领域,它可以从空间上对各种数据进行整合,使数据不但具备文字属性更具有空间位置属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实现了数据可视化,除浏览、查询功能外还可实现相应的统计、分析功能辅助用户进行规划、设计,让交通管理更变得更加直观、高效,可以说它是交通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标志。

第9篇:数字经济的具体表现范文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组(社),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参谋和助手。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漾濞的实际,对统计工作作粗浅的探讨。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工作.一、漾濞县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漾濞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机构改革,漾濞县统计局于2005年4月归口于漾濞县发展与改革局下的一个正科级单位。现有总人数10人,专业岗位有15个,有6人肩负着专业岗位工作。全县有11个乡(镇),各乡(镇)仅有1个统计员岗位。近年来,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云南省统计法实施细则》,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使全县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各项指标年年有突破,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即时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目前较为突出的有:一是从上世纪80年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非公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非公经济统计出现一系列困难。如:三大行业中对非公经济的划分困难,特别是股份合作,联营企业的经济划分;部分私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财政制度不健全,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的统计调查,业主在税务面前所上报数据和向上争取资金所报的数据出入较大,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和统计报表不一致。而当统计部门向业务进行核实时,企业业主却不予理解,还会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统计对非公经济不支持。这一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给统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二是农业统计中反映当地种植业主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价格上有出入。如:漾濞县的大蒜种植,其价格实际在1550元/吨以上,不能将其视为综合类蔬菜种植,按价格320元来计算产值。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有人戏称“统计法”是“豆腐法”。